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雞血細胞中加入蒸餾水。這個實驗是高中生物的什麼實驗
DNA的粗提取和鑒定實驗。讓細胞破裂釋放出細胞核。
『貳』 高中生物實驗中生理鹽水,蒸餾水,無菌水的用法
生理鹽水:
與哺乳動物血液和淋巴液等滲的無機鹽溶液。如含0.9%(W/V)或0.154 mol/L的氯化鈉水溶液,回是最常用的答生理鹽水。
通常用於細胞培養,防止細胞吸水漲裂。醫學上可以用於靜脈注射、清洗傷口等。
蒸餾水:
是指用蒸餾方法制備的純水,其中二氧化碳、離子含量極小。
通常用於標准溶液的配製。
無菌水:
檢測沒有病菌的水,一般經過殺菌等工序來制備。
通常用於微生物培養過程用水!
『叄』 高中生物實驗中用到洋蔥的各種實驗的詳細歸納。就像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也可以用來觀察dna rna一
觀察植物細胞的結構 洋蔥內表皮與葉肉容易分離,因此在該實驗中,撕取內表皮比較容易。先在潔凈的載玻片上滴一滴蒸餾水,然後放上白色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蓋上蓋玻片,在蓋玻片一側滴一滴碘液,在另一側用吸水紙把碘液吸過來,以達到染色目的,最後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的形態結構。
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由於洋蔥比較常見,取材也方便,且內表皮與葉肉容易分離,因此白色洋蔥也適宜做本實驗的材料。在潔凈的載玻片上滴一滴蒸餾水,撕取洋蔥內表皮,製成臨時裝片,吸去多餘的水,滴2滴甲基綠吡羅紅染色劑,染色5min,吸去多餘的染色劑,在顯微鏡下便可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檢測生物組織中的還原糖 在檢測還原糖的實驗中,應選擇含糖量高且近於白色的組織,而白色洋蔥恰好具備這個特點。首先搗爛洋蔥鱗片葉取其汁液,其次加入0.05 g/ml cuso4溶液和0.1g/ml naoh溶液配製的斐林試劑,然後將斐林試劑倒入試管中,水浴加熱,觀察顏色變化。可觀察到被檢測溶液由藍色轉變成磚紅色沉澱,從而證明了洋蔥中有還原糖存在。
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和復原 植物細胞發生質壁分離和復原的條件有: ①植物細胞必須是活細胞; ②細胞液濃度與外界溶液的濃度必須要有濃度差; ③植物細胞必須要有大的液泡(成熟的植物細胞一般都有一個比較大的液泡,有的液泡可占整個細胞體積的90%以上),最好細胞液中含有色素,便於觀察。 因此該實驗最常用的材料是紫色洋蔥鱗片葉。它的外表皮細胞的液泡較大,細胞液中有紫色的花青素,在顯微鏡下,紫色大液泡十分明顯,能清晰地觀察到質壁分離及其復原的過程。 主要實驗步驟: ①用鑷子從紫色洋蔥小塊切口處撕取一塊表皮,將其展平在載玻片中央的清水滴中,蓋上蓋玻片。 ②在低倍鏡下觀察洋蔥的表皮細胞,尋找具有較多花青素的細胞觀察。 ③從蓋玻片的一側滴加一滴0.3g/ml蔗糖溶液,在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使蔗糖溶液擴散在蓋玻片下,重復滴、吸4~5次。 ④邊滴加蔗糖溶液邊觀察細胞變化,發現隨著蔗糖溶液濃度增加,每個細胞的原生質層從角隅里開始與細胞壁發生分離,分離空間逐漸加大,最終在細胞中間縮成球形的原生質團。 ⑤發生質壁分離後,在蓋玻片一側改滴加清水,另一側仍用吸水紙吸引可觀察到原生質團逐漸向外延展、向細胞壁擴張,最後恢復原狀。
