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桶装纯净水生产流程
天然矿泉水厂建厂要求、矿泉水引水工艺、曝气工艺、过滤和消毒工艺、充气工艺、灌装工艺、洗瓶工艺、矿泉水工艺流程及其生产线、矿泉水检验与卫生管理、矿泉水的品质控制、日本矿泉水的生产工艺、矿泉水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措施
一、方法
1、本方法是不添加杀菌剂,而且有良好保存性的无菌矿泉水生产方法。
人们历来都在寻找甘甜可口的水,将各地有名气的水装入容器大量出售一 般情况下,矿泉水取水和装瓶不在同一个地方,抽出的水放在水罐中。从取水到装瓶这段时间内,细菌有可能繁殖滋生。以前防止细菌的繁殖,都是在抽出的水中添加氟,这样将损害矿泉水的天然风味,同时残留的氟可能生成有害物质。有人建议,在添加氟的情况下,可用活性炭进行再处理,但同样会影响矿泉水的天然风味。所以,需要研究一种方法,既能有效的防止矿泉水从取水到装瓶这段时间内细菌的繁殖,又不须添加氟等杀菌剂。
2、将矿泉水抽出后,在12摄氏度以下冷却,或者在冷却的同时,用孔径0.45微米的滤膜过滤,然后再进行灭菌处理,在无菌条件下装入容器。
从底下抽出的矿泉水的温度一般在15---17摄氏度左右。由于天然矿泉水来源的不同或在抽水过程中空气的混入等原因,使水中含有各种细菌。根据本方法,抽出的矿泉水要冷却到12摄氏度以下,若能冷却到10摄氏度以下更好,冷却到5摄氏度以下更显著。冷却是为了防止矿泉水滋生细菌。其次,上述条件作为在该温度下矿泉水不冻结的条件。矿泉水被从底下抽出后最好尽快的强制冷却。冷却时可采用平板式冷却机进行冷却。
其次,按照本方法,最好将抽出的水用0.45微米的膜过滤,以除去矿泉水中存在的革兰氏阴性菌或不溶解物。这样在灭菌处理前,能将有害微生物除去是最理想的。所以,在冷却处理的同时,用滤膜进行过滤。
在用膜进行过滤时,最好保持工作压力1.0---2.0公斤,水流量5---12升/分,过滤的矿泉水的温度,必须维持在上述的范围。膜可以使用市场上出售的微孔滤膜。
矿泉水在经过上述冷却处理和过滤后,在一定时间继续保持低温条件,再用常规方法进行灭菌处理,达到完全灭绝矿泉水中的杂菌,如使用高温加热灭菌方法。要保持矿泉水的味道不变,须采用精密过滤的方法,可用孔径0.22微米以下的滤膜进行精密过滤。这种方法可有效除去存在于矿泉水中的全部细菌,又能使矿泉水不变质并保持原味,从而达到与高温杀菌同样的灭菌效果。
3、下面通过实例加以说明:
实例一
从井水中抽出的矿泉水,用滤布过滤将异物除去后,用平板式冷却机冷却至5摄氏度。经过上述冷却处理的矿泉水再用孔径0.45微米的滤膜进行精密过滤。经过上述处理的矿泉水,用水槽车运送到装瓶工厂,存于该厂的贮水罐内,水抽出后到进入贮水罐这段时间内,以及在贮水罐内,水温仍要保持在12摄氏度以下。
矿泉水贮藏十二小时,用活性炭处理,通过孔径0.22微米的滤膜精密过滤,在100等级以下的净化无菌条件下,装入用合成树脂制成的瓶子中并加以密封,于是就成为瓶装灭菌矿泉水了。
这样的矿泉水在常温下保存了十八个月。饮用在常温下保存了十二个月的矿泉水,发现仍保持原有的风味。
实例二
从井中抽出的矿泉水,用滤布过滤将异物除去之后,用平板式冷却机冷却至5摄氏度。将水放在贮水罐内,在矿泉水从抽出到存入水罐这段时间,以及在罐内贮存期间,使矿泉水水温仍保持在10摄氏度以下。
在贮水罐内贮藏约四个小时后,将矿泉水用活性炭处理,之后加热到85 摄氏度,装入合成树脂瓶内密封,并将容器上下颠倒,保持30秒,于是得到瓶装灭菌矿泉水。
这样的矿泉水可在常温下保存十八个月,饮用在常温下保存了十二个月的矿泉水,发现仍保持原有风味。
二、方法
瓶装矿泉水的生产方法:将0.01---5ppm臭氧溶解于矿泉水中,之后充添入容器内并密封。
