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口罩n和f区别
现在市面上售卖的N95和F的区别在对于过滤效率来说是一样的。只是N95(准确来说是KN95)属于的执行标准是GB 2626-2006,而F95属于T/CTCA 1-2015。综合来看感觉F95防护效果比KN95还要好。
N95型口罩,是美国NIOSH认证的9种防颗粒物口罩中的一种。"N"的意思是非油性的颗粒;"95"是指,在NIOSH标准规定的检测条件下,过滤效率达到95%。只要符合N95标准,并且通过NIOSH审查的产品就可以称为“N95型口罩”。这个是美国的标准。KN95是中国国家标准GB2626-2006对防颗粒物口罩的分类,2009年8月1日开始执行的国标GB2626-2006(《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将防尘口罩分为三个等级:KN90,KN95,KN100。过滤效率分别为:90%、95%、99.97%。
2. 口罩f95是什么级别和n95口罩区别
疫情期间,很多朋友都迷信n95口罩,认为n95口罩可以有效防范新冠病毒。不过在防护性上,似乎大家都有点高估n95,看到有朋友询问f95口罩属于什么级别,和n95谁的保护性更强呢?下面就来了解看看。3. 一级f95口罩是什么标准
一级f95口罩的标准,F95标准比N95标准多了三个标准,一个漏率(F95不可超过8%)的标准,一个进入摩擦阻力(不可高过230帕)的标准,一个吸进摩擦阻力(不可高过200帕)的标准,而N95就一个过虑的级别,实际上2个都一样全是过虑高过95%,而在GB2626-2006等技术专业防护口罩标准中也对漏率作出了详尽的要求。本标准对漏率的要求延用GB2626-2006标准,要求F95级PM2.5防尘口罩的总漏率低于8%。
4. 医用口罩级别标准表
你好
目前市场上口罩分为工业用、医用、民用三类,即医用外科口罩、n95口罩、医用型n95口罩、普通口罩。
口罩的等级
95等级:表示最低过滤效率为95%。
99等级:表示最低过滤效率为99%。
100等级:表示最低过滤效率为99.97%。
医用外科口罩
常用于医院门诊、实验室、手术室等医疗环境,为医护人员工作所佩戴的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可以对飞沫等大颗粒物质起到隔离作用,外层为防水层,对液体飞溅有阻隔作用。但外科口罩不能有效地过滤空气中的细小颗粒,而且外科口罩设计也不是密封式,不能完全阻止空气从口罩边缘的缝隙里进入。
工业n95口罩
工业n95口罩可过滤至少95%直径在0.3微米或以上的固体或液体的非油性颗粒。采用先进的静电介质技术可增强颗粒捕获能力,同时降低呼吸阻力,让佩戴者呼吸更畅顺;松紧带采用焊接式连接更加耐用,泡沫鼻梁垫设计使佩戴更舒适。
普通n95
比较受欢迎是带呼吸阀的n95口罩,呼吸阀可以保持口罩内部通风,特别适合需要长时间佩戴的情况。目前这个等级的口罩舒适也也不断升级改进。
医用n95口罩
医用n95口罩比工业n95口罩多了流体阻力、防水等功能,对血液和其他传染性液体的飞溅和喷溅具有防护性,可以阻挡部分空气传播的生物颗粒,符合CDC的肺结核病控制指引,FDA批准可用于外科手术的n95口罩。对于细菌病菌的防护方面,医用型n95口罩的保护效果比较理想。但是日常生活不需要配戴该类型。n95有口罩可以有效的防护病毒传播感染,但是戴上n95口罩呼吸辛苦。
不同国家的n95口罩
n95是美国的标准,世界其他国家地区也有同类型口罩,但名称不同,例如在中国也叫KN95口罩。
n95、n90等开头的美国标准,或ffp为开头的欧洲标准,我国的口罩国家标准为gb2626-2006,适用于工业口罩。与美国标准有些相似,分为适用于非油性颗粒物过滤的kn类,以及用于油性颗粒物防护的kp类。
普通口罩
目前,市场上的普通口罩类型主要是棉布口罩、无纺布口罩、高分子材料口罩、活性炭粉滤芯口罩、活性炭纤维毡垫口罩,虽有一定的防护作用,但不能用于阻止呼吸道病原体,不属于医用范畴。其他普通口罩的材质可能为棉布、纱布、海绵、帆布及绒等,只能隔离空气中部分粉尘,基本不具备防护作用。
防霾口罩
防霾口罩最低门槛是能够过滤至少90%的非油性颗粒物以及至少80%的油性颗粒物。(非油性颗粒物:固体和非油性液体颗粒物及微生物,如煤尘、水泥尘、酸雾、油漆雾等;油性颗粒物:油烟、油雾、沥青烟、焦炉烟、柴油机尾气中的颗粒物等)
如果按照对佩戴者的防护能力来看,医用防护口罩>N95/KN95口罩>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医用口罩>普通棉口罩。
5. N95和kn95的区别是什么
口罩型号中的KN和N代表的是不同国家标准。在我国,口罩按照功能可分为KN和KP两大类,,KN类适用于过滤非油性颗粒物。