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 由於洋蔥葉片含有較多的葉綠素,適宜作為這個實驗的材料。洋蔥培養一段時間後,取其長出的綠色葉片,充分研磨,提取色素。 研磨前,應先除去葉柄和粗的葉脈,再稱5g碎葉片,加到研缽中,再向研缽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硅和碳酸鈣,以便研磨充分和防止葉綠體中色素被破壞。 待研磨充分後,再加入10 ml無水乙醇,會出現深綠色的液體,採用4層紗布包著研磨物並擠出濾液,得到墨綠色的色素提取液。
觀察根尖分生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 在高等植物體內,有絲分裂常見於根尖、芽尖等分生區細胞。由於各個細胞的分裂是獨立進行的,因此在同一分生組織中可以看到處於不同分裂時期的細胞。在上實驗課前的3~4 d,取洋蔥放在廣口瓶上,瓶內裝滿清水,讓洋蔥的底部接觸到瓶內的水面。把這個裝置放在溫暖的地方,注意經常換水,使洋蔥的底部總是接觸到水。待根長5cm時,可取生長健壯的根尖製片觀察。在剪取洋蔥根尖時,取2~3 mm為宜,若剪取根尖過長,大多數細胞為伸長區和成熟區細胞,顯微鏡下就無法觀察到有絲分裂的細胞圖像。取材完成後,按照「解離→漂洗→染色→製片」的步驟完成臨時裝片的製作,然後用顯微鏡觀察,先在低倍鏡下找到呈正方形、排列緊密的根尖分生區細胞,再換成高倍鏡觀察。
低溫誘導染色體數目的變化實驗原理: 進行正常有絲分裂的植物分生組織細胞,在有絲分裂後期,染色體的著絲點分裂,子染色體在紡綞絲的作用下分別移向兩極,最終被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用低溫處理植物組織細胞,使紡綞體的形成受到抑制,以致影響染色體被拉向兩極,細胞也不能分裂成兩個子細胞,於是,植物細胞染色體數目發生變化。 實驗步驟: ①低溫誘導(培養洋蔥根,待洋蔥根長出1cm左右時,將整個裝置放入冰箱內在4℃誘導培養36h)。 ②固定形態(剪取誘導處理的根尖約0.5~1cm,放入卡諾氏液浸泡0.5~1 h,以固定形態,然後用體積分數為95%的酒精沖洗2次)。 ③製作裝片(解離、漂洗、染色、製片)。 ④觀察(用顯微鏡觀察,並尋找發生了染色體數目變化的細胞)。
dna的粗提取 稱取30 g已切碎的洋蔥,放人研缽中,加入少量石英砂助研,倒入10 ml 2 mol/l的氯化鈉溶液,充分研磨。研磨後,用漏斗和紗布將汁液過濾到小燒杯中,得到濾液。然後向濾液中加入質量分數為95%的酒精溶液20 ml,沿燒杯壁緩緩倒入,不要震動或攪拌。此時,燒杯中的液體分為上、下兩層,下層較渾濁,上層澄清,很快上層溶液中就會有白色纖維狀黏稠物析出,用玻璃棒可將其輕輕捲起,這就是dna。取兩支試管,編號為a、b,各加入2 mol/l的氯化鈉溶液2ml,向a試管中加入一些白色纖維狀物,振盪使其溶解,然後向兩支試管中各加入2 ml二苯胺試劑,沸水浴加熱5 min,可觀察到溶解有dna的溶液變成藍色,從而證明了洋蔥含有dna。 2 小結 實驗材料的選取對實驗能否成功起到了關鍵的作用。選材時,首先要弄清楚不同實驗的實驗原理,其次要明白洋蔥不同部位的結構特點和生理特點,然後結合實驗原理分別對洋蔥進行不同部位的取材,最後進行綜合分析。
『肆』 蒸餾水用於哪些生物實驗 及作用
在生物實驗中,絕大多數的試劑配製都離不開蒸餾水。但其另外一個重要作用是作為實驗的專空白或陰屬性對照,目的是通過對比實驗,觀察在加入某種我們希望研究的物質相比於只加蒸餾水後作用的差異,從而來說明該物質的作用。
