Ⅰ 酸性礦井廢水污泥量計算
根據水量算污泥量,我們做污泥處理設備
Ⅱ 用什麼方法處理酸性廢水
不論是有機酸還是無機酸都可用加生石灰(CaO)的方法進行中和,調節到中性,使廢水的PH值為7或其它需要的程度。
酸性物質與生石灰的主要反應是——
(1)有機酸與生石灰的反應主要是:
乙酸與生石灰反應生成乙酸鈣,
CaO+2CH3COOH==Ca(CH3COO)2+H2O;
生石灰加水生成熟石灰,CaO+2H2O= Ca(OH)2。
乳酸與熟石灰反應生成乳酸鈣,
2C3H6O3+Ca(OH)2→(C3H5O3)2Ca+2H2O。
(2)無機酸與生石灰的反應主要是:
硫酸與生石灰反應生成硫酸鈣,H2SO4+ CaO= CaSO4+ H2O,
硫酸鈣CaSO4溶解度不大,其溶解度呈特殊的先升高後降低狀況。如10℃溶解度為0.1928g/100g水(下同),40℃為0.2097,100℃降至0.1619。
硝硫酸與生石灰反應生成硝酸鈣,2HNO3+ CaO= Ca(NO3)2+ H2O,
鹽酸與生石灰反應生成氯化鈣,2HCl+ CaO= Ca(Cl)2+ H2O,
鈣鹽在水溶液中鈣多以陽離子Ca²+的形勢存在;而各種不同的酸根則以不同的陰離子存在如,Cl-,NO3-,SO4 ²-,CH3COO-等等。
廢水處理是環保的需要,那是一項系統工程,用加生石灰(CaO)的方法進行中和處理是其中的重要方法和環節。至於到達標排放和再利用的標准尚有許多工作要做,這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這始終是個重點難點的問題。
Ⅲ 酸性礦井廢水:這個問題能不能解決
石灰及其衍處理礦山酸性廢水用,該 廢水微量害重金屬元素除作用通解.該文用石灰內石、石灰處理某硫鐵礦露采容場酸性廢水,考察廢水微量害重金屬元素沉澱除效 .結表明:數重金屬離言,pH值越高,重金屬離除效越,若重金屬離兩性化合物沉澱,則存適宜pH值.石灰石 酸性條件沉澱重金屬離除效及沉渣沉降性能較,高pH值6,其重金屬離除效限;石灰pH值較調 節范圍,處理效明顯優於石灰石;石灰石-石灰二段處理效總體與石灰相,達與石灰相同處理效,能夠降低約1/3石灰投加量 沉渣產量,沉渣含水率相比石灰更低,沉降性能更.廢水微量害重金屬元素沉澱除效與pH值密切相關,工藝選擇外, 劑投加量投加式,處理設施更精準掌控運作非關鍵,研究確立石灰石-石灰處理礦山酸性廢水佳工藝程式控制制條件提供依據.
酸性礦井廢水:這個問題能不能解決
請詳細描敘問題
Ⅳ 煤礦廢水處理的幾種方法
煤礦廢水一般有兩種,一種是採煤時遇到了地下水層,通過泵抽上來的地下水回,這種無需處理答,回灌即可。
另一種是洗煤產生的廢水,這種單純沉澱過濾後即可回用。
有一種針對洗煤廢水的辦法是壓縮法,較沉澱法省土地,效果也不錯。
Ⅳ 水資源保護及水污染防治
礦山開采和礦石選冶對水資源地的破壞和水污染都是嚴重的。開礦不可避免地要疏干、排泄一定的地下水,使地下水水位較原始水位大幅度下降,降低原有水源的供水能力。開礦也會不同程度地污染地表及地下水系,使之降低了使用功能。廢石與尾礦露天堆放,氧化淋溶可形成酸性水,酸性水及其攜帶的有害物質流入地表水系或滲入地下潛水層,污染水資源。選礦廠的廢水同樣也會對地表、地下水源造成污染。
