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蒸餾問題 > 蒸餾酒發明阿拉伯

蒸餾酒發明阿拉伯

發布時間:2022-07-02 03:01:46

『壹』 蒸餾酒是什麼酒

蒸餾酒是把經過發酵的釀酒原料,經過一次或多次的蒸餾過程提取的高度酒酒液。
蒸餾酒是根據酒精的物理性質,採用使之汽化的方式,提取的高純度酒液。
酒精的汽化點是78.3°C,所以只要將釀酒的原料經過發酵後加溫至78.3°C,並保持這個溫度就可獲得汽化酒精,再將汽化酒精輸入管道冷卻後,便是液體酒精。但是在加熱過程中,原材料中的水份和其他物質也會摻雜在酒精中,因而形成質量不同的酒液。所有大多數的名酒都採用多次蒸餾法或取酒心法等不同的工藝來獲取純度高、雜質含量少的酒液。
蒸餾酒的酒度在40°以上,最高可達68°。但大多數的世界名酒的酒度只在40°-45°之間。而中國名酒的酒度則多為55°至60°之間。
蒸餾酒通常指酒精含量40%以上的烈性酒。國外許多國家特別是工業發達國家中的法律及稅收規定,凡酒精含量超過43%的酒將加倍收稅。所以許多世界名酒的酒精度數只在40°左右。
蒸餾酒因其酒精含量高,雜質含量少而可以在常溫下長期保存。一般情況下可放5-10年。即使在開瓶使用後,也可以存放一年以上的時間而不變質。所以在酒吧中,烈酒可以散賣、調酒甚至經常開蓋而不必考慮其是否很快變質。

一,穀物蒸餾酒

穀物蒸餾酒的原料主要有米類,麥類,玉米和高粱,以及薯類。世界流行的金酒、威士忌、伏特加就是穀物蒸餾酒。中國名酒如茅台酒、五糧液、瀘州大麴、汾酒等也是穀物蒸餾酒。
穀物蒸餾酒在製造時常用幾種原料釀制一種酒(混合法)。例如蘇格蘭威士忌,在釀造過程中,把幾種原料如玉米、大麥等做成的威士忌按配方調配在一起;又如金酒,在釀制過程中加入杜松子等多至百餘種香料製作。
世界流行的蒸餾酒中,金酒,威士忌,伏特加的製造原料及方法如下:
金酒的原料是麥、玉米和杜松子。先將穀物原料發酵後,在蒸餾時再加入杜松子和其他數種至百餘種香料。經過數次蒸餾,蒸餾得出的金酒不需陳化,即可飲用。酒度為40°,無色透明,香味突出。以英國產的最為著名,荷蘭、芬蘭等國出產的金酒也相當出名。
威士忌的原料是大麥,燕麥,喬麥和玉米。製造時先將麥粒浸水,然後放在工場的地上讓它們發芽,在此期間要不斷地用人手或機械翻撥,讓發芽的麥粒吸取新鮮空氣,這樣使麥芽的溫度與成長速度保持一致,釀出的酒味也更豐富。麥芽長成後,便是烘烤過程,蘇格蘭用泥炭,而愛爾蘭用無煙炭烘烤麥芽,使其添上各自獨特的焦香味。然後再把麥芽磨碎搗爛,加入酵母發酵:發酵後的原料需經過兩次蒸餾,得出的酒液再放入用火烤過內壁的橡木桶中陳化。橡木桶在陳化過程中會發揮它的奇妙作用,它能慢慢地排出酒桶內的二氧化碳並不斷地將新鮮空氣滲透入酒中,使威士忌的顏色改變,使酒味醇化。威士忌的增陳過程需5年以上,甚至20-30年。陳化後的威士忌呈琥珀色,酒度40°,風味獨特,風行世界。世界著名的威士忌生產國有蘇格蘭、愛爾蘭、美國和加拿大等。
伏特加的原料是麥類和馬鈴薯,先將原料發酵後蒸餾,伏特加的蒸餾方法是與眾不同的,在蒸餾數次的過程中提取含酒精量很高的酒液(可高達80%以上),再用水稀釋至40°左右。伏特加不需陳化,顏色透明晶亮,沒有什麼特別的香味,刺激性強。
中國的穀物蒸餾酒也馳名於世,曾多次在世界博覽會上獲金獎。著名的產品有:茅台酒,產於貴州省茅台鎮。以高粱為原料,加入麥曲發酵,發酵後經數次蒸餾提取的酒液無色透明。再放入缸中陳化,時間為3年至數十年不等。酒味香濃醇厚,酒度53°。譽稱為中國第一名酒。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可與法國干邑白蘭地相比。
五糧液,四川省宜賓市產。以高粱、糯米、小麥和玉米為原料,加入麥曲發酵,採用老窖發酵的方法,發酵後也經數次蒸餾。獲取的酒液清澈透明。味道醇厚清爽,酒度為60。多次獲金獎。
瀘州老窖特曲,產於四川省瀘州。以高粱為原料,加入麥曲發酵,也採用老窖發酵,經多次蒸餾。製得的酒液清亮透明,酒味濃郁香醇,酒度60°。蟬聯五屆全國名酒。
劍南春酒,四川省綿竹產。以高粱、大米、糯米、玉米、小麥為原料,加入麥曲發酵,經多次蒸餾。酒液無色透明,味道芳香濃郁,酒度60°。曾獲金質獎。
西鳳酒,陝西省鳳翔縣產。以高粱為原料,加入麥曲發酵,蒸餾後得到的酒液透明,味道清香甘爽,酒度65°。
洋河大麴,江蘇省泗陽產。以高粱為原料,加入麥曲發酵,經重復蒸餾。製成的酒液無色透明,味濃醇香甜。酒度有55°和60°等多種。
汾酒,山西省汾陽產。以高粱為原料,用麥曲加入發酵,採用數次蒸餾。所得的酒液清香濃郁,酒度60°。為古今名酒。
董酒,產於貴州省遵義。以糯米、高粱為原料,加入麥曲發酵,採用長期發酵法,幾次蒸餾。酒液晶瑩透亮,酒味濃香甘美,酒度60°。

二,葡萄蒸餾酒

葡萄蒸餾酒是用新鮮的葡萄汁發酵後,再將其蒸餾,提取高酒度的酒液。葡萄蒸餾酒稱為白蘭地。
白蘭地的酒精含量約40%左右。通常要經過兩次蒸餾提取酒液。世界各國都有出產。最好的白蘭地是法國產的,而其中又以干邑白蘭地(Cognac Brandy)這種佳釀聞名世界。
白蘭地的前身就是白葡萄酒,在16世紀時,蒸餾技術還沒應用到葡萄酒上。當時法國同荷蘭的貨物和酒的交易很頻繁。但運輸距離很遠,還受到戰爭的威脅。有個荷蘭商人想出了一個妙法,把葡萄酒蒸餾,濃縮成酒精。這樣在運輸中既少佔空間,遇到戰爭所受損失也會減少。到了荷蘭後再兌水出售。但是這位聰明的商人到了荷蘭後,他的朋友們品嘗了這種濃縮的葡萄酒,覺得味道甘美而非常喜歡,加入水反而不好,所以他決定就這樣出售。這就是最早的關於白蘭地酒的傳說。
法國干邑是一個古城,由於其盛產質優味美的干邑白蘭地而馳名世界,差不多全世界的人都認識干邑「Cognac」這個詞。
干邑地區是法國最著名、最好的葡萄產區,種植面積約10萬公頃。共分為6個種植園區,所產的白蘭地酒質也有高低,按酒質排列順序如下:

(一) Grande Champagne 大香檳區
(二) Petite Champagne 小香檳區
(三) Borderies 邊林區
(四) Fins Bois 優質林區
(五) Bons Bois 良質林區
(六) Bois Ordinaires 普通林區

