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废水知识 > 桂林市上窑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

桂林市上窑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

发布时间:2023-03-18 01:08:01

Ⅰ 桂林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的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我们逆势奋进、经受严峻考验的一年,更是抢抓新机遇、实现新突破、取得新发展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面对我市年初部分企业减产停工、农民工大量返乡、外贸萎缩、财政减收、经济增速下滑带来的巨大压力,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的决策部署,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农业稳市、文化立市、旅游兴市、工业强市,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目标任务,切实采取非常办法、非常措施、非常力度、非常政策,扎实开展“项目建设年”、“服务企业年”、“党组织服务年”、“城市建设高潮年”活动,全市经济发展保持良好势头,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较好地完成了市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初步测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0.55亿元,增长14.0%;财政收入97.64亿元,增长14.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5.15亿元,增长2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9.35亿元,增长3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0.92亿元,增长19.1%;节能减排达到自治区控制指标要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7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49元,实际分别增长11.4%和11.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1%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6.03‰;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0.3:42.8:36.9调整为18.9:43.8:37.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民人均纯收入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连续四年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建设实现重大突破
争取中央扩大内需投资项目1005个,新开工和在建投资1000万元以上建设项目1486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超过“十五”时期的总和,比上年净增173.39亿元,是地市合并以来年均净增量的4倍,人均固定资产投资达1.29万元,是历年来我市重大项目建设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一年。
全面落实重大项目责任制,强化项目集中联合审批,强力推进项目开工。全年上报建设用地2637.64公顷,获批2212.66公顷,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大力实施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和民生工程等项目建设,燕京啤酒(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啤酒生产线扩建、桂林福达集团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桂林电力电容器有限责任公司特高压电力电容器生产基地、桂林尚科光伏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太阳能CIGS电池及太阳能终端产品生产基地等产业项目竣工投产;两江国际机场A380备降场主体工程顺利完工。贵广铁路、湘桂铁路复线扩能改造、桂林市区至兴安高速公路、桂林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年产300万吨干法水泥(一期)、桂林恭城龙星锌业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电锌技改扩建等续建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桂林市防洪及漓江补水枢纽工程——川江、小溶江水利枢纽工程等重大项目正式开工建设。阳朔至鹿寨高速公路、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南方分公司资源金紫山风电场(一期)等重大项目正式启动。
(二)工业发展和园区建设实现重大突破
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26.46亿元,增长17.2%;全部工业增加值354.05亿元,增长16.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4.65亿元,增长19.9%,利润总额32.64亿元,增长28.3%。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由上年138户增加到151户。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19.23亿元,增长31.5%;完成技术改造投资151.31亿元,增长135.3%,是“十五”时期的1.89倍,创历史最高水平。
以“五大五小”产业为重点,建立健全企业发展服务机制,组建中小工业企业投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切实从金融信贷、土地规划、技改贴息等方面帮助企业渡难关。“五大五小”产业总产值557.90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76.8%。加快工业园区(集中区)产业布局调整,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产业向园区集聚,工业园区新开工工业项目87个,完成投资58.20亿元,重点推进了中国化工橡胶桂林有限公司高等级子午线轮胎产业化、桂林电力电容器有限责任公司风力发电设备制造等一批资金投入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工业项目,工业发展朝着规模化、集约化方向迈进。全市工业园区总产值突破300亿元,实现利税超35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技工贸总收入355亿元,园区已逐步成为推动工业增长的主要载体。
(三)城市建设和老城改造提升实现重大突破
以临桂新区开发建设和老城改造提升为重点,创新市县(区)城市建设联动机制,掀起了新一轮城市建设高潮。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45.20亿元,增长39.2%;城镇化率37.93%,比上年提高1.03个百分点。
