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活污水处理中如何培养厌氧好氧生化池的菌种
在工业废水处理工程中,培养活性污泥(菌种)的方法包括:首先向好氧池注入清水并引入生活污水,注意水温;启动风机进行鼓风;向好氧池投加经过滤的浓粪便水或使用化粪池和排水沟内的污泥补充,以达到一定的污泥浓度和BOD值;有条件时可投加活性污泥菌种,加快培养速度;进行曝气、搅拌、沉降、排水等操作;通过镜检及测定沉降比、污泥浓度,观察活性污泥的增长情况,并注意在线pH值、DO数值变化,及时调整工艺;测定水质变化,根据进出水NH3-N、BOD、COD、NO3-、NO2-等浓度数值,判断活性污泥活性及优势菌种情况,调节进水量、置换量、粪水、NH4Cl、H3PO4、CH3OH的投加量及周期内时间分布。
活性污泥驯化步骤包括:确认来水指标在允许范围内,准备进水;开始进入少量生产废水,补充新鲜水、粪便水及NH4Cl;增加生产废水投加量,减少NH4Cl投加量,同步监测出水CODcr浓度等指标,观察混合液污泥性状,适时排放代谢产物;继续增加生产废水至满负荷,保持MLSS达到5000mg/L,监测溶解氧,控制曝气机运行,进行生物相镜检。
影响处理效果的因素主要有温度、pH值、营养物质、悬浮物质、溶解氧量等。温度范围在10~40℃,最佳温度20~30℃;pH值6.5~7.5,微生物生命活动和物质代谢在此范围内最佳;废水中补充氮源和含磷无机盐,按BOD5∶N∶P=100∶4∶1比例;悬浮物在预处理中大部分去除;溶解氧量控制在1~4mg/l,初期控制在1~2mg/l,成熟期提高到3~4mg/l;混合液MLSS浓度保持在4.4~5.6g/l之间。
通过感官判断和化学分析方法监测处理效果,调整影响因素,使处理达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