干邑白蘭地的品質優於其他白蘭地,不僅是因為該地區的特殊蒸餾技巧,而且它得天獨厚,無論氣候,土壤都最適宜種植葡萄,所產的葡萄質量也特別好。其中大香檳區占總面積3%,小香檳區占總面積6%,葡萄產量特別少但質量最為上乘,所以大、小香檳區的葡萄是很珍貴的,所產的白蘭地也特別貴重。
干邑白蘭地釀制時先將葡萄精選、榨汁,讓這些汁液自然發酵成為葡萄酒後,再用小型的銅蒸餾鍋進行蒸餾,所有的干邑白蘭地多採用傳統的方法進行蒸餾。注入蒸餾鍋的酒經加熱直至成為蒸汽,第一次蒸餾得到含酒精約28%的酒液;然後立即進行第二次蒸餾程序,部分的酒液因含雜質太多而被放棄,蒸餾後獲取含酒精70%的液體,這就是白蘭地。釀制1升的干邑白蘭地,需要7-10升的白葡萄酒。蒸餾得到的白蘭地是無色透明的。
干邑白蘭地的顏色是在橡木桶中陳化得來的。干邑的酒桶選用林茂山(LIMOGES)的橡木製造。因橡木的質量對酒影響很大,所以上等的干邑白蘭地的酒桶木材從林茂山的森林中砍伐回來後,必須經過兩年風干,才能用作酒桶。而且所有的酒桶都是純粹用木鑲嵌而成,不能用任何鐵釘或者膠水,也不能用鋸子。以確保增陳過程不受影響。造桶的木條都是以火烘彎,然後利用自然界冷縮熱漲的原理將木條造成酒桶。大多數的釀酒師認為350升的酒桶是最合適的,能夠使到桶裡面的酒液同橡木發生最好的接觸,達到最理想的陳化過程。
空氣慢慢地滲透橡木桶進入裝入木桶中的干邑白蘭地,使酒質逐漸發生變化。酒里的酒精也會慢慢地揮發一部分,因此酒的酒精含量也會減少。裝入木桶中陳化的酒,頭幾年會蒸發得多一點,後來就慢慢減少,大約每年平均減少1%,據說單是干邑這個地區,每天約有25000瓶的白蘭地酒蒸發在大氣中。被稱為「天使所得之份額」。白蘭地在陳化期間,由於色變為琥珀色,味道和香氣也有所改進。
在陳化過程中還要依賴釀酒師的經驗,釀酒師把酒注入木桶後,在漫長的歲月里,對桶中酒質的變化要密切注意,時常品嘗,然後以經驗斷定是否繼續陳化,還是將酒液轉移到一個較舊的酒桶,以便產生不同的陳化作用。
目前的干邑白蘭地大多數是混合的,事實上,最好的干邑是由不同酒齡,不同來源的多種白蘭地混合而成。不過每個釀酒師都有秘方,決不外傳。所以干邑白蘭地有許多不同的牌子。
常用的干邑白蘭地有: 人頭馬 V·S·O·P Remy Martin V·S·O·P
馬爹利 V·S·O·P Martell V·S·O·P
長頸 F·O·V
藍帶 馬爹利 Martell Cordon Bleu
軒尼詩 X·O Hennessy X·O

亞曼邑區(Armagnac)是法國的另一個著名白蘭地產區僅次於干邑白蘭地。亞曼邑與干邑在釀制方面的不同點是在蒸餾程序上。干邑是初次蒸餾和二次蒸餾,連續進行的,而亞曼邑是分開進行的。另一個不同點是干邑的儲酒桶是用林茂山的橡林製成的,亞曼邑的儲酒桶是用黑橡木製成的。亞曼邑白蘭地的味道濃烈、刺激性強,也有許多人喜愛。
馬克(Marc),這是用榨完果汁後剩下的葡萄皮發酵後,蒸餾而成的。法國各地都有出產,但以勃艮地(Burgundy)區產的最好。它富有麥根和木料味道,常被品酒家所欣賞。
世界上還有許多國家盛產白蘭地如西班牙、荷蘭、希臘、德國、葡萄牙等,味道各有特色。
我國也出多種白蘭地,其中金獎白蘭地最為著名,為許多人所喜歡,味道香濃、醇美。

三,其它蒸餾酒

朗姆酒,是以甘蔗為原料的蒸餾酒。釀造過程與其他蒸餾酒大致相同,將甘蔗榨汁後發酵,再蒸餾就獲得朗姆酒。朗姆酒要經過兩年以上的陳化才可能裝瓶出售。酒度為44°,是世界上消費量最大的酒品之一。主要生產國有古巴、牙買加和巴西等。
蘋果白蘭地,以蘋果為原料。以法國諾曼底(Normandy)出產的Calvdos,蘋果白蘭地最為著名。酒度為35°-40°,英國也產蘋果白蘭地稱為Apple Jack。
製造蘋果白蘭地的過程較簡單,把熟透的蘋果完全發酵後(糖分完全轉換成酒精),再加以蒸餾。然後放在橡木桶中陳化,其顏色是由木通的木頭顏色中得來的。
其他水果也能釀製成美味的果子蒸餾酒,例如:橙黃梅、櫻桃、李子、杏、梨等。酒精度數通常低於40°。

『貳』 伊斯蘭教不喝酒怎麼會發明蒸餾酒

發明蒸餾酒與是否會喝酒沒有必然的聯系
蒸餾酒究竟是誰先發明並沒有定論。
中國記載起源於東漢。
國外已有證據表明大約在12世紀,人們第一次製成了蒸餾酒。據說當時蒸餾得到的烈性酒並不是飲用的,而是作為引起燃燒的東西,或作為溶劑,後來又用於葯品(引自<< Comprehensive Biotechnology>>,Vol. 3,P862,Edited by Murray Moo-Young,pergamon Press)。國外的蒸餾酒大都用葡萄酒所蒸餾。英語中的"spirits"來源於拉丁語"spiritus vini"。後來Paracelsus又把葡萄蒸餾的烈性酒稱為"al ko hol"(意指:the fiest, the noblest)。從時間上來看, 公元12世紀正相當於我國南宋初期,與金世宗時期幾乎同時。
世界上最早的蒸餾酒是由愛爾蘭和蘇格蘭的古代居民凱爾特人在公元前發明的。當時的凱爾特人使用陶制蒸餾器釀造出酒清含量較高的烈性,這也是威士忌酒的起源。威士忌一詞出自凱爾特人的語言,意為「生命之水」。公元43年,羅馬大軍征服了不列顛,也帶來了金屬製造技術,從而使凱爾特人傳統的蒸餾方法得到改進,改善了蒸餾器的密封性,減少了酒精蒸氣的逃逸,提高了蒸餾效率,導致威士忌酒產量大為提高。

『叄』 蒸餾酒的歷史有哪些

世界上最早的蒸餾酒是由愛爾蘭和蘇格蘭的古代居民凱爾特人在公元前發明的。當時的凱爾特人使用陶制蒸餾字》中記載: 「砟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即杜康,秫即高梁,這段話的意思是杜康最早發明的箕帚和高梁酒。這說明中國至時造的還都是黃酒,直到公元10世紀,中國人掌握了蒸餾技術之後才開始釀造白酒。中國的蒸餾酒大多使用陶缸泥窯釀制,所以酒中不含色素。而國外的蒸餾酒多使用各種木桶釀制,並添加有香料和調色的焦糖等,故呈現不同的顏色。
白蘭地酒是以葡萄為原料的蒸餾酒,含酒清40%─50%,白蘭地的原產地是西亞。公元10─13世紀十字軍東侵時,從阿拉伯人那裡把白蘭地的釀造酒,是糖蜜蒸餾酒。它約在1650年誕生於西印度群島的巴貝多,為美洲人所喜愛。它曾被稱為 「辟邪酒」(rumhullion),1667年起簡稱為朗姆酒(rum)。味道厚重濃烈型的朗姆酒含酒精43%─49%。
伏特加是一種無色透明,沒有獨特香氣和風味的蒸餾酒,含酒精33%─45%。它最早由俄國在14世紀發明,伏特加用最廉價的發酵原料製成,俄國和波蘭用馬鈴薯,其它產地多用穀物。因在加工時除去了香味成分,因此質地非常純。伏特加(Vodka)─一名來自於俄語中的水(Voda)。它最初流行於俄國和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擴展到了美國和西歐。由於伏特加無色無味,歐美多用其代替其它烈性酒配製不帶原烈性酒色味的雞尾酒等混合飲料。

『肆』 哪裡回收老酒

可以上58同城看看。
(4)蒸餾酒發明阿拉伯擴展閱讀:

