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球的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现在不合理利用水资源,那我们版人类将来很可能没有足够水来权生存,自然会灭亡。
2、重视废水的处理,是为了不浪费水资源。废水有可能污染清水,不符合节能减排。
3、回收利用水资源,也是为了使水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尽可能减少对水源的需求,为人类的生存提供尽可能多的水资源。
㈡ 污水回用的发展前景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缺水问题日益突出。当前相当一部分城市水资源短缺。据统计,全国669个城市中,400个城市常年供水不足,其中110个城市严重缺水。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污水回用工作日益受到重视,国内许多城市的污水处理厂建设了回用处理设施。
从国内外污水回用的发展状况来看,污水回用现已受到比较普遍的重视,许多缺水地区已经建立了一批技术可靠、管理科学、运行稳定的回用工程。就当前国内外的形势来看,污水回用的发展方向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
1、制定合理的、完善的回用水水质标准 对于污水回用,仍存在一些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不确定因素。由于对污水回用还没有全面的科学依据,各国制定的回用水水质标准有较大差异。因此深入研究,制定合理的、完善的回用水水质标准,将大大推动污水回用的发展。
2、发展高效价廉的污水回用处理技术 完善的污水回用处理技术是促进污水回用进一步发展的保证,常用的污水回用处理方法有:
(1) 固液分离:絮凝、沉淀和过滤;
(2)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氧化塘和消毒;
(3)深度处理:活性炭、空气吹脱、离子交换、石灰处理、膜工艺和反渗透。
㈢ 国内外污水处理现状
我国原来统计自1442个污水厂一半晒太阳,另一半效率30-70%,由于建设成本高,后期运营成本高昂,资金收取难,设计存在一定缺陷等因素处理不到20%,就是说有80%直接排出.
普遍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
国外技术引进代价比较高
现推荐来源于美国剑桥环境技术公司的技术,目前在国内合作,并获得专利磁分离工艺技术(BFMS)使用广泛,建设成本比传统低10-30%,运营成本低30-70%,占地小,使用时间达30年
㈣ 国外矿井水处理研究现状,有谁知道谢谢了
矿井水是一种具有行业特点的水资源。将矿井水净化处理后作为矿区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不仅节约了水资源,而且避免了未经处理直接外排污染地表水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明显。不同的煤矿、不同的地质条件、不同的煤种、不同的开采方式,矿井水涌水量和水质各不相同,矿井水净化处理必须根据某一特定煤矿的矿井水水量和水质特点采用相应的处理技术。 一体化中水处理设备采用膜生物反应器技术是生物处理技术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工艺,取代了传统工艺中的二沉池,它可以高效地进行固液分离,得到直接使用的稳定中水。又可在生物池内维持高浓度的微生物量,工艺剩余污泥少,极有效地去除氨氮,出水悬浮物和浊度接近于零,出水中细菌和病毒被大幅度去除,能耗低,占地面积小。适宜住宅小区、办公楼、商场、宾馆、饭店、机关、学校、部队、工厂等生活污水和与之类似的工业有机废水,如纺织、啤酒、造纸、制革、食品、化工等行业的有机污水处理。 龙派(河南)水暖环保有限公司专业高效生产水处理设备、中水回用设备、污水处理设备、净水处理设备、供水设备、换热器、中央空调等设备及其工程。龙派水处理设备销售全国各地,得到大家一致认可,全国送货、全国上门指导安装。0371-63578666 了解更多有关水处理 http://www.longpai.com.cn/chanpin/Default_2_1.html
麻烦采纳,谢谢!