矿泉水中含有钾、钙、钠、铁、磷、锌等元素的硬水,与一般饮用水的软水不同。由于不进行添加氟的杀菌过程,所以矿泉水比软水的味道好。
根据食品法规定,矿泉水的杀菌方法有:以85摄氏度加热30分钟杀菌,或者采用与此效果相同的其它方法,有的也不需要杀菌。在需要进行杀菌,制成灌装密封矿泉水产品时,通常采用加热灌装方法,以满足上述加热灭菌条件。
在许多情况下,矿泉水往往不经过滤处理而直接装入容器,所以常常含有有机物,使水有异味、臭味。造成异味、臭味的的这种矿物质破坏了矿泉水原有的风味,降低其作为饮料水的价值。即使进行了加热消毒,也未能除去造成异味、臭味的物质,从而未能解决这一问题。
本方法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法,消除矿泉水中含有的异味、臭味等物质,生产出能保持良好风味的矿泉水的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制成密闭容器装矿泉水,要在矿泉水中添加0.01---5ppm的臭氧使之溶解,之后再将矿泉水装入容器中密封。
具有很强氧化能力的臭氧,使这种异味、臭味物质氧化,其结果使不良的异味、臭味消失。
由于矿泉水的类型不同,异味、臭味的含量不同,从而在矿泉水内添加臭氧的浓度也不一样。即使异臭物质含量比较少的矿泉水,如果臭氧量添加不足0.01ppm,矿泉水的风味就不会改善。对于异臭物质含量比较多的矿泉水,即使臭氧的浓度已超过一定量,也不能再改善矿泉水的风味。臭氧是一种危险的物质,如果添加大量的臭氧,相应的会给处理工作带来麻烦,所以应该避免臭氧的浓度超过限量值。
为了向矿泉水中添加臭氧并使之溶解,用臭氧发生装置制造臭氧,用起泡法注入矿泉水。臭氧对微生物有很强的杀菌力,所以在矿泉水中可以充分杀灭其中的卫生物。因此可以省略以前为了杀菌而加热瓶装的工序,在常温下就可以瓶装了。
三、方法
以往对装矿泉水用的PET等制成的塑料瓶,用过氧化氢水等杀菌剂将瓶子内外进行杀菌处理,杀菌剂会残留在瓶子上,有害饮水者的健康。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各种办法,其中有干燥方法,即将附在瓶子上的残留物清洗除去;再一种方法,在喷杀菌剂之后,喷洒清洗液,其缺点是杀菌剂不好清除,工作过程很复杂。
本方法的工作流程是:将塑料瓶和瓶盖分别在特定条件下,进行湿热和热加工处理,将经过孔径0.22微米以下滤膜过滤的矿泉水,在100等级的灭菌条件下瓶装,即可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
首先,将瓶子和瓶盖分别在相当于70摄氏度保持10秒的条件下,进行湿热加热杀菌。所谓相当于70摄氏度温度下保持10秒钟的条件,可由下式得出:
logy=1-(x-70)/10
式中的x为瓶子和瓶盖内壁的温度,y为保持时间。
一般说来,塑料瓶和瓶盖的耐热温度较底,若在这样的杀菌条件下,它们不变形又能有效的杀菌,这样是理想的。其次,若杀菌温度达不到70摄氏度,或者相当于在此温度下,保持不了10秒的条件下,则不能达到充分的灭菌效果。进行瓶子的湿热杀菌的具体方法是:将PET瓶瓶口向下放置,将注热水的瓶嘴从瓶口插入瓶内喷到瓶底的内壁上,然后热水顺着侧壁,再从瓶口流出,这样使瓶子内壁的温度升至杀菌温度。在将热水喷入瓶内时,要注意使注热水喷嘴的前端不要接触从瓶底流向侧壁再流下来的热水,使注热水喷嘴的前端避免受到污染,而且能保证热水的给定热量在热水从瓶底向侧壁流动过程中可有效利用,使之达到杀菌温度。瓶盖的灭菌,可以采用同样的注热水洗内壁的方法,也可通过热水使其接触蒸汽或热风的方法。例如金属瓶盖,应使其接触蒸汽,使它在3---15秒通过温度95---1000摄氏度的蒸汽管以达到杀菌的目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杀菌效率,在用热水使瓶子和盖子的内壁温度达到杀菌温度的同时,将瓶子知盖子的外壁也加热.,从瓶子的上方和左右方向喷淋热水效果较好,用这种方法容易控制温度,在保持瓶子不变形这一点上,比用蒸汽和风好.对瓶盖出可用同样方法。