老酒即存放時間較長的酒的統稱,泛指所有經過陳年的佳釀,所用基酒酒齡5年以上的成品酒。在中國南方地區老酒一般是黃酒的別稱。瓶貯3年以上的成品酒;酒齡3年以上的基酒或組合酒 [1] 。包括白酒、紅酒、黃酒、葡萄酒、甜酒、威士忌、白蘭地、琴酒、伏特加等,由於啤酒保質期過短而通常老酒的概念是5年以上屬於最佳飲用期,所以啤酒一般沒有老酒的概念。
宋代趙蕃的《懷遠父斯遠成父》中」老酒」就是陳年的酒,老酒這種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
白酒
白酒又名燒酒,是中國的傳統飲料酒。據《本草綱目》記載:「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創始,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指蒸鍋),蒸令氣上,用器承滴露。」由此可以得出,我國白酒的生產已有很長的歷史。我國的白酒以其豐富多彩的香型風格聞名於世,而其特殊的生產工藝在世界釀造業中更獨樹一幟。
白酒(Chinese spirits)的標準定義是:以糧谷為主要原料,以大麴、小曲或麩曲及酒母等為糖化發酵劑,經蒸煮、糖化、發酵、蒸餾而製成的蒸餾酒。由澱粉或糖質原料製成酒醅或發酵醪經蒸餾而得。又稱燒酒、老白乾、燒刀子等。酒質無色(或微黃)透明,氣味芳香純正,入口綿甜爽凈,酒精含量較高,經貯存老熟後,具有以酯類為主體的復合香味。以曲類、酒母為糖化發酵劑,利用澱粉質(糖質)原料,經蒸煮、糖化、發酵、蒸餾、陳釀和勾兌而釀制而成的各類酒。
白酒是中國特有的一種蒸餾酒。優質白酒必須有適當的貯存期。白酒的貯存期,瀘型酒至少貯存3~6個月,多在一年以上;汾型酒貯存期為一年左右,茅型酒要求貯存三年以上。酒度一般都在40度以上,但已有40度以下之低度酒。
中國各地區均有生產,以四川、貴州、江蘇、陝西、安徽、山西等地產品最為著名。不同地區的名酒各有其突出的獨特風格。
中國白酒是世界著名的蒸餾酒,據考證,是以發酵酒演化而來,雖然中國早已利用酒麴及酒葯釀酒,但在蒸餾器具出現以前還只能釀造酒度較低的果酒或黃酒。蒸餾器具出現以後,用酒麴及酒葯釀出的酒再經過蒸餾,可以得到酒度較高的蒸餾酒,即中國白酒。
陳年白酒經過歲月的沉積脂類型氣味更加突出,開瓶即香溢四方。 醇類經過陳釀刺激的感覺逐漸變淡,使得其入口順滑。
中國酒的歷史和發展
考古資料表明,我國酒的歷史,可以上溯新石器時代中期。大汶口和仰韶文化遺址均有酒器出土。上古時期。其中《史記·殷本紀》關於紂王「以酒為池,懸肉為林」,「為長夜之飲」的記載,以及《詩經》中「十月獲稻、春酒」和「為此春酒,以介眉壽」的詩句等,都表明我國酒之興起,已有五千年的歷史了。
蒸餾酒技術是在8-9世界由阿拉伯人發明的。中國的蒸餾白酒可能是元朝時期由被蒙古人征服的中亞波斯地區傳入並普及開的,和朝鮮半島的燒酒一樣。日本燒酒是同時期由朝鮮半島以及和中國關系密切的琉球傳入的。 也有說法認為唐朝時已經有蒸餾酒。
在幾千年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傳統酒的發展具有階段性。公元前4000-2000年,即由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早期到夏朝初年,為第一個階段。用發酵的穀物來泡製水酒是當時釀酒的主要形式。這個時期是原始社會的晚期,先民們無不將酒視為是一種含有巨大魔力的飲料。
經歷了2000的年的啟蒙期後,從公元前2000年的夏王朝到公元前200年的秦王朝,為第二階段。這1800年一階段也是我國傳統酒的成長期。在這個時期,出現了兩位釀酒的大師,一是夏禹時期的儀狄、一是夏代君主少康。發明了秫酒。由於有了火,出現了五穀六畜,加之酒麴的發明,使我國成為世界上最早用曲釀酒的國家。也為我國傳統酒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就在這個階段,釀酒業得到很大發展,官府設置了專門釀酒的機構,也有專門執掌酒業的官員如:酒正、酒人等。酒由官府控制。為帝王及諸侯的享樂品,「肉林酒池」即為帝王生活的真實寫照。
第三階段歷時1200年是由公元前200年的秦王朝到公元1000年的北宋, 是我國傳統酒的成熟期。在這一階段,在我國古代釀酒著作中,最系統最完整,最有實踐指導意義的釀酒著作《北山酒經》問世。黃酒、果酒、葯酒及葡萄酒等酒品也有了一定發展;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蘇東坡等酒文化名人輩出。這時中國傳統酒的發展進入了燦爛的黃金時代。
酒之大興,是始自東漢末年至魏晉南北朝時期。這主要是由於當時長達兩個多世紀的戰亂紛爭,統治階級內部產生了不少失意者,文人墨客,崇尚空談,不問政事,借酒澆愁,狂飲無度,使酒業大興。到了魏晉,酒業更大興起來了,飲酒不但盛行於上層,而且普及到民間的普通人家。
這一階段的漢唐盛世及歐、亞、非陸上貿易的興起,使中西酒文化得以互相滲透。在唐代文獻中,燒酒、蒸酒之名已有出現。李肇(公元806年)寫的《國史補》中的:「酒則有劍南之燒春」(唐代普遍稱酒為「春」);雍陶(公元834年)詩雲:「自到成都燒酒熱,不思身更入長安。」可見在唐代,燒酒之名已廣泛流傳了。田錫寫的《曲本草》中說:「暹羅酒以燒酒復燒二次,入珍貴異香,其壇每個以檀香十數斤的煙熏令如漆,然後入酒,臘封,埋土中二三年絕去燒氣,取出用之。」趙希鵠寫的《調燮類編》中說:「燒酒醉不醒者,急用綠豆粉粉盪皮切片將筋撬開口,用冷水送粉片下喉即安」(卷二);他又說:「生薑不可與燒酒同用。飲白酒生韭令人增病。飲白酒忌諸甜物」(卷三)。
到了宋朝的釀酒工業,是在唐朝普及和發展的基礎上,得到進一步的普及和發展。一方面,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使得汴京和臨安等大都市空前的繁榮起來,人們 對酒的消費,需求量大增。另一方面,糧食的豐足,釀酒業技術的成熟,使酒類品種增多,酒的質量提高,酒業的生產范圍擴大。宋代的釀酒業,上至宮廷,下至村寨,釀酒作坊,星羅棋布。分布之廣,數量之眾,都是空前的。為中國白酒的發明及發展進一步奠定了基礎。
第四階段是由公元1000年的北宋到公元1840年的晚清時期,歷時840年,是我國傳統酒的提高期。其間由於西域的蒸餾器傳入我國,從而導致了舉世聞名的中國白酒的發明。元時中國與西亞和東南亞交通方便,往來頻繁,在文化和技術等方面多有交流。有人認為「阿刺古」酒是蒸餾酒,遠從印度傳入。還有人說:「燒酒原名『阿刺奇』,元時征西歐,曾途經阿刺伯,將酒法傳入中國。」章穆寫的《飲食辨》中說:「燒酒,又名火酒、『阿刺古』。『阿刺古』番語也。」現有人查明「阿刺古」、「阿刺吉」、「阿刺奇」皆為譯音,是指用棕櫚汗和稻米釀造的一種蒸餾酒,在元代曾一度傳入中國。至於燒酒從元代傳入的可信度如何,曾縱野先生認為「 在元時一度傳入中國可能是事實,從西亞和東南亞傳入都有可能,因其新奇而為人們所注意也是可以理解的。」(曾縱野:我國白酒起源的探討(<<黑龍江釀酒>>,1978年))明代時稱白酒為火酒。
清朝是白酒發揚光大,逐漸替代「杜康」的朝代,絕大多數的蒸餾酒名牌都創始於清朝。現代吳德鐸先生則認為撰寫<<飲膳正要>>的作者忽思慧(蒙古族人)當時是用蒙文的譯音寫成「阿剌吉」,而並未使用舊有的漢文名(燒酒)。故不應看成是外來語。忽思慧並沒有將「阿刺吉」看作是從外國傳入的。
這800多年來,白、黃、果、葡、葯五類酒競相發展,絢麗多彩,而中國白酒則欣欣深入生活,成為人們普遍接受的飲料佳品。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而酒文化更是其中的佼佼者。自古以來以酒為題材的詩詞不在少數,斗酒詩百篇的激情,借酒消愁愁更愁的比喻,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灑脫,莫 使金樽空對月的氣概,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喜悅,綠酒一杯歌一遍的心情,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意境,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妙喻,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無奈,牧童遙指杏花村的悲哀,紅酥手,黃藤酒的苦痛,一醉方休的痛快。酒成就了文人墨客的無數佳作,給了英雄豪傑不凡的壯舉。中國白酒之酒液清澈透明,質地純凈、無混濁,口味芳香濃郁、醇和柔綿、刺激性較強,飲後余香,回味悠久。是中國乃至世界文化寶庫里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黃酒的顏色並不總是黃色
黃酒屬於釀造酒,酒度一般為15度左右。
黃酒,顧名思義是黃顏色的酒。所以有的人將黃酒這一名稱翻譯成「Yellow Wine".其實這並不恰當。黃酒的顏色並不總是黃色的,在古代,酒的過濾技術並 不成熟之時,酒是呈混濁狀態的,當時稱為「白酒」或濁酒。黃酒的顏色就是在現 在也有黑色的,紅色的,所以不能光從字面上來理解。黃酒的實質應是穀物釀成的, 因可以用「米」代表穀物糧食,故稱為「米酒」也是較為恰當的。通行用「 RiceWine"表示黃酒。
當代黃酒是穀物釀造酒的統稱
在當代黃酒是穀物釀造酒的統稱, 以糧食為原料的釀造酒(不包括蒸餾的燒 酒),都可歸於黃酒類。黃酒雖作為穀物釀造酒的統稱,但民間有些地區對本地釀造、且局限於本地銷售的酒仍保留了一些傳統的稱謂,如江西的水酒,陝西的稠酒, 西藏的青稞酒,如硬要說它們是黃酒,當地人也不一定能接受。
古代「酒」是所有酒的統稱
在古代,「酒」是所有酒的統稱,在蒸餾酒尚未出現的歷史時期,「酒」就 是釀造酒。蒸餾的燒酒出現後,就較為復雜了,「酒」這一名稱既是所有酒的統稱, 在一些場合下,也是穀物釀造酒的統稱,如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把當時的酒分為三大類:酒,燒酒,葡萄酒。其中的「酒」這一節,都是穀物釀造酒,由於酒既是所有酒的統稱,又是穀物釀造酒的統稱,畢竟還應有一個只包括穀物釀造酒的統稱。因此,黃酒作為穀物釀造酒的專用名稱的出現不是偶然的。
在明代專門指釀造時間較長顏色深的米酒
"黃酒",在明代可能是專門指釀造時間較長、顏色較深的米酒,與「白酒」 相區別,明代的「白酒」並不是蒸餾燒酒,如明代有「三白酒」,是用白米、 白曲和白水釀造而成的、釀造時間較短的酒,酒色混濁,呈白色。酒的黃色(或棕 黃色等深色)的形成,主要是在煮酒或儲藏過程中,酒中的糖份與氨基酸形成美拉 德反應,產生色素。也有的是加入焦糖製成的色素(稱「糖色)加深其顏色。在明 代戴羲所編輯的<<;養余月令>>;卷十一中則有:「凡黃酒白酒,少入燒酒,則經宿不酸」。從這一提法可明顯看出黃酒、白酒和燒酒之間的區別,黃酒是指釀造時間較長的老酒,白酒則是指釀造時間較短的米酒(一般用白曲,即米曲作糖化發酵劑)。在明代, 黃酒這一名稱的專一性還不是很嚴格,雖然不能包含所有的穀物釀造酒,但起碼南 方各地釀酒規模較大的,在釀造過程中經過加色處理的酒都可以包括進去。到了清 代,各地的釀造酒的生產雖然保存,但紹興的老酒、加飯酒風靡全國,這種行銷全 國的酒,質量高,顏色一般是較深的,可能與「黃酒」這一名稱的最終確立有一定 的關系。因為清朝皇帝對紹興酒有特殊的愛好。清代時已有所謂" 禁燒酒而不禁黃酒"的說法。到了民國時期,黃酒作為穀物釀造酒的統稱已基本確定下來。黃酒歸屬於土酒類(國產酒稱為土酒,以示與舶來品的洋酒相對應)。
國內釀酒技術的發展可分為二個階段
中國的釀酒技術的發展可分為二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自然發酵階段,經歷數千年,傳統發酵技術由孕育,發展乃至成熟。即使在當代天然發酵技術並未完全消 失。其中的一些奧秘仍有待於人們去解開。人們主要是憑經驗釀酒,生產規模一般 不大,基本上是手工操作。酒的質量沒有一套可信的檢測指標作保證。
第二階段是從民國開始的,由於引入西方的科技知識,尤其是微生物學,生 物化學和工程知識後,傳統釀酒技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們懂得了釀酒微觀世界 的奧秘,生產上勞動強度大大降低,機械化水平提高,酒的質量更有保障。

