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方法
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最好采用微生物发生器,这种设备在网络文库中就能找到。
微生物一体化污水强化处理设备主要根据生物净化和流体力学原理,利用微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将废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及部分不溶性有机物有效地去除,技术先进、性能稳定、使用安全,特别适合各种废(污)水处理和微污染治理具有以下优点:
1、该设备采用三级发生、交替运行、逐级衍生、对数增长技术,致使发生器产生微生物的密度高达达到1.8×1020CFU/ml,高密度微生物释放进入生化池后,池中生物量迅速提高到2.0×104mg/L以上,能将污水中的污染物彻底分解成CO2和H2O,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
2、该设备为比较理想的污水生物处理设备,可根据不同种类、不同性质、不同环境的污水处理需要,生成不同种群、不同菌属、不同温度、不同污水处理需要的微生物,特别适合城镇生活污水、农村生活污水、医疗污水、工业废水、畜禽养殖废水、高盐废水、高氨氮废水、有毒有害废水、重金属废水、垃圾渗滤液等废(污)水处理的需要。
该设备还可直接与接触氧化法、AB法、A/O法、氧化沟、SBR等旧污水处理工程配套,在既不变动污水处理工艺,也不改动土建工程的条件下,实现污水处理升级扩容、污泥减量、脱氮除磷、中水回用等多种用途。该设备还可用于景观、河道、湖面、河流、咸水湖、海湾、土地等领域去除微污染,保护公共环境。
3、该微生物发生器产生的是高密度优势微生物菌群,能快速食掉污水中的污染物和淤泥,且不产生臭味,不用污泥脱水机、污泥传输机、泥饼外运车、废气处理设备和大功率的鼓风曝气设备,与传统方法比较,能耗是活性污泥法的1/8,设备投资可节约百分之七十,还可在浅层水池上运转,从而使污水处理池体积缩小、深度减浅,大大降低了一次投资费用和长期管理费用。
4、该设备产生的高密度微生物菌群通过射流进入处理池后,能迅速减少污水中的生物耗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和固体悬浮物(TSS),并有极强的脱氮除磷功能,还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使5类水转变成3类以上,7天内消除污水中的臭味,10天内吃掉污水中50%左右的淤泥,每天降解20%的BOD,10-15天内实现达标排放或中水回用。
采用该设备处理污水无污泥膨胀之忧,也不受操作员学历年龄限制,管理方便,安全可靠。
5、随着高密度微生物菌群发生量的不断增加,污水中的生物耗氧量(BOD)也越来越少,大量的微生物因缺少BOD而失去存活能源自灭,变成二氧化碳和水,未自灭微生物还可成为鱼类和浮游生物的饵料,进而形成良性的生态处理净化过程,没有臭味、不产生污泥、无二次污染,营造绿色环境。
6、采用传统的生化法处理污水,受到气候及水温变化影响,当温度每降低10度,微生物的酶促反应速度就降低1-2倍,气候导致微生物的活性不足,造成污水处理效果不好,不但威胁着北方污水处理厂,对于南方冬天的污水处理厂也是严俊的考验,贵州长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专利产品生物发生器彻底解决了这一难题,该发生器产生的高浓度微生物菌群释放进入曝气池后,其生物量讯速达到2.0×104mg/L以上,使曝气池中生物浓度较活性污泥提高10倍,填补了因水温低而导致生物量不足,污水处理效果差的技术难题。
7、采用传统的生化方式处理高浓度、高氨氮、高盐量、有毒性、重金属废水,由于微生物在这些污水中的成活少、数量小、致使污水处理后出水水质差、效果不稳定、难以达标排放。微生物发生器以独特的方式彻底解决了这一难题,该发生器能将生产出的1.8×1020CFU/ml以上的高浓度微生菌群源源不断地送入曝气池,较其他污水处理提高10倍以上的生物量,强大的微生物菌群加速对污水中污染物的降解和消化,同时曝气供氧又显著加速了污染物被分解成CO2和H2O,硝酸盐、硫酸盐成为微生物生长的养分,至使微生物又得到进一步的衍生,即使受天冷、低温、冲击负荷影响,和高浓度、高氨氮、高盐量、有毒性、重金属抑制,也无法阻止群雄逐鹿、前仆后继的微生物大军,形成对污水处理的强大阵容,进而降解和消化污水中污染物,最终实现废水达标排放或中水回用。
8、传统河道治理离不开闸坝、断水、清淤等处理过程,工程耗资大、工期长、淤泥量大。生物发生器直接安装在景观、河道、湖面、河流、咸水湖、海湾、土地等微污染源上游,从源头切断和堵住污染源头,并通过微生物降解污染、吃掉污泥、去除嗅味、除磷脱氮等作用实现彻底治理,为微污染治理提供了可靠的设备。
B. 农村生活污水如何处理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法:
一、生活污水净化池技术
该技术采用多级自流工艺,适合分散处理生活污水,具有投资省、无运行费用、管理方便等特点。该技术不同于传统的沼气池技术,污水经处理后可达标排放。
便以外的其他生活污水混合,进行沼气发酵,并向后流动经过厌氧滤器部分,附着于填料上生物膜重点细菌将污水进一步进行厌氧硝化,再溢流入后处理池。前处理1区和前处理2区都是经过改进的水压式沼气池,后处理区为三级折流式兼性池,与大气相通,上部装有泡沫过滤板拦截悬浮固体,以提高出水水质。
3.工艺参数
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设计依据每天所处理的污水量,污水量按100L/(人•日)左右计算,其中冲洗厕所用水量按20~30L/(人•日)计算,其他生活污水量为70~80L/(人•日)。污水滞留期为2~3天,污泥清掏周期为300天。
4.运行管理
合理设计、可靠施工、精心管理是确保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正常运行的三个主要环节。其中日常管理工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a.设立生活污水净化池的地方,应实行专业化施工和承包管理,以保证正常运转;b.建立工程档案和管理记录;c.每年清掏污泥一次;d.每4~5年更新聚氨脂过滤泡沫板,每10年更新软填料(半软填料可不更换);e.注意安全,避免发生火灾,窒息事故。
二、无动力多级厌氧复合生态处理系统
该技术适用于分散户厨房、洗衣、洗澡等低浓度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尤其适合有地势差异的分散户或2~5联户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该系统主要由2~3格厌氧池和1格比表面积较大的砂砾石、细土等为基质的复合生态床组成,其中各池之间靠管道连通,污水在池内停留的时间为5~7天。生活污水经过厌氧处理,生活污水中悬浮物可以沉淀,难降解有机污染物被厌氧微生物转化为小分子有机物。复合生态床表面可种植水生生物。
复合生态床除起到过滤作用外,有机物的床体还能够提高处理效果。
一是植物的生长改变生态床的流态,生长的植物根系和茎杆对水流的阻碍作用有利于均匀布水,延长水力停留时间;
二是植物的根系创造有利于各种微生物生长。
C. 污水处理分为几类工艺流程有哪些
1、污水大致可分为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废水等类型,在工业废水中还可以细分为多种行业的废水。
2、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种类很多,依据处理的对象和排放要求采取对应的处理流程。
3、通常的工艺有:(1)混凝沉淀法、(2)吸附法、(3)生物降解法、(4)离子交换树脂法、(5)膜分离技术等。这些工艺对应或相关的方法为: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生物法。
4、在生物法中可细分为:
(1)活性污泥法,推流式活性污泥法、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AB法、SBR及其变种工艺、氧化沟等;
(2)生物膜法,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曝气生物滤池等;
(3)厌氧工艺,厌氧滤器(AF)、厌氧流化床反应器(AFB)、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反应器(EGSB)、厌氧内循环反应器(IC)、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等;
