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关于水的凝点降低
纯水的凝固点是0℃。
可以通过向水中添加杂志,如食盐NaCl的方法来降低其凝固点。解释如下:
第一,物理化学的解释:
"凝固点是指物质的固相纯溶剂的蒸汽压与它的液相蒸汽压相等时的温度。纯水的凝固点又叫冰点,为273k(即0℃)。此温度时水和冰的蒸汽压相等。但在273k,水溶液的蒸汽压低于纯水的蒸汽压,所以,水溶液在273k不结冰。温度继续下降,因冰的蒸汽压下降率比水溶液大,当降到Tf时,冰和溶液的蒸汽压相等,Tf就是溶液的凝固点。溶液的凝固点总是比纯溶剂凝固点低。这一现象叫做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和沸点升高一样,溶液的凝固点降低ΔTf也和Δp成正比,因此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凝固点降低与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而与溶质本性无关。即:ΔTf=Kf bB"
说白了就是水中有了盐离子, 因此表面上的水有一部分被盐给占了.因此造成了水的蒸气压下降.而冰的蒸气压是不变的.而凝固点要冰的蒸气压小于等于水的蒸气压,因此加入盐后,水的蒸气压变小,原来相等的蒸气压,就变成冰大了.这时由于冰的蒸气压下降快,因此要更低一些的温度,才能让冰的蒸气压等于冰的蒸气压.造成了凝固点降低.
第二,从化学角度进行解释:
因为食盐的分子打破了水分子之间的联系,使得本来可以形成有序的氢键,进而产生晶体的水分子被打破了连接,不得不继续无规则的热运动,直到温度降得更低,热运动更加少的时候才能形成稳定的连接,变成晶体。
参考资料:
http://ks.cn.yahoo.com/question/1306122300693.html
http://iask.sina.com.cn/b/796836.html?from=related
② 纯净水的凝固点
标准大气压下纯净水凝固点是0℃,不过这个是临界点,冰的话温度当然可以低于0℃,如果不是纯水的话因为有杂质所以凝固点会降低。
③ 纯水的凝固点0摄氏度。。。。
因为海水比水凝固点低,掺在一起后,其凝固点会降低,然后开始熔化,吸收周围热量,周围温度降低,所以测得的温度降到0℃以下
也有可能温度计不准
我刚做过,一定对的
④ 盐水、糖水和纯水的凝固点各是多少
在三只相同的烧杯中加入等体积的盐水、糖水、纯水,固定好温度计,放入冰箱中,每隔2min观察记录一下状态和温度,这道全部凝固完5min为止,比较凝固的温度得出结论
⑤ 纯水的凝固点是多少(不是0℃哦)
标准状况下纯水的凝固点0℃,加入某些物质会出现凝固点下降,沸点升高,
273.15K
温度是表征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温度只能通过物体随温度变化的某些特性来间接测量,而用来量度物体温度数值的标尺叫温标。它规定了温度的读数起点(零点)和测量温度的基本单位。目前国际上用得较多的温标有华氏温标、摄氏温标、热力学温标和国际实用温标。
第一种:k(kelvin)或(milli--)mk,水的热力学温度之1/273.15,
k=t℃+273.15℃,温度之计量单位,由热力学理论上推断之绝对温度,依英国物理学者kelvin之名而来.它规定分子运动停止时的温度为绝对零度,记符号为K
第二种:℃(摄氏度(degree)),表示温度差时可简写为deg. 表示符号可以用C表示,平时也可用 t 表示,华氏用F表示。摄氏温度与华氏温度的换算公式:
F=(C×9/5)+32 ;C=(F-32)×5/9 ;
式中F--华氏温度,C--摄氏温度
摄氏温度,冰点时温度为0摄氏度,沸点为100摄氏度.所以1摄氏度等于33.8华氏度
第三种:℉(华氏温度(degreefahrenheit)),℉=t℃x9/5+32℉,德国人fahrenheit首先制定之温度表示法,以冰及食盐之混合物之温度为0度,人体温度为96度,冰点为32度,沸点为32度。
华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32度,水的沸点为212度,中间划分180等分,每等分为华氏1度,符号为℉。
国际实用温标是一个国际协议性温标,它与热力学温标相接近,而且复现精度高,使用方便。目前国际通用的温标是1975年第15届国际权度大会通过的《1968年国际实用温标-1975年修订版》,记为:IPTS-68(Rev-75)。但由于IPTS-68温示存在一定的不足,国际计量委员会在18届国际计量大会第七号决议授权予1989年会议通过了1990年国际温标ITS-90,ITS-90温标替代IPTS-68。我国自1994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ITS-90国际温标。
1990年国际温标(ITS-90)简介如下。
1.温度单位热力学温度(符号为T)是基本功手物理量,它的单位为开尔文(符号为K),定义为水三相点的热力学温度的1/273.16。由于以前的温标定义中,使用了与273.15K(冰点)的差值来表示温度,因此现在仍保留273.15这各方法。
根据定义,摄氏度的大小等于开尔文,温差亦可以用摄氏度或开尔文来表示。国际温标ITS-90同时定义国际开尔文温度(符号为T90)和国际摄氏温度(符号为t90)
2.国际温标ITS-90的通则ITS-90由0.65K向上到普朗克辐射定律使用单色辐射实际可测量的最高温度。ITS-90是这样制订的,即在全量程中,任何温度的T90值非常接近于温标采纳时T的最佳估计值,与直接测量热力学温度相比,T90的测量要方便得多,而且更为精密,并具有很高的复现性。
3. ITS-90的定义 第一温区为0.65K到5.00K之间, T90由3He和4He的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式来定义。第二温区为3.0K到氖三相点(24.5661K)之间T90是用氦气体温度计来定义. 第二温区为平衡氢三相点(13.8033K)到银的凝固点(961.78℃)之间,T90是由铂电阻温度计来定义.它使用一组规定的定义固定点及利用规定的内插法来分度. 银凝固点(961.78℃)以上的温区,T90是按普朗克辐射定律来定义的,复现仪器为光学高温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