女兒紅
「汲取門前鑒湖水,釀得紹酒萬里香」,始創於晉代女兒紅品牌的故事千年流傳。早在公元304年,晉代上虞人稽含所著的《南方草木狀》中就有女酒、女兒紅酒為舊時富家生女嫁女必備之物的記載。
當女兒下地的第一聲啼哭,肯定會讓每一個父親心頭一熱,三畝田的糯谷就釀成三壇子女兒紅,仔細裝壇封口深埋在後院桂花樹下,就像深深掩藏起來的父愛,沒事的時候就到桂花樹下踏幾腳,踏幾腳彷彿心裡也踏實一些。回頭望一望女兒,女兒頭扎紅頭繩,眉眼兒像清明時節的柳葉,一天比一天明媚。自古浙江紹興一帶,這個習俗就這樣長久沿襲著。待到女兒十八歲出嫁之時,用酒作為陪嫁的賀禮,恭送到夫家。按照紹興老規矩,從壇中舀出的頭三碗酒,要分別呈獻給女兒婆家的公公、親生父親以及自己的丈夫,寓意祈盼人壽安康,家運昌盛。在紹興一帶這一生女必釀女兒酒的習俗長久流傳。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住東關古鎮時,品飲女兒紅酒後寫下了著名詩句「移家只欲東關住,夜夜湖中看月生」。
女兒紅是糯米酒的一種,即黃酒。主要產於中國浙江紹興一帶。早在宋代,紹興就是有名的酒產地,紹興人家裡生了女兒,等到孩子滿月時,就會選酒數壇,泥封壇口,埋於地下或藏於地窖內,待到女兒出嫁時取出招待親朋客人,由此得名「女兒紅」!
著名的紹興「花雕酒」又名「女兒酒」。中國晉代上虞人稽含的《南方草木狀》記載:「女兒酒為舊時富家生女、嫁女必備物」,說起這個名字,還有一個故事呢!從前,紹興有個裁縫師傅,娶了妻子就想要孩子。一天,發現他的妻子懷孕了。他高興極了,興沖沖地趕回家去,釀了幾壇酒,准備得子時款待親朋好友。不料,裁縫有重男輕女的思想,而女老婆又生了一個女兒,原此,女兒滿月時並未拿出來拿,一直埋於桂花樹下。
光陰似箭,女兒長大成人,生得聰明伶俐,且繼承了裁縫的手藝,並和裁縫的徒弟成了親事,他高高興興地給女兒辦婚事。成親之日擺酒請客,裁縫師傅喝酒喝得很高興,忽然想起了十幾年前埋在桂花樹底下的幾壇酒,便挖出來請客,結果,一打開酒壇,香氣撲鼻,色濃味醇,極為好喝。於是,大家就把這種酒叫為「女兒紅」酒,又稱「女兒酒」。
此後,隔壁鄰居,遠遠近近的人家生了女兒時,就釀酒埋藏,嫁女時就掘酒請客,形成了風俗。