(4)生物脱氮除磷工艺,A/O法、A/A/O工艺、A/O/A/O工艺、Bardenpho工艺、UCT及改良UCT工艺、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同步硝化/反硝化工艺、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反硝化除磷工艺等。
D. 水解酸化池处理印染废水加什么酸
水解酸化-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印染废水\摘要:印染行业是工业废水排放大户,本文对印染废水的处理方法进行归纳总结,着重介绍一种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法生化处理为主的印染废水处理方法。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法是近年提出的一种新型处理工业废水的方法。水解酸化串联接触氧化解决了印染废水中难降解物质多、单一传统活性污泥处理效果差的问题,这一工艺可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及处理效果,并且使其更易满足营养物质、温度、氨氮去除率的要求。本文试设计水解酸化—好氧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高浓度印染废水。印染废水经工艺处理后CODcr去除率高达95.3%,SS去除率为92.5%,该工艺具有污泥少,耐冲击负荷能力强,难降解有机物去除率高等优点,在纺织印染废水处理中具有实用性。关键词:印染废水 水解酸化 生物接触氧化前言随着纺织工业的高速发展,印染废水已经成为水系环境的重点污染源之一.染料是印染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全世界投放市场的染料多达30000种,每年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染料约为6×108kg。特别是近年来化学纤维织物的发展,纺真丝的兴起和印染后整理技术的进步使PVA染料,人造丝碱解物(主要是邻苯二甲酸类物质)新型助剂等难生化降解有机物大量进入印染废水,其COD浓度也由原先的数百毫克/升到2000~3000毫克/生,从而使得原有生物处理系统COD去除率从70%下降到50%左右,甚至更低,传统的生物处理工艺已受到严重挑战,传统的沉淀,气浮法对着类型的印染废水的COD去除率也仅为30%左右,因此,印染废水的经济有效的处理技术正日益成为当今环保的一大难题。[1]1.废水来源及起特点印染废水的水质复杂,污染源按来源分为两类:一类来自纤维原料本身的夹带物,另一类是加工过程中所用的浆料,油剂,染料,化学助剂等。分析其废水特点,主要有以下方面:1.1 水量大,有机物污染物含量高,色度深,碱性和pH值变化大,水质变化剧烈。因此纤织物的发展和印染后整理技术的进步,使PVA染料,新型助剂等难以生化降解的有机物大量进入印染废水中,增加了处理难度
1.2由于不同染料,不同助剂,不同织物的染整要求,所以废水中的pH值,CODcr,BOD5,颜色等也各不相同,但其共同特点是BOD5/ CODcr值均很低,一般在20%左右,可生化性差,因此需要采取措施,使BOD5/ CODcr值提高到30%左右或更高些,以利于进行生化处理1.3印染废水的碱减量废水,其CODcr值有的可达10万mg/L以上,pH≥12,因此必须进行预处理,把碱收回,并投加酸降低pH值,经预处理达到一定要求后,再进入调节池,与其他的印染废水一起进行处理1.4 印染废水的另一个特点是色度高,有的可达4000倍以上。所以印染废水处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进行脱色处理,为此需要研究和选用高效脱色菌,高效脱色混凝剂和有利于脱色的处理工艺1.5 印染行业中,PVA染料和新型助剂的使用,使难生化降解的有机物在废水中含量大量增加,特别是PVA染料造成的CODcr含量占印染废水总CODcr的比例相当大,而水处理用的普通微生物对着部分CODcr很难降解。因此需要研究和筛选用来降解PVA的微生物。此外,因生产的间断运行,故存在着水量水质的波动,对于大量使用还原染料,硫化染料,冰染料等的废水,其化学絮凝效果相对较差,因此处理工艺要考虑到这些因素,要有一定的适应水量水质负荷变化的能力。[2]2.印染废水处理方法目前印染废水的处理方法有:物化处理法(其中包括吸附法、过滤法)、化学处理法(其中包括絮凝沉淀法、电化学法、化学氧化法、光化学氧化法)、生化法、物化-生物联合法等。虽然治理的方法有很多,但是上述几种方法也不乏存在一定的缺点。比如吸附剂容易饱和,处理效果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吸附剂的再生或更换较麻烦、费用较高,再生废液以及饱和废弃的吸附剂容易造成二次污染。超滤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的另一种新型的水处理技术,超滤的本质是一种筛滤的过程,此法不会产生副作用,可以使水循环使用,但此法只能处理所含染料分子粒径较大的印染废水。
3.水解酸化-接触氧化工艺3.1 工艺原理水解酸化-接触氧化即不是单纯的好氧也不是单纯的厌氧,而是两者的结合。在这一阶段中,固体物质可被降解为溶解性的物质,难分解的大物质被降解成小分子物质,水解酸化阶段对废水中CODcr的去除率为20%~25%左右,对于一般的印染废水,经过这一阶段后差不多都可达到生化的要求。接触氧化池内设有填料,部分微生物以生物膜的形式固着生长于填料表面,部分则是絮状悬浮生长于水中,因此,它兼有活性污泥法与生物滤池二者的特点。池内微生物所需的氧通过入口曝气供给,经过生物膜的新陈代谢,其每个阶段都是同时存在的,这使去除有机物的能力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3]3.2 工艺特点1) 水解池可取代初沉池2) 具有较好的抗有机负荷冲击能力3) 水解过程可改变污水中有机物形态及性质有利于后续氧化处理4) 低温条件下,仍有较好的去除效果5) 采用组合工艺,保证出水水质稳定达标6) 运行可靠,操作简便,投资省,运行成本低3.3处理效果根据以往的实例,通过该工艺处理的废水,出水水质基本稳定。其中,水解酸化池在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及提高废水中营养源比例方面作用显著。水解酸化对废水中有机物的降解只是一种预处理工艺,在对易降解有机物截留、降解的同时,对难降解大分子有机物只是将其化学形态加以改变使之成为易降解的小分子物质。由于水解酸化将大分子难降解物质变为小分子易降解物质,有机氮化合物在氨化菌的作用下分解转化为氨态氮,而氨态氮则是微生物较易利用的营养源。经水解酸化后BOD5:N:P一般都可维持在100∶5∶1,较好地保证了生物接触氧化系统中细菌对营养的需求。[4]设计方案1.工程概况现假设某染织有限公司是一家从沙线到成衣一条龙生产线的企业,在该公司的生产过程中产生浆染废水、漂染废水、后整理废水以及印染废水,其中有机物浓度和色度教高需进行处理后才能排放。2.方案编制依据2.1 《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2012)
2.2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2.3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92)2.4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5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2.6 《环境污染治理工程设计手册》(水污染处理卷)3. 方案编制原则3.1 在保证处理出水达标的基础上,做到降低运行费用和减少投资费用,达到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完美统一。3.2 污水处理工艺执行清污分离的原则,高浓液实行分质预处理。3.3 工艺既有先进性,又具有运行稳定和安全可靠性,保证出水达到排放要求。3.4 处理设施具有较高的运行率,以较为稳定的处理手段完成工艺要求,并有一定的抗冲击负荷能力。3.5 操作运行简单,维修方便。4. 规模及进出水水质4.1水量 3000m3/d4.2 进水水质4.3出水水质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92)I级标准即CODCr(mg/L)≦100 BOD5(mg/L)≦25 SS(mg/L)≦60 PH 6~9 色度≦705. 处理工艺选择纺织印染废水的水质比较复杂,含有大量的碱性物质;含有大量残余染料和助剂,色度较深;有机物含量大,悬浮物多,且含有微量的有害物质;水量不均衡排放,是较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国内过去大多采用物化或生化直接处理,但随着近来大量新的化学浆料(PVA)染化料和整染剂的采用,增加了废水的化学惰性,降低其可生化降低性能,使其处理带来了较大的困难。针对该公司的废水特性,拟订了如下的工艺路线:高浓度染色废水中含有大量难生物降解及抑制微生物生长的有害物质,对该废水单独采用混凝脱色处理,去除废水中部分有机污染物和色度,降低其对生化处理的毒性,为后续处理创造条件。该法在印染废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针对印染废水可生化较差的特点,拟采用水解酸化工艺来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水解酸化是利用厌氧过程中的水中酸化阶段产酸菌的作用将废水中部分燃料苯环及长链大分子物质的分子键在水中酶作用下断开,使苯环打开,大分子物质断裂为小分子,不溶性有机物转化为可溶性有机物,难降解有机物转化为可降解或易生化降解的有机物,从而达到脱色,降低色度,降低PH值,减轻后续处理设施负荷。
