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污水处理设备怎么调试
根据计算设计标准来调试,调试主要就是不断实践,实践数据越接近标内准越好。调试范围包括设备运容行状况,检测仪器仪表情况、泵类每小时转速、风机运行转速、供氧量多少、溶解性氧是多少、出水水质是多少等等并且每次都要做好记录,多次调试。总结经验分析数据。结果一点点在向设计参数靠近即可。
Ⅱ 我是做档发厂污水处理的用的ao工艺厌氧池好氧池加了很少的泥请问怎么调试,进水cod为1000,ph2-12之间
郁闷打了半天字跳电了,
A池和O池加泥量都控制在35%吧,含水量在85%以下的,最好是这版种泥
前期操作先调节权PH至7左右。
至于调试,厌氧先进水,让投入的污泥适应污水,稍加点营养物质,比如白糖,。好氧闷曝吧,也投加营养物,白糖,
楼上哥们说的MLSS也测着,要是有条件能做镜显最好,观察污泥生长情况,
直到污泥开始正常生长,开始进水,量不要太大,
基本情况就这样子了,要是有问题可以HI我。
Ⅲ 污水处理厂进水量仅为设计规模的百分之十时如何调试
应该有2组池,先培养抄一组池,另一组池等水量达到再调试。
不管什么工艺,调试采用SBR, 即进水、曝气、沉淀、排水,污水的多少只要进完水,就曝气,沉淀,排水、闲置时间长一点。先把菌培养出来。没水了,就停。有污水等多了,启动风机,先复活微生物,再进水处理。培养前十几天,进水不多。正常后间歇运行。
Ⅳ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系统调试与设计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系统调试与设计是非常重要的,设计的每个细节都会影响最后的使用,每个环节的处理都很关键。中达咨询就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系统调试与设计和大家说明一下。
目前我国已经建设了大量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其中较多城镇污水处理厂采用A2/O工艺,通过对豹澥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施工以及调试全过程参与,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改进措施,为设计、施工监管、调试提供一些经验,也为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良好运营创造条件。对设计、施工、调试及运营提供四位一体的思路具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
1 工程概况
豹澥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建设规模为7×104m3/d,远期规模为22×104m3/d。污水处理厂厂址位于光谷七路与高新三路交汇处东北侧,总控制用地面积为18ha(270亩),其中一期工程用地5.9公顷(88.5亩)。污水处理厂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并经专用尾水出江管道排往长江。
2 设计进出水水质及工艺流程
2.1设计进出水水质
该污水处理厂服务区域的规划定位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要入驻企业以光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工程与新医药为主。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
2.2工艺流程
该污水处理厂采用设置选择段的多点进水A2/O-微絮凝过滤工艺,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进水
3 各环节的衔接
3.1前处理部分
粗格栅及细格栅在来水渣量较小时,根据格栅前后的液位差启停周期较长,但在格栅前面聚集有较多浮渣,因此在单机调试时,调整为根据时间间隔自动运行,时间间隔根据渣量情况进行调整。同时取消格栅前后的超声波液位差计,可减少维护量和降低投资。
在初期污水量较小时,按照等水量配备提升泵。即使仅启动一台提升泵,且将频率调到低限,提升泵也仅能运行10分钟左右就会降到低液位,造成频繁启停水泵,运行管理非常麻烦。对于初期水量较小的污水处理厂,设计尽量考虑大小泵进行匹配,必要时同时考虑进行变频调节。从调试时发现,水量较小时,在集水井内非常易于沉积泥砂,且污水处理厂的集水井的泥砂非常难以清理。设计时应考虑在提升泵出口设置冲洗旁路和引用曝气沉砂池风机的风管到集水井,对集水井定期进行冲洗,将泥砂提升到沉砂池进行处理。同时沉砂池至少为两系列,在事故时,也易于在不停机的条件下进行检修清砂。
