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现有一废水样品,经初步分析,含有微量汞,铜,铅,痕量酚,与测定这些组分的含量,试设计一个预处理方案
上ICP测金属(酸化),酚用比色法(要蒸馏的)
㈡ 有一废水样品含有微量汞,铜,铅和痕量酚,欲测定这些组分的含量,试设计一个预处理方案。
提供一个比较非主流的方法——利用海带粉对重金属进行吸附(海带粉中含有海藻酸钠版这一成分)
由于海权藻酸钠分子中含有大量游离的羧基,能够与金属离子发生反应,吸附时重金属离子与海藻酸钠中的Na+离子发生离子交换,因此具有吸附金属离子的能力。研究表明,海藻酸钠对汞、铜、镉等重金属离子都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可以作为吸附重金属的吸附剂。详细的步骤等可以在学校图书馆查到大量相关文献,比较杂。
测定的话实验室采用原吸仪,测定方法也可以在校图书馆查到,比网页上更系统可行。
㈢ 生产海藻酸钠的废水需要处理吗
海藻酸钠生产废水是高浓度有机废水,水中并含高浓度悬浮
物。其主要污染物质是以海带为原料生产海藻酸钠、甘露醇、碘工
艺过程中的残渣与水结合形成的胶性粘稠物。
企业排放的废水具有有机物污染浓度高,水中悬浮物较多,
PH
值较低等特点,并需要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
GB8978-1996
)
之一级标准
废水中悬浮物较多,
PH
值较低,
在生物处理前,
须格除悬浮物,
并调整废水的
PH
值,以利于后续生物处理的运行。废水中有机物
污染浓度高,污染物质不易生化,因此需选用厌氧
+
好氧的生化处
理工艺,方能使处理出水中有机物污染浓度尽量降低。
目前,
生化处理方式可简单的分为两大类:
一是厌氧处理方式,
一是好氧处理方式。
厌氧降解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
水解阶段:高分子有机物被细
菌胞外酶分解为小分子。○
2
酸化阶段:上述小分子在发酵细菌细胞
所限,对于高有机污染浓度,不易生物降解的生产废水,容积负荷
受限,因此往往需后续串接一级厌氧反应器。同时因厌氧微生物的
菌群及增殖因素,厌氧生物处理精度均不高,其后往往需串接好氧
生物处理。
好氧处理工艺主要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常见的活性污泥
法有:传统活性污泥法、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延时曝气活性污泥
法等。其优点在于处理能力高;缺点是抗冲击负荷能力差,占地面
积大,剩余污泥产量大。生物膜法近年来广泛使用的是生物接触氧
化法,该法由于生物填料的存在,使生物反应器内可以维持较高的
生物浓度及较丰富的微生物种类,从而能够较好的抵抗冲击负荷。
考虑到该工程的水量较小,可能的进水负荷的变动,以及维持较长
污泥龄的污泥益于优选菌种
(可降解有毒有害物质的)
等角度出发,
方案中我们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
经生物处理后,废水中仍含部分胶体物质及细小悬浮物,为去
除此部分物质及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后续为物化处理单元
——混凝沉淀
+
过滤。过滤出水即可经标准化排放口达标排放。
因此,
该废水处理流程中的核心处理工艺为杂物格除—
PH
值调
节—两级
UASB
厌氧处理—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混凝沉淀—过滤
㈣ 《哪些生物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1000字的小论文
人原本就是生物,所以他必然存在于生物链中,是生物链中的一个单位,所以他与所有生物都有密切的关系!
