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西咸新区的新区规划
新区沿承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空间结构,在新区形成“一河两带四轴五组团”的空间结构。
一河: 渭河
两带:五陵塬遗址、周秦汉都城遗址。
四轴:沿正阳大道拓展城市功能,对接西安钟楼南北线,构建大都市南北主轴带;以沣泾大道为轴带,对接大都市开发区经济发展带;以红光大道为轴带对接大都市东西主轴带,完善大都市发展格局; 以秦汉大道为轴带,连接秦咸阳宫与汉长安城遗址,构建大都市秦汉文化主轴带。
五组团:空港新城、沣东新城、秦汉新城、沣西新城和泾河新城。 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主城功能新区和生态田园新城;
引领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建设的国家级新区;
彰显历史文明、推动国际文化交流的历史文化基地;
统筹科技资源的新兴产业集聚区;
城乡统筹发展的一体化建设示范区。 人口规模:2015年城市人口150万人;2020年城市人口236万人。
用地规模:2015年城市建设用地160平方公里;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272平方公里。 按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个等级规划建设。
由快速路和主干路主通道共同形成 “五横五纵”骨架路网。
“五横”:红光大道、西咸快速干道、兰池大道、沣泾大道北段、高泾大道。
“五纵”:沣渭大道、迎宾大道、沣泾大道南段、秦汉大道、正阳大道。 规划以提升城市排水能力为目标,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高标准设计雨水设施,制定新区雨水综合利用标准,强化水循环利用,建设完善、畅通、安全的雨水系统与先进、高效、环保的雨水综合利用体系。到2020年,新区雨水管网普及率达到100%,雨水综合利用率要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
污水专项规划
规划从整体层面理顺各新城污水系统的衔接关系,统筹考虑布局新区污水管网系统与污水处理、污水再生利用等系统设施。到2020年,设置14座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普及率、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100%,污水回用率70%,40%以上的污水处理厂都规划了生态湿地处理系统,形成先进、高效、环保的再生水综合利用体系。 规划以核心板块为支撑,规划建设9条轨道交通线路总长220余公里,约75个站点,与西安市轨道交通线网充分衔接,形成连接城市各主要功能区及西安国际机场、西安北客站、西安火车站、咸阳火车站、西成高铁站等交通枢纽,打造四通八达的轨道交通网络,实现新区各组团之间以及与西安、咸阳两市的“快捷交通连接”,形成“渭河南岸成网、北岸连线”的轨道交通线网格局。
Ⅱ 西安周边水污染情况
说到西安的水体污染,就不能不提渭河,这是重点,污染很严重,渭河是流经西安市的一条最大过境河流,渭河西安段全长72公里,全部是劣V类水质,把握住这点就好了,有什么专业技术方面的问题可以问我,本人大学主攻水污染控制工程。
造成渭河污染不断加剧的原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二是工业废水;三是生态水的严重短缺。
渭河污染因子有化学需氧量,氨氮及石油类和铅、六价铬、砷、镉、汞等重金属,主要污染物为COD。按国家要求渭河出境水IV类标准计算,渭河的环境容量为COD每年七万吨,但2004年渭河流域的COD实际排放量超过二十七万吨,占全省排放量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超过环境容量的三倍左右。按行业统计,造纸为第一污染大户,其他为饮料业、纺织业、化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木材加工业、医药制造业和石油天然气行业等。
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渭河流域年径流量就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九十年代后年均流量不足七十亿立方,只占到六十年代的一半左右。而渭河流域的国民经济用水量却不断提高,由九十年代前的年均二十八立方增加到九十年代后的年均四十三亿立方,而且还呈现着逐年增长的态势;渭河现在年均入黄水量不足过去的一半,仅为四十亿立方。依照目前的用水量测算,渭河年产水量一百二十亿立方以上,才能满足国民经济用水和生态水的基本需要;也就是说,渭河的缺水量达五十亿立方以上;严重的缺水导致灌溉用水不足,地下水超量开采,生态水极其缺乏。
