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述水准测量的操作程序和方法步骤
一,观测顺序:
1,掌握四等水准测量观测、记录计算
2,掌握水准测量闭合差调整及求待定点高程
二,计划与设备:
1,实验数安排3实验组由4 ~ 5组
2,实验设备每组水准仪台水准尺2根尺垫2记录板1块测伞13.实验场选择条闭合水准路线间设置三坚固点A、B、C作水准点A点已知高程点假定高程10.000m 由A点发测定B、C点高程并测A点组闭合水准路线闭合差进行调整求待定点高程记录计算实验报告八每交份实验报告
三、步骤:
1,已知点A发固定点A、B、C间设置若干转点
2,每测站观测程序:
(1)视黑面尺水准器气泡居读、、丝读数
(2)前视黑面尺水准器气泡居读、、丝读数
(3)前视红面尺水准器气泡居读丝读数
(4)视红面尺水准器气泡居读丝读数3.每测站各读数按四等水准表格记录
计算校核计算要求:
(1)视线≤100m
(2)前、视距差d ≤±5m
(3)红、黑面读数差≤±3mm
(4)h黑—h红≤±5mm
(5)视距差累计值∑d ≤±10m
四、注意事项
1,每测站观测完毕要立即进行计算校核符合要求搬站否则需要重测
2,本站∑d接近10m 站要调整前、视距使减少超5m 展开@_@水准仪使用操作基本程序安置仪器,粗略整平,瞄准水准尺读数
方法与步骤:
1,水准仪的认识 DS3水准仪的外形和主要部件的名称,应了解其作用及使用方法
2,安置脚架时,应使架头大致水平,对泥土地面,应将三脚架的脚尖踩入土中,以防仪器下 沉,
3,对水泥地面,要采取防滑措施,
4,对倾斜地面,应将三脚架的一个脚安放在高处,另两只脚安置在低处,
5,对于倒像望远镜,则是从上往下数。
(1)怎么用水准仪测量污水管位置扩展阅读
水准测量外业式作结束后,要检查手簿,再计算各点间的高差。经检核无误后,才能进行计算和调整高差闭合差。最后计算各点的高程。附合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 ,附合水准路线成果计算。
1,高差闭合差的计算高差闭合差可用来衡量测量成果的精度,等外水准测量的高差闭合差容许值。
2,闭合差的调整,在同一条水准路线上,假设观测条件是相同的,可认为各站产生的误差机会是相同的,故闭合差的调整按与测站数(或距离)成正比反符号分配的原则进行。
2. 污水管网测量
应该不太难。首先基坑开挖,如果开挖深度不深,简单放样一根管道的轴线即可。内如果容开挖很深,就要考虑工作面和放坡系数再进行放样。一般用GPS放样查看里程和计算的偏距是否达到放坡需要的偏距就可以了
其次就是调平了,一般是用沙区调平,用水准仪控制管道底部的纵坡,高度不高,顶部遮挡不严重可以用GPS测高程,但是如果基坑深度超过5m,两侧边坡会严重遮挡卫星的数量,导致数据跳动太大,仪器厂家肯定会吹嘘他的仪器精度多么多么高,但不要轻信人家的话,一切从实际出发,用全站仪和gps做个对比就明白了,深基坑gps是测不准的。还是老老实实用水准仪吧。
最后就是安装管道,回填。
需要知道的是雨污水管是无压力管道,必须保持纵坡才能让水再重力的作用下顺利排出,按照H待测=H起点+(待测里程-起点里程)*坡度的公式计算流水面高程。
3. 水准仪的使用步骤/
水准仪的使用包括:水准仪的安置、粗平、瞄准、精平、读数五个步骤。
1、安置
安置是将仪器安装在可以伸缩的三脚架上并置于两观测点之间。首先打开三脚架并使高度适中,用目估法使架头大致水平并检查脚架是否牢固,然后打开仪器箱,用连接螺旋将水准仪器连接在三脚架上。