陝西鳳縣四方金礦選礦廠的尾礦中有毒有害物質對水、土、植被造成了污染,危害人體健康。尾礦在尾礦庫中蒸發、滲透、沉澱、澄清、自然凈化,通過庫內溢流排到壩前回水池,在回水池用活性炭處理後,大部分經回水泵站用管道輸送至選礦廠磨礦、浸出供生產系統循環利用。為防止尾礦水污染環境,對外排放的尾礦水應採用石灰、次氯酸鈉和沉澱池處理法,在鹼性條件下,使氰化物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氣逸出,降低CN-濃度,金屬離子生成氫氧化物沉澱後達標再排放,采礦廢水經沉澱處理,採取以上措施可做到達標排放。對回用尾礦水採用活性炭處理,去除影響金浸出的部分重金屬,保證尾礦水循環利用於生產中,並同時回收了微量金,每年回收金達1 kg以上。該工藝設備簡單,投資少,成本低,且活性炭經處理可循環利用,從源頭上減輕了對西河的污染。
地表水系的污染往往是直接的,尤其是流動的徑流,會很快通過徑流自凈化作用而降低或消除污染。如果河床底泥中污染物達到飽和,污染河段就會加長,污染的范圍就會擴大,但總體而言,治理相對容易。而地下水的污染涉及到巨厚的滲透層及下滲通道的污染飽和,加之過程十分緩慢,因而地下水污染具有隱蔽性和難以恢復性。由於地下水的流速、補給、交換緩慢,切斷污染源後,仍需幾十年甚至數千年的時間,才有可能恢復。因此,地下水一旦遭到污染,便很難治理及恢復。如果人們飲用了受有害或有毒組分污染的地下水或食用了受污染土地生長的植物,對人體的影響將是慢性的長期效應,不易覺察。
神東礦區採用生物固沙和工程防護措施,在礦區烏蘭木倫河的支流考考賴溝、哈拉溝、石圪台溝等主要生產生活水源地實施了水源治理保護工程,在源頭層層設防,束水歸槽,完成了治理面積1467ha。經測定,治理前後,考考賴溝水源地水中含沙量由6.4 kg/t下降到0.2kg/t,哈拉溝和石圪台溝水源地水中含沙量由14.7kg/t下降到0.15kg/t,每年可節約水廠排沙費166萬元,兩年多即可收回治理投資。4個水源地每天涌水量41000t,治理後每年減少入河泥沙量15.6×104t。
為解決礦山廢水所造成的危害問題,必須採取各種措施和方法,嚴格控制廢水排放,盡量減少對周圍環境的水污染。
5.4.4.1 改善和處理廢水污染工藝技術
礦山廢水排放的特性,決定了廢水處理的原則是:採用有效簡便和經濟的處理方法,使處理後的水和重金屬等物質都能回收利用。故應做到以下幾點基本要求:
——改進工藝,減少污染源:改進工藝是最根本、最有效的杜絕或減少污染源產生的途徑。如某鉛鋅礦,過去一直採用氰化鈉作為鉛鋅分選的抑制劑,致使尾礦水和鉛鋅精礦濃縮溢流水含氰量大大超過排放標准,先後污染了幾千畝農田,造成了大量牲畜及水生物的死亡,現改成無毒浮選工藝,採用硫酸鋅代替氰化鈉,不僅減少了污染危害,而且也提高了選礦廠的經濟效益。
——循環用水,一水多用:採用循環供水系統,使廢水在生產過程中多次重復利用,既能減少廢水的排放量,減輕環境污染,又能減少新水的補充,節省水資源。如河北某銅礦,每天排放廢水達兩千餘噸,過去直接排入渤海,引起近海水資源的污染,後來該礦進行了選礦工藝改進,加高了尾礦壩,開鑿了1000多米地下隧道,架設了幾百米的污泥管道,使尾礦溢流水利用高差自流到選礦廠循環利用,使水的回收率達到90%以上,基本實現了廢水閉路循環使用。
5.4.4.2 控制礦山廢水排放量的有效措施
採取「防」、「治」、「管」相結合的方法,嚴格控制廢水的形成和排放,是控制和減輕水污染的積極措施。
(1)選擇適當的礦床開采方法:地下采礦時,選擇使頂板及上部岩層少產生裂隙或不產生裂隙的采礦方法,是防止地表水通過裂隙進入礦井而形成廢水的有效措施。露天開采時,應盡量避免採用陡峭邊坡的開采方法,以減輕邊坡遭水蝕及沖刷現象;及時覆蓋黃鐵礦的廢石,以防止氧化;下邊坡應留礦壁以防止地面水流入采場;可能情況下應回填采空區,以免積水;合理布置采礦場排水溝。