『伍』 關於高中生物實驗的問題 清水和蒸餾水
1.觀察根尖分生組織細胞有絲分裂解離後用清水,也可用蒸餾水,因為這一步驟是提供低滲條件促進細胞吸水,觀察質壁分離復原現象,由於清水易得、價廉,效果與使用蒸餾水基本相同,所以使用清水。在低溫誘導染色體加倍的實驗中,洗去卡諾氏液要用95%的酒精,而不是蒸餾水,因為卡諾氏液用冰乙酸(1份)和分析醇(3份)或 冰乙酸(1份)、分析醇(6份)及氯仿(3份)混合配製的。屬於有機溶劑,不溶於水,所以要用酒精洗去。
2.根冠細胞形態不規則,保護根尖;根尖分身區細胞呈正方形。、排列緊密,有分裂能力是觀察細胞有絲分裂的好材料,但細胞中無大液泡,不能作為觀察質壁分離和質壁分離復原實驗材料;根尖伸長區細胞細胞快速生長,細胞近似長方形,是生長素作用部位、彎麴生長部位;根尖成熟區,表皮細胞向外凸起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
『陸』 高考生物中清水和蒸餾水有什麼區別
清水是混合物,其中有礦物質等對身體有利的物質;蒸餾水是純凈物。
蒸餾水就是將水蒸餾、冷凝的水,蒸二次的叫重蒸水,三次的叫三蒸水。低耗氧量的水,加入高錳酸鉀與酸工業蒸餾水是採用蒸餾水方法取得。
1.在生活中,一般和機器、電器相關的時候,蒸餾水的作用主要是它不導電,保證機器運行穩定,延長電器使用壽命。
2.在醫葯行業,蒸餾水的作用是因為低滲作用。用蒸餾水沖洗手術傷口,使創面可能殘留的腫瘤細胞吸水膨脹,破裂,壞死,失去活性,避免腫瘤在創面種植生長。
3.學校里的化學實驗,有些需要用蒸餾水,利用的就是蒸餾水無電解質,沒有游離離子,或是沒有雜質。你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看看是利用它不導電的性質,還是低滲作用,還是沒有其他離子,不會發生化學反應的作用。
『柒』 蒸餾水的特性對生物實驗有什麼意義作用
自然水有多種離子和病菌會導致實驗有多個變數而干擾實驗結果,,而蒸餾水沒有雜質,沒有生物(不會進行一系列生命活動,比如呼吸作用),一般不會對實驗產生影響
『捌』 誰有高中生物全部實驗的總結,急需
實驗一: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幾種細胞
一、實驗目的:
1、學會如何使用顯微鏡觀察細胞;
2、了解細胞的結構;
3、學會製作臨時裝片。
二、實驗材料:(實驗材料可換)松針、動物血液、動物神經細胞永久裝片
三、實驗用具: 載玻片、蓋玻片、蒸餾水、滴管、鑷子、土豆、刀片、顯微鏡(物鏡5X、10X、40X)
四、方法步驟:
1、製作松針的臨時切片:
(1)取干凈的載玻片一個平置於試驗台上,用滴管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蒸餾水。
(2)將土豆切成條狀(截面約:0.5X0.5cm)取兩條,將一根松針夾在兩個土豆條之間,用刀片削成盡量薄的薄片,削時,手腕不動,靠大臂帶動小臂移動刀片。切片數次。從中選取較薄的切片,置於載玻片的水滴上。
(3)從一側輕輕蓋上蓋玻片,不要產生氣泡。用吸水紙輕輕吸去蓋玻片周圍的水滴,即完成臨時切片的製作。
2、觀察切片:
(1)取出顯微鏡,置於試驗台上靠左的位置,打開光源。
(2) 將上步製作好的切片置於顯微鏡的載物台上,調整載物台位置,使蓋玻片對准光源。
(3)使用5X物鏡觀察切片,使松針切片在視野中心,換成10X物鏡,觀察松針葉面橫切結構。
(4)換成40X物鏡觀察,注意細胞及細胞內物質結構,畫圖。
3、 動物血液臨時裝片的製作及觀察(除了不用切片,其他類似)
4、 動物神經細胞永久裝片的觀察。
五、考點提示:
1、松針的葉面結構是什麼樣的?
