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业给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有哪些
(1)预处理:多介质过滤器
,活性炭过滤器
,蝶式过滤器
,软化器等
(2)微滤:微滤利用微滤膜的筛分机理,在压力驱动下,截留直径在0.1-1um之间的颗粒物,例如悬浮物、细菌、部分病毒、胶体等。
(3)超滤:超滤是也一种以筛分为基本原理,以压力为驱动力的膜分离处理方式,过滤精度在0.005-0.01um范围内,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微利、胶体、细菌和部分高分子物质。
(4)反渗透:反渗透是指在高于溶液渗透压得作用下,依据其他物质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将这些物质与水分离开来的一种膜处理方式,由于反渗透的膜孔径非常小(10埃),因此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性盐类、胶体、微生物、有机物等。
(5)电去离子:EDI是一种将离子交换技术、离子交换膜技术和电子迁移技术相结合的纯水制造技术,相比离子交换技术,EDI具有无危害性废液排放、占地面积小、无须再生、运行费用小等优点,在良好的预处理支持下,EDI出水水质能够达到10MΩ·cm,系统的回收率大于90%。
(6)离子交换:离子交换技术是通过离子交换树脂与水中可交换离子之间发生可逆性交换,从而去除水中离子的技术,广泛用于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中,但近些年来,由于对环境治理和节约水资源的日益重视,离子交换技术已经逐渐被EDI等新技术取代。
2. 一级建造师常用给水处理工艺包括软化吗
一级建造师:给水处理工艺流程【国生教育】建造师培训首选
给水处理的对象通常为地表水和地下水(井水)两大类。水中含有的杂质,分为无机物、有机物和微生物三种,也可按杂质的颗粒大小以及存在形态分为悬浮物质、胶体和溶解物质三种。
给水处理的目的是去除或降低原水中悬浮物质、胶体、有害细菌生物、以及水中含有的其他有害杂质,使处理后的水质满足需求。
一、常用的给水处理方法(见表1K414021-1)
常用的给水处理方法 表1K414021-1
自然沉淀 用以去除水中粗大颗粒杂质
混凝沉淀 使用混凝药剂沉淀或澄清去除水中胶体和悬浮杂质等
过滤 使水通过细孔性滤料层,截流去除经沉淀或澄清后剩余的细微杂质;或不经过沉淀,原水直接加药、混凝、过滤去除水中胶体和悬浮杂质
消毒 去除水中病毒和细菌,保证饮水卫生和生产用水安全
软化 降低水中钙、镁离子含量,使硬水软化
除铁除锰 去除地下水中所含过量的铁和锰,使水质符合饮用水要求
二、给水处理工艺流程及适用条件(见表1K414021-2)
常用处理工艺流程及适用条件 表1K414021-2
工艺流程 适 用 条 件
原水一简单处理(如筛网隔滤或消毒) 水质较好
原水一接触过滤——消毒 一般用于处理浊度和色度较低的湖泊水和水库水,进水悬浮物一般小于l00mg/L,水质稳定、变化小且无藻类繁殖
原水一混凝、沉淀或澄清一过滤一消毒 一般地表水处理厂广泛采用的常规处理流程,适用于浊度小于3mg/L河流水。河流小溪水浊度经常较低,洪水时含砂量大,可采用此流程对低浊度无污染的水不加凝聚剂或跨越沉淀直接过滤
原水一调蓄预沉——自然预沉淀或混凝沉淀一混凝沉淀或澄清一过滤一消毒 高浊度水二级沉淀,适用于含砂量大,砂峰持续时间长,预沉后原水含砂量应降低到1000mg/L以下,黄河中上游的中小型水厂和长江上游高浊度水处理多采用二级沉淀(澄清)工艺,适用于中小型水厂,有时在滤池后建造清水调蓄池
三、预处理和深度处理
为了进一步发挥给水处理工艺的整体作用,提高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改善和提高饮用水水质,除了常规处理工艺之外,还有预处理和深度处理工艺。
1.按照对污染物的去除途径不同,预处理方法可分为氧化法和吸附法,其中氧化法又可分为化学氧化法和生物氧化法。化学氧化法预处理技术主要有氯气预氧化及高锰酸钾氧化、紫外光氧化、臭氧氧化等预处理;生物氧化预处理技术主要采用生物膜法,其形式主要是淹没式生物滤池,如进行TOC生物降解、氮去除、铁锰去除等。吸附预处理技术,如用粉末活性炭吸附、黏土吸附等。
