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净水问答 > 电容去离子电阻

电容去离子电阻

发布时间:2021-03-16 00:22:15

⑴ 常见的电容器失效原理是怎样的

电子元器件的主要失效模式包括但不限于开路、短路、烧毁、爆炸、漏电、功能失效、电参数漂移、非稳定失效等
对于硬件工程师来讲电子元器件失效是个非常麻烦的事情,比如某个半导体器件外表完好但实际上已经半失效或者全失效会在硬件电路调试上花费大把的时间,有时甚至炸机
今天主要说的是电容器,电阻器和电感
电容器失效模式与机理电容器的常见失效模式有:击穿短路;致命失效开路;致命失效电参数变化(包括电容量超差、损耗角正切值增大、绝缘性能下降或漏电流上升等);部分功能失效漏液;部分功能失效引线腐蚀或断裂;致命失效绝缘子破裂;致命失效绝缘子表面飞弧;部分功能失效,引起电容器失效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各类电容器的材料、结构、制造工艺、性能和使用环境各不相同,失效机理也各不一样
引起电容器击穿的主要失效机理①电介质材料有疵点或缺陷,或含有导电杂质或导电粒子;②电介质的电老化与热老化;③电介质内部的电化学反应;④银离子迁移;⑤电介质在电容器制造过程中受到机械损伤;⑥电介质分子结构改变;⑦在高湿度或低气压环境中极间飞弧;⑧在机械应力作用下电介质瞬时短路
电容过电压失效的防范电容器在过压状态下容易被击穿,而实际应用中的瞬时高电压是经常出现的
选择承受瞬时过电压性能好的电容器,找原厂制造安全可靠
瓷谷CG电子专业制造销售电容器
电阻器失效模式与机理失效机理:是导致失效的物理、化学、热力学或其他过程
1、电阻器的主要失效模式与失效机理为1)开路:主要失效机理为电阻膜烧毁或大面积脱落,基体断裂,引线帽与电阻体脱落
2)阻值漂移超规范:电阻膜有缺陷或退化,基体有可动钠离子,保护涂层不良
3)引线断裂:电阻体焊接工艺缺陷,焊点污染,引线机械应力损伤
4)短路:银的迁移,电晕放电
电感失效分析电感器失效模式:电感量和其他性能的超差、开路、短路模压绕线片式电感失效机理:1.磁芯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机械应力较大,未得到释放2.磁芯内有杂质或空洞磁芯材料本身不均匀,影响磁芯的磁场状况,使磁芯的磁导率发生了偏差;3.由于烧结后产生的烧结裂纹;4.铜线与铜带浸焊连接时,线圈部分溅到锡液,融化了漆包线的绝缘层,造成短路;5.铜线纤细,在与铜带连接时,造成假焊,开路失效

⑵ 请问集成电路里面的晶体管,电容,电阻是直接在硅片上制得还是把制作好的晶体管装在上面,谢谢

集成电路里面的晶体管,电容,电阻是通过光刻技术在硅片上形成的!

⑶ 关于电阻的知识

01
电阻的概述

电阻的英文名称为resistance,通常缩写为R,它是导体的一种基本性质,与导体的尺寸、材料、温度有关。欧姆定律指出电压、电流和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为I=U/R,亦即R=U/I。电阻的基本单位是欧姆,用希腊字母“Ω”来表示。通常“电阻”有两重含义,一种是物理学上的“电阻”这个物理量,另一个指的是电阻这种电子元件。电阻元件的电阻值大小一般与温度,材料,长度,还有横截面积有关,衡量电阻受温度影响大小的物理量是温度系数,其定义为温度每升高1℃时电阻值发生变化的百分数。电阻的主要物理特征是变电能为热能,也可说它是一个耗能元件,电流经过它就产生内能。电阻在电路中通常起分压、分流的作用。对信号来说,交流与直流信号都可以通过电阻。电阻是一个线性元件。

02
使用电阻的注意事项

电阻在使用前要进行检查,检查其性能好坏就是测量实际阻值与标称值是否相符,误差是否在允许范围之内。方法就是用万用表的电阻档进行测量,测量时要注意两点
1、要根据被测电阻值确定量程,使指针指示在刻度线的中间一段,这样便于观察。
2、确定电阻档量程后,要进行调零,方法是两表笔短路(直接相 碰),调节“调零”电器使指针准确的指在Ω刻度线的“0”上,然后再测电阻的阻值。另外,还要注意人手不要碰电阻两端或接触表笔的金属部分。否则会引起测试误差。
用万用表测出的电阻值接近标称值。就可以认为基本上质量是好的,如果相差太多或根本不通,就是坏的。