水质现状:
2005年监测结果表明,渭河干流设有13个常规监测断面,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水质情况是:Ⅱ类水质1个,Ⅲ类水质1个,Ⅳ类水质2个,劣Ⅴ类水质9个。
我国政府在65世界环境日当天发表了环保白皮书,从这个白皮书里可以看出,我国生态保护,特别是水环境保护还面临不少问题。虽然各地近年来保护水环境的力度不断加大,但河流水质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今天我们来关注陕西的渭河。
我国政府在65世界环境日当天发表了环保白皮书,从这个白皮书里可以看出,我国生态保护,特别是水环境保护还面临不少问题。虽然各地近年来保护水环境的力度不断加大,但河流水质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今天我们来关注陕西的渭河。
这条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历史上水草丰美,被称为关中平原的“母亲河”。可如今渭河却因为多数流域水不能喝,也不能用,被陕西人称为“废河”。母亲河变废河,让一位喝着渭河水长大的关中大汉很痛心,他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下了这个变化的过程。
“母亲河”变“废河”
“你看,基本上都是污水了,这是排的工业废水。”
李平章向记者介绍,这几年来他几乎走遍了渭河流域,关注着渭河近年来的巨大变化,留下了大量宝贵的影像资料。
“这个是沙子,这个是悬浮物。”
李平章介绍这是一家造纸厂正在向渭河排放工业废水的情景,浓浓的呈黑褐色的污水从上游缓缓流淌下来,并散发出浓烈刺鼻的臭碱味道,臭水翻滚着溅起恶心的白沫;而这里是一段被污染的五颜六色的河水;大量的工业污水就这样浩浩荡荡的排进了渭河,这些臭水泛起的泡沫就足有10几厘米,李平章说类似的情景在渭河流域可以说是并不稀奇,也正是这些源源不断地工业污水使得渭河在近年来由黄变黑,又由黑变臭,基本包括了关中地区的所有城市。
“宝鸡、咸阳、西安、渭南、铜川。”
每次看到渭河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李平章总会感到很难过,而同样非常关注渭河污染的,陕西环保局局长何发理对渭河的现状更是作了这样的描述。
“渭河的污染已经到了超过环污染容量的四倍。黑,臭,是渭河是关中的水道两岸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渭河成了下水道,何发理的这个比喻绝不是耸人听闻。陕西省环保部门统计,到2004年渭河流域废水排放总量就已经超过6亿吨,其中COD、氨氮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近27万吨,是黄河最大的污染源。而制造这种变化的,就是渭河流域大大小小的排污企业。我们的记者就在李平章的带领下,沿着渭河的一条主要支流—新河进行了考察。
新河情况
“这是一条路,从河床上过去,形成时间很长啊。踩出这个路来,这个新河的水基本是没有了。”
6月2日,李平章带领记者来到了渭河一条主要支流—新河的上游,看到的却是裸露的河床,已经成为来往交通的必经之路,在河道的中间堆放着挖沙后留下的碎石,而这条河断流已经有整整近6年的时间了。
“你看,几次挖沙(留下的)石头,既使洪水来了也不从那走了,都是这从这边走了, 水的水量也很小了。”
在生态水枯竭的同时,附近村子里面的生活污水还在不断的排放进入新河。
“由于生态水没有,这个生活垃圾水流出来后就成为新的源头了。实际上新河的概念已经不存在了。你看这是几年的时间,这个新河成了什么样子了。”
沿着干枯的河床,李平章带领记者继续向下游了解新河的境况,而在几百米外,我们就见到了这样的情景。
“现在新河的水,现在看到的是化工厂的水。”
这里是一家化工厂的排污孔,散发出刺鼻的错臭味,看到这种排放情况,李平章马上拿出了携带的设备,对污水作了监测。
“酸碱度为3.3,我们已经看到它这个水是不达标的。”
在这里汇入污水的新河的河面明显的加宽,水量也开始明显的加大。
“这个酸碱度我们看到,它是3.3。如果正常的话是6到9这个酸碱度也是超标从这可以看到,过去新河的概念就没有了。”
在这里汇入污水的新河的河面明显的加宽,水量也开始明显的加大。
“从这里的可以看到,过去新河的概念已经没有了,现在新河的概念就是这个污水做为源头了。对渭河水水质的影响非常大,像这样的直接注入渭河了,很难保证渭河的水质。”
在排污空的旁边,李平章见到了一位附近村庄的村民,他赶忙走上去了解情况。
“好的还这么红?”
