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山西省昔陽縣有什麼風景區
昔陽縣重要景點
昔陽縣地處太行山區,境內山巒棋布,溝壑縱橫。大寨是縣境內典型的太行山村,大寨與虎頭山森林公園一直是國內外知名的旅遊景點。名勝古跡則有石馬寺、崇教寺和卧佛岩等。
大寨和虎頭山森林公園
大寨位於昔陽縣城東南5公里處,是太行山深處的一個在國內外知名度很高的山村。大寨新村建於1963年8月洪災後的層疊排窯式村民住宅,依坡就勢而建,景觀獨特,是大寨新村建設史的一個縮影。全國著名勞動模範、被稱為「扎白毛巾的副總理」陳永貴的故居位於村南端、排窯東側,為一低矮的瓦房小院。院中房屋陳設簡朴依舊,有陳永貴及其家人使用過的傢具和中外友人贈送的小禮品。附近的宋立英、郭鳳蓮家舍,也都是遊人常常造訪的場所。村前的大寨旅行社舊院內,有周恩來、李先念、葉劍英、鄧小平、陳毅等住過的房間,均按原樣陳設布置。
位於大寨村南的虎頭山森林公園,面積1.75平方公里,為一綜合性的游覽區。區內綠樹成林,枝繁葉茂,果實累累。七溝八梁一面坡已建成「人造小平原」,山腰有210畝果園。山坡上全部用青石砌壘的290道梯田塄沿映襯田間。橫跨團結溝的高空水槽凌空飛架崖間,5000餘米長的軍民渠盤繞山樑田邊,引來清水灌滿山腰散布的5個蓄水池。登山約數十步,有周恩來紀念亭,為一八角攢尖式小亭,1994年建成。該亭是為紀念周恩來1965—1973年間先後3次到大寨登.上虎頭山所建。亭下北側,有1995年圍繞水池修建成的、長約數十米的半月形水榭,供遊人臨池遊玩賞景。陳永貴墓位於虎頭山西向山腰,依山面村,墓後林木環繞,墓基坐東南朝西北,墓體圓形,高1.5米,水泥砌築。與陳永貴墓相鄰的,還有一代文豪巨匠郭沫若詩碑,為漢白玉碑,於1992年11月16日為紀念其百年誕辰所立。碑上刻有郭沫若1965年12月7日參觀大寨時寫的《頌大寨》詩一首。著名作家孫謙墓依次建在虎頭山下。在陳永貴墓北側山坡上有一道三層228級台階,可直接通向大寨展覽館。山頂建有陳永貴題字的大虎牧場,飼養有近200頭梅花鹿,其中近百頭小鹿放牧林間。
石馬寺
位於昔陽縣城西南15公里處的洪水鄉石馬村,距大寨村約10公里,佔地面積700平方米,是一座摩崖石刻與廟堂建築相結合的佛教寺宇,1986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534年(北魏永熙三年),原名石佛寺,後因寺前建有石馬一對,故改稱石馬寺。現存有元代所建的大佛殿,明代所建的觀音閣和子孫殿、伽藍殿、鍾鼓樓、山亭及南窟廊等古建築,但大部坍塌嚴重,寺僧正在國家支持下進行維修。寺四周群山環抱,清泉繞流。寺坐東向西,西端隔石馬河建有戲台和石牌坊各1座。石馬河上有1745年(清乾隆十年)所建石橋1座。石刻造像雕在一塊高17米、東西長16米、南北寬15米的巨石四周和附近30多米高
的石崖上。現存有石刻造像1300餘尊,大者高5米,小者高僅5厘米,高l米以上者有66尊。其中,魏齊時期造像佔70%左右,佛像、菩薩、力士、脅侍及供養人像肉髻磨光,面容消瘦,寬衣博帶,肩胛狹窄。隋唐時期的彌陀、觀音、十六尊者造像面形豐滿,比例適度,姿態自如,雕工精緻,線條流暢。
崇教寺
位於昔陽縣城東北隅。始建於1069年(北宋熙寧二年),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與壽聖寺合並稱北寺。寺內前後大殿與左右配殿圍成天井式院落,四殿梁架互相銜接,屋頂殿身融為一體,東西寬20米,南北長27.5米,佔地面積550平方米,是一座由元代和明代建築組成的四合殿堂,建築結構頗具特色。令人稱奇的是院內四周無水道泄水,下雨排水,全為地面自然滲透。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卧佛岩