在不用热水而用蒸汽的场合,可用0.2-0.5kg/cm2(计示压力)的蒸汽,喷射瓶子的外壁3-15秒。在使用热风的场合,可使用80-100°C的热 风喷射瓶子的外壁3-15秒种。
本方法的水处理和灌装内容参见《日本瓶装矿泉水的生法》。
水源(水质的好坏很重要)→石英砂过滤器过滤→活性炭过滤器过滤→精密过滤器过滤(多层过滤网组成的)→臭氧消毒→矿泉水
『贰』 生产纯净水需要什么样的设备
拔盖机、检漏机(当设备产量大的时候,拔盖机有漏拔的情况,检漏机就是负责多拔盖机漏拔的桶进行再次拔盖的)、刷桶机(分外刷、内刷和内外刷)、全自动上瓶机(自动将水桶从洗桶工位传送到灌装机的洗桶工位)、上盖清洗机(对盖子进行消毒杀菌的)、灌装机(灌装机含洗桶、灌装、压盖为一体)、灯检收膜机(通过目光检测水里面是否含有杂质,有杂质的时候在灯光的作用下是发光的)、提桶套袋机(套纯净水成品外面的塑料膜)、码垛机(相对于产量大生产线)
『叁』 纯水设备点检表
主要记录 电导率 进出压 检查日/检查人 等
其他记录事项 水表用水量 阴阳树脂更换/碳滤 等更换 冲洗记录
『肆』 使用纯净水设备时怎样记录日常数据
需要每天记录设备运行参数记录表。原水压力、一段进水压力,二段进水压力,电导率等,随时关注各个参数,是不是在正常范围值。
『伍』 纯化水设备平时都需要做哪些维护保养
想要对设备进行维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找出设备潜在问题专,并修复问题
找出设备潜属在问题,需要有熟练的检修技术人员,根据设备磨损知道设备什么时候、什么部位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2、对操作员工制定考核、培训,此提高操作人员、维修人员的认真态度,提高对设备维护的重视,严格按照操作手册正规操作生产,从一定程度上可减少人员的操作失误造成不应该出现故障。
3、根据自身生产环境改善,从源头控制故障的产生。
有些故障是因为环境造成的,例如生产环境脏乱,导致设备RO模的正常使用寿命下降,冬季的时候没有做好防冻准备,导致设备内部结冰,可以通过改进设计来达到根除的效果,对这类故障进行分析总结,提出解决的办法,采取合理的措施,从源头上进行控制,可达到免维护的效果。
4、增强预防维修。
一定要听从纯净水设备厂家的建议对设备进行定期定时定点的全面检测,通过定期检查提前发现纯净水设备的潜在的一些故障,如定期对设备箱体内余水进行检测,对传动系统易损耗部位进行检检,当发现有设备零件、螺丝有松动的现象,一定要及时处理,就可提前采取措施,将隐患消除。
『陆』 如何生产纯水
如果在实验室的话,你可以通过蒸馏的办法,如果生产的话可以用电渗析方法或反渗透法,或者二者组合使用再加上紫外杀菌仪器生产。
『柒』 纯水设备的工作流程是什么
纯水设备制备工艺流程
一、传统工艺
1、预处理系统→反渗透系统→中间水箱→版粗混合床→精混权合床→纯水箱→纯水泵→紫外线杀菌器→抛光混床→精密过滤器→用水对象 (≥18MΩ.CM)
2、预处理系统→反渗透系统→中间水箱→纯水泵→粗混合床→精混合床→紫外线杀菌器→精密过滤器→用水对象 (≥15MΩ.CM)
二、最新工艺
1、预处理→反渗透→中间水箱→水泵→EDI装置→纯化水箱→纯水泵→紫外线杀菌器→抛光混床→0.2或0.5μm精密过滤器→用水对象(≥18MΩ.CM)
2、预处理→一级反渗透→加药机(PH调节)→中间水箱→第二级反渗透(正电荷反渗膜)→纯水箱→纯水泵→EDI装置→紫外线杀菌器→0.2或0.5μm精密过滤器→用水对象(≥17MΩ.CM)
3、预处理→反渗透→中间水箱→水泵→EDI装置→纯水箱→纯水泵→紫外线杀菌器→0.2或0.5μm精密过滤器→用水对象(≥15MΩ.CM)