“比这个红得多,还有比这个还红的,嫣红嫣红的,在我们老少住的那个江。”
据这位村民介绍,这些排放的污水,也直接影响到了附近村民的身体健康。
“人就是咳嗽,这气息一闻,一般的人走到这儿都捂鼻子,现在连青蛙都没有看见了。”
这位老汉已经70多岁了,亲眼看到了新河由清变黑变臭,直到现在青蛙都已经无法存在的过程,这些变化也直接影响到了他的正常生活。
“这个是不是不能浇地?”
“没办法的,有时拿试纸,那个黄黄的试纸。”
“你自己家里有没有买这个试纸?”
“有,没有试纸不敢。”
“为什么要买试纸?”
“沙大的不敢,沙大的不敢浇地。”
“一浇以后咋了?”
“一浇地就死。”
这条沿途需要试纸测试的新河就这样向下游流去,继续接纳着沿途的工业污水、生活污水,水量逐渐增大,颜色也越来越黑,最终汇入渭河。
采访中,李平章的心情一直很沉重,他说保护渭河就是他的职责。我们再一起来了解一下渭河:渭河发源于甘肃渭源县,流经甘肃、宁夏、陕西三省,全长818公里,在陕西境内的渭河干流有502公里,流域面积6.71万平方公里,占陕西全省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聚集了陕西64%的人口、56%的耕地、72%的灌溉面积和80%的国民生产总值,看得出来,渭河确实是陕西的生命河。然而,就在流过陕西的时候,渭河自己却失去了生命。
渭河现状:无水、污染
5月31日,记者赶到了位于宝鸡市境内的宝鸡峡水利枢纽,这里是渭河由甘肃进入陕西后的第一个水利枢纽,可是记者在这里看到的依然是干枯的河床,沙石裸露在外,难道上游的来水只有这些吗?
“用水和来水是相等的,那大概现在的这个水量是多少?”
“现在就是三十立方米每秒。”
这里就是渭河上游的河水,清澈、丰润,那么这样的渭河又流到了那里了呢?
“现在往下补给,补经三个流量。”
也就是说上游来水只有十分之一流入了渭河,而其他的来水全部进入了灌溉渠。
“灌溉需要决定是不是向渭河补给。”
而据这位工作人员介绍,为了确保渭河流域的灌溉,去年在这里渭河河道有60多天处于断流状态。
“现在这个水是非常黑,气味非常浓,非常刺鼻。你看一看,通过这个口直接排进渭河的。”
为了了解渭河中游的污染情况,李平章又将记者带到了西安市的生活污水排放处,这些恶臭的污水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的排放进了渭河。而目前关中主要城区生活污水日排放量130万吨左右,实际处理能力不足40万吨,占不到总量的40%。
“西安市经济欠发达的同时,如果完全要靠征税来建这个污水水利场,的确很有难度,经济上比较困难。”
“基本上这些生活污水都在直排进渭河?”