03
电阻的区分方法

带有四个色环的其中第一、二环分别代表阻值的前两位数;第三环代表倍率;第四环代表误差。快速识别的关键在于根据第三环的颜色把阻值确定在某一数量级范围内,例如是几点几K、还是几十几K的,再将前两环读出的数"代"进去,这样就可很快读出数来。
下面介绍掌握此方法的几个要点:
(1)熟记第一、二环每种颜色所代表的数。可这样记忆:棕1,红2,橙3,黄4,绿5,蓝6,紫7,灰8,白9,黑0。这样连起来读,多复诵几遍便可记住。
记准记牢第三环颜色所代表的 阻值范围,这一点是快识的关键。具体是:
金色:几点几 Ω
黑色:几十几 Ω
棕色:几百几十 Ω
红色:几点几 kΩ
橙色:几十几 kΩ
黄色:几百几十 kΩ
绿色:几点几 MΩ
蓝色:几十几 MΩ
从数量级来看,在体上可把它们划分为三个大的等级,即:金、黑、棕色是欧姆级的;红橙\'、黄色是千欧级的;绿、蓝色则是兆欧级的。这样划分一下是为了便于记忆。
(3)当第二环是黑色时,第三环颜色所代表的则是整数,即几,几十,几百 kΩ等,这是读数时的特殊情况,要注意。例如第三环是红色,则其阻值即是整几kΩ的。
(4)记住第四环颜色所代表的误差,即:金色为5%;银色为10%;无色为20%。
下面举例说明:
例1当四个色环依次是黄、橙、红、金色时,因第三环为红色、阻值范围是几点几kΩ的,按照黄、橙两色分别代表的数"4"和"3"代入,,则其读数为43 kΩ。第环是金色表示误差为5%。
例2当四个色环依次是棕、黑、橙、金色时,因第三环为橙色,第二环又是黑色,阻值应是整几十kΩ的,按棕色代表的数"1"代入,读数为10 kΩ。第四环是金色,其误差为5%

04
电阻的作用

电阻:顾名思义,就是增加电流通过的阻力的。就象是在水渠中放入东西,能阻止水的顺利通过也是一个道理。
1、限止电流的通过量,起到限流的作用。
2、在串联电路中,起到分压作用。因使用电阻的大小和组合(串联或并联),可以起到升压和降压的作用。
3、在并联电路中,可以起到分流的作用。
当然,电容和电阻的基本道理,就是这些。但在电路中起的作用,却是千变万化的。

05
电阻和抗阻的区别

抗阻 当电压和电流按正弦规律变化时,具有电阻、电感、电容的电路对交流电所起的阻碍或抵抗作用的效果叫做阻抗,其数值等于电路两端的电压有效值和输入电流有效值的比值,即Z=U/I。
电阻就是一般意义上的导体对电流阻碍的大小。
阻抗应该只是在交流电上出现,电阻就多了,直流和交流都有电阻

06
什么是上拉电阻,什么是下拉电阻?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上拉电阻一般是一端接电源,一端接芯片管脚的电路中的电阻,下拉电阻一般是指一端接芯片管脚一端接地的电阻。
如下图的两个Bias Resaitor 电阻就是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图中,上部的一个Bias Resaitor 电阻因为是接地,因而叫做下拉电阻,意思是将电路节点A的电平向低方向(地)拉;同样,图中,下部的一个Bias Resaitor 电阻因为是电源(正),因而叫做上拉电阻,意思是将电路节点A的电平向高方向(电源正)拉。当然,许多电路中上拉下拉电阻中间的那个12k电阻是没有的或者看不到的。我找来这个图是RS-485/RS-422总线上的,可以一下子认识上拉下拉的意思。但许多电路只有一个上拉或下拉电阻,而且实际中,还是上拉电阻的为多。

