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污水知識 > 蛋氨酸廢水

蛋氨酸廢水

發布時間:2021-02-24 10:32:24

❶ 如何處理含有甲硫醇的廢水

1.1 羅納-普朗克固體蛋氨酸生產技術[2~3] 羅納-普朗克擁有獨特的蛋氨酸生產工藝。它的主要原料是β-甲硫基丙醛(MMP)和氰化鈉,總收率可以達到83%。 在羅納-普朗克工藝中,MMP和氰化鈉在60~70 ℃轉化成5-甲硫乙基-乙內醯胺;在150~160 ℃時,5-甲硫乙基-乙內醯胺在鹼性條件下生成蛋氨酸鈉;然後進行中和反應,使鈉鹽酸化為DL-蛋氨酸。
1 c1 |, L4 l& p2 p, f4 u- s1.2 迪高沙固體蛋氨酸生產技術[4~6] 迪高沙工藝的主要以氫氰酸代替氰化鈉發生海因反應,副產的氨、二氧化碳、碳酸氫鉀循環使用,從而大幅減少了廢物排放量,有效地解決了環保問題。 ) y, T) G9 `, @9 ~3 S
1.3 迪高沙液體蛋氨酸生產技術[7] 迪高沙液體蛋氨酸鈉鹽的主要反應與固體蛋氨酸的生產技術類似,在水解時用氫氧化鈉取代碳酸鉀即可。
2 U7 o$ h4 v' Z8 L1.4 孟山都液體蛋氨酸生產技術[8~9] 相對於其他生產工藝,孟山都液體MHA生產工藝最為簡單。主要原料為β-甲硫基丙醛、氫氰酸和硫酸。收率非常高且產生的廢棄物只有硫酸胺一種,因此,減少了反應步驟和環保處理費用,是運行成本最低的生產工藝。
5 @* B; e9 ?) g$ g7 V1.5 甲硫醇生產技術 常規甲硫醇的生產方法是將甲醇和硫化氫在酸性催化劑作用下,於290 ℃左右轉化為甲硫醇,反應幾乎是定量進行,反應採用固定床[10]。近期的專利文獻提出以合成氣為原料,在含鉬催化劑上制備甲硫醇的技術方案,其主要目的是以廉價的合成氣替代甲醇來降低甲硫醇的生產成本[11~12]。 3 E. d: E: d1 z
1.6 β-甲硫基丙醛的生產技術[13~14] β-甲硫基丙醛由甲硫醇和丙烯醛加成製得。這個反應與丙烯醛水合制3-羥基丙醛類似,可以使用弱酸性陽離子交換樹脂為催化劑,在固定床中進行,反應的選擇性可以在95%以上,主要的副反應是丙烯醛的聚合

❷ 電鍍廢水中鋅超標該如何處理

注意反應條件,鋅和鋁均為兩性金屬,生成沉澱的PH條件在控制在7.5左右,酸或者鹼條件下都使鋅超標
按照你的情況,調整一下控制儀表即可

❸ 如何養殖青石斑魚等魚苗

石斑魚在魚類分類上屬於鱸形目,鮨科,石斑魚屬,因身上長有特殊的條紋和斑紋而得名。它是一種島礁性底層魚類,我國主要分布在東海和南海,石斑魚是名貴海產之一。一般體長7~15厘米,體呈棕色,體側有6條褐色橫帶,帶間排列整齊,帶的寬度大於兩帶之間的距離。背鰭1個;尾鰭圓扇形,有眾多不規則的黑斑白背鰭、臀鰭淺黃色。它的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當地售價較高,在國內外市場上久負盛名, 供不應求,遠銷港澳、東南亞和日本等。沿海常見的品種有寶石石斑魚、六帶石斑魚、雲紋石斑魚、青石斑魚、縱帶石斑魚、赤點石斑魚和鮭點石斑魚等。
一、生活習性
石斑魚屬沿海暖水性中下層魚類,主要棲息在岩礁地帶、海底洞穴以及有空隙珊瑚礁。一般不結成大群,性兇猛,是肉食性魚類,有互相殘食現象。尤其在稚幼魚階段,個體小的常被個體大的吞食。食物以蝦、蟹等甲殼類為主,魚類和軟體動物次之。石斑魚是雌雄同體,隨著個體的成長,可發生性轉變,一般先雌後雄,在性腺未成熟之前,不易區別出雌雄。每年從3月起開始產卵,有多次產卵的特性。據研究觀察,青石斑魚攝食周期一年有兩個高峰,第一個高峰出現在春季的五月份,第二個高峰出現在秋季的八月份以後。

二、生長分析
據試驗顯示,青石斑魚在水溫22-30℃之間時,魚活躍,攝食量大,生長快;當水溫下降到22℃以下19℃以上時次之;水溫下降到19℃以下時,攝食量明顯減少,生長速度減慢,活動情況隨著水溫的下降而減弱;在室內水池越冬時還觀察到,水溫降到10℃以下再不捕食死餌,但對活的甲殼類仍能選食;當水溫下降到7.5℃以下時,停止攝食,魚處於靜止不動狀態;水溫低於5.5℃時,出現死亡。對鹽度的適應范圍較廣,在11‰-41‰之間都能生存,最適在30‰左右。
三、生長期
在浙閩沿海是5月~11月,兩廣和香港、台灣省沿海是4月~11月,海南是3月~12月。石斑魚從體長10厘米生長到商品魚體重500克~750克需要 16個月~24個月,可採用兩種養殖周期安排生產。一種是從第一年3月~5月份投放體長10厘米的魚種,養到入冬,體重達150克~200克,在網箱內越冬,一直養到第二年冬前上市。另一種是3月份~5月份投放體重200克的大規格魚種,到入冬前可養到500克~700克上市,或者養到第二年冬前體重 1.5公斤左右上市。赤點石斑魚和鮭點石斑魚的生長速度比青石斑魚和點帶石斑魚慢,所以青石斑魚和點帶石斑魚的上市規格要大些。

