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常用污水二级处理工艺有哪些
污水二级处理是污水经一级处理后,再经过具有活性污泥的曝气池及沉淀池的处理,使污水进一步净化的工艺过程。常用生物法和絮凝法。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处理污水,主要除去一级处理后污水中的有机物;絮凝法是通过加絮凝剂破坏胶体的稳定性,使胶体粒子发生凝絮,产生絮凝物而发生吸附作用,主要是去除一级处理后污水中无机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物或低浓度的有机物。经过二级处理后的污水一般可以达到农灌水的要求和废水排放标准。但在一定条件下仍可能造成天然水体的污染。
城市污水处理的三个级别中的第二级。污水经过一级处理后,进行二级处理,以除去污水中大量有机污染物,使污水得到进一步净化。相当长时间以来,把生物处理作为污水二级处理的主体工艺,因此,在城市污水处理中,二级处理通常作为生物处理的同义语使用。城市污水经过筛滤、沉砂、沉淀等一级处理(预处理),虽然已去除部分悬浮物和25~40%的生化需氧量(BOD),但一般不能去除污水中呈溶解状态的和呈胶体状态的有机物和氧化物、硫化物等有毒物质,不能达到污水排放标准,需要进行二级处理。二级处理的工艺按BOD的去除率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完全的二级处理。这种工艺可以去除BOD75%左右(包括一级处理),出水的BOD可在60ppm以下,主要采用高负荷生物滤池等设施。另一类是完全的二级处理。这种工艺可以去除 BOD85~95%(包括一级处理),出水的BOD可在20ppm以下,主要采用活性污泥法。采用活性污泥法工艺处理,效果较好时,出水的BOD可在10ppm以下,悬浮物可在15ppm以下,能够达到排放标准。
近年来,有的国家在研究和采用化学或物理化学处理法作为二级处理主体工艺,预期这些方法将随化学药剂品种的不断增加,处理设备和工艺的不断改进而得到推广。
污水二级处理对保护环境起到了一定作用。随着污水量的不断增加,水资源的日益紧张,需要获取更高质量的处理水,以供重复使用或补充水源。为此,有时要在二级处理基础上,再进行污水三级处理。
⑵ 污水的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深度处理各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区别
一级处理又叫预处理,其内容是去除污水中飘浮物和部分悬浮状态的污染物回质,调节PH值,答减轻污水的腐化程度和后续处理工艺的负荷。物理法中的大部份只能完成一级处理的要求。
二级处理也称生化处理,主要任务是大幅度地去除污水中呈胶态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性污染物质。
三级处理是深度处理,应用物理化学和化学方法使水质达到用水要求。废水处理的二级和三级处理一般采用的是活性污泥处理工艺。生物膜法是生物处理废水的一种常用生物活性污泥方法。
⑶ 废水一级和二级处理方法有哪些过程
一级处理:通过机械处理,如格栅、沉淀或气浮,去除污水中所含的石块、砂石和脂肪、油脂等。
二级处理:生物处理,污水中的污染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被降解和转化为污泥。
三级处理:污水的深度处理,它包括营养物的去除和通过加氯、紫外辐射或臭氧技术对污水进行消毒。
可能根据处理的目标和水质的不同,有的污水处理过程并不是包含上述所有过程。
一级处理(机械处理)
机械(一级)处理工段包括格栅、沉砂池、初沉池等构筑物,以去除粗大颗粒和悬浮物为目的,处理的原理在于通过物理法实现固液分离,将污染物从污水中分离,这是普遍采用的污水处理方式。
机械(一级)处理是所有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必备工程(尽管有时有些工艺流程省去初沉池),城市污水一级处理BOD5和SS的典型去除率分别为25%和50%。在生物除磷脱氮型污水处理厂,一般不推荐曝气沉砂池,以避免快速降解有机物的去除;在原污水水质特性不利于除磷脱氮的情况下,初沉的设置与否以及设置方式需要根据水质特性的后续工艺加以仔细分析和考虑,以保证和改善除磷除脱氮等后续工艺的进水水质。