完善了临桂新区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3个部门系统规划和项目专项规划。创业大厦、飞扬国际大厦、桂林大剧院、桂林博物馆、桂林图书馆、平桂西路等10多个重点项目启动建设。临桂新区市民广场等大型公共设施项目进入工程设计阶段;新征收土地3680亩,完成7个村庄安置点规划选址。老城改造提升重点实施了“三桥十路”等市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穿山桥、雉山桥、胜利桥、机场路城市段、六合路、中隐路二期、东二环路、西环路三期、黑山路、育才路等建成通车,漓江桥整修工程同步完成,城市交通路网结构改善,市区交通拥堵得到缓解。完成20公里城市道路710栋临街楼宇立面整治改造,主要道路和节点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同步推进,社区、庭院小游园及公共活动场所逐步完善。
(四)旅游发展和扩大消费实现重大突破
接待游客1860.08万人次,增长14.3%,其中入境游客129.0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26.92亿元,增长26.6%,旅游业实现逆势上扬。第三产业增加值351.21亿元,增长14.1%。桂林成为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首个以城市为单位建设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城市。
成功举办桂林国际山水文化旅游节、第三届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实现论坛永久落户桂林。召开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扎实开展“旅游精品建设年”和“千车万人游桂林”活动。支持举办首届中国桂林创新创意文化节暨桂林动漫节、永福养生旅游福寿节、恭城桃花节、兴安桂林米粉节、阳朔渔火节、资源河灯歌节、临桂名人文化节、灌阳农具节等特色节庆活动,旅游业活力不断增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措施,积极发展金融、物流、会展等服务业,切实做好农机下乡、汽车家电下乡、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建和改造农家店360家,家电下乡产品销售量达16.50万台,销售额2.95亿元,县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3%。商品房成交面积124.96万平方米,增长57.6%。
(五)县域经济和特色农业实现重大突破
12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46.63亿元,增长14.9%,占全市的68.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3.54亿元,增长33.9%,占全市的77.9%;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48.40亿元,增长23.1%,占全市的61.7%;财政收入42.94亿元,增长13.5%,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大力推进漓江、湘江、资江三大流域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建设成绩突出。第一产业增加值177.34亿元,增长5.3%。粮食总产量193.30万吨,连续六年实现增产。水果、蔬菜、食用菌种植面积和总产量持续增加,位居全区第一。家禽生产首次突破亿羽大关。资源县入选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永福县“永福香”牌香米获全区粮食行业唯一著名商标。新增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1.58万亩、万头标准化养殖场1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315家,通过订单合同带动农户11万户。落实国家惠农政策补贴资金14.10亿元,比上年增加8.30亿元。集体林权改革试点工作积极推进,完成集体林地勘界确权面积522.97万亩,占自治区下达任务的140.8%。第二批82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全部通过自治区验收,优秀率达100%,减少贫困人口4万人。
(六)财政和融资工作实现重大突破
全年争取中央和自治区扩大内需投资13.21亿元,争取地方政府债券额度6亿元,新增到位市本级各投融资公司和银行贷款资金98.88亿元,是历年来我市争取资金最多的一年。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657.14亿元,其中新增贷款210.11亿元,增长47.0%,新增贷款总量和增幅均创历史新高。
不断深化财政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公务车辆购置和运行费、出国经费和公务接待费均压缩10%以上,切实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及“三农”、义务教育、医药卫生、民生等公共支出。出台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政策措施,财政与金融的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73.90亿元银团贷款合同,浦发银行桂林支行正式开业,兴业银行、光大银行等金融机构已获准筹建桂林分支机构。积极推进政府投融资公司与中介机构签订10亿元企业债券合作协议。促成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国家重启新股发行后首家上市公司,成功募集资金9.10亿元。我市上市企业数量和募集资金居全区前列。
(七)开放合作和改革创新取得明显成效
全市新签引进市外境内项目537个,总投资327.84亿元,增长25.2%。实施市外境内项目961个,实际到位资金280.94亿元。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0家,实际利用外资2.02亿美元,位居全区第二。
主动融入北部湾、湘桂、桂台等多区域合作,积极参加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第五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经贸洽谈会、第五届桂台经贸交流会、第十二届中国(重庆)投资洽谈暨全球采购会。精心组织与日本熊本市结为友好城市30周年纪念活动,大力推进与国内外城市交流合作。实现了桂林与台湾双向直航。组织招商队伍赴港澳台、京沪浙闽粤等发达地区开展产业招商、专题招商、以商招商活动,成功引进美国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等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和中央大企业。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取得新成绩,引入市外到位资金4.30亿元。
(八)生态建设和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
以建设生态山水名城为目标,强力推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节能减排。《桂林生态市建设规划》、12县生态县建设规划全部通过专家论证。成立漓江流域管理委员会,研究制定科学保护漓江工作规划,打击漓江非法竹筏营运和整顿漓江鱼餐馆成效明显。“两江四湖”二期工程———桃花江、南溪河、小东江综合整治工程,山口垃圾填埋场、临桂新区及东区污水处理厂工程启动建设。12县污水处理项目全部开工,临桂、灵川、兴安、荔浦、雁山污水处理系统工程及上窑污水处理厂改造工程竣工使用。城镇(包括12县)污水处理率达55.0%。大力推广工业、建筑和公共事业节能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33%,45家重点耗能企业节能12万吨标准煤,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4.48万吨和6.46万吨以内。植树造林41.10万亩、毛竹造林8.4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6.5%。累计建沼气池55.77万座,可建池入户率达76.7%,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九)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明显成效
