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哪條法律規定了農村污水橫流問題的承擔部門(要明確的法律規定)
法律沒有規定農村污水橫流問題的承擔部門。
『貳』 污水橫流違反什麼法律
違反了《環境保護法》。
『叄』 農村垃圾的來源與處理的社會實踐
近幾年,隨著經濟發展,很多地方農村新房蓋高了,拖拉機、摩托車增多了,農民餐桌豐盛了,衣著打扮光鮮了。但是,那裡的環境衛生卻不如人意,甚至越來越遭:垃圾亂堆,污水橫流,不僅侵損地表,污染河流,而且孳生蚊蠅,使農民健康受到危脅。農民迫切要求治理環境,根治臟亂差狀況。
農村垃圾問題並非始自今日,只不過這幾年越發突出而已。總起來看,農村垃圾和污水治理難,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一是公共環境衛生設施沒有,或嚴重不足。自2000 年以來,全國農村城鎮化(特別是如珠三角、長三角地區等)進程明顯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集聚到新建的中心村和小城鎮,這使昔日分散在廣大鄉村的垃圾、污水等隨人口集聚而日益集中化。而這些地方的垃圾、污水處理等公共設施要麼根本沒有,要麼嚴重不足,因此垃圾、污水處理難題由隱性呈顯性,造成當地環境化。筆者2002 年曾到深圳的一個當地經濟十分發達的鎮調研,發現該鎮雖然大樓林立,車水馬龍,但大煞風景的是,垃圾成堆,污水亂流。原因是經濟發展過快,人口劇增,而沒有建污水處理廠,垃圾掩埋場也不足所致。名列全國經濟綜合實力百強鎮前幾名的該鎮尚且如此,其他鄉鎮垃圾、污水問題就更可想而知。
二是環境衛生設施雖然建了,但由於重規劃建設、輕運行管理,不能真正發揮作用。比如三峽工程上馬後,一些新建的移民鎮都規劃建設了垃圾、污水處理廠等,但建成後因為缺少運行費用而開開停停。何以如此?因為當地政府財政無力支付運行成本,居民認為自己不應支付費用,或無力支付費用。這種重建輕管的現象,在許多新建的鄉鎮不同程度地存在。正是上述兩個原因使垃圾污水處理,成為農村不能承受之重。
如何破解這道「老大難」的難題?根據本人長期參與科技部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工作的感受認為,當務之急是,該建的要盡快建起來,建成的要管起來和用起來,充分發揮這些公共環境衛生設施的作用。他說,治理垃圾污水,改善人民環境,是農村衛生的主要內容,事關九億農民健康,也是新農村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新農村建設」固然不能簡單地等同於新村鎮建設,但反過來說,建好的新村鎮要作到新起來,亮起來,則必須以人為本,解決好垃圾污水問題,使農民安居樂業。
目前,雖然從總體上看農村垃圾污水處理現狀不太樂觀,但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已經出現三個好的趨向。
首先,隨著科學發展觀的落實,許多地方政府的領導對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意識在不斷增強,特別是在新農村建設中開始更加關注農村環保與衛生。
其次,越來越多的農民認識到環境好壞直接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影響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他們從切身利益考慮,提高了環保意識,並逐漸克服亂倒垃圾亂潑污水的陋習。
第三,可喜的是,一些經濟發達的地區,開始有大投入,治理因早期工業化帶來的環境污染等問題。如浙江桐鄉市投資3 億元多元、引進德國先進設施,建立垃圾焚燒發電廠。全市成立專業回收隊,把城鄉垃圾收集起來用來發電,垃圾焚燒後的廢渣又製成環保建材。這場名副其實的「垃圾革命」不僅產生很大經濟效益,還改善了該市環境,為做大輕紡業、開發旅遊業創下良好基礎。還有河北農業和畜牧大縣正定市,將過去用於焚燒、導致大氣污染的秸稈進行氨化等處理後用來養牛、養豬;同時,引進先進設備,把畜牧業大發展帶來的牲畜糞便進行脫臭處理,製成生物顆粒精細肥料並出口國外,初步形成農業的生態和循環經濟模式,既廢物變成寶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又使當地農村的環境和衛生狀況大大改觀。這兩個典型經驗值得推廣。
