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废水知识 > 建筑中水的回用及处理

建筑中水的回用及处理

发布时间:2025-08-14 18:23:50

A. 浅析中水回用技术及应用


污水资源化包括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和建筑小区生活污水的再生利用。其中建筑中水的回用,是指通过对集中住宅小区和密集建筑群等生活杂排水的局部收集、处理,再回用于附近建筑物和建筑小区的冲侧、绿化等生活杂用。中水回用既节省水资源,又减少城市供排水管网和处理设施的负荷,是解决缺水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
1.中水回用技术简介
其特点为用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等手段对工业所排出的废水进行不同深度的处理,达到工艺要求的水质,然后回用到工艺中去,从而达到节约水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下面就两种最主要的回用技术作一介绍:
1.1冷却水技术
节约冷却水是工业节水的主要途径:
1、改直接冷却水为间接冷却水
在冷却过程中,特别在化学工业中,如采用直接冷却的方法,往往使冷却水中夹带较多的污染物质,使其失去再利用的价值,如能改为间接冷却,就能克服这个缺点。
2、降低冷却要求,减少冷却水用量。
3、采用非水冷却。
如在某种工艺生产中,采用空冷或油冷,达到冷却的目的。
4、利用人工冷源或海水作冷却水,减少地下水或淡水用量。
5、合理利用冷却水。
对已使用过的冷却水可以进行一定的降温措施后,反复使用,也可以在第一次作为冷却水使用后,用于其它对水质、水温要求较低的场合。
在采用这个办法时,要注意各车间供水系统的密切配合,加强冷却水的管理,避免因一个环节出问题而影响其他车间供水。
6、冷却水的循环利用
这种冷却水利用技术主要是经过冷却器变成的热水经过冷却构筑物使水温降到回用水水温,从而循环使用。
冷却水在循环使用时,应注意水中细菌的繁殖、水垢的形成、设备腐蚀、水压、水量变化等问题。
1.2一水多用或污水净化再利用
由于生产工艺中各环节的用水水质标准不一,因此将某些环节的水经过适当的处理后重复利用或用于其它对水质要求不高的环节中。以达到节水的目的。如:可先将清水作为冷却水用,然后送入水处理站经软化后作锅炉供水用。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后用于生产、生活等。
中水回用技术举例
下面就生活中水做一简单介绍。
生活中水,主要指生活污水经过处理,达到使用标准后,用于冲厕、绿化、景观、喷洒路面以及冷却水的补充等杂用。中水水质应达到《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
1、中水水源
选择中水,应首先选用优质杂排水,一般可按下列顺序取舍:
a、冷却水b、淋浴排水c、盥洗排水d、洗衣排水e、厨房排水f、厕所排水
2、处理工艺
当以优质杂排水和杂排水作为中水水源时,可采用以物化处理为主的工艺流程,或采用生物处理和物化处理的工艺流程。
当利用生活污水作为中水水源时,可采用二段生物处理,或生物处理与物化处理相结合的处理工艺流程。
3、中水设计建设规定
凡建设项目都应按规定同时配套设计中水设施,属以下情况的建设项目必须配套设计建设中水设施:
a、宾(旅)馆、饭店、商店、公寓、综合性服务楼及高层住宅等建筑的建筑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 b、机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大型综合性文化、体育设施的建筑面积在3万平方米以上。
c、住宅小区规划人口在3万人以上(或中水回用量在750立方米/日以上)。
有关中水设施的管理按照建设部发布的《城市中水设施管理暂行办法》执行,中水设施的设计按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编制的《建筑中水设计规范》。