位於昔陽縣城東40公里處的丁峪鄉孔氏村西的太行山峻嶺中,又稱卧佛寺,為一天然岩洞。洞坐東向西,寬36米,深34米,高20米,洞後壁鑿一卧佛長5.2米,寬1.4米。據寺內石碑記載:「元至正年間鑿石佛,長數丈,卧於岩下。」洞內另有石雕佛像20餘尊,為1525年(明嘉靖四年)增鑿。卧佛岩地處太行深山的懸崖絕壁之中,兩崖相距甚近,似巨大屏風懸立,地勢險峻,環境幽雅,近年前往觀光旅遊者絡繹不絕。
龍岩大峽谷
龍岩大峽谷旅遊區位於太行山中段主脊西側,山西省昔陽縣東南部孔氏鄉境內,東鄰河北省贊皇縣嶂石岩國家風景名勝區,西距大寨森林公園76公里,旅遊區總面積140平方公里,當前開發面積近50平方公里,具有優美的山水風光,豐富的物種賦存,多樣的植被覆蓋,優越的避暑氣候,鮮明的地域文化和寶貴的歷史遺跡,在此建設旅遊風景區,具有優越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環境,並能使其實現資源得到永續利用。
毛家大院
樂平鎮西南溝村的毛家大院位於昔陽縣城西12華里,始建於清嘉慶年間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它閱歷大清朝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六朝,以古樸典雅不予規整,太行風情濃郁。太行清代民居毛家大院太行風情、歷史悠久、造型莊重、情趣別致、典雅濃郁的儒文化品味。
毛家大院背山面水、依山而建。整個建築群有一街兩巷六組大院、十五個相互貫通小院組成,雖經歲月滄桑保存基本完整,現有房屋120餘間,窯洞20餘孔。毛宅院落集軸線布局前堂後院,座西向東為基本特徵,如三益堂大院主體建築居中,左右廂房對稱,前中後三園逐級遞升,院院相通,充分體現了以禮為本的儒文化內涵。
……
2. 餘杭瓶窯鎮政府至山西昔陽縣大寨大隊有多少公里
餘杭瓶窯鎮委(鎮政府)至山西昔陽縣大寨村(大隊)約有一千二百七十七公里。請見圖。
3. 昔陽水污染近況
昔陽縣楊家坡水庫事故解決方案敲定:建6個過濾池為庫水去污
針對26日一油罐車泄漏污染昔陽縣楊家坡水庫事故的解決方案敲定
水庫下游臨時築起了活性炭過濾「壩」
人民網山西視窗06年10月31日電 記者從楊家坡水庫污染事故處置工作指揮部獲得准確數字,10月26日油罐車發生泄漏後,總共是67噸「洗油」流進了昔陽縣楊家坡水庫。昨晚,指揮部確定了清除水污染方案:設置6個過濾池過濾全部庫水,檢測達標後再往下游放水。截至目前,省政府已調撥250噸活性炭運抵昔陽。
10月26日凌晨,一輛運載洗油的油罐車在207國道和順段發生車禍,洗油流進國道旁邊的松溪河,最後隨河水注入下游昔陽縣的楊家坡水庫。(本報10月27日8版報道)水庫污染事故發生後,昔陽縣政府迅速拿出100萬元用於救災,採用「上截流下堵水」的辦法,在楊家坡水庫大壩下游緊急築起一道臨時水壩,防止水庫滲流污染下游水質。楊家坡水庫再往下游15公里是「郭庄水庫」,該水庫供給著昔陽縣城近5萬人的生活用水。應急處理中,從楊家坡水庫至郭庄水庫之間設置了4道活性炭過濾「壩」。
此外,當地政府採用管道引凈水進村和汽車運送凈水的辦法解決受災地區吃水問題,確保了事故發生後人畜飲用水安全。
事故發生至今,上千人投入到救災防險工作中。昨天晚上,來自北京的水利專家和環保專家最後一致通過了水質污染處置方案。今天現場已經動工建設過濾池。
「6個過濾池每天能處理8萬立方米的水,預計20天能過濾完全部庫水。」昔陽縣委辦翟彥棠副主任說,目前已在污染區域設立了7個水質檢測點,每隔兩個小時監測一次,結果是「污染物呈沉降趨勢」。記者尚雲
來源:山西晚報
山西省昔陽縣受污染水庫正加緊「排毒」
新華網山西頻道 2006-11-03 來源:新華網山西頻道
新華網太原11月3日電(記者陳忠華、葉健)「事故發生後,我就來這幫助處理污染物,」已經在工地上幹了五六天的昔陽縣水利局職工孟和曉說。自從山西昔陽縣楊家坡水庫「10·26」污染事故發生後,來自各級政府及環保、水利等相關部門的上百名幹部、職工就一直忙碌在污染防治一線。