生化处理拟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池,在池内没有填料,部分微生物以生物膜的形式固着生长于填料表面,部分则是絮状悬浮生长于水中。同时,它兼有活性污泥法与生物滤池二者的特点。生物接触氧化池中微生物所需的氧通过入口曝气供给、生物膜生长至一定厚度后,近填料壁的微生物将由于缺氧而进行厌氧代谢,产生的气体使曝气形成的冲刷作用会造成生物膜的脱落,并促进新生膜的生长,形成生物膜二次新陈代谢,脱落的生物膜将随出水流出池外。所以生物膜发展在每个阶段都是同时存在的,使去除有机物的能力稳定在一定水平上,生物膜在池内呈立体结构,对保持稳定的处理能力很有利,而且该池不存在污泥膨胀问题,污泥沉降性能好。根据我国近年来印染废水处理工艺运行中的经验和教训,采用物化加生化处理结合的联合处理工艺,是行之有效的,同时考虑到,印染废水的BOD/COD比值较小、可生化性较差的特点,采用水解酸化来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经过大量实践证明可明显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提高生化处理效果。[5][6]6. 废水处理工艺流程说明车间排放出的浆染废水,经过一号隔栅井,去出较大的杂物和漂浮物后,进入集水井。在集水井中进行预曝气,并调节PH值。停留一定时间后物质均量,然后将废水利用泵提升。经过管道混合器投加高效絮凝剂和助凝剂,经过充分混合反应后流入一号斜板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去处色度和一定量的COD。一号斜板沉淀池出水已经2号隔栅井去处杂物后的废水进入调节池,在调节池通过潜水搅拌器进行搅拌混合达到均衡水质水量。调节池出水通过污水泵提升,经过管道混合器时投加高效絮凝剂和助凝剂,经充分混合反应后流入2号斜板混凝池进行泥水分离,去除部分色度,降低COD的量。经物化处理的水流入水解氧化池。水解酸化池中放置潜水搅拌机,保持兼氧微生物与废水充分接触,以进一步均衡水质,同时通过水解酸化作用使一些复杂的难降解的大分子物质分解为易降解的小分子物质,为后续好氧生化处理创造条件,同时去除大部分的色度。经过水中酸化池后的废水流入生物接触氧化池,在此过程中,废水通过微生物的降解,去除大部分污染物质,进一步降解COD、BOD和色度。鼓风机产生的压缩空气内管道输送到池内,通过微孔曝气器时废水进行鼓风曝气,供给微生物呼吸所需的氧气。经过曝气后的废水进入二沉池,沉淀一定时间后处理水即可计量排放。
二沉池的污泥一部分回流污泥至水解酸化池进行消化,以减少污泥的处理负荷,一部分回流至生物接触氧化池以保证池内微生物的浓度。1号和2号斜板沉淀池、水解酸化污泥进入污泥浓缩池,浓缩后的污泥进入污泥反应池,在污泥反应池中投加改性药剂来提高其透水性。改性后的污泥进入压滤机进行压滤脱水,泥饼外运,压滤水和浓缩池上清液回流至调节池重新处理。7. 工艺原理及工艺特点7.1 水解酸化池染织厂废水的可深化性一般,并且水中的有机物对微生物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若未经预处理直接进行好氧生化处理,出水效果不理想。根据以往对染整污水处理的经验,采用水解酸化工艺可将染织废水中的大分子、难降解的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的有机物。提高污水的B/C化,便于提高后续处理工艺去除率。同时降低大部分色度。由于水解酸化提高了污水的可生化性,因而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工艺使用范围广,可适应各种印染废水。水解酸化过程中起作用的细菌为水解细菌、产酸菌,均在无氧条件下,不需要动力曝气。因而水解酸化池能在无能耗的条件下将有机物大部分降解。但水解酸化工艺不等于厌氧消化,厌氧发酵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水解阶段;第二阶段—酸化阶段;第三阶段—酸化衰减阶段;第四阶段—甲烷化阶段。本工艺采用的水解酸化池是将反应控制在第二阶段完成,不进入第三阶段。水解酸化较全过程的厌氧消化具有以下优点:1) 不需要密闭的反应器,不需要水,气,固三相分离器,降低了造价并便于维护,可以设计出适应大,中,小型污水厂所需的构筑物。2) 由于反应控制在第二阶段完成之前,故出水无厌氧发酵所具有的不良气体,改善污水处理厂的环境。3) 由于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反应进行迅速,故水解池体积较小,与一般初次沉淀池相当,可节省基建投资。4) 抗冲击负荷,防止好氧工段的污泥膨胀5) 具有脱磷除氮作用,同时节约能耗[7]本设计方案水解酸化池有反应区,填料区和沉降区组成,污水由水解酸化池底部进入反应池,通过污泥床,水解酸化池底部设有潜水搅拌器,通过搅拌器使泥水充分混合,加大接触面积,大量微生物将进水中的颗粒物质和胶体物质迅速截留和吸附,这个物理过程的快速反应,一般只要几秒钟即可完成,截留下来的物质吸附在水解污泥的表面,慢慢的被分解代谢,其在系统内的污泥停留时要大于水力停留时间,部分污染物质在通过填料上微生物吸附降解,在大量水解细菌的作用下将不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溶解性物质,同时在产酸菌的协同作用下将大分子物质,难于生物降解物质转化为易于生物降解的小分子物质,重新释放到液体中,在较高水力负荷下随水流出系统,进水好氧部分降解,由于水解和产酸菌世代周期较短,往往以分钟和小时计,因此,这一降解过程也是迅速的,可以看出,水解酸化池集沉淀,吸附,生物絮凝,生物降解功能于一体,能大大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和去除污水中的COD及色度。[8]
7.2生物接触氧化池由于水解酸化处理后的废水的COD值不高,同时B/C比有所提高,可以采用接触氧化法去除剩余的有机物,由于预处理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为保证废水处理的效果,在此过程中,废水同生物膜接触,通过厌氧菌的不断繁殖,新陈代谢,旧的生物膜脱落,新的生物膜又生长起来,由于填料表面积较大,所以生物膜的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是同时存在的,使去除的有机物的能力稳定在一定水平上,通过微生物的降解,去除了大部分污染物质,进一步降低COD,BOD和色度。[9][10]7.3曝气方式本设计采用低噪声三叶罗茨风机与穿孔曝气方式,其中风机选用罗茨鼓风机,该风机具有技术先进,体积小,重量轻,流量大,噪声低,运行平稳等显著特点。7.4工艺特点总结1) 工艺设计参数结合了理论计算和污水处理实验结果,处理效率更可靠2) 废水经过一次提升,控制点仅为物化处理的pH值和生化处理中的DO值3) 利用无能耗的水解酸化池降解部分有机物,改善废水的可生化质4) 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处理效果好,氧利用率高5) 采用组合工艺,保证出水水质稳定达标6) 本工艺运行可靠,操作简便,投资省,运行成本低[11][12]8. 单元处理效果预测9. 主要构筑物设计参数9.1水解酸化池平面尺寸:7.5×14m 有效水深:6m有效容积:625m3 停留时间:5h9.2 生物接触氧化池(分六格)平面尺寸:3.2×3.2m(每格)有效水深:6.5m有效容积:168m3(总) 接触时间:1.344h气水比:15:1 污泥负荷:0.3kgBOD5/kgMLss.d10. 主要设备选型10.1 潜水搅拌机(四台)型号:QJB5/12-620/3-480/s配用功率:5.0kw额定电流:18.2A 重量:184kg功能:用于水解酸化池废水和兼氧性污泥的混合,控制泥水分离;防止颗粒在池壁和池底的凝结沉淀10.2 鼓风机(四台,两备两用)型号:TSE-200 配用功率:30kw