石斑魚養殖技術:
石斑魚是沿海常見的暖水性中下層魚類,常棲息的地方為沿海島嶼附近水質清澈、底質多岸礁、水深10~20米的 石縫間。近年來,隨著「科技興漁」戰略的實施和水產養殖品種結構的調整,人們生活水平的日漸提高,相應地對水產品質量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石斑魚目前是廣大 群眾所喜愛的魚類品種之一,我國南方沿海各省把石斑魚視為席上珍品,加之近幾年來魚價一直保持在較高的價格,出口市場的不斷擴大,大大地刺激了石斑魚養殖 業的發展。
第一節 石斑魚的生物學特性
石斑魚體橢圓形,側扁,頭大,吻短而鈍圓,口大,有發達的鋪上骨,體披細小櫛鱗,背鰭強大,體色可隨環境變化而改變。成魚體長通常在20-100厘米。
石斑魚喜棲息在沿岸島嶼附近的岩礁、砂礫、珊瑚礁底質的海區,一般不成群。生性兇猛,喜吞食魚類和蝦類。捕撈期為4-11月,以端午至中秋這段期間為旺季。棲息水層隨水溫變化而升降。春夏季分布於水深10-30米處,盛夏季節也會在水深2-3米處出現;秋冬季當水溫下降時,則游向40-80米較深水域。適溫范圍為15-34℃,最適水溫為22-28℃。適鹽范圍廣,可在鹽度10‰以上海域生存。為肉食性兇猛魚類,以突襲方式捕食底棲甲殼類、各種小型魚類和頭足類。
石斑魚為雄雌同體,具有性轉換特徵,低齡魚多為雌性,高齡魚多為雄性,繁殖季節在3-10月份,繁殖盛期為4-9月份。首次性成熟時全系雌性,次年一部份再轉換成雄性,因此,雄性明顯多於雌性。一周齡性可成熟,懷卵量隨魚體大小而異,如青石斑魚懷卵量約50-80萬粒,分多次產卵,產浮性卵,圓形,具油球。孵化後,幼魚就在沿岸索餌生長。石斑魚生長迅速,如鮭點石斑魚,一年可長到500-600克,二齡魚體重可達1000-1500克,三齡魚體重達2000-3000克;赤點石斑魚和青石斑魚,一齡魚體重達400-500克,二齡魚體重800-1000克,三齡魚體重達2000-3000克。
石 斑魚肉質肥美鮮嫩,營養豐富,深受人們的贊譽,活魚運銷港澳市場,被奉為上等佳餚,供不應求。其價格昂貴,經濟價值高。據有關資料顯示,石斑魚肉中的蛋白 質含量高於一般魚類,特別是對人體有益的不飽和脂肪酸,除含人體所必須的各種氨基酸外,還含有無機鹽、鐵、鈣、磷以及維生素等人體必須的營養物質。
第二節 石斑魚育苗方法
我國養殖石斑魚的苗種以前主要從自然海區釣捕,浙江沿海至海南沿海有赤點石斑魚、點帶石斑魚和鮭點石斑魚等苗種分布。隨著石斑魚養殖業的迅猛發展,自然苗種已供不應求。所以,近些年石斑魚的人工繁殖已引起人們普遍重視。現以點帶石斑魚(俗稱青斑)為例介紹一下人工育苗技術:
一、親魚選擇與培育
親魚可用人工養殖的成魚或自然海區捕撈的成魚。雌魚選擇體重5公斤~8公斤、腹部膨大而柔軟者;雄魚選擇體重8公斤以上、輕壓腹部能流出精液者。雌雄親魚按3∶1~8∶1的比例搭配。點帶石斑魚是雌性先熟的雌雄同體魚體,其6齡才轉化為雄魚,近年來,由於過度捕撈,自然海區的生殖群體中存在雌多雄少的性比失調現象,而且養殖條件下培育高齡大個體雄性親魚的時間長且???? 費用也高,所以,親魚選擇中的難題是性腺成熟的雄魚不易獲得。為了解決人工繁殖中的雄性親魚不足,可用外源性激素17-α不僅可以抑制卵黃生成,而且還可影響卵原細胞增殖和分化。對2齡~4齡魚投喂50天葯餌,每次劑量約5毫克/千克體重(累積量241.3毫克/千克體重),可使性轉變的雄性親魚流精率達93.5%,授精率達81.1%,胚胎發育正常。為解決雄性激素葯餌投喂法因攝餌量不均造成的「性轉變」效果不穩定和每天投飼費工、費時等問題,也可採用將17-α植入魚體的雄性激素埋植法來誘導石斑魚提早「性轉變」。17-α可一次性埋植到3齡~7齡成熟的點帶石斑魚雌魚內,40天~50天後雌魚就轉變為雄魚魚體,使石斑魚「性轉變」過程提早3年~5年。用它們的精液得到的受精卵的受精率達73%、孵化率97%,仔魚發育正常,能達到人工繁殖的目的。在相同的處理條件下雌性高齡魚的「性轉變」時間比低齡魚短,且較易獲得釋精的變性雄魚。因此,在人工繁殖中應盡量選擇較高齡的、個體較大的雌魚作變性處理,效果較好。
為了解決人工繁殖中性成熟的雄魚比較難得的問題,還可應用超低溫冷凍法保存精液,在液氮罐中冷凍保存5個 月後的精液仍具有相當於鮮精的活力,不影響人工繁殖的效果。人工繁殖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親魚性腺的成熟度,所以在誘導產卵前,加強親魚的培育,促其性 腺發育至關重要。在室內水泥池中蓄養或暫養石斑魚親魚,通過人工強化培育,每日換水和吸污,親魚不用激素催產就能自然產卵受精,可獲得優質的受精卵。
二、催產
選擇好的雌性親魚,用細塑膠管或挖卵器自產卵孔插入約3厘米~5厘米深吸出卵粒,置於載波片上,在顯微鏡下觀察其成熟程度,卵粒若易分離、卵淺黃色、飽滿均勻、卵徑0.3毫米~0.5毫米、加透明固定液後核已偏向動物極,則成熟度較好。雄性親魚輕輕壓腹部有少許精液流出者成熟良好。石斑魚精液量少,檢查雄魚成熟度時切勿擠壓太重。催產劑有鯉魚腦垂體、絨毛膜促性腺激素、促黃體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和LRHA+PG的混合物等4種。雌魚用PG10毫克/千克體重~12毫克/千克體重或LRHA 60微克/千克。以上劑量一般分兩次胸腔或背肌注射,第一次注射量占總量的2/3,兩次間的間隔時間在水溫25℃~26℃度時為24小時左右。雄性親魚注射劑量是雌魚的一半,均在雌魚第二次注射的同時進行。注射用水為0.6%氯化鈉溶液,將催產劑溶解或製成懸濁液,注射液量為每尾親魚一次注射1毫升~2毫升為度。
三、人工授精和自然產卵受精
點帶石斑魚人工授精宜採用干法授精法。親魚注射第二針催產劑後10小時~13小時即可產卵,由上而下輕壓雌魚腹部,將成熟魚卵擠入消毒過的白瓷碗中,反復5次~6次後即可將親魚輕輕放回親魚蓄養池中。隨即再用同樣方法將雄魚精液擠入白瓷碗的卵堆上。石斑魚精液很少,連擠5次~6次總計也不過1毫升~2毫升,但已足夠用了。待最後一次擠精完成後,即用消毒海水浸濕過的潔凈羽毛將碗中卵和精液攪拌均勻,約1分鍾~2分鍾後加入少量消毒海水,繼續攪拌5分 鍾後傾倒在消毒過的小臉盆中,加消毒的海水輕輕攪勻,靜置片刻。所有受精卵都漂浮在水的中上層,死卵或未受精卵沉澱於底部。用消毒過的海水洗凈受精卵,除 去多餘的精子,以避免多精受精,然後將受精卵移入孵化器中孵化。人工授精時,應避免陽光直射,以免殺死精子。由於石斑魚屬分批產卵魚類,有連續多次產卵的 生殖特點。
如 果為親魚創造在產卵池中自然產卵受精的環境條件,就可以避免因人工授精時經常出現的卵子過熟或不夠成熟的弊端,也可以減少因捕撈和擠卵、擠精液造成的對親 魚的傷害。所以,也可採用強化培育石斑魚親魚的方法,促進親魚分泌激素,不用注射催產劑而能自然產卵受精,從而獲得了優質受精卵,提高了仔魚成活率,降低 了畸形率。自然產卵方式優於人工催產授精。產卵時適宜水溫25℃~27℃,海水鹽度32~35‰,pH7.8~8.5,產卵池面積50平方米,水深約1.5米,池上方用遮光幕遮光,水流量40升/分鍾~50升/分鍾。
四、孵化
石斑魚產浮性卵,孵化應在環道孵化器或孵化缸中進行。孵化時魚卵密度為50粒卵/升海水~100粒卵/升海水,水流速度以能使魚卵或仔魚漂浮為度。孵化用水必須清新,需經過沙濾和紫外光殺菌。水溫保持在25℃左右,鹽度30~33‰,並保持穩定。孵化過程中需適度充氣,充氣量太大或太小都不好,使海水溶氧量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孵化中盡量清除死卵,以防水質變壞。點帶石斑魚和青石斑魚卵在以上條件下,自產卵受精後經過24小時可以孵出魚苗。
第三節 石斑魚成魚養殖技術
一、養殖方式
石斑魚成魚養殖的方式主要有網箱養殖、池塘養殖兩種,以網箱養殖較為普遍。網箱養殖石斑魚是一種集約化的養殖方式,放養密度高,便於管理,生產效益較高,所以發展很快。在介紹成魚養殖技術時,以網箱養殖為主,池塘養殖和室內水泥池養殖可參考網箱養殖。
二、養殖場地選擇
養殖海區的環境應具備如下條件:避風條件好,波浪不大,不受台風襲擊;沙質底、礫質底、礁石質底為好,低潮時水深應在4米以上;潮流暢通,流速適中,網箱內流速保持在0.20米/秒~0.75米/秒為好;冬季最低水溫不低於15℃,22℃~28℃水溫天數不少於200天;水質清新,適宜鹽度25~32‰,pH=7~9,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不受工農業廢水、城鎮污水的污染,暴雨季節無大量淡水流入,鹽度不低於16‰,透明度在1.5米以上;交通條件好,活魚運輸、飼料供應方便。
三、養殖季節
石斑魚的生長期,在浙閩沿海是5月~11月,兩廣和香港、台灣省沿海是4月~11月,海南是3月~12月。石斑魚從體長10厘米生長到商品魚體重500克~750克需要10個月~12個月,可採用兩種養殖周期安排生產。一種是從第一年3月~5月份投放體長10厘米的魚種,養到入冬,體重達500克~600克,在網箱內越冬,一直養到第二年冬前上市。另一種是3月份~5月份投放體重200克的大規格魚種,到入冬前可養到500克~700克上市,或者養到第二年冬前體重1.5公斤左右上市。赤點石斑魚和鮭點石斑魚的生長速度比青石斑魚和點帶石斑魚慢,所以青石斑魚和點帶石斑魚的上市規格要大些。
四、養殖密度
海水網箱養殖石斑魚的放養密度在水溫25℃的條件下,以60尾/立方米~70尾/立方米為好。生產實踐中,在3米×3米×3米的網箱內飼養成魚500尾左右。結果表明,放養密度為15尾/立方米和30尾/立方米時石斑魚的生長較快,當放養密度提高到60尾/立方米時生長速度與前者相近,沒有明顯的差異。然而,當放養密度增大到120尾/立方米,尾增重量減小,飼料系數大大增加,存活率明顯下降。證明60尾/立方米的成魚放養密度是比較適宜的。浙江象山港海區網箱養殖赤點石斑魚,尾重100克~150克的放養密度以90尾/平方米~70尾平方米為宜。
五、飼料與投餌技術
石斑魚屬肉食性魚類,投喂用的主要飼料是鮮度較高的小雜魚。一般根據石斑魚的大小,用切魚機將小雜魚切成適宜的大小後喂養。因飼料魚的種類不同,投喂系數波動在5~10。 以藍圓魚參作飼料的投喂系數較低,而眼睛魚的投喂系數較高。隨著石斑魚網箱養殖業的迅速發展,飼料魚的供應日趨緊張,推廣人工配合飼料喂養石斑魚勢在必 行。實踐表明,石斑魚對飼料的軟硬程度、顏色和口味等適口性要求較高,喜食軟顆粒、色淺且明亮的飼料,顆粒過硬則有吐食現象,其對軟顆粒飼料的適應性明顯 優於硬顆粒飼料。從投喂小雜魚到改喂人工配合飼料有一個較長的適應過程,投喂配合飼料前要進行攝食馴化。在赤點石斑魚人工配合飼料中粗蛋白的適宜含量為40%~50%;青斑魚配合飼料中蛋白質的適宜含量為51%~55%,脂肪適宜含量為9.87%左右。如果在飼料中適當提高脂肪含量,能夠使更多的蛋白質用於魚體的生長,而不作為能量物質被消耗,可以起到節約蛋白質、提高飼料蛋白質利用率的作用。以魚粉為主要蛋白原配製成的濕性團狀飼料喂養鮭石斑魚小魚和魚苗,當蛋白質含量分別為40%~50%和54%時生長最好。以魚粉及酪蛋白為蛋白原製成乾性配合飼料喂養鮭石斑魚,蛋白質最佳含量為50%。石斑魚肌肉氨基酸組成的種間變異不大,10種必需氨基酸的組成模式為賴氨酸∶亮氨酸∶精氨酸∶纈氨酸∶蘇氨酸∶異亮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組氨酸∶色氨酸=9.8∶9.1∶7.7∶5.2∶5.0∶4.9∶4.8∶3.1∶2.6∶1.0。此氨基酸組成模式可為石斑魚配合飼料配置提供參考。赤點石斑魚和青石斑魚對丙氨酸刺激的電生理閾值分別為10摩爾/升~9.9摩爾/升和10摩爾/升~9.6摩爾/升,明顯低於其他魚類。這可能與它們生活於底層岩礁間、視覺機能退化而嗅覺機能相對發達有關。它為石斑魚的嗅覺誘食劑的研究提供了較好的前景。石斑魚對飼料顆粒大小有特殊的要求。投喂成魚時,顆粒飼料的粒徑不宜小於6毫米或口徑的一半大小,顆粒太小食慾不高。
投飼技術對石斑魚養殖的效果影響較大。在水溫25℃的環境條件下,石斑魚的消化速度約為20小時~24小時。所以,在南海海域5月~10月對石斑魚每天投喂一~二次,一般在上午9時~11時下午5~6時進行。11月~12月、3月~4月每兩天投喂一次,冬季海水溫度降至20℃以下3天~4天投喂一次。每次的投喂量約占體重的3%~6%, 水溫適宜時投飼量大些,水溫較低或過高時投飼量減小。在生產中,一般視石斑魚的攝食狀態來決定投飼量,以食慾減弱時為度。每次投喂時,應分批緩緩遍灑,等 搶食完前批飼料後再灑下一批,直至喂飽不搶食為止,決不可將飼料一次傾倒入網箱,以免造成飼料浪費和污染環境,石斑魚決不吃沉底的食物。投飼還應講究定 質、定量、定時原則。池塘養殖中還應注意搭設飼料台,進行定點投飼,以提高飼料的利用率和便於清理殘料,保持水質的良好。
六、科學管理
選 擇合理的網箱和魚排密度,防止缺氧事故的發生。定期清除網箱上附著的污損生物,以保持網箱內外水流暢通。可以採用污損生物預防劑、機械清理和化學處理、搭 配飼養污損生物的天敵等方法清除之。定期篩分,保持同一網箱內石斑魚魚體規格的一致。因為魚類具有大魚壓倒小魚生長的作用和飢餓時自相殘食現象,所以應定 期篩分,使網箱內石斑魚大小均勻。混養少量鯛科魚類和雜食性魚類。這樣,一是可清除底部殘食和網箱上污損生物;二是因鯛科魚類搶食性強,可激發石斑魚食 欲;三是可充分利用水體空間和飼料資源,提高養殖效益。加固鐵錨和纜繩,定期檢查網箱的破損情況,確保安全生產。特別是台風到來之前,更應加強防禦,做好 安全工作。定期監測水質,保護養殖環境。按國家頒布的第一類海水水質標准來監測養殖用水,利於石斑魚正常生長和肉質鮮美,預防因水質惡化而造成的事故。
第四節 石斑魚病害的防治
一、寄生性疾病
1.白斑病(又叫瓣體蟲病)體表出現形狀不規則的白斑,嚴重時白斑擴大連片,頭部、皮膚、鰭和腮表面粘液明顯增多,游動遲緩,呼吸困難,死亡後胸鰭向前後僵直,幾乎緊貼在腮蓋上。致病體是石斑魚瓣體蟲,寄生於赤點石斑魚的腮、體表和鰭上。用2×10-6濃度的硫酸銅海水溶液浸洗2小時,次日重復一次,療效顯著。或用淡水洗澡20分鍾或更長時間,也可殺滅石斑魚瓣體蟲,治療白斑病。
2.白點病(又叫小瓜蟲病)病魚體表出現直徑0.5毫米~1毫米的白色斑點,粘液增多,鱗片脫落,厭食,體色變黑。小瓜蟲在腮部寄生破壞腮小片,致魚呼吸困難,直至死亡。在水溫30℃左右,白點病傳染很快,幾天內整個網箱或魚池的石斑魚都會被感染。致病體是刺激隱核蟲。用淡水浸浴30分鍾~60分鍾,或用100×10-6濃度的甲醛海水葯浴30分鍾~1小時,3~5天一次。有條件的最好能搬移到別的地方,避免重復感染。
3.迴旋病(又叫粘孢子蟲病)病魚在海面呈不正常的迴旋游泳,下不了深水層。致病體是腦粘體蟲。預防方法是魚種放養時用0.34×10-6濃度的高錳酸鉀葯浴10分鍾,保持水質清新。
4.指環蟲病病魚體表失去光澤,食慾不振,游泳遲緩。有的鰭條潰爛,體表和腮部粘液增多,局部鱗片脫落,一側或兩側眼球突出、發炎、壞死或脫落,游泳失去平衡,打轉轉。致病體是指環蟲。用淡水浸洗5~10分鍾,每天一次,連續2~3天,療效較好。
5.吸蟲病吸蟲大量增生時,可引起病魚游動緩慢,腮上粘液增多,腮部有的部位淤血,有的部位貧血呈淡紅色,嚴重時會因呼吸困難而致死。致病體是石斑雙鱗盤吸蟲、分性雙吸蟲、石斑魚異性雙吸蟲等。治療方法可參考指環蟲病。
6.隱鞭蟲病病症與吸蟲病相似,病原體是隱鞭蟲,可用淡水或0.15×10-6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洗20分鍾殺滅。
7.鯴 病鯴寄生在魚體表和腮部,用吸盤吸取魚體養分,造成腮組織的完整性受破壞,導致呼吸功能受損,最終使患病魚體死亡。鯴繁殖和傳染很快,特別是在海水溫度 較高的季節。目前還沒有既不污染環境又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因此養殖生產中應注意保持水質清潔,可有效預防該病的發生。
澱粉卵加藻、錐體蟲、角孢子蟲、車輪蟲等寄生蟲對石斑魚危害也較大。此外,線蟲病是石斑魚較常見的寄生蟲病,感染率很高。特別是在網箱養殖條件下,飼料魚的線蟲對石斑魚的感染甚為嚴重。有時體腔內出現數十條,因病症不明顯而未引起重視。
二、細菌性疾病
1.爛尾病尾部體表充血發炎,皮膚潰爛,鱗片脫落。魚病灶邊緣充血發紅,中央浮腫潰爛,嚴重時肌肉和骨骼外露,魚體失去平衡,數十天死亡。多發生在4~10月份,死亡率很高。主要的病原體為弧菌。預防可用0.34×10-6濃度的高錳酸鉀葯浴20分鍾,還可用抗生素緩解病情。嚴重時可背肌注射消炎抗菌類的注射液等。
2.潰爛病病魚主要症狀是行動遲鈍,游出水面,各鰭及基部潰瘍,甚至遍體鱗傷。潰瘍面大小不等,形狀各異。潰爛面會加深,最終死亡,死亡率很高。致病菌是創傷弧菌。發病季節為4~11月份。用FU(一種葯物)浸洗3分鍾~5分鍾,內服抗生素,可控制病情。利用創傷弧菌強毒菌株植被的福爾馬林滅活疫苗、熱滅活疫苗和創傷弧菌中提取的粗製脂多糖,通過肌肉注射接種青石斑魚和鮭點石斑魚都能獲得良好的免疫保護。
3.細菌性白斑病病魚體兩側最初出現指印狀紅斑,少數情況下可在頭部和尾部發生,病灶部位稍有隆起。隨著病情的發展,病灶轉為白斑,此時鱗片稍有豎起,較易脫落。鱗片脫落後白斑更為清晰。病魚食慾喪失,死亡率高達90%以上,流行在冬季。預防措施是避免魚體損傷。用中草葯類和消炎葯物可緩解病情,但效果不明顯。
三、其他病害
1.營養性障礙綜合症:病魚鰾內充氣,腹部鼓脹,失去平衡,在水面或網箱底部打轉,所以俗稱「膨脹病」「打轉病」。組織切片可見肝脂肪變性、壞死、空泡化、細胞核溶解。病魚鰓和內臟器官出現局部或全身炎症,在水面浮游數天後死亡,死亡率較高。流行季節5~10月份,用葯物「清脹寧」防治,效果較好。
2.增生性腎臟病病魚有不同程度腹脹、倒浮或側卧,鰭和體表潰爛,一側或兩側眼球突出、瞎或瘸,體表發黑或發白,即為石斑魚養殖中嚴重流行的「脹膘症」。血白細胞平均佔48.09%,單核細胞佔2.82%,明顯高於正常值。病原體是一種原生動物粘體蟲,發病率較高,用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研製的葯物「魚寶散」投喂,效果顯著。
石斑魚苗土池培育前的准備
1、池塘的選擇。進行石斑魚種苗生產以面積1-3畝,沙泥質底,保水性好,不滲漏,池底平坦可干曬的池塘最好。但也可在10畝左右,基本可排乾的池塘中進行。選擇的池塘要求位於取水方便,鹽度穩定,污染少的海區。另外,交通、電力、生活要便利,周邊治安好。
2、清塘。目的是殺死對石斑魚仔魚有害的動物和爭食對象,如野雜魚、蝦、蟹等,清塘一定要徹底。
清塘前一般要排干水,使塘底暴曬一段時間,然後注入海水20-30厘米,以晶體敵百蟲、漂白粉和茶籽餅作為清塘葯物,使用的敵百蟲濃度為3ppm,漂白粉為40ppm,茶籽餅為25公斤/畝。如不能排干則選用帶水清塘,但要將水位降到最低,以節省清塘葯物。
清塘時間:使用敵百蟲在投放早期仔魚的前15天進行,灑葯時間安排在晴天的上午9點到下午3點之間進行,准確計算水體,灑葯後保持7天;漂白粉清塘可以隨時進行,加水調成糊狀全塘均勻潑灑。
3、肥水。目的是培養基礎餌料生物,為早期仔魚提供足夠、適宜的生物餌料。時間安排在產卵的當天或是敵百蟲清塘後一個星期或漂白粉清塘後第二天進行。用60-80目的濾水網袋扎住進水管口,進水60-80厘米,施肥培養水色。
肥料採用化肥,用量為尿素5公斤/畝,過磷酸鈣1公斤/畝,溶解後全塘均勻潑灑;四天後根據水色決定是否追肥,追肥使用復合肥,用量視透明度大小而定。
檢查浮游動物的種類和數量,特別是要檢查適合仔魚開口的餌料生物的數量,若較少,可接種輪蟲入塘1-2個/升。