“是这样的。现在的生活污水基本上,沿渭河流域曲线的水利场,包含西安市百分之六十的城市污水,全部直接排进渭河。”
李平章告诉记者,渭河流域工业废水排放量约为3。2亿吨,造纸企业是渭河污染的重要来源,占工业总排放量的60%。关中地区大大小小的造纸企业最多的时候有近千家,虽然环保部门三番五次检查,不少造纸企业也被迫关停或整治,可仍然无法杜绝污染。
“虽然已经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但依然是污染排放,如果再继续下去,既使这种污染,也是渭河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造纸企业现在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污染来源。”
记者这次跟随李平章实地考察了渭河沿岸的宝鸡、杨陵、咸阳、西安、渭南等地,他说渭河的现状用三句话来概括就是“上游水少、中游水脏、下游淤积”。为了让更多的人关注渭河,陕西省环保局前不久在网站上开通了一个“治理渭河大家谈”网上论坛,一起来看一下。
治理渭河大家谈
李平章和陕西省环保局局长何发理是多年的好朋友,他们因为渭河而相知相识,经常会聚在一起探讨渭河的治理问题。不久前,正是在他们俩的策划下,“治理渭河大家谈”网上论坛出现在人们的面前,他们希望广大群众能够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而今天他们就是来看看网民的反应,并对论坛的设计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真正网站形成一个网络,既有反映作用又有反馈信息。这样可以即时反映了以后就有回应,大大增强他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而谈起渭河的污染,何发理更是感到责任重大。
“环保部门的同志如果不认识到这一个严峻的现实,对人民漠不关心或者置之不理, 就应该说,你没有良知。”
何发理说自己上任以来主要的精力全部都放在了渭河上,倍感责任的他为自己、为渭河的治理制定了一个时间表。
“08年结束之后,把渭河在治理上能够走出一条比较好的路子来,看看从哪里解决 渭河的问题,症结到底在哪里。只要是照这样的劲头干下去,我认为二十年的时间,渭河还是能够解决好的。
何发理介绍,陕西省近期将为治理渭河投入三十二亿元,整个项目计划总投资为四十五亿元,在渭河沿岸加快建设54座污水处理厂,同时增加河道生态用水,加强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保护。他说按照他的时间表,2008年之后渭河将变清,这不仅仅是愿望,而是必须实现的目标。
保护渭河,陕西省今年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年底前,宝鸡、咸阳等地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西安市达到45%以上,渭河及支流上的重点污染源全部实现废水达标排放,重要污染物年排放总量比2003年消减30%。随着治理脚步加快,渭河沿岸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变化。
关中地区造纸企业最多的时候有近千家,近年来根据环保排放标准以及生产能力,政府多次大力整顿,现在造纸厂只剩下了140余家。与此同时,现在正在生产企业加快了改造力度,污水排放也在逐步的改善。
“这个是符合标准的,如果不上这一条整顿改造的话,它达不到这个标准。”
“你的鱼呢?”
在渭河的另一条主要支流—沣河边,李平章见到了刚刚钓上来的鱼,他显得非常兴奋,随着沣河水质的改变,在两岸又出现了洗衣服、钓鱼的人们。
“现在你可以看到这个水,有钓鱼的。你看对面那个钓鱼的,现在有钓鱼的,那有洗衣服的,就在前年是根本不能想象的。你看现在这个水非常清是吧。”
作为省市两级环保局的负责人,何发理和李平章都承认几年内解决渭河黑臭问题,是个艰难的目标。但他们说,实现这个目标不仅是为了百姓,也是为了自己,因为渭河也是他们自己的母亲河。
2004年国家水利部通过了《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并上报国务院,2005年底通过国务院审查及批复。根据规划,国家在2010年前,安排投资229亿元进行渭河综合治理,其中在陕投资大约为160亿元,占总投资的69%,而陕西省目前对渭河的系统治理项目计划总投资为四十五亿元,其中近期三十二亿元。无论是何发理还是李平章都在迫切的希望这些资金能够早日到位,早日解决渭河的污染,早日看到渭河恢复其原有的面貌。
Ⅲ 严重质疑咸阳垃圾焚烧发电厂审批存在违规行为
核心提示:停建3年的咸阳垃圾焚烧电厂正式开工,在停建的3年期间,距其直线距离仅2100米的渭河北岸周边已经新建或正建有若干大型社区,如三号桥北端的华府御园,宇宏.健康花城,先河国际社区等,之前的环评报告已经远远过时,如其继续开工乃至投入使用,将给周边群众带来灾难性后果。 5月中旬,行驶在连接西安与咸阳的交通干道上,记者很难感受到地产调控对这里产生的影响。“四、五年前这两边全部是田地,几乎没有小区,现在可是……”出租车司机深有同感。
不过,对居住于此的人来说,他们将直面一个重启垃圾焚烧项目的难堪。
停建三年
从纺织工业园拐弯再走500米左右,记者看到了标识着“咸阳垃圾焚烧综合治理发电厂”的施工现场。