上拉下拉电阻的主要作用是在电路驱动器关闭时给线路(节点)以一个固定的电平。

1 在RS-485总线中,它们的主要作用就是在线路所有驱动器都释放总线时让所有节点的A-B端电压在200mV或200mV以上(不考虑极性)。不然,如果接收器输入端A和B间的电平低于±200mV(绝对值小于200mV),接收器输出的逻辑电平将被当作所传输数据的末位而被接收起来,这样显然是极容易产生通讯错误的。

2 最容易见到的上拉电阻应当是NE555电路7脚作为输出用的时候。实际上,它和一个三极管的C极或MOS管的D极有一个电阻接到电源+上是一样道理的。它的作用就是:当管子(晶体管或MOS管)输入关断电平时,C极或D极有一个高电平(空载时约等于电源电压);当管子(晶体管或MOS管)输入导通电平时,C极或D极将与电源地(-)接通,因而有一个低电平。理想的应为0V,但因为管子有导通电阻,因而有一定的电压,不同的管子可能不一样,相同的管子也可能因参数差异而小有差别,即便是真正的金属接触的电源开关,也是有接触电阻/导通压降(虽然不同电流下压降不同)的;仅仅就导通而言,对于不同系列的集成电路来说,因为应用对象不同,导通后的输出电压有不同的规定,典型是TTL电平和CMOS电平的不同。这方面超过了本问题的内容,将日志里另外处理。

⑷ 电解电容的漏电阻是怎么来的

电解电容的工作原理是和平行板电容器的工作原理一样,电解电容器的工作原理和平板式电容器是完全一样的,只不过是电解式电容器二个极板是由电解液经过电解正负离子分离产生的,电解液不可能做到完全绝缘,漏电流就产生了,实质上也就是漏电阻。

⑸ 电解电容的充放电原理是什么

电容器刚接入电路(本来不带电),开关闭合,充电,一会儿后由不带电量变得带电。

断开后不与外界接触,电量不变,但是一会儿后,电量总会减少,相当于放电;本来带电,接入回路,放电,电量变少。

一般情况下,电容器相当于断路。考虑到电流情况,直流一定是断路(无论电流大小);低频交流也是断路,只有高频交流才是通路,不考虑电流大小。

充电:由于电源正负极有电势差,所以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定向移动向电容器的极板充电,随着所充电荷的增加,合电场减小,充电电流减小,磁场能减小,电场能增加……

提出公共因子VF,得到:

若电容器的初始状态未充电,利用公式一可以计算电容器在任何时刻的充电电压值。不仅如此,将v用i代替,VF用IF代替,公式一就可以计算充电的电流值。

⑹ 内存芯片里 硅片上的电容 也是光刻上去的吗

是的,就像器件一样通过工艺做上去。例如:
电阻可以通过特定区域扩散形成扩散电阻,特定区域离子注入形成离子注入电阻,特定区域外延形成外延电阻,特定区域制作多晶硅形成多晶硅电阻;
电容可以通过特定区域制作pn结形成pn结电容(反偏形成势垒电容),特定区域制作MOS结构形成mos电容。

⑺ 电容是什么

在电路学里,给定电压,电容器储存电荷的能力,称为电容(capacitance),标记为C。采用国际单位制,电容的单位是法拉(farad),标记为F。电路图中多半以C开头标示电容,例:C01、C02、C03、C100等。

电容是指容纳电场的能力。任何静电场都是由许多个电容组成,有静电场就有电容,电容是用静电场描述的。一般认为:孤立导体与无穷远处构成电容,导体接地等效于接到无穷远处,并与大地连接成整体。

在国际单位制里,电容的单位是法拉,简称法,符号是F,由于法拉这个单位太大,所以常用的电容单位有毫法(mF)、微法(μF)、纳法(nF)和皮法(pF)等,换算关系是:

1法拉(F)= 1000毫法(mF)=1000000微法(μF)

1微法(μF)= 1000纳法(nF)= 1000000皮法(pF)。

电容与电池容量的关系:

1伏安时=1瓦时=3600焦耳;W=0.5CUU

(7)电容去离子电阻扩展阅读

电容器的电势能计算公式:E=CU^2/2=QU/2=Q^2/2C

多电容器并联计算公式:C=C1+C2+C3+…+Cn

多电容器串联计算公式:1/C=1/C1+1/C2+…+1/Cn

三电容器串联:C=(C1*C2*C3)/(C1*C2+C2*C3+C1*C3)