2、動物細胞的結構是什麼樣的?與植物細胞又什麼不同?
3、顯微鏡的物鏡倍數愈大,視野的亮度如何?物體的大小如何?
4、如何調節焦距?
5、如何才能使切片盡量的薄?切片的厚薄對顯微鏡下觀察的效果有什麼影響。
實驗二: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一、實驗目的:
嘗試用化學試劑檢測生物組織中糖類、脂肪和蛋白質,闡明實驗原理—顏色反應,識記和區分用於可溶性還原糖、脂肪、蛋白質鑒定的試劑及產生的特定顏色,初步掌握鑒定上述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學會描述實驗現象,掌握NaOH溶液和CuSO4溶液的使用方法。
二、實驗原理:
某些化學試劑能使生物組織中的有關有機化合物,產生特定的顏色反應。
1、生物組織中普遍存在的可溶性糖類較多,有葡萄糖、果糖、麥芽糖和蔗糖。前三種糖的分子內都含有游離的具還原性的半縮醛羥基,因此叫做還原糖;蔗糖分子內沒有,為非還原糖。實驗中所用的斐林試劑,只能鑒定生物組織中可溶性還原糖,而不能鑒定可溶性非還原糖。
可溶性還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麥芽糖)與斐林試劑發生作用,可生成磚紅色的Cu 2O沉澱。如:
葡萄糖 + 2Cu2+ + 4OH— 加熱 葡萄糖酸 + Cu 2O↓(磚紅色)+ H 2O
即Cu 2+被還原成Cu 2O,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
用斐林試劑鑒定還原糖時,溶液變化過程為:淺藍色→棕色→磚紅色沉澱
澱粉遇碘變藍色(直鏈)或紫(紅)色(支鏈)。
2、脂肪和類脂(磷脂、糖脂、固醇脂等)統稱為脂類。它是構成人體組織的正常成分,不溶於水而易溶於酒精、乙醚、氯仿等脂溶劑中。在化學組成上,脂類屬於脂肪酸的酯或與這些酯有關的物質。脂類的主要功能是氧化供能。
脂肪主要存積於脂肪組織中,並以油滴狀的微粒存在脂肪細胞漿內。
在病理檢驗中,脂類染色法最常用以證明脂肪變性,脂肪栓子以及腫瘤的鑒別。脂類染色使用最廣泛的染料是蘇丹染料,最常用的有蘇丹Ⅲ,蘇丹Ⅳ,蘇丹黑及油紅O等。脂肪被染色,實際上是蘇丹染料被脂肪溶解吸附而呈現染料的顏色。經研究認為組織中脂質在液態或半液態時,對蘇丹染料著色效果最好。根據這一原理,適當提高溫度(37℃-60℃)對組織切片染色效果是有好處的。
脂類染色,用冰凍或石蠟切片,以水溶性封固劑封固,如甘油、明膠和阿拉伯糖膠等。
脂肪可以被蘇丹Ⅲ染液染成橘黃色或橙紅色(或被蘇丹Ⅳ染液染成紅色),膽脂素呈淡紅色,脂肪酸不著色,細胞核呈藍色。
3、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發生作用,產生紫色反應。(蛋白質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鍵,在鹼性NaOH溶液中能與雙縮脲試劑中的Cu2+作用,產生紫色反應。)
三、實驗材料:
1、做可溶性還原性糖鑒定實驗,應選含糖高,顏色為白色的植物組織,如蘋果、梨。(因為組織的顏色較淺,易於觀察。)經試驗比較,顏色反應的明顯程度依次為蘋果、梨、白色甘藍葉、白蘿卜。
2、做脂肪的鑒定實驗。應選富含脂肪的種子,以花生種子為最好,實驗前一般要浸泡3~4小時(也可用蓖麻種子)。