(2)控制水蝕及滲透:地下水、老窿水、地表水及大氣降雨滲入廢石堆後,流出的將是受嚴重污染的水。因此,堵截給水、降低廢石堆的透水性,是防止和減少水滲透的有效措施。高速水流經廢石堆時會出現水蝕現象,使水受污染。將廢石堆整平、壓實,修建導水渠,是防止廢石堆水蝕的有效方法。此外,利用某種化學物質噴灑硫化礦廢石堆表面,使之與空氣和水隔絕也是控制水污染的有效措施。
(3)控制廢水排放量:在乾燥地區可建造池淺而面積大的廢水池蒸發廢水,這對排水量大的礦山是減少廢水處理量的合理措施。
(4)平整礦區及植樹綠化:平整遭受破壞的土地,可以收到掩蓋污染源、減少水土流失、防止滑坡及消除積水的效果。植被可以穩定土石,降低地表水流速度,因而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水土流失、水蝕及滲透。讓廢水流經某些種植植物的地面後排入河流,也能使礦井水得到一定程度的凈化。
5.4.4.3 廢水處理系統和工藝流程
正確選擇廢水處理系統和工藝流程應從以下幾點入手:
——廢水的水質及水量特徵是正確選擇處理系統的出發點。從廢水的種類來說,需要考慮採用混合處理還是單獨處理方式,或是單獨處理一定程度後再混合處理;從排水量及排水規律來說,需要考慮是否要設置蓄水池、混合池,是連續還是間歇運行等;從污染物質種類和濃度來說,需要考慮和分析的內容就更多,因為這是選擇處理方法和處理設備的主要依據,例如,當污染物為膠體時,要考慮採用混凝、氣浮、生物絮凝等方法;當污染物為溶質時,就要考慮採用化學沉澱、萃取、離子交換等物理化學方法;如果有幾種污染物存在,就要考慮用一種方法還是用幾種方法聯合處理問題;若污染物濃度足夠高,具有回收價值,就應選擇能回收利用有價值成分的方法。
——廢水處理後的利用或排放以及對水質的具體要求是決定和選擇處理系統的關鍵。提出若干技術上可行的處理方案,進行技術經濟綜合比較,認真分析和論證,確定出最優和次優方案,以備選用。
5.4.4.4 酸性礦井水污染治理方案擇優
某礦井排放的酸性水,水質pH值為2.6,總鐵含量為300mg/L,出水量為40~100t/h,該水如不經處理就外排,將會污染附近河流和農田,影響農作物生長,引發礦山與當地居民的矛盾。
對該礦所排酸性水污染可用以下三個方案加以治理。
(1)P1方案——石灰乳中和法:酸性水用耐酸泵提升到中和反應池,同時加入5%的石灰乳,與酸性水接觸反應,調節石灰乳加入量,控制pH值為6.5左右,再進斜管沉澱池進行泥水分離,上層清水排入清水池,或直接外排,污泥排放到污泥池,再用泥漿泵泵入污泥干化池,進行干化處理。此法操作較困難。
(2)P2方案——石灰石中和滾筒法:酸性水用耐酸泵提升到裝有一定粒徑(粗粒、細粒)的石灰石的中和滾筒內,與石灰石充分反應後其pH值達6.2左右。出水加入絮凝劑,進入沉澱池進行泥水分離,上層清水排入清水池回用或外排,污泥排放到污泥池,再用泥漿泵泵入污泥干化池,進行干化處理,此法操作較簡單。
(3)P3方案——石灰乳-石灰石中和塔法:酸性水先與石灰乳中和到pH值為4 左右,使鐵基本上形成Fe(OH)2,然後進入石灰石中和塔進行中和反應,出水pH值達6.0以上,然後進入沉澱池進行泥水分離,上層清水排入清水池回用或外排,污泥排放到污泥池,再用污泥泵泵入污泥池,進行干化處理,此法適合處理各種酸性礦井水,尤其是水中含Fe2+較多時適用,可減少石灰用量,勞動條件也有所改善。
用多目標模糊決策法對上述三個可行方案進行擇優,即三個被評價方案的集合為:U={P1,P2,P3}
選用以下4個評價因素指標:①工程總投資 fl;②運行費用 f2;③出水 pH 值 f3;④工作條件f4。