❹ 毒氣何時休 重慶豐都紫光化工廠天天排出大量污水,特別是最近每天都能聞 到難聞刺鼻的氣味,很多縣城的人

我也是豐都人,在外求學,對這個紫光化工廠還不了解。剛剛在網上搜索了一下內,政府官網容是沒有關於它嚴重污染的報告的,如果這件事情屬實,那麼憑借個人力量是幾乎不能解決這個問題。
我想說的是,請先盡可能多保留證據,各種污染的照片,對水質進行的檢測報告,空氣質量報告,甚至暗訪。然後發給大型媒體,看有沒有能進行深度報道的,這裡面涉及很多利益問題,但是一旦引起社會關注,那污染問題會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希望會有一點幫助。
有沒有聯系重慶晚報,焦點訪談等這些有影響力的媒體,可能我太天真,但我能想到的就是這些了,當然,最好先收集好證據~
希望豐都永遠山清水秀~

❺ 雙氧水什麼濃度可以直接排放

化學工業是以石油或天然氣為主要原料,通過不同的生產過程、加工方法,生產各種化工產品、有機化工原料、化學纖維及化肥等的工業。由於其生產過程中所採用原料、工藝及加工方法不同,化工廢水的種類及特點也大不相同。化工廢水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質,難於生物降解,是比較難處理的廢水。因此,在化工廢水處理中要針對不同廢水的水質與特點,採用不同的處理工藝流程。以下介紹化工廢水或化學工業區綜合廢水處理的應用案例。

1、A/O法處理滌綸廠高濃度有機廢水
某滌綸廠生產過程中產生兩種廢水:一是高濃度有機廢水,COD約為15,000mg/L;二是滌綸工段廢水,COD為2,000一25,000mg/L。

採用如圖1所示的工藝流程。將高濃度有機廢水經厭氧濾池預處理後,使COD去除50%一60%。厭氧濾池的出水再與滌綸廢水混合成綜合廢水,再經A/O系統處理。既實現了「清污分流",又減少了配水稀釋的倍數。廢水處理工藝流程如圖所示。

2、物化-生化組合法處理高鹽分高氨氮有機廢水
某化工廠生產二苯甲酮、苯並三氨唑、對硝基苯胺等化工產品,產生的廢水COD濃度高達8,300mg/L,成分復雜,BOD5/COD小於0.1,難降解。廢水中還含有對微生物具有毒性的有機物。另外,廢水中的氨氮和鹽分的含量也很高。

該廢水無法直接採用生化處理的方法,需先經物化預處理後,才能繼續進行生化處理。為此,先進行加鹼吹脫氨氮、蒸發結晶除鹽、再經微電解池三步預處理後,才進行後續的生化處理。工藝流程如圖所示。本工藝流程出水COD小於150mg/L,鹽分和氨氮去除率分別達98%和93%。

3、水解酸化-生物接觸氧化法處理合成橡膠廢水
某合成橡膠廠產生的工業廢水:COD800mg/L,可生化性較好。因而可直接採用生化法,使出水的COD小於100mg/L。該廠採用的工藝流程如圖所示。

4、厭氧-生物濾池-氧化塘組合處理含醛含酸廢水
某化工廠生產過程中產生含醛含酸的廢水,廢水COD6,000mg/L,pH值1.0,該廠採用厭氧-生物濾池-氧化塘組合處理,使出水COD<100mg/L。所採用的工藝流程如圖4所示。

5、神華蒙西焦化一廠生化水處理2×50m3/h新建工程
神華蒙西焦化一廠生化水處理2×50 m3/h新建工程於2015年建成並投運,處理規模100 m3/h。生化系統主體工藝為針對焦化廢水處理的專利技術SDN工藝,深度處理工藝採用臭氧催化氧化技術+改進型曝氣生物濾池技術(MBAF),最終出水水質達到《煉焦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准》GB16171-2012直接排放標准,COD、氨氮等指標優於該標准。污水站目前已正常運行1年多,出水穩定達標,並已於2016年通過環保部門驗收。

本工程污水處理系統主要由一級處理段(預處理)、二級生化處理(SDN工藝)、三級深度處理段(臭氧催化氧化+MBAF)組成,工藝流程圖如下圖所示。

6、上海化學工業區水處理綜合服務項目
上海化學工業區是亞洲最大的石化平台之一,於1996 年建成,佔地29.4 平方公里。排水系統根據性質和來源的不同分為四大類,分別是雨水、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其中雨水和無機廢水因污染較輕、水質較好可以直接排放,而公司運營的污水廠主要處理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而其中工業廢水佔比更是高達95%,污染負荷極重,且生物可降解性差。自中法水務於2002 年與上海化學工業區發展有限公司、上海化學工業區投資實業有限公司共同組建上海化學工業區中法水務發展有限公司以來,確保了污水廠自2005 年投運以來出水100%達標,有效的保護了杭州灣的水體環境。

工業水系統部分,工藝流程圖如下所示:

項目優勢:上海化工區的生產型客戶從上游乙烯到下游精細化工, 屬於上下游產業鏈的關系。在客戶項目選址和可行研究階段,蘇伊士便配合客戶對其擬建項目中上下水的需求進行相關的評估,並對其污染污水進行取樣分析和污水可處理研究;在客戶取得環評後進入項目建設階段,公司對客戶在建設階段的用水和排水以臨時用水和臨時污水處理的服務合同進行約定;在客戶項目建設完工前完成雙方長期服務合同的簽訂。這種根據工業客戶不同發展階段,為其量身定製合適的污水處理方案的服務模式,既有助於選擇最優的工藝方案,也有效的減少了不必要的建設浪費。

7、中石化揚子石化污水升級改造一、二期工程
揚子石化污水處理廠地處南京市大廠區內, 污水廠污水處理達標後外排長江,處理污水來自於揚子石化及揚子-巴斯夫的生產生活廢水。一期項目2000 m3/h ,2011年建成投用;二期項目1400 m3/h,2015年建成。目前兩期項目的出水COD均穩定在50 mg/L,完全實現了達標排放。

揚子石化一期是石化行業第一個採用臭氧+BAF(爆氣生物濾池)工藝的項目,成功解決了石化行業污水深度處理難題,為石化「碧水藍天」項目的深度處理工藝奠定了基調,揚子二期同樣採用了此工藝。臭氧+BAF的工藝最大的特點是不會產生二次污染,處理效果顯著,並且在色度處理方面有著其他工藝無法比擬的優勢。同時此工藝處理成本低,運行維護簡單,設備穩定性強。

8、山西潞安高硫煤清潔利用油化電熱一體化項目
項目共分為四個站區,分別為含污水處理系統、回用水處理系統、膜濃縮系統及蒸發結晶系統。目的是處理氣化裝置、合成水處理、生活污水、初期雨水及其他工藝裝置排放的生產污水。為實現零排放,將污水、化水站排污水及循環排污水等進行中水回用處理。中水回用產生的濃鹽水(高含鹽)進一步濃縮蒸發結晶處理。工藝流程圖:

全廠水系統採用一體化的設計理念,實現了各裝置之間的無縫對接,使全廠水系統的設計達到最優化,噸油品水耗達到行業先進水平。即勝科在項目上的所有水廠因污水處理後的全部回用而形成了閉式循環系統,達到了液體零排放。盡可能的降低了該煤化工項目的水耗。

9、新疆新業能源1,4丁二醇精細化工甲醇項目
污水處理裝置的處理規模按600m3/h設計,合1.5萬噸/天。污水站出水水質達到《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設計規范》GB50335-2002中規定的再生水用作循環水補充用水及城鎮雜用水的水質標准。

項目優點:

(1)處理效果好:新業項目污水處理系統對污染物去除效果好,是全國第一套達標運行的魯奇爐污水處理系統。該系統對COD、氨氮、總酚、石油類、色度、SS等關鍵指標的去除效率高,出水水質好。

(2)系統抗沖擊能力強:首先,污水生化處理系統兩級生化池串聯,大大提高了系統的抗沖擊負荷能力。其次,由於生化系統設計停留時間較長,使難降解物質得以充分反應,同時生化池池容較大,內循環及布水效果好,使得污染物在池中得以充分混勻,增加了系統抗沖擊能力。再其次,由於生化系統控制在較高MLSS,可達4000—5000mg/L,也提高了系統的抗沖擊能力。

(3)運行費用低:目前在污水系統出水穩定達標的情況下,運行費用可控制在5元/噸污水以下。當將來新業項目自備電廠投運時,由於用電成本大幅下降,可以預期污水處理運行成本還有大幅下降的空間。

(4)自動化程度高:污水系統用電設備數量大,但通過DCS中控系統與PLC子站通訊,實現了較高的自動化控制水平,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且保證了系統的穩定可靠運行。

(5)處理流程較長:由於前期設計時考慮比較充分,污水處理系統流程較長,在實際運行過程中發現,部分單體可根據需要停止運行,也不會影響污水系統的正常運行。

10、和縣華騏化工污水處理廠A2O+臭氧氧化+BAF處理技術
和縣華騏化工污水處理廠是和縣與馬鞍山市的重點建設工程,建設規模5000噸/日,佔地23畝,項目投資5048萬,該項目由安徽華騏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融資、設計、建設和運營。

本項目地處安徽省精細化工園區內,園區企業眾多,產業結構復雜,各企業排放的廢水水質各異,大多具有酸度大、色度深、高氨氮、高鹽度、有毒物質含量高、水質水量變化大、可生化性差等特點,屬典型的有機有毒有害難降解的工業廢水,統一混合後直接處理較困難。為保證污水處理廠正常運行,各類企業廢水(主要是工業廢水)在排入園區污水處理廠之前,須各自進行預處理,且預處理排放標准必須達到園區污水處理廠統一納管標准(一般參考《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1996)中三級標准)。

由於水量波動大及水質的難降解性,因而在工藝的選取上,考慮了較長停留時間的調節池,採用了傳統活性污泥法工藝(A2O)和新工藝(臭氧高級氧化+BAF)相結合的技術路線,對來水進行了較為徹底的降解,使園區企業產生的廢水能夠穩定達標排放。其中,處理出水的主要污染物指標COD≤50mg/L、氨氮≤5mg/L(大多數情況下能穩定在1mg/L以下)、總氮≤15mg/L、總磷≤0.5mg/L 。

11、杭錦旗億嘉環境治理有限公司30m3/h廢水零排放工程
2015年8月20日,內蒙古久科康瑞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與億嘉環境治理有限公司簽訂總承包合同,承建杭錦旗億嘉環境治理有限公司30m3/h廢水零排放工程,該項目位於鄂爾多斯市杭錦旗獨貴塔拉工業園區,設計規模為720 m3/d,投資規模為5000萬。進水組成:年產260萬噸羰基復合肥、120萬噸乙二醇、20萬噸甲醇項目的生活污水、生產污水、生產廢水等經過分質收集與處理後,進入回用水系統進行深度處理,回用水系統產生的濃鹽水作為工程項目的進水進行分鹽零排放處理。

項目工藝流程:調節罐-高密池-砂濾-除碳器-離子交換-DTRO-MVR

項目優勢:經過分鹽,產出高純度工業硫酸鈉和工業氯化鈉;產水水質良好、持續穩定,達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業用水水質》(GB/T 19923-2005)規定的「敞開式循環冷卻水系統補充水」標准,不僅實現了該項目化工廢水的「零排放」與結晶鹽的循環再利用,也可以將此工藝技術應用到其他化工廢水的零排放與結晶鹽的循環再利用項目,打造為典型的示範工程案例。

12、寧夏紫光天化蛋氨酸二期中水和循環水補充水項目
該項目設計處理量為5000m3/d,投入使用後,每年可節省新鮮水消耗和減少廢水排放160萬m3。項目為零排放項目,為了提高後端MVR的蒸發效率及節約成本,業主要求對前端膜部分的回收率需達到90%,在復雜的進水水質條件下,經過工程人員的實地考察及對三類廢水各項水質的化驗,制定了主要由二期中水處理裝置、循環水補充水處理裝置組成的處理工序。

本項目從預處理階段,運用了臭氧氧化單元,提高來水生化性;改良超濾系統,添加內循環,使其在進水COD過高的情況下,能夠穩定運行;反滲透系統,採用進水正反向流自動切換設計,進水的方向變換,減小膜系統的結垢傾向;成本控制方面,使用電子阻垢儀,減少了30%—50%的阻垢劑的投加量。

13、安陽化學工業集團終端污水處理站總承包項目
本項目為安陽化學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終端污水處理站總承包工程。終端污水處理站建設規模為處理污水15000m3/d,由兩套並列的生物處理系統組成,每套生物處理系統中污水依次經過反硝化池、厭氧氨氧化池、亞硝化池、硝化池進行處理,經處理後排水符合《省轄海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標准》(DB41/777-2013),並達到以下指標:出水氨氮4月—10月≤8 mg/L、1月—3月和11月—12月≤10 mg/L,COD≤50mg/L,SS≤50mg/L。

本項目水處理站建設規模為處理污水15000m3/d,主要由預處理系統、生物處理系統、污泥處理系統、加葯和消毒系統組成,生物處理採用先進的硝化-反硝化和亞硝化-氨氧化組合工藝,具有節省碳源鹼度、耗氧量少、反應時間短,污泥生成量少等優點。

14、上海金山衛污水廠改擴建工程
金山衛污水處理有限公司原有一期工程設計規模為2.5萬m3/d,原有處理工藝為:初沉池+調節池+兼氧酸化+兼氧沉澱+氧化溝+二沉池,污泥經過濃縮後脫水外運或焚燒。

主要工藝路線如下圖:

項目優點:

(1)對廠外生活污水及工業污水進行分離並在場內對工業廢水進行單獨預處理,增加工業廢水水解酸化的停留時間,提高了工業污水的可生化性,減輕了後續生化處理的負擔。

(2)採用膜分離技術,可以將活性污泥全部節流在曝氣池內實現生物富集,實現生物的共代謝作用,從而大大提高對難降解有機物的去除率。

(3)由於膜分離作用,能有效控制泥齡,延長水力停留時間,使世代周期較長的硝化細菌得到有效的繁殖,從而大大提高污水中氨氮的去除率,有效解決目前低溫季節氨氮去除率不足的問題;MBR膜孔徑為微米級,能有效的進行固液分離,出水水質良好且穩定;由於膜的高效截留作用,膜池內微生物濃度較高,容積負荷高,佔地面積小;MBR膜池剩餘污泥產量低,極大降低了污泥處理費用。

(4)進水中含有化工廢水,化工廢水的污水水質、水量變化較大,有較大的沖擊負荷。由於膜生物反應器中活性污泥濃度較高,為傳統的3—5倍,微生物種群豐富,生物鏈完備,因此抗沖擊負荷較強,加強了污水處理廠生化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

(5)臭氧氧化技術工藝簡單,操作方便,可以根據進水水質靈活改變臭氧投加量,達到去除色的、降解難生化有機物、去除異味的目的。

(6)曝氣生物濾池能適應貧營養性污水的處理,進一度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與臭氧工藝結合在污水深的處理中有良好的業績,兩者功能有效耦合,使出水穩定達標。

15、常熟新材料產業園水處理生態濕地
常熟新材料產業園重點發展新材料、氟化工、精細化工、生物醫葯等產業,園內有化工企業30餘家。化工企業的廢水達到接管標准後排入園區污水廠進行處理,處理後的尾水達到太湖地區城鎮污水處理廠主要污染物排放標准(化學需氧量60mg/l,氨氮5mg/l,總磷0.5mg/l)。