N是美国NIOSH认证标准,其中包括N系列,R系列,P系列等。除了KN与N外,还有FFP系列是欧洲标准,KF系列是韩国标准。
字母后面的数字则是代表口罩过滤效率的百分比,KN95与N95都代表对非油性颗粒物过滤效率大于95%,。
所以KN95与N95的最大区别在于适用国家标准不同,但防护效果是相同的,如果按防护效果进行对比,那么FFP3>FFP2=N95=KN95=KF94>KN90。
在选购口罩时,如果能够买到N95口罩,那么也是能够预防冠状病毒传染的。如果买不到KN95或N95口罩,也可以用KN90口罩替代。
不论是KN95口罩还是N95口罩,都有医用和非医用两种类型,其中医用口罩医用类型口罩外表面经过疏水处理,适合在防疫期间与患者亲密接触的一线医护人员,而普通个人只需佩戴非医用口罩即可。识别两者的方法主要看口罩外侧是由标有“医用”字样,如果没有就代表是普通非医用口罩。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5-19,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6. 口罩防护等级的划分标准
口罩防护等级的划分标准
口罩防护等级的划分标准d
2020-04-02 23:01:11
我们在买口罩类防护用品的时候,你是否注意到了上面的执行标准字样呢,一个安全合格的产品当然少不了这些行业规范,我们国家对口罩类产品都有哪些生产检测标准呢,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口罩防护等级的划分标准d
口罩都有哪些标准?
目前,我国关于口罩的主要标准包括GB 2626-2006《呼吸防护用品 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GB 19083-2010《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YY 0469-2011《医用外科口罩技术要求》,GB/T 32610-2016《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等,目前主要分为劳动防护、医用防护、日常防护三类。目前国内常见的口罩,基本上都是四个标准体系:国标、美标、欧盟标准和日标。 说明:YY开头的代表医药行业标准,GB开头的代表国家标准,即国标。【口罩产品大全】
一、劳保口罩标准
GB 2626-2006《呼吸防护用品 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由原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布,为全文强制性标准,于2006年12月1日实施。该标准所规定的防护对象包括各类颗粒物,即包括粉尘、烟、雾和微生物,还规定了呼吸防护用品的生产和技术规范,对防尘口罩的材料、结构、外观、性能、过滤效率(阻尘率)、呼吸阻力、检测方法、产品标识、包装等都有严格要求。标准根据口罩的过滤效率将口罩分为 90(KN90、KP90)、95(KN95、 KP95)、100(KN100、KP100)三个等级。
GB2626-2006 面罩的分类
GB2626-2006面罩的过滤效率级别及要求
注:该标准的测试流量为 85L/min。呼吸阻抗的指标要求为:吸气阻力不超过 350pa,呼气阻力不超过 250pa。
GB 2626-2019 呼吸防护 自吸过滤式防颗物呼吸器,标准的修订版本GB 2626-2019 《呼吸防护 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已于2019年12月31日正式发布,计划于2020年7月1日正式实施,新标准增加了呼吸器材料、产品可拆卸部件的泄漏性检测方法等要求。
二、医疗卫生口罩标准
中国的医用防护口罩标准现有两个。YY0469-2011《医用外科口罩》及 GB19083-2010《医用防护 口罩技术要求》
医用口罩的检测在现有国家的标准中涉及到三个:YY/T 0969-2013《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YY 0469-2011《医用外科口罩》、GB 19083-2010《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
YY 0469-2011《医用外科口罩技术要求》由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为医药行业标准,于2005年1月1日实施。该标准规定了医用外科口罩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标志与使用说明及包装、运输和贮存。该标准规定口罩的细菌过滤效率应不小于95%。
