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Ao/3工藝流程是什麼
工藝流程圖 AO工藝法也叫厭氧好氧工藝法,A(Anacrobic)是厭氧段,用與脫氮除磷;O(Oxic)是好氧段,用於除水中的有機物。
A/O法脫氮工藝的特點:
(a) 流程簡單,勿需外加碳源與後曝氣池,以原污水為碳源,建設和運行費用較低;
(b) 反硝化在前,硝化在後,設內循環,以原污水中的有機底物作為碳源,效果好,反硝化反應充分;
(c) 曝氣池在後,使反硝化殘留物得以進一步去除,提高了處理水水質;
(d) A段攪拌,只起使污泥懸浮,而避免DO的增加。O段的前段採用強曝氣,後段減少氣量,使內循環液的DO含量降低,以保證A段的缺氧狀態。
A/O法存在的問題:
1.由於沒有獨立的污泥迴流系統,從而不能培養出具有獨特功能的污泥,難降解物質的降解率較低;
2、若要提高脫氮效率,必須加大內循環比,因而加大運行費用。從外,內循環液來自曝氣池,含有一定的DO,使A段難以保持理想的缺氧狀態,影響反硝化效果,脫氮率很難達到90%
。
3、 影響因素 水力停留時間 (硝化>6h ,反硝化<2h )循環比MLSS(>3000mg/L)污泥齡( >30d )N/MLSS負荷率( <0.03 )進水總氮濃度( <30mg/L)
Ⅱ AO水處理工藝的基本原理
在缺氧來段異養菌將污水中的澱粉、源纖維、碳水化合物等懸浮污染物和可溶性有機物水解為有機酸,使大分子有機物分解為小分子有機物,不溶性的有機物轉化成可溶性有機物,當這些經缺氧水解的產物進入好氧池進行好氧處理時,可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及氧的效率;在缺氧段,異養菌將蛋白質、脂肪等污染物進行氨化(有機鏈上的N或氨基酸中的氨基)游離出氨(NH3、NH4+),在充足供氧條件下,自養菌的硝化作用將NH3-N(NH4+)氧化為NO3-,通過迴流控制返回至A池,在缺氧條件下,異氧菌的反硝化作用將NO3-還原為分子態氮(N2)完成C、N、O在生態中的循環,實現污水無害化處理。
Ⅲ Ao污水工藝開車步驟,初始開車步驟,盡量詳細
既然准備開車,證明污泥已經接種完畢,需要進水了。
那麼1,初期盡量採取雨水或消防水,就是比較清澈的用水,先將池子整個充滿,初期雨水與消防水一般說來COD相當低,一定需要確保低濃度進水,確保細菌接受COD有個過程,不可受過大的濃度沖擊。
2,硝化反硝化內部開始循環,期間注意多進行鏡檢(顯微鏡檢查),如果污泥不是很多的話(通過沉降比勘測),A段曝氣盡量小,保持SV30=20-25%,因為濃度不是很高,沒必要那麼多的污泥,因為如果污泥多,需要的氧量也大,重要的是濃度又低,舉個例子就是人多粥少,最後也都餓死了。其次是PH,與溫度,溫度是外在條件,可酌情考慮,PH保持7-8即可,也不用刻意去加,畢竟是在調試。
3,低濃度循環的時候,注意檢測污水指標,通過24小時致48小時內污水濃度變化,來看是否可以增加濃度,重要的還是鏡檢,看看污泥的活性,如果發現蟲子及污泥的數量,形態有異常,需要調節工藝,或是找問題,不過一般低濃度應該不會影響劇烈,除非水中有毒性。
4,養菌階段,各項情況均正常,下一步就是養菌,從反硝化進水,此時進水盡量採用生活污水,說白了是大糞水,沒有這種水源的話,少量投加一些磷肥鉀肥及尿素,切記,尿素是氨氮,不可加多,因為A段你還不能保證硝化反應是否能順利進行,其次,硝化反應需要的條件PH,溫度,溶氧都十分重要。然後在每個24小時內都要進行數據檢測,濃度一定要從低到高一步一步來,不可貪圖效率一次性投加許多,舉個例子,你平時吃1個饅頭,有次你很餓,人家給你10個饅頭,你一次吃不完,剩下的只有壞,壞了你又不能吃,結果導致最後又餓,一個道理。。