工地里地基已打好,几座巨大的设备支架也已经基本搭建完成,虽然过了下午6点,正在建设的办公楼框架里还能看到处理零活的工人。施工正在有规律地进行,只是细看工地门口的项目简介牌会发现,上面依然写着“该项目预计于2008年初建成投产”。
据了解,此前三年,该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一直停工,今年3月重新开工,计划于今年11月开炉运行。得知这些信息的小区业主们立刻陷入恐慌,他们开始上网发帖反对、反复向政府部门投诉建议、通过QQ组建反垃圾焚烧发电群……来抵制垃圾焚烧发电厂的重建。
但到目前为止,他们得到的官方答复是:“经查,咸阳市城市垃圾焚烧发电综合处理项目属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选址工作始于2005年……按照环评批复的要求,咸阳市不得在其400米防护距离内规划批准新的建设项目。先河社区、安谷园小区分别距该厂约857米、1100米左右,其他地方距该厂也较远……省政府已要求咸阳市就城市垃圾焚烧发电综合处理项目相关情况向当地群众做好宣传和解释说明工作。”
记者查阅相关记录显示,2006年8月,咸阳市人民政府和陕西万泉投资有限公司签订合同,注册成立了陕西万泉咸阳环保电力有限公司(下称万泉公司),拟在秦都区钓台镇(现为街道办)建设“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综合处理厂”,该项目也成为咸阳市次年的招商引资重点工程和该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亮点工程。
2006年11月中旬,项目的环境评价单位发布了为期十天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公告,并随后得到陕西省环保厅的批复。陕发改能源〔2007〕115号文件显示,2007年2月,陕西省发改委也对该项目的建设予以核准批复。
按照2006年价格水平测算,该项目总投资4亿元,由陕西万泉咸阳环保电力有限公司出资建设,其余资金通过银行贷款解决,项目采用BOO(即建设-拥有-经营)模式。2007年9月13日,该项目正式开工,当时曾被视为西部地区第一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项目开工时,投资方万泉公司与施工方湖南省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签订了总价6130万元的土建施工承包合同,随后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因万泉公司资金不到位,咸阳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综合处理厂建设工程于2008年4月停工。
今年3月份,项目重新低调开工,此时距工程停工已近三年,而距项目环评公示时间则超过了四年。
环境大变
就在这几年中,垃圾焚烧发电厂所处的咸阳市渭河南岸地区面貌大变。
据陕西省发改委分管该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负责人介绍,近几年咸阳发展快、规划变动也很快,原先是向北扩展,渭河南岸因为远离生活区而一直被定位为工业区。但随后在西咸一体化加速推进背景下,咸阳为了紧密对接西安又开始“东扩南移”。
2009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为落实规划中关于加速西咸一体化的相关内容,陕西省于2010年启动西咸新区规划建设,并提出“一河两带四轴五组团”的空间发展模式。
这里的“一河”即指渭河,而咸阳垃圾焚烧发电厂北距渭河的直线距离为2100米。在这种规划远景下,渭河南岸一跃成为咸阳变化最大的地方。
“渭河南岸原来是咸阳的城市边缘,垃圾焚烧发电厂选址时就是因为那里比较偏远,但在西咸新区的规划中,南岸又处在中心位置,那区块功能定位自然要变化,只能说与这个项目在规划的衔接上出现了问题。”该负责人坦言。
是否重新环评
规划衔接不畅带来的最大现实是:在建设中断三年后,这一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重新开工时是否需要重新评价环境影响?
“三年里,外部规划和环境政策都有很大变化,因此重新进行环评的需要是有合理性的,一旦建错了地方,往往花很多的钱也治理不了,最终还得付出更大的代价来进行搬迁。”环境法学者、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曹明德分析道。
但现有的 法律政策却让决定……
Ⅳ 中铁水务集团沣河污水处理厂地址
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尚业路。中铁水务集团沣河污水处理厂地址截止到2022年12月30日,其就是在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尚业路,中铁水务集团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国铁工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