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中达咨询给大家带来关于城市工业污水处理及回用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科技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严重影响城市发展的问题,其中城市的污水处理就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尤其是最近几年,城市污水以及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为了保护水资源,政府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并出台了一系列节约用水、减排污水的政策来调节控制,将城市污水处理产业作为重点扶持产业。与工业污水的处理办法不同,城市污水处理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入手,对症下药,根据其特点从根本上解决污水问题。
城市的污水和城市的地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人口布局等多方面因素有关,要根据具体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污水问题。进行污水处理的目的就是改变城市污水的性质,保证污水不会对环境、生活水源产生危害。不同于工业废水,城市污水处理具有规模大、占地面积广、设施尺寸大和单元多等特点。就我国当前大部分城市的具体情况而言,污水的排放量大致与城市的缺水量相等。因此,合理处理污水不但可以解决污水治理的问题,还可以有效缓解我国城市缺水的严峻形势,推进污水处理势在必行。[1]
一、水污染控制的发展历程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近200年来科学技术的进展,水污染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以往的任何时期,从而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于是人们逐渐重视环境,提出可持续发展,开始注意协调环境和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从最初的只注重发展,忽视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到现在开始边发展边治理。我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对环境的污染防治工作一直有所欠缺,污染情况比较严重,近些年对污染问题逐渐提上日程。[2]我国水污染防治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历程。从20世纪60年代末,我国就开始解决城市污水问题并发展污水回收利用工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一定的效果。但�S着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城市水污染问题和城市水资源紧缺的矛盾日益加剧,城市污水回收再利用再次被重视,以便能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如今,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城市的多元发展,城市污水处理已经成为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我国城市的水污染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水污染控制技术的更新已经刻不容缓。
二、污水处理技术以及污水的回用
随着各种环境问题的不断出现,严重制约了社会的发展进步,如今人们的环保意识已经大大提升,能够冷静下来思考环境污染的解决办法,不再像过去一样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处理;开始想办法从问题的根源入手,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处理,从源头上防治污染。到目前为止,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人们已经深刻认识到资源回收再利用的重要性。因此,污水处理再利用技术在这种环境下应运而生,在现代社会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一)污水处理技术