㈤ 国外污水处理设备发展简史
生物接触氧化是挪威安能国际开发的国外应用成熟的新型污水处理工艺。首先在挪威Lillehammer水厂,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单独用于氮污染物的去除取得良好地效果;此后该项工艺已广泛应用于世界上48个国家的市政污水和工业废水等行业的500多座污水处理厂中,出水水质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生物接触氧化作为预处理和后续处理也都分别在英国和美国、贝加莫、意大利等地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 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ed,注:以下简称UASB)工艺由于具有厌氧过滤及厌氧活性污泥法的双重特点,作为能够将污水中的污染物转化成再生清洁能源——沼气的一项技术。1971年荷兰瓦格宁根(Wageningen)农业大学拉丁格(Lettinga)教授通过物理结构设计,利用重力场对不同密度物质作用的差异,发明了三相分离器。使活性污泥停留时间与废水停留时间分离,形成了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的雏型。1974年荷兰CSM公司在其6m3反应器处理甜菜制糖废水时,发现了活性污泥自身固定化机制形成的生物聚体结构,即颗粒污泥(granular sludge)。颗粒污泥的出现,不仅促进了以UASB为代表的第二代厌氧反应器的应用和发展,而且还为第三代厌氧反应器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SBR是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的简称,是一种按间歇曝气方式来运行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技术,又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与传统污水处理工艺不同,SBR技术采用时间分割的操作方式替代空间分割的操作方式,非稳定生化反应替代稳态生化反应,静置理想沉淀替代传统的动态沉淀。它的主要特征是在运行上的有序和间歇操作,SBR技术的核心是SBR反应池,该池集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沉等功能于一池,无污泥回流系统。
㈥ 国内外污水处理的主要技术有哪些
我国的污水处理发起步晚、发展快,污水处理采用的工艺主要是生化处理,常见工艺有接触氧化法、AB法、A/O法、氧化沟、SBR、曝气生物滤池、导流曝气生物滤池等。
导流曝气生物滤池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污水处理新工艺,根据后续处理工艺的不同,它又分为:水解-导流曝气生物滤池、厌氧-导流曝气生物滤池、气浮-导流曝气生物滤池、快沉-导流曝气生物滤池、超超声波-导流曝气生物滤池、微波-导流曝气生物滤池、臭氧-导流曝气生物滤池等。
导流曝气生物滤池在旧污水处理工程升级改造、脱氮除磷、中水回用方面与其它工艺结合,发展出AB法-导流曝气生物滤池;A/O法-导流曝气生物滤池;A2/O法-导流曝气生物滤池;氧化沟-导流曝气生物滤池;SBR-导流曝气生物滤池;生物接触氧化-导流曝气生物滤池等多种深度处理工艺。
导流曝气生物滤池充分借鉴了曝气生物滤池法、接触氧化法、生物膜法、间隙曝气法、人工快滤法、沉降分离法、硝化返硝化法、给水快滤法等八者设计手法,并结合二级或三级污水处理工艺而研制出来的污水处理新工艺、新技术。2005年获得国家专利。
导流曝气生物滤池在我国的北京、山东、河北、贵州、山西、四川、内蒙古、黑龙江、江苏、吉林、河南、湖北、天津、新疆等地已有工程实例,案例涉及生活、医院、化工、屠宰、食品、亚麻、酒精、制药、榨菜等领域的污水处理。大量的应用证明:出水水质CODcr一般在20mg/L以下,最低5.95mg/L;BOD5一般在10mg/L以下,最低3.50mg/L;SS一般在20mg/L以下,最低6.55mg/L。
㈦ 国外环境污染重大事件对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有哪些警示作用
中国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环境污染中,空气污染和水污染是最大的问题.
造成严重污染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有八个方面的原因:
1、发达国家的污染环境的企业,大量搬迁到发展中国家.我们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大量引进这类企业,还给予各种优惠政策.
2、国内一些中小企业,不重视保护环境.甚至净化污染物的设备只是摆设,是为了应付检查而设置的,平时随意排污.
3、政府有关部门只追求经济指标,不顾老百姓的死活.凡是出现的重大污染事件,都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渎职有关.
4、对于造成污染的企业,处理不力.发生了大的污染事故,只是象征性的罚款,起不了警示作用,当地政府甚至于包庇纵容.
5、对于洋垃圾走私的处理不力,以至于有的地方、有的人敢于从国外搞了洋垃圾来赚钱,却污染了自己的环境.
6、城市的盲目扩大、发展,忽视公共交通,不切实际地发展私家车,造成交通堵塞,机动车尾气排放严重污染大气环境.
7、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
8、城市垃圾没有好好处理,没有分类收集,造成垃圾污染.