流量: 20.10m3/min重量:1120kg配套电机型号:Y250M-8功能:用于生物接触氧化池中活性污泥呼吸所需的氧,同时鼓风机产生的送风压力起到搅拌,混合的作用,保持微生物的悬浮状态,使微生物与废水充分接触10.3 TL-200mm立体弹性填料规格:φ200mm功能:用于水解酸化池兼氧菌挂膜,计算填料体积为182m310.4HYG型软性纤维填料规格:φ180-80功能:用于生物接触氧化池挂膜,计算填料体积为184.32m3[13]11. 二次污染防治11.1 噪声控制11.1.1主要噪声源本设计方案主要噪声源是四台三叶罗茨风机,同时满负荷运转时,噪声级可达90多分贝。11.1.2治理措施每台风机排风口安装YHZ型罗茨鼓风机消声器一只,送风管道上接橡胶补偿管一只,风机底座安装减振设施。11.2 污泥处置经浓缩池浓缩,然后脱水,通过压滤机压成泥饼,最终污泥泥饼可掺和在煤炭中焚烧,亦可外运至综合垃圾场填埋,减少污染。12. 结构设计构筑物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池底池壁,走道砼等级为C25,,垫层砼为C10,池体砼的抗渗等级为S6;钢材采用A3钢。[14]结束语目前由于印染废水组分复杂,所以单一应用某种工艺很难处理达标,故实际应用总多采用组合工艺,本工艺通过水解(酸化)池可将难生化降解的有机物转化为可生化处理的有机物,将难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转变为易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提高了污水的可生化性,即BOD/COD的值,为后续好氧生物处理提供较好的条件,而且污水经水解(酸化)后其溶解氧很低,亏氧值余增大,可提高好氧生物处理段氧的利用率。该系统出水水质稳定,能承受一定的冲击负荷,剩余污泥量较少,可以从传统的处理工艺中取消污泥消化池,在停留时间相近和设备增加不多的情况下,水解(酸化)池可取代初沉池,也可把初沉池改造成水解(酸化)池, 故水解(酸化)—好氧生物处理工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参考文献
[1] 黄川,刘元元. 印染工业废水处理的现状[J]. 重庆大学报,2001,11[2] 张卯均等编. 三废治理与利用[M].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5[3] 彭继伟、邵云海、王军.改良厌氧——生物接触氧化处理纺织印染废水[J]. 工业水处理.2002.7[4] 王昂. 水解酸化——接触氧化串联反应器在处理化工废水中的应用[J] .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2.8[5] 刘佑泉. 水解-好氧工艺处理针织印染废水[J].江苏环境科技,2003.3[6]朱月海. 印染废水处理工艺及浅析[J].给水排水,2000[7]杨书铭,黄长盾编.纺织印染工业废水治理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环境科学与工程出版社,2002.4[8]刘帅霞,何松. 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印染废水[J].中国给排水2002.11[9] 石虹、任志钧. 好氧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J]. 山西建筑2001.8[10] 丁春生、王卫文. 大型针织印染废水处理工程的设计与运行[J].环境工程,2001.8[11]金兆丰,余志荣编.污水处理组合工艺及工程实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环境科学与工程出版中心,2003[12]杨岳平,徐新华,刘传富编. 废水处理工程实例分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环境科学与工程出版中心,2003[13]史惠祥编. 实用环境工程手册-污水处理设备[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2002.10[14]闫波.环境土建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
5.9
网络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
立即获取
水解酸化-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印染废水
水解酸化-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印染废水
\摘要:印染行业是工业废水排放大户,本文对印染废水的处理方法进行归纳总结,着重介绍一种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法生化处理为主的印染废水处理方法。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法是近年提出的一种新型处理工业废水的方法。水解酸化串联接触氧化解决了印染废水中难降解物质多、单一传统活性污泥处理效果差的问题,这一工艺可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及处理效果,并且使其更易满足营养物质、温度、氨氮去除率的要求。本文试设计水解酸化—好氧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高浓度印染废水。印染废水经工艺处理后CODcr去除率高达95.3%,SS去除率为92.5%,该工艺具有污泥少,耐冲击负荷能力强,难降解有机物去除率高等优点,在纺织印染废水处理中具有实用性。
E. 工业污水处理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废水处理基本方法:(1) 一级处理采用物理处理方法,即用格栅、筛网、沉沙池、沉淀池、隔油池等构筑物,去除废水中的固体悬浮物、浮油,初步调整pH值,减轻废水的腐化程度。废水经一级处理后,一般达不到排放标准(BOD去除率仅25-40%)。故通常为预处理阶段,以减轻后续处理工序的负荷和提高处理效果。
废水处理基本方法:(2)二级处理是采用生物处理方法及某些化学方法来去除废水中的可降解有机物和部分胶体污染物。经过二级处理后,废水中BOD的去除率可达80-90%,即BOD合量可低于30mg/L。经过二级处理后的水,一般可达到农灌标准和废水排放标准,故二级处理是废水处理的主体。 但经过二级处理的水中还存留一定量的悬浮物、生物不能分解的溶解性有机物、溶解性无机物和氮磷等藻类增值营养物,并含有病毒和细菌。因而不能满足要求较高的排放标准,如处理后排入流量较小、稀释能力较差的河流就可能引起污染,也不能直接用作自来水、工业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水源。
废水处理基本方法:(3)三级处理是进一步去除二级处理未能去除的污染物,如磷、氮及生物难以降解的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病原体等。废水的三级处理是在二级处理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化学法(化学氧化、化学沉淀等)、物理化学法(吸附、离子交换、膜分离技术等)以除去某些特定污染物的一种“深度处理”方法。显然,废水的三级处理耗资巨大,但能充分利用水资源。
F. 用什么方法处理酸性废水
不论是有机酸还是无机酸都可用加生石灰(CaO)的方法进行中和,调节到中性,使废水的PH值为7或其它需要的程度。
酸性物质与生石灰的主要反应是——
(1)有机酸与生石灰的反应主要是:
乙酸与生石灰反应生成乙酸钙,
CaO+2CH3COOH==Ca(CH3COO)2+H2O;
生石灰加水生成熟石灰,CaO+2H2O= Ca(OH)2。
乳酸与熟石灰反应生成乳酸钙,
2C3H6O3+Ca(OH)2→(C3H5O3)2Ca+2H2O。
(2)无机酸与生石灰的反应主要是:
硫酸与生石灰反应生成硫酸钙,H2SO4+ CaO= CaSO4+ H2O,
硫酸钙CaSO4溶解度不大,其溶解度呈特殊的先升高后降低状况。如10℃溶解度为0.1928g/100g水(下同),40℃为0.2097,100℃降至0.1619。
硝硫酸与生石灰反应生成硝酸钙,2HNO3+ CaO= Ca(NO3)2+ H2O,
盐酸与生石灰反应生成氯化钙,2HCl+ CaO= Ca(Cl)2+ H2O,
钙盐在水溶液中钙多以阳离子Ca²+的形势存在;而各种不同的酸根则以不同的阴离子存在如,Cl-,NO3-,SO4 ²-,CH3COO-等等。