2.中水回用水质要求
中水水质必须要满足以下条件:
2.1 满足卫生要求。其指标主要有大肠菌群数、细菌总数、余氯量、悬浮韧、cod、bod5、磷化物等。
2.2 满足人们感观要求,即无不快的感觉。其衡量指标主要有浊度、色度、臭味等。
2.3 满足设备构造方面的要求,即水质不易引起设备、管道的严重腐蚀和结垢。 其衡量指标有ph值、硬度、蒸发残渣、溶解性物质等。
近年来,我国对中水研究越来越深入,为保证中水作为生活杂用水的安全可靠和合理利用,于一九八九年正式颁布了《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251一89)。
3.中水回用标准及方式
3.1国内的城市杂用水标准情况
1989年建设部颁布的《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25.1-89)是我国有关城市杂用水水质的第一个部颁标准。该标准规定了厕所便器冲洗、城市绿化、洗车、扫除等生活杂用水水质要求。2002年中南市政设计研究院主持对该标准进行了修订并上升为国家标准(gb/t18920—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质》)。修订中将杂用水的适用范围进行了调整,增加了消防和建筑施工用水。
3.2中水回用方式
城市可根据污水处理能力的大小和当地情况,选择不同的回用方式。大体有以下几种:①选择式回用方式,即在污水处理厂周围的一些居民区铺设管道,实行分质供水回用;②分区回用方式,即根据城市状况,分区实行污水再生利用;③全城回用方式,即全城铺设中水管道,适用于新建城市和有污水处理能力的小城镇。
4.中水回用的主要途径
4.1回用于工业
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的废水,根据用途的不同可直接或再经过进一步处理达到更高的水质后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如用做冷却水,熄焦、熄炉渣用水,灰渣水力输送用水,工厂绿地浇洒,地面、设备、车辆冲洗,消防用水,其中最具普遍性和代表性的用途是工业冷却用水。
4.2城市杂用
中水的城市回用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市生活冲厕用水,二是城市部分商业用水(如洗车行业),三是道路喷洒用水与城市绿地灌溉,四是非接触性景观中水与消防用水等。其中,城市生活用水是比较稳定的用水渠道,道路喷洒用水与城市绿地灌溉具有一定的季节性。
4.3农业灌溉
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的废水只需再经过简单的过滤即可达到农业灌溉用水的水质标准,其环境卫生和农产品的卫生学状况均良好。中水用于灌溉农田,通过土壤过滤、吸附、离子交换、化学反应、土壤微生物代谢和作物根系的吸收等机理,也能进一步净化水质,改良土壤结构,增加水分和肥分,使农作物增产,节省大量化肥,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中水回用于农业灌溉,一般尚需建设一定的调蓄、灌溉工程,才能达到充分利用的目的。农业灌溉用水受季节性的影响明显。
4.4水利工程
4.4.1城市二级河道景观用水。国家对景观水质制定了水质标准,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与河道景观用水水质要求相似。在卫生指标上加以再处理即可达标。只要河道是流动的,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这样不仅使城市景观得到改善,也为河道两岸再生水回用单位提供了输水渠道。
4.4.2用于地下含水层的存储及恢复。由于地下水的开采量过大,引起地面下沉。为了控制下沉,除限制开采量或禁止开采外,还要采取回灌措施。中水可以作为回灌水的水源之一,但要经过进一步处理,以达到地下水回灌的水质要求方可回灌。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B. 中水回用设备的处理过程