二级处理(生化处理)
污水生化处理属于二级处理,以去除不可沉悬浮物和溶解性可生物降解有机物为主要目的,其工艺构成多种多样,可分成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AB法、A/O法、A2/O法、SBR法、氧化沟法)稳定塘法、土地处理法等多种处理方法。
目前大多数城市污水处理厂都采用活性污泥法,小城市一般采用的是CRI法(人工快渗系统),另外在工业废水方面还有一些其它的方法。生物处理的原理是通过生物作用,尤其是微生物的作用,完成有机物的分解和生物体的合成,将有机污染物转变成无害的气体产物(CO2)、液体产物(水)以及富含有机物的固体产物(微生物群体或称生物污泥);多余的生物污泥在沉淀池中经沉淀池固液分离,从净化后的污水中除去。
影响微生物活性的因素
在污水生化处理过程中,影响微生物活性的因素可分为基质类和环境类两大类。
基质类影响:
包括营养物质,如以碳元素为主的有机化合物即碳源物质、氮源、磷源等营养物质、以及铁、锌、锰等微量元素;另外,还包括一些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如酚类、苯类等化合物、也包括一些重金属离子如铜、镉、铅离子等。
环境类影响:
温度
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是很广泛的,尽管在高温环境(50℃~70℃)和低温环境(-5~0℃)中也活跃着某些类的细菌,但污水处理中绝大部分微生物最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是20-30℃。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微生物的生理活动旺盛,其活性随温度的增高而增强,处理效果也越好。超出此范围,微生物的活性变差,生物反应过程就会受影响。一般的,控制反应进程的最高和最低限值分别为35℃和10℃。
pH值
活性污泥系统微生物最适宜的PH值范围是6.5-8.5,酸性或碱性过强的环境均不利于微生物的生存和生长,严重时会使污泥絮体遭到破坏,菌胶团解体,处理效果急剧恶化。
溶解氧
对好氧生物反应来说,保持混合液中一定浓度的溶解氧至关重要。当环境中的溶解氧高于0.3mg/l时,兼性菌和好氧菌都进行好氧呼吸;当溶解氧低于0.2-0.3mg/l接近于零时,兼性菌则转入厌氧呼吸,绝大部分好氧菌基本停止呼吸,而有部分好氧菌(多数为丝状菌)还可能生长良好,在系统中占据优势后常导致污泥膨胀。一般的,曝气池出口处的溶解氧以保持2mg/l左右为宜,过高则增加能耗,经济上不合算。
在所有影响因素中,基质类因素和pH值决定于进水水质,对这些因素的控制,主要靠日常的监测和有关条例、法规的严格执行。对一般城市污水而言,这些因素大都不会构成太大的影响,各参数基本能维持在适当范围内。温度的变化与气候有关,对于万吨级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特别是采用活性污泥工艺时,对温度的控制难以实施,在经济上和工程上都不是十分可行的。因此,一般是通过设计参数的适当选取来满足不同温度变化的处理要求,以达到处理目标。
因此,工艺控制的主要目标就落在活性污泥本身以及可通过调控手段来改变的环境因素上,控制的主要任务就是采取合适的措施,克服外界因素对活性污泥系统的影响,使其能持续稳定地发挥作用。
实现对生物反应系统的过程控制关键在于控制对象或控制参数的选取,而这又与处理工艺或处理目标密切相关。
前已述及溶解氧是生物反应类型和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指示参数,它能直观且比较迅速地反映出整个系统的运行状况,运行管理方便,仪器、仪表的安装及维护也较简单,这也是近十年我国新建的污水处理厂基本都实现了溶解氧现场和在线监测的原因。
三级处理(深度处理)
三级处理是对水的深度处理,是继二级处理以后的废水处理过程,是污水最高处理措施。现在的我国的污水处理厂投入实际应用的并不多。它将经过二级处理的水进行脱氮、脱磷处理,用活性炭吸附法或反渗透法等去除水中的剩余污染物,并用臭氧或氯消毒杀灭细菌和病毒,然后将处理水送入中水道,作为冲洗厕所、喷洒街道、浇灌绿化带、工业用水、防火等水源。