废水处理是环保的需要,那是一项系统工程,用加生石灰(CaO)的方法进行中和处理是其中的重要方法和环节。至于到达标排放和再利用的标准尚有许多工作要做,这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这始终是个重点难点的问题。
这问题参见废水处理与污水处理的相关资料:
http://wenku..com/view/969d8d6d27d3240c8447eff4.html?from=search
网络文库——废水处理基础知识
http://ke.so.com/doc/6163820-6377046.html
废水处理
http://wenku..com/view/83bf03db76a20029bd642d42.html?from=search
网络文库——污水处理基本知识
http://ke.so.com/doc/1536948-1624842.html
污水处理
G. 求污水处理相关的设计规范和资料
(1)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2)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
(3) 《泵回站设计规范》 GB/T50265-97
(4) 《室外给答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06
(5)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
还有些技术规范这个网络文库上都有,例如你搜 生物接触氧化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文库上都有可提供下载的资源,还有些手册,书籍也都是需要自己日常收集的,资料给你多了你也看不了,等你真正需要的时候你自会找的
H. 污水处理厂脱水机房特点
一、污泥脱水机房污泥脱水的目的是降低含水率,减少污泥体积,脱水后污泥含水率可达到75~80%。污泥脱水机房内主要设置带式污泥浓缩脱水一体化机及其配套设备,按20000m3/d规模进行设计,设备按近期安装。经脱水处理后的泥饼作为废弃物运至城市垃圾处理场填埋,出泥含水率75%-80%,每天产生泥饼6.2m3,每天运行8小时。污泥脱水机房尺寸为:L×B×H =16.0×8.0×6.28m;结构:框架结构。*主要附属设备:①带式浓缩脱水一体机:型号及参数:采用带式污泥浓缩脱水一体化机 型号:BSD1500S7带宽B=1.5m,N=3.0kW,处理能力Q=180-270kg(干泥)/h数量:1台。②溶药搅拌机: N=1.1kw,2台;③污泥输送螺杆泵:功能:将污泥池污泥抽至压滤机进行脱水处理。参数: Q=12~36m3/h,P=0.3MPa,N=7.5 kW数量:2台(一用一备)。1PAM加药泵:功能:用于污泥脱水机中添加PAM参数: N=1.5 kW2数量:2台(一用一备)。滤带清洗泵:参数:Q=15.75m3/h,H=60m,N=7.5kw数量:2台(一用一备);3空压机:参数:Q=0.37m3/h,N=2.2kw数量:1台;4静态混合器参数:Q=10~40m3/min数量:1个。5轴流风机:参数:Q=2695m3/h,N=0.25kw数量:2台。第二节 4.1 环境保护一、4.1.1 厂址环境现状拟建污水处理厂本身的用地从环境现状来讲,无大的污染源,满足本项目建设的外部环境要求。二、4.1.2 建设期对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建设期对环境的影响1、工程征地的影响:按本工程建设要求,近期规模需要征用约18.32亩的土地用于污水厂的建设,污水厂的建设对现状土地影响较少。2、对交通的影响:工程建设时,由于车辆运输等原因,会使局部交通变得拥挤和频繁,较易造成交通问题,但这种影响为短期性的,工程完成后将恢复正常。3、施工扬尘的影响:根据现状高程布置,工程开挖土方量较小,主要为填方量,土方运输时容易造成尘土飞扬,使大气中悬浮颗粒物含量骤增,施工扬尘将使附近的建筑物、植物等蒙上厚厚的尘土,影响周边的空气质量;阴雨天气时,由于雨水的冲刷以及车辆的辗压,使施工现场变得泥泞不堪,行路困难。
4、噪声的影响:施工期间的噪声主要来自污水厂建设时施工机械和建筑材料的运输和施工桩基处理。5、生活垃圾及废弃物的影响:工程施工时,施工人员食宿安排远离工作区域,防止因为施工人员产生的废物、废水造成环境污染。6、施工期间将产生许多废弃物,废弃物在运输、处置过程中都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车辆装载过多导致沿程废弃物散落,影响行人车辆过往和环境质量;废弃物处置地不明确或无规则乱丢乱放,将影响土地利用,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影响市区建设和整洁。解决措施1、减少扬尘:为了减少工程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建议运输车辆加盖缝布,施工时应选择连续晴好天气,并在堆土表面洒水,防止扬尘,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做好计划,使土方运输与碾压同时进行,减少土方直接堆放的时间。2、制定废弃物处置和运输计划:工程建设单位应汇同有关部门,为本工程的废弃物制定处置计划。及时清理施工现场的生活废弃物;工程施工单位应对施工人员加强教育,不随地乱扔废弃物,保证工人工作、生活环境卫生质量。施工中遇到有毒有害废弃物应暂时停止施工并及时与地方环保、卫生部门联系,经他们采取措施处理后才能继续施工。运输计划可与有关交通部门联系,车辆避开行车高峰期,按规定路线运输,并不定期地检查执行计划情况。三、4.1.3 运行期的环境影响及解决措施运行期对环境的影响:1、办公污水的影响:在运行期间产生的办公污水杂质较多,处理不当容易造成对环境的影响。2、设备噪声影响:正常情况下,噪声主要来源于提升泵、污泥脱水机等机械设备。3、大气环境影响:运行期产生的大气污染主要来自于污泥脱水机房产生的恶臭。4、固体废弃物的影响:根据本项目的特殊性和处理工艺的特性,在运行期间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格栅池产生的栅渣、脱水后的污泥、设备维修产生的废料以及工作人员产生的办公垃圾,若不采取合适的处理方法,也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解决措施:1、办公污水:本工程对工作人员产生的办公及生活污水与处理厂的进水一同处理,不直接排放,因此其排放要求可以满足水环境的要求。
2、设备噪声:本工程离居民区较近,但总体上来说噪声对环境的影响较小,提升泵选用潜水式,水泵位于水下,产生的噪声影响大大减小,污泥脱水机等辅助设备均位于室内,并做好相应的降噪减噪措施,因此设备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很小。3、大气环境:本工程采用的主体工艺人工快渗系统的恶臭浓度远小于一般活性污泥生化处理工艺,厂区的恶臭来源主要来自于格栅集水池,反应沉淀池,污泥贮池及污泥脱水机房,这些构(建)筑物位置相对集中,对这些构(建)筑物采用有机玻璃加盖密封、集气系统收集恶臭气体,然后依次通过生物滤塔等生物除臭系统,利用湿润多孔滤料表面的活性微生物膜对恶臭物质的吸附、吸收及降解作用,将恶臭物质分解成无毒无害的简单有机物,从而大大减少恶臭对大气、周围居民区的环境影响。4、固体废弃物:对本工程在运行期间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进行收集,与脱水后的污泥、栅渣等一起定期清理外运至垃圾填埋厂进行卫生5、构(建)筑物总体规划:厂内构(建)筑物规划距离污水处理厂东南边的平面距离达到20米,这样可以使污水处理厂的平常运行,减少噪声和废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对附近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
¥
5.9
网络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
立即获取
污泥脱水机房
一、污泥脱水机房
污泥脱水的目的是降低含水率,减少污泥体积,脱水后污泥含水率可达到75~80%。
污泥脱水机房内主要设置带式污泥浓缩脱水一体化机及其配套设备,按20000m3/d规模进行设计,设备按近期安装。经脱水处理后的泥饼作为废弃物运至城市垃圾处理场填埋,出泥含水率75%-80%,每天产生泥饼6.2m3,每天运行8小时。
污泥脱水机房尺寸为:L×B×H =16.0×8.0×6.28m;
第 1 页
结构:框架结构。