生物链指的是:由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互相提供食物而形成的相互依存的链条关系。
这种关系在大自然中很容易看到。比如:有树的地方常有鸟,有花草的地方常有昆虫。植物、昆虫、鸟和其它生物靠生物链而联系在一起,相互依赖而共存亡。
生物链的例子常常就在我们身边,而且使人类受益非浅。比如:植物长出的叶和果为昆虫提供了食物,昆虫成为鸟的食物源,有了鸟,才会有鹰和蛇,有了鹰和蛇,鼠类才不会成灾……。当动物的粪便和尸体回归土壤后,土壤中的微生物会把它们分解成简单化合物,为植物提供养分,使其长出新的叶和果。就这样,生物链建立了自然界物质的健康循环。
生物链也可以理解为自然界中的食物链,它形成了大自然中"一物降一物"的现象,维系着物种间天然的数量平衡。
人类与大自然也通过食物链而连接着。人的食物主要来自植物和动物。而动植物是从自然环境中得到营养才生长而成的。如果这些动植物含有了来自环境污染的成分,人吃了就有危险。拿水产鱼类来说,如果自然界有了汞的污染,而土壤中的有些微生物可以把汞转变成有机汞,鱼类吃了这样的微生物就会把有机汞储存在身体中,而人吃了这样的鱼,汞就会进入人的神经细胞中,人就会得可怕的水俣病。水俣病是人类污染环境,而污染物最终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并严重伤害人的健康的最典型的例子。
从生态学的角度看
自然界有相对平衡的生物链,即使被人类改造过的,如城市、乡村,甚至农田
在较长一段时间里,不去人为进行干涉、破坏,生物链也会逐渐趋于平衡。
而且保持一定相对时间。
基于以上理论,烟台流浪猫数量看似确实很多,但是近一段时间应该还是处于生物链
相对平衡时期,猫有比较好的生存环境,繁殖条件,食物来源(包括鼠类、以及人提供的
食物)等。
这样的平衡没有必要进行人为的干涉、破坏(从自然界的角度讲,应该是“没有权利”)。
而且如果恶意破坏,可能造成生物链断裂,会出现一些恶性后果。
这也是所谓“顺应天意”、“顺其自然”。
生物多样性的好处:
生物界为人类提供了食物、纤维、木材、药材和多种工业原料,提供了保持土壤肥力、保障水质以及调节气候等生态服务功能,它关系着人类的安康福祉和文化完整性。生物多样性包括了3个部分。第一是生物,包括它所携带的基因。第二是生物在自然界不是孤立存在的,要和周围环境发生非常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叫做生态系统,也可以叫生态复合体,包括生态系统和景观。第三是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这些单位是活的东西,靠能量流动、养分循环、水分循环等各种生态过程来维持,如果这些过程停止了,那这个单位就停止了。
其实,生物多样性在过去几百万年、几千万年以前就开始存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副主任、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副所长马克平研究员指出,生物多样性价值非常大,一是直接价值,如食物、药物、工业原料等;二是间接价值,间接价值经常被我们忽视,比如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等。
我们往往没有注意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最近几年人们才开始重视这个问题。1997年《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对全球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服务功能进行了评估,从数量上反映了一个定性的结论。每年全球的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服务折合成经济价值是多少?结论是33万亿美元,而每年全球的GDP加起来大约是18万亿美元。1998年美国总统的科学顾问团做了一个报告《与生命为伍》,内容是生物多样性在生物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的作用。这个报告提出一个概念——生物多样性是支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活资本。
为什么生物多样性近年才开始重视?因为目前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现在物种的灭绝速度要比自然的灭绝速度快100倍甚至1000倍,这个速度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过去在地质历史上已经出现了5次生物的大灭绝,包括大家比较熟悉的恐龙大灭绝,科学家们认为,目前我们正处于第六次生物大灭绝时期。
保护物种最好是保护其生存环境
单纯的保护物种,最后还是会归于失败。保护物种的最好方法还是保护生存环境。