對農村垃圾和污水的有序治理,涉及一系列的經濟、文化、傳統習慣等問題和矛盾,知易行難,將是一項長期、艱巨的工作。現在剛剛破題,還有很多深層次問題有待解決。比如對農村公共環境衛生設施如何合理布點,科學規劃?對一些小規模的鄉鎮或中心村垃的圾污水治理有沒有成熟專業技術?已建成的設施的運營成本如何補償?各地的鄉鎮自然條件不一,經濟水平各異,人口規模不同,公共衛生設施的建設如何因地制宜?等等。這一切都需要各級政府資金的支持、有著關部門的統籌規劃以及廣大農村居民的共同參與,希望各地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真正重視起來,盡快行動起來。
為切實改變農村環境「臟、亂、差」狀況,提高農村環境衛生質量和農村居民生活水平,加快城鄉一體化步伐,村級:負責專業保潔員隊伍的建立;負責本村范圍內農戶、企事業單位的垃圾收集清運和公共區域保潔。
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生活污水、垃圾、農業生產及畜禽養殖廢棄物排放量增大,農村地區環境狀況日益惡化,農村環境質量明顯下降,直接威脅著廣大農民群眾的生存環境與身體健康,制約了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農村環境狀況令人擔憂。生活垃圾一般可分為四大類: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目前常用的垃圾處理方法主要有綜合利用、衛生填埋、焚燒和堆肥。可回收垃圾包括紙類、金屬、塑料、玻璃等,通過綜合處理回收利用,可以減少污染,節省資源。如每回收1噸廢紙可造好紙850公斤,節省木材300公斤,比等量生產減少污染74%;每回收1噸塑料飲料瓶可獲得0.7噸二級原料;每回收1噸廢鋼鐵可煉好鋼0.9噸,比用礦石冶煉節約成本47%,減少空氣污染75%,減少97%的水污染和固體廢物。廚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飯、骨頭、菜根菜葉等食品類廢物,經生物技術就地處理堆肥,每噸可生產0.3噸有機肥料。有害垃圾包括廢電池、廢日光燈管、廢水銀溫度計、過期葯品等,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處理。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幾類垃圾之外的磚瓦陶瓷、渣土、衛生間廢紙等難以回收的廢棄物,採取衛生填埋可有效減少對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氣的污染等這些知識;認識了可回收物、廚余垃圾、其它垃圾等幾種不同垃圾分類標志。
處理模式 :
1.村域多樣化保潔。借鑒城市社區垃圾管理辦法,根據不同村鎮經濟實力,選擇自覺收集、義務清掃、有償包乾和物業管理相結合的農村多樣化保沽,是目前農村垃圾收集階段的有效辦法。自覺收集
2.就地減量化分類。
3.梯次網路化運送。農村垃圾運送關鍵是深化完善「戶集、村收、鎮(鄉)運、縣(市)區處理」梯次網路。縣處理這一環節的發展重點是走垃圾處理產業化道路。以鄞州區為例,現建有41個垃圾中轉站,配備垃圾運送車80多輛,共有城鄉專業垃圾處理工作人員3000餘人,每日經中轉壓縮後實際進入綜合垃圾處理場約為800噸。
4.集中無害化處置。經過分類壓縮的垃圾集中無害化處理是農村垃圾處置的後道程序。除生態堆肥外,當前主要採用衛生填埋和焚燒發電兩種。現在農村垃圾可燃物含量明顯增加,一般經過分類處理後的垃圾熱值能滿足垃圾焚燒的要求,垃圾集中焚燒發電雖然建設成本較高,但將是處置的重點發展方向.
大家還在等什麼?保護環境,從小事做起!為了我們農村地區的未來環境,我們要好好的愛護環境,保護環境!
