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硝酸纤维素膜NC膜的应用技巧
从本节开始,我们开始对膜进行深入讨论和谈一些应用技巧。
1. 蛋白与膜的结合原理
蛋白与膜的结合原理, 已知的结合力包括疏水作用力H键静电作用力等,确切的结合原理并不明确,主要靠假说来支撑。主要有两种假说:
1)首先两者靠静电作用力结合,然后靠H键和疏水作用来维持长时间结合。
2)首先两者靠疏水作用结合,然后靠静电作用来维持长时间结合。
两条假说,都表明其结合过程分为两步,首先结合和后面长时间结合。由于结合原理的不明确性,导致在这方面的工作非常依赖实践经验。
2. 膜对结合的影响
1)膜孔径
有些技术人员倾向使用膜孔径来区分不同的膜,但是请注意这只仅仅限于同一厂家的产品,如果是不同厂家的产品,这种比较是无意义的。膜孔径与层析速度的关系,已在上文描述。随着膜孔径减小,膜的实际可用表面积递增,膜结合蛋白的量也递增. 估量表面积的参数为表面积比率(实际可用表面积与所用膜平面积的比率)。
另外,膜孔径越小,层析速度也越小,那么金标复合物通过T线的时间也就越长,反应也就越充分。
综合以上两点,结论为膜孔径越小灵敏度越高。但是同时也减慢了跑板速度,增加了非特异性结合的机会,也就是假阳性越高.所以要按照试验结果挑选适合实际项目的膜,找到合适的平衡点。
2)不同厂家的膜差异
这个差异主要来源于两点:
1> 生产膜时,使用的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的来源,类型,数量不同。同理,在膜处理中这两类物质一般会对性能产生较大影响。 2> 处理过程不同。
3. 生物原料,缓冲溶液的试剂和配方
1)生物原料, 作为CT线的生物原料使用情况各异,所以这里只做略述。
首先,单克隆抗体与膜的结合优于多克隆抗体,主要时由于多克隆抗体有很多不同的表面位点,而各位点与膜的最佳结合条件都有细微的差别,毫无疑问就增加了优化难度。其次,分子量越大,蛋白越难结合到固相材料上。
2)缓冲液
大家最关心的可能就是希望获得一个性能优良的配方,包括缓冲液,封闭液等等处理溶液配方。
其实我也无法提供给你一个万用配方清单。因为不同的反应体系需要不同的配方来支持, 而不同机构的反应体系又有差异。想获”鱼”先学”渔”.。为了不误导大家,我在下面涉及到配方的问题上,仅提供思路,具体配方请自己摸索。
缓冲液的构成一般是:PBS(或其他缓冲体系)+作用物质(针对某一特定问题)+PH调整. 我在参考过以前的各种资料后,个人意见为配方原则为宜简不宜繁,根据自己的需要添加作用物质,原来的很多需要添加的作用物质,由于膜制造技术的改进已经不再需要。
推荐的缓冲体系为0.01M PBS PH7-7.2, 该缓冲体系对多种抗原抗体都有良好的适应性。
作用物质的情况大致罗列如下:
少量NACL,减少信号强度,消假阳。
有机醇(甲醇,异丙醇等),润湿膜,减少膜带有的静电,利于结合包被。个人不推荐,因制膜工艺改进。
表面活性剂(TW20,TX100),增加亲水力,可避免线条中空现象,也可增色。
糖,保护剂,减缓老化速度,也可以增加亲水力同上。
调PH到某个位置,可以消假阳。
4. 点样环境
环境湿度对点膜过程非常重要。最佳湿度一般在45-65%。湿度过低,膜上容易聚集静电荷,点膜容易出现散点,导致测试会出现疏水斑。湿度过高,膜上毛细作用加强,点膜容易引起CT线变宽甚至扩散。为了保证点样时膜湿度的均一性,一般在点样前把膜放到该湿度条件下平衡一段时间。
5. 点样仪器与膜面情况的关系
目前有两种点样方式,划膜式和非接触点膜式.非接触点膜式优于划膜式,进口划膜式优于国产划膜式。
