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氨氮高怎么处理
生物硝化系统。
⑵ 为什么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温度不一样标准不一样呢
你好,楼主。抄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袭艺通常分为一级处理(预处理)和二级处理(生化处理)。而二级处理通常采用的就是生化处理——也就是通过培养污水中的微生物来消化分解水中的有机物,也就是水质中的BOD5(5日生化需氧量)、总氮或氨氮、总磷等。而微生物的消化分解有机物的作用是收到温度影响的,尤其是在低温冬季或者高寒地区的一些月份就难以实现高效消化分解,于是温度不同时,排放标准也是相对不一样的~
⑶ 氨氮水温低于12度水质会怎样
氨氮水温低于12度水质的消化反应基本上就要会处于完全停止的状态。温度其实也是会对氨氮带来影响的。我是经常听到我的同事都吐槽,就是到了冬天的时候,生化系统经常不受控啊,偶尔出点毛病呢搞得人心惶惶。还有一些污水处理厂超标了,真的就是会被人家罚款的。那针对这个冬天或者是秋天啊,气温低,然后导致出水氨氮不稳定或者超标。这种情况的话,该怎么处理呢。
温度过低的话,在长江以北这种现象是非常明显的,因为在长江以北到了冬季的时候,它的那个气温平均温度达到了零度,到了夜间它都达到零下十度。
污水处理站的水温的一般都是八到十度,而在八到十度的时候,微生物的活性非常的低的,它的氨氮去除率自然就下降。这样的话出水氨氮就会造成上升。
温度过低,是不可避免出现的一种情况。因为这个微生物的话性,对温度其实还是很敏感的。那么一般呢我们在这个温度最佳的话呢,对于脱氮来说,温度在三十度左右,活性是最好的。
那么在二十三度以下的话呢,它就开始出现了一些下降。对于这个常规的处理工艺中,反应过程中,胡化能力开始出现下降的一种情况。温度如果说低于十五度,甚至说再降到十二度左右,又会出现一个分水岭,就是大概有百分之五十左右的下降一个趋势,那么温度如果说低于六度左右的话,消化反应基本上就要会处于完全停止的状态。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的话呢,我们除了一方面的话就是升温,升温的话就是说我们可以比如说做一个大棚加盖。做这种塑料大棚,或者是说要么就是我们做一个这个风管的一个保温等等这些措施总体来讲还是要提高它的温度。因为有个别的这个水站的话呢,还出现往里面加热水。
其实总体的话就是说要提高它的温度,嗯,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的话就是说因为它温度降低以后呢,细菌活力降低,但并不代表它死亡。这种条件下呢,我们一般会在十二度左右开始投加一些耐低温的消化细菌。投加耐低温硝化细菌以后的话呢,通过量的优势来弥补它的不足,丰富它这个种类过以后,包括丰富它的这个浓度。所以还是可以在这个温度在十二度甚至说八度左右还是能保持一定的处理能力。
⑷ 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出水氨氮过高,一值降不下来,污泥沉降比是15不知是什么原因
1、污泥沉降比15,不清楚贵单位污泥浓度多少,氨氮负荷多少。
2、好氧池溶解氧控制在2~4mg/L,是否溶解氧偏低。
3、是否进水中含有有毒物质,致使细菌死亡。
4、硝化细菌污泥龄不宜低于4天。
⑸ 生活污水处理,执行一级B标,出水氨氮是8(15),请问,出水8和15是如何区分的,为什么
出水氨氮指标8(15)是指夏季和冬季的执行标准。因为氨氮值的高低与水温有很大关系
⑹ 废水中的氨氮会不会因为气温升高而升高
如果是生化池温度升高,细菌的活性受到抑制,繁殖受到抑制,菌数量增长不快,导致分解时效率降低,最终导致氨氮浓度升高 。本答案来自环保通,仅供参考
⑺ 水中氨氮高低的影响
水中氨氮的浓度高低对水的PH值有点影响,这主要是氨氮与水形成弱碱,氨氮内的浓度越高,水中容的PH值越大 。
氨氮浓度在500~2200mg/L,pH 值在7.10.5范围内。
氨氮浓度多少造成PH的上升多少,可根据氨氮电离的平衡常数来计算,或直接用PH计测量得到。
影响地下水PH值的因素:主要有水中矿物质、无机盐成分的改变、环境的污染,地质变迁,地表人为活动等多因素造成。
⑻ 污水处理中氨氮高怎么处理
利用膜的选择透过性进行氨氮脱除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操作方便,氨氮回收率高,无二次污染。例如:气水分离膜脱除氨氮。氨氮在水中存在着离解平衡,随着PH升高,氨在水中NH3形态差纯比例升高,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NH3的气态和液态两项达到平衡。根据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即吕.查德里(A.L.LE Chatelier)原理。在自然界中一切平衡都是相对的和暂时的。化学平衡只是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保持“假若改变平衡系统的条件之一,如浓度、压力或温度,平衡就向能减弱这个改变的方向移动。”遵从这一原理进行了如下设计理念在膜的一侧是高浓度氨氮废水,另一侧是酸性水溶液或水。当左侧温度T1>20,PH1>9,P1>P2保持一定的压力差,那么废水中的游离氨NH4+,就变为氨分子NH3,并经原料液侧介面扩散至膜表面,在膜表面分压差的作用下,穿越膜孔,进入吸收液,迅速与酸性溶液中的H+反应生成铵盐。