中水系统的水净化过程也很简单,一般有三级。一级阶段,主要是靠格栅将水中体积较大的杂质与水分离。由于生活中,用水量时高时低,所以需要专备个蓄水池调节水量。水中的污染物90%以上是通过二级处理去除的。主要有生物处理法、物理化学法和膜法。所有的处理方式都不需要专门投入人力、物力。
以前,中水系统多用在宾馆、饭店、大型文化体育等水费较贵而用水量又很大的公共建筑中。但是,随着水资源的不断减少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居民住宅建筑也开始采用中水处理系统。中水正在逐渐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

C. 建筑小区中水回用及供水安全

建筑小区中水回用及供水安全具体内容是什么,下面中达咨询为大家解答。
1. 建筑中水
中水是指将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用过的优质杂排水(不含粪便和厨房排水) 、 杂排水(不含粪便排水)以及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达到《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 》CJ2511―89的 生活杂用水水质指标标准 ,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 ,即再生水。杂排水水源及回用目的对所采用的处理工艺影响较大。中水的价格,色度,浊度,含盐量等都会影响回用水的可接受性。依据收入和教育情况的不同,有研究表明对于绿化“含盐量低”是中水最重要的属性,对于衣服洗涤“无色”是中水最重要的属性,以及对于冲洗厕所“较低的价格”是中水最重要的属性。
在选择中水处理工艺时,要根据中水水源及回用目的来进行选择。盥洗排水和沐浴排水等污染程度较轻的优质杂排水,主要污染物为有机物,毛发,洗涤剂等,通常采用物化处理工艺对其进行处理,处理工艺较简单,只需在常规处理工艺前设置毛发聚集器,或在水质要求较高时添加膜处理设备,虽然对溶解性有机物去除能力较差, 但消毒剂的化学氧化作用对水中耗氧物质的去除有一定的作用, 混凝对洗涤剂也有去除作用,处理水可以达到较高的水质标准。
冲厕以外的生活排水组合 , 污染程度中等的杂排水主要采用强化物化处理和二级生物处理工艺,污染物较优质杂排水更加复杂,有机物含量较多,通过处理能有效去除有机物。
所有生活排水即为生活污水,其污染程度最重,有机物,细菌,病毒等污染物含量高,用其作为中水水源时,需要进行三级处理,处理难度大,成本高。
2. 供水安全性及对策
2.1建筑中水回用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中水回用工程推广发展缓慢 ,且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 , 中水系统往往存在难以正常运行 , 水质水量难以达到要求,用户难以接受和放心使用 ,主要原因是有些工艺、设备存在问题,缺少专业运行管理人员致使系统的运行管理水平不高, 达不到预想处理效果 , 出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 使水质水量常常发生较大的波动 , 甚至停产。据有关调查 ,有 33 %的中水回用工程建成后未运行。由于各方面的问题中水回用在实际工程中并不比使用城市给水更经济,主要是设计规模得不到发挥。
再次 , 政府法律法规制定的不健全 ,仅有的技术规范没有法律效力。而中水回用水质标准太高,目前我国建筑中水回用执行的水质标准是现行的《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 , 该标准中总大肠菌群的要求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相同 , 这一方面使得许多现有中水工程不达标 。
再次,水价体系不够合理,中水相对于饮用水无价格优势,缺乏中水经济可行性研究,且很多人对中水的卫生性、安全性等存有顾虑 , 在感情上无法接受中水 , 节水意识差等,确实是广泛存在的问题,从而影响了其普及。
2.2 对策
2.2.1.完善建筑中水相应的法律法规并加强执行力度
在国标“建筑中水设计规范”中规定小区和建筑中水供水工程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但在实际工程中发现初期建筑与小区的入住率低,原水量不住,因此中水系统往往要推迟运行或难以运行。还有在工艺选择上盲目照搬,致使处理效果不达标,且监管力度不够,安全供水没有保障。以上问题都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来保障中水回用成为行之有效的节水措施。
2.2.2.建立一套有效的再生水检测分析方法
评价饮用水和污废水水质的化学参数很多。这些参数包括余氯量,臭氧,生化需氧量( BOD ) ,化学需氧量 ( COD) ,总有机碳( TOC ) , pH值,电导率,浊度,色度,金属离子,溶解氧,氨氮,硝酸盐和 磷酸盐等。通过在线监测获得的化学参数易受环境,处理工艺和检测工具的影响。例如,受季节性因素影响,如降雨量增加和藻类大量繁殖会影响总有机碳,电导率, pH值和浊度的水平。处理工艺的不同也会影响上述各参数的浓度。最后,用于测量仪器的可靠性和灵敏度将决定结果的精确。因此,实施多元技术组合的分析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这些常用参数的敏感性。
2.2.3. 提高公众节水意识・宣传中水经济可行性
很多人对中水的卫生性、安全性等存有顾虑 , 在感情上无法接受中水,加上公众节水意思差,中水回用的普及还面临很大的挑战。因此,我们要借鉴日本、 美国、 南非、 以色列、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经验。倡导水的循环利用,也就是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目前的需要,而又不损害子孙后代的需要,可持续发展在水行业仍然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在我国这样严重缺水的国家,更应该提倡节约用水,建设可持续的循环用水项目。并且随着水资源供需矛盾的进一步激化 , 自来水价格势必会升高 , 而随着处理技术的发展 , 中水处理费用却会降低 , 更增加了中水回用的经济可行性,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意识,让居民正真认识到中水回用重大意义,才能使得中水回用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3.应用前景
中水回用具有极高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 它一方面可以减少环境排污量 , 减少环境污染; 另一方面它又能减少对水资源的开采 , 对我国长远的国民经济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并且 , 根据水利部《21 世纪中国水供求》分析 ,2010年后中等干旱年的缺水量将达318亿 m3, 到 2030 年我国将缺水400~500亿 m3, 开发和应用投资省、见效快、运行成本低的中水回用处理技术已经凸现为确保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 ,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 , 在政策的正确引导下 , 合理的调整城市给水和中水的价格关系 , 中水回用技术将会有越来越广阔的应用前景 , 为城市节水作出贡献。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D. 中水回用的最佳方案是什么