因划膜式为软管将抗体划到膜表面,而膜本身的物理性质为软脆,划管会在其表面留下印痕.进口的划膜机由于使用的材料和控制系统较好,所以留下的划痕较轻,而国产仪器较差,留下的划痕也就比较严重。 划痕容易对层析的金标复合物形成阻力,导致假阳性。 同时容易出现跑板时在T线位置出现若有若无一条细线(鬼线),而跑板结束后鬼线消失的奇怪现象。
6. 膜的宽度与点样位置
膜的宽度一般有18mm(or 20mm)和25mm两种, 分别使用在做测试条和做测试板上。然而,不同的T线点样位置将带来不同的灵敏度。点样位置上移,金标复合物通过T线位置时速度变慢,反应时间增加,灵敏度升高。反之灵敏度降低。这个方法可以用来改变灵敏度和消除假阳性。
7. 溶液在膜上的扩散
溶液在膜上的点样量一般情况下为1ml/cm。溶液在膜上的扩散是趋向两端的,喷点上去的是均匀的抗体溶液,但当干燥时线条边缘的干燥速度高于中间,中间的抗体会不断向两边扩散,所以干燥后抗体是向线条的两端聚集的。一般情况下不影响你的试验。如果你发现线条出现两端红,中间淡的现象,就要考虑这个问题了。可以加如上面说的作用物质来解决。
8. 点膜前后的封闭作用
从供应商处购买回的膜基本上都是已经优化处理好的,直接点膜就可使用.然而我们还是经常会遇到关于封闭的讨论。其实封闭不象大家认为的那样,一封闭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老问题走了新问题又来了,而且更麻烦,我要说的是慎用封闭。我极其反对点膜前封闭的做法。原因为厂家在生产膜时候,各种配方是混合加入原浆的。而点膜前封闭时要将膜浸泡在封闭液内,必然扰乱了膜内正常的物质分布。由此引发了许多问题,也降低了工作效率。也有厂家遇到不封闭就无法包被上膜的问题,其实可以通过其他办法来解决,封闭必然是下测。
我经常使用的封闭手法有两种:流动封闭,将作用物质处理在样品垫上。膜上定点封闭,将作用物质配成溶液喷点在膜的特定位置上。该方法需要使用BIODOT的AIRJET喷头,可以将不合格的半成品大板重新复活。只要是将封闭做在了膜上,就必然会对产品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具体的影响程度要通过稳定性测试来评判。
9. 膜的储存
刚生产出的膜一般含有5-10%的水分。关于膜的老化机理,有个理论支持,不过争议比较大。理论认为:膜的老化是因为膜上的水分蒸发,使膜变得疏水,带电荷并变脆。储存膜一般要求是避光,密封,过干或过湿都不利。在这种保存条件下,一般可以放置两年。但是如果膜上做了封闭处理,就要根据具体试验情况来判断了。有些膜由于生产工艺的问题,使用后灵敏度会在一段时间内发生变化,遇到这种问题,就需要在点膜后放置一段时间,待稳定后方可进入调试生产。
硝酸纤维素膜NC膜
规格: 15X20cm
孔径: 0.45μm
保存: 5-15℃密封保存,保质期一年
产品简介: 本品外观洁白,膜正面呈光泽,与水接触应立即浸润,不能立即浸润老者视为失活,不能点样,膜面有花斑或有粉性结构皆视为次品。用于转移电泳,宜选孔经0.22或0.45,以保证膜的强度,并减少穿透损失,硝纤膜过份干燥时脆,湿时有弹性,操作时室内应保持中常温度,避免过份干燥,防止发脆,本品静电吸附膜的亲水性好,渗滤时间适中,蛋白吸附力强,转膜的蛋白集中而不扩散,显色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高,背景低。
⑵ 蛋白质电泳后用硝酸纤维膜(NC膜)转膜的作用和目的是什么
电泳时为了分离复合物中的蛋白质,转膜是为了把电泳上的蛋白转到NC膜(PVDF膜也是常用的)这种固相的载体上,以利于后续的研究,比如说western检测,通过抗原抗体反应检测某种特定蛋白的表达含量.