其中工作條件一項屬定性指標,由專家給出評分,好的記0.85 分,較好的記0.55分,不太好的記0.25分。
各因素的重要程度權值模糊子集:A=(a1,a2,a3,a4)
各因素的重要程度權值a1、a2、a3和a4,可用以下三種方法確定:①德爾斐法(專家評估法);②專家調查法;③判斷矩陣分析法。不論用哪種方法,對參與專家要求有淵博的專業知識,且富有實際工作經驗,熟悉並掌握所研究問題的全部具體情況。
根據以上所提出的有關數據可得各方案的因素指標矩陣F(表5-8)。
表5-8 各方案因素指標矩陣F
5.4.4.4.1 加權相對偏差距離最小法擇優
各因素指標權值模糊子集:
A=(a1,a2,a3,a4)=(0.10,0.30,0.40,0.20)
我們把第i個方案的第j個因素指標值記為fij,則得m個方案的n個因素指標矩陣F。
中國西北地區礦山環境地質問題調查與評價
由各方案的因素指標矩陣F 得知,各因素指標的標准值(三個方案中最有利的值)向量為:
fi°=(f1°,f2°,f3°,f4°)=(86.9,0.39,6.5,0.85)
令
式中: fimax為各方案第i 項因素指標中最大指標值,即 fimax=max(fi1,fi2,fi3,…,fim)
fimin為各方案第i 項因素指標中最小指標值,即 fimax=min(fi1,fi2,fi3,…,fim)
中國西北地區礦山環境地質問題調查與評價
正指標是指指標值越大方案越優的因素指標,負指標是指因素指標值越小方案越優的因素指標,我們把δij稱為相對偏差值,稱f°為標准值。
得出相對偏差模糊矩陣Δ:
中國西北地區礦山環境地質問題調查與評價
例如:
中國西北地區礦山環境地質問題調查與評價
代入數據:
中國西北地區礦山環境地質問題調查與評價
同理算出d2=1.114,d3=1.791
加權相對偏差距離最小法是以dj最小的方案為最優,因為min(d1,d2,d3)=d2,所以P2方案為最優,P1方案次之,P3方案最差。
5.4.4.4.2 定量指標綜合決策法擇優
據三個方案各因素定量指標矩陣:
中國西北地區礦山環境地質問題調查與評價
令
式中:di為第i項因素級差值,
γij為就第i項因素著眼對j個方案的評價值。
代入有關數據算出d1=30.222,d2=0.044,d3=0.556,d4=0.667,進而算出各個γij值,三個方案的4個評定值組成一個評價模糊矩陣:
中國西北地區礦山環境地質問題調查與評價
已知因素重要程度權值模糊子集
採用加權平均模型M(·,+)對方案進行評價:
其中
代入數據:b1=0.10×1+0.30×0.1+0.40×1.0+0.20×0.1=0.550
同理算出:b2=0.604,b3=0.406
max(b1,b2,b3)=b2,b2對應方案P2。模糊綜合評價中,按照最大隸屬度原則,方案P2為最優,方案P1次之,方案P3最差,這一結果與加權相對偏差距離最小法所求得的結果相同。
Ⅵ 酸性礦井水的防治
含硫化礦物較多的各種礦床分布區,由於硫化礦物在采礦和天然因素影響下易氧化,故礦區地下水通常形成酸性水。
酸性水的形成取決於成礦特點、構造條件和地下水的特徵等。如含硫量多和富礦體的部位易生成酸性水;裂隙和帶狀結構的礦石比緻密塊狀的易氧化;急傾斜礦層比緩傾斜、淺水平比深水平、地下水循環快的比慢的易形成酸性水。幾種不同成分的水混合後,也可形成具腐蝕性的酸性水。
酸性水對礦區各種金屬設備的腐蝕性破壞很強。要充分利用各種條件盡量避免形成酸性水,已形成的要積極地治理。
1. 從開采布局上避免酸性水的形成