3、做蛋白質的鑒定實驗,可用富含蛋白質的黃豆或雞蛋清。
4、澱粉的鑒定:馬鈴薯勻漿。
四、實驗用具:雙面刀片、試管(最好用刻度試管)、試管夾、試管架、大小燒杯、小量筒、滴管、酒精燈、三腳架、石棉網、火柴、載玻片、蓋玻片、毛筆、吸水紙、顯微鏡
五、實驗試劑:
1.斐林試劑(包括甲液:質量濃度為0.1g/ mL NaOH溶液和乙液:質量濃度為0.05g/ mL CuSO4溶液)
2.蘇丹Ⅲ或蘇丹Ⅳ染液
3.雙縮脲試劑(包括A液:質量濃度為0.1g/ mL NaOH溶液和B液:質量濃度為0.01g/ mL CuSO4溶液)
4.體積分數為50%的酒精溶液
5.碘液
6.蒸餾水
六、方法步驟:
一、可溶性糖的鑒定
操 作 方 法
注 意 問 題
解 釋
1. 制備組織樣液。
(去皮、切塊、研磨、過濾)
蘋果或梨組織液必須臨時制備。
因蘋果多酚氧化酶含量高,組織液很易被氧化成褐色,將產生的顏色掩蓋。
2. 取1支試管,向試管內注入2mL組織樣液。
3. 向試管內注入1mL新制的斐林試劑,振盪。
應將組成斐林試劑的甲液、乙液分別配製、儲存,使用前才將甲、乙液等量混勻成斐林試劑;
切勿將甲液、乙液分別加入蘋果組織樣液中進行檢測。
斐林試劑很不穩定,甲、乙液混合保存時,生成的Cu ( OH ) 2在70~ 900C下分解成黑色CuO和水;
甲、乙液分別加入時可能會與組織樣液發生反應,無Cu OH生成。
4. 試管放在盛有50-650C溫水的大燒杯中,加熱約2分鍾,觀察到溶液顏色:淺藍色 → 棕色 → 磚紅色(沉澱)
最好用試管夾夾住試管上部,使試管底部不觸及燒杯底部,試管口不朝向實驗者。
也可用酒精燈對試管直接加熱。
防止試管內的溶液沖出試管,造成燙傷;
縮短實驗時間。
二、脂肪的鑒定
操 作 方 法
注 意 問 題
解 釋
花生種子浸泡、去皮、切下一些子葉薄片,將薄片放在載玻片的水滴中,用吸水紙吸去裝片中的水。
干種子要浸泡3~4小時,新花生的浸泡時間可縮短。
因為浸泡時間短,不易切片;浸泡時間過長,組織較軟,切片不易成形。切片要盡可能薄些,便於觀察。
在子葉薄片上滴2~3滴蘇丹Ⅲ或蘇丹Ⅳ染液,染色1分鍾。
染色時間不宜過長。
用吸水紙吸去薄片周圍染液,用50%酒精洗去浮色,吸去酒精。
酒精用於洗去浮色,不洗去浮色,會影響對橘黃色脂肪滴的觀察。同時,酒精是脂溶性溶劑,可將花生細胞中的脂肪顆粒溶解成油滴。
用吸水紙吸去薄片周圍酒精,滴上1~2滴蒸餾水,蓋上蓋玻片。
滴上清水可防止蓋蓋玻片時產生氣泡。
低倍鏡下找到花生子葉薄片的最薄處,可看到細胞中有染成橘黃色或紅色圓形小顆粒。
裝片不宜久放。
時間一長,油滴會溶解在乙醇中。
三、蛋白質的鑒定
操 作 方 法
注 意 問 題
解 釋
制備組織樣液。
(浸泡、去皮研磨、過濾。)
黃豆浸泡1至2天,容易研磨成漿,也可購新鮮豆漿以節約實驗時間。
鑒定。加樣液約2ml於試管中,加入雙縮脲試劑A,搖勻;再加入雙縮脲試劑B液3~4滴,搖勻,溶液變紫色。
A液和B液也要分開配製,儲存。鑒定時先加A液後加B液。
CuSO4溶液不能多加。
先加NaOH溶液,為Cu2+與蛋白質反應提供一個鹼性的環境。A、B液混裝或同時加入,會導致Cu2+變成Cu ( OH ) 2沉澱,而失效。
否則CuSO4的藍色會遮蓋反應的真實顏色。
可用蛋清代替豆漿。
蛋清要先稀釋。
如果稀釋不夠,在實驗中蛋清粘在試管壁,與雙縮脲試劑反應後會粘固在試管內壁上,使反應不容易徹底,並且試管也不易洗干凈。