根据《2013-2017年中国污水处理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指出,中国人有70%的人饮用地下水,全国将近700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的城市以地下水为主要的饮用水源。但是,全国大部分城市的地下水已经不同程度地受到污染,形式相当严峻,因此,污水处理技术显得非常重要。污水处理的技术种类繁多,大致分为三种:物理法、生物法和化学处理法。污水处理工作是针对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多种经济、合理、行之有效的科学工艺方法的结合。在具体的实际运用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当地的具体水质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污水处理办法,规划、制定的污水处理流程既要具有经济性,又要有可行性。[3]
(二)污水回用技术
我国的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2400立方米,全世界有十二个贫水国,我国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我国水资源并不均匀,基本上呈南多北少的态势,一些北方地区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仅有200~400立方米。可以这么说,水资源的短缺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工业和农业的发展。针对这一情况,我国大部分的城市都降低了对水质的标准,这就从根本上降低了水污染处理的难度。因此,在规划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时,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不但要重视污水回收再利用,而且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水质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理办法,在选择厂址时,要充分考虑处理完的污水二次利用的地方,依靠污水回用来节约一定成本。具体来说,利用二次处理污水的范围比较广,主要分为城市生活利用和工业利用两方面。利用二次处理污水,既可以减少污水的排放量,又可以减少污水对环境的污染,从根本上有效的节约和利用水资源,实现水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污水二次处理也叫污水回用,主要是指利用特有的技术和工艺将废水或者污水经过二级处理和深度处理,经过处理的水直接输送到需要水的生产地区或者生活地区再次使用。污水回用意义重大,它减少了污水和废水的排放量,减轻了水污染,同时也减轻了城市排水管道的压力,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都十分明显。
(三)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污水处理工艺种类较多,但在实际处理实际污水时并不是所有方法都有效,应该根据实际需要采取相应的污水处理工艺。具体来说,污水处理的对象主要是城市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需要根据污水的具体成分来判定处理污水的方法。在实际的处理过程中,污水处理的方法往往是采用几种单一方法的叠加、组合,以便达到更经济、操作性强的目的。在选择厂址时,要对城市的工业布局和居民生活等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确定水质、污水分布情况、污水排量、回用污水的区域等因素。特别要注意的是,在确定水质、污水排量时,要对污水进行定期抽样检验,对污水排量进行定期测定,并用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出其水质的浓度。对于确定进水水质的问题,优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污水排放口,然后对其进行定期检测,并对其使用适当算法计算出污水的平均浓度。目前,城市中的许多污水处理厂采用了二级生物处理工艺,也就是用生物处理法将污水中各种复杂的有机物氧化降解为简单的物质,这种处理方法相对简单,处理后的排放物较为清洁,对环境污染小,可利用价值高。对于回用工艺而言,由于生态用水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在利用生物活性炭滤池的生物氧化和活性炭吸附作用去除有机物之前,采用曝气生物滤池对污水进行预处理,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悬浮有机物和其他有毒物质的去除效率,而且采用同时曝气也可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通过生物活性炭的富集和生物氧化作用使得水质稳定,达到生态用水的各项指标。[4]
三、结语
目前,我国污水处理技术和设施都十分有限,还在不断发展中,完善处理污水问题还需要一定时间,但只要坚持不懈,相信污水处理将会越做越好,实现污水的有效处理和污水循环再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1、物化预处理预处理常用的方法:隔油、气浮等。因过多的油类会影响后续生化处理的效果专,气浮法属煤化工废水预处理的作用是除去其中的油类并回收再利用,此外还起到预曝气的作用。