由此可见,污水处理工艺的作用仅仅是通过生物降解转化作用和固液分离,在使污水得到净化的同时将污染物富集到污泥中,包括一级处理工段产生的初沉污泥、二级处理工段产生的剩余活性污泥以及三级处理产生的化学污泥。由于这些污泥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病原体,而且极易腐败发臭,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消除污染的任务尚未完成。污泥必须经过一定的减容、减量和稳定化无害化处理井妥善处置。污泥处理处置的成功与否对污水厂有重要的影响,必须重视。如果污泥不进行处理,污泥将不得不随处理后的出水排放,污水厂的净化效果也就会被抵消掉。所以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污泥处理也是相当关键的。
⑷ 废水处理中二级处理一般是去除
废水处理中的二级处理一般是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BOD,COD物质),去除率可达90%以上,使有机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废水二级处理是污水经一级处理后,再经过具有活性污泥的曝气池及沉淀池的处理,使污水进一步净化的工艺过程。
⑸ 污水处理怎么分级一共有几级
维拓环境 十万伏特团队为你解答。
污水处理根据处理程度可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深度处理)
一级处理主要是通过物理作用将水中大颗粒悬浮物去除,主要包括:粗格栅-细格栅-沉砂池-初级沉淀池,粗格栅主要是截留大粒径漂浮物,防止对后续构筑物的阻塞,降低一定的处理负荷,细格栅功能与粗格栅类似只是过滤的级别更细,沉砂池主要是去除水中的沙粒减少沙粒对后续设备的磨损,另外有时候沙粒附着大量的有机物,沉砂池常常采用抱起沉砂池,通过曝气作用将沙粒有机物去除掉;初次沉淀池主要是去除污水中可沉降的悬浮物,经过初次沉淀池后水中有机物可以去除30%-40%左右。
二级处理主要是对经过一级处理后的污水进行生化处理,其中包括生物反应池和二次沉淀池
生物反应池根据采取的工艺不同而不同,但是他的主要作用就是通过生物化学作用将水中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水、氮气或者被生物体吸收成为可沉降污泥。二次沉淀池主要是将生化反应完全后的活性生物污泥进行沉淀将污染物去除。经过二级处理后污染物去除可达80%-90%左右。
三级处理又叫深度处理主要用于污水资源化,就是将污水进行处理后进行回用。根据回用的标准不同采用的深度处理工艺不同,一般工艺包括混凝-过滤-消毒,这个过程基本上与给水处理工艺相似。
污水处理设置几级根据排放标准及回用标准进行确定,但是一般的城市污水处理场均不允许仅仅进行一级处理后排放,因为一级处理后的污水基本上不能满足污水排放标准,仅仅有一些沿海城市的污水处理厂在早期建设中满足了较低标准的深海排放标准采用了一级处理但是现在基本上都在进行改造。另外现在由于水资源的短缺现在很多城市污水处理场建设中均考虑了污水回用,也就是但部分新建污水处理厂都设置了深度处理,这种趋势在逐步加强。
⑹ 污水处理中的二级处理指的是什么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版)第2.1.28定义
“二级处理(secondary treatment):污水一级处理后,再用生物方法进一步去除污水中胶体和溶解性有机物的过程。”
更详细一点描述如下:
二级处理的主要任务是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即BOD5物质),以及能使湖泊、水库等缓流水体富营养化的氮、磷等可溶性无机污染物。
BOD5的去除率可达90%以上,处理后污水的BOD5一般可降至20~30mg/L。在一般情况下,城镇污水经二级处理后,水质即可达到排放标准。
而城镇污水处理的级别,按处理程度划分一般分为三级。
一级处理:主要任务是去除污水中呈悬浮或漂浮状态的固体物质,多采用污水物理处理法中的各种处理单位,如格栅、沉砂池、沉淀池,BOD5去除率只有30%左右。
二级处理:(除上述已描述内容外)由于通常多采用生物处理作为主体工艺,故人们常把生物处理与二级处理看做同义词,我国多采用活性污泥法。
三级处理:进一步去除二级处理未能去除的污染物质,包括微生物未能降解的有机物以及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植物营养性无机物。三级处理后BOD5可降至5mg/L。同时去除大部分氮、磷。