該項目突破性地採用了德國尖端且跨學科的生態濕地工藝。工程包括生態濕地處理中心、高鹽廢水監控調節池、尾水收集管道工程和太陽能電站。經生態濕地再處理達到工業用水標准迴流至園區工業水廠,實現了工業廢水「零排放」和水資源的循環利用。項目列入了「十二五」國家重大水專項太湖流域水環境管理技術集成綜合示範項目中。

本項目的工藝路線為:「調節池-垂直流濾床-生態塘-表面流濾床-飽和流濾床」。項目平面圖 :

項目優點:

該項目的建設填補了國內污水處理廠尾水到地表水之間的生態水處理技術空白,解決國際難題,作為江蘇省首個利用生態濕地處理中心實現化工園區污水資源化與循環利用工程,為實現化工園區工業污水的再生處理和循環利用開辟了新路。

項目具有如下特點:

(1)難降解物質的去除:持久性和難降解的化學物質存在於化工區污水廠的尾水中,因為所有容易降解的化學物質已經被污水廠去除。項目經過兩年多的運營,已經展示出能夠高效處理化工區企業排放的高鹽廢水中的持久性和難降解化學物質。

(2)生態技術:將德國先進的濕地技術本地化,處理過程不添加任何化學葯劑,可將相當於地表水劣V類的尾水凈化達到地表IV類水,並無二次污染。

(3)循環利用:工業污水廠工業凈化水經濕地中心凈化後進行回用,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為生態工業園建設提供最佳解決方案;

(4)科學研究:配套建設監測中心,為濕地中心的穩定運營提供保障,為科研積累生態數據,構建資料庫和交流平台;

(5)低能耗:無動力的布水系統,太陽能電站建設,能夠大大降低產業園項目的運營費用。

16、化工行業難降解廢水系列項目
四川省聚潤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所提供的雙氧水廢水水質及排放工況資料說明雙氧水生產廢水水量小,沖擊水量較大;雙氧水廢水特性為高濃度CODCr、酸性強、石油類濃度高、少量過氧化氫等污染物質,具有水量較小、水量水質變化大、CODCr高、強氧化殺菌性的特點。結合業主的要求和我公司同類工程處理工藝及處理效果,在本工程工藝設計中,對該生產廢水採用聯合處理工藝,能達到理想的處理效果,實現持續穩定達標排放。經濟、簡便、實用。

❻ 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意見的文件內容

一、發展原則和目標
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我市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重大舉措,是搶占經濟科技發展制高點、掌握發展主動權的迫切需要,是提速落實「314」總體部署的根本要求。近年來,我市順應全球產業和科技革命的歷史潮流,深度參與國際大分工,大力引進和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跨國龍頭企業齊聚重慶,新一代信息產業異軍突起,老工業基地煥發出勃勃生機。保持當前良好的發展勢頭,抓住當前的大好機遇,發揮老工業基地產業基礎雄厚的優勢、綜合創新能力領先西部的優勢、新興產業開放發展先行一步的優勢,重慶完全可以在全球新興產業大調整、大重組、大轉移的戰略格局中乘勢而上,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十二五」期間,我市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的原則是:「放眼全球、科學規劃,發揮優勢、重點突破,開放引進、無中生有,創新模式、跨越提升,龍頭帶動、集群發展」,打造新一代信息產業成為重要支柱產業,做大做強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三大優勢產業,培育新材料、生物、新能源三大先導產業,實施「2+10」產業鏈集群建設方案,建設筆記本電腦和離岸數據開發處理「2」個全球重要基地,培育通信設備、集成電路、軌道交通裝備、新能源汽車、環保裝備、風電裝備、光源設備、新材料、儀器儀表、生物醫葯「10」個「千百億級」產業集群。
到2012年,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超過4000億元,占工業總產值比重超過25%。到201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超過13000億元,佔全市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40%左右,增加值佔GDP的比重提高到20%以上,成為我市工業的主體和國民經濟的支柱。建成亞洲最大的筆記本電腦基地和國內最大的離岸數據開發處理中心,通信設備、集成電路、軌道交通裝備等10個產業集群快速發展,建成國家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
二、加快建設兩大全球性產業基地
深度參與全球大分工,集中資源引進跨國龍頭企業,引導集聚相關配套產業,垂直整合產業體系。重點發展筆記本電腦及配套產業、離岸數據開發和處理,打造亞洲最大筆記本電腦研發生產基地和國內最大離岸數據開發處理中心。
(一)亞洲最大筆記本電腦基地。
按照整機帶動配套、引進帶動開發、研發總部和結算中心並舉的思路,建設「兩區十園七基地」,建成亞洲最大的筆記本電腦研發生產基地,力爭2015年產值超過10000億元。
支持惠普、宏碁、華碩等跨國公司建設整機項目,在西永綜保區、兩路寸灘保稅港區空港功能區加快形成1億台規模。支持10個重點園區引進知名配套企業,發展外圍設備、顯示器、列印機、平板電視、電子部件、精密模具等計算機配套及相關產業,加快建設鎂材、化學材料等七大原材料生產供應基地,實現70%―80%的零部件、材料配套。建設計算機整機及關鍵零部件研發總部功能區,支持相關企業在渝設立全球研發及測試總部,促進企業與本地大學、科研機構合作。建好惠普亞太結算中心,積極推動宏碁等跨國公司在渝設立金融結算中心。
(二)國內最大離岸數據開發處理中心。
建設面向全球服務的雲計算產業園,建成國內最大離岸數據外包處理中心,力爭2015年產值超過500億元。
建設「中國(重慶)國際離岸雲計算特別管理區」,引導全球跨國公司、金融巨頭、證券服務商等大綜數據處理需求單位入駐,完善高標准廠房、高速大容量通信網路及水、電、安保等配套體系,引進形成100萬台伺服器數據處理能力。發展以應用軟體為主的軟體產業集群,積極開拓軟體服務外包業務,建成國內重要的軟體產業基地。大力開展行業數據內容及處理服務。加快推進「三網融合」,促進資源共享。大力發展雲計算,積極探索新的服務、運營模式。加快培育雲安全系統等高性能信息安全產品,構建數據恢復、容災備份、託管服務等信息安全服務體系。
三、做大做強10個重大產業集群
根據新興產業發展的規律特點,大力推行產業鏈垂直整合模式,突出重點,分類推動,搶佔先機,在10個產業集群分別建設成為國家重要的產業大集群。
(一)通信設備產業集群。
把握信息化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機遇,堅持技術創新與應用創新相結合,引進知名跨國集團,搭建新的產業平台,完善研發及製造體系,率先確立競爭優勢,建設國內重要的通信設備產業基地,力爭2015年產值超過500億元。
重點發展互聯網設備、無線通信設備、通信終端及周邊設備、智能處理設備及配套產業鏈,建設核心研發和檢測平台。推動思科、廣達、英業達、中電科等企業,建設伺服器、交換機、路由器、監視器等互聯網設備生產基地。加快TD基帶晶元等核心技術的研發及產業化步伐,推動建設基站、中繼設備、傳輸設備、接收設備等研發生產基地。加快發展智能手機、MID、上網卡、一體機、機頂盒、掃描儀、傳真機等新型通信終端及周邊產品。突破物聯網核心技術,大力發展高頻RFID、感知聚合處理晶元、智能處理設備等物聯網專用設備。加強電子器件、電子元件、電子材料等專業化配套產業基地建設。依託工信部電信研究院西部分院,建設國家級通信產品認證檢測平台,完善產品測試和國際國內認證服務體系。
(二)集成電路產業集群。
加強開放合作,大力引進製造和封測企業,積極培育設計企業,完善晶元設計、製造、封裝測試產業鏈,推動建成國內重要的集成電路設計和製造基地,力爭2015年產值超過300億元。
千方百計引進全球大集團建設12英寸先進製程晶元生產線,促進8英寸生產線盡快達到預計產能,加速6英寸模擬生產線量產步伐,實現部分關鍵專用材料的本地化配套。積極引進知名設計企業,積極促進本地晶元設計企業與國內外知名企業的合作,建立高端集成電路設計平台,突破並掌握納米工藝集成電路設計技術,提升晶元的自主設計和開發能力。積極引進知名封測企業,力爭形成20億片以上封測能力,突破SOC、SIP級集成電路封測關鍵技術,基本實現封裝測試能力與設計製造能力相匹配。辦好重慶國際半導體學院和重慶大學集成電路設計學院,大力培育集成電路人才。
(三)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
發揮長安集團等的整車及集成技術優勢,加大新產品開發力度,以純電動汽車為主攻方向,以混合動力汽車為轉型過渡期的重點,建立新能源汽車推廣配套體系,擴大試點示範,建成國內純電動和混合動力汽車主要的研發生產基地,力爭2015年產值超過300億元。
大力推進微型增程式電動汽車、純電動微型轎車、公交客車及專用車的開發及產業化,力爭率先突破電動汽車關鍵技術。積極發展中度、重度和插電式混合動力型轎車,推進柴電、氣電混合動力客車產業化,爭取具有自動起停功能的微混系統成為乘用車標准配置。跟蹤、培育燃料電池汽車、氫動力電池汽車和太陽能電動汽車。立足整車需求,突破動力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技術,本地化生產動力電池組,建成國內主要的驅動電機生產基地和電控專用部件生產基地。加強長安國家企業技術中心、混合動力乘用車國家工程實驗室建設,發揮汽車工程研究院、車輛檢測研究院等科技支撐作用,完善新能源汽車研發設計、中試及檢測平台。
(四)環保裝備產業集群。
大力培育環保工程總承包及設備成套能力,建設國內重要的環保產業基地,力爭2015年產值超過300億元。
重點發展水污染防治、空氣污染防治、固體廢棄物處理等關鍵技術及成套設備,突破一批產業關鍵技術,做大垃圾焚燒發電、煙氣脫硫脫硝、污水處理等成套裝備,加快開發CO2回收及利用、污泥處理、工業廢水處理、湖泊清淤等大型成套裝備。支持在垃圾焚燒發電、煙氣脫硫脫硝、污水處理、電子廢棄物處理等重點領域,構建總承包企業牽引、設計服務及裝備製造企業參與,集工程承包、技術及設備集成、專用及通用設備製造、環保服務為一體的產業聯盟。在現有市級「排污權交易市場」基礎上,爭取建立全國性或區域性「排污權交易市場」。爭取國家布局碳排放交易市場。
(五)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集群。
抓住全國軌道交通建設巨大的市場機遇,構建整車和關鍵零部件垂直整合體系,提高系統集成能力,打造全國重要的軌道交通裝備製造基地,力爭2015年產值超過200億元。
加強與中國北車集團的深入合作,重點發展輕軌、地鐵、城際列車、高速列車以及轉向架、電力牽引、制動等關鍵零部件製造。發揮機電控股、重鋼、四聯等本地企業優勢,大力發展自動售檢票、綜合監控、通訊與信號、軌道梁、道岔、安全門與屏蔽門、站場、供配電、暖通與給排水、軌道施工工程裝備等系統配套裝備產業集群。建設國家級單軌交通車輛工程實驗室和單軌交通工程研究中心,積極開發轉向架、電力牽引、制動系統等關鍵零部件以及運營保障裝備等關鍵技術。建立基於重慶的供應鏈體系,培育工程總承包能力。
(六)生物醫葯產業集群。
充分激發科研院校和企業的創新活力,完善產業技術支撐體系,突出生物醫學工程、創新葯物兩大重點,加快建設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力爭2015年產值超過300億元。
大力發展超聲醫療、數字醫用設備、生物醫用材料與人工組織器官等核心技術和系列產品,其中超聲醫療重點發展多品種超聲治療和診斷設備及遠程醫療系統;數字醫用設備重點發展膠囊內窺鏡、X射線機、手術動力裝置、血液透析濾過機等醫療器械;生物醫用材料領域重點發展生物晶元、膠體金試紙、組織工程材料、幹細胞產品、人造皮膚、人造血液、人工血管及支架、葯物緩釋系統等。加快創新葯物開發,引導GMP、cGMP標准生產線建設,推動化學葯大品種高難度葯物中間體、原料葯和制劑規模化仿製;推進中葯現代化,完善特色中葯產業鏈,推廣道地中葯材GAP種植,做大中葯單品種規模,開發一批療效確切的中葯新產品;支持胃病疫苗、乙肝疫苗、抗艾多肽等創新葯物研發產業化,積極引進著名生物制葯企業,形成以疫苗和多肽葯物為特色的生物制葯產業集群。
(七)新材料產業集群。
著眼輕量化、高強韌、結構功能一體化和智能化、模塊化、材料元器件一體化兩大發展趨勢,加快培育新材料產業集群,力爭2015年產值超過500億元。
重點發展高性能輕合金材料、化工新材料、玻纖材料、特種功能材料等優勢領域。大力發展鋁、鎂合金材料及製品,發揮西南鋁業集團等企業帶動作用,推動高性能輕合金材料在汽摩、軌道交通、航空航天、包裝印刷等領域的大規模應用。積極發展天然氣化工材料,突破天然氣催化部分氧化制合成氣關鍵技術,通過引進和消化創新,形成MDI延伸產品聚氨酯、聚氨酯組合材料、聚甲醛以及聚碳酸酯等產業鏈,加快培育丙烯腈丁苯樹脂合金、高吸水性樹脂、特種環氧樹脂等新增長點。大力發展飼料級蛋氨酸、醫葯食品級甘氨酸、電子化學品等高分子材料和精細化學品。延伸玻纖材料產業鏈。培育高環境適應性特種合金、感測器敏感材料、金屬復合電子功能材料、微電子材料、超導材料等。
(八)風電裝備產業集群。
增強龍頭企業帶動整合能力,強化關鍵技術及產品領先優勢,建設我國重要的風電裝備產業基地,力爭2015年產值超過200億元。
支持海裝風電裝備積極搶占風電市場,加快形成3MW―5MW海洋型風電裝備和500萬KW整機製造能力。積極引進國際知名企業來渝建設整機製造基地,力爭形成數百萬KW整機能力。強化重齒、通用等企業配套能力,加快齒輪箱、軸承、電機、葉片、變速箱、電機和控制系統等關鍵零部件的研發及生產,力爭風電增速齒輪箱產能超過7000台,風電軸承產能超過3萬台套。依託海裝整機研發平台、望江柔性傳動設計驗算平台、重慶大學等科研力量,發揮骨幹企業科研資源優勢,大力引進國際知名企業建設研發中心,爭取建設國家級風電工程中心、工程實驗室。
(九)光源設備產業集群。
重點發展光伏和LED兩大具有潛在優勢的領域,力爭2015年產值超過300億元。
構建硅材料、硅錠和矽片、太陽能電池、太陽能電池組件、太陽能光伏系統產業鏈,建成我國重要的光伏產品研發生產基地。強化硅產業在國內的領軍地位,提升發展太陽能級硅、太陽能電池片,形成萬噸太陽能電池矽片產能。積極引進國內外優勢企業,大力發展超薄晶體硅太陽能電池、銅鎵硒太陽能薄膜電池、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太陽能電池組件、太陽能發電機組等,力爭形成300萬KW太陽能電池和100萬KW太陽能發電機組產能。加快聚光光伏(CPV)發電技術產業化。
發揮「十城萬盞」示範工程和億台筆記本電腦本地化需求的牽引作用,完善LED綠色光源產業鏈,建設我國重要的LED研發生產基地。建設全球最大藍寶石襯底基地,突破LED外延及晶元製造、測試封裝瓶頸,加快發展大功率氮化鎵基藍、綠光外延片及晶元和銦鎵鋁磷紅、黃光外延片及晶元。做大LED背光源、LED顯示屏、大功率高亮度LED光源、汽車摩托車LED燈具等規模。
(十)儀器儀表產業集群。
發揮產業集群優勢,做大做強龍頭企業,建設國內規模最大、產品門類齊全、系統成套能力最強的綜合性智能儀器儀表研發生產基地,力爭2015年產值超過100億元。
依託四聯等企業,大力發展工業自動化儀表及系統、科學儀器、各類測量儀表以及相關感測器、元器件和材料,壯大網路化高智能變送器、船用儀表、分析儀器、物位計、氣動/電動執行器、新型流量儀表和網路化智能熱力表、電表、水表等產品規模。著力開發DCS集散控制系統、現場匯流排控制系統、基於混雜和非線性技術的新型控制系統等,提升智能儀器儀表集成應用及成套生產能力。積極建設國家儀表功能材料工程中心,創建國家智能儀表工程中心,創立國家智能儀表產學研戰略聯盟,突破新型感測、新型人機界面、高可靠性、集成控制等關鍵技術。
四、引導產業合理布局
遵循「集群發展、垂直整合」的思路,優先引導布局「1+2+4+41」開發區,將兩江新區、西永微電園打造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核心集聚區,沿主城外環布局產業環形發展帶,在有條件和優勢的區域性中心和工業強區促進產業點狀發展,引導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雙核帶動、一環多點」的空間布局。
「雙核」:兩江新區、西永微電園,力爭集聚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佔全市比重達到75%以上。其中,兩江新區重點發展筆記本電腦、離岸數據開發處理、軌道裝備、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環保裝備、儀器儀表、生物醫葯、高技術服務業,建設成為國家信息產業基地重要集聚區、國家高技術服務產業基地和生物產業基地核心區,以及創新研發總部;西永微電園區重點發展筆記本電腦及核心部件研發製造基地、通信設備、高端集成電路、軟體及服務外包等國家級產業基地。
「一環」:依託九龍坡高新技術開發區、南岸經濟技術開發區、西彭、江津、建橋、璧山、花溪、同興等特色工業園區,引導發展筆記本電腦零部件及關鍵材料、通信設備及部件、整車及汽車電子、高性能合金材料、軌道交通零部件、船舶及配套、數控機床、創新葯物、醫療器械、環保裝備、風電裝備及配套、LED等。
「多點」:以「專、精、特」為方向,依託萬州、涪陵、長壽、合川、永川、榮昌、萬盛、大足、綦江等特色工業園區,引導發展化工新材料、電腦材料、光源設備、通訊設備、特種船舶、生物製品、現代中葯、中獸葯、化學葯和節能環保裝備等。
五、實施重大工程推動產業發展
發揮重大工程推動作用,在科技創新、產業示範、龍頭帶動、招商合作等方面取得突破,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動力。
(一)產業示範工程。
結合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瞄準重點產業鏈集群的戰略發展方向,「十二五」期間滾動實施100項重大產業化示範工程,促進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引導產業聚集,培育新興產業群,優化提升產業結構。
(二)創新基礎工程。
圍繞「2+10」產業鏈集群,建設一批自主創新基礎平台,完善以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工程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公共創新服務設施為支撐的創新鏈,形成「布局合理、裝備先進、開放高效」的自主創新物質支撐體系。
(三)科技專項工程。
滾動實施12個重大科技開發專項,通過消化吸收再創新、集成創新、原始創新,突破一批核心關鍵技術,掌握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專利成果,力爭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專利授權量年均增長30%以上,為產業培育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撐。
(四)龍頭企業工程。
集中政策資源,實施「5213」行動計劃,即培育5個1000億級、2個500億級、10個100億級、30個50億級龍頭企業,「2+10」產業集群均有1―2個以上行業龍頭企業。
(五)500強企業引進工程。
啟動「2+10產業集群招商引業計劃」,大力引進世界及國內500強企業,力爭每個重點產業集群有國內外知名企業入駐和項目布局。
六、保障措施
(一)實施「2+10」產業集群建設方案。
制訂落實「2+10」共12個產業集群建設方案,深化具體思路,明確創新能力建設、科技創新、產業化、龍頭企業培育、市場拓展、重大招商、人才培養等戰略任務,細化保障措施,明確牽頭部門,全力推進建設工作落到實處。
(二)大力籌措產業發展資金。
建立穩定的政府投入增長機制,籌措100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資金,採取財政扶持、稅收優惠、政府性融資等多種方式,支持重大招商、創新基礎能力建設、產業技術開發、產業化示範、投融資體系建設和人才培育引進等。結合實施平安重慶、健康重慶、暢通重慶等重大政府投資工程,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政府采購力度。
(三)落實扶持政策。
集成國家和我市加計扣除、加速折舊、減計收入、所得稅減免、稅前提取投資風險准備金、房產稅減免、用地保障、人才隊伍建設等優惠政策,發布實施「重慶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若干政策措施」,推動形成發展政策窪地。
(四)強化金融大支撐。
發揮科技風險投資引導資金的作用,形成超100億元的創業投資基金規模。壯大私募股權基金規模,力爭投資能力超過500億元。鼓勵和支持中小企業利用中小板、創業板市場上市融資,推動符合條件的大型企業到國內主板和海外上市。積極謀劃建立區域場外證券交易市場。創造條件支持企業發行債券。引導金融機構加大信貸資金支持力度,積極發展科技擔保、知識產權質押、租賃融資、產業鏈融資等新型融資模式。
(五)加強體制創新與開放合作。
強化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的統籌協調職能,加強日常組織、協調、督查、調度和推進工作,形成上下對口、部門協作、市區聯動的良性工作機制。對接國家部門,積極爭取支持,推進「三網融合」、電力、可再生能源配額、合同能源管理、資源性產品價格形成、生產者責任延伸、污染物和碳排放交易、軍民結合等領域的配套改革。積極拓展產業鏈垂直整合、「多頭內一頭外」加工貿易等新模式,更高層次利用全球創新及產業資源。支持企業設立研發機構、開展聯合研發、注冊商標、培育國際品牌、制定國際標准、申請國際專利。
重慶市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五月九日