中国环境问题及水资源问题解决中国环境十大问题
1、大气污染问题:
2000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995万吨,居世界第一位.据专家测算,要满足全国天气的环境容量要求,二氧化硫排放量要在现有基础上至少削减40%.此外,2000年中国烟尘排放量为1165万吨,工业粉尘的排放量为1092万吨.大气污染是中国目前第一大环境问题.
2、水环境污染问题:
中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其中42%的水质超过3类标准(不能做饮用水源),全国有36%的城市河段为劣5类水质,丧失使用功能.大型淡水湖泊(水库)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
3、垃圾处理问题:
中国全国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达8.2亿吨,综合利用率约46%.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1.4亿吨,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到10%.塑料包装物和农膜导致的白色污染已蔓延全国各地.
4、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
目前,中国国土上的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27.3%,而且,荒漠化面积还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中国每年遭受的强沙尘暴天气由50年代的5次增加到了90年代的23次.土地沙化造成了内蒙古一些地区的居民被迫迁移他乡.
5、水土流失问题:
中国全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每年流失的土壤养分为4000万吨标准化肥(相当于全国一年的化肥使用量).自1949年以来,中国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总量达4000万亩,这对中国的农业是极大损失.
6、旱灾和水灾问题:
20世纪50年代中国年均受旱灾的农田为1.2亿亩,90年代上升为3.8亿亩.1972年黄河发生第一次断流,1985年后年年断流,1997年断流天数达227天.有关专家经调查推测:未来15年内中国将持续干旱.而长江流域的水灾发生频率却明显增加,500多年来,长江流域共发生的大洪水为53次,但近50年来,每三年就出现一次大涝,1998年的大洪水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7、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
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破坏较严重的国家,高等植物中濒危或接近濒危的物种达4000-5000种,约占中国拥有的物种总数的15%-20%,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在联合国40种世界濒危物种中,中国有156种,约占总数的1/4.中国滥捕乱杀野生动物和大量捕食野生动物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屡禁不止.
8, WTO与环境问题:
中国加入WTO将面临两方面新的环境问题.一方面是国际上的"绿色贸易壁垒".由于中国目前的环境标准普遍低于发达国家的标准,中国的食品、机电、纺织、皮革、陶瓷、烟草、玩具、鞋业等行业的产品将在出口贸易中受到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国际市场对中国的矿产、石材、药用植物、农产品、畜牧产品的大量需求,可能会加重中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破坏.同时,中国可能成为国外污染密集型企业转移的地点和大量的国外工业废物"来料加工"的地点,这将极大地加重中国的环境问题.
9、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
三峡工程是中国目前正在实施的巨大的水利工程.该工程定于2003年开始发电.三峡建成后对地质环境、水资源环境、生态环境(涉及库区两岸和整个上游地区)的影响,以及如何有效防治库区污染是目前摆在三峡建设者面前的大课题.三峡工程已成为世界瞩目的环境问题.
10、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难降解的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开始显现.国际上今年签署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其中确定的首批禁止使用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环境介质中多有检出,中国是公约的签字国.这类有机污染物具有转移到下一代体内,并在多年后显现其危害的特点,也被称为"环境激素"或"环境荷尔蒙",危害严重.目前这类有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工农业和城市建设等使用的化学品之中.
下面就中国水资源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加以论述
资源有限
中国水源短缺和水源污染问题,已成为全球最严重的地区,由于水资源短缺与过度开发及水污染问题加剧,目前城镇供水安全保障面临严峻挑战.中国的水资源非常有限,根本无法满足十三亿人口,目前人均水资源只有二千二百立方公尺,只是世界人均水资源的四分之一.由于水资源分布极端不均,主要集中在云南、西藏、青海等西部地方,而七大河川中的五大河流都严重受污染.在先天不足而又后天残缺的问题下,高速城市化又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这为水资源带来更巨大的压力.目前中国六百多个城市的污水处理率已达百分之四十五点七,但还有近三百个城市没有污水处理厂,绝大多数的镇没有污水处理厂,地下水污染严重;不少城市已建的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状况不佳,污水处理的监管机制亟待建立.