⑺ 废水的二级处理有哪些具体方法
废水一级处理又称污水物理处理。通过简单的沉淀、过滤或适当的曝气,以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调整pH值及减轻污水的腐化程度的工艺过程。处理可由筛选、重力沉淀和浮选等方法串联组成,除去污水中大部分粒径在10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质。筛滤可除去较大物质;重力沉淀可除去无机颗粒和相对密度大于1的有凝聚性的有机颗粒;浮选可除去相对密度小于1的颗粒物(油类等)。废水经过一级处理后一般仍达不到排放标准。废水二级处理是废水经一级处理后,再经过具有活性污泥的曝气池及沉淀池的处理,使污水进一步净化的工艺过程。常用生物法和絮凝法。
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处理污水,主要除去一级处理后污水中的有机物;絮凝法是通过加絮凝剂破坏胶体的稳定性,使胶体粒子发生凝絮,产生絮凝物而发生吸附作用,主要是去除一级处理后污水中无机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物或低浓度的有机物。经过二级处理后的污水一般可以达到农灌水的要求和废水排放标准。但在一定条件下仍可能造成天然水体的污染。污水生化处理属于二级处理,以去除不可沉悬浮物和溶解性可生物降解有机物为主要目的,其工艺构成多种多样,可分成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AB法、A/O法、A2/O法、SBR法、氧化沟法)稳定塘法、土地处理法等多种处理方法。目前大多数城市污水处理厂都采用活性污泥法,小城市一般采用的是CRI法(人工快渗系统),另外在工业废水方面还有一些其它的方法。生物处理的原理是通过生物作用,尤其是微生物的作用,完成有机物的分解和生物体的合成,将有机污染物转变成无害的气体产物(CO2)、液体产物(水)以及富含有机物的固体产物(微生物群体或称生物污泥);多余的生物污泥在沉淀池中经沉淀池固液分离,从净化后的污水中除去。
⑻ 什么是二级生化处理系统
首先,你要对水处理设备的分级搞清楚。
污水处理工艺分三级:
1、一级处专理属:通过机械处理,如格栅、沉淀或气浮,去除污水中所含的石块、砂石和脂肪、油脂等。
2、 二级处理:生物处理,污水中的污染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被降解和转化为污泥。
3、三级处理:污水的深度处理,它包括营养物的去除和通过加氯、紫外辐射或臭氧技术对污水进行消毒。可能根据处理的目标和水质的不同,有的污水处理过程并不是包含上述所有过程。
然后,二级生化处理系统的概念就比较清晰了:
污水生化处理属于二级处理,以去除不可沉悬浮物和溶解性可生物降解有机物为主要目的,其工艺构成多种多样,可分成活性污泥法、AB法、A/O法、A2/O法、SBR法、氧化沟法、稳定塘法、土地处理法等多种处理方法。日前大多数城市污水处理厂都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处理的原理是通过生物作用,尤其是微生物的作用,完成有机物的分解和生物体的合成,将有机污染物转变成无害的气体产物(CO2)、液体产物(水)以及富含有机物的固体产物(微生物群体或称生物污泥);多余的生物污泥在沉淀池中经沉淀池固液分离,从净化后的污水中除去。
⑼ 污水处理厂是如何处理污水的 污水处理厂是怎样处理污水的
1、一级处理(机械处理):机械(一级)处理工段包括格栅、沉砂池、初沉池等构筑物,以去除粗大颗粒和悬浮物为目的,处理的原理在于通过物理法实现固液分离,将污染物从污水中分离,这是普遍采用的污水处理方式。
机械(一级)处理是所有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必备工程(尽管有时有些工艺流程省去初沉池),城市污水一级处理BOD5和SS的典型去除率分别为25%和50%。
2、二级处理(生化处理)
污水生化处理属于二级处理,以去除不可沉悬浮物和溶解性可生物降解有机物为主要目的,其工艺构成多种多样,可分成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AB法、A/O法、A2/O法、SBR法、氧化沟法)稳定塘法、土地处理法等多种处理方法。
3、三级处理(深度处理)