2.深度处理。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深度处理技术主要有活性炭吸附法、臭氧氧化法、臭氧活性炭法、生物活性炭法、光催化氧化法、吹脱法等。
3. 常规给水处理工艺的流程是什么
水处理方法和工艺流程简介
一、给水处理
(一)给水处理的基本方法
1.去除水中的悬浮专物:混凝、澄清属、沉淀、过滤、消毒
2.变革水中溶解物质:减少、调整
如软化、除盐、水质稳定
3.降低水温:冷却
4.去除微量有机物
(二) 常规处理工艺
以没有受到污染的地面水源为生活饮用水水源时:
原水-混凝-沉淀-过滤-消毒-饮用水
以去除浊度、满足卫生学标准。
地面水源水质:杂质多、含盐量较低。
4. 常规给水处理主要工艺流程。
水处理方法和工艺流程简介
一、给水处理
(一)给水处理的基本方法
1.去除水中的悬回浮物:混凝、澄清、沉淀、答过滤、消毒
2.变革水中溶解物质:减少、调整
如软化、除盐、水质稳定
3.降低水温:冷却
4.去除微量有机物
(二) 常规处理工艺
以没有受到污染的地面水源为生活饮用水水源时:
原水-混凝-沉淀-过滤-消毒-饮用水
以去除浊度、满足卫生学标准。
地面水源水质:杂质多、含盐量较低。
5. 常规给水处理的流程
原水-絮凝澄清-沙滤-加氯气消毒-活性碳过滤-用户
6. 常规给水处理工艺的流程是什么
水处理方法和工艺复流程简介
一、给水处制理
(一)给水处理的基本方法
1.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混凝、澄清、沉淀、过滤、消毒
2.变革水中溶解物质:减少、调整
如软化、除盐、水质稳定
3.降低水温:冷却
4.去除微量有机物
(二) 常规处理工艺
以没有受到污染的地面水源为生活饮用水水源时:
原水-混凝-沉淀-过滤-消毒-饮用水
以去除浊度、满足卫生学标准。
地面水源水质:杂质多、含盐量较低。
7. 简述自来水生产的工艺流程
自来水的生产:混凝反应处理、沉淀处理、过滤处理、滤后消毒处理。
1、混合、絮凝处理
原水经取水泵房提升后,首先经过絮凝工艺处理,常用的水处理剂有聚合氯化铝、硫酸铝、三氯化铁等,它们都具有吸附作用,可把水中不易沉淀的胶粒及微小悬浮物脱稳、相互聚结,再被吸附架桥,从而形成较大的絮粒,以利于从水中分离、沉降下来。混合的目的是通过水力、机械的剧烈搅拌,使药剂迅速均匀地散于水中,絮凝处理过的水通过道管流入沉淀池,进入净水第二阶段。
(7)给水处理厂的常规工艺流程为扩展阅读:
自来水健康:
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可见河水中原有的种种悬浮颗粒及胶体物质已在混凝过程中分离。而原水中的致病微生物也已在滤后消毒处理过程中被消灭。因此,在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已把原水含有的有害人体健康物质去除掉。现采用的消毒方法是加氯消毒,同时也保证城市水管末梢保持一定余氯量,以控制细菌繁殖且预防污染。消毒后的水由清水池经送水泵房提升达到一定的水压,再通过输、配水管网送给千家万户。
8. 给水厂需要哪些水处理药剂
是常规的处理复工艺么?如果是
首先,制你需要准备混凝剂和絮凝剂,常用的有聚合氯化铝(PAC),其使用原理就是破坏胶体的稳定性,使胶体zeta电位下降,然后胶体之间絮凝;
其次,就是消毒剂,你需要准备氯或者二氧化氯或者次氯酸钠,或者使用臭氧消毒。他们的原理都是杀死水中的细菌和病毒。从成本上讲,氯最低,不过可能产生DBPs,需要综合考虑应用。
希望能帮到你!
9. 常规给水处理主要工艺流程
水处理方法和工艺流程简介
一、给水处理
(一)给水处理的基本方法版
1.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混凝、澄权清、沉淀、过滤、消毒
2.变革水中溶解物质:减少、调整
如软化、除盐、水质稳定
3.降低水温:冷却
4.去除微量有机物
(二) 常规处理工艺
以没有受到污染的地面水源为生活饮用水水源时:
原水-混凝-沉淀-过滤-消毒-饮用水
以去除浊度、满足卫生学标准。
地面水源水质:杂质多、含盐量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