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污水处理中把面粉,白糖作为营养物质添加进去,有什么弊端
面粉白糖,这都是优质碳源,最大的弊端可能就是成本太高了!呵呵,至于其它的,像你提到的白糖碳氮磷比例问题,可以通过添加尿素磷肥调节,面粉也可以先在一个容器里搅拌溶解以后再投入避免堆积。真要说弊端,个人经验是,面粉白糖都属于糖类,非常容易被微生物分解转化,所以在这种营养环境里成长的优势菌种抗冲击能力弱一些,镜检活性污泥会发现菌胶团较松散,钟虫等原生生物数量多,而在天然污水环境中培养的活性污泥菌胶团较厚实,微生物种类较多,有大量轮虫等后生生物。但是肯定是利大于弊的。
❷ 为什么要在污水处理工艺里投加面粉
投加面粉是一种误导【有的教科书也有写的】。投加碳源以增加BOD,是目的。
碳源版投加一般要求快溶解,微生权物快吸收,主要有;人粪尿,糖,工业葡萄糖, 尿素,甲醇,污水处理厂压滤污泥等。
我在实验室要求学生做的实验,面粉溶解的20多天,才起作用。采用以上的碳源1天就容解,这样的气温,微生物生长只要3天污水就发黄,每天投加,5天后就可正常运行。
如果是工业废水,要求碳:氮:磷= 100: 5: 1 :
BOD / COD =大于0.3 才可生化。
以上条件如不能满足,就得加碳源。只要计算投加比例。
❸ 请问一下,污水处理菌种培养时用的面粉和葡萄糖,有没有执行标准
污水处理生化菌种的培养,当然有一定的标准,但是不是那么严格。葡萄糖和面粉的比例,根据生化池的大小来确定。但是培养菌种的过程中,曝气量一定要控制好,大了菌种挂不住,小了菌种容易缺氧死亡。
❹ 污水处理中为什么要投加面粉
投加面粉是一种误导【有的教科书也有写的】。投加碳源以增加BOD,是目的。
碳源投加一般要求快溶解,微生物快吸收,主要有;人粪尿,糖,工业葡萄糖, 尿素,甲醇,污水处理厂压滤污泥等。
我在实验室要求学生做的实验,面粉溶解的20多天,才起作用。采用以上的碳源1天就容解,这样的气温,微生物生长只要3天污水就发黄,每天投加,5天后就可正常运行。
如果是工业废水,要求碳:氮:磷= 100: 5: 1 :
BOD / COD =大于0.3 才可生化。
以上条件如不能满足,就得加碳源。只要计算投加比例。
❺ 污水处理中加入石灰粉有什么作用,我去过几个污水厂
石灰粉的成分比较复杂,是氢氧化钙、氧化钙等的混合物。石灰粉加入水中会生成碱性版的氢氧化钙液体权。用以调节PH,同时也可以去除水中重金属离子,使其生成难容性的氢氧化物,再通过絮凝沉淀就可以将重金属离子分离。
也有加液碱的,也就是氢氧化钠,不过成本会比石灰粉高很多,所以很多污水处理厂都会选择石灰粉。
❻ 我是做污水处理的,现在进水水源碳源不足,打算添加面粉,不知道面粉投加量如何计算,请高手支招,谢谢
基本可以用淀粉的COD值做参考,淀粉的:COD=1:1.18,最好现场做小试,取1克溶解后,测版COD值,这样最准确。再通权过要加入的COD确定面粉投加量,一般调试期cod从200调到600都可以。如果是调试期,可以先进生活污水再逐步加入需处理的工业废水,用面粉太浪费,可以通过粪便代替(鸡,牛等等都行)加多少靠经验通过观察水质外观确定大概COD就行。有条件的话可以加一定的量到清水中化验下来确定。
另外面粉最好别直接投加到好氧池或反硝化池,否则,泥就成浆糊状。应该水解后利用才好。
❼ 污水处理用到的面粉是什么级别
这个真的很少用到
一般甲醇或是乙酸钠用于碳源不足的补充
因为面粉需要水解或是酸解之后才能被微生物利用
反应速率小于上述物质
如果一定要问什么级别
需要对颗粒细度有要求,理论上越细越好
投加面粉还要注意增加出水COD的情况
❽ 污水处理厂加葡萄糖和面粉的区别
葡萄糖属于单糖,面粉属于多糖蛋白物质,在污水处理中葡萄糖和面粉均有使用,葡萄糖比面粉价格贵很多,所以用面粉较多,使用上的区别是:葡萄糖微生物利用起来更加快,葡萄糖需要水解之后才可以利用,所以利用速度慢,但是最后都可以达到一样的效果,只是速度快慢的问题。
❾ 污水处理站生化系统投加哪些营养物营养比例是什么样的啊
污水制处理中营养碳,氮,磷营养有一定的比例,投加比例100:5:1
BOD:N:P=100:5:1.如果按照COD的话,一般是200:5:1
你的COD是1200,那么N需要30mg/L。P需要6mg/L。尿素的分子式是CO(NH2)2,分子量为60.而N占28/60.然后根据比例直接计算
❿ 氧化池加面粉起什么作用
首先从其他污水处理厂获取污泥,最好是选择相同类型工厂的活性污泥,这样有助于驯化.
2一般 刚弄过来的污泥是呈黑色的,将其放入好氧池,投加营养,例如废甲醇、面粉、葡萄糖、红糖之类的补充所需COD;尿素补充氮;磷酸二氢钠补充磷的.一般根据你将要处理的废水调节所加营养物质.CNP的比例一般在(300~500:5:1)
3将好氧池水补满,开始曝气.进行闷曝(即只曝气而不进废水),数天后停止曝气,静置沉淀1 h ,然后排出池内约1/5的上层废水,并注入相同量的新鲜污水(进入量不超过驯化前处理能力的20%).如此反复进行闷曝、静沉和进水三个过程,但每次的进水量要比上次有所增加,而闷曝时间要比上次缩短.
4达到较好处理后,可增加生产废水投加量,每次增加不超过10~20%,同时减少尿素等营养物质的投加量.且待微生物适应巩固后再继续增生产废水,直至完全停加.同步监测出水CODcr浓度等指标,并观察混合液污泥性状.在污泥驯化期还要适时排放代谢产物,即泥水分离后上清液.
5继续增加生产废水投加量,直至满负荷.满负荷运行阶段,由于池中已培养和保持了高浓度、高活性的足够数量的活性污泥,池中曝气后混合液的MLSS达到5000mg/L,此过程同步监测溶解氧,控制曝气机的运行,并进行污泥的生物相镜检.
一般活性污泥的 驯化培养在20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