物种灭绝问题牵涉到物种与生物群落的关系问题。生态系统是物种在自然界长期存在下去的基本单元,如果仅仅保护物种的话,实际上不容易把这个物种长期保存下来;只有把生存环境保护下来,才能把这个物种保护下来。
马克平举了美国生物圈2号的例子,“美国建于亚利桑那州图森市以北沙漠中的生物圈2号是一座微型闭式人工生态系统,地球本身称作生物圈1号。美国的科学家觉得以其对生态系统的了解已经足以构建一个人工的生态系统,就搞了这个生物圈2号,计算出植物固定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速度,看种多少不同植被,产生多少氧气,使整个生物圈的空气里不同气体成分的比例和现在自然当中的空气比例是相近的,有8个科学家在里面呆了21个月,最后失败了。这说明人类还是没有对生态系统的规律认识得很清楚,还不足以重新构建一个生态系统。从另外一个方面也说明我们要保护物种,只能保护它所生存的那个生态系统”。
实际上,人类尚不知道物种需要的最好条件是什么,因为生态系统很复杂,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关系,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能量、养分循环等很多方面,包括信息的传递,我们现在的知识还是很有限。
开始人们习惯于把物种搬出来进行保护,后来发现,最有效的办法还是建立自然保护区,不仅是保护物种,更重要的是保护生存环境。
自然保护区应提升质量
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最有效的方式,截至2004年底,我们国家已经建了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2194个,占国土面积14.8%。马克平指出,我国自然保护区数量上绝对没问题,但质量还需提升。
几乎跑过中国所有自然保护区的马克平很了解中国自然保护区的现状,“国家保护区相对来讲好一些,一些地方保护区都存在问题。一些已经建立了20年的省级保护区,现在连边界都没有了。连边界都不知道在哪儿,你怎么去管理呢?很多县级和县级以下的保护区光有一个名字,有一个牌子,没有管理人员。我认为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自然保护区的质量,保护区的发展要从数量型转变成质量型,不要盲目追求数量增加多少,覆盖的面积增加多少”。
另一位专家将伤害自然保护区的人总结为两类:“穷人”和“富人”。“穷人”是当地政府或者当地居民。对于贫穷的农民们来说,青山绿水当不得馍吃,任何过上好日子的机会都是难以拒绝的诱惑。在甘家湖白梭梭自然保护区,农民们盗采药材,不放过每一株,把保护区挖得千疮百孔。严格意义上,贫穷,而非贫穷者,是自然保护区的敌人。“富人”往往是外来的财团或者公司。他们对保护区的侵占往往一占就是50年、70年。他们往往以利益最大化为目的,进行掠夺性的开发。
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生态保护成效跟经济发展程度紧密相关。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自然保护区所需经费全部纳入了省级财政预算,生态保护较好。而在西部地区,除一处国家级保护区由中央财政统管外,其他全归属于地方,生态保护能力相对薄弱。
发展中国家遗传资源大量流失
在联合国于1972年讨论人类生存环境之前,国际法及国际条约中没有出现关于遗传资源的归属原则,遗传资源被视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因为遗传资源的取得与利用只需要采集少量的样品即可,所以遗传资源有一个不同于石油和其他矿物资源的特点,那就是可以很容易地被无偿取得。各个跨国公司、研究机构免费地从各个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收集遗传资源,例如上世纪60年代的绿色革命中,植物遗传资源就被免费地用于繁育新的作物品种。
多年从事生物科学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工作的国家环保总局南京环科所研究员薛达元毫不客气地指出,发达国家以利用遗传资源的技术被私人公司掌握开发、有知识产权保护为借口,在从发展中国家获取遗传资源的同时,并没有优先转让利用遗传资源的技术给发展中国家。
为保护自身丰富的生物基因资源,一些发展中国家已经或正在采取相应的措施。印度是拥有丰富生物遗传资源多样性和自然多样性的国家之一,在保护本国的基因资源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在美国授予水稻技术公司一项“巴斯马蒂”的大米专利后,印度政府认为水稻技术公司对“巴斯马蒂”大米申请专利是对其传统知识的侵犯,表示要对该项专利进行起诉。因为“巴斯马蒂”大米特指印度北方各州和巴基斯坦部分地区的农民许多世纪以来所种植的一种水稻产品。