中水回用方案
概述:
中水是指各种排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中水水源按照《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和《污水再生利用设计规范》(GB0335-2002)分为优质杂排水和污水处理,具体种类和选取顺序为:
1)卫生间、公共浴室的盆浴和淋浴等的排水;
2)盥洗排水;
3)空调循环冷却水系统排水;
4)冷凝水;
5)游泳池排污水;
6)洗衣排水;
7)厨房排水;
8)冲厕排水。

中水水源一般不是单一水源,大多有三种组合方式:
1)盥洗排水、淋浴排水、循环冷却水称为优质杂排水,应优先选用;
2)冲厕排水以外的生活排水称为杂排水;
3)污水处理,即所有生活排水的总称,这种水质最差。
中水用于冲厕、道路清扫、消防、城市绿化、车辆冲洗、建筑施工等杂用的水质,按《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质》(GB/T18920-2002)中城市杂用水类标准执行。
中水用于景观环境用水,其水质应符合国家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的规定。

处理工艺:
中水回用处理工艺根据污水水质、水量以及回用的水质和水量要求,综合考虑经济技术参数,确定最佳处理工艺。目前常用处理工艺以污水二级生化处理加三级深度处理单元为主。不同的水质要求,处理工艺亦不同。FILT生化法工艺和MBR工艺是我公司根据不同性质的原水采用的两种主要处理工艺:污水是污水处理时,采用FILT生化法处理工艺;污水是优质杂排水时采用MBR处理工艺。
FILT生化法工艺流程
工艺特点:
*耐冲击负荷能力强,净化效率高,系统运行稳定,处理过程无气味;
处理流程简单,构筑物可实现一体化,实现无人管理;
*无需污泥驯化,挂膜容易,脱膜快,微生物生长快,启动时间短;
*占地面积小,投资省,运行费用低;
*污泥达到动态平衡、不用外排污泥;

MBR工艺流程

工艺特点:

