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缓冲溶液的缓冲范围怎么计算
缓冲溶液的缓冲范围在PKa±1=4.75±1之间。水合氢离子的浓度取决于弱酸与其共扼碱的浓度比。当加入少量强碱时,酸被中和,导致了氢氧根离子在溶液中很少累积。
从而C(A一)的浓度增加,C(HA)的浓度减少。可以看到,虽然加入了强碱,但是溶液里的氢氧根离子变化很少,同时,浓度较大,相对的变化小,两者比值几乎无变化,因此根据公式,水合氢离子的浓度变化很小。
(1)加入纯水的缓冲容量怎么算扩展阅读:
人体的正常生理环境的维持离不开缓冲溶液,认识学习缓冲溶液有利于我们深入认识人体复杂化学反应的机制。
缓冲溶液对维持着人体正常的血液p
H范围。其中碳酸-碳酸氢钠是血浆中最主要的缓冲对,此对缓冲机制与肺的呼吸功能及肾的排泄和重吸收功能密切相关。
Ⅱ 缓冲溶液最大缓冲容量怎么算
常见的HB--B-缓冲体系的计算公式:
β=2.3C(HB)*C(B-)/C
β为缓冲容量.C为缓冲剂的总浓度.C(HB)是共轭酸的浓度,C(B-)是共轭碱的浓度.其中C==C(HB)+C(B-)
影响缓冲容量的因素有缓冲剂的浓度和C(HB)与C(B-)的比值.缓冲剂浓度越大其缓冲容量越大;当C(HB):C(B-)=1:1时,缓冲容量最大.
由于上面公式的得来涉及到微积分,所以就没有给你写出.
Ⅲ 缓冲溶液最大缓冲容量怎么算
常见的HB--B-缓冲体系的计算公式:
β=2.3C(HB)*C(B-)/C
β为缓冲容量.C为缓冲剂的总浓度.C(HB)是共轭酸的浓度,C(B-)是共轭碱的浓度.其中C==C(HB)+C(B-)
影响缓冲容量的因素有缓冲剂的浓度和C(HB)与C(B-)的比值.缓冲剂浓度越大其缓冲容量越大;当C(HB):C(B-)=1:1时,缓冲容量最大.
由于上面公式的得来涉及到微积分,所以就没有给你写出.
Ⅳ 缓冲溶液中加水对缓冲容量的影响
缓冲液的话总体来说就是使得溶液整体变化不大,一般靠电离不彻底的物质实现,比如Ac与HAc,在酸碱变幻的时候会自己结合氢或者氢氧根离子达到平衡,从而阻碍PH变化~
如果是离子缓冲液的话,除了上面难电离的离子对存在来减缓离子浓度变化,还有加入大量不影响溶液的离子。在大基数情况下微小的改变就可以忽略
缓冲液一般由弱酸(碱)和其盐溶液组成(你也可以这么看NaH2PO4),加入酸或者碱之后无非就使得水的电离平衡被打破㏑c(H+)+㏑c(OH-)=-14
以HAc NaAc缓冲为例,加入酸,c(H+)增大,Ac-就会和多余的氢离子结合,减弱H+增大的影响。加入碱同理吧~
缓冲溶液的PH值由弱酸-弱酸根或弱碱-弱碱根的浓度比例决定,计算时还要再取个对数,因此对少量酸碱加入造成的离子浓度变化不敏感。
Ⅳ 缓冲溶液的ph计算是什么
缓冲溶液ph计算公式:ph=min*b。
缓冲溶液指的是由弱酸及其盐、弱碱及其盐组成的混合溶液,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减轻外加强酸或强碱对溶液酸碱度的影响,从而保持溶液的pH值相对稳定。
比如:1mol/L醋酸和1mol/L醋酸钠的缓冲对,醋酸的电离和醋酸钠的水解都受到了抑制。醋酸根离子和醋酸分子的浓度都等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Ka=c(氢离子)·c(醋酸根)/c(醋酸)。两边取负对数。
-lgka=-lg。
pka=pH-lg(c(醋酸根)/c(醋酸))。
pH=pKa+lg(c(醋酸根)/c(醋酸))。
一般对于酸和盐混合溶液有pH= pKa+lg[共轭碱/共轭酸]。
一般对于碱和盐混合溶液有pOH= pKb+lg[共轭酸/共轭碱]。
对于1mol/L醋酸和1mol/L醋酸钠的缓冲对。