中国拥有十分丰富的基因资源,是全球生物多样性大国之一,拥有陆地生态系统599个类型,有高等植物32800 种,特有高等植物17300种;脊椎动物6300多种,特有物种667个;有56 个民族13亿人口,特别是有些长期与世隔绝的地方保留了同质性极好的人群,具有极大的遗传学研究价值。这些丰富的资源是我国发展生物技术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如何保护自己国家丰富的生物基因资源不被发达国家掠夺,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
1998年由我国科技部和卫生部共同制定的《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暂行办法》,这也是中国出台的第一部有关遗传资源保护的法规。
中国生物多样性面临危机
国家环保总局自然生态司司长万本太介绍,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中国物种多样性高度丰富,大约有高等植物3万多种。生物物种特有性高,拥有大量特有的物种和孑遗物种,大熊猫、白鳍豚、水杉、银杉等。生物区系起源古老,如晚古生代的松杉类植物,中国占世界现存7科中的6科。经济物种丰富,药用植物11000多种,原产我国的重要观赏花卉超过2238种。
中国的生物多样性正受到非常严重的威胁,马克平指出,用《国际濒危动植物物种贸易公约》这个指标来衡量的话,“公约当时列了640个种,在中国可以找到156个,比例非常高。约有200个物种已经灭绝;约有5000种植物在近年内已处于濒危状态;约有398种脊椎动物也处在濒危状态。另外中国的生态系统有40%处于非常严重的退化状态,各种开发建设的人为破坏仍在继续,物种生存面临威胁;外来入侵物种危害日益严重,生物安全管理亟待加强;生物遗传资源流失问题突出,保护和管理不到位;西部地区生物多样性急需采取抢救性保护措施。”
马克平分析说,其中有两个中国国情是值得大家关注的。第一,中国的人口多,而且有70%左右在农村,对生物多样性的依赖比较大。第二,中国是近年来少数几个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钱迎倩认为,要想解决目前生物多样性破坏严重的问题,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他身体力行,退休后就加入了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到处宣讲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促进公众保护生物多样性理念的提升。他还提出既要教育青少年,也要改变成年人特别是领导的观念。“不仅仅是中小学生,更重要的是给各级干部、领导讲,他们手中握有权力,如果更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解决起来会更有效果。”
生物的生活环境太多,我只能列举几个了。
人:适应能力较广的动物,由于其大脑发达,所以能借助发明的东西来扩大自己的适应能力。生活于-30摄氏度至50摄氏度的环境里。
老鼠:生活在渠道、垃圾堆等容易找到食物,以及硬物磨牙的地方里。
水稻:适应于炎热的环境。所以,水稻是许多温热带人民的主食。
蚯蚓:由于使用皮肤呼吸,所以要生活在潮湿的泥土里。
蚂蚁:群居生活的动物,必须生活在离地高、干燥的环境里,如树上、墙上。
小麦:小麦是北方人民的主食,北方气候干燥,所以小麦生活在旱地里。
狮子:生活在非洲的热带草原上,那里有野马、野牛等食物。
蟑螂:生活在厨房里,那里的食物、调味品都是蟑螂的食物。
蛔虫:是一种寄生虫,寄生在人的肠道里。
蚊子:生活在有积水的环境,因为蚊子的幼虫孑孓在水中出生,雄蚊在水中找食物。
㈤ 请问大家有没有海藻酸钠(褐藻胶或海藻胶)生产过程中的节水方面的信息啊
主要工艺段说明:
(1) 切割水洗:干海带由切碎机切成20cm长的碎海带,用钙化工序的废水浸泡约3h,使之充分吸水膨润,溶解出部分可溶性物质(无机盐等)。排出浸泡液后,用水冲洗剩余的海带,去掉泥沙。
(2)消化工序:水洗后的海带送入消化池,加纯碱在50~60℃温度下消化2h,此时,海带中含有的海藻酸盐变成可溶解于水的海藻酸钠。其反应式为:
2(C6H7O6M)n+nNa2CO3 2(C6H7O6Na)n+nM2CO3
式中M为铁、钙、铝等金属离子。
(3)过滤漂白和钙化工序:将消化液进行粗滤(滤渣为没有消化的海带根茎,将其返回消化池再消化),所得滤液用水冲稀,发泡45h后,进行精滤(除去滤渣)。海藻酸钠液用Ca(ClO)2漂白后泵入钙化池中用CaCl2溶液进行钙化,使海藻酸钠形成不溶性的海藻酸钙凝胶沉淀。
2(C6H7O6Na)n +nCaCl2 〔(C6H7O6)2Ca〕n+2nNaCl
(4)脱钙工序
向海藻酸钙沉淀中加入HCl,使海藻酸钙转变成海藻酸。反应如下:
〔(C6H7O6)2Ca〕n+2nHCl 2(C6H7O6H)n +nCaCl2
(5)中和转化工序
脱钙工序制得的海藻酸凝胶经水洗后,送入螺旋压缩机脱除水分,加100目纯碱粉进行中和,使其转化为海藻酸钠产品。反应式为:
2(C6H7O6H)n+ nNa2CO3 2(C6H7O6Na)n + nH2O+nCO2
海藻酸钠--泡菜洗菜--消化冲稀、高压过滤--漂浮絮凝--钙化脱钙
--生化处理系统--渣液回收--海藻酸
.....详细要给我你的邮箱
