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蒸餾前為什麼要加入沸石
之所以在蒸餾前加入沸石是為了防止在蒸餾過程中不穩定的過熱液體發生暴沸現象。
蒸餾實驗相信大家在學校應該都做過,老師再三強調一定要在蒸餾前加入沸石,這是為什麼呢?下面就來說說蒸餾前為什麼要加入沸石。
蒸餾加入沸石是為了防止暴沸,當液體中缺少氣泡或雜質時,即使溫度達到並超過了沸點,也不會沸騰,形成了過熱液體。過熱液體是不穩定的,如果過熱液體的外部環境溫度突然急劇下降或侵入氣泡或雜質,則會形成劇烈的沸騰,並伴有爆裂聲,這種現象叫暴沸。
易引起暴沸的場合和種類很多,粗歸起來有兩種:
1)由溶解熱+汽化熱引發的“暴沸”:如誤操作時將水倒入濃硫酸中,由於二者互溶時放出的熱量滿足了水的汽化熱,而又未能均勻導出,以致產生“暴沸”;
2)由汽化熱引發的“暴沸”:如冷水滴入熱油中引發的“暴沸”。
沸石(zeolite)是一種礦石,最早發現於1756年。瑞典的礦物學家克朗斯提(Cronstedt)發現有一類天然硅鋁酸鹽礦石在灼燒時會產生沸騰現象,因此命名為“沸石”(瑞典文zeolit)。在希臘文中意為“沸騰”(zeo)的“石頭”(lithos)。此後,人們對沸石的研究不斷深入。
B. 蒸餾時加入沸石的作用是什麼如果蒸餾前忘記加沸石
蒸餾時加入沸石的作用是防止暴沸.氣泡會集中從沸石上冒出。如果蒸餾前忘記加沸石,可以立即將沸石加至將近沸騰的液體中,重新蒸餾時,用過的沸石可以繼續使用。
沸石(zeolite)是一種礦石,最早發現於1756年。瑞典的礦物學家克朗斯提(Axel Fredrik Cronstedt)發現有一類天然硅鋁酸鹽礦石在灼燒時會產生沸騰現象,因此命名為「沸石」(瑞典文zeolit)。在希臘文中意為「沸騰」(zeo)的「石頭」(lithos)。此後,人們對沸石的研究不斷深入。
(2)沸石會和蒸餾原料發生反應嗎擴展閱讀
如果遵照規格使用和儲存則不會分解,未有已知危險反應,避免氧化物。溶於強鹼。屬高硅沸石。具有獨特的孔結構、高的催化活性和熱穩定性及耐酸性。
沸石是沸石族礦物的總稱,是一種含水的鹼或鹼土金屬鋁硅酸鹽礦物。全世界已發現天然沸石40多種,其中最常見的有斜發沸石、絲光沸石、菱沸石、毛沸石、鈣十字沸石、片沸石、濁沸石、輝沸石和方沸石等。已被大量利用的是斜發沸石和絲光沸石。沸石族礦物所屬晶系不一,晶體多呈纖維狀、毛發狀、柱狀,少數呈板狀或短柱狀。
沸石具有離子交換性、吸附分離性、催化性、穩定性、化學反應性、可逆的脫水性、電導性等。沸石主要產於火山岩的裂隙或杏仁體中,與方解石、石髓、石英共生;亦產於火山碎屑沉積岩及溫泉沉積中。
C. 蒸餾水時用到的沸石有什麼選取要求
蒸餾的沸石選用一般要具備多孔性、化學穩定性、耐熱的要求。
蒸餾用到的沸石必須有多孔性,這樣才能為液體提供形成氣泡的核心,防止爆沸;要有化學穩定性,不與待蒸餾的物質反應,否則蒸餾的同時物質已經改變了。
如果是其他用途,沸石還應具備離子交換性、吸附性等。
D. 蒸餾時候往蒸餾燒瓶里加沸石防止爆沸 這是為什麼啊
液體中被融解的氣體,在加熱的過程中會體積膨脹,突然迸出,通過沸石內的多孔結構,容這些氣體會逐步釋放,防止突然迸發
一般沸石可以用瓷磚碎片代替
液體中的氣泡在沸騰過程中起著汽化核的作用,當液體中缺少氣泡時,即使溫度達到並超過了沸點,也不會沸騰,形成了過熱液體.過熱液體是不穩定的,如果過熱液體的外部環境溫度突然急劇下降或侵入氣泡,則會形成劇烈的沸騰,並伴有爆裂聲,這種現象叫暴沸.暴沸的結果是使液體的溫度回到沸點.暴沸有時是危險的,應當增加液體中的氣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