2、生化处理对于预处理后的煤化工废水,国内外一般采用缺氧、厌氧、好氧的生物法处理,但由于煤化工废水中的多环和杂环类化合物,单独采用好氧或厌氧技术处理煤化工废水并不能够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厌氧和好氧的联合生物处理法逐渐受到研究者的重视。1)改进的缺氧生物法在活性污泥曝气池中投加活性炭粉末,利用活性炭粉末对有机物和溶解氧的吸附作用,固化富集废水中难降解的有机物,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食物,从而加速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能力。
Ⅲ 煤矿污水处理方案
仅能提供一些资料。具体应让有资质的单位设计。
煤矿污水处理厂设计探讨
为了加强煤矿污水治理,保护水环境,新建矿井非常重视环保建设,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设计部门也对生活污水处理进行了多工艺、多方案比较与探索。针对目前煤矿污水处理中有关建设规模和工艺技术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1合理确定建设规模
对一个矿井来说,需根据矿井总体规划和排水规划,分期分批地建设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要根据水环境保护的目标,分期实施,逐步到位。
(1)目前部分煤矿工业场地和居住区各建一座污水处理厂,两处征地,重复建设,投资增加,运行能耗高,管理费用高,技术力量分散,吨水处理成本高。一般来说,矿井工业场地和居住区相距不是很远,合建一座一定规模的污水处理厂更合理,考虑从居住区向工业场地排水,管道埋设太深,可在中间设置污水提升泵站,或者在工业场地与居住区中间地段征地建设污水处理厂。采取合建方式,不但可节省投资,且可大大降低运行成本。
(2)目前许多新建矿井设计中根据规范及全员效率,劳动定员数量较少,而实际建成后煤矿招聘大量的劳务人员,以及随着煤矿的发展,涌进大批的外来人员,使得煤矿的用水量增加,污水量也随之增大。因此,对于新建煤矿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在建设规模时应考虑予留系数。
(3)由于煤矿污水水质水量变化较大,合理地确定设计的污水水量和污水水质,直接涉及工程的投资、运行费用和费用效益。生产污水与生活污水通盘考虑,不使留余地过大,避免增加投资、使设备闲置或低效运行。
2煤矿污水处理设计常用流程
一般来说,不同煤矿对出水的要求差异较大,应根据我国环保部门的要求确定处理程度,以确保出水水质。由于生活污水中的氮和磷对水体有富营养化的影响,污水处理要求有脱氮除磷的效果。
煤矿污水水质与一般城市污水性质类似,但不同于城市污水(城市污水中常包括部分工业废水)。其特征可概括为:水质水量变化较大,污染物浓度偏低,污水可生化性好,处理难度小。
煤矿污水处理厂设计时在80年代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的较多,由于污水中有机物含量太低,在运转过程中微生物得不到最低限度的营养物质,形不成活性污泥,运转不起来。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回流活性污泥回流不起来,致使原氧化沟系统变成了附加曝气的带状平流沉淀池,达不到要求的处理目标。
90年代许多矿井采用二级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煤矿生活污水,效果很好。此工艺的特点是能适应矿区低浓度、变化大的污水,同时投资省,操作维护也比活性污泥法简单,但该法对脱氮除磷效果较差。
90年代以来污水生物处理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取得了很大成就,许多新工艺应运而生,这些新工艺的共同特点是:高效、稳定、节能,并具有脱氮除磷等多功能。较典型的工艺有:
(1)A2/O工艺该工艺是厌氧,缺氧,好氧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简称,是70年代由美国专家在厌氧-好氧除磷工艺(A/O)的基础上开发的。
(2)SBR工艺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的简称,是一种按间歇曝气方式来运行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技术,又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实际上是出现最早的活性污泥法,70年代出现于美国,经过
20年的研究开发革新,将可变容积活性污泥法过程和生物选择器原理进行有机结合,成为改良型的SBR工艺。