2、粗平
粗平是使仪器的视线粗略水平,利用脚螺旋置圆水准气泡居于圆指标圈之中。具体方法:用仪器练习。在整平过程中,气泡移动的方向与大拇指运动的方向一致。
3、瞄准
瞄准是用望远镜准确地瞄准目标。首先是把望远镜对向远处明亮的背景,转动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最清晰。再松开固定螺旋,旋转望远镜,使照门和准星的连接对准水准尺,拧紧固定螺旋。最后转动物镜对光螺旋,使水准尺的清晰地落在十字丝平面上,再转动微动螺旋,使水准尺的像靠于十字竖丝的一侧。
4、精平
精平是使望远镜的视线精确水平。微倾水准仪,在水准管上部装有一组棱镜,可将水准管气泡两端,折射到镜管旁的符合水准观察窗内,若气泡居中时,气泡两端的像将符合成一抛物线型,说明视线水平。若气泡两端的像不相符合,说明视线不水平。这时可用右手转动微倾螺旋使气泡两端的像完全符合,仪器便可提供一条水平视线,以满足水准测量基本原理的要求。注意:气泡左半部分的移动方向,总与右手大拇指的方向不一致。
5、读数
用十字丝,截读水准尺上的读数。水准仪多是倒像望远镜,读数时应由上而下进行。先估读毫米级读数,后报出全部读数。注意,水准仪使用步骤一定要按上面顺序进行,不能颠倒,特别是读数前的符合水泡调整,一定要在读数前进行。
4. 市政排水工程污水管道开挖,怎么用水准仪测开挖基槽的深度够不够,
你不是工程类专业毕业的吧。
监理工程施工,遇到这样情况,可以要求回施工方检测答,将相关数据提交给你,像什么现场观测记录手簿啥的,监理审核;你也可以在施工方测量的时候旁站,学习一下他们怎么做的。在不了解你的底细的情况下,我想他们不会敢轻易糊弄你的。
当然你自己也得明白怎么弄法。总的来说,你得学习:
1 水准仪的原理,操作,各等级(主要是三四等水准测量)水准测量中的限差要求;掌握了这些,你就可以审核施工方的提交的数据了;
2至于具体这个工作。你得使用高程控制点校核开挖深度,不能使用哪些自然地面标高,设计路面标高什么的,这不合规范。可以在现场附近测设一个比较稳固,不受施工影响的工作水准点,做起来就方便多了。
3 你要好好学习,学习工程涉及的规范,各类指标、容许误差;更重要的监理有哪些职能,哪些权力,挺起腰板来,施工方不老实就呵斥他们。
当然了国内的监理,好多都没什么地位的,施工方跟业主搞好关系,就不用搭理你们。这也是很郁闷的事,那也没办法。
5. 如何使用水准仪测量标高,我们的任务是在农村地下铺设污水管道,要求管道平坡该怎样测量地面到地下挖多深
这恶搞要根据管底标高进行换算,然后结合现场实际的自然标高,然后就能知道具体的挖土深度
6. 如何正确使用水准仪
正确使用水准仪就需要先放置好仪器,然后调节仪器的水平状态,用望远镜准确地瞄准目标,定位测量的位置即可。具体的操作如下:
1、首先确定两观测点中间的们置,可以采用来回步数取折中步数为大概中点位置,再打开三脚架并使高度适中,尽量使三只脚拉伸长度相同,在后期调平可以节约时间。
注意事项:
使用过程中用食指和大拇指转动3个脚螺旋,气泡在哪里说明哪里偏高,这时候只要转动螺旋即可,操作方法符合该规则。
7. 市政排污管的,管底标高和管顶标高应该这么量,有人教我一下吗。
看你的描述我不是太明白,标高不是测出来的吗?翻翻施工图,看看怎么分回段的,找几个答位置拿着水准仪根据基准标高测一下,查查图纸上的管径,然后就能得出管底、管顶的标高。
管底标高+管径=管顶标高
市政排水管直径都比较大,壁厚一般不计算在内。
8. 水准仪测量的原理使用步骤及方法