YY0469-2011 口罩的分类
注:该标准的 BFE 测试流量为 28.3L/min; PFE 测试流量为(30±2)L/min,试验面积为 100cm2 ; 呼吸阻力 的测试流量为 8L/min,试验面积为5.06cm2。有合成血液穿透要求:将2mL合成血液以 10.7KPa(80 mmHg) 压力喷向口罩,口罩内侧不应出现渗透。
YY0469-2011 口罩微生物指标
GB 19083-2010《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由原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布,于2011年8月1日实施。该标准规定了医用防护口罩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标志与使用说明及包装、运输和贮存,适用于医疗工作环境下,过滤空气中的颗粒物,阻隔飞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的自吸过滤式医用防护口罩。该标准的4.10为推荐性,其余为强制性。
GB19083-2010 口罩的过滤效率级别及要求
注:该标准的测试流量为(85±2)L/min,口罩的吸气阻力不超过 343.2Pa(35 mm H2O)。有合成血液穿 透要求:将 2mL 合成血液以 10.7KPa(80 mmHg)压力喷向口罩,口罩内侧不应出现渗透。
GB19083-2010 口罩微生物指标
YY/T 0969-2013《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是按照YY/T 0969-2013标准进行检测的,虽然是属于一次性用品,但是防护效果不比防护型口罩差,标准YY/T 0969-2013对于细菌的过滤效率要求也是很严格的
三、日常防护类口罩标准
GB/T 32610-2016《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由原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是我国首个民用防护口罩国家标准,于2016年11月1日实施。该标准涉及口罩原料要求、结构要求、标签标识要求、外观要求等,主要指标包括功能性指标颗粒物过滤效率、呼气吸气阻力指标、密合性指标等。该标准要求口罩应能安全牢固地护住口鼻,不应存在可触及的锐利角和锐利边缘,对甲醛、染料、微生物等可能会对人身体造成伤害的因素做了详细规定,以保障公众佩戴防护口罩时的安全性。
GB/T 32610-2016 口罩的过滤效率级别及要求
GB/T 32610-2016 口罩的防护效果要求
GB/T 32610-2016 口罩适用的环境空气质量
注:该标准的测试流量为 85L/min。当口罩的防护级别达到 A 级,其过滤效率级别应该为Ⅰ级或Ⅱ级, 当口罩的防护级别在 B、C、D 级时其过滤效率级别应该为Ⅱ级或Ⅲ级。
T/CNTAC 55-2020、T/CNITA 09104-2020《民用卫生口罩》团体标准,2020年3月,由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牵头制定的《民用卫生口罩》团体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的发布,填补了我国民用卫生口罩领域标准的空白,改变了市场无标可依、无标可查的现状。13项标准指标为口罩性能保驾护航。该标准口罩分为成人口罩和儿童口罩,规格按照大中小三类区分,可有效阻隔飞沫、花粉、微生物等颗粒物传播,细菌过滤效率不低于95%,颗粒物过滤效率不低于90%,不仅适合复工、复学佩戴,也满足疫情后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对个人防护的要求。
除此国标外,还有一项由中国纺织商业协会提出制定的团体标准 TAJ1001-2015《PM2.5 防护口 罩》,该标准是针对雾霾防护而编制的。
7. 口罩各个标准
几种常见口罩类别
N95——是美国联邦法规42 CFR Part 84中由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卫生研究所(NIOSH)提出的概念,包括N、R、P三种系列,N系列即可阻隔非油性颗粒物的呼吸防护器具(包括口罩),而国内相关标准体系是没有N95的说法的;此外N系列口罩可用于防护颗粒物的场合、包括病毒等病原体传播的场合,但不意味着所有N95口罩都可用于防疫一线的医用防护;