详情点击:网页链接
『捌』 纯净水的生产口味测试可以每天进行吗
我找到了一份纯净水生产质量管理文件,希望它对你有所帮助! (一)基本生产流程。
1.饮用天然矿泉水及瓶(桶)装饮用水的生产工艺
水源水→粗滤→精滤→杀菌→灌装封盖→灯检→成品
↑
瓶(桶)及其盖的清洗消毒
2.饮用纯净水的生产工艺
水源水→粗滤→精滤→去离子净化(离子交换、反渗透、蒸馏)→杀菌→灌装封盖→灯检→成品
↑
瓶(桶)及其盖的清洗消毒
(二)关键控制环节。
水源、管道及设备等的维护及清洗消毒;瓶(桶)及其盖的清洗消毒;杀菌设施的控制和杀菌效果的监测;纯净水生产去离子净化设备控制和净化程度的监测;瓶(桶)及盖清洗消毒车间、灌装车间环境卫生和洁净度的控制;包装瓶(桶)及盖的质量控制;消毒剂选择的使用;操作人员的卫生管理等。
(三)容易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
水源、设备、环境、原辅材料、包装材料、人员等环节的管理控制不到位,易造成化学和生物污染,而使产品的卫生指标等不合格。
质量管理制度
一、质量管理目标
确保产品一次检验合格率在99%以上,成品出厂合格率达到100%,年用户投诉率控制在公司规定的范围内,质量问题追溯到人。
二、质量管理具体措施
通过定期、不定期的召开质量分析讨论会,及全员的质量培训等活动,提高所有员工的质量意识,增强操作工的在线控制能力,以达到公司的质量管理要求。
(一)质量保证体系建立
1、按集团公司规定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即分公司(质检科)一车间、储运科(车间主任。储运科长)一工段(工段长、质检员)一操作人员的四级质量管理网络体系。
2、有齐全的质量体系文件(质量管理网络人员安排、岗位职责、质控点、工艺规程。检验标准,验收标准、原始记录等)。
(二)工序质量控制
1、严格按照公司工艺文件的规定进行产品生产。
2、严格按产品质控点要求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3、生产过程中在关键控制点都配有完整的原始记录,并准确、及时、如实地做好原始记录。
4、质检科负责在线及前一日与质量控制有关的原始记录进行审核,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三)原辅材料、包装材料、成品质量控制
1、生产用原辅材料、包装材料必须经质监部检验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
2、生产的成品由质监部检验合格后方可发货。
3、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原辅材料、包装材料不合格,车间及时向质检科汇报,质检科及时向质检部反馈。
(四)卫生质量控制
见附件
根据质量管理要求,制定了各岗位质量责任制、作业指导书,作业流程卡等质量管理制度,并严格要求所有员工遵照执行,同时明确质量管理网络,制定了质量管理检查考核标准,以保证更好的开展质量管理。
三、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分公司质量管理分四级管理,即厂部、车间、工段、全体员工,厂部由质检科长负责全公司质量管理,车间主任负责本车间质量管理,工段长负责本工段质量管理,各岗位员工遵循岗位责任制要求做好自己岗位的质量管理工作。
四、质量管理检查考核办法
质量管理检查考核采取三级检查体制,厂部由质检科长负责,每日不定时对各车间抽查不少于1次;车间由车间主任负责,每日不定时对各工段抽查不少于2次;工段由欧共体长和质检员负责,按照质检控点要求和操作要求随时督促本工段员工做好质量管理的各项工作。