附:澱粉的檢測和觀察
用試管取2ml待測組織樣液,向試管內滴加2滴碘液,觀察顏色變化。
碘液不要滴太多
以免影響顏色觀察
七、考點提示:
1、常見還原性糖與非還原性糖有哪些? 答:葡萄糖、果糖、麥芽糖都是還原性糖;澱粉、蔗糖、纖維素都是非還原性糖。
2、還原性糖植物組織取材條件? 答:含糖量較高、顏色為白色或近於白色,如:蘋果、梨、白色甘藍葉、白蘿卜等。
3、研磨中為何要加石英砂?不加石英砂對實驗有何影響? 答:加石英砂是為了使研磨更充分。不加石英砂會使組織樣液中還原性糖減少,使鑒定時溶液顏色變化不明顯。
4、斐林試劑甲、乙兩液的使用方法?混合的目的?為何要現混現用? 答:混合後使用;產生氫氧化銅;氫氧化銅不穩定。
5、還原性糖中加入斐林試劑後,溶液顏色變化的順序為? 答:淺藍色棕色 磚紅色。
6、花生種子切片為何要薄? 答:只有很薄的切片,才能透光,而用於顯微鏡的觀察。
7、轉動細准焦螺旋時,若花生切片的細胞總有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模糊,其原因一般是什麼? 答:切片的厚薄不均勻。
8、脂肪鑒定中乙醇作用? 答:洗去浮色。
9、雙縮脲試劑A、B兩液是否混合後用?先加A液的目的怎樣通過對比看顏色變化? 答:不能混合;先加A液的目的是使溶液呈鹼性;先留出一些大豆組織樣液做對比。
實驗三: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一、實驗原理:
1、真核細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內,RNA主要分布在細胞質中。
2、甲基綠和吡羅紅兩種染色劑對DNA和RNA的親和力不同,甲基綠對DNA親和力強,使DNA顯現出綠色,而吡羅紅對RNA的親和力強,使RNA呈現出紅色。用甲基綠、吡羅紅的混合染色劑將細胞染色,可同時顯示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3、鹽酸的作用
① 鹽酸能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劑的跨膜運輸;
② 鹽酸使染色體中的DNA與蛋白質分離,便於DNA與染色劑的結合
二、實驗材料: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
三、實驗用具:大小燒杯、溫度計、滴管、消毒牙簽、載玻片、蓋玻片、鐵架台、
石棉網、火柴、酒精燈、吸水紙、顯微鏡
四、方法步驟:
1、取材
① 滴:在潔凈的載玻片上滴一滴質量分數為0.9%的NaCl溶液;
② 刮:用消毒牙簽在口腔內側壁上輕輕地刮幾下;
③ 塗:將牙簽上的碎屑塗抹在載玻片的生理鹽水中;
④ 烘:將塗有口腔上皮細胞的載玻片在酒精燈的火焰上烘乾。
2、水解
① 解:將烘乾的載玻片放入裝有30ml質量分數為8%的鹽酸的小燒杯中,進行材料的水解;
② 保:將小燒杯放入裝有30℃溫水的大燒杯中保溫5分鍾。
3、沖洗塗片
① 沖:用緩緩的蒸餾水沖洗載玻片10秒鍾;
② 吸:用吸水紙吸去載玻片上的水分。
4、染色
① 染:用2滴吡羅紅甲基綠混合染色劑滴在載玻片上,染色5分鍾;
② 吸:吸去多餘染色劑;
③ 蓋:蓋上蓋玻片。
5、觀察