5,硝化菌的培養是個緩慢的過程,需要有耐心,我為什麼說用生活污水,因為有機肥料很適合細菌的生長。既然濃度有了,請密切注意沉降比與污泥狀態,其實說白了也就1周半個月的時間,初期培養細菌建議間歇性曝氣,也就是將反硝化濃度補充到COD150左右的時候,開曝氣時開系統,停曝氣時停系統,曝氣2小時關5小時-8小時,最長8小時。但如果你的好氧池濃度上來後,風機停的時間就要縮短,濃度上來污泥必然上漲,曝氣量(也就是風機頻率)也要相應增大,再舉個例子,一個房間有10個人,給了1個單位的氧氣能活,突然有20人,你還給1個單位的氧氣,大家都活不好。同理。。。。硝化液迴流泵的流量看氨氮的情況,其實這更取決於硝化菌的處理能力,所以初期,氨氮的控制非常重要,要保證進入A段的氨氮確實能得到處理才行。
6,AO整體循環流量不宜過大,盡量緩慢,不然當你補充濃度進去後,因為循環速度快,濃度推的快,還沒來的及處理,本身就已經傷了,這樣就不好了。
7,當細菌培養到一定程度後,從沉降比上會有個表象,污泥增多,也要注意排泥,這牽扯到一個泥齡問題,如果沒有內部污泥的新老交替,老的死去新的才能長出,老的也贏定要排,就算是培養,也一定要排泥,但頻次可定非常的低。
8,如果出現污泥下降,就需要從各個方面尋找原因,首先當考慮是否是曝氣大污泥負荷太輕,污泥解絮從出水帶出,其次就是水質與條件。
9,開始進入正常污水的時候,也要保證已經培養基本到位,但也要由小量開始進水。
能想到的其實還有很多,這些基本上可以滿足了,其實比說的這些還重要的,那隻有三個字
責任心
分析數據,馴養條件,PH,鹼度,溫度,溶氧,流量,進水濃度。
Ⅳ 什麼是污水AO處理工藝這
A/O法即為缺氧、好氧抄生化處理法,是國外襲20世紀七十年代末開發出來的一種污水處理新技術工藝,它不僅能去除污水中的BOD5、CODcr而且能有效的去除污水中的氮化合物。
A段池又稱為缺氧池,或水解池。水解的機理從化學的角度來說,盡大多數化合物在一定條件下與水接觸都會發生水解反應,水解反應可使共價鍵發生變化和斷裂,即化合物在分子結構和形態上發生了變化。生物水解是靠生物酶的催化作用而加速反應的,在有酶條件下的催化反應速度要比無酶條件下高出108-1011倍。生物水解就是指復雜的有機物分子經加水在缺氧條件下,由於水解酶的參與被分解成簡單的化合物的反應,生物水解反應實際上包括了水解和酸化兩個過程,酸化可使有機物降解為有機酸。
另外A/O工藝還有很好的脫氮功能。污水在進進A段後再進進O段,污水在好氧段,有機物(BOD5)被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機氮通過氨化作用和硝化作用轉化為硝態氨,硝態氨通過污泥迴流進進缺氧段,污水經缺氧段時,活性污泥中的反硝細菌利用硝態氮和污水中的CODcr進行反硝化用,使硝態氮轉化為分子態氮而逸進空氣中而得到有效的往除,達到同時往除BOD5和脫氮的很好效果。
Ⅳ 污水處理ao工藝基本原理
AO工藝將前段缺氧段和後段好氧段串聯在一起,A段DO不大於0.2mg/L,O段DO=2~4mg/L。在缺氧段異養菌將污水中的澱粉、纖維、碳水化合物等懸浮污染物和可溶性有機物水解為有機酸,使大分子有機物分解為小分子有機物,不溶性的有機物轉化成可溶性有機物,當這些經缺氧水解的產物進入好氧池進行好氧處理時,可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及氧的效率;在缺氧段,異養菌將蛋白質、脂肪等污染物進行氨化(有機鏈上的N或氨基酸中的氨基)游離出氨(NH3、NH4+),在充足供氧條件下,自養菌的硝化作用將NH3-N(NH4+)氧化為NO3-,通過迴流控制返回至A池,在缺氧條件下,異養菌的反硝化作用將NO3-還原為分子態氮(N2)完成C、N、O在生態中的循環,實現污水無害化處理。
根據以上對生物脫氮基本流程的敘述,結合多年的焦化廢水脫氮的經驗,我們總結出(A/O)生物脫氮流程具有以下優點:
(1)效率高。該工藝對廢水中的有機物,氨氮等均有較高的去除效果。當總停留時間大於54h,經生物脫氮後的出水再經過混凝沉澱,可將COD值降至100mg/L以下,其他指標也達到排放標准,總氮去除率在70%以上。