*出水水质优质稳定。

*无剩余污泥。

*占地面积小、不受场地限制。

*可去除氨氮及难降解有机物。

*操作管理方便,易于实现。来源:谷腾水网

E. 建筑中水回用及其存在的问题

建筑中水回用是缓解城市水资源紧张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促进城市水环境和谐发展的关键策略。中水,通常指的是经过处理后达到一定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其水质位于上水与下水之间,是水资源高效利用的一种形式。自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开始提出“中水”概念以来,这一概念已逐渐被业内人士以及部分缺水城市和地区的民众所接受。起初,称之为“中水道”,源自日本,因其水质及其设施介于上水道和下水道之间。随着国外中水技术的引入,国内试点工程的实验研究,中水工程设施的建设,中水处理设备的研制,中水应用技术的研究、发展和相关规范、规定的建立、实施,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工程技术,如同“给水”“排水”一样,称之为中水。中水是对应给水、排水的内涵而得名,翻译过来的名词有再生水、中水道、回用水、杂用水等,对建筑物、建筑小区的配套设施而言,又称为中水设施。中水(Reclaimed Water)是指各种排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生活、市政、环境等范围内杂用的非饮用水。建设部制定了再生水回用分类标准,对再生水的释义是:“指污、废水经二级处理和深度处理后作回用的水。当二级处理出水满足特定回用要求,并已回用时,二级处理出水也可称为再生水。”显然,中水就是再生水。中水系统(Reclaimed Water System)由中水原水的收集、储存、处理和中水供给等工程设施组成的有机结合体,是建筑物或建筑小区的功能配套设施之一。建筑中水(Reclaimed Water System for Building)由于中水系统建立的范围不同又有不同的称谓,建筑物中水是在一栋或几栋建筑物内建立的中水系统;小区中水是在小区内建立的中水系统。小区主要指居住小区,也包括院校、机关大院等集中建筑区,统称建筑小区。建筑中水则是建筑物中水和小区中水的总称。中水设计本着充分利用微生物处理有机废水的稳定性,采用二级氧化处理方式,对洗浴废水进行处理。实践证明洗浴废水在低浓度BOD5下生长的改性轮虫对低浓度洗浴废水具有很好的处理功效,同时稳定性,及耐冲击性都得到验证。采用该工艺同时可以大量节省洗浴废水处理的物化过程,例如节省混凝段和活性炭保护段,从而减少混凝剂的投加及减少劳动强度,而活性炭作为中水保护剂,由于水中有机物的大量存在,会使得活性炭快速板结从而失效,需要更换活性炭,而活性炭的造价较高,这就造成经济的浪费及劳动强度的加大。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水中在现阶段处理工艺宜采用以生化为主物化为辅的方法,而生化的关键就在于填料的有机物的负荷及氧的利用率的提高,较好的氧化物其填料为日本新技术蜂窝填料BOD5达到2.2KG.BOD5/M3填料,整体的体积小1/3,氧化机采用台湾川源生产的设备,曝气效率较高,噪声较低。1 中水水源中水的水源较广,但对建筑中水而言,其水源一般包括盥洗排水、沐浴排水、洗衣排水、厨房排水和厕所排水等。若考虑到处理费用和处理的难易程度,对其选用的先后顺序一般为:沐浴排水→盥洗排水→洗衣排水→厨房排水→厕所排水[4]。在进行建筑中水系统的设计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集流一种或多种排水作为中水水源,常见组合有以下几种情况:①空调系统排水、盥洗排水和沐浴排水等,其污染程度较轻,称为优质杂排水,在设计时应优先选择其作为中水水源;②冲厕以外的生活排水组合,其污染程度中等,称为杂排水;③所有生活排水的总称,其污染程度最重,称为生活污水,由于其处理费用较高,且难处理,所以在设计时应尽量不采用其作为中水水源[5]。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现有的建筑中水回用系统采用的水源几乎都是优质杂排水或杂排水。2 中水处理工艺2.1 常用的中水处理工艺及其流程目前应用较多的中水处理工艺主要有混凝、沉淀、过滤、生物处理和活性炭吸附等[6]。处理工艺需根据原水水质的不同而采用某一工艺或某些工艺的组合[5],常见的中水处理工艺流程有以下这些:(1)对于优质杂排水,其处理工艺流程一般有:①原水→毛发聚集器→调节池→微絮凝→过滤→消毒→中水;②原水→毛发聚集器→调节池→混凝沉淀→消毒→出水;③原水旅运→毛发聚集器→调节池→微絮凝-过滤→微滤-超滤→消毒→出水。