『肆』 吉安市青石街菜市場附近馬路上垃圾滿地,小攤小販佔道擺攤,污水橫流,惡臭不止,滿地瘡痍無人治理
市場。臟亂差應該有。當地政府機構進行出面積極進行整治。對於所在。區域的承包人予以嚴重罰款。
『伍』 對於鄉村垃圾應該如何處理
近幾年,隨著經濟發展,很多地方農村新房蓋高了,拖拉機、摩托車增多了,農民餐桌豐盛了,衣著打扮光鮮了。但是,那裡的環境衛生卻不如人意,甚至越來越遭:垃圾亂堆,污水橫流,不僅侵損地表,污染河流,而且孳生蚊蠅,使農民健康受到危脅。農民迫切要求治理環境,根治臟亂差狀況。
農村垃圾問題並非始自今日,只不過這幾年越發突出而已。總起來看,農村垃圾和污水治理難,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一是公共環境衛生設施沒有,或嚴重不足。自2000 年以來,全國農村城鎮化(特別是如珠三角、長三角地區等)進程明顯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集聚到新建的中心村和小城鎮,這使昔日分散在廣大鄉村的垃圾、污水等隨人口集聚而日益集中化。而這些地方的垃圾、污水處理等公共設施要麼根本沒有,要麼嚴重不足,因此垃圾、污水處理難題由隱性呈顯性,造成當地環境化。筆者2002 年曾到深圳的一個當地經濟十分發達的鎮調研,發現該鎮雖然大樓林立,車水馬龍,但大煞風景的是,垃圾成堆,污水亂流。原因是經濟發展過快,人口劇增,而沒有建污水處理廠,垃圾掩埋場也不足所致。名列全國經濟綜合實力百強鎮前幾名的該鎮尚且如此,其他鄉鎮垃圾、污水問題就更可想而知。
二是環境衛生設施雖然建了,但由於重規劃建設、輕運行管理,不能真正發揮作用。比如三峽工程上馬後,一些新建的移民鎮都規劃建設了垃圾、污水處理廠等,但建成後因為缺少運行費用而開開停停。何以如此?因為當地政府財政無力支付運行成本,居民認為自己不應支付費用,或無力支付費用。這種重建輕管的現象,在許多新建的鄉鎮不同程度地存在。正是上述兩個原因使垃圾污水處理,成為農村不能承受之重。
如何破解這道「老大難」的難題?根據本人長期參與科技部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工作的感受認為,當務之急是,該建的要盡快建起來,建成的要管起來和用起來,充分發揮這些公共環境衛生設施的作用。他說,治理垃圾污水,改善人民環境,是農村衛生的主要內容,事關九億農民健康,也是新農村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新農村建設」固然不能簡單地等同於新村鎮建設,但反過來說,建好的新村鎮要作到新起來,亮起來,則必須以人為本,解決好垃圾污水問題,使農民安居樂業。
目前,雖然從總體上看農村垃圾污水處理現狀不太樂觀,但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已經出現三個好的趨向。
首先,隨著科學發展觀的落實,許多地方政府的領導對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意識在不斷增強,特別是在新農村建設中開始更加關注農村環保與衛生。
其次,越來越多的農民認識到環境好壞直接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影響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他們從切身利益考慮,提高了環保意識,並逐漸克服亂倒垃圾亂潑污水的陋習。
第三,可喜的是,一些經濟發達的地區,開始有大投入,治理因早期工業化帶來的環境污染等問題。如浙江桐鄉市投資3 億元多元、引進德國先進設施,建立垃圾焚燒發電廠。全市成立專業回收隊,把城鄉垃圾收集起來用來發電,垃圾焚燒後的廢渣又製成環保建材。這場名副其實的「垃圾革命」不僅產生很大經濟效益,還改善了該市環境,為做大輕紡業、開發旅遊業創下良好基礎。還有河北農業和畜牧大縣正定市,將過去用於焚燒、導致大氣污染的秸稈進行氨化等處理後用來養牛、養豬;同時,引進先進設備,把畜牧業大發展帶來的牲畜糞便進行脫臭處理,製成生物顆粒精細肥料並出口國外,初步形成農業的生態和循環經濟模式,既廢物變成寶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又使當地農村的環境和衛生狀況大大改觀。這兩個典型經驗值得推廣。
對農村垃圾和污水的有序治理,涉及一系列的經濟、文化、傳統習慣等問題和矛盾,知易行難,將是一項長期、艱巨的工作。現在剛剛破題,還有很多深層次問題有待解決。比如對農村公共環境衛生設施如何合理布點,科學規劃?對一些小規模的鄉鎮或中心村垃的圾污水治理有沒有成熟專業技術?已建成的設施的運營成本如何補償?各地的鄉鎮自然條件不一,經濟水平各異,人口規模不同,公共衛生設施的建設如何因地制宜?等等。這一切都需要各級政府資金的支持、有著關部門的統籌規劃以及廣大農村居民的共同參與,希望各地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真正重視起來,盡快行動起來。
為切實改變農村環境「臟、亂、差」狀況,提高農村環境衛生質量和農村居民生活水平,加快城鄉一體化步伐,村級:負責專業保潔員隊伍的建立;負責本村范圍內農戶、企事業單位的垃圾收集清運和公共區域保潔。
『陸』 農村臟亂差作文
家鄉變了,真的變了!天空變暗了;小鳥變少了;小河變渾了,就連魚蝦都「躲」了起來。
家鄉變的原因還是冒滾滾濃煙的大煙囪和污水。這幾年來,工廠不斷的生產,廢氣從煙囪里冒出來,污水不斷從管道里淌出來。還有就是人們亂堆垃圾,把地球的「外衣」破壞了。就這樣,家鄉被污染了。
小河在哭泣,哭泣自己沒有夥伴;小鳥在呼籲,呼籲自己美好的家園;地球在痛苦,痛苦自己沒了外衣;
我知道,原來家鄉不是這樣的。原來的家鄉天是一片碧藍,河是清澈見底,魚蝦自由自在,鳥兒成群飛翔。而現在呢?現在的家鄉已不是昔日的家鄉了,現在……
小鳥呼籲人類:人類,請你們不要把樹木砍伐,讓我們無家可歸,四處流浪。我呼籲人類:請你們不要把垃圾四處亂丟,讓空氣變的渾濁,請你們為自己想一想,如果哪一天空氣沒了,你們會怎麼樣?