三级处理是对水的深度处理,是继二级处理以后的废水处理过程,是污水最高处理措施。现在的我国的污水处理厂投入实际应用的并不多。它将经过二级处理的水进行脱氮、脱磷处理,用活性炭吸附法或反渗透法等去除水中的剩余污染物,并用臭氧或氯消毒杀灭细菌和病毒,然后将处理水送入中水道,作为冲洗厕所、喷洒街道、浇灌绿化带、工业用水、防火等水源。
⑽ 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污水处理工艺
污水处理工艺分为三级:一级处理:物理处理、机械处理,如格栅、沉淀或气浮,去除污水中所含的石块、沙子、脂肪、油脂等。二级处理:生化处理。污水中的污染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降解转化为污泥。
三级处理:污水的深度处理,包括通过氯化、紫外线或臭氧技术去除污水中的营养物质和消毒。根据不同的处理目标和水质,有些污水处理工艺并不包括上述所有工艺。
1、一级处理
机械(一级)处理段包括格栅、沉砂池、初沉池等结构,用于去除粗颗粒和悬浮物。处理的原理是通过物理方法实现固液分离,实现污染物与污水的分离,这是污水处理的常用方法。
所有废水处理工艺都需要机械(初级)处理(尽管有些工艺有时省略初级沉淀池)。城市污水一级处理中bod5和ss的典型去除率分别为25%和50%。
生物除磷脱氮废水处理厂一般不推荐采用曝气沉砂池,以避免快速降解的有机物的去除;在原有废水水质特性不利于除磷脱氮的情况下,根据后续工艺的水质特点,需要对初沉的设置和设置方法进行认真的分析和考虑,以保证和改善后续工艺的除磷、脱氮等水质。。
2、二次处理
污水生化处理是一种二级处理,其主要目的是去除不沉降的悬浮物和可溶的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其工艺组成多样,可分为活性污泥法、AB法、A/O法、A2/O法、SBR法、氧化沟法、稳定塘法、CASS法、土地处理法等处理方法。目前,大多数城市污水处理厂采用活性污泥法。
生物处理的原理是通过生物作用,特别是微生物的作用,完成有机物的分解和有机物的合成,从而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气体产物(CO2)。富含有机物(微生物群或生物污泥)的液体产物(水)和固体产物;剩余的生物污泥通过沉淀池内的固液分离从沉淀池内的净化生物污泥中分离出来。从污水中清除。
3、三级处理
三级处理是水的深度处理,二级处理后的废水处理工艺,是废水的最高处理措施。目前,我国的污水处理厂还不多。
对二级处理后的水进行脱氮除磷,用活性炭吸附法或反渗透法去除水中残留的污染物,用臭氧或氯气对细菌和病毒进行消毒,然后将处理后的水作为水送至中间水道冲厕、喷洒街道、绿化带、工业用水、消防等水源。
由此可见,污水处理工艺的作用只是通过生物降解转化和固液分离,从而净化污水,使污染物富集到污泥中,包括一级处理段产生的一级污泥和二级污泥。
(10)二级生化污水如何处理扩展阅读:
未来发展的趋势。
1、行业整体的绩效提高。内部行业的绩效成为当务之急,所以国家十二五重大专项里面,专门有项目要建立国家范围的行业管理绩效体系。
2、服务成为我们行业的核心任务,成为行业的核心环节。这跟发达国家是一致的,发达国家基本上服务业占整个环保产业,设备、投资、建设大概占50%左右,我国估计占10%左右,所以有这么大的空间,内部的结构调整面临从建设到发展的需求。
没有哪一个运营主体在一个国家层面上能够占绝对的主导地位,不论是国有企业也好,外资企业也好,事业单位也好,还是股份制公司也好,都呈现了多样化形式。
所以以资产为基础的整合机会,这个不容易。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困难。但是另一方面,又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如果看国际上做资产整合的话,早期是英国做的比较成功,它先解决整合的问题,然后再解决市场化的问题。
3、从技术层面上看,水资源问题,本身开始出现流域化的趋势,过去叫“多龙治水”,越来越强调从流域的层面协调,从流域的尺度上,不仅仅是协调水资源,而且协调再生水。只有从流域角度上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才能取得最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