(2)对于杂排水,其处理工艺流程一般有:①原水→筛滤→调节池→微絮凝-过滤→活性炭吸附→微滤-过滤→消毒→出水;②原水→筛滤→调节池→生物接触氧化或生物转盘→沉淀→过滤→消毒→出水。(3)对于生活污水,其处理工艺流程一般有:①原水→筛滤→调节池→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沉淀→过滤→消毒→出水;②原水→筛滤→调节池→生物接触氧化→沉淀→生物接触氧化→过滤→消毒→出水;③原水→筛滤→调节池→生物接触氧化→沉淀→微絮凝-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出水。2.2 处理工艺的技术可行性中水处理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很多人的研究也已经无数次证明了这一点,特别是随着近几年工程技术人员对处理技术和处理设备开发,使中水处理技术又有了很大的发展。杜茂安等采用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工艺处理洗浴排水,在水温为10℃时,主要控制指标浊度、COD、BOD5和AB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8.1%,95.2%,93.3%和68.2%,出水水质完全满足中水控制指标要求[7];刘中平等研究序批式活性污泥工艺(SBR)处理学校洗浴废水的工程实例得出,该工艺对洗浴废水中的COD、BOD5、SS和LAS有较高的去除率,处理后的出水水质符合《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且该工艺设备简单,占地少,运行方便[8];大连香格里拉大饭店中水回用工程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其设计规模为60m3/d,自2001年10月投产运行以来,其平均出水水质为COD=6.16mg/L,BOD=0.57 mg/L,SS=0 mg/L,这完全达到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实践证明,MBR是一种简单、高效的中水处理技术[9];北京华融大厦总建筑面积4.6万m2,中水原水为洗浴排水,水量为7.5m3/h,采用接触氧化-砂滤工艺,2000年9月经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测定,进水BOD、COD、SS和LAS分别由22mg/L、68 mg/L、14 mg/L和3.29 mg/L降低到2 mg/L、10 mg/L、5 mg/L和0.14 mg/L[10]。2.3 处理工艺的经济可行性莫慧等对3种居住区中水回用方案即经二级处理后回用、经三级处理后回用和经MBR处理后回用进行了经济分析,其运行费用分别为2.82元/m3、2.63元/m3和2.67元/m3[11];张捍民等采用MBR工艺处理大连香格里拉大饭店的污水并达到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其运行成本仅为1.665元/m3[9]。通过以上的试验分析可知,如果中水回用工程运行管理得当,其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并且随着水资源供需矛盾的进一步激化,自来水价格势必会升高,而随着处理技术的发展,中水处理费用却会降低,这更增加了中水回用的经济可行性。2.4 处理工艺的选择中水处理工艺的选择依据主要是根据进水水质和经济技术比较,选用在技术上可靠,经济上可行,且具有稳定出水水质的处理工艺,同时还要考虑其管理和维护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等。3 中水回用存在的问题建筑中水回用存在的问题较多,首先,中水系统运行往往不正常,水质水量不稳定,用户难以放心依赖,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有些工艺、设备不过关,达不到预想效果,同时对系统的运行管理水平不高,出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使水质水量常常发生较大的波动,甚至停产[12]。其次,中水回用在实际工程中并不比使用城市给水更经济。张雅君等对北京22个运行中的中水设施进行调研,通过分析发现普遍存在设施能力不能充分利用、运行成本过高的现象,其总运行成本有的甚至高达11.