⑶ 在制备胃蛋白酶合剂是能否进行过滤为什么
不能进行过滤。
因为氨基酸残基在酸性溶液中带正电荷,在碱性溶液中带负电荷,在合剂中胃蛋白酶是带正电荷的(因在酸性溶液中)。
滤纸或棉花是由纤维所组成的,湿润后带负电荷,因此,过滤时滤纸或棉花能吸附一部分胃蛋白酶使活力降低,故不主张过滤;如必须过滤时,应将滤纸或棉花用蒸馏水湿润后,再以稀盐酸少许冲洗,目的是饱和滤材表面电荷,使之不会产生吸附现象。
⑷ western blot的实验原理(详细的)
Western Blot与Southern印迹杂交或Northern印迹杂交方法类似,但Western Blot采用的是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被检测物是蛋白质,“探针”是抗体,“显色”用标记的二抗。
经过PAGE分离的蛋白质样品(跑PAGE 胶的原理你懂吧~~~),转移到固相载体(硝酸纤维素膜NC膜)上,固相载体以非共价键形式吸附蛋白质,且能保持电泳分离的多肽类型及其生物学活性不变(这个过程就是转膜)。
以固相载体上的蛋白质或多肽作为抗原,与对应的抗体起免疫反应,再与酶或同位素标记的第二抗体起反应,经过底物显色或放射自显影以检测电泳分离的特异性目的基因表达的蛋白成分。该技术也广泛应用于检测蛋白水平的表达。
⑸ 0.22u的滤膜会把蛋白质滤除吗
你好!
一般不会!因为滤孔太大,蛋白大小约为几百个纳米。某些蛋白被滤除,是因为如果某些滤膜可能对某些蛋白质有吸附作用,例如
醋酸纤维素薄膜可以选择性吸附和移除某些低含量的有机物等等。
如有疑问,请追问。
⑹ NC膜,PVDF膜和尼龙膜的区别
这个主要是根据材料的耐污染程度、反洗清洗后的通量恢复以及膜的抗老化强度来区别,孔径以及过滤效率应该都差不多。
⑺ 蛋白质分离器和过滤器是一样的吗
感觉应该不一样,蛋白质分离器
主要功能是把蛋白质分离出来,可以用过滤的方法,也可以用其它分离方法,比如离心分离,膜分离等等
⑻ 使用硅藻土做为助滤剂的时候,它会不会吸附我原液中的有效蛋白呢
是的,会的。但可以试下美国3M的深层过滤,主要应用在生物制品行业,很多单抗,疫苗,白蛋白都是应用3M的ZETAPLUS,低蛋白吸附,澄清效果非常明显。
⑼ 如何检测蛋白是否转印到NC膜上
丽春红染色,然后用TBST洗掉
考马斯染胶还差不多
⑽ 蛋白质分离方法有哪些它们的特点各是什么
据蛋白质分子大小不同进行分离的方法主要有透析、超滤、离心和凝胶过滤等回。
透析和超滤是答分离蛋白质时常用的方法。
透析是将待分离的混合物放入半透膜制成的透析袋中,再浸入透析液进行分离。超滤是利用离心力或压力强行使水和其它小分子通过半透膜,而蛋白质被截留在半透膜上的过程。
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将蛋白质大分子与以无机盐为主的小分子分开。
它们经常和盐析、盐溶方法联合使用,在进行盐析或盐溶后可以利用这两种方法除去引入的无机盐。
由于超滤过程中,滤膜表面容易被吸附的蛋白质堵塞,以致超滤速度减慢,截流物质的分子量也越来越小。所以在使用超滤方法时要选择合适的滤膜,也可以选择切向流过滤得到更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