『伍』 蒸餾酒的技術是什麼時候,哪裡發明的

方心芳先生認為宋朝已有蒸餾器(《自然科學史》6卷2期,1987年),但他在1934年時曾版說我國唐代即有蒸餾酒(《權黃海化學工業研究社調查報告》第7號)。1975年在河北承德市青龍縣出土的金代銅質蒸餾器,其製作年代最遲不超過1161年的金世宗時期(南宋孝宗時),認為可信無疑。據西方在10或11世紀發現蒸餾法以後,就可能由發酵的飲料中得到較早的乙醇(酒精)。但在16世紀以來,由穀物原料直接制備乙醇,其酒精和水的類似飲料產品,就被廣泛應用。

『陸』 什麼是蒸餾酒

蒸餾酒是乙醇濃度高於原發酵產物的各種酒精飲料。製作過程為先經過釀造,後進行蒸餾後冷卻,最終得到高度數的酒精溶液飲品。蒸餾酒在世界分布很廣,每個地方都各具特色。我國用曲釀酒已有六七千年的歷史。其獨特的工藝,傳承至今,獨樹一幟。蒸餾酒被分為六大類:中國白酒、威士忌、伏特加、金酒、白蘭地、朗姆酒。也稱之為六大烈酒。今天我們從原料、發酵、釀造工藝、香味成分等幾個方面,簡單聊一下這幾種酒的區別。
原材料
中國白酒:高粱,大米,玉米,小麥,青稞等為主
威士忌:大麥、玉米
伏特加:黑麥、大麥
金酒:杜松子、麥芽、玉米
白蘭地:葡萄糖或者水果
朗姆:甘蔗汁或者糖蜜
中國白酒主要以糧食為主,主要是國情所致,先進的生產力導致糧食有了剩餘。而用糧食釀出的酒口感,香味等各方面也會優於水果,薯干,甘蔗,植物根莖等非糧食酒。

打開網路APP,查看更多高清圖片
發酵
中國白酒:傳統發酵方式是固態發酵、固液法、液態法,發酵劑有大麴、小曲、麩曲、葯曲
威士忌:液態發酵,發酵劑主要是大麥芽和酵母
伏特加:液態發酵,發酵劑主要是大麥芽和酵母
金酒:液態發酵,發酵劑主要是麥芽酵母
白蘭地:特態發酵,發酵劑主要是酵母
朗姆:液態發酵,發酵劑是酵母和生香酵母
綜上可知,中國白酒以固態發酵為主,發酵時間最少一年,微生物的生長,菌類的生長遠遠高於其他烈酒。大麴小曲自然曲的發酵,釀造出來的酒的微量成分也高於其他蒸餾酒,對人體有益,以茅台鎮核心區生產醬酒為首。

釀造工藝
中國白酒工藝可謂復雜,醬香型白酒最重要釀造原則可以可以概括為「12987」。即一年一個生產周期、兩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蒸餾,正是這一項又一項的嚴格規定,保證了醬香型白酒獨特的韻味。這是任何一種酒都無可比擬的。

香味成分
白酒主要的香味成分就是酸類、酯類、高級醇類、羰基化合物、高級脂肪酸乙酯等。就酸來說,中國白酒的總酸遠遠高於其他蒸餾酒,中國白酒以醬酒為例,乙酸、乳酸、單寧、氨基酸為主,而其他蒸餾酒主要是乙酸;
酯是白酒中的主要香氣成分,乳酸乙酯、乙酸乙酯、己酸乙酯是中國白酒的三大主要酯,也決定著白酒的主要香型;高級醇是其他幾大蒸餾酒的主要香味成分;高級脂肪酸乙酯,例如:辛酸、壬酸、十二酸、十六酸、油酸等在中國白酒中含量很高。

中國白酒具有優秀的歷史文化,就醬酒而言,早在宋朝時期就產生了,公元500多年,北齊武成帝隆重推薦美酒「茅酒」指茅台鎮白酒,載入二十四史。從此一個歷史文化脈絡清晰、傳承有序、影響深遠的醬酒文化有了屬於他的軌跡。蒸餾酒的大哥當之無愧為中國醬香型茅酒。
中國白酒正在從文化的挖掘,品質的追求上不斷的提升,全國遍地開花的傳統白酒正規生產廠家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相信中國白酒在未來的市場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柒』 蒸餾酒是誰發明的中國人嗎

歷代關於蒸餾酒起源的觀點,不盡相同,現將主要的觀點歸納如下:
1蒸餾酒始創於元代
最早提出此觀點的是明代醫學家李時珍。他在<<本草綱目>>中寫道:" 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用濃酒和糟,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壞之酒,皆可蒸燒"。
元代文獻中已有蒸餾酒及蒸餾器的記載。如<<飲膳正要>>,作於1331年。故十四世紀初,我國已有蒸餾酒。但是否自創於元代,史料中都沒有明確說明。
2蒸餾酒元代時外國傳入
清代檀萃的<<滇海虞衡志>>中說:"蓋燒酒名酒露,元初傳入中國,中國人無處不飲乎燒酒"。章穆的<<飲食辨>>中說:"燒酒又名火酒,<<飲膳正要>> 曰『阿剌吉』。番語也(外來語--著者注),蓋此酒本非古法,元末暹羅及荷蘭等處人始傳其法於中土"。
3宋代中國已有蒸餾酒
(1)宋代史籍中已有蒸餾器的記載
宋代已有蒸餾器是支持這一觀點的最重要的依據之一。南宋張世南在<< 遊宦紀聞>>卷五中記載了一例蒸餾器,用於蒸餾花露。宋代的<<丹房須知> >一書中還畫有當時蒸餾器的圖形。
(2)考古發現了金代的蒸餾器
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河北青龍縣發現了被認為是金世宗時期的銅制蒸餾燒鍋(<<文物>>,1976年第9期,也有人認為很難肯定是金代製品)。
(3)宋代文獻中關於「燒酒」的記載更符合蒸餾酒的特徵
宋代的文獻記載中,燒酒一詞出現得更為頻繁,而且據推測所說的燒酒是蒸餾燒酒。如宋代宋慈在<<洗冤錄> >卷四記載:"虺蝮傷人,……,令人口含米醋或燒酒,吮傷以吸撥其毒 "。這里所指的燒酒,有人認為應是蒸餾燒酒。"蒸酒" 一詞,也有人認為是指酒的蒸餾過程。如宋代洪邁的<<夷堅丁志>>卷四的< <鎮江酒庫>>記有"一酒匠因蒸酒墮入火中 "。這里的蒸酒並未註明是蒸煮米飯還是酒的蒸餾。但" 蒸酒" 一詞清代卻是表示蒸餾酒的。<<宋史食貨志>>中關於"蒸酒& quot;的記載較多。採用"蒸酒"操作而得到的一種"大酒",也有人認為是燒酒。但宋代幾部重要的釀酒專著(朱肱的<<北山酒經>>,或蘇軾的 <<酒經>>等)及酒類網路全書<<酒譜 >>中均未提到蒸餾的燒酒。
4唐代初創蒸餾酒
唐代是否有蒸餾燒酒,一直是人們所關注的焦點。燒酒一詞首次是出現於唐代文獻中的。如白居易(772-846年)的"荔枝新熟雞冠色,燒酒初開琥珀光"。陶雍 (唐大和大中年間人)的詩句"自到成都燒酒熟,不思身更入長安"。李肇在唐<<國史補 >>中羅列的一些名酒中有"劍南之燒春"。因此現代一些人認為所提到的燒酒即是蒸餾的燒酒。
5蒸餾酒起源於東漢
近年來,在上海博物館發現了東漢時期的青銅蒸餾器。該蒸餾器的年代,經過青銅專家鑒定是東漢早期或中期的製品,用此蒸餾器作蒸餾實驗,蒸出了酒度為 26.6-20.4的蒸餾酒。而且在安徽滁洲黃泥鄉也出土了一件似乎一模一樣的青銅蒸餾器。東漢青銅蒸餾器的構造與金代蒸餾器的也有相似之處。該蒸餾器分甑體和釜體兩部分。通高53.9cm。甑體內有儲存料液或固體酒醅的部分,並有凝露室。 凝露室有管子介面,可使冷凝液流出蒸餾器外,在釜體上部有一入口,大約是隨時加料用的。
蒸餾酒起源於東漢的觀點,目前沒有被廣泛接受。 因為僅靠用途不明的蒸餾器很難說明問題。另外東漢以降的眾多釀酒史料中都未找到任何蒸餾酒的蹤影,缺乏文字資料的佐證。