F. 高层建筑中水回用技术的应用

高层建筑中水回用技术可以大大缓解水资源紧张的问题,是解决当前某些缺水城市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因此,在现阶段加强建筑中水回用技术的研究,对提高超高层建筑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进而促进中水回用的产业化发展,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有着深进意义。
1 工程概况
某工程为超高层建筑,主要功能为办公、商业、餐饮等,总用地面积25,945m2,总建筑面积210,964m2,其中地下层为车库,1~6层为裙房,主要功能为商业餐饮,6层以上分为E、F两座塔楼,其中E座高119.2m,F座高139.2m。由于该工程位于淡水资源极度缺乏的城市,应该充分重视水资源的利用问题。
2 高层建筑中水回用技术
2.1 中水系统设计
本工程的供水水源为城市自来水。中水供应系统向本建筑全部卫生间供水。以公共卫生间内的手盆水、公共浴室排水、冷却塔排水等作为中水原水,经过处理后的中水回用于公共卫生间内大小便器的冲洗以及车库地面的冲洗补水等地方。本建筑内污废水量约732.6m3/d,按供水量的90%计。其中用于中水原水量约139.7m3/d。因此,实际日排放量为592.9m3/d。冷却塔排水、绿化和浇洒道路等用水不排入污水系统,此部分耗水量为440m3/d。设计的室内污水和废水进行分流排除,公共卫生间的一部分废水作为中水原水循环至中水机房进行回收;对于卫生间的生活污废水,设计为专用的通气管排水系统进行排水;首层以下排水单独排出室外。
中水原水量为139.7m3/d,中水回用系统的平均日用水量为228.8m3/d,两水量相差部分由雨水补给(详见雨水利用),可达到回用系统的1.1倍(年收集水量占回用水量百分数)最高日用水量为343.2m3/d。
2.2 中水回用工艺流程
2.2.1 工艺设计依据
本工程将中水处理站设在地下二层,需要处理的水量:中水原水平均日收集水量139.7m3/d,中水设备日处理时间取12h/d,平均时处理水量为11.6m3/h。因此,设计取设备处理规模为12m3/h。中水水质标准:符合《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其中浊度、溶解性总固体、BOD5、氨氮按严标准取值。
2.2.2 中水回用工艺流程
建筑中水回用可以处理到两种程度的回用水,一种是处理到可以供人类直接饮用的水,实现水资源的完全循环利用,但是这种工艺投资高且工艺复杂;另一种是处理到不供人类饮用,而是将处理水回用于冲厕、绿地用水、冲洗车库地面用水等地方,后者应用较为普遍。中水处理有多种不同的工艺,处理时应该综合考虑中水原水的水量、水质、以及处理水回用部位等因素。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原水水质不同,中水处理流程可以分为很多种。
中水首先经过格栅和曝气调节池进行预处理,去除污水中的杂质并且均匀水质;然后经过毛发收集器,由一级提升泵到达中水一体化设备,再由二级提升泵依次达到石英砂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中水蓄水池(与雨水共用),最终向本建筑的全部卫生间供水。此外,设计的中水处理工艺中还应用了鼓风曝气机进行曝气,增加足够的溶解氧,使氧气在液体中被充分搅拌和溶解,达到阻止液体中的悬浮物下沉的效果;滤池反冲洗设备用于拦截水中的杂质,去除水中的颗粒物等杂质。
处理后的中水水质应符合《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标准》GB/T18920或《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的规定。
2.3 雨水利用系统
2.3.1 建筑屋面雨水排水量
雨水量按该市暴雨强度公式计算,屋面雨水设计重现期为10年,降雨历时5分钟。溢流口和排水管系总排水能力按50年重现期设计。屋面总汇水面积11,000m2,雨水排水量约为600L/S。
其中暴雨强度公式为:雨水量公式为:Q=ΨqF
雨水管道设计重现期P=2年;室外雨水管道设计降雨历时T=15分钟;室外综合径流系数Ψ=0.65。
由以上公式计算所得雨水量约为597.3L/s。
2.3.2 雨水利用标准及利用方式
(1)雨水利用标准:重现期1年的雨水进行利用,不排入市政管网,超出的雨量排入市政管网。设计年降雨厚度1,255.1mm,平均年降雨次数121.6次。
(2)雨水利用采用回收利用方式。
①收集量和回用量:根据本工程的用地现状和投资情况,收集降落在屋面及硬化路面(汇水面积约25,900平方米)的雨水,处理后的雨水进入中水清水池,用于车库冲洗和卫生间冲厕,用水量约89.1m3/d。
②年收集雨水量(红线内)=10×0.8×1255.1×0.7×2.59=18,204m3
③雨水收集池:根据用水量、1年重现期降雨量(49.1mm)的收集量和用地现状综合确定为400m3,初期4mm的降雨不进入雨水蓄水池,经弃流池排出。雨水蓄水池和弃流池位于室外。超过雨水蓄水池设计能力的降雨通过溢流管排至市政雨水管道。
④工艺流程:由设于雨水收集池内的潜水泵进入地下二层的雨水处理机房。雨水利用的工艺流程图见图1。
图1 雨水收集工艺流程图
由图1可知,屋面雨水经过弃流池弃流初期雨水后,收集到雨水蓄水池,经砂滤和活性炭过滤器过滤,达到中水水质标准后,进入与中水共用的雨水蓄水池,用于中水系统供水或用于楼内车库冲洗及卫生间冲厕。雨水处理设备间歇运行,在有雨水时,运行12h,处理能力为7m3/h,处理后的清水全部存在清水池中,清水池容积100m3,与中水共用。
2.4 效益分析
施工完成之后对设备进行了调试,设备可以正常运行,并且出水水质可以达到规范要求的水质标准。建筑的中水回用经济性主要受到当地水价的影响,水价越高,则建筑中水回用系统的经济效益越高,设备的投资回收期越短。该市现行一般商业用水水价为1.8元/吨(不包含污水处理费用),商业用水污水处理费为1.2元/吨,即总的水费价格为3.0元/吨。本工程设计的中水回用系统的全年回用水量为54,180.6吨,则本建筑的中水回用系统全年可以节约用水费用为162,541.8元。
3.结论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中水回用技术可以大大缓解水资源紧张的问题,并且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要高度重视水的回用技术上,推动高层建筑中水回用技术的发展,提高水的回用率,进而达到节水的目的。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G. 中水回用设计依据

中水回用设计依据主要来自于国家及行业标准,以及建设方提供的具体项目资料。首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为中水回用提供基础的排水设计原则与标准。


其次,《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为中水回用后的水质设定具体标准,确保中水达到生活杂用水的使用要求。《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和《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为建筑内中水回用提供专业设计指导与规范。