质量管理检查考核扣罚办法如下:
1、工段随时检查发现问题,直接责任人按岗位责任制考核标准扣罚。
2、车间日常检查发现的问题,直接责任人按岗位责任制考核标准扣罚,车间质检员按考核标准扣罚相应金额,工段长按考核标准扣罚相应分数。
3、储运科日常检查发现的问题,直接责任人按岗位责任制考核标准扣罚,装卸队长按考核标准扣罚相应金额。
4、厂部(质检科)日常检查发现的问题,直接责任人按岗位责任制考核标准扣罚,车间质检员、装卸队长和储运科长按考核标准扣罚相应金额,车间主任和工段长按考核标准扣罚相应分数。
5、质监部检查发现的问题,直接责任人按岗位责任制考核标准扣罚,车间质检员、装卸队长和储运科长按考核标准扣罚相应金额,质检科长、车间主任和工段长按考核标准扣罚相应分数;如问题较为严重,分公司总经理承担相应责任。
6、第二次检查发现类似问题,加倍处罚。
7、所有扣罚通知单需当事人签字确认,若当事人拒签,则可由上级主管签字确认。所有扣罚通知单一式两份,一份交当事人,一份由主管部门(车间或质检科)保存。
8、每日扣罚金额,操作工通知车间统计登入个人日清台帐,管理人员上报质检科登记备案;每月汇总检查考核结果,操作工在月度工资中扣罚应扣金额,车间质检员在月度奖金中扣罚应扣金额,管理人员在月度奖金考核中扣罚相应分数,并且将考核结果作为季度、半年、年终的评比。定级依据。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
一、岗位名称:车间主任
二、工作职责:
1、每天至少2次深入车间检查质量控制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及时汇报。
2、负责本车间的质量管理实施工作,质量改进措施的落实工作,公司下达的质量管理制度的贯彻工作,对下级的质量考核工作。
3、每天必须如实做好检查记录。
一、岗位名称:工段长
二、工作职责:
1、必须严格按质控点巡回检查要求深入车间检查质量控制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及时汇报。
2、认真如实做好员工日清卡登记工作,以确保质量追溯到人。
3、严格禁止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原料进入生产线。
4、每天必须如实做好检查记录。
一、岗位名称:质检员
二、工作职责:
1、熟知本车间的生产工艺规程及质控点的控制要求,严格督促各岗位操作工按工艺要求操作,及时制止违章操作行为。
2、落实车间执行公司,分公司下达的质量管理制度,并对车间工序质量控制情况及操作工岗位质量职责进行考核。
3、负责车间各工序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汇报,并详细记录,杜绝不合格产品出厂。
4、严格按要求对各质控点进行巡回检查,并如实、准确做好记录,按规定进行考核。
5、认真督促各岗位操作工按工艺操作规程及作业指导书操作,及时制止违章操作,确保产品质量。
6、严格控制不合格原料进入生产线。
7、做好防虫防蝇及净化室交货的卫生管理工作,确保防虫防蝇设施齐全,净化室卫生达到内控指标。
8、协助质检科长做好质量管理工作。
9、协助车间主任搞好现场管理,尤其是督促生产工作严格卫生要求执行。
10、做好对新工人的培训指导工作。
11、负责做好生产前卫生消毒所需用品的准备工作。
以上有一项未做到者,每次扣10~20元。
一、岗位名称:水处理操作工
二、工作职责:
1、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严格按质控点要求,控制每级设备进、出水质量,要求电渗析产水电导率控制在300±10us/cm。对超滤产水的口味进行定期(每30分钟1次)测试,发现问题及时汇报9若水口味不正常则需停机)。
2、负责设备的定期清洗工作。