『捌』 蒸餾酒 分類

一、果類蒸餾酒
白蘭地是對果類蒸餾酒的總稱,但就典型性和代表性而言,白蘭地往往習慣成為葡萄白蘭地的代名詞,其他果類蒸餾酒的命名則在白蘭地前冠以水果名,或以專有名稱指示。
除葡萄白蘭地之外,其他水果如蘋果、梨、桃子、草莓、杏、李子、櫻桃等均可以製造白蘭地,各具風格。水果白蘭地中著名的酒品有:
1.櫻桃白蘭地:Eau-de-vie Kirsch(法),Kirschwasser(德)
2.黃李白蘭地:Eau-de-vie Misrabelle(法)
3.紫羅蘭色李白蘭地:Eau-de-vie de quetsch(法)、Sljivovica(南斯拉夫)、Slibovitza(羅馬尼亞)、Slivovitz(匈牙利)
4.木莓白蘭地:Eau-de-vie de Framboise(法),Himbeergeist(德、瑞士)
5.西洋梨白蘭地:Eau-de-vie William(法),Williamine(瑞士)
6.杏白蘭地:Barak Palinka(匈牙利)
二、果雜類蒸餾酒
果雜類蒸餾酒主要是以植物的根、莖、花、葉等作原料,經糖化發酵蒸餾等工藝而成的蒸餾酒,主要的酒品有朗姆酒(Rum)、特吉拉酒(Tequila)等。
除朗姆酒、特吉拉酒之外,以龍膽根為原料製成的蒸餾酒也較為著名,瑞士的Aveze,德國的Gentiane Germain及法國的Suze都是較為著名的龍膽蒸餾酒。
三、其他類蒸餾酒
有些蒸餾酒雖然生產工藝與上述幾種相同,但由於制酒原料的獨特和酒種稀少等原因,無法歸入以上幾類,故單獨列為其他蒸餾酒,習慣將阿拉克(Arrack/Arak)座位這類酒的總稱,其詞源可能來自阿拉伯語中的Araq(果汁之含義)。
最初的蒸餾酒工藝始於阿拉伯,使用椰棗的果汁發酵蒸餾而成。以後隨著蒸餾技術的傳播,人們才開始嘗試以多種原料製造蒸餾酒。目前,被稱之為Araq的蒸餾酒仍然為西亞、東南亞、南美等各地居民的傳統酒品。例如西亞的棕櫚子酒、中東的椰棗酒、南美的花酒以及熱帶海洋地區的椰子酒等等。

『玖』 酒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一.酒的起源 在古代,往往將釀酒的起源歸於某某人的發明,把這些人說成是釀酒的祖宗。關於酒的起源,古書有幾種不同的說法: 儀狄釀酒 《戰國策》、《世本》等書均記載夏禹的儀狄發明了酒。公元前二世紀史書《呂氏春秋》雲:「儀狄作酒」。漢代劉向編輯的《戰國策》則進一步說明:「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曰:『後世必有飲酒而之國者。』遂疏儀狄而絕旨酒(禹乃夏朝帝王)」。 釀酒始於黃帝時期 另一種傳說則表明在黃帝時代人們就已開始釀酒。漢代成書的《 黃帝內經· 素問》中記載了黃帝與歧伯討論釀酒的情景,《黃帝內經》中還提到一種古老的酒---醴酪,即用動物的乳汁釀成的甜酒。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很多發明創造都出現在黃帝時期。《黃帝內經》一書實乃後人託名黃帝之作,其可信度尚待考證。 杜康造酒 杜康造酒,流傳較廣,傳說認為釀酒始於夏朝時代的杜康。《事物紀原》則有「杜康造酒」之說;東漢《說文解字》 中解釋「酒」字的條目中有:「杜康作秫酒」。《世本》也有同樣的說法。但杜康究竟是什麼時代的人,連古人都難以搞清。宋朝人高承在《事物紀原》中也說:「不知杜康何世人,而古今多言其始造酒也」。也許杜康是一位釀酒的大師,也許他是用高梁釀酒的創始人。杜康釀酒的遺址也很多:伊川、汝陽及白水縣,且至今都在生產杜康酒。 二.最原始的酒 最原始的酒應該是含糖水果自然發酵而成。也有人稱之為帶酒味的水果,而不稱其為釀酒。 有文字記載的最古老的酒是游牧時代用獸乳釀造的酒(自然發酵)。有的書稱之為第一代人工飲料酒。據說至今內蒙、西藏等地少數民族地區仍有釀造乳酒的習慣。 三.穀物釀酒 我們現在所說的酒,一般都是指穀物釀酒。 當人類社會進入農業社會後,穀物逐漸多起來,但由於當時的保管方法所限,穀物難免發芽生霉,這時只要水分適當,就有可能進行發酵。經不斷的模仿和摸索,穀物釀酒就「出世」了(可能在7000年前)。漢朝淮南王劉安《淮南子》:「清釀之美,始於耒耜」即穀物釀酒起源幾乎是和農業同時開始的。 山東泰安「大汶口文化」遺址中發現有陶制酒器,距今至少四、五千年。這一發現表明:我國的釀酒業起碼在五千年前就開始了。 四.酒麴 最初的穀物釀酒是用發芽生霉的穀物作曲。在原始社會時,穀物因保藏不當,受潮後會發霉或發芽, 發霉或發芽的穀物就可以發酵成酒。因此,這些發霉或發芽的穀物就是最原始的酒麴,也是發酵原料。可能在一段時期內,發霉的穀物和發芽的穀物是不加區別的,於是,在遠古便有了兩種都可以用來釀酒的東西。發霉的穀物稱為曲,發芽的穀物稱為櫱。到了農耕時代的中晚期,人們不斷試制,終於制出了人工曲,曲櫱分家。 「古來曲造酒,櫱造醴,後世厭醴味薄,遂致失傳,則並櫱法亦亡」(中國的「啤酒」從此未能發展下來) 用曲釀酒是我國勞動人民的獨創。曲的出現,是我國古代發酵技術的最大發明;並給現代工業帶來了極其深遠的影響。有了曲,才由櫱糖化(乙醇很低)發展到邊糖化邊發酵的雙邊發酵(復式發酵)直到今天的釀酒工業。 據說直到十九世紀九十年代,法國人從我國酒麴中分離出糖代力強並能起酒代作用的黴菌用於酒精生產,才突破了西方釀酒糖化劑非用麥芽不可的狀況。另外,穀物制曲還是一種用固態培養物保存微生物的好辦法。有人認為,酒麴應與四大發明一起作為五大發明。 五.蒸餾酒的起源 我國的白酒,是世界著名六大蒸餾酒之一。以上所提到的酒,現在看來,都應屬黃酒之列,白酒,必須闖過蒸這一關。 關於蒸餾酒的起源,也有很多種說法。 1.蒸餾酒始創於元代 最早提出此觀點的是明代醫學家李時珍。他在《本草綱目》中寫道:"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用濃酒和糟,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壞之酒,皆可蒸燒"。 元代文獻中已有蒸餾酒及蒸餾器的記載。如《飲膳正要》,作於1331年。故十四世紀初,我國已有蒸餾酒。但是否自創於元代,史料中都沒有明確說明。 2.宋代已有蒸餾酒 宋代已有蒸餾器是支持這一觀點的最重要的依據之一。南宋張世南在《遊宦紀聞》卷五中記載了一例蒸餾器,用於蒸餾花露。宋代的《丹房須知》一書中還畫有當時蒸餾器的圖形。 宋代的文獻記載中,燒酒一詞出現得更為頻繁,而且據推測所說的燒酒是蒸餾燒酒。如宋代宋慈在《洗冤錄》卷四記載:"虺蝮傷人,……,令人口含米醋或燒酒,吮傷以吸撥其毒"。這里所指的燒酒,有人認為應是蒸餾燒酒。 充分的證據證明宋代已有類似今天的蒸餾器,75年河北出土了一套金世宗時代的銅制燒酒鍋,其構造、原理與我國傳統的蒸餾器很相象(據考證,鑄造年代不遲於1161年)。 蒸餾酒與釀造酒相比,在製造工藝上多了一道蒸餾工序,關健設備是蒸餾器。故蒸餾器的發明是蒸餾酒起源的前提條件,但蒸餾器的出現並不是蒸餾酒起源的絕對條件。因為蒸餾器不僅可用來蒸酒,也可用來蒸餾其它物質,如香料、水銀等。 3.唐代初創蒸餾酒 唐代是否有蒸餾燒酒,一直是人們所關注的焦點。 燒酒一詞首次是出現於唐代文獻中的。如白居易(772-846年)的「荔枝新熟雞冠色,燒酒初開琥珀香」。陶雍(唐大和大中年間人)的詩句"自到成都燒酒熟,不思身更入長安」。李肇在唐《國史補》中羅列的一些名酒中有「劍南之燒春」。因此現代一些人認為所提到的燒酒即是蒸餾的燒酒。但從唐代的《投荒雜錄》所記載的燒酒之法來看,則是一種加熱促進酒的陳熟的方法。如該書中記載道:「南方飲『既燒』,即實酒滿瓮,泥其上,以火燒方熟,不然不中飲」。顯然這不應是酒的蒸餾操作。在宋代《北山酒經》中這種操作又稱為「火迫酒」。故唐代已有蒸餾的燒酒還難以成立。 4.蒸餾酒起源於東漢 近年來,在上海博物館發現了東漢時期的青銅蒸餾器。該蒸餾器的年代, 經過青銅專家鑒定是東漢早期或中期的製品,用此蒸餾器作蒸餾實驗,蒸出了酒度為26.6-20.4。的蒸餾酒。而且在安徽滁洲黃泥鄉也出土了一件似乎一模一樣的青銅蒸餾器。東漢青銅蒸餾器的構造與金代蒸餾器的也有相似之處。 該蒸餾器分甑體和釜體兩部分。通高53.9cm。甑體內有儲存料液或固體酒醅的部分,並有凝露室。凝露室有管子介面,可使冷凝液流出蒸餾器外,在釜體上部有一入口,大約是隨時加料用的。 蒸餾酒起源於東漢的觀點,目前沒有被廣泛接受。因為僅靠用途不明的蒸餾器很難說明問題。另外東漢出土的眾多釀酒史料中都未找到任何蒸餾酒的蹤影,缺乏文字資料的佐證。 關於蒸餾酒的起源,現代國內外學者對這個問題仍在進行資料收集及研究工作。隨著考古資料的充實及對古代文獻資料的查詢,人們對蒸餾酒的起源的認識將逐步深化。因為這不僅涉及到酒的蒸餾,而且還涉及到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蒸餾器。
採納哦