根据《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要求,进水应进行水质监测。水质监测的自动取样仪的取样口设于细格栅之前,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取样管的吸口经常会被大的杂质堵塞,影响自动取样仪正常运行。经细格栅拦截后的污水中大颗渣大大减少,因此,在设计时,应考虑将自动取样仪取样点设于细格栅之后。
在调试曝气沉砂池设备时,主要检查除砂机的运行平稳性。在设备沿轨道运行过程中,会出现轨道跳培卜跃的现象,经过分析认为,每条轨道一般由几段组成,两条轨道的几段不易平行,造成除砂机行进时跑偏,轨道轮在自行调整情况下,出现抖动现象。在《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对两轨中心距、两轨顶面高差、轨道接头错位进行了安装误差要求,但对每一根轨道配镇穗的直线特性没有规定,因此应在设计的安装图中增加相关部分的安装误差要求。在发现该现象后,可以通过调整每条轨道的直线特性而得以解决。如果设计采用将轨道与埋件直接连接的方式,则无法进行下一步的处理;因此建议设计应要求设备轨道采用压板的连接方式,方便设备调试进行调整。
在调试过程中,粗、细格栅的栅渣都非常易于掉落到输送设备之外,通过现场调整,发现格栅落渣区域大于输送设备的宽度,无论如何调整,都不能保证将栅渣完全收集。增加一条柔性收集板,将格栅出渣口下沿与输送设备衔接。但设备一般并不配带该柔性收集板,因此建议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
在安装和调试闸门及堰门类设备时,施工及调试人员易产生闸门、堰门不用检查、调试的想法,经常忽略闸门及堰门的安装和调试。造成闸门轨道旅运安装的精度不能满足要求,甚至左右两条轨道偏差巨大,随着闸门的提升,闸板甚至跳出轨道;或者在闸板启闭过程中,闸板随着轨道逐步倾斜,造成闸板卡在轨道内,增加开启难度。闸门轨道槽在闸门安装完毕后,导轨旁的密封不到位,漏水严重,影响闸门使用功能。而设计要求采用二次灌浆方式密封,因预留导轨两侧的空间偏小,无法良好处理。建议设计应在导轨两侧留足100~150mm的空间进行二次灌浆。
3.2生化处理部分
该工程采用多点配水改良A2/O生化处理工艺。生化池选择区、厌氧段、缺氧段采用立式涡流搅拌机进行搅拌,好氧区采用无终端循环流池型,内设管式微孔曝气器进行曝气。分别在选择区、厌氧段、缺氧段设置不锈钢堰门,通过调节各区域堰门开度调整各处理单元进水量。
该工程的调节堰门长度有3.5m、2.5m、1.5m三种规格,材质均为SS304,采用手动启闭机启闭。安装过程中,发现堰长3.5m的堰门,与池壁不能很好吻合。调查分析发现,与调节堰接触的3.5m长的墙面存在不平整现象;预埋埋件时,该组埋件表面平整度未控制;同时供货设备因长度较长,在生产及运输过程中易产生边形。以上几方面原因造成安装完成后,进行清水联调时,几台堰门根本无法形成有效的密封,进水量较小的情况下,进水都从堰门旁渗入生化池内。通过调整堰门的橡胶密封高度,重新对门框与埋件之间的空隙进行二次灌浆。处理后,堰门的渗漏大大减小,但仍不能满足最大正向工作水头时泄漏量≤1.25L/min·m,对运行控制造成影响。工艺设计对结构专业应有相关平整度、垂直度要求,则能很好的实现专业衔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宽度超过2m的堰门不易控制闸门的垂直度,垂直度调整好以后,启闭几次垂直度就会改变,造成闸板倾斜,启闭不顺畅。从现场运行情况看,在调整各堰门开度时,一般根据操作人员的经验进行调整,实际控制误较大。设计应在堰门板旁用醒目的标识漆标上精度为cm的水位刻度,可为操作人员带来便利。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堰门500mm的可调高度,将进水堰门的宽度减小,减小利用水位刻度计算出水量误差。采取该措施后,可降低由于堰门太长造成的设备变形的风险以及减小结构施工误差对设备安装的影响。
3.3二沉池
该污水处理厂采用周进周出的辐流式二沉池,在调试过程中极易出现出水不均匀现象,运行过程中出现厌氧污泥漂浮现象。除了在运行过程加强排泥措施外,施工和单机调试过程同样要对下面进行关注。
(1)辐流式二沉池的圆度要密切关注,控制在规范要求的范围内,否则太大的误差,造成吸泥管与池周的间距变化太大,甚至需要切除部分排泥管。
(2)辐流式二沉池全池底面的水平误差控制在5cm以内,基本能够通过刮泥机调节到位,但超过该数值,达到10cm时,必然影响排泥管的坡度,造成排你不畅,最终造成运行时,产生厌氧现象。
(3)出水不均匀,主要是由于出水堰安装精度不满足要求。在现场调试式,采用先初调水平度,在满水实验时,将水位调控到出水水位,进行二次精调,现场调试表明,全池水平度精度可以控制在1mm以内,远远高于规范要求。
3.4结论