浪费严重
专家指出,我国现在浪费水资源的现象十分严重.农业是水资源的浪费大户.在我国,“土渠输水、大水漫灌”的农业灌溉方式目前仍在普遍沿用,灌溉用水一半在输水过程中就渗漏损失了,耕地自然降水利用率只有45%左右. 因为现有用水设施技术落后,目前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103立方米,日本只有6立方米;目前,我国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仅为55%左右,而发达国家平均为75%—85%.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不讲节约、铺张浪费的现象也十分严重.仅城市便器水箱漏水一项每年就损失上亿立方米.专家坦言,我国多数城市水资源实际漏失率全国平均数应在30%以上.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唯一出路
水利部长汪恕诚日前再次强调,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中国水资源问题的根本出路.由43位院士和300名专家提交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报告》认为,解决我国水的问题,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建设节水型社会.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实践证明,建设节水型社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干旱缺水问题唯一的选择.通过建设节水型社会,使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而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
专家也指出,目前,随着全社会节水意识的提高和政府相关措施的落实,在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全国年用水总量正在得到控制,用水效率在不断提高,节水工作已经初见成效.国民经济近年来以7%以上的速度增长,而全国年用水量(不含工业的重复用水量)并未出现大的变化,稳定在5500亿立方米左右.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农业节水初见成效,工业用水实现“增产不增水”,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年均递减9%
中国面临着水资源的严重短缺和污染,人均水资源量为21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由于地区间和年际间分布严重不均衡,北方和沿海地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犹为突出.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形象化的表述是:“有河皆干,有水皆污”.造成这种现象有自然的因素,有人为的因素.据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人士介绍,中国的水坝数量世界第一,全世界12万座的各类水库中,中国就占了一半.以淮河为例,治淮半个世纪,淮河流域建成大中小水库5300多座.在这些大坝的控制下,河流的自然水文性质被改变,水体稀释自净能力急剧下降.枯水季节,整条淮河基本不流动,成了死水,不仅“五毒俱全”,而且浓度极高.丰水季节,尤其上中游泄洪时,高浓度污染团顺流而下,形成令人难以置信的恶性污染.
实事求是地说,解决中国当下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的焦点有三个:开源、节流、治污.这三个基本问题的解决与目前的管理体制问题关联性不大,着力渲染“一龙治水”,对中国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的解决没有益处!
下面从互相关联的三个方面加以简要的说明:
开源:
众所周知,在一个国家里决定水资源总量,天然因素占了绝对的成份.解决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在开源方面有两个思路:一是实施远距离调水,筑坝蓄水是必备条件;一个是寻求新的水源包括污水资源化、海水(苦咸水)淡化等.积极推动污水再生利用、雨水收集利用以及海水综合利用增加了实际“可用”的水资源量,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源.如何在尽量减少对自然的干预和扰动的条件下,增加可用的水资源量,需要政府各部门、各行业和科研院校的合作与努力.实际上,调水并没有开发新的水源,只是对水资源存量的重新配置,这种重新配置可以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采用.必须指出的是,远距离调水特别是跨省、市的调水成为必要时,不可能由政府哪一个部门,独自主宰,甚至简单地发一纸文件就能解决.强势政府的存在是水资源重新配置得以实施的重要支撑,协商机制、市场调控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地区利益的博弈,相关地区政府之间的友好协作等等是水资源重新配置得以实施的重要因素.当然,政府主管部门必要的技术性工作也是很重要的,但是,期望“一龙管水”解决水资源的配置问题并进而解决开源问题简直是异想天开!