电容的种类可以从原理上分为:无极性可变电容、无极性固定电容、有极性电容等,从材料上可以分为:CBB电容(聚乙烯),涤纶电容、瓷片电容、云母电容、独石电容、电解电容、钽电容等。

无极性CBB电容

制作工艺:2层聚乙烯塑料和2层金属箔交替夹杂然后捆绑而成。

优点:有感,高频特性好,体积较小

缺点:不适合做大容量,价格比较高,耐热性能较差。

用途:耦合/震荡,模拟/数字电路,电源滤波/退耦

钽电容

制作工艺:用金属钽作为正极,在电解质外喷上金属作为负极。

优点:稳定性好,容量大,高频特性好。

缺点:造价高。

用途:高精度电源滤波、信号级间耦合、高频电路、音响电路

⑻ 贴片电容的绝缘电阻值,1G =多少ohm

江门三巨(专业中高压贴片电容、贴片压敏电阻)的回答:
绝缘电阻表征的是介质材料在直流偏压梯度下抵抗漏电流的能力。
绝缘体的原子结构中没有在外电场强度作用下能的电子。对于陶瓷介质,其电子被离子键和共价键牢牢束缚住,理论上几乎可以定义该材料的电阻率为无穷大。但是实际上绝缘体的电阻率是有限,并非无穷大,这是因为材料原子晶体结构中存在的杂质和缺陷会导致电荷载流子的出现。
在氧化物陶瓷中,如钛酸盐,通过缺陷化学计量,也就是阴、阳离子电荷不平衡可以推断出电荷载流子的存在以及材料晶体结构中有空缺位置(空位)和填隙离子。例如,一个Al3+阳离子取代一个Ti4+的位置,产生一个净负电荷。同样,如果氧离子与其他离子的比例不足以维持理想的化学价,也会产生一个净正电荷。后面这种情况在低氧分压烧结和“还原”烧结条件下非常容易出现,剧烈的还原将会使钛酸盐的电阻率降低,显示出半导体性质。
填隙离子的出现是由于离子具有一定的随机性,这种性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能使离子获得更大的热能以克服能垒的作用,离子扩散程度加剧。在外加电场作用下,扩散不再是随机的,而是沿着电场电位梯度方向,从而产生漏电流。
因此,片式电容器的绝缘电阻取决于介质材料配方、工艺过程(烧结)和测量时的温度。所有介质的绝缘电阻都会随温度的提高而下降,在低温(-55℃)到高温(℃)的MIL温度特性范围内可以观察到一个非常大的下降过程。
测量电容器绝缘电阻的时候需要重点考虑的是绝缘电阻与电容量的关系。电容量值与绝缘电阻成反比,即电容量越高,绝缘电阻越低。这是因为电容量与漏电流大小是相互成正比的,可以用欧姆定律和比体积电容关系加以说明。欧姆定律表述了导体中电流(I),电压()和电阻(R)之间的关系:

I = /R
但是,电阻(R)是一个与尺寸有关的物理量,也与材料本征的电阻率有关,如下所示:
R = ρL/A
这里 L = 导体长度 A = 导体横截
因此电流(I)可以表示为: I = A/ρL
考虑到陶瓷电容器中通过绝缘体的漏电流(i)也可用上述关系式表示:I = A’/ρt ,这里 = 测试电压 A’ = 有效电极ρ= 介质电阻率 t = 介质层厚度
从上面关系式可以看到,对于给定的测试电压,漏电流大小正比于电容器有效电极,反比于介质层厚度(和电阻率),即:i ∝ A’/t
类似地,电容量(C)正比于有效电极,反比于介质层厚度,即:C = KA’/4.t
这里 K = 介电常数 A’ = 有效电极 t = 介质层厚度
因此 C ∝ A’/t 以及 i ∝ C
漏电流(i)与绝缘电阻成反比,即:IR ∝ 1/C
基于上述关系,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点:
1. 绝缘电阻是测试电压的函数,漏电流正比于外加电压:i = A’/ρt 或 IR =ρt/A’
(b) 对于任意给定的电容器,绝缘电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介质材料本征的电阻率(ρ),也依赖于材料配方和测量时的温度。
(c) 电容器绝缘电阻(IR)的测量值与电容量成反比,也就是说,IR是电容量的函数,因此,工业应用中产品IR的最小标准是由电阻(R)和容量(C),(R×C),所决定的,如下表所示。EIA标准要求产品在25℃时R×C超过欧姆-法拉(通常表示成兆欧-微法),在℃时超过欧姆-法拉。