❼ 請問,如何去除化工副產品中含硫有機物如二甲基二硫,以消除產品中的臭味謝謝!!

aa01有機廢水:
SUP7901 UASB-射流曝氣組合工藝處理有機工業廢水技術
採用生物反應動力學和流體動力學的最新設計計算原理與方法,應用高新生物技術,在低能耗下凈化有機廢水,將污染物轉化為沼氣加以利用,並數倍地降低系統的污染物產量。具有佔地少、節能、運行成本低、處理效率高等優點。應用范圍:大、中、小型肉類聯合加工廠處理屠宰廢水。也適用於處理工業有機廢水。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17185 難降解有機工業廢水高新生物處理技術與關鍵設備
研究開發出了包括難降解有機物高效降解菌、自固定化微生物反應器、可連續自動運行和控制的分置式膜-生物反應器和一體式膜-生物反應器中試成套工藝、鐵曝氣還原-厭氧-粉末活性碳活性污泥法組合工藝、SBRK工藝、酵母回收→絮凝→預脫氮硫→厭氧酸化→SBR→深度處理工藝等,並均已成功地應用於中試或示範工程,已建成七項示範工程。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1631 ACOX系列高濃度有機污水凈化裝置
該裝置是利用催化氧化的原因,將廢水中的有機物氧化分解,從而使廢水大幅度降低COD的一種高效污水處理裝置利用當今化學工程領域中的新技術,與相應的高效催化劑相結合,研製了三相催化氧化反應器,用於處理高濃度高色度工業有機廢水。該裝置具有應用范圍廣,耐沖擊,適應性強,操作方便,處理效果好,容積荷大,工程投資省,處理費用低等優越性。技術轉讓。資料備索。

SUP18347 富氧生物碳有機廢水凈化技術
技術特點:高氧生物碳是我校開發的一項新技術,主要用於有機廢水塗鍍處理及對微污染水源的預處理,以提高自來水水質的量,同時對工業廢水塗鍍處理廢水時用於生產節省水資源。市場前景:對缺水城市及微污染水的凈化有廣闊前景,使大部分有機廢水經該技術用於生產。效益分析:處理一噸水需能耗0.5度電。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6390 EASBR法處理有機磷甲基氯化物生產污水
本工藝用於有機磷農葯甲基氯化物生產污水等農葯污水,原污水COD6000mg/l,處理水COD小於150mg/l。原污水先經化學[E]預處理,稀釋5 - 10倍後進入催化酸化[A],再送入序列間歇活性污泥池[SBR],處理廠佔地、投資、處理成本比常規方法減少15、35和30%。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14819 膜法處理草漿黑液及鹼回用技術
本技術其處理工藝流程相對比較簡單,克服了原燃燒法鹼回收的高能耗缺點,降低了能耗。工藝操作和管理比較方便。相對而言,膜法處理鹼回用工藝,可以大幅度降低一次性投資,其一次性固定資產投資約為鹼回收的44%,能耗約為鹼回收的1/4;在其他技術經濟指標方面與1.7萬噸制漿能力的燃燒法鹼回收相近。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15294 2,3-酸生產廢水的治理與資源化
2,3-酸生產廢水酸性強,毒性大,難以生化降解。經NDA-708樹脂固定床工藝處理後,出水為無色透明液,CODcr<100mg/1,CODcr去除率>96%;出水2-萘酚和2,3-酸等萘系有機化合物<10mg/1,其去除率>99%;樹脂床經脫附,可回收2-萘酚和2,3-酸,回收率>95%。工程投資約100萬元。技術轉讓。資料備索。

SUP18498 蛋氨酸生產廢水處理技術
蛋氨酸生產過程中排放的廢水水質復雜,含有多種有機酸、醇、醛、酯及一些聚合物。開發成功了化學氧化-生化-絮凝處理流程與前絮凝-生化-後絮凝處理流程,均可使最終排水達到國家排放標准。兩種廢水處理流程可供生產與建設單位因地制宜選用。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18500 間戊二烯樹脂生產廢水處理技術
間戊二烯樹脂生產中洗滌工序排出含大量Al 3的廢水,很難用一般的絮凝沉降方法去除。開發成功加入共沉劑的絮凝沉降法,處理效率高,成本低,處理後廢水中懸浮物與Al 3含量均符合國家排放標准要求。技術特點:以共沉劑、PH調節劑與高分子絮凝劑配合使用,使廢水中氫氧化鋁膠體粒子凝聚沉降。葯劑用量少、沉降速度快、沉渣密實、過濾容易。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15306 高濃度難降解有機廢水處理技術和方法
主要內容有:1.採用樹脂或有關化學方法回收廢水中有用的原料-酚苯胺等2.對廢水首先採用熱控微電解法處理,COD去除一般可達60%。3.接著採用化學強氧化方法對廢水進一步處理,COD去除率一般可達70左右。4.再採用吸附法處理可使廢水COD進一步下降。5.最後對廢水採用二段系列化處理,達到排放要求。 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854 含高濃度有機物及氨焦化污水催化濕式氧化凈化技術
催化濕式氧化是國際上一種深度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的新技術。我院開發成功的該項技術,所處理的污水在260-280℃、6.0-9.0MPa條件下,通過裝有濕式氧化催化劑的反應器,使污水中所含有的有機物及氨等污染物氧化分解成無害物排放,對COD、NH2-N(氨氮)及Bap(苯並芘)的去除率分別為99.5%、99.9%及97.2%。該技術已通過小試鑒定。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15292 β-萘酚生產廢水的治理與資源化
開發成功採用ND-910樹脂固定床吸附法處理β-萘磺酸鈉母液的新工藝,並在1997年通過小試成果鑒定。採用固定床工藝連續運行60批試驗,取得了滿意的效果。高濃度脫附液可套入生產工藝中經水解,吹萘,中和等步驟回收β-萘磺酸鈉和萘,實現污染物的綜合利用。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15295 氯化苯生產過程中水洗廢水的治理與綜合利用
氯化苯生產過程中排放黃色水洗酸性廢水,其中鹽本含量約8-9,Fe3+濃度為0.2-0.4,苯濃度為500-1000mg/1,氯化苯100-200 mg/1,排放0.4噸廢水/噸產品。由於廢水酸性強,Fe3+和苯的含量高,至今國內尚無有效的處理方法,是氯化苯行業急待解決的一個難題。通過系統的不試研究,開發成功廢水022樹脂固定床除鐵新工藝並通過鑒定。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9729 活性碳纖維對含酚廢水的處理
活性碳維對水溶液中的苯酚具有優異的吸附能力,能使經處理後的高濃度含酚工業廢水中酚的含量降到0.1×1/1000000。特別是它對低濃度的含酚廢水同樣達到深度凈化處理的目的。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准。本技術採用柱法吸附裝置,設備體積小,操作簡單,可再生,反復多次使用。特別適用於酚濃度低,廢水量大的工廠,以及廢水的深度凈化等方面。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12121 電-多相催化過程治理二硝基苯酚工業廢水
1996年通過鑒定,技術國際先進。本成果在已授權的電-多催化過程琢其反應器的基礎上,研製出高效的催化劑,安裝成電-多相催化反應器,廢水在常溫常壓下流經反應器,就能達到COD減少,色度降低的好結果。設備簡單,操作方便,治廢效率高,可處理廢水的種類多、范圍廣,運行費有低廉。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12122 催化濕式氧化治理難降解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新技術
1992年10月通過鑒定,技術國際先進。催化濕式氧化法是將污水通過一個裝有高效氧化性能催化劑的反應器,在一定的壓力的溫度及催化劑的作用下將污水中的有機物和其他含N、S等毒物氧化分解成CO2、H2O及N2等無害物排放。該雙活性組份催化劑比國外單貴金屬催化劑貴金屬含量低50%,處理水空速可提高一倍。 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6392 ASBR工藝污水處理技術
本工藝為生物化學工藝,適用於各種有機性廢水處理。原廢水先經酸化預處理,再入SBR生化反應池處理,即可達標排放或回用。排泥周期大於150天。原水COD1000~2000mg/l,處理水COD小於或等於100mg/l,其餘各項指標均優於GB8978-88一級排放標准,符合間接回用水標准。應用范圍:肉聯廠、食品廠、制葯廠、化工廠等廠的廢水處理。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6389 CASBR法處理季戊四醇生產廢水
本工藝用於處理化工、制葯、季戊四醇等難降解有機工業廢水。原污水先經催化酸化(CA),使季戊四醇等難生化降解的有機物解毒並低分子化,為後續序列間歇活性污泥池(SBR)提高可生化性良好的有機質。原污水COD1200mg/l,季戊四醇600mg/l,處理水COD≤120mg/l,季戊四醇不檢出,處理水回用率90%。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7204 嗜甲基細菌處理甲醇廢水
成果所選育的嗜甲基菌可直接用於處理甲醇廢水(一般含甲醇1,最高不超過5),耐受甲醇沖擊濃度,可達到10。該菌種不僅可處理甲醇廢水,而且還可以處理甲胺、甲醛、烏洛托品等甲基類化合物廢水。該菌種生長條件溫和-常溫和接近於中性;有極強的活性;在長期運轉工程中不會被雜菌污染;有極好的沉降能力(2mm,sv15)和在填料上有很強的附著性。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5521 電泳油漆有機廢水處理新方法
噴漆、電泳油漆等行業排放出一種高濃度有機廢水,該廢水特點是COD和色度高,為此本項目採取酸化---凝聚氣浮法處理獲得良好效果。對於含COD為2000-3000mg/l、色度為1000-15000倍的電泳漆廢水,採用該工藝處理,排放水中COD、色度、SS、PH、油均達到排放標准。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5534 含金屬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技術
本項目以生產酞菁染料工廠排放出的廢水為對象,其水質成份為COD4000-5000mg/l、Cu1700-3800mg/l,該廢水特點是含Cu和COD高,且酸性強,並且是有機絡合銅。本項目採取網捕凝聚和生物三相流化床組合工藝處理獲得良好效果,處理後排放水質中Cu、pH、SS達標,COD≤150mg/l以下。適用於含金屬的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場合。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1775 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技術
本技術適用於白酒(酒精)廠、澱粉廠、啤酒廠、檸檬酸廠等高濃度有機廢水的處理。采?quot;厭氧-好氧"處理工藝。技術優點:1) 厭氧設備的容積負荷高,可達15~20 kg COD/m3 .d以上;2) COD去除率高,可達99%以上;3) 建設及運轉費用低,是其他技術的60~70% ;4) 整個處理設施的佔地面積小、布置緊湊。

