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蒸餾乙醚後燒瓶里剩下的液體是什麼為什麼不能直接用水沖洗
蒸餾乙醚後燒來瓶里剩下的源液體可能是格氏試劑。
乙醚因為沸點太低,易燃易爆,而且蒸汽有麻醉作用,因此很少用來做溶劑。但有些化學反應必須使用乙醚,例如格氏試劑的合成,合成的格氏試劑蒸餾後,殘留的液體成分為格氏試劑,格氏試劑怕水,空氣,非常活潑,遇水劇烈反應,甚至會爆炸。
以前的公司隔壁,有一個車間是合成格氏試劑的,空的反應釜可能漏水了,發生了爆炸,反應釜蓋穿過車間樓層,飛到馬路中間去了。
2. 採用蒸餾法測定乙醚的沸點應注意什麼
1.反應物不能含有雜質。在一定壓力下,純凈液體物質的沸點是固定的,沸程較小(0.5~l℃)。如果含有雜質,沸點就會發生變化,沸程也會增大。
2.只有兩種液體的沸點差大於30℃的液體混合物或者組分之間的蒸氣壓之比(或相對揮發度)大於l時,才能較好地利用蒸餾方法進行分離或提純。
3.為了避免「暴沸」現象的發生,應在加熱之前,加入沸石、素瓷片等助沸物,以形成汽化中心,使沸騰平穩。
4.在任何情況下,不可將助沸物在液體接近沸騰時加入,以免發生「沖料」或「噴料」現象。正確的操作方法是在稍冷後加入。
5.在沸騰過程中,中途停止操作,應當重新加入助沸物,因為一旦停止操作後,溫度下降時,助沸物已吸附液體,失去形成汽化中心的功能。
6.在蒸餾乙醚等低沸點易燃液體時,應當用熱水浴加熱,不能用明火直接加熱,也不能用明火加熱熱水浴。應用添加熱水的方法,維持熱水浴的溫度。
7.記下第一滴餾出液滴入接受器時的溫度。如果所蒸餾的液體中含有低沸點的前餾分,則需在蒸餾溫度趨於穩定後,更換接受器。
8.當維持原來的加熱溫度,不再有餾液蒸出時,溫度會突然下降,這時應停止蒸餾。即使雜質含量很少,也不要蒸干,以免燒瓶炸裂。蒸餾結束時,應先停止加熱,待稍冷後再停通冷卻水。然後按照與裝配時相反的順序拆除蒸餾裝置。
3. 在蒸餾回收乙醚時應注意些什麼
實驗台附近嚴禁有明火。所以只能用熱水浴加熱,蒸餾裝置要嚴密不漏氣,接收器支管上接的橡皮管要引入水槽或室外,且接收器外要用冰水冷卻。
4. 乙醚蒸餾時,在儀器裝配和操作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在實驗室使用或蒸餾乙醚時,實驗台附近嚴禁有明火。因為乙醚容易揮發,且易燃燒,與空氣混和到一定比例時即發生爆炸。所以蒸餾乙醚時,只能用熱水浴加熱,蒸餾裝置要嚴密不漏氣,接收器支管上接的橡皮管要引入水槽或室外,且接收器外要用冰水冷卻。 另外,蒸餾保存時間較久的乙醚時,應事先檢驗是否含過氧化合物。因為乙醚在保存期間與空氣接觸和受光照射的影響可能產生二乙基過氧化物(C2H5OOC2H5),過氧化物受熱容易發生爆炸。檢驗方法:取少量乙醚,加等體積的2% KI 溶液,再加幾滴稀鹽酸振搖,振搖後的溶液若能使澱粉顯藍色,則表明有過氧化合物存在。除去過氧化合物的方法:在分液漏斗中加入乙醚(含過氧化物),加入相當乙醚體積1/5的新配製的硫酸亞鐵溶液(55 ml水中加3 ml濃硫酸,再加30g 硫酸亞鐵),劇烈振動後分去水層即可。
5. 蒸餾乙醚時能否用沸水浴加熱蒸餾太快有何不利
沸水浴溫度太高,乙醚爆沸,蒸氣壓太大,容易爆炸!不要用沸水浴。
6. 蒸餾乙醇和乙醚實驗步驟會有什麼區別
劉雨辰他一米實驗不知會有什麼機器,就乙醇的話他是一個很容易蒸發的而已,你的話可能相對於乙醇來說比較沒那麼容易蒸發,所以的話它實驗步驟可能加熱的話不同。
7. 跪求大師答疑 有機實驗中乙醚的蒸餾和蒸餾其他溶劑有什麼不同答題的時候應該怎麼答
乙醚的蒸餾:採用圓底燒瓶,注意控溫,勿蒸干。保證整個操作過程中受熱均勻,防止局部溫度過高,乙醚反應生成過氧化物而引發爆炸
8. 乙醚蒸餾和乙醇蒸餾的實驗步驟有什麼不同
1.乙醚的溫度計需要到液面以下,乙醇是溫度計水銀球的上緣應恰好位於蒸餾頭回側管下緣所在答的水平線上
2.乙醚接受需要冰水浴,因為它的沸點很低
3.乙醚蒸餾前要看是不是有過氧化物(澱粉碘化鉀試紙條),防止加熱時爆炸
4.乙醚蒸餾是水浴加熱
9. 乙醚的蒸餾實驗步驟與乙醇的蒸餾實驗步驟有什麼不同
乙醇和乙醚蒸餾不同之處在於,乙醚蒸餾前需要檢測過氧化物和除去過氧化物。
乙醚專蒸屬餾的關鍵問題是[過氧化物]。
乙醚在長期保存期間與空氣或受到光照的作用,會形成過氧化物,而過氧化物受熱容易爆炸,因此,乙醚蒸餾前要檢測過氧化物,如果含有過氧化物則需要除去後再蒸餾。
過氧化物檢測:
取少量乙醚,加入碘化鉀和稀鹽酸,震盪,然後加入澱粉溶液,如果變藍,則證明其中含有過氧化物。
所利用的原理就是過氧化物氧化碘離子為單質碘,單質碘使得澱粉變色。
過氧化物除去:
在乙醚中加入硫酸亞鐵溶液,利用亞鐵離子與過氧化物的反應,除去過氧化物,然後分液,之後蒸餾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