通常,电介质具有很高的电阻值,测量时往往用10的高次方倍欧姆表示:

1 太欧(TΩ)= 10E+12欧姆
1 吉欧(GΩ)= 10E+9欧姆
1 兆欧(MΩ)= 10E+6欧姆
除了材料和尺寸外,还有其他一些物理因素会对电容器的绝缘电阻产生影响。
(a) 表面电阻率:由于表面吸收了杂质和水分,因此介质表面电阻率与体电阻率不一致。
(b) 缺陷:介质是由多晶体陶瓷聚合体所组成,其微观结构中存在的晶界和气孔总会降低材料的本征电阻率。从统计学角度来说,这些物理缺陷出现的几率与元件体积以及结构复杂程度是成正比的。因此,对于尺寸更大,电极更大,电极层数越多的元件来说,其电阻率和绝缘强度均低于小尺寸元件。硬之城上面应该有这个型号,可以去看看有没有教程之类的,不行的话就请教下客服最直接了一对一解决问题。

⑼ 人体为什么是个电容,如何在电路中起作用(求专业科学解释)

楼主只有高中的一点物理知识的话,对这个产生疑问是很正常的,如果能自学一下大学普通物理的电磁学,就对此一点疑问都没有了。但是这样对我给你解释这个原理可能会有一定难度。我尽量以高中物理知识来做一下科普解释。
最根本的原因,楼主对电容有一个误区,因为我们见到的市面上的电容都有两条腿,内部有两个极板。其实空间一块孤立导体也可以有电容,孤立导体与无穷远处可以形成一个电容,这个电容值的大小与导体的体积和一些别的电学属性有关系。电容是一个物体容纳电场的能力,就是说我们给一个物体充电,就是注入某种电荷。随着正电荷的注入,导体的电势将增大,就是说导体相对于无穷远处的电势会增大,假设充了电量Q时,电势增大了U,那么这块导体的电容就是C=Q/U。
人体可以看成一个导体,内部分布很多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主要是电解质离子,对于电来讲,就相当于是一滩生理食盐水,当受到电场作用时,这些自由电荷会定向移动,负电荷逆向电场方向移动,正电荷顺向电场方向移动。这样就形成了一大只单引脚的电容。如果人站在地上,那么就相当于大地这块更大的导体也连接到了人身上,电容就更大,于是你站在凳子上比站在地上,发光亮度是不同的。
当人体接触直流电的时候,人体内的自由电荷就开始定向移动,在接触点和接触点的远端,分别积累了正负两种电荷,随着充电过程的进行,人体的电压升高,当升高到跟外界电压一致的时候停止充电,就没有了电流。所以人要拿着发光管接触直流带电体的时候,不会发生那种现象,最多是在开始的时候发光管闪一下。
但是由于机壳是交流电,这样,人体这个电容就不停的充电、放电、再反向充电、再放电,就形成一个交流电流,电流足够大就会让发光管发光。
最后说个题外话,机壳感应电是怎么来的呢,其根本原因仍然是电容,机壳本身是块导体,这个导体跟交流输入电源线之间,会形成一个你认识的双极板的电容,电容有通交流的特性,所以摸不接地的外壳的时候就等于是拿了一只电容在接触电源线,这就是感应电的来源。

⑽ 电容的参数

1、标称电容,( C)

电容器的电容, C 的标称值是所有电容器特性中最重要的。该值以皮法(pF),纳法(nF)或微法(μF)为单位测量,并以数字,字母或彩色条带标记在电容器的主体上。

电容电容器的电流频率(Hz)y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较小的陶瓷电容可以具有低至1皮法(1pF)的标称值,而较大的电解电容可以具有高达1法拉(1F)的标称电容值。

所有电容器都具有容差铝电解质影响其实际或实际值的评级范围为-20%至+ 80%。电容的选择取决于电路配置,但电容侧读取的值可能不一定是其实际值。

2、工作电压,(WV)