污水处理工程的成功运行,与设计、施工、调试及运行管理都有关系,只有在各个环节都要进行精细的工作,才能让最终的运行管理更加方便。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Ⅳ 污水处理前期工艺调试的一般步骤以及需要注意哪些呢
看你什么工艺了 厌氧和好氧的不是很一样的
但是为了调试的进度 前期都是要投加污泥的
完整版的 如下
调试方法
(一)准备工作
1.人员准备:
a.工艺、化验、设备、自控、仪表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各一人。
b.接受过培训的各岗位人员到位,人数视岗位设置和可以进行轮班而定。
2.其他准备工作:
a.收集工艺设计图及设计说明、自控、仪表和设备说明书等相关资料。
b.检查化验室仪器、器皿、药品等是否齐全,以便开展水质分析。
c.检查各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尺寸、标高是否与设计相符,管道及构筑物中有无堵塞物。
d.检查总供电及各设备供电是否正常。
e.检查设备能否正常开机,各种闸阀能否正常开启和关闭。
f.检查仪表及控制系统是否正常。
g.检查维修、维护工具是否齐全,常用易损件有无准备。
h.购置絮凝剂。
(二)带负荷试车
开启水处理设施、管道中所有阀门和闸阀,启动进水泵送水,根据各构筑物进水情况,沿工艺流程适时启动其他设备。在此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检查进线总电流是否符合要求,变配电设备工作是否正常,各种设备工作情况是否正常以及能否满足设计要求,仪器仪表工作是否正常,自控系统能否满足设计要求。第二、用容积法校核进出水、回流以及剩余污泥流量计计量是否准确,校核各种仪表,检测进水水质,测量流速,测量并记录设备的电压、电流、功率和转速。第三、及时解决试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第四、编制设备操作规程。
(三)活性污泥培养
活性污泥培养的实质就是在一段时间内,通过一定的手段,使处理系统中产生并积累一定量的微生物,其培养方式主要有连续式和间歇式。
1.连续式培养:连续式培养是指在连续进水、连续出水的情况下进行的活性污泥培养方式。选择该种培养方式的条件是要有足够的进水,即日进水量至少可以满足一台进水泵24小时的水量,连续式培养的优点是培养时间短,微生物所需驯化时间短。其具体操作方法是根据来水量的大小确定进水泵开机台数和生物池开启组数,格栅机、沉砂池、二沉池全开,开启外回流泵(若有内回流泵,选择不开),回流量控制在大于100%,曝气区溶解氧大于2mg/l,生物池流速平均不小于0.3m/s,绝对流速不小于0.2m/s,连续运行。在此过程中,每天做好各项水质指标和控制参数的测定。当sv%达到10%以上时,活性污泥培养即告成功,此时的出水BOD5、SS、COD等指标一般可达到设计要求。
2.间歇式培养:间歇式培养是按进水、曝气、沉淀、撇除上清液等四个阶段往复循环的培养方式,是在进水量小不能满足连续运行的一种培养方式。其特点是微生物积累周期长,驯化时间长,操作工作量大。其具体操作方法是同时开启进水泵、格栅机、沉砂池,待生物池充满水后开始曝气,同时停止进水,定时测量生物池,当COD、SS明显小于进水时停止曝气,沉淀2小时后再进水,同时撇除上清液。在此过程中的水质指标和控制参数的测定及完成的标志同连续式培养。
(四)活性污泥驯化
驯化的目的是选择适应实际水质情况的微生物,淘汰无用的微生物,对于有脱氮除磷功能的处理工艺,通过驯化使硝化菌、反硝化菌、聚磷菌成为优势菌群。具体做法是首先保持工艺的正常运转,然后,严格控制工艺控制参数,DO在厌氧池控制在0.1mg/l以下,在缺氧池控制在0.5mg/l以下,在好氧池控制在2-3mg/l,好氧池曝气时间不小于5小时,外回流比50%~100%,内回流比200%~300%,并且,每天排除日产泥量30%~50%的剩余污泥。在此过程中,每天测试进出水水质指标,直到出水各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五)工艺控制参数的确定
设计中的工艺控制参数是在预测的水量、水质条件下确定的,而实际投入运行时的污水厂其水量水质往往与设计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必须根据实际水量水质情况来来确定合适的工艺控制参数,以保证运行的正常进行和使出水水质达标的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能耗。
1.工艺参数内容:
需确定的重要工艺参数有进水泵房的控制水位、沉砂池排砂周期、生物池溶解氧DO及氧化还原电位ORP、污泥回流比R、污泥浓度MLVSS,污泥沉降比SV%、污泥指数SVI、污泥龄SRT、剩余污泥排放周期及日排放量、二沉池泥面高度等,其中影响能耗大小的主要因素是进水水位的高低和污泥浓度MLVSS的大小,影响脱氮除磷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溶解氧DO和污泥龄SRT。