I. 去关于污水处理厂处理的实践报告3000个字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为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的发展,必须解决好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环境污染特别是水污染的问题日趋严重。城镇生活污水的排放量逐年增加,2002年全国工业和城镇生活废水排放总量为439.5亿吨,比上年增加1.5%。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07.2亿吨,比上年增加2.3%;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232.3亿吨,比上年增加0.9%,其中仅有10%得到处理。[1]生活污水中含有较高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是导致水域富营养化污染的主要原因。2002年监测数据显示,辽河、海河水系污染严重,劣V类水体占60%以上;淮河干流水质以III-V类水体为主,支流及省界河段水质仍然较差;黄河水系总体水质较差,干流水质以III-IV类水体为主,支流污染普通严重;松花江水系以III-IV类水体为主;珠江水系水质总体良好,以II类水体为主;长江干流及主要一级支流水质良好,以II类水体为主。由于“污染性”造成的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丞待解决。目前我国水污染控制的重点已从以工业点源为主,逐步转变为以城市污水污染为主的控制。根据预测 [2],到2010年我国城市污水排放总量为1050亿m3,城市污水处理率要达到50%,预计需新建污水处理厂1000余座,而决定城市污水处理厂投资和运行成本的主要因素是污水处理工艺和技术的选择,因此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效、低耗、能满足排放要求、基建和运行费用低的污水处理新技术和新工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研究和应用领域共同关注的问题
长期以来,城市生活污水的二级生物处理多采用活性污泥法,它是当前世界各国应用最广的一种二级生物处理流程,具有处理能力高,出水水质好等优点。但却普遍存在着基建费、运行费高,能耗大,管理较复杂,易出现污泥膨胀、污泥上浮等问题,且不能去除氮、磷等无机营养物质。对于我国这样一个资源不足、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并不适合中国国情。由于污水处理是一项侧重于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工程,因此在建设和实际运行过程中常受到资金的限制,使得治理技术与资金问题成为我国水污染治理的“瓶颈”。归纳起来,目前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研究和应用领域,普遍存在的问题有:
(1)采用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往往基建费、运行费高,能耗大,管理较复杂,易出现污泥膨胀现象;工艺设备不能满足高效低耗的要求。
(2)随着污水排放标准的不断严格,对污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排放要求较高,传统的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污水处理工艺多以活性污泥法为主,往往需要将多个厌氧和好氧反应池串联,形成多级反应池,通过增加内循环来达到脱氮除磷的目的,这势必要增加基建投资的费用及能耗,并且使运行管理较为复杂。
(3)目前城市污水的处理多以集中处理为主,庞大的污水收集系统的投资远远超过污水处理厂本身的投资,因此建设大型的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生活污水,从污水再生回用的角度来说不一定是唯一可取的方案。
因此,如何使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朝着低能耗、高效率、少剩余污泥量、最方便的操作管理,以及实现磷回收和处理水回用等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已成为目前水处理技术研究和应用领域共同关注的问题,就要求污水处理不应仅仅满足单一的水质改善,同时也需要一并考虑污水及所含污染物的资源化和能源化问题,且所采用的技术必须以低能耗和少资源损耗为前提。
三、生物膜法处理工艺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发展
在污水生物处理的发展和应用中,活性污泥和生物膜法一直占据主导地位。随着新型填料的开发和配套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活性污泥法平行发展起来的生物膜法处理工艺在近年来得以快速发展。由于生物膜法具有处理效率高,耐冲击负荷性能好,产泥量低,占地面积少,便于运行管理等优点,在处理中极具竞争力。
1.生物膜法净化污水机理
污水中有机污染物质种类繁多,成分复杂。但对于生活污水来说,其有机成分归纳起来主要包括:蛋白质(40%-60%),碳水化合物(25%-50%)和油脂(10%),此外还含有一定量的尿素[3]。生物膜法依靠固定于载体表面上的微生物膜来降解有机物,由于微生物细胞几乎能在水环境中的任何适宜的载体表面牢固地附着、生长和繁殖,由细胞内向外伸展的胞外多聚物使微生物细胞形成纤维状的缠结结构,因此生物膜通常具有孔状结构,并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能。
生物膜附着在载体的表面,是高度亲水的物质,在污水不断流动的条件下,其外侧总是存在着一层附着水层。生物膜又是微生物高度密集的物质,在膜的表面上和一这深度的内部生长繁殖着大量的微生物及微型动物,形成由有机污染物 →细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组成的食物链。生物膜是由细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后生动物和其他一些肉眼可见的生物群落组成。其中细菌一般有:假单苞菌属、芽苞菌属、产碱杆菌属和动胶菌属以及球衣菌属,原生动物多为钟虫、独缩虫、等枝虫、盖纤虫等。后生动物只有在溶解氧非常充足的条件下才出现,且主要为线虫。污水在流过载体表面时,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被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吸附,并通过氧向生物膜内部扩散,在膜中发生生物氧化等作用,从而完成对有机物的降解。生物膜表层生长的是好氧和兼氧微生物,而在生物膜的内层微生物则往往处于厌氧状态,当生物膜逐渐增厚,厌氧层的厚度超过好氧层时,会导致生物膜的脱落,而新的生物膜又会在载体表面重新生成,通过生物膜的周期更新,以维持生物膜反应器的正常运行。
生物膜法通过将微生物细胞固定于反应器内的载体上,实现了微生物停留时间和水力停留时间的分离,载体填料的存在,对水流起到强制紊动的作用,同时可促进水中污染物质与微生物细胞的充分接触,从实质上强化了传质过程。生物膜法克服了活性污泥法中易出现的污泥膨胀和污泥上浮等问题,在许多情况下不仅能代替活性污泥法用于城市污水的二级生物处理,而且还具有运行稳定、抗冲击负荷强、更为经济节能、具有一定的硝化反硝化功能、可实现封闭运转防止臭味等优点。
通过人工强化作用将生物膜引入到污水处理反应器中,便形成了生物膜反应器。近年来,物物膜反应器发展迅速,由单一到复合,有好氧也有厌氧,逐步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生物处理系统。
填料是生物膜技术的核心之一,它的性能对废水处理工艺过程的效率、能耗、稳定性以及可靠性均有直接关系。
2、厌氧生物膜法处理工艺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复杂物料的厌氧降解阶段
在废水的厌氧处理过程中,废水中的有机物经大量微生物的共同作用,被最终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水、硫化氢和氨。在此过程中,不同的微生物的代谢过程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复杂的生态系统。对复杂物料的厌氧过程的叙述,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一过程的基本内容。所谓复杂物料,即指那些高分子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在废水中以悬浮物或胶体形式存在。
复杂物料的厌氧降解过程可以被分为四个阶段。