SUP540 高濃度有機廢水的開發性處理
建設規模為日處理20噸高濃有機廢水。建設內容為:(1)處理集約化養殖廢水生產綠色肥料;(2)處理澱粉廢水生產綠色飼料;(3)處理再生紙廠廢水生產綠色燃料。本項目根據生態學與經濟學原理,利用涪質分離技術,通過一定手段,對上述高濃有機廢水中的有益成分進行截留與吸聚,將固形物調制、生產成商品性的綠色飼料、綠色肥料及綠色燃料。 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4323 三重環流生物三相流化床處理硝苯及苯胺類廢水的研究
本項目是在構築物中實現氣、液、固三相完全流態化的廢水處理新工藝,其中氣相可以是空氣或O2,固相可以為固定化微生物的活性碳,砂粒和離子交換樹脂等。 選用的微生物是研究室內分離出來的優勢菌種,10小時的停留時間對硝基苯和苯胺的去除率分別達到95%和99%以上。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16970 有機廢水高效處理設備
該設備具有容積負荷高、生化反應速度快、有機物去除效率高、佔地面積小、能耗低、剩餘污泥量少、耐負荷沖擊能力強等特點,適用於化工、啤酒、屠宰、澱粉、皮革、賓館等廢水的處理。該法與普通活性污泥法相比,工程投資減少10%~15%,佔地面積減少50%~60%,運行費用減少15%,剩餘污泥減少50%~70%。提供廢水處理設備。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1303 糖精納生產廢水的綜合處理及銅回收技術
糖精納生產廢水主要成分為鄰氨基苯甲酸及鄰苯二甲酸(約40%)、鄰氨甲苯或間對位甲苯(約28%)及不溶性糖精等。主要污染物為難生物降解的有毒有機物,本物化生化組合工藝,通過適當的工藝選擇,利用廠家的廢棄資源,使Cu 由50-200mg/l降至1mg/l以下並予以回收,CODcr達標排放。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9880 催化氧化-工程菌法處理高濃度工業有機廢水
本技術適用於普通工業有機廢水和高濃度、高色度、高鹽度和高毒性的工業有機廢水的處理。包括:1、物化處理,主要是調整PH和用絮凝劑處理。2、生化處理,工程菌在使用中表現出對有機污染物降解的高效性和適應性。本技術適用於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每公斤COD的運行費用為0.35-0.5元。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852 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技術
本技術特別適用於酒精廠、澱粉廠、味精廠、啤酒廠 、製糖廠等以農副產品為原料的高濃度有機廢水的處理,採用厭氧-好氧工藝。本技術以上處理單元採用裝置化設計,整個處理流程實行以各種處理單元為模塊的有機結合。全套處理系統具有處理效果穩定、運行管理簡單、處理設施的結構布局緊湊、佔地少,建設費用低等優點。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1263 DBL三相生物流化床
DBL三相生物流化床是高效的工業有機廢水好氧生物處理裝置。本裝置特製輕型流動生物載體,易於流化、比表面大。床內微生物濃度高;空氣布氣均勻,氧傳質效率高,氧飽和度大;三相接觸,氣液膜更新快,有利於高濃度有機物快速降解。DBL三相生物流化床消化吸收日本水處理工程新技術設計而成,是當代環境工程的新成果。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12237 絡合萃取法處理工業含酚廢水技術
絡合萃取法是依據協同萃取理論和逆絡合萃取理論而研製開發出的處理工業含酚廢水最為有效的方法。含酚萃取劑經過反萃取後可回收酚。且萃取劑復用性好,操作方便,處理費用低,脫色效果好。該技術主要適用於農葯、化工、醫葯、染料、塑料等行業產生的含有苯酚、硝基酚、苯甲酚等各種不同濃度含酚廢水處理及回收,具有高效性和一定的普適性。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11955 甲胺磷農葯生產廢水處理工藝技術
甲胺磷生產工業廢水,具有濃度高、鹽度高、有機磷含量高、氨態氮含量高,毒性大、生物溶解難等特點,該種廢水排放對環境污染極大。然而至今國內還未有對該種廢水有效治理的方法。我校研究開發?quot;負壓酸解溜"工藝能有效地降解有機磷,並有較高的脫鹽效率,而且能耗低、佔地少、運行費用低,無二次污染等特點。技術轉讓。資料備索。詳細資料備索。

SUP 540 高濃度有機廢水的開發性處理
建設內容為:(1)處理集約化養殖廢水生產綠色肥料;(2)處理澱粉廢水生產綠色飼料;(3)處理再生紙廠廢水生產綠色燃料。本項目利用涪質分離技術,通過一定手段,對上述高濃有機廢水中的有益成分進行截留與吸聚,將固形物調制、生產成商品性的綠色飼料、綠色肥料及綠色燃料。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 20980 超聲-紫外-氧化聯合技術處理有機廢水
超聲輻射水會引起許多復雜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這種現象成為超聲空化效應。紫外光具有消毒、殺菌作用,並能加速有機物的降解。反應中加入氧化劑可提高聲光聯合輻射的效率,降低成本。超聲-紫外-氧化聯合技術處理有機廢水,降解速度快、效果好、處理設備簡單、操作運行簡便、處理費用低,並具有殺菌、消毒、固液分離等作用。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 21000 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技術(CWO)
此方法能夠在無稀釋的情況下對氨氮化合物,COD,BOD,污泥等高濃度污濁成分實施一次性高效氧化處理,使之分解成無害的形式(N2,CO2,H2O)。不產生需要二次處理的污泥,而且能同時進行脫色,脫臭和滅菌,處理水還能夠再使用。處理後的排氣中也沒有NOx和SOx的產生。 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 22233 大孔吸附樹脂處理含磺胺廢水的研究
本課題研究 探討經濟實用的新工藝,以回收排放廢水中的SN和NaNO3。本研究是利用本單位研製的DRHⅢ型大孔吸附樹脂對含SN廢水進行有效的處理,利用樹脂的 吸附特性廢水中的SN得以濃縮而製成優等品級的工業磺胺產品,廢水中的無機鹽製成優等品級的硝酸鈉。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 22238 上流式厭氧污泥床(UASB)反應器綜合技術
成果簡介 ①應用范圍廣。可有效地凈化輕工、釀造、制葯、化工等行業排放的高濃度有機廢水。②負荷高、處理效果好。在已實施的工程中,厭氧反應器負荷可達到5~10kgCOD/m3·d,CO D去率可達85~90%。整體工藝COD去除率可達95%以上。③可回收清潔能源-沼氣,產氣率0.40~0.45m3沼氣/kgCOD(去除)。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 23252 高濃度氨氮和難降解有機物的新型微生物處理法
針對工業廢水中難降解的有機物、高分子聚合物、化學合成染料以及高濃度氨氮等處理難點,選育和馴化不同生長類型的高效降解菌群和脫氮、脫色、除油微生物,可應用於難處理的石油化工、印染、制葯和食品加工行業的廢水處理。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 23487 有機廢水處理中基本無剩餘污泥排放技術的研究
本研究採用兼氧技術,研究一群異養型微生物將菌體外的糖類物水解剝離以及通過生物化學反應打開菌體細胞壁的機理。破碎菌體釋放出的原生質進入有機廢水處理系統,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成小分子無機物,達到剩餘污泥減容化。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 23698 間歇式活性污泥法處理有機性工業廢水的試驗研究
通過模型和生產性試驗,確證了間歇式活性污泥法技術對以製革、毛皮加工為對象的高濃度有機為水處理的適用性。提出了間歇式活性污泥法處理製革和毛皮加工為水的各項主要的設計和運行控制參數。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 24039 微電解--生化法處理難解有機廢水技術
微(內)電解法是利用鐵-碳粒料在電解質溶液中腐蝕形成的微(內)電解過程來處理廢水的一種電化學技術。電極反應產生的新生態Fe2+是一種吸附、包容和絡合能力相當強的混凝劑,綜合效果顯著,脫色效果好,可提高廢水可生化性,與二級生化處理匹配性好,操作簡便,運行費用低;生化處理採用水解-好氧工藝。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 25438 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技術
以農產品或農副產品為原料生產澱粉、脂肪酸、味精、酒精、溶劑、檸檬酸和啤酒等,要排放大量的有機廢水,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纖維素等有機物。我院在UASB反應器的布水系統及三相分離器設計上有獨特之處,對不同的處理對象,採用不同的厭氧處理單元。具有產氣率高,有機物去除率高的優點。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 27296 焦化廢水治理
現採用絮凝與膜分離技術首先對高濃度的COD進行初步治理,然後對分離後的清液採用液體上催化分解技術使廢水中的NH3-N轉化成氮氣等對水體無害的含氮物質。工藝簡單,放大的可靠性高。充分考慮了現有焦化廠廢水治理的工藝,因此容易工業化。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 28024 典型有機廢水處理的一體化成套設備與關鍵技術開發
該設備處理效率高、佔地小、能耗和運行費用低、管理方便、全自動或主體部件自動化操作應用了第三產業有機廢水、小區生活污水和制葯、造紙、紡織和印染等行業難降解毒性行機廢水的處理,通過技術攻關,最終形成年產值達到億元以上的產業化技術產品。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 28034 混凝處理與厭氧水解酸化-好氧生化結合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
本方法是利用混凝技術將高濃度的有機廢水在進行生化前去除大部分有害有毒物,從而大大降低生化處理負荷,然後採用不完全厭氧技術使廢水的可生化性得到改善,再進行好氧生化深度處理,使處理後的水質可滿足任何一級的環保排放要求。技術特點:工藝結構緊湊,投資省,節約電耗,運行效果穩定,易操作管理,基本上無生化污泥外排。 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 28035 混凝處理與ABF法生化工藝結合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
這類工藝主要是應用於特別高濃度污染物、有毒有害的化工類廢水,ABF工藝的耐沖擊負荷、運行穩定、無生化剩餘污泥。ABF法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充分利用微生種群的特性,為其創造適宜的環境,使不同的生物群在不同的污染負荷下得到良好的繁殖,能更有效地去除污染物。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 28036 混凝處理加好氧生化技術處理中等濃度的有機廢水
在進行了混凝處理去除絕大部分懸浮物和膠體物後,使COD大大降低,直接採用生接觸氧化或活性污泥法使廢水處理達標。特點:投資省,佔地面積小,工藝簡介,運行可靠。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 28038 化學氧化、混凝處理重金屬鹽類廢水和一般性污染的有機廢水
用於處理電鍍廢水、漂洗廢水、低濃度生活廢水及其他低有機污染的輕化工廢水。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 28039 EGSB厭氧反應器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
用於處理澱粉廢水、酒精廢水和其他輕工食品等廢水。EGSB厭氧工藝是在UASB厭氧工藝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工藝,具有高負荷、高去除率(COD去除率大於85%)、抗沖擊負荷能力強、容積產氣率高、可設置完全自控等優點。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 28853 難降解有機工業廢水光催化氧化處理工藝設備
該工藝研究以五氯苯酚鈉、除草劑為處理對象,進行了光催化劑制備、裝飾,載體的篩選,負載方法的優化等研究;考察了催化劑活性的影響因素;試驗了光催化反應器。二氧化鈦粉末直接負載法所製得的催化劑具有較好的催化氧化活性。 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 30151 膜法和化學法聯合處理生物難降解廢水
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 30348 催化濕式氧化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研究
催化濕式氧化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其技術原理為:在高溫、高壓條件下,氧氣成為一種氧化性能較強制氧化劑,利用氧氣與有機廢水充分接觸,氧化去除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採用適當的催化劑,可以加速這種氧化反應,達到更好的去除污染物質效果,還可以降低反應所需的溫度和壓力。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 30350 高濃度有機廢水膜生物處理技術
本技術的創新之處:(1)在厭氧膜生物反應器的中試研究中,厭氧生物池的容積負荷明顯高於國外研究應用水平。(2)在好氧浸沒式膜生物反應器開發中,創造性應用國產聚丙烯中空纖維膜替代進口聚乙烯膜,同時提出了膜操作和清洗方法,採用的厭氧酸化---好氧一體式膜生物工藝不僅可以進一步提高COD的去除率,還能改善膜的水通量。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 30355 含鹽(NaC1)有機廢水處理技術
食品腌制、奶製品加工、化工以及制葯等許多行業所排放的廢水中都含有較高濃度的NaC1。由於NaC1對微生物有抑製作用,使得用生物法處理這些行業的廢水不易達到滿意的效果。我校採用好氧生物處理工藝對這種廢水的處理進行了研究。本技術已經通過專家鑒定,成果在國內領先,在含鹽廢水處理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 30627 催化氧化法處理高濃度、高色度有機廢水的成套工藝技術
該工藝技術和處理裝置的基本原理是:廢水經預處理除油除雜後,水中有機物在催化劑的作用下,被氧化劑氧化分解,有機物由大分子氧化成小分子,小分子進一步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使COD大幅度下降,出水基本無色,大大提高了生物的可降解性,與生化工藝配套性強,按不同地區和不同水質要求,可再配深度處理工藝達標排放。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 30896 ASBR法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
ASBR方法是在一個密閉的反應器中,在生物氣二氧化碳和甲烷的循環攪拌下進行厭氧反應,通過控制時間程序完成廢(污)水的處理。ASBR法不需氣體分離裝置,尤其是具有活性厭氧污泥濃度高、耐負荷沖擊的廢水有機物與微生物接觸充分降解污染物的速率大等優點。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 31385 膜生物反應器處理有機廢水--污水處理與回用新技術
膜生物法(Membreane Bioreactor)是將現代膜分離技術與傳統生物處理技術有機結合起來的一種新型水處理技術。它集生物降解、污泥分離於一體,它具有容積負荷高,佔地面積小、出水水質穩定且出水可直接達到回用要求等突出優點。應用范圍:(1) 生活污水,(2) 尤其小區生活污水的處理及回用;(3) 難降解/高濃度、小水量有機廢水的處理。 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 31393 生物強化共代謝法處理焦化廢水難降有機物
本項目是經過多年研究,獲得成果主要是利用篩選分離的高效優勢菌種,共代謝基質優化組合配方與合理的工藝流程,可使焦化廢水二級出水COD降至100mg/L以下,得到了較為滿意的研究結果與有關參數,為這類廢水深度處理提供了新技術、新方法。應用范圍:本研究成果可應用焦化廢水處理,焦化廢水二級出水深度處理。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 31402 TURB@有機廢水高效生物膜反應器
本反應器的特徵在於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的生物載體以及與該載體相匹配的反應器。新型載體表面呈蜂窩狀,比重小且呈親水性。與現有的各種載體如石英砂、活性炭、陶粒以及丙烯酸等相比,具有易掛膜、能耗低、單位容積生物量高的特點。應用范圍: 各類有機廢水處理及生物脫氮除磷。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32258 微電解-生化法處理難降解有機廢水技術
生化處理採用水解-好氧工藝。特點是不僅可去除COD,具有脫色效果,而且可顯著提高後續好氧生物處理的效率和深度,同時因為不會產生惡臭氣體及沼氣,停留時間相對也較短,也不必控制絕對無氧條件,因此這是一種經濟有效,安全衛生,易於操作的生化處理工藝,再配合好氧曝氣處理來大幅度去除有機物,使出水達到排放標准。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33328 光催化降解法治理有機廢水
我校開發的光催化降解法的技術特點:1000mg/L的高濃度有機廢水,光降解催化劑作用下,可降到100 mg/L以下,COD值與透明度達到排放標准。該技術對印染廠排出的廢水、製糖廠廢水、發酵工業產生的廢水、

