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实验室污水处理设备怎么选
一、设备材质
根据废水进水水质的不同,我们应当选择合适的材料。
1、含有酸性废水或者含低浓度有机溶剂,可以选用PPH、PE、U-PVC等材质的设备
2、如果需要处理废水中含有高浓度的有机溶剂,种类较多,一般可以选择PVDF或PTTE材质。
3、实验室废水处理机其他配件材质选择,比如,阀门、密封圈是需要选择耐腐蚀性较好的材质,一般场合选择氟橡胶或EPDM,高浓度废水应选择PVDF或PTTE材质。
二、设备性能
(1)节能环保
选用实验室废水处理机需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特性,确保长期使用,这样不仅能降低废水处理成本、减少能源消耗,而且还能够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2)技术成熟
实验室废水处理机的设计应符合规范,处理设备先进、可靠、高效、成熟,并且具有较强的抗水量、水质冲击负荷能力,型号及处理量齐全等,完全可以满足不同废水处理需求。于此同时,也能够确保处理后的废水符合国家地方环境保护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
(3)延长使用周期
为了确保设备经得住使用、要延长其使用周期,在选择是应重点选择出自正规厂家的耐用性废水处理设备,确保减少维修次数,延长设备更新周期,而且可以大大减少设备的投资成本,以降低运行费用。(4)安全性
设备的运行和使用期间必须确保安全,在采购前要对设备进行安全校验,通过测试来明确其安全指数,并且确保设备在运行时不会产生废气及噪音等二次污染的情况,安全达标的前提下方可引进使用,这样以此来控制安全事故的出现。
(5)一致性
根据所需处理废水的性质应尽量选用型号、配件设施统一配套,以避免一些小问题而延误工程的工期,同时也为设备维护人员、管理人员带来便利,更有利于设备运行的持续性。
『贰』 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
我国的环境水质学研究领域拥有一个重要的国家级实验室,即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一实验室是在1989年由我国著名的水质学家汤鸿霄院士亲手创立,它隶属于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经过严谨的国家验收过程,于1991年正式启用,1993年经过评估后对外敞开研究大门,为学术界和环保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现任实验室的领导者是杨敏博士,他带领团队致力于解决国家水质问题的关键需求,同时密切关注国际水处理领域的前沿进展。实验室的核心研究聚焦于揭示天然水体和水处理过程中水质变化的深层规律,通过不断探索,他们开发出先进的水处理技术,为水质的保障与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实验室的工作不仅针对理论研究,更着眼于实际应用,致力于构建一套完整的水质资源保障与利用模式,这无疑对我国乃至全球的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具有深远影响。在这里,科研人员们不断挑战难题,推动科技进步,为保障水质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东汉末年,刘备被曹操打败。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夫人被迫投降曹操。曹操对关羽关怀备至,送他宅院、美女、战袍及宝马,关羽还是无动于衷,一心想打听刘备的下落。张辽问他为什么身在曹营心在汉,关羽说他与刘备有过生死誓言。
『叁』 水处理基本知识 闲聊反渗透(RO),电渗析(ED),电去离子(EDI)
水处理技术在这几十年里发展迅速,膜分离技术的创新和工艺应用尤为突出。这种技术已在纯水制备、工业废水处理(包括中水回用)和海水淡化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膜分离技术包括微滤(MF)、超滤(UF)、纳滤(NF)、反渗透(RO)、电渗析(ED)和电去离子(EDI)等。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已经对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进行了简单介绍和对比。今天,我们将重点介绍和对比反渗透、电渗析和电去离子技术。
一、名词解释
反渗透:简称RO,是一种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出溶剂的膜分离操作。当施加的压力超过溶液的渗透压时,溶剂会逆向渗透,从而在膜的低压侧得到渗透液,在高压侧得到浓缩液。
电渗析:简称ED,是利用半透膜的选择透过性来分离不同溶质粒子的方法。在电场作用下,溶液中的带电溶质粒子通过膜而迁移,这种现象称为电渗析。
电去离子:简称EDI,又称电除盐或填充床电渗析,是一种将电渗析与离子交换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水处理技术。
二、工作原理
①反渗透工作原理:当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由一个RO膜隔开时,渗透现象会自然发生。渗透压将水压过RO膜,水将浓度较高的溶液稀释,最后达到浓度平衡。
②电渗析工作原理:在外加直流电场作用下,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透过性,使水中的阴、阳离子作定向迁移,从而达到水中的离子与水分离的一种物理化学过程。
③EDI工作原理:EDI是一种将电渗析法与离子交换法结合起来的一种水处理方法,它兼有电渗析技术的连续除盐和离子交换技术深度脱盐的优点,又避免了电渗析技术浓差极化和离子交换技术中的酸碱再生等问题。
三、技术特点及应用场景
反渗透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包括工业纯水/超纯水制备、食品/医疗/实验室纯化水制备、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净化、海水/苦咸水淡化和纯净水制备等。
电渗析的应用场景主要在海水浓缩、苦咸水淡化、工业废水回用和工业提纯浓缩分离等领域。
EDI的应用场景相对较窄,但凭借其高效简便的特点,在纯水制备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总的来说,RO、EDR和EDI三者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关系。其中,RO和EDI技术的合作已成为当今超纯水制备的主流技术。
听上去很绕口,简单说就是自来水很便宜,如果回用就不要太计较差不多就行了。污水处理很贵,如果要处理,浓缩越高比例越好,一切向钱看!小型设备就更别说了,完全赚不回来本啊,此处应该有表情。
常见问题解答:既然EDI技术是结合了电渗析和离子交换技术的水处理方法,为什么生产18M超纯水时系统还需要额外配置抛光混床树脂装置?答:系统需要配置抛光组主要原因是EDI产水电阻率不能稳定达到18MΩ*cm。而EDI不能稳定达到这个产水水质的主要原因也就是它是结合了电渗析和离子交换两种技术,在享受连续除盐和无需酸碱再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降低了在离子交换方面的极致除盐。而18M的产水水质要求又极其苛刻,几乎不允许任何盐分的存在,客观上导致EDI的产水不能稳定达到18MΩ*cm,但是长期稳定产水电阻率达到15MΩ*cm还是相当有保障的。
写在最后:电渗析技术个人接触的比较少,所以只能在此简单的聊聊概念,后期如有机会多接触再补充。部分资料来自网络,大多数来自网络,图文如果侵权联系本人删除,谢谢。
补充一个常见名词DI水:Deionized Water,既去离子水。广义的DI水=纯水,狭义的DI水=超纯水。所以一般涉及到DI水的问题,都需要明确DI水的具体水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