讓我們一起保護自己的家園,不要讓家園的環境再變難看,而要讓家鄉的環境變得更美!一起行動起來,為自己創造一片藍天吧!
家鄉的環境污染作文二:家鄉變了
哦!家鄉變了,家鄉變了,我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來到家鄉。
下了車,眼睛突然一亮,哇!家鄉簡直是夢幻美麗的天堂。眼前,是一排排蒼翠挺拔的大樹,像一位位士兵守衛著這夢幻般的仙境。腳下的路更加寬闊平坦,不再蜿蜒崎嶇。向前走10分鍾,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便印入眼簾,水底的魚蝦清晰可見,它們無憂無慮地在小溪里穿梭,快樂的好像神仙一樣。在陽光的照耀下,水面破光粼粼,像一面潔白無瑕的璞玉。小溪旁,是一片翠綠的草坪,幾棵小草,伸著懶腰,從土地里鑽了出來,探視著這五彩繽紛的世界;小花漲紅了臉,呼吸著春天的香氣息。
家鄉的變化可真大啊!想當年,家鄉的環境十分惡劣:山上,一群肌肉結實,身體強壯的年輕男子,拿著一把把鋒利的電鋸,無情地把高大粗壯的樹木砍伐一空。生活在山林的小動物都倉皇而逃,過著定無居所的日子。生活在小溪旁的人們更受著百倍的煎熬,溪水惡臭渾濁,魚蝦奄奄一息。溪旁的小草面黃肌瘦。無精打采,小花也垂頭喪氣,沒有了往日的生機。更恐怖的是,環境的污染使得可怕的自然災害降臨到家鄉。瓢潑大雨使山體滑坡,嚴重的泥石流,造成了許多人財產受損。幸虧人們對家鄉長生了保護意識,在荒山上植樹造林,把小溪的垃圾清除一空……這才把家鄉從死亡的邊緣拉了回來。
我們美麗的家園需要愛,請保護環境吧!讓我們的地球永遠擁有美麗、青春的活力。
『柒』 農村衛生室未來管理模式是什麼樣的
近幾年,隨著經濟發展,很多地方農村新房蓋高了,拖拉機、摩托車增多了,農民餐桌豐盛了,衣著打扮光鮮了。但是,那裡的環境衛生卻不如人意,甚至越來越遭:垃圾亂堆,污水橫流,不僅侵損地表,污染河流,而且孳生蚊蠅,使農民健康受到危脅。農民迫切要求治理環境,根治臟亂差狀況。農村垃圾問題並非始自今日,只不過這幾年越發突出而已。總起來看,農村垃圾和污水治理難,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公共環境衛生設施沒有,或嚴重不足。自2000 年以來,全國農村城鎮化(特別是如珠三角、長三角地區等)進程明顯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集聚到新建的中心村和小城鎮,這使昔日分散在廣大鄉村的垃圾、污水等隨人口集聚而日益集中化。而這些地方的垃圾、污水處理等公共設施要麼根本沒有,要麼嚴重不足,因此垃圾、污水處理難題由隱性呈顯性,造成當地環境化。筆者2002 年曾到深圳的一個當地經濟十分發達的鎮調研,發現該鎮雖然大樓林立,車水馬龍,但大煞風景的是,垃圾成堆,污水亂流。原因是經濟發展過快,人口劇增,而沒有建污水處理廠,垃圾掩埋場也不足所致。名列全國經濟綜合實力百強鎮前幾名的該鎮尚且如此,其他鄉鎮垃圾、污水問題就更可想而知。二是環境衛生設施雖然建了,但由於重規劃建設、輕運行管理,不能真正發揮作用。比如三峽工程上馬後,一些新建的移民鎮都規劃建設了垃圾、污水處理廠等,但建成後因為缺少運行費用而開開停停。何以如此?因為當地政府財政無力支付運行成本,居民認為自己不應支付費用,或無力支付費用。這種重建輕管的現象,在許多新建的鄉鎮不同程度地存在。正是上述兩個原因使垃圾污水處理,成為農村不能承受之重。如何破解這道「老大難」的難題?根據本人長期參與科技部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工作的感受認為,當務之急是,該建的要盡快建起來,建成的要管起來和用起來,充分發揮這些公共環境衛生設施的作用。他說,治理垃圾污水,改善人民環境,是農村衛生的主要內容,事關九億農民健康,也是新農村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新農村建設」固然不能簡單地等同於新村鎮建設,但反過來說,建好的新村鎮要作到新起來,亮起來,則必須以人為本,解決好垃圾污水問題,使農民安居樂業。