3、各种化学药品必须离墙、离地堆放。
4、做好防鼠、灭蝇工作,保持物品堆放场所整洁干燥。
5、认真及时做好各项生产原始记录。
6、保持设备及工作场所干净整治。
以上有一项未做到者,每次扣5~10元。
后附:生产车间质量管理考核标准及质理控制要点。
采购 验 收 管 理 办 法
第一条 本公司对物料的验收以及入库均以本办法作业。
第二条 待收料 供应部收料人员于接到采购部门转来已核准的“采购单”时按供应商、物料依交货日期分别依序排列存档,并于交货前安排存放库位以利收料作业。
第三条 收料
(一)内购收料
1.材料进厂后,收料人员须依“采购单”内容,并核对供应商送来的物料名称、规格、数量和送货单及发票并清查数量无误后,将到到货日期及实收数量填记于“采购单”办理收料。
2.如材料与“采购单”内容不符时,应立即通知采购人员处理。
(二)外购材料
1.材料进厂后,收料人即会同质检部依“装箱单”及“采购单”开箱核对材料名称、规格、数量,并将到货日期及实收数量填记于“采购单”
2.开箱后如材料与“采购单”或“装箱单”内容不符时,应立即通知进口人员及采购人员处理。
3.如材料有破损、变质、受潮等异常时,应立即通知采购人员联络公证处前来公证或通知代理商前来处理。
4.对于由公证或代理商确认,收料人开立“索赔处理单”呈主管审核后送会计部门及采购部门督促办理。
第四条 材料检验 进厂待验的材料,必须在物品的外包装上贴材料标签并详细注明料号、品名规格、数量及入厂日期。
第五条 超交处理 交货数量超过订购量部分应于退回或双方协商处理。
第六条 短交处理 交货数量未达到订购数量时,以补足为原则。
第七条 急用品收料 紧急材料于厂商交货时,若尚未收到“请购单”时,收料人员应先洽询采购部门。确认无误后,始得依收料作业办法。
第八条 材料验收规范 为利于材料检验收料作业,质量管理部门就材料重要性及特性等,适时召集使用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依所需的材料质量研订“材料验收规范”,呈总经理核准后公布实施。
第九条 材料验收结果的处理
(一)检验合格的材料,检验人员于外包装上贴合格标签,以示区别,物料管理人员再将合格品入库定位。
(二)检验不合格的材料,检验人员于物品包装上贴不合格标签,并于“材料检验报告表”上注明不良原因,凭此办理退货。
第十条 退货作业 对于检验不合格的材料退货时,应开立“材料交运单”并应附有“材料检验报告表”,呈主管签认后,凭此办事材料出厂。
第十条 退货作业 对于检验不合格的材料退货时,就开立“材料交运单”并应附有“材料检验报告表”,呈主管签认后凭此异常材料出厂。
第十一条 实施修正 本办法呈总经理核准后实施,修订时亦同。
不 合 格 管 理 办 法
1 目的
为使不合格/待处理物料尽快得到处理,对不合格/待处理物料进行原因分析,降低发生率。
2 适用范围
程序一适用于整批不合格的生产原料、包装材料及任何数量的成品及中间品。
程序二适用于经检验合格但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发现的有缺陷的原材料(即零散不合格包装材料,原辅材料)。
3 责任者
QA 检查员,QA 主管,仓库保管员,处置负责人,仓库主管。
4 定义
不合格:可依据化验或检验标准明确判定为不合格,交由处置负责人处理的事项。
待处理:有疑问且暂不能给出明确结论,需由处置负责人提供进一步调查结果及提请有关部门讨论的事项。
5 安全注意事项
不适用于本范围。
6 规程
6.1 程序一
6.1.1 当生产物料、原辅料、包装材料、出现不合格或需待情况时,QA检验员应立即填写不合格/待处理通知单,在通知单上选择不合格或待处理项,按顺序编号记录,部分项目解释如下:
批量:指该批的物料总量。
库存数量:指当前该产品的原材料库存总量。
此通知单涉及的数量:指本通知单涉及到的不合格或待处理数量。