一般做法是,對同一礦層,在布局上是先採下部後采上部,以免過早地形成酸性水或縮短排放酸性水的時間;在礦層(體)露頭部位留夠保護礦柱和進行地面防水,以減少降水和地表水的滲入;先採含硫少的礦段,後采含硫多的礦段;對積存有強酸性水的采空區,可採取暫時隔離措施等。
2. 區分不同情況,處理已形成的酸性水
主要措施有以下幾方面。
沖淡酸性水:若酸性水涌水量小,非酸性水涌水量大,可按一定比例混合沖淡。
中和酸性水:在酸性水中加生石灰(CaO)等鹼性物質,中和降低酸性。
調整排水設施:排酸性水時,水泵揚程和水壓愈大,水泵被腐蝕速度也愈快。應採取分級排水降低揚程的辦法抽排酸性水。當酸性水所處的位置較高時,應在中途攔截排出,不使其流到低處。也可採用提高排水管路和水泵水箱的耐酸性等措施。
Ⅶ 煤礦酸性廢水如何處理
酸性廢水來源廣泛,排污量較大。廢水中含有很多懸浮物、金屬離子和有用酸,專直接排放屬不僅浪費資源還會污染環境,所以需要對酸性廢水回用。
酸性廢水回用裝置的優點:
1、減少了中和葯劑的使用。
2、分離廢水中的有機物和金屬離子。
3、回用的酸可以重復使用,減少了運行投資。
4、減少了污染物的排放。
5、出水水質可以達到國家標准。
6、設備簡單、操作方便,自動化程度高。
7、節能、低耗,節約成本。
Ⅷ 礦山酸性廢水怎麼處理
礦山酸性廢水主要是由還原性的硫化礦物在開采,運輸,選礦及廢石排放和尾礦貯存等過程中經空氣,降水和菌的氧化作用形成的.礦山酸性廢水水量較大,pH值較低,含高濃度的硫酸鹽和可溶性的重金屬離子.
礦山酸性廢水的處理方法主要分為中和法和微生物法2種.中和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即向酸性廢水中投加鹼性中和劑(鹼石灰,消石灰,碳酸鈣,高爐渣,白雲石等),一方面使廢水的pH值提高,另一方面廢水中的重金屬離子與中和劑發生化學反應形成氫氧化物沉澱,去除水體中的重金屬離子.為了提高處理效果,中和法通常與氧化或曝氣過程(如將Fe2+轉變為Fe3+)相結合使用.王洪忠等人利用中和法對排入孝婦河的礦山酸性廢水進行處理,出水pH值達到7.5,硫酸根和總鐵含量為微量.陳喜紅對江西萬年銀金礦礦山廢水採用中和法處理,出水水質指標優於農灌用水標准.銀山銅鋅礦採用兩段石灰中和法處理礦山酸性廢水得到含鋅量達40%的鋅渣.柵原礦山和平水銅礦分別採用分段中和沉澱法處理酸性廢水,有效地回收了有價金屬.微生物法是利用自然界中的硫循環原理,利用硫酸鹽還原菌通過異化硫酸鹽的生物還原反應,將硫酸鹽還原成H2S,並利用某些微生物將H2S氧化為單質硫,同時重金屬離子在微生物體內"積累"起來.國外應用微生物法處理礦山酸性廢水的實例較多,如美國蒙大拿州對某礦山酸性廢水建立(硫化還原菌)處理系統,出水pH值達到7,Fe,Al,Cd和Cu的去除率也較高.隨著科學的進步,礦山酸性廢水的處理技術不斷得到新的發展,如濕地處理法,生物膜吸附處理法和生化材料過濾法等.
Ⅸ 酸性廢水處理的原則是什麼
所謂酸性廢水,就是還有一些廢物的酸性液體。之所以要對他們進行處理,回就是為了避免答他們對環境產生污染,對別的物體產生腐蝕。因此,有以下原則。
第一,處理後溶液呈中性,因為酸性或鹼性的液體都會與相應的物質發生反應,比如酸性的物體會腐蝕鹼性的物質,鹼性的物體會腐蝕酸性的物質,所以一般情況下酸性廢水處理過以後都是正中性的。
第二,為了循環再利用,廢水中的廢棄物要盡可能大程度上的回收再利用。
第三。出於對成本的考慮,再能夠達到相同,處理結果的情況下,盡量使用成本較低的處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