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鑒別蒸餾水和剛通過二氧化碳的水
物理方法
1.分別來取樣再蒸餾源,觀察到氣泡多的是通過CO2的水。
化學方法
1.加入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是通過CO2的水。
2.加Na2SiO3,振盪,二氧化碳能與硅酸鈉溶液反應生成硅酸混濁物,靜置後出現澆狀沉澱,說明是通過CO2的水。
3.加紫色石蕊試液,如果變紅,則是通過CO2的水。(紫色石蕊變色范圍pH為5-8,CO2飽和溶液pH=5.6,通入CO2夠多的話就可以,否則有可能現象不明顯,無法區分。)
㈡ 蒸餾水加二氧化碳加石蕊試液加熱的現象
象:溶液變成(紅色
)色,說明此液體呈(酸
)性。將上述溶液用酒精燈加版熱,再觀察現象。現權象:(
有氣泡冒出,溶液由紅色變成紫色
)
CO2是酸性氣體,與水反應生成碳酸
CO2+H2O=H2CO3(碳酸是弱酸,常溫下易分解,是可逆反應)
㈢ 二氧化碳和蒸餾水的化學反應方程
H2O+CO2===H2CO3
這個方程是碳酸的形成過程,也可以說是CO2溶於水得到的。
㈣ 如何去除蒸餾水中的二氧化碳氣體
加熱煮沸。
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一種碳氧化合物,化學式為CO2,化學式量為44.0095,常溫常壓下是一種無色無味或無色無臭而其水溶液略有酸味 的氣體,也是一種常見的溫室氣體,還是空氣的組分之一(佔大氣總體積的0.03%-0.04% )。
在物理性質方面,二氧化碳的熔點為-56.6℃(527kPa),沸點為-78.5℃,密度比空氣密度大(標准條件下),溶於水。在化學性質方面,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不活潑,熱穩定性很高(2000℃時僅有1.8%分解),不能燃燒,通常也不支持燃燒,屬於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因與水反應生成的是碳酸,所以是碳酸的酸酐。
二氧化碳一般可由高溫煅燒石灰石或由石灰石和稀鹽酸反應製得,主要應用於冷藏易腐敗的食品(固態)、作致冷劑(液態)、製造碳化軟飲料(氣態)和作均相反應的溶劑(超臨界狀態)等。 關於其毒性,研究表明:低濃度的二氧化碳沒有毒性,高濃度的二氧化碳則會使動物中毒。
㈤ 滴有石蕊溶液的蒸餾水通二氧化碳加熱現象
水呈中性,不能使石蕊變色.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能使內石蕊變紅.碳酸不穩定,受熱容容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酸性消失,石蕊恢復原來的顏色,故填:石蕊不變色;石蕊變紅;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了碳酸,水+二氧化碳→碳酸;紅色變成紫色;碳酸 加熱 水+二氧化碳;
㈥ 蒸餾水和CO2
這個問題我有點分析不明白了
首先小白鼠能活一段時間,肯定是因為瓶子內有少量氧氣,
其次小白鼠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少量的二氧化碳能是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是由於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澱,前提是少量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量要是充足的話,會生成碳酸氫鈣沉澱就沒了!渾濁又變成請!)
由於不知道你這題的考點,就沒弄明白集氣瓶另一端放蒸餾水什麼意思。
㈦ 為什麼第五石蕊試液的蒸餾水可以驗證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
有以下幾個原因:
①二氧化碳和水反應,但是該反應沒現象 ,通過觀察沒有判斷依據 ②因為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酸可以讓石蕊溶液變紅 ③碳酸不穩定,加熱變紅後的溶液,如果溶液恢復成石蕊的紫色,證明生成的是碳酸 ,從而說明二氧化碳和水反應了。
H2O +CO2= H2CO3
㈧ 裝氫氧化鈉溶液的瓶子與二氧化碳反應和裝蒸餾水的瓶子與二氧化碳反應哪個礦泉變癟更明顯
當然裝氫氧化鈉的瓶子變癟明顯得多。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碳酸鈉,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穩定的化合物,而二氧化碳與蒸餾水的瓶子中,由於二氧化碳是微溶於水的,並且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的是不穩定的碳酸,所以實際溶於水與並且與水反應的二氧化碳是很少的,變癟也不明顯
2NaOH十CO2=Na2CO3十H2O
CO2十H2O=H2C03
H2CO3二H2O十CO2
㈨ 蒸餾水和二氧化碳有明顯反應現象嗎
分析: 根據二氧化復碳的性質制,判斷下列物質是否能與二氧化碳發生反應,若能反應還需要判斷反應是否有明顯的實驗現象. A、二氧化碳既能溶於水又能與水發生反應,但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無明顯現象;故A不正確;B、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生成不溶於水的碳酸鈣而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故B正確;C、二氧化碳通入氫氧化鈉溶液,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可溶性的碳酸鈉,無明顯現象;故C不正確;D、汽水中溶有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入汽水不會出現明顯現象;故D不正確;故選B. 點評: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變渾濁,實驗室通常利用這一反應檢驗氣體二氧化碳.
㈩ 向二氧化碳中加入少量蒸餾水,會變成紅色嗎
不會,空氣中本身就有二氧化碳.霧天或下雨天時,就會出現二氧化碳溶於少量水中,並沒有看到什麼紅色.正常雨水PH=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