『拾』 蒸餾酒的歷史

蒸餾酒與釀造酒相比,在製造工藝上多了一道蒸餾工序,關健設備是蒸餾器。故蒸餾器的發明是蒸餾酒起源的前提條件,但蒸餾器的出現並不是蒸餾酒起源的絕對條件。因為蒸餾器不僅可用來蒸酒,也可用來蒸餾其它物質,如香料,水銀等。
關於蒸餾酒的起源,從古代起就有人關注過。歷來眾說紛紜。現代國內外學者對這個問題仍在進行資料收集及研究工作。隨著考古資料的充實及對古代文獻資料的查詢,人們對蒸餾酒的起源的認識逐步深化。因為這不僅涉及到酒的蒸餾,而且還涉及到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蒸餾器。
關於蒸餾酒的起源, 主要有兩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其一是我國蒸餾酒起源於何時?其二是我國的蒸餾器或蒸餾技術是從外國傳入的,還是本國發明的,或者我國的蒸餾器或蒸餾技術是否向國外輸出? 所謂「溜酒」(即蒸餾酒),先秦時代尚未之有。有之,則自唐代始。法國《世界風俗·酒》載:「中國釀酒,遠在基督紀元前已知之;阿刺吉酒,紀元前八百年印度已有制者。」魏曹操禁酒,人竊飲之。稱清酒為聖人,濁酒為賢人。」其非蒸餾酒無疑。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二十二《谷部》雲:「燒(溜)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用濃酒和糟人甑,蒸令氣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壞之酒,皆可蒸燒。」以「溜酒」起於元代,太遲,亦有問題。「溜酒」之名,早已見於唐詩。《荔枝樓對酒》詩雲:「荔枝新熟雞冠色,燒酒初開琥珀香……」唐詩亦有「久聞成都溜酒香,不思自身人長安」之句,可見唐代已有蒸餾酒。(摘自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初探》)
最早提出此觀點的是明代醫學家李時珍。他在《本草綱目》中寫道:「 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用濃酒和糟,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壞之酒,皆可蒸燒」。
元代文獻中已有蒸餾酒及蒸餾器的記載。如《飲膳正要》,作於1331年。故十四世紀初,我國已有蒸餾酒。但是否自創於元代,史料中都沒有明確說明。 清代檀萃的《滇海虞衡志》中說:「蓋燒酒名酒露,元初傳入中國, 中國人無處不飲乎燒酒」。章穆的《飲食辨》中說:「燒酒又名火酒,《飲膳正要》 曰『阿剌吉』。番語也(外來語--著者注),蓋此酒本非古法,元末暹羅及荷蘭等處人始傳其法於中土」。
現代吳德鐸先生則認為撰寫《飲膳正要》的作者忽思慧(蒙古族人)當時是用蒙文的譯音寫成「阿剌吉」,而並未使用舊有的漢文名(燒酒)。故不應看成是外來語。忽思慧並沒有將「阿刺吉」看作是從外國傳入的。
至於燒酒從元代傳入的可信度如何,曾縱野先生認為「 在元時一度傳入中國可能是事實,從西亞和東南亞傳入都有可能,因其新奇而為人們所注意也是可以理解的(曾縱野:」我國白酒起源的探討「,<<黑龍江釀酒>>,1978年)。 這個觀點經過現代學者的大量考證提出的。現將主要依據羅列於下。
(1)宋代史籍中已有蒸餾器的記載
宋代已有蒸餾器是支持這一觀點的最重要的依據之一。南宋張世南在<< 遊宦紀聞>>卷五中記載了一例蒸餾器,用於蒸餾花露。宋代的<<丹房須知>>一書中還畫有當時蒸餾器的圖形。吳德鐸先生認為:」我們完全可以相信,至遲在宋以前,中國人民便已掌握了蒸制燒酒所必需的蒸餾器「。當然, 吳先生並未說此蒸餾器就一定用來蒸餾酒。
(2)考古發現了金代的蒸餾器
70年代, 考古工作者在河北青龍縣發現了被認為是金世宗時期的銅制蒸餾燒鍋(<<文物>>,1976年第9期,也有人認為很難肯定是金代製品)。邢潤川認為:」 宋代已有蒸餾酒應是沒有問題「(邢潤川:」我國蒸餾酒起源於何時?「<<微生物學報>>, 1981年第8卷第一期)。從所發現的這一蒸餾器的結構來看,與元代朱德潤在<<軋賴機酒賦>>中所描述的蒸餾器結構相同。器內液體經加熱後,蒸汽垂直上升,被上部盛冷水的容器內壁所冷卻,從內壁冷凝,沿壁流下被收集。而元代<<居家必用事類全集>>中所記載的南番燒酒所用的蒸餾器尚未採用此法,南番的蒸餾器與阿拉伯式的蒸餾器則相同,器內酒的蒸汽是左右斜行走向,流酒管較長。從器形結構來考察,我國的蒸餾器具有鮮明的民族傳統特色。因此也有可能我國在宋代自創蒸餾技術。
(3)宋代文獻中關於「燒酒」的記載更符合蒸餾酒的特徵
宋代的文獻記載中,燒酒一詞出現得更為頻繁, 而且據推測所說的燒酒是蒸餾燒酒。如宋代宋慈在<<洗冤錄>>卷四記載:」虺蝮傷人,……,令人口含米醋或燒酒,吮傷以吸撥其毒「。這里所指的燒酒,有人認為應是蒸餾燒酒。」蒸酒「 一詞,也有人認為是指酒的蒸餾過程。如宋代洪邁的<<夷堅丁志>>卷四的<<鎮江酒庫>>記有」一酒匠因蒸酒墮入火中 「。這里的蒸酒並未註明是蒸煮米飯還是酒的蒸餾。但」 蒸酒「一詞清代卻是表示蒸餾酒的。<<宋史食貨志>>中關於」蒸酒「的記載較多。採用」蒸酒「操作而得到的一種」大酒,也有人認為是燒酒。但宋代幾部重要的釀酒專著(朱肱的<<北山酒經>>,或蘇軾的<<酒經>>等)及酒類網路全書<<酒譜>>中均未提到蒸餾的燒酒。北宋和南宋都實行酒的專賣,酒庫大都由官府有關機構所控制。如果蒸餾酒確實出現的話,普及速度應是很快的。 唐代是否有蒸餾燒酒,一直是人們所關注的焦點。燒酒一詞首次是出現於唐代文獻中的。如白居易(772-846年)的荔枝新熟雞冠色,燒酒初開琥珀光。陶雍 (唐大和大中年間人)的詩句自到成都燒酒熟,不思身更入長安。李肇在唐<<國史補>>中羅列的一些名酒中有劍南之燒春。因此現代一些人認為所提到的燒酒即是蒸餾的燒酒。