(2)流程簡單,投資省,操作費用低。該工藝是以廢水中的有機物作為反硝化的碳源,故不需要再另加甲醇等昂貴的碳源。尤其,在蒸氨塔設置有脫固定氨的裝置後,碳氮比有所提高,在反硝化過程中產生的鹼度相應地降低了硝化過程需要的鹼耗。
(3)缺氧反硝化過程對污染物具有較高的降解效率。如COD、BOD5和SCN-在缺氧段中去除率在67%、38%、59%,酚和有機物的去除率分別為62%和36%,故反硝化反應是最為經濟的節能型降解過程。
(4)容積負荷高。由於硝化階段採用了強化生化,反硝化階段又採用了高濃度污泥的膜技術,有效地提高了硝化及反硝化的污泥濃度,與國外同類工藝相比,具有較高的容積負荷。
(5)缺氧/好氧工藝的耐負荷沖擊能力強。當進水水質波動較大或污染物濃度較高時,本工藝均能維持正常運行,故操作管理也很簡單。通過以上流程的比較,不難看出,生物脫氮工藝本身就是脫氮的同時,也降解酚、氰、COD等有機物。結合水量、水質特點,我們推薦採用缺氧/好氧(A/O)的生物脫氮(內循環) 工藝流程,使污水處理裝置不但能達到脫氮的要求,而且其它指標也達到排放標准。
Ⅵ 誰能詳細的介紹一下AO污水工藝,謝謝啦
詳細?還是來要正確理解源?
AO,A代表厭氧,O代表好氧。
根據不同的用途分為脫氮工藝和除磷工藝。兩種都可以叫AO(細分AnO和ApO)。
1.脫氮情況是:O池好氧狀態氨氮在硝化菌的作用下轉化為硝態氮,O池混合液迴流到A池,在A池缺氧狀態下,硝態氮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轉化為氮氣。
2.除磷的情況是:主要作用菌類為聚磷菌,聚磷菌在厭氧狀態下釋放P,好氧狀態下吸收磷,最後在好氧池排泥時將P排除系統外。
PS:如果說AO是用來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我就只能呵呵了。
Ⅶ 誰知道AO法、AOA法、SBR法、生化法具體的污水處理工藝流程謝謝
AO就是先水解酸化(厭氧)再好氧曝氣
AOA是不是AAO啊 就是先缺氧再厭氧最後好樣曝氣
SBR就是打個比版方 在一個大池子權 先進水近好之後不曝氣只攪拌這時充當厭氧池,再曝氣,這時充當好氧池,再靜置沉降 充當二沉池 最後排水 重復前面的環節。這個比較 省場地抗沖擊負荷強
具體工藝流程:一般是先格柵去除懸浮物;接著初沉池,去除小顆粒的懸浮物;厭氧池,將大分子有機物變小分子;好氧池,去除大部分有機物;二沉池,泥水分離 最後排水
打字不容易的 採納吧 還有什麼繼續交流
Ⅷ 簡述污水處理工藝流程
AFF工藝是一種簡單的中水回用工藝,其特點是在活性污泥池(Activatedsludge)中設置一個沉澱池,通過水泵將上清液泵入不對稱纖維過濾器(Asymmetryfiberfilter簡稱AFF),過濾出水直接外排,或進入MBFB組合工藝進行深度處理,反沖污泥直接打回活性污泥池。
MBFB組合工藝是一種深度處理的中水回用工藝,改工藝以生物流化床為基礎,以粉末活性炭(Pow-deredactivatedcarbon,簡稱PAC)為載體,結合膜生物反應器工藝(Membranebioreactor,簡稱MBR)工藝的固液分離技術,使反應器集活性炭的物理吸附、生物反應器的生物凈化和膜的高效分離作用為一體,使水體中難以降解的小分子有機物與在曝氣條件下處於流化狀態的活性炭粉末進行傳質、混合,被吸附、富集在活性炭表面,使活性炭表面形成局部污染物濃縮區域;粉末活性炭同時也為微生物繁殖提供了特殊的表面,其多孔的表面吸附了大量微生物菌群,在高溶解氧條件下,微生物對富集在活性炭表面小分子有機物進行氧化分解,然後利用陶瓷膜分離系統將水和吸附了有機物的粉末活性炭等懸浮顆粒分開,通過錯流過濾,進一步凈化污水,使其達到中水回用標准。研究表明,MBFB能有效除去微污染水體中氨氮、COD和其它難降解小分子有毒有機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