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工作机制,帮助困难企业减负8365.63万元,新增城镇就业7.2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78万人,返乡农民工就业22.58万人。全面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医疗救助制度,全市基本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35.79万、25.86万、100.36万。解决10859名市属国有关闭破产和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问题。市区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月增资133元。5城区城市居民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260元、12县城镇居民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200元以上,农村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1200元以上,累计发放低保金2.79亿元,实现40.11万低保对象应保尽保。投资950万元,新建19个乡镇敬老院。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社会福利逐步向适度普惠型发展,建成经济适用房26.5万平方米。
全年投入16.02亿元,全面完成10项惠民工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47.28万,完成年度计划的236.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人数达359.39万,参合率93.3%。完成20所中等职业学校改(扩)建工程年度投资任务;资助23037名普通高中贫困生和贫困大学新生上学,发放资金1386.72万元。完成3000个自然村(屯)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55个自然村新农村建设试点。实施1500个自然村(屯)内道路硬化,完成30个行政村通油路或水泥路项目。完成1083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修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59处,解决20.03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农村沼气池2.45万座。对167个50户以上连片木结构民族村寨实施防火综合整治。新建31个计生服务站(所)、28个司法所。新增1897个20户以上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完成3.80万平方米廉租房建设任务。訾洲生态公园建设基本完成。西环路、七星路、龙隐路、滨江路、五美路路灯改造工程顺利完工。市区重要交通节点改造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十)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取得明显成效
全社会科技投入14.20亿元,实施技术创新项目532项,推广科技成果323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扎实推进,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位居全区前列;12县5城区全部通过2007—2008年全国科技进步考核;荔浦县跻身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新建改建校舍13.10万平方米,发放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1787.87万元;教育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成绩名列全区前列,中职教育技能比赛成绩全区第一。新建500家农家书屋、21个乡镇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进展顺利,7个县级支中心、35个乡镇基层服务点、95个村级基层服务点投入使用;桂林百姓大舞台成功举办25场,百姓大舞台、百姓文化大讲坛和市民读书月活动影响日益扩大,受众达百万人次;漓江之声被评为全国首批群众文化品牌,桂剧《灵渠长歌》获第七届广西戏剧展演桂花金奖。《桂林年鉴》获第四届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综合评比一等奖。新建扩建城乡医疗卫生用房10万平方米,第二轮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提前一年达标;创建文明卫生村427个,完成农村改厕1.05万座。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更加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更加有效,圆满完成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等重大活动安全保卫任务。“五五”普法教育、法治城市和法治县区创建活动扎实开展。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领导干部“大接访”及机关干部带案下访活动,调解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484件,审结行政复议案件194件。
一年来,我们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转变政府职能,破解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提高政府执行力、控制力和公信力。坚持重大事项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和市政协通报制度,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69件,市政协提案298件,办理质量得到提高,办结率达100%。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未结束,我市加快发展还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部分重点行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效益下滑,大宗商品进出口大幅下降的状况还没有根本好转;农民持续增收困难,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不断增大;重大项目储备不足,部分重点项目进展缓慢;县区发展不够平衡;部分干部作风亟待改进,发展软环境需进一步优化,城市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千方百计克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Ⅱ 桂林市上窑污水处理厂地址