水解阶段:高分子有机物因相对分子质量巨大,不能透过细胞膜,因此不可能为细菌直接利用。因此它们在第一阶段被细菌胞外酶分解为小分子。例如纤维素被纤维素酶水解为纤维二糖与葡萄糖,淀粉被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和葡萄糖,蛋白质被蛋白酶水解为短肽与氨基酸等。这些小分子的水解产物能够溶解于水并透过细胞膜为细菌所利用。
发酵(或酸化)阶段:在这一阶段,上述小分子的化合物在发酵细菌(即酸化菌)的细胞内转化为更为简单的化合物并分泌到细胞外。这一阶段的主要产物有挥发性脂肪酸(简写作VFA)、醇类、乳酸、二氧化碳、氢气、氨、硫化氢等。与此同时,酸化菌也利用部分物质合成新的细胞物质,因此未酸化废水厌氧处理时产生更多的剩余污泥。
产乙酸阶段:在此阶段,上一阶段的产物被进一步转化为乙酸、氢气、碳酸以及新的细胞物质。
产甲烷阶段:这一阶段里,乙酸、氢气、碳酸、甲酸和甲醇等被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和新的细胞物质。
在以上阶段里,还包含着以下这些过程:a、水解阶段里有蛋白质水解、碳水化合物的水解和脂类水解;b、发酵酸化阶段包含氨基酸和糖类的厌氧氧化与较高级的脂肪酸与醇类的厌氧氧化;c、产乙酸阶段里有从中间产物中形成乙酸和氢气和由氢气和 氧化碳形成乙酸;d、甲烷化阶段包括由乙酸形成甲烷和从氢气和二氧化碳形成甲烷。除以上这些过程之外,当废水含有硫酸盐时还会有硫酸盐还原过程。复杂化合物的厌氧降解可以利用图来表述(见图1)
(2)厌氧生物膜法处理工艺的应用研究进展
a、厌氧滤器(AF)
厌氧滤器是60年代末由美国McCarty 等在Coulter等研究基础上发展并确立的第一个高速厌氧反应器。传统的好氧生物系统一般容积负荷在2KgCOD/(m3?d)以下。而在AF发明之前的厌氧反应器一般容积负荷也在4-5kgCOD/(m3?d)以下。但AF在处理溶解性废水时负荷可高达10-15 kgCOD/(m3?d)。[4]因此AF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厌氧反应器的处理速率,使反应器容积大大减少。
AF作为高速厌氧反应器地位的确立,还在于它采用了生物固定化的技术,使污泥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SRT)极大地延长。McCarty发现在保持同样处理效果时,SRT的提高可以大大缩短废水的水力停留时间(HRT),从而减少反应器容积,或在相同反应器容积时增加处理的水量。这种采用生物固定化延长SRT,并把SRT和HRT分别对待的思想推动了新一代高速厌氧反应器的发展。
SRT的延长实质是维持了反应器内污泥的高浓度,在AF内,厌氧污泥的浓度可以达到10-20gVSS/L。AF内厌氧污泥的保留由两种方式完成:其一是细菌在AF内固定的填料表面(也包括反应器内壁)形成生物膜;其二是在填料之间细菌形成聚集体。高浓度厌氧污泥在反应器内的积累是AF具有高速反应性能的生物学基础,在一定的污泥比产甲烷活性下,厌氧反应器的负荷与污泥浓度成正比。同时,AF内形成的厌氧污泥较之厌氧接触工艺的污泥密度大、沉淀性能好,因而其出水中的剩余污泥不存在分离困难的问题。由于AF内可自行保留高浓度的污泥,也不需要污泥的回流。
在AF内,由于填料是固定的,废水进入反应器内,逐渐被细菌水解酸化、转化为乙酸和甲烷,废水组成在不同反应器高度逐渐变化。因此微生物种群的分布也呈现规律性。在底部(进水处),发酵菌和产酸菌占有最大的比重,随反应器高度上升,产乙酸菌和产甲烷菌逐渐增多并占主导地位。细菌的种类与废水的成分有关,在已酸化的废水中,发酵与产酸菌不会有太大的浓度。
细菌在反应器内分布的另一特征是反应器进水处(例如上流式AF的内部)细菌由于得到营养最多因而污泥浓度最高,污泥的浓度随高度迅速减少。
污泥的这种分布特征赋予AF一些工艺上的特点。首先,AF内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主要在AF底部进行(指上流式AF),据Young和Dahab报道[4], AF反应器在1m以上COD的去除率几乎不再增加,而大部分COD是在0.3m以内去除的。因此研究者认为在一定的容积负荷下,浅的AF反应器比深的反应器能有更好的处理效率。其次,由于反应器底部污泥浓度特别大,因此容易引起反应器的堵塞。堵塞问题是影响AF应用的最主要问题之一。据报道,上流式AF底部污泥浓度可高达60g/L。厌氧污泥在AF内的有规律分布还使得反应器对有毒物质的适应能力较强,可以生物降解的毒性物质在反应器内的浓度也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加之厌氧生物膜形成各种菌群的良好共生体系,因此在AF内易于培养出适应有毒物质的厌氧污泥。例如在处理三氯甲烷和甲醛废水中,发现AF反应器内的污泥产生了良好的适应性,这些有毒物质的去除效果和允许的进液浓度逐渐上升。AF同时也具有较大的抗冲击负荷能力。一般认为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AF的负荷可高出厌氧接触工艺2~3倍,同时会有较高的COD去除率。
AF在应用上的问题除了堵塞和由局部堵塞引起的沟流以外,另一个问题是它需要大量的填料,填料的使用使其成本上升。由于以上问题,国外生产规模的AF系统应用也不是很多。据Le-ttinga在1993年估计,国外生产规模的AF系统大约仅有30~40个。[4]
作为升流式厌氧滤池的革新技术——厌氧膜床(S?pecial Anaerobic Film Bed, SAFB),采用较大颗粒及孔隙率的填料代替传统的小粒径填料,有效地解决了反应器的堵塞问题。厌氧膜床具有如下特点:
有效克服了厌氧滤池易堵塞和出水水质差的缺点;
生物固体浓度高,因此可获得较高的有机负荷;
在厌氧膜床内微生物通过附着在填料表面形成生物膜,以及悬浮于填料孔隙间形成细菌聚集体,因此在厌氧膜床内可以保持较高的生物量。因此可缩短水力停留时间,耐冲击负荷能力较强;
启动时间短,停止运行后再启动也较容易;
不需要回流污泥,运行管理方便;
在水量和负荷有较大变化的情况下,耐冲击性较好。
b、厌氧流化床反应器(AFBR)
在流化床系统中依靠在惰性的填料微粒表面形成的生物膜来保留厌氧污泥,液体与污泥的混合、物质的传递依靠使这些带有生物膜的微粒形成流态化来实现。
流化床反应器的主要特点可归纳如下:
流态化能最大程度使厌氧污泥与被处理的废水接触;
由于颗粒与流体相对运动速度高,液膜扩散阻力小,且由于形成的生物膜较薄,传质作用强,因此生物化学过程进行较快,允许废水在反应器内有较短的水力停留时间;
克服了厌氧滤器堵塞和沟流问题;
高的反应器容积负荷可减少反应器体积,同时由于其高度与直径的比例大于其它厌氧反应器,因此可以减少占地面积。
但是,厌氧流化床反应器存在着几个尚未解决的问题。其一,为了实现良好的流态化并使污泥和填料不致从反应器流失,必须使生物膜颗粒保持均匀的形状、大小和密度,但这几乎是难以做到的,因此稳定的流态化也难以保证。[5]其次,一些较新的研究认为流化床反应器需要有单独的预酸化反应器。同时,为取得高的上流速度以保证流态化,流化床反应器需要大量的回流水,这样导致能耗加大,成本上升。由于以上原因,流化床反应器至今没有生产规模的设施运行。有人认为它在今后应用的前景也不大。[5]
c、厌氧附着膜膨胀床反应器(AAFEB)
厌氧附着膜膨胀床(Anaerobic Attached Film Expanded Bed)是Jewell等人在1974年研究和开发出来的一种污水处理工艺。与生物流化床相比,区别在于载体的膨胀程度。以填料层高度计,膨胀床的膨胀率约为10%~20%,此时颗粒间仍保持互相接触,而流化床则为20%~70%。Bruce J.Alderman等[6]通过对比厌氧膨胀床、滴滤池和活性污泥法等工艺的经济性,发现对于小型污水处理厂而言,厌氧膨胀床后续滴滤池的设计是最为经济的选择,能耗量少,污泥产率量低。但目前此工艺仍主要停留在小试和中试研究阶段。
综上所述,采用厌氧生物膜反应器为主体的厌氧处理技术,作为生活污水处理的核心方法,在技术上已经成熟,并且较之其它方法有独到的一些优势。但是,厌氧方法在浓缩营养物(氮和磷)方面效果不大,同时它仅能除去部分病源微生物。此外,残存的BOD、悬浮物或还原性物质可能影响到出水的质量。所以厌氧生物膜反应器要成为完整的环境治理技术,合适的后处理手段必不可少。