全程自养脱氮的全过程实在一个反应器中完成,其机理尚不清楚。Hippen等人发现在限制溶解氧(DO浓度为0.8·1.0mg/l)和不加有机碳源的情况下,有超过60%的氨氮转化成N2而得以去除。同时Helmer等通过实验证明在低DO浓度下,细菌以亚硝酸根离子为电子受体,以铵根离子为电子供体,最终产物为氮气。有实验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监测全程自养脱氮反应器中的微生物,发现在反应器处于稳定阶段时即使在限制曝气的情况下,反应器中任然存在有活性的厌氧氨氧化菌,不存在硝化菌。有85%的清庆销氨氮转化为氮气。鉴于以上理论,全程自养脱氮可能包括两步第一是将部分氨氮氧化为烟硝酸盐,第二是厌氧氨氧化。
⑼ 冬季污水厂出水氨氮降不下来,如何调整工艺参数
在温度低于15℃时,硝化速率、反硝化速率明显下降,同时使得缺氧区中溶解氧的含量增加,也抑制了脱氮效果。
主要影响因素有:
(一)溶解氧浓度
温度主要影响硝化菌的比增长速率及活性。为了弥补低温对系统带来的不利影响,可以通过提高溶解氧浓度的措施。有研究表明,初始溶解氧为2mg/L时,为取得相同的硝化速率,温度每下降1℃,溶解氧浓度相应提高10%。溶解氧是生物硝化的重要环境因素,一般应在2mg/L以上,最低控制在0.5~0.7mg/L。
(二)污泥龄和污泥负荷
活性污泥中硝化菌的活性的最重要决定因素是温度和泥龄。只有当好氧池的泥龄超过硝化菌的世代周期时,才能进行硝化。通常,温度每降低1℃,硝化菌比增长速率降低10%,因此,欲维持与常温期相同的硝化菌浓度,温度每降低1℃时泥龄需相应提高10%。所以,降低污泥负荷,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有效降低温度对系统处理效果的负面影响。
建议措施 :
(一)减小进水氨氮负荷
减少进水氨氮负荷,一是降低进水氨氮浓度,二是减少进水水量。冬季,活性污泥容易受氨氮(或有机氮)的冲击,因此建议启用应急调节池,从而可以有效地控制进水量,进而控制进水氨氮浓度。并可采用回流一定比例的出水水量与进水混合后进水,以达到降低进水负荷的目的。
(二)合理控制氧浓度
氨氮氧化需要消耗溶解氧,但氧浓度并非越高越好。由氧气在水中的传质方程可知,液相主体中的DO浓度越高,氧的传质效率越低。故需综合考虑氧在水中的传质效率和微生物的硝化活性,调控好氧段的DO浓度,不同水质的最适DO不同,可针对冬季运行条件下,同过小试确定在不浪费能量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对氨氮的去除效率。
(三)延长污泥龄
减少氧化沟排泥量。一是因为硝化菌世代周期长,增长SRT可以有利于硝化菌的生长,二是硝化效果降低时,大量的硝化菌被流失,排泥会加速硝化菌的流失,故延长污泥龄,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污泥浓度,从而抵消硝化菌活性降低所产生的影响。
(四)加强抑制物质的排查
苯胺、乙二胺、萘胺、芥子油、酚、甲基引哚、硫脲、氨基硫脲等对微生物硝化有抑制作用,冬季由于水温较低,硝化菌活性较低,其抗冲击负荷能力降低,故污水处理厂在冬季运行时,需加强排查,从源头控制硝化抑制物质进入系统。同时需要进一步强化预处理作用,以消除抑制物质对系统的冲击。
(五)投加消化促进剂
硝化促进剂是利用微生物营养与生理学方法进行合理配方,根据微生物营养生理及污水处理的共代谢原理,促进硝化细菌发生作用,提高污水处理的氨氮去除效率。但有研究表明,在硝化效果刚出现减弱现象,出水氨氮逐步上升时期投加的话,效果非常明显。但一旦系统丧失硝化能力时再投加促进剂,效果则不怎么明显。同时需要指出,该类产品价格往往比较高昂,一般在应急情况下使用或水量不大的情况使用。
希望有所帮助!
⑽ 影响污水处理去除氨氮反硝化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污水处理抄去除氨氮袭反硝化的因素:
(1)温度。 温度对反硝化的影响比对其它废水生物处理过程要大些。一般,以维持20~40℃为宜。苦在气温过低的冬季,可采取增加污泥停留时间、降低负荷等措施,以保持良好的反硝化效果;
(2)pH值。 反硝化过程的pH值控制在7.0~8.0;
(3)溶解氧。 氧对反硝化脱氮有抑制作用。一般在反硝化反应器内溶解氧应控制在0.5mg/L以下(活性污泥法)或1mg/L以下(生物膜法);
(4)有机碳源。 当废水中含足够的有机碳源,BOD5/TN>(3~5)时,可无需外加碳源。当废水所含的碳、氮比低于这个比值时,就需另外投加有机碳。外加有机碳多采用甲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