但從唐代的<<投荒雜錄>>所記載的燒酒之法來看, 則是一種加熱促進酒的陳熟的方法。如該書中記載道:南方飲'既燒',即實酒滿瓮,泥其上,以火燒方熟,不然不中飲。顯然這不應是酒的蒸餾操作。在宋代<<北山酒經>>中這種操作又稱為「火迫酒」。故唐代已有蒸餾的燒酒還難以成立 在上海博物館發現了東漢時期的青銅蒸餾器。該蒸餾器的年代, 經過青銅專家鑒定是東漢早期或中期的製品,用此蒸餾器作蒸餾實驗,蒸出了酒度為 26.6-20.4的蒸餾酒。而且在安徽滁洲黃泥鄉也出土了一件似乎一模一樣的青銅蒸餾器。專門研究這一課題的吳德鐸先生和馬承源先生認為我國早在公元初或一,二世紀時期,人民在日常生活中便已使用青銅蒸餾器了。但他們並未認定此蒸餾器是用來蒸餾酒(吳德鐸:阿剌吉與蒸餾酒,<<輝煌的世界酒文化>> , 成都出版社, 1993年)。吳德鐸先生在1986 年於澳大利亞召開的第四屆中國科技史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發表這一研究結果後,這一轟動世界科技史學界的論文引起了致力於<<中國科學技術史>>這一巨著編撰者,英國劍橋大學東方科學技術史圖書館館長李約瑟博士的高度重視。並表示要對其原著作中關於蒸餾器的這部分內容重新修正。這篇論文也引起了國內學者的關注。有人認為東漢已有蒸餾酒(王有鵬:我國蒸餾酒起源於東漢說<<水的外形,火的性格---深圳首屆中國酒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廣東人民出版社,1988年)。
東漢青銅蒸餾器的構造與金代蒸餾器的也有相似之處。該蒸餾器分甑體和釜體兩部分。通高53.9cm。甑體內有儲存料液或固體酒醅的部分,並有凝露室。凝露室有管子介面,可使冷凝液流出蒸餾器外,在釜體上部有一入口,大約是隨時加料用的。
蒸餾酒起源於東漢的觀點,暫時沒有被廣泛接受。因為僅靠用途不明的蒸餾器很難說明問題。另外東漢以前的眾多釀酒史料中都未找到任何蒸餾酒的蹤影,缺乏文字資料的佐證。 在古希臘時代,Aristotle曾經寫到:「通過蒸餾,先使水變成蒸汽繼而使之變成液體狀,可使海水變成可飲用水」。這說明當時人們發現了蒸餾的原理。古埃及人曾用蒸餾術製造香料。在中世紀早期,阿拉伯人發明了酒的蒸餾。在十世紀,一位名叫Avicenna的哲學家曾對蒸餾器進行過詳細的描述。但當時還未提到蒸餾酒(alcohol),有人認為盡管沒有提到蒸餾酒, 但蒸餾酒肯定在那個時期已經出現了。公元1313年,一位加泰隆(Catalan,分布於西班牙等國的人)教授,也許是第一次記載了蒸餾酒(alcohol)的人(上述資料來自Alexis Lichine`s,< < New Encyclopedia of Wines and Spirits>>)。
國外已有證據表明大約在12世紀,人們第一次製成了蒸餾酒。據說當時蒸餾得到的烈性酒並不是飲用的,而是作為引起燃燒的東西,或作為溶劑,後來又用於葯品(引自<< Comprehensive Biotechnology>>,Vol. 3,P862,Edited by Murray Moo-Young,pergamon Press)。國外的蒸餾酒大都用葡萄酒所蒸餾。英語中的spirits來源於拉丁語spiritus vini。後來Paracelsus又把葡萄蒸餾的烈性酒稱為al ko hol(意指:the fiest, the noblest)。從時間上來看, 公元12世紀正相當於我國南宋初期,與金世宗時期幾乎同時。我國的燒酒和國外的烈性酒的出現時間又是一個偶合嗎?蒸餾酒的歷史
世界上最早的蒸餾酒是由愛爾蘭和蘇格蘭的古代居民凱爾特人在公元前發明的。當時的凱爾特人使用陶制蒸餾器釀造出酒清含量較高的烈性,這也是威士忌酒的起源。威士忌一詞出自凱爾特人的語言,意為「生命之水」。公元43年,羅馬大軍征服了不列顛,也帶來了金屬製造技術,從而使凱爾特人傳統的蒸餾方法得到改進,改善了蒸餾器的密封性,減少了酒精蒸氣的逃逸,提高了蒸餾效率,導致威士忌酒產量大為提高。到公元10世紀,威士忌酒的釀造工藝已基本成熟。
在中國漢代許慎怕著《說文解字》中記載:「砟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即杜康,秫即高粱,這段話的意思是杜康最早發明的箕帚和高粱酒。這說明中國至少在公元前2000多年前就已使用糧食釀酒了,但當時造的還都是黃酒,直到公元10世紀,中國人掌握了蒸餾技術之後才開始釀造白酒。中國的蒸餾酒大多使用陶缸泥窯釀制,所以酒中不含色素。而國外的蒸餾酒多使用各種木桶釀制,並添加有香料和調色的焦糖等,故呈現不同的顏色。
白蘭地酒是以葡萄為原料的蒸餾酒,含酒清40%─50%,白蘭地的原產地是西亞。公元10─13世紀十字軍東侵時,從阿拉伯人那裡把白蘭地的釀造技術帶回了歐洲。
朗姆酒又譯作蘭姆酒,是糖蜜蒸餾酒。它約在1650年誕生於西印度群島的巴貝多,為美洲人所喜愛。它曾被稱為「辟邪酒」(rumhullion),1667年起簡稱為朗姆酒(rum)。味道厚重濃烈型的朗姆酒含酒精43%─49%。伏特加是一種無色透明,沒有獨特香氣和風味的蒸餾酒,含酒精33%─45%。它最早由俄國在14世紀發明,伏特加用最廉價的發酵原料製成,俄國和波蘭用馬鈴薯,其它產地多用穀物。因在加工時除去了香味成分,因此質地非常純。伏特加(Vodka)─一名來自於俄語中的水(Voda)。它最初流行於俄國和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擴展到了美國和西歐。由於伏特加無色無味,歐美多用其代替其它烈性酒配製不帶原烈性酒色味的雞尾酒等混合飲料。

閱讀全文

與蒸餾酒發明阿拉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海雲台在線觀看免費觀看 瀏覽:327
陰陽先生之寶葫蘆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53
海水淡化的方法蒸餾法 瀏覽:415
曼胡默爾超濾膜 瀏覽:1
4千瓦污水泵能拆多少斤銅 瀏覽:841
塑料檢查井污水三通 瀏覽:34
汽車空調濾芯上的蓋子怎麼打開 瀏覽:63
新上映的電影多久可以在網上看 瀏覽:678
去離子純水機原理圖 瀏覽:313
手動飲水機怎麼製作 瀏覽:985
超濾凈化器價格多少 瀏覽:76
老電影在哪裡看 瀏覽:181
純凈水放冰箱怎麼保存 瀏覽:983
杜文澤電影 瀏覽:237
懷孕期間買什麼飲水機好 瀏覽:722
聯合利華生產什麼牌飲水機 瀏覽:477
超濾管pk什麼意思 瀏覽:175
買的美的凈水器濾芯怎麼樣 瀏覽:36
污水插入式電磁流量計 瀏覽:622
鎮原縣污水處理廠地址 瀏覽: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