2.确定方法:
进水泵房水位在保证进水系统不溢流的前提下尽可能控制在高水位运行。用每天排除大海量的体积与集砂容积对比来确定排砂周期,排砂量体积小于集砂容积。生物池DO及ORP根据厌氧池放磷情况、缺氧池反硝化情况、好氧池吸磷和硝化情况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厌氧池的DO小于0.1mg/l,缺氧池的DO小于0.5mg/l,好氧池的DO控制在2~3mg/l之间,厌氧池ORP小于-250mv,缺氧池ORP在-100mv左右,好氧池ORP大于40mv。回流比R的大小应根据污泥在二沉池的停留时间和磷的释放来确定,一般情况下80%左右较合适。污泥浓度MLVSS通过污泥负荷来确定,脱氮除磷工艺的污泥负荷一般在0.12kgBOD5/(kgMLVSS*d)左右较合适。污泥龄SRT要考虑设计水质的要求,对脱氮除磷工艺而言,其一般控制在8天左右。(六)工艺控制规程:
工艺控制规程主要是用来指导生产运行的,是工艺运行的主要依据,其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各构筑物的基本情况;第二,各构筑物运行控制参数;第三,设施设备运行方式;第四,工艺调整方法;第五,处理设施维护维修方式。工艺控制规程应在工艺参数确定后编制。
(七)调试中的其他工作:
污水厂要正确运行,还应有一套完善的制度,其主要包括管理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程、运行记录、设备设施档案等,在调试过程中可分步完成上述工作。
三、应注意的问题
1.通过前对所有设施、管道及水下设备进行检查,彻底清理所有杂物,以避免通水后管道、设备堵塞和维修水下设备影响调试的顺利进行。通水后进行水下设施设备的维护困难相当大,主要是因为维修需将水池放空,而水池的容积小则几千个立方,大则上万立方,放空一次相当费时费工,特别是有活性污泥后,水往哪放本身就是个问题,放出去会发生污染事故,放到别的池子往往又装不下。因此,在通水前一定要认真检查、清理。
2.对进水水质严格进行监控,尤其是PH,超过要求时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否则会使培菌工作前功尽弃。
3.培菌初期,曝气池会出现大量的白色泡沫,严重时会堆积两三米高,污染走道和现场仪器仪表,这一问题是培菌初期的必然现象,只要控制好溶解氧和采取适当的消泡措施就可以解决。
4.自来水水量和压力大小往往容易被大家忽视,在调试过程中,化验室和污泥脱水的一些仪器、设备对水量和水压有严格的要求,若达不到要求,这些仪器、设备将无法使用。污水厂一般远离城市,处于自来水的管网末梢,水量水压通常很小,因此,应设置一定的装置以提高水量水压。
四、建议
工艺调试是关系到污水处理厂能否正常运行及效益能否充分发挥的重要工作,它有技术性强、难度高等特点,需要具备污水处理知识和长期运行经验的专业人员或专业机构来实施,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将工艺调试列入项目,并安排足够的资金,以保证调试工作的有效开展。
Ⅵ 污水处理沉淀池如何调试
1、检查刮泥机或吸刮泥机等金属部件的防腐是否完好合格,以及其在污水情况下的运转状回况。答
2、沉淀池进水后观察是否漏水,做好沉降观测,检查观测沉淀池是否存在不均匀沉淀,通过观察出水三角堰的出水情况也能发现沉淀池的沉降情况。
3、检查刮泥机或吸刮泥机的带负荷运行情况。主要观察振动、噪声和驱动电机的运转情况是否正常,线速度、角速度等是否在设定范围内。
4、试验和确定刮泥机或吸刮泥机的刮、吸泥功能和刮渣功能是否正常。观察沉淀池表面的浮渣能否及时排出,观察排泥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的吸、刮效果。
5、分别测定进、出水的SS,验证沉淀池在设计进水负荷下的作用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比如二沉池的回流污泥浓度和初沉池的排泥浓度是否在合理范围内。
6、检验与沉淀池有关的自控系统能否正常联动。如初沉池的自动开停功能和二沉池根据泥位计测得泥位的自动排放剩余污泥或浮渣功能等。
Ⅶ 污水如何进行调试越详细越好
这个光说是说不清楚的,要分不同的水质以及很多种异常情况,一般针对的都是生版物处理段。首权先你必须具备一定的污水处理相关理论知识与逻辑,然后才能结合实际现场调试摸索来学习到属于你自己的技术经验。
这个行业前景越来越好,目前还算冷门,不要听别人没有根据的瞎说,本人就是一名从事该行业八年的专业人士,污水运行维护与污水调试完全是两回事,技术性也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当你具有了足够的污水调试经验,那么你离项目经理也就只有一步之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