(3)BAF工艺即曝气生物滤池工艺,是90年代初开发的新型微生物附着型污水处理技术,能同时完成生物处理与固液分离,通过调整滤池结构形式而成为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组合工艺。
3BAF工艺处理煤矿污水
3.1工艺流程
曝气生物滤池是最先在欧美发展起来的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广为流行,近些年来在我国已有数十家污水处理厂应用。如大连、慈溪、新会、杨凌,在山西的煤矿生活污水处理中也有应用。
该技术综合了过滤、吸附和生物代谢等多种净化作用。污水从滤池底部进入滤料层,滤料层下部设有供氧的曝气系统进行曝气,气水为同向流。在滤池中,有机物被微生物氧化分解,NH3-N被氧化成NO3-N;另外,由于在堆积的滤料层内和微生物膜的内部存在厌氧/缺氧环境,在硝化的同时实现部分反硝化,从滤池上部的出水可直接排出系统。
3.2工艺特点
BAF作为一种膜法污水处理新工艺,与传统活性污泥法和接触氧化法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
(1)具有较高的生物浓度和较高的有机负荷。曝气生物滤池采用粗糙多孔的球状滤料,为微生物提供了较佳的生长环境,易于挂膜及稳定运行,可在滤料表面和滤料间保持较多的生物量,单位体积内微生物量远远大于活性污泥法中的微生物量(可达10~15g/l),高浓度的微生物量使得BAF
的容积负荷增大,减少了池容积和占地面积,使基建费用大大
降低。
(2)工艺简单、出水水质好。由于滤料的机械截留作用以及滤料表面的微生物和代谢中产生的粘性物质形成的吸附作用,使得出水的SS很低,一般不超过15mg/l。因进行周期性的反冲洗,生物膜得以有效更新,表现为生物膜较薄,活性较高。有时即使生物处理发生故障,在短期内其物理作用机理仍可保证高质量的出水。BAF的处理出水不但可以满足排放标准,同时可用于回用。
(3)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由于整个滤池中分布着较高浓度的微生物,其对有机负荷、水力负荷的变化不象传统活性污泥那么敏感,同时无污泥膨胀问题。
(4)氧的传输效率高。曝气生物滤池中氧的利用率可达20%-30%,曝气量明显低于一般生物处理。其主要原因是:1因滤料粒径小,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被切割成小气泡,加大了气液接触面积,提高了氧的利用率;2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由于滤料的阻挡和分割作用,使气泡必须经过滤料的缝隙,延长了其停留时间,同样有利于氧的传质;3理论研究表明,BAF中氧气可直接渗入生物膜,因而加快了氧气的传输速度,减少了供氧量。
(5)易挂膜、启动快。BAF调试时间短,一般只需7~12天,而且不需接种污泥,采用自然挂膜驯化。由于微生物生长在粗糙多孔的滤料表面,微生物不易流失,使其运行管理简单。BAF在短时间内不使用的情况下可关闭运行,一旦通水并曝气,可在很短时间内恢复正常运行,这一特点说明曝气生物滤池非常适合一些水量变化大的地区的污水处理。
(6)菌群结构合理。传统活性污泥法中,微生物分布相对均匀,而在BAF中从上到下形成了不同的优势菌种,因此使得除碳、硝化/反硝化能在一个池子中发生。
(7)自动化程度高。由于相关工业技术的发展,一些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如液位传感器、在线溶氧测定仪、定时器、变频器及微电脑等产品的出现,使得曝气生物滤池系统运行管理自动化得以顺利实现。
曝气生物滤池系统可以对进水水质、水量以及污水中溶解氧浓度进行在线检测,并通过PLC控制系统方便地调整曝气时间的长短,控制风机的供氧量,做到优化运行,PLC系统对滤池进行自动反冲洗。
(8)脱氮效果好。通过不同功能的滤池组合或同一滤池中的不同功能区分布,使滤池在除碳的同时可进行硝化和反硝化。其原理是通过对两组滤池或同一座滤池内分别人为地造成好氧、兼氧的生物环境,不仅能去除一般有机物和悬浮固体,而且具有较好脱氮功能。
在一级滤池(C/N池)和二级滤池(N池)中的曝气阶段需要不断调节溶解氧水平,使溶解氧达到较高水平(约2~3mgO2/l),而在DN池中使溶解氧达到较低水平(约0.2~0.5mgO2/)。
BAF工艺的缺点是需要定期反冲洗:
随着过滤的进行,滤料表面新产生的生物量越来越多,截留的SS不断增加,在开始阶段滤池水头损失增加缓慢,当固体物质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使水头损失达到极限水头损失或导致SS
发生穿透,此时就必须对滤池进行反冲洗,以除去滤床内过量的微生物膜及SS,恢复其处理能力。
4BAF工艺的出水回用
众所周知,水资源紧缺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我国也同样面临水资源短缺的现实。污水再生利用是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缓解水资源短缺矛盾、减轻水体污染、实现有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煤矿污水经过处理消毒后,可用于绿化、冲洗、工业用水。采用BAF工艺处理煤矿污水,出水水质稳定,优于一般传统生物处理工艺,其出水消毒处理后,就可以作为中水回用。