《居民小区给水排水设计规范》(CECS57-94)则为居民小区中水回用设计提供具体规范,确保小区内部的排水与中水回收系统的有效运行。


此外,中水回用设计还需参照《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确保回用水质符合景观环境用水的特定要求。建设方提供的有关生活污水水质、水量、布局、工程图纸等基础资料,为设计提供具体数据与信息,确保设计的针对性与实用性。


最后,其他相关标准及规范同样为中水回用设计提供指导与支撑,形成全面的规范体系。这一系列依据确保了中水回用设计的科学性、安全性和高效性,对于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保护环境、节约用水具有重要意义。


(7)建筑中水的回用及处理扩展阅读

“中水”一词是相对于上水〔给水〕、下水〔排水〕而言的。中水回用技术系指将小区居民生活废〔污〕水(沐浴、盥洗、洗衣、厨房、厕所)集中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标准回用于小区的绿化浇灌、车辆冲洗、道路冲洗、家庭坐便器冲洗等,从而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H. 浅析中水回用技术及应用

1. 中水回用的意义与定义
中水回用是指将建筑物或建筑小区的生活杂排水进行收集和处理,再用于冲厕、绿化、景观喷洒等非饮用目的的水资源再利用方式。这种方式不仅节约了水资源,也减轻了城市供水和排水系统的压力,对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 中水回用技术概述
中水回用技术主要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手段对废水进行处理,以达到再次利用的标准。以下是两种主流的中水回用技术的简要介绍:
2.1 冷却水技术
冷却水技术是工业节水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间接冷却、降低冷却要求、使用非水冷却介质等方式来节约冷却水。冷却水的循环使用也是该技术的关键,需要关注水质的变化和设备的维护。
2.2 一水多用或污水净化再利用
这种技术是通过将处理后的水用于不同水质要求的环境中,如将冷却水用于锅炉供水等。这可以有效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3. 中水回用的水质要求
为确保中水回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其水质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3.1 满足卫生要求
中水应符合卫生标准,如大肠菌群数、细菌总数、余氯量、悬浮物、COD、BOD5、磷化物等指标均需达到规定标准。
3.2 满足感官要求
中水应无不愉快的感官体验,如浊度、色度、臭味等。
3.3 满足设备要求
中水不应引起设备和管道的严重腐蚀和结垢,如pH值、硬度、蒸发残渣、溶解性物质等指标需在合理范围内。
4. 中水回用标准及方式
4.1 国内城市杂用水标准
《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 25.1-89)是我国首个关于城市杂用水水质的部颁标准。2002年,该标准被修订为国家标准(GB/T 18920—2002)。
4.2 中水回用方式
城市可根据污水处理能力和当地情况,选择不同的中水回用方式,如选择式、分区式、全城式等。
5. 中水回用的主要途径
5.1 工业回用
处理达标的废水可以直接或进一步处理后用于工业生产,如冷却水、熄焦、熄炉渣用水等。
5.2 城市杂用
城市杂用水主要用于冲厕、商业用水(如洗车行业)、道路喷洒、非接触性景观和消防用水等。
5.3 农业灌溉
经过处理的废水可用于农业灌溉,对土壤和水质都有积极影响,但需要建设相应的调蓄和灌溉工程。
5.4 水利工程
包括城市河道景观用水和地下水层的存储与恢复,中水可以作为回灌水源。
通过以上措施,中水回用技术能够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有助于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压力,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阅读全文

与建筑中水的回用及处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EDI基本概念与理解 浏览:323
本田摩托空气滤芯怎么拆装 浏览:462
回香河用核酸检测 浏览:409
小区水箱净水用什么 浏览:915
复合树脂短斜面 浏览:750
医疗机构污水监测应该在哪里取样 浏览:542
反渗透膜4040流量 浏览:852
深圳饮水机多少钱 浏览:198
智能饮水机不进水了该怎么处理 浏览:74
离子交换树脂溶涨 浏览:435
纯水精灵水泡怎么躲 浏览:258
阿诗丹顿三合一滤芯是什么意思 浏览:571
半透膜一定没有生命吗 浏览:90
汽车怎么防止污水 浏览:669
饮水机里面是什么原理 浏览:922
六亚甲基四胺在酚醛树脂的配方中用于 浏览:185
污水提升器如何处理 浏览:856
家用超滤机活性炭的作用 浏览:986
振动ro膜 浏览:528
雨污水dn2015表示什么 浏览: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