① 低:在低倍物鏡下,尋找染色均勻,色澤淺的區域,移至視野中央,將物像調節清晰;
② 高:轉到高倍物鏡,調節細准焦螺旋,觀察細胞核和細胞質的染色情況。
五、考點提示:
1、取口腔上皮細胞之前,應先漱口,以避免裝片中出現太多的雜質;
2、取洋蔥表皮細胞時,盡量避免材料上帶有葉肉組織細胞;
3、沖洗載玻片時水的流速要盡量慢,切忌直接用水龍頭沖洗;
4、用酒精燈烘烤載玻片時,不要只集中於材料處,而應將載玻片在火焰上來回移動,使載玻片均勻受熱,以免破裂;
5、烘烤後的載玻片不要馬上放入盛有稀鹽酸的燒杯中,最好先自然冷卻1分鍾。
『玖』 高中生物實驗各實驗中蒸餾水的作用
高中生物實驗各實驗中蒸餾水的作用:
學校里的化學實驗,有些需要用蒸餾水,利用的就是蒸餾水無電解質,沒有游離離子,或是沒有雜質。你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看看是利用它不導電的性質,還是低滲作用,還是沒有其他離子,不會發生化學反應的作用。
其他作用:
1、在生活中,一般和機器、電器相關的時候,蒸餾水的作用主要是它不導電,保證機器運行穩定,延長電器使用壽命。
2、在醫葯行業,蒸餾水的作用是因為低滲作用。用蒸餾水沖洗手術傷口,使創面可能殘留的腫瘤細胞吸水膨脹,破裂,壞死,失去活性,避免腫瘤在創面種植生長。
(9)蒸餾水在高中生物實驗中的總結擴展閱讀:
實驗室用超純水:
1、蒸餾水(Distilled Water )
實驗室最常用的一種純水,雖設備便宜,但極其耗能和費水且速度慢,應用會逐漸減少。蒸餾水能去除自來水內大部分的污染物,但揮發性的雜質無法去除。
如二氧化碳、氨、二氧化硅以及一些有機物。新鮮的蒸餾水是無菌的,但儲存後細菌易繁殖;此外,儲存的容器也很講究,若是非惰性的物質,離子和容器的塑形物質會析出造成二次污染。
2、去離子水(Deionized Water )
應用離子交換樹脂去除水中的陰離子和陽離子,但水中仍然存在可溶性的有機物,可以污染離子交換柱從而降低其功效,去離子水存放後也容易引起細菌的繁殖。
3、反滲水(Reverse osmosis Water)
其生成的原理是水分子在壓力的作用下,通過反滲透膜成為純水,水中的雜質被反滲透膜截留排出。反滲水克服了蒸餾水和去離子水的許多缺點,利用反滲透技術可以有效的去除水中的溶解鹽、膠體,細菌、病毒、細菌內毒素和大部分有機物等雜質,但不同廠家生產的反滲透膜對反滲水的質量影響很大。
4、超純水(Ultra-pure grade water)
其標準是水電阻率為18.2MΩ-cm。但超純水在TOC、細菌、內毒素等指標方面並不相同,要根據實驗的要求來確定,如細胞培養則對細菌和內毒素有要求,而HPLC則要求TOC低。
『拾』 高中生物實驗中有很多的水適用於不同的實驗,如白開水,清水,生理鹽水等等 哪位高手幫幫忙總結一下啊
在高中生物中白開水很少用的,如果是去氧氣的水那麼一般用蒸餾水,因為蒸餾水中氧氣含專量極低,要注意蒸餾屬水不適宜飲用的。生理鹽水一般是指0.85~0.9%氯化鈉溶液哺乳動物,0.67~0.70%是兩棲動物,一般用於動物細胞的清潔和保持細胞形狀,清理植物細胞的時候是不能用生理鹽水的,應該用清水或者蒸餾水,以蒸餾水為最佳,但是我們要考慮成本問題。植物細胞由於有細胞壁不會因為濃度差而導致細胞內物質流出。大晚上的學習不容易啊,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