6.1.2 QA发放人填写处置方法及要求,指定处置负责人后,由QA主管审批。必要时提供调查报告及预防措施,以防止类似事件再发或发生混乱。
6.1.3 QA检验员填待处理标签并逐桶/件贴在物料上。
6.1.4 仓管人员应立即将不合格/待处理物料转移到不合格区。
6.1.5 将不合格/待处理通知单发给处置负责人或相关人员。如涉及供应商进行包装材料报废时,给处置负责人那份通知单需附“包装材料销毁记录”。
6.1.6 处置负责人收到不合格/待处理通知单后应立即进行处理。不合格原辅材料及包装材料在退货处理前,由处置负责人清点物料总量/批号。
6.1.7 并将待处理标签逐个取下,贴在不合格/待处理单后边。不合格原材料退货后,处置负责人将通知单上的各项填写完全并签字。在公司内处理的产品或物料,在处理前须与QA讨论处理方法,意见一致后方可进行处理。凡须提供调查报告及预防措施的,也须在处理前提供,并得到QA/QC经理的认可。
不合格/待处理物料具体处理方法
1、对处置方法已定的不合格/待处理物料(即退货,返工或报废等),从处置负责人接到不合格/待处理通知单之日起一般规定处理周期为15天,特殊情况需经处置负责人所在部门批准,报QA备案,以便对异常物料进行跟踪监查。(大批出现问题报告质量委员会)否则QA将报请有关领导停止对该产品的档案发放,或停止对该种物料的检验放行。
2、包装材料整批不合格,不合格物料退回厂家挑选,挑选后残次品由厂家负责销毁,采购员将不合格/待处理单及销毁记录在15天内返回QA。QA交通知RC部,由RC部派人现场检查,监督销毁,采购员协助安排。
3、旧版物料报废,过期物料报废,要将物料转移至仓库,由物资部负责处理,应在15天内完成。
6.1.8 对由于储存原因,影响使用的包装材料,由QA发放待处理通知单给采购员,采购员联系供应商做相应处理后,运回。需重新检验的,应重新生成一个批号,合格后方可使用。
6.1.9 处置负责人将处置方法和记录在回执上,将回执和质量报告转QA确认。
6.1.10 将回执复印发出,原件存入生产批记录中。
6.1.11 质量部门认可的事故报告,需交各有关领导审批,并将原件存放于批记录中。
6.1.12 QA负责每月对不合格/待处理通知做统计,分析报告。
6.2 程序二
6.2.1 生产操作工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零散不合格的包装材料后,应在本批生产结束前,尽快通知QA确认。
6.2.2 QA确认后,在此部分材料上贴不合格或待处理签。由生产操作式到仓库退/换材料,仓库将这部分不合格/待处理材料放置于不合格区。
6.2.3 生产过程中零散包装材料/原辅料的不合格/待处理物料由备料人员存放在不合格区,备料库每月结产日前一天将不合格/待处理品清单传递给QA,由QA发H/R单至供应部,由供应部经理决定此部分物料的处置方法,并在一周人QA主管确认后通知中转室再做处理。
1、需报废:由中转室负责报废,每月至少统一报废一次。
2、需退货:应及时将不合格物料转移至原材料库不合格区,由供应部负责处置。
6.2.4 若可能由于包装材料的问题影响包装正常进行时,则由主操作通知QA到现场检查,如材料确有问题,QA负责及时通知中转室退换材料,同时QA对该批包装材料所剩物料进行复检,并通知采购人员。
6.2.5 报废物料经批准后送安全主管处理。
备注一:
下述情况下需指定处置负责人
1、由厂家直接供货,发现不合格/待处理物料(包装材料、原辅料)
2、生产过程中,零散不合格/待处理包装材料?原辅料。
3、生产过程中操作出现异常,造成不合格/待处理产品,中间品。
4、用旧版印刷的包装材料报废,过期物料报废。
5、所有原件发放给处置负责人。
7 参照:
无
8 分发部门:
质量检验部、供应销售部、质量检验部、技术开发部。