記者在楊家坡水庫看到,水庫壩的一角漂浮著一層深棕色的油狀物,水庫的職工正在將吸附著污染物的草墊打撈上岸,水庫壩基上堆放著打撈上來的吸附物。隨著草墊一起被打撈上岸的,還有大量已經死亡的小魚和幾條稍大點的垂死的鯽魚。工人們告訴記者,被污染水毒死的魚不計其數,估計水庫里沒有多少活魚了。
在楊家坡水庫上游的5個支流上,分別築起了5道堤壩進行截流、分流,以減少受污染水庫的蓄水壓力。
事故發生後,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要求加緊妥善處理水污染,確保群眾飲用水安全,盡量減少水庫污染。國家環保總局環境監察局、國家環境監測站有關人員趕到現場指導事故處理。現場專家提出了「確保下游郭庄水庫飲用水安全和徹底根治污染」的處置方案:把楊家坡水庫污染水體通過現有的飲用水輸送管道輸送到新建起來的「焦粉+活性炭」過濾系統處理,水處理後進入緩沖池,達標後排至郭庄水庫。污染水處理完畢後,再利用環保疏浚船機械清淤,將污泥直接送至處理場,經自然干化後最終填埋。
在大壩入口處、出口處與下游郭庄水庫之間,幾道由活性炭築起的堤壩已經發揮了作用,經過濾壩處理後的水質未出現污染物超標現象。據環保人員監測,截至目前,下游郭庄水庫水體並未受到污染。
昔陽縣縣長李非忠說,除了做好人畜供水外,還要抓緊建設攔截分流工程,加快污染源包括污水和污泥的處置進度。
2006年10月26日6時左右,由於滿載洗油的事故車輛剎車失靈、翻倒在地導致洗油泄漏,順河流入2公里外的楊家坡水庫,致使200餘萬立方米的水受到嚴重污染。受污染影響的是昔陽縣兩個鄉鎮共2.8萬餘人,另外2000多頭大牲畜的吃水和9家企業的生產用水也受到影響。由於措施得力,受污染影響的群眾飲水問題已經得到解決。
4. 昔陽南界都經濟開發區到昔陽縣城多少公里
從昔陽南界都經濟開發區到昔陽縣城 自駕車走 「G339、S45 」 全程有 18.5公里 。。。
昔陽經濟開發區
進入界李版線權,行駛1.9公里
左轉,進入G339,行駛9.6公里
請直行,進入S45,行駛80米
請直行,進入松溪河1號橋,行駛210米
請直行,進入S45,行駛5.2公里
請直行,進入朝陽街,行駛930米
請直行,進入三義街,行駛480米
右轉,從三義街到昔陽縣,行駛210米
昔陽縣
5. 昔陽縣的經濟
2012年,昔陽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511024萬元,同比增長7.3%。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37145萬元,同比增長8.1%;第二產業增加值309868萬元,同比增長6.0%;第三產業增加值164011萬元,同比增長5.8%。三次產業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依次為7.3%、60.6%、32.1%。與2011年相比,第一產業比重下降1.0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提高3.5個百分點,第三產業下降2.5個百分點。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2325元,按2012年平均匯率計算達到3544美元。
固定資產投資