节流:
从全局上说,节约用水主要体现在三大部分:一是农业用水,一是工业用水,一是城市居民用水.概括地说,节约用水要重点解决以下问题:即用水主体观念上的革新和重视,节约用水习惯的养成,技术进步和设备改造更新,用水价格调节作用的发挥等等.在这些方面上,政府、企业l单位、居民必须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农业用水是中国水资源消耗最大的产业部门,农业用水的集约化、科学化,对解决中国水资源短缺意义十分重大,而这有赖于农业灌溉方式的变革和种植结构的调整.农业灌溉方式的变革受制于农民成本收益的计算、农民的承受能力和技术革新及其推广应用;种植结构的调整受制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调整,与三农问题紧密相关.在农村地区我国历来实行“一龙治水”,水利部门为此做了一定的努力,但是农业节水的潜力挖掘和行动实施及其所做的贡献距离解决中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要求相距甚远.工业节水,一与国民经济布局相关——水资源缺乏地区不上高耗水项目,二与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设备改造相关——科学利用工业循环水,三与水价密切相关——超定额加价是基本手段.这些方面与政府的决策密切相关,已经成为城市节约用水部门和相关管理部门互相配合开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居民节水,主要与城市居民的节约用水观念和习惯,与水价的高低和构成有关.另外,从大概念上说,与城市规划、建筑物的构造、城市水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城市水处理单位的运营绩效等也很有关系.目前,阶梯水价已经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发挥杠杆调节作用.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得到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供水管网改造的国债资金已经陆续到位,建设部对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的控制做了明确规定和要求,城市供水企业正在积极行动,目前的主要问题是供水企业资金的筹措和落实.必须说明的是,漏损控制也还要考虑经济核算的合理性问题,换言之,并不是漏损率越低越好.
治污:
农业污染、工业污染、居民生活用水污染是中国水污染的三大主体.污染治理既有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又有水源保护的意义.在农村地区我国历来实行“一龙治水”,但农业的水污染问题依然十分严重,不仅对农村的环境造成损害,对城市水源也构成很大的威胁,只不过由于农村地域广大,大部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低下,农业用水污染问题尚未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工业污染治理,包括城市里的工业企业和位于农村的乡镇企业污染治理.工业废水治理的关键是革除地方保护主义.一些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屈从于当地政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畸形发展经济的压力,对企业违法排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远不是“一龙治水”就能解决的.城市居民生活污水处理已经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各级城市建设管理部门按照中央的部署,将城市污水处理设施作为重要的城市公用设施纳入城市规划,鼓励各种资本参与投资、建设,实行市场化运营,改革成效显著,城市污水处理率稳步提高.目前,城市居民污水处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价格体系和监管体制,在设施建设上进一步完善污水管网的配套,加快提高处理率,在市场化改革方面进一步加以规范和提高水平.
解决中国水资源短缺和污染问题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事关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大局,应该及时厘清和把握存在的主要问题,坚决舍弃“一怎么样就怎么样”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强化公众参与,积极寻求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政府各部门更应该立足大局,立足“三个代表”,超越门户之见,各尽所能,协同作战,扎扎实实、勤勤恳恳为国家、为人民做有益的事.
我国正处于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加强科学性,适应社会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需要;必须实事求是,全面统筹,避免不必要的行政管理体制改变对政府正常工作的负面影响,避免为不必要的行政管理体制改变支付昂贵的成本.
㈧ 英文资料:国外污水处理最新进展
偶有,发到你信箱了哦,记得给分啊
㈨ 外国的污水处理是怎样的
国内外的污水来处理差异主要体现在三源方面:
1、环保意识,中国这方面比起国外的同阶段(指经济发展的阶段)来讲环保意识已经进步不小,但现阶段和国外比还是落后较多。
2、环保技术实力,应该讲国内外相差不是很多。国外起步早,但是这方面的技术很多无保留地教给我们了(大家都怕地球被搞脏,所以无偿地交流出来了)。
3、经济实力,这点国内和国外不好比喽。就是我们国内差距也较大,江苏苏南人均GDP达8000—10000美元,所以每个镇都搞了城镇污水厂,江苏苏南人均GDP只有800—1000美元,所以很多县级污水厂没有钱运行。
㈩ 1. 全球水资源的特点是: 。 2. 水循环的作用是指: 。 3结合实际,谈谈污水回用的经济性(50字以上)
1全球水资源的特点:时空分布不均
2水循环的作用是: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输送和转化的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平衡的矛盾。
3(1)污水回用可以合理利用水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污水回用可以减少水费,降低原水基建的费用,降低环境污染,这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2)污水回用虽然需要投资建设污水的处理设备,但它远比海水的淡化所需的费用低,海水淡化它也有地区的现在,不利于内陆不靠海的地区运用,污水回用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