技术文件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更好地加强技术文件的管理,使技术文件有一整套规范管理程序,加强技术文件的使用效果,特制定本制度。
2 本制度规定了技术文件的编写、审核、批准、发放控制及管理办法。
2.1 技术文件编制、审核、批准
2.1.1 技术文件编制:由技术质量部负责编写。
2.1.2 技术文件审核:由技术质量部领导审核。
2.1.3 技术文件批准:由主管技术副总裁批准。
2.2 技术文件发放、控制
由技术质量部发放控制,并在发放时,确定发放范围,按公司统一规定的部门代码在文件封面左上角盖“部门代码章”同时填写《文件发放回收记录》。并且记录用圆珠笔或蓝黑钢笔填写《文件接收记录》。
2.3 文件接收:文件接收部门填写《文件接收记录》。
2.4 技术文件换版发放时,回收旧版文件。(存放在档案室的“原版”文件除外)
2.5 技术文件更改
更改包括修改和换页,更改时填写《技术文件制定修改控制页》,经技术副总批准后,由技术质量部负责按《文件发放回收记录》进行跟踪更改。
2.6 技术文件应由接收部门专人管理,保证使用部门可随时获得技术文件的有效版本,并将文件存放在适宜环境,防止文件损坏。
2.7 技术文件不许丢失。文件丢失时,使用部门以书面形式说明丢失原因,经技术副总批准后,由技术质量部负责补发,并作好发放记录。
2.8 作废技术文件的处理
2.8.1 技术文件到期或新版文件下发时,作废技术文件由技术质量部按发文记录进行回收,同时在文件接收部门的接收记录上加盖:“文件已回收”或“作废”字样的印章。
2.8.2 回收的技术文件统一销毁,填写《文件销毁记录》,特殊情况来不及销毁,允许由文件管理人员在文件封面上手写“作废”字样(需签名),及时交给发放部门销毁。
2.8.3 原版技术文件作废时,由档案室按《档案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
2.8.4 作废技术文件作废时,由技术质量部标识,保留一份。
『玖』 全自动超纯水设备日常运行应记录哪些数据
一、启动记录
超纯水设备RO系统的特性必须从一开始使用期就记录,启动专报告应该包括完整属的装置说明,可以利用流程图,装置图表示预处理、超纯水设备的RO反渗透系统和后处理、初始时的预处理、和RO的性能记录。
所有仪表和表计必须按照厂家的建议进行校对并记录。
二、RO运行数据
运行数据可以反映出超纯水设备RO系统的工作性能,在整个RO系统运行期间所有的数据都要进行记录,这些数据能够为分析评价超纯水设备RO系统的性能提供资料。
1、流量(各段产品水和浓水流量)。
2、压力(各级给水、浓水、产品水)。
3、温度(给水)。
4、PH值(给水、产品水、浓水)。
5、电导率(给水、产品水、每段给水、产品水浓水)。
6、运行小时数。
7、偶然事件(SDI、PH值和压力失常、停运等)。
8、所有仪表和表计每三个月或半年至少要校对(校改)1次。
9、流量压力、温度、PH值、电导率、SDI(给水),每天一次。
10、每一段给水,浓水,产品水的TDS每月分析一次。
11、每周用蒸汽清洗活性炭过滤器,不锈钢管路消毒情况。
『拾』 纯水生产的灌装方法
可分为三种方法
1、纯净水生产线控制液位高度定量法:控制灌容器中液位的高度以达到定量灌装。灌装的物料容积等于瓶内的容积,用瓶子的容积来确定灌装量,这种方法不仅简单易操作,还无需其他设备的辅助,但是因为瓶内的容积精度对灌装精度影响大,所以计量准确度低。
2、纯净水生产线定量杯定量法:主要灌装流程是先把液体注入定量杯中,然后将液体注入到瓶中,该种方法一般不叫适合酒类等粘度较低的产品灌装。
3、纯净水生产线定量泵定量法:用动力控制活塞的运动,然后把物料从储存缸吸入活塞缸,然后通过压力注入容器内,另外,还有利用一层柔软薄膜在气体压力下的作用下,将物料从料缸吸入灌料室,然后再注入容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