工作电压是另一个重要的电容器特性,它定义了可以在电容器工作期间无故障地施加到电容器的最大连续电压DC或AC。通常,印刷在电容器主体一侧的工作电压是指其工作电压(WVDC)。

电容器的直流和交流电压值通常与交流电压值不同到公司值而不是最大值或峰值值的1.414倍。此外,指定的直流工作电压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有效,通常为-30°C至+ 70°C。

任何超过其工作电压的DC电压或过大的AC纹波电流都可能导致故障。因此,如果在冷却环境中并且在其额定电压内操作,则电容器将具有更长的工作寿命。常用工作直流电压为10V,16V,25V,35V,50V,63V,100V,160V,250V,400V和1000V,并印刷在电容器的主体上。

3、容差,(±%)

与电阻器一样,电容器的容差额定值也表示为正负值,以皮法(±pF)为单位,低值电容器通常小于100pF或高值电容器的百分比(±%)通常高于100pF。

容差值是允许实际电容与其标称值变化的程度,范围可以是-20%至+ 80%。因此,具有±20%容差的100μF电容可以在80μF至120μF之间合理地变化,并且仍然保持在容差范围内。

根据电容器的实际值与额定标称电容的接近程度对其进行评级。用于表示其实际公差的彩色条带或字母。电容器最常见的容差变化为5%或10%,但有些塑料电容器的额定值低至±1%。

4、漏电流

电容器内部使用的电介质分离导电板不是一个理想的绝缘体,当施加到恒定电源电压时,由于板上电荷所产生的强大电场的影响,导致电流流过或“泄漏”的电流非常小。

在纳安级( nA )范围内的这种小直流电流被称为电容器漏电流。泄漏电流是电子物理穿过电介质,绕其边缘或穿过其引线的结果,如果电源电压被移除,电子电容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完全放电。



(10)电容去离子电阻扩展阅读

电容器的作用:

耦合:用在耦合电路中的电容称为耦合电容,在阻容耦合放大器和其他电容耦合电路中大量使用这种电容电路,起隔直流通交流作用。

滤波:用在滤波电路中的电容器称为滤波电容,在电源滤波和各种滤波器电路中使用这种电容电路,滤波电容将一定频段内的信号从总信号中去除。

退耦:用在退耦电路中的电容器称为退耦电容,在多级放大器的直流电压供给电路中使用这种电容电路,退耦电容消除每级放大器之间的有害低频交连。

高频消振:用在高频消振电路中的电容称为高频消振电容,在音频负反馈放大器中,为了消振可能出现的高频自激,采用这种电容电路,以消除放大器可能出现的高频啸叫。

谐振:用在LC谐振电路中的电容器称为谐振电容,LC并联和串联谐振电路中都需这种电容电路。

旁路:用在旁路电路中的电容器称为旁路电容,电路中如果需要从信号中去掉某一频段的信号,可以使用旁路电容电路,根据所去掉信号频率不同,有全频域(所有交流信号)旁路电容电路和高频旁路电容电路。

中和:用在中和电路中的电容器称为中和电容。在收音机高频和中频放大器,电视机高频放大器中,采用这种中和电容电路,以消除自激。

定时:用在定时电路中的电容器称为定时电容。在需要通过电容充电、放电进行时间控制的电路中使用定时电容电路,电容起控制时间常数大小的作用。

阅读全文

与电容去离子电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使用树脂止震的车 浏览:250
纯水电阻是干什么用的 浏览:41
复式全屋净水器哪个好 浏览:147
反渗透技术破坏水分子吗 浏览:26
净水器鹅颈吊片有什么作用 浏览:766
减渣蒸馏曲线 浏览:668
黄色水垢到底是什么 浏览:60
刘松年兰亭除垢图卷 浏览:582
志高纯水机多少钱一台 浏览:512
空气净化器高效过滤器堵塞怎么办 浏览:779
面馆水垢怎么去除 浏览:873
直饮机更换滤芯多少钱 浏览:330
海鲜废水要加什么药剂处理 浏览:754
雷诺科雷嘉汽车空调滤芯怎么换 浏览:410
去杯子的水垢 浏览:626
莱芜网式过滤器厂家 浏览:209
净水器的储水罐如何放 浏览:523
污水处理厂工人有补贴吗 浏览:726
测相对密度必须使用蒸馏水吗 浏览:49
美的净水器ro怎么更换 浏览: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