❽ 摘采松針的後處理 知道的會下,謝謝

曬干啊!

❾ 甲硫醇鈉廢水處理方法

甲硫醇鈉(CH3SNa)為無色透明的液體,有臭味,為強鹼性液體,它是一種重要的回有機中間體化合物答,可用於生產多種農葯如滅多威、涕滅威等以及飼料添加劑蛋氨酸等產品,還可硫化氫中毒的解毒劑。
它的生產工藝多採用硫氫化鈉和硫酸二甲酯(或氯甲烷)反應,生成甲硫醇氣體,然後用液鹼吸收成20%甲硫醇鈉溶液,在生產過程中會不可避免地產生惡臭、有毒污染物:含硫氫化鈉的廢水和少量易揮發的副產品甲硫醚。
由於副產品甲硫醚(C2H6S)相對數量較少,建議使用焚燒的方法進行處理,或用雙氧水(H2O2)氧化成低毒無氣味的二甲基亞碸((CH3)2SO)。而對產生數量較多的廢水可採取氯氧化方法進行甲硫醇鈉生產中廢水的處理,處理後不僅消除了廢水污染,而且可回收有價值的硫氫化鈉(NaHS)和芒硝(Na2SO4·10H2O)。

❿ egsb反應器圖紙

aa01有機廢水:
SUP7901 UASB-射流曝氣組合工藝處理有機工業廢水技術
採用生物反應動力學和流體動力學的最新設計計算原理與方法,應用高新生物技術,在低能耗下凈化有機廢水,將污染物轉化為沼氣加以利用,並數倍地降低系統的污染物產量。具有佔地少、節能、運行成本低、處理效率高等優點。應用范圍:大、中、小型肉類聯合加工廠處理屠宰廢水。也適用於處理工業有機廢水。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17185 難降解有機工業廢水高新生物處理技術與關鍵設備
研究開發出了包括難降解有機物高效降解菌、自固定化微生物反應器、可連續自動運行和控制的分置式膜-生物反應器和一體式膜-生物反應器中試成套工藝、鐵曝氣還原-厭氧-粉末活性碳活性污泥法組合工藝、SBRK工藝、酵母回收→絮凝→預脫氮硫→厭氧酸化→SBR→深度處理工藝等,並均已成功地應用於中試或示範工程,已建成七項示範工程。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1631 ACOX系列高濃度有機污水凈化裝置
該裝置是利用催化氧化的原因,將廢水中的有機物氧化分解,從而使廢水大幅度降低COD的一種高效污水處理裝置利用當今化學工程領域中的新技術,與相應的高效催化劑相結合,研製了三相催化氧化反應器,用於處理高濃度高色度工業有機廢水。該裝置具有應用范圍廣,耐沖擊,適應性強,操作方便,處理效果好,容積荷大,工程投資省,處理費用低等優越性。技術轉讓。資料備索。

SUP18347 富氧生物碳有機廢水凈化技術
技術特點:高氧生物碳是我校開發的一項新技術,主要用於有機廢水塗鍍處理及對微污染水源的預處理,以提高自來水水質的量,同時對工業廢水塗鍍處理廢水時用於生產節省水資源。市場前景:對缺水城市及微污染水的凈化有廣闊前景,使大部分有機廢水經該技術用於生產。效益分析:處理一噸水需能耗0.5度電。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6390 EASBR法處理有機磷甲基氯化物生產污水
本工藝用於有機磷農葯甲基氯化物生產污水等農葯污水,原污水COD6000mg/l,處理水COD小於150mg/l。原污水先經化學[E]預處理,稀釋5 - 10倍後進入催化酸化[A],再送入序列間歇活性污泥池[SBR],處理廠佔地、投資、處理成本比常規方法減少15、35和30%。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14819 膜法處理草漿黑液及鹼回用技術
本技術其處理工藝流程相對比較簡單,克服了原燃燒法鹼回收的高能耗缺點,降低了能耗。工藝操作和管理比較方便。相對而言,膜法處理鹼回用工藝,可以大幅度降低一次性投資,其一次性固定資產投資約為鹼回收的44%,能耗約為鹼回收的1/4;在其他技術經濟指標方面與1.7萬噸制漿能力的燃燒法鹼回收相近。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15294 2,3-酸生產廢水的治理與資源化
2,3-酸生產廢水酸性強,毒性大,難以生化降解。經NDA-708樹脂固定床工藝處理後,出水為無色透明液,CODcr<100mg/1,CODcr去除率>96%;出水2-萘酚和2,3-酸等萘系有機化合物<10mg/1,其去除率>99%;樹脂床經脫附,可回收2-萘酚和2,3-酸,回收率>95%。工程投資約100萬元。技術轉讓。資料備索。

SUP18498 蛋氨酸生產廢水處理技術
蛋氨酸生產過程中排放的廢水水質復雜,含有多種有機酸、醇、醛、酯及一些聚合物。開發成功了化學氧化-生化-絮凝處理流程與前絮凝-生化-後絮凝處理流程,均可使最終排水達到國家排放標准。兩種廢水處理流程可供生產與建設單位因地制宜選用。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18500 間戊二烯樹脂生產廢水處理技術
間戊二烯樹脂生產中洗滌工序排出含大量Al 3的廢水,很難用一般的絮凝沉降方法去除。開發成功加入共沉劑的絮凝沉降法,處理效率高,成本低,處理後廢水中懸浮物與Al 3含量均符合國家排放標准要求。技術特點:以共沉劑、PH調節劑與高分子絮凝劑配合使用,使廢水中氫氧化鋁膠體粒子凝聚沉降。葯劑用量少、沉降速度快、沉渣密實、過濾容易。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15306 高濃度難降解有機廢水處理技術和方法
主要內容有:1.採用樹脂或有關化學方法回收廢水中有用的原料-酚苯胺等2.對廢水首先採用熱控微電解法處理,COD去除一般可達60%。3.接著採用化學強氧化方法對廢水進一步處理,COD去除率一般可達70左右。4.再採用吸附法處理可使廢水COD進一步下降。5.最後對廢水採用二段系列化處理,達到排放要求。 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854 含高濃度有機物及氨焦化污水催化濕式氧化凈化技術
催化濕式氧化是國際上一種深度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的新技術。我院開發成功的該項技術,所處理的污水在260-280℃、6.0-9.0MPa條件下,通過裝有濕式氧化催化劑的反應器,使污水中所含有的有機物及氨等污染物氧化分解成無害物排放,對COD、NH2-N(氨氮)及Bap(苯並芘)的去除率分別為99.5%、99.9%及97.2%。該技術已通過小試鑒定。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15292 β-萘酚生產廢水的治理與資源化
開發成功採用ND-910樹脂固定床吸附法處理β-萘磺酸鈉母液的新工藝,並在1997年通過小試成果鑒定。採用固定床工藝連續運行60批試驗,取得了滿意的效果。高濃度脫附液可套入生產工藝中經水解,吹萘,中和等步驟回收β-萘磺酸鈉和萘,實現污染物的綜合利用。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15295 氯化苯生產過程中水洗廢水的治理與綜合利用
氯化苯生產過程中排放黃色水洗酸性廢水,其中鹽本含量約8-9,Fe3+濃度為0.2-0.4,苯濃度為500-1000mg/1,氯化苯100-200 mg/1,排放0.4噸廢水/噸產品。由於廢水酸性強,Fe3+和苯的含量高,至今國內尚無有效的處理方法,是氯化苯行業急待解決的一個難題。通過系統的不試研究,開發成功廢水022樹脂固定床除鐵新工藝並通過鑒定。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9729 活性碳纖維對含酚廢水的處理
活性碳維對水溶液中的苯酚具有優異的吸附能力,能使經處理後的高濃度含酚工業廢水中酚的含量降到0.1×1/1000000。特別是它對低濃度的含酚廢水同樣達到深度凈化處理的目的。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准。本技術採用柱法吸附裝置,設備體積小,操作簡單,可再生,反復多次使用。特別適用於酚濃度低,廢水量大的工廠,以及廢水的深度凈化等方面。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12121 電-多相催化過程治理二硝基苯酚工業廢水
1996年通過鑒定,技術國際先進。本成果在已授權的電-多催化過程琢其反應器的基礎上,研製出高效的催化劑,安裝成電-多相催化反應器,廢水在常溫常壓下流經反應器,就能達到COD減少,色度降低的好結果。設備簡單,操作方便,治廢效率高,可處理廢水的種類多、范圍廣,運行費有低廉。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12122 催化濕式氧化治理難降解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新技術
1992年10月通過鑒定,技術國際先進。催化濕式氧化法是將污水通過一個裝有高效氧化性能催化劑的反應器,在一定的壓力的溫度及催化劑的作用下將污水中的有機物和其他含N、S等毒物氧化分解成CO2、H2O及N2等無害物排放。該雙活性組份催化劑比國外單貴金屬催化劑貴金屬含量低50%,處理水空速可提高一倍。 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6392 ASBR工藝污水處理技術
本工藝為生物化學工藝,適用於各種有機性廢水處理。原廢水先經酸化預處理,再入SBR生化反應池處理,即可達標排放或回用。排泥周期大於150天。原水COD1000~2000mg/l,處理水COD小於或等於100mg/l,其餘各項指標均優於GB8978-88一級排放標准,符合間接回用水標准。應用范圍:肉聯廠、食品廠、制葯廠、化工廠等廠的廢水處理。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6389 CASBR法處理季戊四醇生產廢水
本工藝用於處理化工、制葯、季戊四醇等難降解有機工業廢水。原污水先經催化酸化(CA),使季戊四醇等難生化降解的有機物解毒並低分子化,為後續序列間歇活性污泥池(SBR)提高可生化性良好的有機質。原污水COD1200mg/l,季戊四醇600mg/l,處理水COD≤120mg/l,季戊四醇不檢出,處理水回用率90%。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7204 嗜甲基細菌處理甲醇廢水
成果所選育的嗜甲基菌可直接用於處理甲醇廢水(一般含甲醇1,最高不超過5),耐受甲醇沖擊濃度,可達到10。該菌種不僅可處理甲醇廢水,而且還可以處理甲胺、甲醛、烏洛托品等甲基類化合物廢水。該菌種生長條件溫和-常溫和接近於中性;有極強的活性;在長期運轉工程中不會被雜菌污染;有極好的沉降能力(2mm,sv15)和在填料上有很強的附著性。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5521 電泳油漆有機廢水處理新方法
噴漆、電泳油漆等行業排放出一種高濃度有機廢水,該廢水特點是COD和色度高,為此本項目採取酸化---凝聚氣浮法處理獲得良好效果。對於含COD為2000-3000mg/l、色度為1000-15000倍的電泳漆廢水,採用該工藝處理,排放水中COD、色度、SS、PH、油均達到排放標准。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5534 含金屬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技術
本項目以生產酞菁染料工廠排放出的廢水為對象,其水質成份為COD4000-5000mg/l、Cu1700-3800mg/l,該廢水特點是含Cu和COD高,且酸性強,並且是有機絡合銅。本項目採取網捕凝聚和生物三相流化床組合工藝處理獲得良好效果,處理後排放水質中Cu、pH、SS達標,COD≤150mg/l以下。適用於含金屬的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場合。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1775 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技術
本技術適用於白酒(酒精)廠、澱粉廠、啤酒廠、檸檬酸廠等高濃度有機廢水的處理。采?quot;厭氧-好氧"處理工藝。技術優點:1) 厭氧設備的容積負荷高,可達15~20 kg COD/m3 .d以上;2) COD去除率高,可達99%以上;3) 建設及運轉費用低,是其他技術的60~70% ;4) 整個處理設施的佔地面積小、布置緊湊。