3、好氧生物膜法处理技术——生物接触氧化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由生物滤池和接触曝气氧化池演变而来的。早在20世纪30年代,已在美国出现生产型装置。当时的生物接触氧化池,填料的材质是砂石、竹木制品和金属制品,主要用于处理低浓度、低有机负荷的污水,它克服了活性污泥法在处理此类污水时,因污泥流失而不能维持正常运行的缺点,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进入70年代,随着大孔径、高比表面积的蜂窝直管填料和立体波纹塑料填料的出现,使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应用范围得到拓宽,它不仅可用于处理生活污水,而且可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和有毒有害工业废水,与其他生物处理方法相比,展现出了优越性,我国在70年代开始对生物接触氧化法进行了研究,第一座生产性试验装置用于处理城市污水,在处理效果、动力消耗、经济效益和管理维护等方面都明显优于活性污泥法。与活性污泥法比较,生物接触氧化具有以下主要优点:①生物接触化法以填料作为载体,供生物群栖息生长,形成稳定的生态体系,有较高的微生物浓度,一般可达10~20g/l;氧的利用率高,可达10%。具有较高的耐冲击负荷能力和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剩余污泥量少。②生物接触氧化法可以充分利用丝状菌的强氧化能力且不产生污泥膨胀。并且不需要象活性污泥法那样采用污泥回流以调整污泥量和溶解氧浓度,易于管理和操作。随着十余年的大量实践,对氧化池结构形式、填料的品种和安装方式、供气装置的种类和布置形式等方面进行了不断创新、不断优化。目前,生物接触氧化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处理生活污水、生活杂用水和不同有机物浓度的工业废水。
填料是微生物栖息的场所、生物膜的载体。填料的表面生长生物膜,生物膜的新陈代谢过程使污水得利净化。填料的性能直接影响着生物接触氧化技术的效果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因而填料的选择是生物接触氧化技术的关键。
填料的特性取决于填料的材质和结构形式。填料的材质应具有分子结构稳定、抗老化、耐腐蚀和生物稳定性好等特性。填料的结构形式应具有比表面积大、空隙率高、硬度高、有布水布气和切割气泡的功能。填料之间的空隙在外力作用下可发生变化,有利于剥落的生物膜及时排出填料区,以及填料的体积应具有可压缩性,并在复原后不发生变形,便于运输和安装。
固定化载体的发展
(1)固定式填料
固定式填料以蜂窝状及波纹状填料为代表,多用玻璃钢、各种薄形塑料片构成。新近有陶土直接烧结生产的陶瓷蜂窝填料,孔形为六角形,孔径在20~100mm之间。由于比表面积小,生物膜量小,表面光滑,生物膜易脱落,填料横向不流通,造成布气不均匀,易堵塞以至无法正常运转,且造价较高,近年来,此类填料已逐渐淘汰。
(2)悬挂式填料
悬挂式填料包括软性、半软性及组合填料、软性填料,理论比表面积大,空隙率>90%,挂膜快,空隙的可变性使之不易堵塞,而且造价低,组装方便,出水稳定,处理效果较好,COD和BOD5去除率达80%以上。但废水浓度高或水中悬浮物较大时,填料丝会结团,大大减少了实际利用的比表面积,且易发生断丝、中心绳断裂等情况,影响使用寿命,其寿命一般为1~2年。半软性填料,具有较强的气泡切割性能和再行布水布气的能力、挂膜脱膜效果较好、不堵塞;COD和BOD去除率在70-80%。使用寿命较软性填料长。但其理论比表面积较小(87-93m2/m3)生物膜总量不足影响污水处理效果,且造价偏高。
组合式填料,是鉴于软性、半软性存在的上述缺点并吸取软性填料比表面积大、易挂膜和半软性填料不结团,气泡切割性能好而设计的新型填料,在填料中央设计半软性部件支撑着外围的软性纤维束,其平面有如盾形,故又称盾式填料。其比表面积1000~2500 m2/m3,空隙率98%-99%,具有挂膜快,生物总量大,不结团等优点。污水处理能力优于软性、半软性填料,在正常水力负荷条件下COD去除率70%-85%,BOD5去除率达80%~90%,与之类似的还有灯笼式(或龙式)和YDT弹性立体填料。
(3)分散式填料
分散式填料包括堆积式、悬浮式填料,种类繁多。特点是无需固定和悬挂,只需将之放置于处理装置之中,使用方便,更换简单。北京晓清环保公司的多孔球形悬浮填料和北京桑德公司的SNP无剩余污泥悬浮填料等,具有充氧性能好,挂膜快,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江西萍乡佳能环保工程公司新近开发的堆积式填料—球形轻质陶料,填料粒径2~4 mm,有巨大的比表面积,使反应器中单位体积内可保持较高的生物量,而且填料上的生物膜较薄,其活性相对较高,具有完全符合曝气生物滤池填料的国际性能标准,在法国承建的我国大连马栏河污水处理厂使用,这是我国新型填料开发的一项重大突破。
四、水解酸化—好氧活性污泥工艺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城市污水经厌氧处理后,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要达到二级出水标准,需要相当长的停留时间,结果使厌氧处理虽然在运行管理费用上占有优势,但在基建投资上却失去了竞争力。因此从微生物和化学角度讲,厌氧处理仅仅提供了一种预处理,它一般需要后处理方能满足新的污水排放标准。印度和南美国家在积极推广应用厌氧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同时,普遍意识到由于厌氧处理后氮和磷基本上没有去除,因此对厌氧出水进一步处理很有必要。缺乏合适的后处理技术,是导致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在生活污水处理领域应用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已有的小试实验结果表明,两级厌氧系统组合可以获得良好的处理效果。但目前,在实际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仍然是厌氧与好氧组合系统。在印度,氧化塘是最常用的后处理方法。经厌氧、氧化塘两级处理后的出水BOD5、CODcr和TSS去除率分别为87%、81%和90%。在巴西NovaVista市的7000人生活污水处理工程中,以及哥伦比亚Bucarmanga镇的160000人生活污水处理工程中,后处理均采用的是兼性氧化塘。在墨西哥的厌氧生活污水处理工程中,后处理方法比较多样化,二沉池+氯消毒、淹没滤池+二沉池+氯消毒、氧化沟等,最后直接排入城市污水管网或用于农灌。在日本,城镇生活污水一般采用厌氧消化+好氧活性污泥法联合处理、厌氧滤池+好氧滤池以及厌氧滤池+接触氧化法组合处理。并且最新研制的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高级型JOHKASO小型家用生活污水净化器系统,广泛应用于分散处理生活污水方面。[7]厌氧和好氧生物处理技术的组合能够有效的去除大部分有机和无机污染物。厌氧生物专家G·Lettinga教授断言厌氧处理生物技术如果有合适的后处理方法相配合,可以成为分散型生活污水处理模式的核心手段,这一模式较之于传统的集中处理方法更具有可持续性和生命力,尤其适合发展中国家的情况。[8]
厌氧-好氧组合处理工艺,充分发挥了厌氧技术节能、好氧技术高效的优势,成为目前污水处理工艺发展的主要趋势。在国外,由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和好氧生物膜反应器组成的厌氧—好氧组合处理工艺一直是研究的重点,[9,10,11]并针对组合工艺的硝化/反硝化性能和动力学机理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12,13]近年来,Ricardo Franci Goncalves等[14,15]进行的小试和中试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UASB和淹没式曝气生物滤池(BF)组合工艺处理生活污水,两段HRT分别为6h和0.17h时系统对CODcr 、BOD5 和SS去除率均在90%以上,并且该组合系统相对单一的UASB污水处理系统而言,有更好的稳定出水水质的作用。当BF段的污泥回流至UASB段时,厌氧反应器内有机物甲烷化的能力提高,使产气量增加、剩余污泥量减少,可以减少甚至省去污泥浓缩池和消化池。
由于以UASB为主体的厌氧-好氧组合处理工艺,受温度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在低温条件下,系统的性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Igor Bodik等[16]通过中试试验研究了厌氧折流板生物滤池反应器和淹没式曝气生物滤池组合工艺低温下处理生活污水时的脱氮性能。系统经过一年的运行,在厌氧段和好氧段的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15 h和4h的条件下,即使环境温度低于10℃(平均气温5.9℃),对CODcr、BOD5和SS的去除率仍达80%左右。低温使硝化的活性受到一定的影响,温度在4.5-23℃范围内,TKN的去除率在46.4-87.3%间变化,并且该系统也具有一定的反硝化功能,为低温环境下生活污水的脱氮处理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