5结论
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具有体积小、占地省、效率高、出水水质好、流程简单、操作管理方便等特点,实际运行中可以实现中央集中控制和现场手动自动控制,经过多个工程实际应用,日趋已经成熟,其出水经消毒处理后可以达到中水回用的标准。据了解,目前我国每处理
,1m3污水直接投资在1000元左右,而采用BAF工艺处理则可控制在500元左右,且能节省近4/5的占地面积。煤矿污水水质水量变化较大,污染物浓度偏低,污水可生化性好,BAF
工艺比较适用。
作者简介
殷同伟,高级工程师,1964年出生,女。1986年7月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煤化工专业。现任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南京设计研究院环保所所长,主要从事煤矿、电厂环境影响评价及煤矿矿井水、生活污水处理等环保工程设计。
Ⅳ 国内大型环保企业如何处理煤化工废水
我国近年来兴起的煤化工产业大多分布子在西北地区,水资源少,而煤化工又是水资源消耗量和废水产生量都相当大的产业,因此,废
以下为大家分享神华包头煤制烯烃、神华鄂尔多斯煤直接液化、陕煤化集团蒲城
项目名称:云天化集团呼伦贝尔金新化工有限公司煤化工水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关键词:煤化工领域水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典范
项目简介
呼伦贝尔金新化工有限公司是云天化集团下属分公司。该项目位于呼伦贝尔大草原深处,当地政府要求此类化工项目的环保设施均需达到“零排放”的水准。同时此项目是亚洲首个采用BGL炉(BritishGas-Lurgi英国燃气-鲁奇炉)煤制气生产合成氨、尿素的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成分复杂、污染程度高、处理难度大。此项目也成为国内煤化工领域水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的典范。
项目规模
煤气水:80m3/h污水:100m3/h
回用水:500m3/h除盐水:540m3/h
冷凝液:100m3/h
主要工艺
煤气水:除油+水解酸化+SBR+混凝沉淀+BAF+机械搅拌澄清池+砂滤
污水:气浮+A/O
除盐水:原水换热+UF+RO+混床
冷凝水:换热+除铁过滤器+混床
回用水:澄清器+多介质过滤+超滤+一级反渗透+浓水反渗透
博天环境集团
技术亮点
1、煤气化废水含大量油类,含量高达500mg/L,以重油、轻油、乳化油等形式存在,项目中设置隔油和气浮单元去除油类,其中气浮采用纳米气泡技术,纳米级微小气泡直径30-500nm,与传统溶气气浮相比,气泡数量更多,停留时间更长,气泡的利用率显著提升,因此大大提高了除油效果和处理效率。
2、煤气化废水特性为高COD、高酚、高盐类,B/C比值低,含大量难降解物质,采用水解酸化工艺,不产甲烷,利用水解酸化池中水解和产酸微生物,将污水在后续的生化处理单元比较少的能耗,在较短的停留时间内得到处理。
3、煤气废水高氨氮,设置SBR可同时实现脱氮除碳的目的。
4、双膜法在除盐水和回用水处理工艺上的成熟应用,可有效降低吨水酸碱消耗量,且操作方便。运行三年以后,目前的系统脱盐率仍可达到98%。
项目名称:陕煤化集团蒲城清洁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水处理装置EPC项目
关键词:新型煤化工领域合同额最大水处理EPC项目
项目简介
该项目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采用的是德士古气化炉和大连化物所的DMTO二代烯烃制甲醇技术。因此废水主要以气化废水及DMTO装置排水为主,具有高氨氮、高硬度的特点。博天环境承接了该公司年产180万吨甲醇、70万吨烯烃项目的污水装置、回用水装置和脱盐水装置,水处理EPC合同总额达到5亿零900万元。
项目规模
污水:1300m3/h回用水:2400m3/h
浓水处理系统:600m3/h
脱盐水:一级脱盐水1600m3/h
工艺凝液:600m3/h透平凝液:1200m3/h
主要工艺
污水:调节+混凝+沉淀+SBR
回用水:BAF+澄清+活性砂滤+双膜系统+浓水RO
脱盐水:UF+两级RO+混床
浓水处理系统:异相催化氧化
工艺凝液:过滤+阳床+混床
透平凝液:过滤+混床
技术亮点
1、污水系统将多级串联技术与SBR工艺相结合,将SBR反应工序以时间分隔为多次交替出现的缺氧、好氧转换阶段,这种环境下丝状菌导致的污泥膨胀会被限制,污泥沉降率就会提高;同时,分隔出的各个反应段时长与微生物活性相契合,充分利用快速反硝化阶段,创造良好的生物环境,促使硝化与反硝化反应彻底的进行,提高有机物去除效率,实现高氨氮污水污染物的达标处理。
2、浓水采用异相催化氧化处理技术,所用高活性异相催化填料与反应生成的Fe3+生成FeOOH异相结晶体,催化生成更多羟基自由基,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减少药剂投加量和污泥生成量。
Ⅳ 煤化工废水处理技术研究及应用分析