SUP540 高濃度有機廢水的開發性處理
建設規模為日處理20噸高濃有機廢水。建設內容為:(1)處理集約化養殖廢水生產綠色肥料;(2)處理澱粉廢水生產綠色飼料;(3)處理再生紙廠廢水生產綠色燃料。本項目根據生態學與經濟學原理,利用涪質分離技術,通過一定手段,對上述高濃有機廢水中的有益成分進行截留與吸聚,將固形物調制、生產成商品性的綠色飼料、綠色肥料及綠色燃料。 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4323 三重環流生物三相流化床處理硝苯及苯胺類廢水的研究
本項目是在構築物中實現氣、液、固三相完全流態化的廢水處理新工藝,其中氣相可以是空氣或O2,固相可以為固定化微生物的活性碳,砂粒和離子交換樹脂等。 選用的微生物是研究室內分離出來的優勢菌種,10小時的停留時間對硝基苯和苯胺的去除率分別達到95%和99%以上。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16970 有機廢水高效處理設備
該設備具有容積負荷高、生化反應速度快、有機物去除效率高、佔地面積小、能耗低、剩餘污泥量少、耐負荷沖擊能力強等特點,適用於化工、啤酒、屠宰、澱粉、皮革、賓館等廢水的處理。該法與普通活性污泥法相比,工程投資減少10%~15%,佔地面積減少50%~60%,運行費用減少15%,剩餘污泥減少50%~70%。提供廢水處理設備。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1303 糖精納生產廢水的綜合處理及銅回收技術
糖精納生產廢水主要成分為鄰氨基苯甲酸及鄰苯二甲酸(約40%)、鄰氨甲苯或間對位甲苯(約28%)及不溶性糖精等。主要污染物為難生物降解的有毒有機物,本物化生化組合工藝,通過適當的工藝選擇,利用廠家的廢棄資源,使Cu 由50-200mg/l降至1mg/l以下並予以回收,CODcr達標排放。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9880 催化氧化-工程菌法處理高濃度工業有機廢水
本技術適用於普通工業有機廢水和高濃度、高色度、高鹽度和高毒性的工業有機廢水的處理。包括:1、物化處理,主要是調整PH和用絮凝劑處理。2、生化處理,工程菌在使用中表現出對有機污染物降解的高效性和適應性。本技術適用於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每公斤COD的運行費用為0.35-0.5元。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852 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技術
本技術特別適用於酒精廠、澱粉廠、味精廠、啤酒廠 、製糖廠等以農副產品為原料的高濃度有機廢水的處理,採用厭氧-好氧工藝。本技術以上處理單元採用裝置化設計,整個處理流程實行以各種處理單元為模塊的有機結合。全套處理系統具有處理效果穩定、運行管理簡單、處理設施的結構布局緊湊、佔地少,建設費用低等優點。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1263 DBL三相生物流化床
DBL三相生物流化床是高效的工業有機廢水好氧生物處理裝置。本裝置特製輕型流動生物載體,易於流化、比表面大。床內微生物濃度高;空氣布氣均勻,氧傳質效率高,氧飽和度大;三相接觸,氣液膜更新快,有利於高濃度有機物快速降解。DBL三相生物流化床消化吸收日本水處理工程新技術設計而成,是當代環境工程的新成果。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12237 絡合萃取法處理工業含酚廢水技術
絡合萃取法是依據協同萃取理論和逆絡合萃取理論而研製開發出的處理工業含酚廢水最為有效的方法。含酚萃取劑經過反萃取後可回收酚。且萃取劑復用性好,操作方便,處理費用低,脫色效果好。該技術主要適用於農葯、化工、醫葯、染料、塑料等行業產生的含有苯酚、硝基酚、苯甲酚等各種不同濃度含酚廢水處理及回收,具有高效性和一定的普適性。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11955 甲胺磷農葯生產廢水處理工藝技術
甲胺磷生產工業廢水,具有濃度高、鹽度高、有機磷含量高、氨態氮含量高,毒性大、生物溶解難等特點,該種廢水排放對環境污染極大。然而至今國內還未有對該種廢水有效治理的方法。我校研究開發?quot;負壓酸解溜"工藝能有效地降解有機磷,並有較高的脫鹽效率,而且能耗低、佔地少、運行費用低,無二次污染等特點。技術轉讓。資料備索。詳細資料備索。

SUP 540 高濃度有機廢水的開發性處理
建設內容為:(1)處理集約化養殖廢水生產綠色肥料;(2)處理澱粉廢水生產綠色飼料;(3)處理再生紙廠廢水生產綠色燃料。本項目利用涪質分離技術,通過一定手段,對上述高濃有機廢水中的有益成分進行截留與吸聚,將固形物調制、生產成商品性的綠色飼料、綠色肥料及綠色燃料。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 20980 超聲-紫外-氧化聯合技術處理有機廢水
超聲輻射水會引起許多復雜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這種現象成為超聲空化效應。紫外光具有消毒、殺菌作用,並能加速有機物的降解。反應中加入氧化劑可提高聲光聯合輻射的效率,降低成本。超聲-紫外-氧化聯合技術處理有機廢水,降解速度快、效果好、處理設備簡單、操作運行簡便、處理費用低,並具有殺菌、消毒、固液分離等作用。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 21000 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技術(CWO)
此方法能夠在無稀釋的情況下對氨氮化合物,COD,BOD,污泥等高濃度污濁成分實施一次性高效氧化處理,使之分解成無害的形式(N2,CO2,H2O)。不產生需要二次處理的污泥,而且能同時進行脫色,脫臭和滅菌,處理水還能夠再使用。處理後的排氣中也沒有NOx和SOx的產生。 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 22233 大孔吸附樹脂處理含磺胺廢水的研究
本課題研究 探討經濟實用的新工藝,以回收排放廢水中的SN和NaNO3。本研究是利用本單位研製的DRHⅢ型大孔吸附樹脂對含SN廢水進行有效的處理,利用樹脂的 吸附特性廢水中的SN得以濃縮而製成優等品級的工業磺胺產品,廢水中的無機鹽製成優等品級的硝酸鈉。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 22238 上流式厭氧污泥床(UASB)反應器綜合技術
成果簡介 ①應用范圍廣。可有效地凈化輕工、釀造、制葯、化工等行業排放的高濃度有機廢水。②負荷高、處理效果好。在已實施的工程中,厭氧反應器負荷可達到5~10kgCOD/m3·d,CO D去率可達85~90%。整體工藝COD去除率可達95%以上。③可回收清潔能源-沼氣,產氣率0.40~0.45m3沼氣/kgCOD(去除)。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 23252 高濃度氨氮和難降解有機物的新型微生物處理法
針對工業廢水中難降解的有機物、高分子聚合物、化學合成染料以及高濃度氨氮等處理難點,選育和馴化不同生長類型的高效降解菌群和脫氮、脫色、除油微生物,可應用於難處理的石油化工、印染、制葯和食品加工行業的廢水處理。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 23487 有機廢水處理中基本無剩餘污泥排放技術的研究
本研究採用兼氧技術,研究一群異養型微生物將菌體外的糖類物水解剝離以及通過生物化學反應打開菌體細胞壁的機理。破碎菌體釋放出的原生質進入有機廢水處理系統,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成小分子無機物,達到剩餘污泥減容化。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 23698 間歇式活性污泥法處理有機性工業廢水的試驗研究
通過模型和生產性試驗,確證了間歇式活性污泥法技術對以製革、毛皮加工為對象的高濃度有機為水處理的適用性。提出了間歇式活性污泥法處理製革和毛皮加工為水的各項主要的設計和運行控制參數。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 24039 微電解--生化法處理難解有機廢水技術
微(內)電解法是利用鐵-碳粒料在電解質溶液中腐蝕形成的微(內)電解過程來處理廢水的一種電化學技術。電極反應產生的新生態Fe2+是一種吸附、包容和絡合能力相當強的混凝劑,綜合效果顯著,脫色效果好,可提高廢水可生化性,與二級生化處理匹配性好,操作簡便,運行費用低;生化處理採用水解-好氧工藝。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 25438 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技術
以農產品或農副產品為原料生產澱粉、脂肪酸、味精、酒精、溶劑、檸檬酸和啤酒等,要排放大量的有機廢水,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纖維素等有機物。我院在UASB反應器的布水系統及三相分離器設計上有獨特之處,對不同的處理對象,採用不同的厭氧處理單元。具有產氣率高,有機物去除率高的優點。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 27296 焦化廢水治理
現採用絮凝與膜分離技術首先對高濃度的COD進行初步治理,然後對分離後的清液採用液體上催化分解技術使廢水中的NH3-N轉化成氮氣等對水體無害的含氮物質。工藝簡單,放大的可靠性高。充分考慮了現有焦化廠廢水治理的工藝,因此容易工業化。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 28024 典型有機廢水處理的一體化成套設備與關鍵技術開發
該設備處理效率高、佔地小、能耗和運行費用低、管理方便、全自動或主體部件自動化操作應用了第三產業有機廢水、小區生活污水和制葯、造紙、紡織和印染等行業難降解毒性行機廢水的處理,通過技術攻關,最終形成年產值達到億元以上的產業化技術產品。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 28034 混凝處理與厭氧水解酸化-好氧生化結合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
本方法是利用混凝技術將高濃度的有機廢水在進行生化前去除大部分有害有毒物,從而大大降低生化處理負荷,然後採用不完全厭氧技術使廢水的可生化性得到改善,再進行好氧生化深度處理,使處理後的水質可滿足任何一級的環保排放要求。技術特點:工藝結構緊湊,投資省,節約電耗,運行效果穩定,易操作管理,基本上無生化污泥外排。 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 28035 混凝處理與ABF法生化工藝結合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
這類工藝主要是應用於特別高濃度污染物、有毒有害的化工類廢水,ABF工藝的耐沖擊負荷、運行穩定、無生化剩餘污泥。ABF法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充分利用微生種群的特性,為其創造適宜的環境,使不同的生物群在不同的污染負荷下得到良好的繁殖,能更有效地去除污染物。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 28036 混凝處理加好氧生化技術處理中等濃度的有機廢水
在進行了混凝處理去除絕大部分懸浮物和膠體物後,使COD大大降低,直接採用生接觸氧化或活性污泥法使廢水處理達標。特點:投資省,佔地面積小,工藝簡介,運行可靠。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 28038 化學氧化、混凝處理重金屬鹽類廢水和一般性污染的有機廢水
用於處理電鍍廢水、漂洗廢水、低濃度生活廢水及其他低有機污染的輕化工廢水。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 28039 EGSB厭氧反應器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
用於處理澱粉廢水、酒精廢水和其他輕工食品等廢水。EGSB厭氧工藝是在UASB厭氧工藝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工藝,具有高負荷、高去除率(COD去除率大於85%)、抗沖擊負荷能力強、容積產氣率高、可設置完全自控等優點。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 28853 難降解有機工業廢水光催化氧化處理工藝設備
該工藝研究以五氯苯酚鈉、除草劑為處理對象,進行了光催化劑制備、裝飾,載體的篩選,負載方法的優化等研究;考察了催化劑活性的影響因素;試驗了光催化反應器。二氧化鈦粉末直接負載法所製得的催化劑具有較好的催化氧化活性。 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 30151 膜法和化學法聯合處理生物難降解廢水
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 30348 催化濕式氧化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研究
催化濕式氧化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其技術原理為:在高溫、高壓條件下,氧氣成為一種氧化性能較強制氧化劑,利用氧氣與有機廢水充分接觸,氧化去除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採用適當的催化劑,可以加速這種氧化反應,達到更好的去除污染物質效果,還可以降低反應所需的溫度和壓力。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 30350 高濃度有機廢水膜生物處理技術
本技術的創新之處:(1)在厭氧膜生物反應器的中試研究中,厭氧生物池的容積負荷明顯高於國外研究應用水平。(2)在好氧浸沒式膜生物反應器開發中,創造性應用國產聚丙烯中空纖維膜替代進口聚乙烯膜,同時提出了膜操作和清洗方法,採用的厭氧酸化---好氧一體式膜生物工藝不僅可以進一步提高COD的去除率,還能改善膜的水通量。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 30355 含鹽(NaC1)有機廢水處理技術
食品腌制、奶製品加工、化工以及制葯等許多行業所排放的廢水中都含有較高濃度的NaC1。由於NaC1對微生物有抑製作用,使得用生物法處理這些行業的廢水不易達到滿意的效果。我校採用好氧生物處理工藝對這種廢水的處理進行了研究。本技術已經通過專家鑒定,成果在國內領先,在含鹽廢水處理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 30627 催化氧化法處理高濃度、高色度有機廢水的成套工藝技術
該工藝技術和處理裝置的基本原理是:廢水經預處理除油除雜後,水中有機物在催化劑的作用下,被氧化劑氧化分解,有機物由大分子氧化成小分子,小分子進一步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使COD大幅度下降,出水基本無色,大大提高了生物的可降解性,與生化工藝配套性強,按不同地區和不同水質要求,可再配深度處理工藝達標排放。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 30896 ASBR法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
ASBR方法是在一個密閉的反應器中,在生物氣二氧化碳和甲烷的循環攪拌下進行厭氧反應,通過控制時間程序完成廢(污)水的處理。ASBR法不需氣體分離裝置,尤其是具有活性厭氧污泥濃度高、耐負荷沖擊的廢水有機物與微生物接觸充分降解污染物的速率大等優點。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 31385 膜生物反應器處理有機廢水--污水處理與回用新技術
膜生物法(Membreane Bioreactor)是將現代膜分離技術與傳統生物處理技術有機結合起來的一種新型水處理技術。它集生物降解、污泥分離於一體,它具有容積負荷高,佔地面積小、出水水質穩定且出水可直接達到回用要求等突出優點。應用范圍:(1) 生活污水,(2) 尤其小區生活污水的處理及回用;(3) 難降解/高濃度、小水量有機廢水的處理。 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 31393 生物強化共代謝法處理焦化廢水難降有機物
本項目是經過多年研究,獲得成果主要是利用篩選分離的高效優勢菌種,共代謝基質優化組合配方與合理的工藝流程,可使焦化廢水二級出水COD降至100mg/L以下,得到了較為滿意的研究結果與有關參數,為這類廢水深度處理提供了新技術、新方法。應用范圍:本研究成果可應用焦化廢水處理,焦化廢水二級出水深度處理。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SUP 31402 TURB@有機廢水高效生物膜反應器
本反應器的特徵在於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的生物載體以及與該載體相匹配的反應器。新型載體表面呈蜂窩狀,比重小且呈親水性。與現有的各種載體如石英砂、活性炭、陶粒以及丙烯酸等相比,具有易掛膜、能耗低、單位容積生物量高的特點。應用范圍: 各類有機廢水處理及生物脫氮除磷。技術轉讓。詳細資料備索。

閱讀全文

與蛋氨酸廢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國現行污水綜合排放標准 瀏覽:706
無錫電子級純水製作設備多少錢 瀏覽:665
鬼泣4迴旋之刃怎麼用6 瀏覽:642
雨水回用原水池容積計算 瀏覽:544
凈水器濾芯顯示百分百是什麼意思 瀏覽:927
廢水沖洗閥的作用 瀏覽:134
凈水機的廢水超越用水多少倍 瀏覽:734
污水加熱方法 瀏覽:974
文鍾污水處理廠 瀏覽:127
一頓自來水可產多少純水 瀏覽:934
凈水機如何控制廢水排放量 瀏覽:645
廢水處理臭氧氧化法臭氧逃逸 瀏覽:513
自貢污水清運電話 瀏覽:417
數控機床提升泵過載 瀏覽:191
售水機更換RO膜 瀏覽:665
廣東樹脂桌子 瀏覽:700
印染廢水過濾費用多少 瀏覽:183
怎樣清洗暖水壺的水垢 瀏覽:800
9寸濾芯多少錢 瀏覽:809
壓縮空氣除垢 瀏覽: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