医用防护口罩——是目前国内医用领域要求最高的防护口罩,技术指标详见GB 19083,可用于高风险、高暴露的防疫一线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防护;
KN 95——是国内劳保领域普及最广的标准GB 2626中的概念,标准中呼吸器(包括口罩)分为KN和KP系列,KN系列可阻隔非油性颗粒物,KP系列可阻隔油性和非油性颗粒物;
欧标颗粒物防护口罩标准——EN 149中分FFP1、FFP2、FFP3共三个级别,但其测试参数(测试流量、气溶胶粒径特征等)与GB 2626及美国N95都不同;与GB 2626暂无可比性,但于疫情期间民众日常使用防护是足够的;
欧美医用口罩标准——欧标EN 14683对医用口罩分为TypeⅠ、TypeⅡ和TypeⅡR三级,分别细菌过滤效率、压力差、合成血液穿透、微生物洁净度,对颗粒物的过滤效率并未要求;美标ASTM F2100同样对医用口罩分为level 1-3三个级别,分别考核细菌过滤效率、压力差、亚微米颗粒物过滤效率、合成血液穿透和阻燃性;因未曾做过试样比对,无法确认此二标准与GB 19083要求的高低,但从标准文本比对分析、我国的GB 19083并不低。
口罩标准对比分析
GB 19083-2010的制定源于2003年的SARS,其时发现N95口罩可有效防止病毒传播,因此其2003版要求颗粒过滤效率≥95%,随后标准修订加入抗合成血液穿透、抗沾水等性能,适用于病原传播性强、极需防护的医疗工作环境,特点是阻隔防护性、密合性强,主要用于疫情一线的医护、工作人员,不建议老人、儿童及体弱健康成人佩戴;
GB 19083-2010的制定源于2003年的SARS,其时发现N95口罩可有效防止病毒传播,因此其2003版要求颗粒过滤效率≥95%,随后标准修订加入抗合成血液穿透、抗沾水等性能,适用于病原传播性强、极需防护的医疗工作环境,特点是阻隔防护性、密合性强,主要用于疫情一线的医护、工作人员,不建议老人、儿童及体弱健康成人佩戴;
YY/T 0969-2013适用于普通医疗环境下佩戴,是日常药房能见到的最多的口罩,同样适用于疫情时期民众佩戴防护;
GB 2626-2006是安监劳保领域用于防护各类颗粒物吸入的工作场合的口罩,其中KN95与美国联邦法规42 CFR Part 84中N95的测试方法和要求是类似的,因此能起到较好的阻隔防护作用,其2019版将于2020年下半年实施;
GB/T 32610-2016是近年来雾霾情况突出,针对民众日常生活防护佩戴的口罩的标准,主要项目是过滤效率和防护效果,都同时考核盐性和油性气溶胶,其对过滤材料和密合性要求较高,同样适用于疫情严峻时期的个人防护。
8. kn95中的kn是什么意思
1.医用外科口罩:标准YY-0469-2011
2. N95口罩:美国NIOSH认证,非油性颗粒物过滤效率≥95%。
3. KN95口罩:符合中国GB 2626 强制性标准,非油性颗粒物过滤效率≥95%。
4.F95标准比N95标准多了三个标准,一个泄漏率(F95不得大于8%)的标准,一个呼入阻力(不得高于230帕)的标准,一个吸入阻力(不得高于200帕)的标准,而N95就一个过滤的级别,其实两个都一样都是过滤高于95%,
以上三种级别口罩的过滤效率的测试方法一模一样!所以过滤效率级别一致。
“工业口罩和消费品口罩核心标准是一样的,按GB2626标准的KN95就行,KN90其实也够了,医护人员才有体液喷溅,环境浓度很高的情况,才需很严格。但要注意,部分明星同款口罩美观,但不管防护效果。”3M技术人员表示。
实际上,关于更换频率问题,目前,国外包括WHO对N95口罩的最佳佩戴时间一直没有明确结论,我国也尚无对口罩的使用时间作出相关规定。有研究者对N95医用防护口罩防护效率及佩戴时间做了相关研究,结果显示,N95口罩佩戴2天,过滤效率依然保持在95%以上,呼吸阻力变化不大;佩戴3天过滤效率降低至94.7%。
但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更换口罩:
1.呼吸阻抗明显增加时;
2.口罩有破损或损坏时;
3.口罩与面部无法密合时;
4.口罩受污染(如染有血渍或飞沫等异物时);
5.曾使用于个例病房或病患接触(因为该口罩已被污染);
6.若为含有活性炭口罩,口罩内有异味时。
另外,戴口罩需注意的几个点:
1.戴口罩前应洗手,或者在戴口罩过程中避免手接触到口罩内侧面,减少口罩被污染的可能。
2.分清楚口罩的内外、上下,浅色面为内,应该贴着嘴鼻,深色面朝外;金属条一段端是口罩的上方。
3.绝对不要用手去挤压口罩,包括N95口罩,都只能把病毒隔离在口罩表层,如果用手挤压口罩,使得病毒随飞沫湿透口罩,还是有机会感染病毒的。
4.一定要尽量使口罩与面部有良好的密合。简单的试验方法是:戴上口罩后,用力呼气,空气不能从口罩边缘漏出。
最后一个重点,姿势很重要,不然戴了也是白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