目前,雖然從總體上看農村垃圾污水處理現狀不太樂觀,但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已經出現三個好的趨向。首先,隨著科學發展觀的落實,許多地方政府的領導對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意識在不斷增強,特別是在新農村建設中開始更加關注農村環保與衛生。其次,越來越多的農民認識到環境好壞直接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影響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他們從切身利益考慮,提高了環保意識,並逐漸克服亂倒垃圾亂潑污水的陋習。第三,可喜的是,一些經濟發達的地區,開始有大投入,治理因早期工業化帶來的環境污染等問題。如浙江桐鄉市投資3 億元多元、引進德國先進設施,建立垃圾焚燒發電廠。全市成立專業回收隊,把城鄉垃圾收集起來用來發電,垃圾焚燒後的廢渣又製成環保建材。這場名副其實的「垃圾革命」不僅產生很大經濟效益,還改善了該市環境,為做大輕紡業、開發旅遊業創下良好基礎。還有河北農業和畜牧大縣正定市,將過去用於焚燒、導致大氣污染的秸稈進行氨化等處理後用來養牛、養豬;同時,引進先進設備,把畜牧業大發展帶來的牲畜糞便進行脫臭處理,製成生物顆粒精細肥料並出口國外,初步形成農業的生態和循環經濟模式,既廢物變成寶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又使當地農村的環境和衛生狀況大大改觀。這兩個典型經驗值得推廣。對農村垃圾和污水的有序治理,涉及一系列的經濟、文化、傳統習慣等問題和矛盾,知易行難,將是一項長期、艱巨的工作。現在剛剛破題,還有很多深層次問題有待解決。比如對農村公共環境衛生設施如何合理布點,科學規劃?對一些小規模的鄉鎮或中心村垃的圾污水治理有沒有成熟專業技術?已建成的設施的運營成本如何補償?各地的鄉鎮自然條件不一,經濟水平各異,人口規模不同,公共衛生設施的建設如何因地制宜?等等。這一切都需要各級政府資金的支持、有著關部門的統籌規劃以及廣大農村居民的共同參與,希望各地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真正重視起來,盡快行動起來。 為切實改變農村環境「臟、亂、差」狀況,提高農村環境衛生質量和農村居民生活水平,加快城鄉一體化步伐,村級:負責專業保潔員隊伍的建立;負責本村范圍內農戶、企事業單位的垃圾收集清運和公共區域保潔。 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生活污水、垃圾、農業生產及畜禽養殖廢棄物排放量增大,農村地區環境狀況日益惡化,農村環境質量明顯下降,直接威脅著廣大農民群眾的生存環境與身體健康,制約了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農村環境狀況令人擔憂。生活垃圾一般可分為四大類: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目前常用的垃圾處理方法主要有綜合利用、衛生填埋、焚燒和堆肥。可回收垃圾包括紙類、金屬、塑料、玻璃等,通過綜合處理回收利用,可以減少污染,節省資源。如每回收1噸廢紙可造好紙850公斤,節省木材300公斤,比等量生產減少污染74%;每回收1噸塑料飲料瓶可獲得0.7噸二級原料;每回收1噸廢鋼鐵可煉好鋼0.9噸,比用礦石冶煉節約成本47%,減少空氣污染75%,減少97%的水污染和固體廢物。廚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飯、骨頭、菜根菜葉等食品類廢物,經生物技術就地處理堆肥,每噸可生產0.3噸有機肥料。