2012年,昔陽縣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96043萬元,同比增長36.1%。按性質分,基本建設投資完成441033萬元,同比增長49.7%;更新改造投資完成80015萬元,同比下降30.3%;其他投資完成37163萬元,同比增長104.2%;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37832萬元,同比增長263.1%。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完成34390萬元,同比增長688.9%;第二產業投資完成397087萬元,同比增長9.5%,佔全部投資的比重為66.6%;第三產業投資完成164566萬元,同比增長131.7%,其中,住宅投資完成96197萬元,同比增長202.0%。 2012年,昔陽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11家,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559231萬元,完成工業增加值264355萬元(12月月報數),同比增長9.8%。分行業看,煤炭行業完成增加值258164萬元,同比增長10.4%;天然氣開采業完成增加值2622萬元,同比增長4.9%;化工行業完成增加值1616萬元,同比下降33.5%;電力行業完成增加值1953萬元,同比增長3.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16657萬元,同比增長7.3%,實現利稅109583萬元,同比增長18.4%,實現利潤39113萬元,凈增12623萬元,同比增長47.7%。
2012年,昔陽縣建築業實現總產值29212萬元。其中建築工程總產值28451萬元,安裝工程總產值661萬元,其他產值100萬元。具有建築業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實現增加值12232.7萬元。 2012年,昔陽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4902萬元,同比增長15.5%。其中:城鎮零售額95437萬元,同比增長16.8%;鄉村零售額69465萬元,同比增長13.8%。分行業看:批零貿易業完成157596萬元,同比增長14.9%;住宿餐飲業完成7306萬元,同比增長31.7%。
財政金融
2012年,昔陽縣財政總收入127158萬元(含兩權收入),同比增長26.7 %,增收絕對額為26806萬元。一般預算收入為41657萬元,同比增長23.9 %,增收8042萬元。分部門看,國稅部門完成78517萬元,同比增長34.5%,增收20127萬元;地稅部門完成38008萬元,同比增長23.3%,增收7189萬元;財政部門完成10633萬元,同比下降4.6%,減收510萬元。分稅種看,增值稅完成10009萬元,同比下降82.6%;企業所得稅完成3201萬元,同比下降58.5%;營業稅完成8532萬元,同比下降11.7%;資源稅收完成1914萬元,同比下降34.5 %。全縣財政總支出完成115532萬元,同比增長25.8%。一般預算支出執行96803萬元,同比增長18.9%。
2012年末,昔陽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946150萬元,同比增長15.5%,其中:單位存款余額244879萬元,同比增長7.0%;個人儲蓄存款余額638957萬元,同比增長15.5%;年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208459萬元,同比增長7.6%。
6. 山西省各地區名
截至2018年,山西省共轄11個地級市,省會太原市居山西省中部,其餘10個市從北到南分別是:大同、朔州、忻州、陽泉、呂梁、晉中、長治、晉城、臨汾、運城。
1、太原市
山西省會,位於山西省中央腹地。太原古稱晉陽,簡稱並(州)。自春秋晉定公十五年(前497年)趙簡子築晉陽城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總面積6959平方千米,轄6區3縣1市:小店區、迎澤區、杏花嶺區、尖草坪區、萬柏林區、晉源區、清徐縣、陽曲縣、婁煩縣、古交市。