煤化工废水近零排放:煤化工是指以煤为原料,经化学加工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燃料及化学品的过程,是针对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特点发展起来的基础产业。
近年来,受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刺激,煤炭富集区煤化工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从生态环境保护滞后发展向生态环境保护和能源协调发展转变。
我国水资源和煤炭资源逆向分布,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域,往往既缺水又无环境容量。煤化工废水如果不加以达标处理直接排入受纳水体会对周围水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和破坏,造成可利用的水资源量更加紧缺。因此,我国煤化工废水实施“近零排放”,实现废水回用及资源化利用势在必行。
煤化工废水近零排放是以解决我国煤化工水资源及废水处理难题为目标,形成的煤化工废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重大技术研究领域。目前,该领域已基本确立“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高盐水处理”实现“近零排放”的技术路线。但是,最终产生的结晶盐仍然含有多种无机盐和大量有机物。从加强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煤化工高盐水产生的杂盐被暂定为危险废物。
按目前的处理技术,一次脱盐处理后仅有60%~70%的淡水能回用。如果真正的零排放还需要把剩余的30%~40%浓盐水浓缩再处理进行回用。
现代煤化工企业废水按照含盐量可分为两类:
一是高浓度有机废水。 主要来源于煤气化工艺废水等, 其特点是含盐量低、污染物以COD为主;
二是含盐废水。主要来源于生产过程中煤气洗涤废水、循环水系统排水、除盐水系统排水、回用系统浓水等,,其特点是含盐量高。
煤化工废水“零排放”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煤气化废水的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及浓盐水处理几大部分。
预处理:由于煤气化废水中酚、氨和氟含量很高,而回收酚和氨不仅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而且大幅度降低了预处理后废水的处理难度。通常情况下,煤气化废水的物化预处理过程有:脱酚,除氨,除氟等。
生化处理:预处理后,煤气化废水的COD含量仍然较高,氨氮含量为50~200mg/l,BOD5/COD范围为0.25~0.35,因此多采用具有脱氮功能的生物组合技术。目前广泛使用的生物脱氮工艺主要有:缺氧-好氧法(A/O工艺)、厌氧-缺氧-好氧法(A-A/O工艺)、SBR法、氧化沟、曝气生物滤池法(BAF)等。
深度处理:多级生化工艺处理后出水COD仍在100~200mg/l,实现出水达标排放或回用都需进一步的深度处理。目前,国内外深度处理的方法主要有混凝沉淀法、高级氧化法、吸附法或膜处理技术。
浓盐水处理: 针对含盐量较高的气化废水等,TDS浓度一般在10000mg/L左右,除了先通过预处理和生化处理以外,通常后续采用超滤和反渗透膜来除盐,膜产水回用,浓水进入蒸发结晶设施,这也是实现污水零排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海普创新开发了废水近零排放ZDP工艺
煤化工行业近零排放项目现场
Ⅵ 超滤、纳滤、反渗透等膜技术怎样应用于煤化工废水处理
煤化工废水是一种典型的含有高浓度难降解的有机化合物的工业废水,所以通常经过一级处理和二级处理后的煤化工废水出水的硬度、COD、氨氮等指标难以达到排放和回用标准;回用和零排放要求使得深度处理成为必然。 煤化工废水深度处理回用中最具先进性和发展空间的技术是膜分离技术。目前运用膜分离技术处理煤化工废水的已有应用实例,主要工艺采用UF-RO技术,实际应用和研究发现此工艺中反渗透存在运行压力高、产水率低、浓水产量大、膜容易污堵等问题,而采用操作压力较小的UF-NF工艺又不能去除一价离子。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UF-NF-RO深度处理煤化工废水的新工艺。这项技术在煤化工废水深度处理回用方面尚属开发阶段,有许多关键性因素还须进行研究。 试验针对煤化工废水二级生化出水的水质特点,筛选出适合应用在UF-NF-RO工艺中的阻垢剂;研究了UF-NF-RO工艺在煤化工废水深度回用中的运行稳定性和处理效果,并在实验室进行UF-RO工艺的小试进行对比研究;最后分析纳滤和反渗透出水以研究煤化工废水残留有机物对膜的污染特征。 试验结果表明以UF-NF-RO工艺处理煤化工废水二级出水运行.(删掉) 术业有专攻,7月14-16日广东, 8月25-27日上海,10月19-21日北京,现场专业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