㈥ 请问海藻酸钠做成圆球状后用哪种材料才能悬浮不会使圆球消失钙离子用什么方法去除圆球不会越来越小求解答
下午好,海藻酸钠和钙盐发生纠缠形成水凝胶是一种物理和化学兼具的反应结构,其中水分子只是被物理束缚通过外界环境温度仍然会缓慢挥发类似聚丙烯酸钠和PVA,到了一定程度就看到凝胶变小变干瘪。凝胶水分挥发过程是不可抗力无法用任何化学反应长久保持。
㈦ 找些关于如何科学处理泔水,使之成为安全饲料的文章
二楼的哥们说的不全,下面这个有视频和具体步骤,应该适合楼主:http://www.syc163.com/bbs/dispbbs.asp?boardID=25&ID=439&page=1
处理发酵方法
从各食堂、饭店、工厂收集来的潲水,以米饭为主的(50%以上的米饭),先倒在容器内,活力99生酵剂与粗饲料降解剂各半包,200公斤潲水、20公斤玉米(不是以米饭为主的要加50公斤,米饭超过70以上可以不用添加玉米)、15公斤的豆粕(菜籽粕、棉菜粕、花生麸均可),20~60公斤米糠或统糠(米糠、统糠用量不是绝对的,只要把潲水调成含水量为:手抓一把饲料握紧,见手缝里有水而不往下滴为准,也可以采用秸秆粉代替,如花生秸秆、花生壳粉等),另外添加2.5公斤磷酸氢钙或过磷酸钙(有饲料专用的,也可以用较好点作化肥用的,就是用作磷肥的那种,十分便宜,用量一般为1%~1.5%,主要是用作补充钙,添加后,可以不用在饲料中添加骨粉),尽量把容器装满,不留空气在里面,(这是为了隔绝空气,保持厌氧状态,防止有害细菌利用空气中的氧气生长繁殖,杀灭随潲水而来的各种有害病菌)……
下面是一些报道链接,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泔水将无害化处理成饲料
但饭店老板对此不看好原因是:现在泔水能卖钱,以后处理得饭店掏钱……
相关链接:http://zzwb.zynews.com/html/2008-01/03/content_35.htm
2、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餐厨垃圾微生物发酵处理技术解决了这个难题。他们选取包括芽孢菌、放线菌、乳酸菌等十几种菌种在内的天然复合微生物菌种,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鉴定,这种复合菌种对人体、群体、环境无影响,无毒性,遗传稳定性好,微生物菌种以餐厨垃圾作为培养基,在60℃—80℃的高温下进行6—8小时的发酵,在高温好氧条件下灭杀餐厨垃圾中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病原菌及蛔虫卵等,产出高活菌、高蛋白、高能量的固体再生资源——活性微生物菌群。这些活性微生物菌群再按照不同的配方和特殊工艺深加工,制成高能微生物菌剂和生物蛋白饲料,用于生态养殖业和有机种植业……
相关链接: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6-05/11/content_4532758.htm
3、泔水饲料发酵剂(发酵剂处理泔水安全有保障)
发酵剂发酵处理泔水的很多好处很多人已经知道了,这种方法有何优势呢?
费用降低;可以保持潲水不变质,潲水不臭,可以长时间保存;发酵后的潲水物理化学的性质发生了质的变化;潲水理化性质的改变,使喂猪更加方便;发酵后的潲水营养大幅提高……
相关链接:http://sl.zgny.com.cn/TechHtml/5/6/6/66592.html
4、泰安科学技术局让泔水变废为宝 微生物技术治理餐厨垃圾……
相关链接:http://www.takj.gov.cn/show.php?id=1920
5、怎样用泔水喂猪:
相关链接:http://www.xinnong.com/html/jishu/peifang/jiachu/20080515/54264.html。
6、利用微生物发酵糟渣和保存饲料的原理和作用机理
相关链接:http://www.syc163.com/bbs/dispbbs.asp?boardID=25&ID=24091&page=1
㈧ 最近做的实验,怎样去除海藻酸钠/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中的气泡求大家给予办法。
两个方法,一个是加去泡剂,会好一些,另一个是静置,静置,再静止……很久很久,就会气泡消失了……我以前也做过这个实验,当时因为来不及,但是静置(几个小时吧)后气泡会上浮,所以就直接取下层的凝胶了……
㈨ 反硝化细菌主要用于处理怎样的水质问题
反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是一种能引起反硝化作用的细菌,将硝态氮(NO3-)转化为氮气(N2)从而可以改善水质。
㈩ 有谁懂海藻酸钠制作工艺,能操作的哦!请教
纯属抄袭,你还是自己网络吧!
第一种是在海藻酸中加入酒精,然后加入烧碱,将海藻酸转化为海藻酸钠,这种方法称为液相转化法;
第二种方法是将得到的海藻酸进一步去除水分,然后将海藻酸与碳酸钠直接在捏合转化器中进行中和反应后生成海藻酸钠,这种方法叫固相转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