2、大同市
位於山西省最北端。境內建築於北魏時期的雲岡石窟是國內最大的石窟群之一,為1961年3月4日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同九龍壁是建築最早、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龍壁。轄4區6縣:新榮區、平城區、雲岡區、雲州區、陽高縣、天鎮縣、廣靈縣、靈丘縣、渾源縣、左雲縣。
3、朔州市
位於山西省西北部。境內名勝古跡眾多,有世界上最古老最高大的千年木塔應縣佛宮寺釋迦塔,有集中體現金代建築藝術成就的朔城區崇福寺,邊塞文化是朔州文化的一大特色。總面積10662平方千米,轄2區3縣1市:朔城區、平魯區、山陰縣、應縣、右玉縣、懷仁市。
4、忻州市
位於山西省北中部。境內五台山是5A級景區。總面積25180平方千米,轄1區12縣1市:忻府區、定襄縣、五台縣、代縣、繁峙縣、寧武縣、靜樂縣、神池縣、五寨縣、岢嵐縣、河曲縣、保德縣、偏關縣、原平市。
5、陽泉市
位於山西省中部東側。境內有萬里長城第九關、唐代平陽公主駐守的娘子關,有冠山書院、女作家石評梅故居、中山國古長城等。總面積4451平方千米,轄3區2縣:城區、礦區、郊區、平定縣、盂縣。
6、呂梁市
位於山西省中部西側。名人有一代女皇武則天,宋朝名將狄青,清代天下廉吏第一於成龍,諍臣名相孫家淦,革命英雄劉胡蘭。總面積21143平方千米,轄1區10縣2市:離石區、文水縣、交城縣、興縣、臨縣、柳林縣、石樓縣、嵐縣、方山縣、中陽縣、交口縣、孝義市、汾陽市。
7、晉中市
位於山西省中東部。境內有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有喬家、王家、常家等晉商巨賈大院,有被譽為「中國彩塑藝術館」的平遙雙林寺。總面積16408平方千米,轄1區9縣1市:榆次區、榆社縣、左權縣、和順縣、昔陽縣、壽陽縣、太谷縣、祁縣、平遙縣、靈石縣、介休市。
8、長治市
位於山西省東南部。精衛填海、女媧補天、後羿射日、愚公移山等傳說均發端於長治,被譽為「中國神話的故鄉」。總面積13864平方千米,轄4區8縣:潞州區、上黨區、屯留區、潞城區、襄垣縣、平順縣、黎城縣、壺關縣、長子縣、武鄉縣、沁縣、沁源縣。
9、晉城市
位於山西省東南端。擁有古文化遺址63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6處。尤其是現存宋、金時期基本保存完好的木結構古建築46處。總面積9484平方千米,轄1區4縣1市:城區、沁水縣、陽城縣、陵川縣、澤州縣、高平市。
10、臨汾市
位於山西省西南部。10萬年前人類誕生之源在臨汾,5000年華夏文明之宗在臨汾,600年大槐樹移民之根在臨汾,元代以前地上文物資源佔山西的30%。
總面積20589平方千米,轄1區14縣2市:堯都區、曲沃縣、翼城縣、襄汾縣、洪洞縣、古縣、安澤縣、浮山縣、吉縣、鄉寧縣、大寧縣、隰縣、永和縣、蒲縣、汾西縣、侯馬市、霍州市。
11、運城市
位於山西省西南端。是關公故里,境內聞喜裴氏家族曾出過59位宰相、59位大將軍,史稱「將相接武、公侯一門」。總面積14106平方千米,轄1區10縣2市:鹽湖區、臨猗縣、萬榮縣、聞喜縣、稷山縣、新絳縣、絳縣、垣曲縣、夏縣、平陸縣、芮城縣、永濟市、河津市。
(6)昔陽縣經濟開發區污水廠擴展閱讀:
山西省行政區劃中的一些地理知識:
1、山西省11個地級市中,轄區最大的是忻州市,最小的是陽泉市;
2、117個縣級行政單位中,轄區面積最大的是呂梁興縣、忻州原平市、朔州平魯區,最小的是臨汾曲沃縣、臨汾侯馬市、陽泉礦區。
3、山西省共轄1398個鎮、鄉、街道(564個鎮、632個鄉、202個街道),建制村28079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