有害垃圾包括廢電池、廢日光燈管、廢水銀溫度計、過期葯品等,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處理。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幾類垃圾之外的磚瓦陶瓷、渣土、衛生間廢紙等難以回收的廢棄物,採取衛生填埋可有效減少對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氣的污染等這些知識;認識了可回收物、廚余垃圾、其它垃圾等幾種不同垃圾分類標志。處理模式 : 1.村域多樣化保潔。借鑒城市社區垃圾管理辦法,根據不同村鎮經濟實力,選擇自覺收集、義務清掃、有償包乾和物業管理相結合的農村多樣化保沽,是目前農村垃圾收集階段的有效辦法。自覺收集2.就地減量化分類。3.梯次網路化運送。農村垃圾運送關鍵是深化完善「戶集、村收、鎮(鄉)運、縣(市)區處理」梯次網路。縣處理這一環節的發展重點是走垃圾處理產業化道路。以鄞州區為例,現建有41個垃圾中轉站,配備垃圾運送車80多輛,共有城鄉專業垃圾處理工作人員3000餘人,每日經中轉壓縮後實際進入綜合垃圾處理場約為800噸。4.集中無害化處置。經過分類壓縮的垃圾集中無害化處理是農村垃圾處置的後道程序。除生態堆肥外,當前主要採用衛生填埋和焚燒發電兩種。現在農村垃圾可燃物含量明顯增加,一般經過分類處理後的垃圾熱值能滿足垃圾焚燒的要求,垃圾集中焚燒發電雖然建設成本較高,但將是處置的重點發展方向. 大家還在等什麼?保護環境,從小事做起!為了我們農村地區的未來環境,我們要好好的愛護環境,保護環境!參考資料: http://web.qte.net/wxgz/yjxxx/yxcg/200706/2770.html
『捌』 農村生活污水後有什麼好處
樓主,你說的抄是生活污水被處理之後是嗎?
好吧!首先農業就是一個耗水產業,農作物需要澆灌,豬狗牛羊需要喝水,所以這水……如果生活污水被妥善處理,達到中水農業灌溉的標准之後,可以用老對農作物進行灌溉。如果達到國家一級A那麼可以直接攻牲畜飲用。
第二,減少農村污水的排放,換屆污水橫流的現象,在夏季,尤其是在我國農村由於大家學歷低,素質普遍偏低,所以減少污水的排放有利於蓋上地區衛生狀況。對人們的健康一級傳染病的抑制有很大的作用。
第三,污水處理廠,沉降池,也或者生物反應池之中脫落的底泥,以及其他的底質沉降物經過一些方法處理之後,實際上就是效果最好的生物化肥之一。所以有利於無公害農業的推廣。
『玖』 廣東省高要區白土鎮環境臟亂差如何投訴
可以投訴環保部門,就可以了,他們會管的。
『拾』 鄉村環境污染嚴重,污水橫流怎麼治理
一、農村環境污染情況現狀及原因分析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回工業向農村的迅速轉移,答化肥、農葯的頻繁使用,已嚴重影響到了農村的可持續發展。主要表現在:
1.生活垃圾污染。突出表現在:
(一)農民的環境意識較差,農村生活環境「臟亂差」現象嚴重,「柴草亂堆、污水亂流、糞土亂丟、垃圾亂倒、雜物亂放、畜禽散養」等問題普遍存在,不僅影響村容村貌,還對水源造成一定的污染。
(二)垃圾成分發生了很大變化:以前農村產生的生活垃圾是可以就地化解、循環使用的,現在農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使得塑料和電子等產品產生的難以降解的廢品佔比例越來越大。
(三)農村成為城市垃圾的轉移地。由於農村天地廣闊、管理鬆散,往往成為城市轉移生活、建築垃圾、有毒有害工業、醫療衛生垃圾的選擇地。
2.農業面源污染。農村面源污染種類主要有:
(1)畜禽糞便污染.
(2)農葯、化肥的使用加劇環境污染。
(3)收獲時節農作物秸桿焚燒造成的大氣污染。
(4)其它影響環境因素
高頻度耕作種植,採取大水漫灌的不當的灌溉方式,導致土壤有機質減少,局部土壤條件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