水准仪(英文:level)是建立水平视线测定地面两点间高差的仪器。原理为根据水准测量原理测量地面点间高差。主要部件有望远镜、管水准器(或补偿器)、垂直轴、基座、脚螺旋。按结构分为微倾水准仪、自动安平水准仪、激光水准仪和数字水准仪(又称电子水准仪)。按精度分为精密水准仪和普通水准仪。
水准仪的使用包括:水准仪的安置、粗平、瞄准、精平、读数五个步骤。
1. 安置 安置是将仪器安装在可以伸缩的三脚架上并置于两观测点之间。 首先打开三脚架并使高度适中,用目估法使架头大致水平并检查脚架是否牢固,然后打开仪器箱,用连接螺旋将水准仪器连接在三脚架上。
2. 粗平 粗平是使仪器的视线粗略水平,利用脚螺旋置圆水准气泡居于圆指标圈之中。具体方法:用仪器练习。在整平过程中,气泡移动的方向与大拇指运动的方向一致。
3. 瞄准 瞄准是用望远镜准确地瞄准目标。 首先是把望远镜对向远处明亮的背景,转动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最清晰。再松开固定螺旋,旋转望远镜,使照门和准星的连接对准水准尺,拧紧固定螺旋。最后转动物镜对光螺旋,使水准尺的清晰地落在十字丝平面上,再转动微动螺旋,使水准尺的像靠于十字竖丝的一侧。
4. 精平 精平是使望远镜的视线精确水平。微倾水准仪,在水准管上部装有一组棱镜,可将水准管气泡两端,折射到镜管旁的符合水准观察窗内,若气泡居中时,气泡两端的像将符合成一抛物线型,说明视线水平。若气泡两端的像不相符合,说明视线不水平。这时可用右手转动 微倾螺旋使气泡两端的像完全符合,仪器便可提供一条水平视线,以满足水准测量基本原理的要求。注意:气泡左半部分的移动方向,总与右手大拇指的方向不一致。
5. 读数 用十字丝,截读水准尺上的读数。水准仪多是倒像望远镜,读数时应由上而下进行。先估读毫米级读数,后报出全部读数。注意,水准仪使用步骤一定要按上面顺序进行,不能颠倒,特别是读数前的符合水泡调整, 一定要在读数前进行。
9. 怎样使用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
方法与步骤
1. 安置仪器
将三角架张开,使其高度在胸口附近,架头大致水平,并将脚尖踩入土中,然后用连接螺旋将仪器连在三脚架上。
2. 认识仪器
了解仪器各部件的名称及其作用并熟悉其使用方法。同时熟悉水准尺的分划注记。
3. 粗略整平
先对向转动两只脚螺旋,使圆水准器气泡向中间移动,再转动另一脚螺旋,使气泡移至居中位置。
4. 瞄准
转动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清晰;转动仪器,用准星和照门瞄准水准尺,拧紧制动螺旋(手感螺旋有阻力),转动微动螺旋,使水准尺成像在十字丝交点处。当成像不太清晰时,转动对光螺旋,消除视差,使目标清晰。
5. 精平、读数
在水准管气泡窗观察,转动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管气泡两端的半影像吻合,视线即处于精平状态,在同一瞬间立即用中丝在水准尺上读取米、分米、厘米,估读毫米,即读出四位有效数字。
1、对中整平;量仪器高。
2、读前视距塔尺读数;
3、读后视距塔尺读数;前后视距尽量相等
4、前视读数减后视读数计算高差
5、改变仪器高再测一次,与前次结果比较,看是否一致或者在误差范围内,在范围内结果可用,否则从新测量。
需纪录:日期、天气、观测人、记录人、仪器高、前视塔尺读数、后视塔尺读数、前视距、后视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