根据计算公式,加水稀释10倍,pH基本不变,仍然约为pH=pKa=4.74。
若加入等量的0.5mol/L盐酸溶液pH=pKa+lg0.5/1.5=4.74-0.47=3.27。
若加入等量的0.5mol/L氢氧化钠溶液pH=pKa+lg1.5/0.5=4.74+0.47=5.21。
若纯水加入等量0.5mol/L盐酸溶液,那么pH=-lg0.25=lg4=0.60,由此可知缓冲作用明显。
一般的缓冲溶液的浓度越大,酸碱浓度的比例接近1:1,缓冲效果越好,同时缓冲不是无限的,超过限度上述两个有利于就被破坏了,缓冲范围一般在上下1个pH单位左右。
Ⅵ 缓冲比计算公式是什么
缓冲比计算公式:β=2.3c(hb)*c(b-)/c。
β为缓冲容量,c为缓冲剂的总浓度,c(hb)是共轭酸的浓度,c(b-)是共轭碱的浓度,其中c==c(hb)+c(b-)。
缓冲溶液的总浓度和缓冲比是影响缓冲容量的两个重要因素:
1、对于同一缓冲系,当缓冲比一定时,总浓度越大,抗酸成分和抗碱成分越多,外加同量酸碱后,缓冲比变化越小,缓冲容最越大,缓冲能力就越强;反之,总浓度越小,缓冲容量越小,缓冲能力就越弱。
2、对于同一缓冲系,当总浓度一定时,缓冲比越接近1,外加同量酸碱后,缓冲比变化越小,缓冲容量越大,缓冲能力就越强;反之,缓冲比越偏离1,缓冲容量越小,缓冲能力就越弱。当缓冲比等于1,缓冲容量最大。
Ⅶ 缓冲溶液计算
首先第一个问题是要算其质量,根据M=P*V可得:M=0.1*100/1000=0.01kg=10g
所以需氨基乙酸10g.
第二个问题是说要缓冲容量最大,意思就是要中和原来的酸溶液,也就是说需要碱容度为PH=10碱.所以需要加10ml 的碱就可以缓冲起容量了,容量为100+10=110ml
Ⅷ 缓冲容量计算公式是什么
缓冲容量计算公式是:β=2.3C(HB)*C(B-)/C。
β为缓冲容量C为缓冲剂的总浓度C(HB)是共轭酸的浓度,C(B-)是共轭碱的浓度,其中C==C(HB)+C(B-)。
影响缓冲容量的因素有缓冲剂的浓度和C(HB)与C(B-)的比值,缓冲剂浓度越大其缓冲容量越大;当C(HB):C(B-)=1:1时,缓冲溶液的总浓度和缓冲比是影响缓冲容量的两个重要因素。
缓冲容量计算公式的推导:
对于同一缓冲系,当缓冲比一定时,总浓度越大,抗酸成分和抗碱成分越多,外加同量酸碱后,缓冲比变化越小,缓冲容最 越大,缓冲能力就越强;反之,总浓度越小,缓冲容量越小,缓冲能力就越弱。
对于同一缓冲系,当总浓度一定时,缓冲比越接近1,外加同量酸碱后,缓冲比变化越小,缓冲容量越大,缓冲能力就越强;反之,缓冲比越偏离1,缓冲容量越小,缓冲能力就越弱。当缓冲比等于1,缓冲容量最大。
Ⅸ 缓冲溶液的缓冲容量怎么计算
问题有点大,因为缓冲溶液的种类较多,不同类型的有不同的计算公式.这里告诉告诉你常见的HB--B-缓冲体系的计算公式:
β=2.3C(HB)*C(B-)/C
β为缓冲容量.C为缓冲剂的总浓度.C(HB)是共轭酸的浓度,C(B-)是共轭碱的浓度.其中C==C(HB)+C(B-)
影响缓冲容量的因素有缓冲剂的浓度和C(HB)与C(B-)的比值.缓冲剂浓度越大其缓冲容量越大;当C(HB):C(B-)=1:1时,缓冲容量最大.
由于上面公式的得来涉及到微积分,所以就没有给你写出.
Ⅹ 缓冲容量公式的c总怎么算
β=2.3C(HB)*C(B-)/C β为缓冲容量.C为缓冲剂的总浓度.C(HB)是共轭酸的浓度,C(B-)是共轭碱的浓度.其中C==C(HB)+C(B-) 影响缓冲容量的因素有缓冲剂的浓度和C(HB)与C(B-)的比值.缓冲剂浓度越大其缓冲容量越大;当C(HB):C(B-)=1:1时,缓冲容量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