桂林市奇峰路

Ⅲ 工业污水处理厂污泥怎么处理

一种工业污抄泥的综合处理方法,是将工业污泥经过混合、破碎、陈化预处理,陈化后的原料再经挤出成型、干燥,再经隧道窑烧结成砖或经对辊制粒机制粒,干燥,制得陶粒;所述工业污泥为印染废物、造纸废物、城镇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水处理污泥、粉煤灰、炉渣、建筑余泥、河道清理污泥、隧道及地下工程污泥中的一种或几种。
具体方法如下:
(1)将工业污泥进行脱水,送入竖窑干燥机,水分含量控制在5-10%,依次经过初级破碎、二级破碎,搅拌均匀后,进入陈化库陈化3天以上;
(2)陈化后的原料,经过双轴搅拌机挤出、双级真空硬塑挤出机挤出成型,挤出泥条经全自动切坯机切割成要求尺寸的砖坯,由机械码上窑出经再经隧道窑烧结成砖。
所述初级破碎、二级破碎方式是采用对辊破碎。
所述陈化后的原料,经过对辊制粒机制粒,干燥,制得陶粒。
所述工业污泥原料组成较为复杂时,根据所生产砖和陶粒的要求,工业污泥原料中各组分按比例进行混合,且加入添加剂,如固化剂、酸、碱等。

Ⅳ 桂林七里店污水处理厂

桂林市七里店污水处理厂于2015年建设,广西桂林市七里店污水处理厂采用较为先进的污水处理工艺滤布滤池+紫外线消毒渠, 其设计规模为14.5万立方米/日, 先期日处理规模达到14.5万立方米/日,项目投资近8337.27万元,桂林市七里店污水处理厂一、二期改造工程建设地点:桂林市七里店污水处理厂厂区内。 项目投资:总投资8337.27万元。 项目规模:一期4.5万吨/天,二期10万吨/天。 深度处理工艺:滤布滤池+紫外线消毒渠。 出水标准: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项目概况:项目拟对七里店污水处理厂一期、二期工程进行技术改造。其中一期工程污水处理规模由6万m3/d缩减至4.5万m3/d,增加深度处理设施,使出水标准提高到一级A标;增加设备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尽量保留原有构筑物的基础之上,对七里店污水处理厂所有设备进行更新;对厂区进水泵房、细格栅、曝气沉砂池、生化池、污泥脱水系统封闭除臭,减轻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在一期厂区内新建污泥脱水设施,使脱水污泥含水率降至60%以下。二期工程滤布滤池土建已按10万m3/d规模建成,现需增加滤布滤池设备,将出水标准提高到一级A标,同时对生化池进行封闭除臭。桂林市七里店污水处理厂建成后将极大地改善了周围水体环境,对治理水污染,保护当地流域水质和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Ⅳ 桂林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量是多少目前桂林有多少座污水处理厂

根据2005年的资料,桂林市有二级污水处理厂4座:七里店污水净化厂,北冲污水净专化厂属,上窑污水净化厂,第四污水净化厂,总设计处理污水能力为17.85万吨/日,实际处理量为13.8万吨/日。到2010年总设计污水处理能力由17.85万立方米/日增加到28.5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率达到80%。
截至2005年桂林市12个县都完成了建设污水处理厂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污水处理总规模30.5万吨/日。

Ⅵ 广西的地形概况

广西地形地貌

广西地处中国地势第二台阶中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两广丘陵西部,南临北部湾海面。西北高、东南低,呈西北向东南倾斜状。

山岭连绵、山体庞大、梁判岭谷相间,四周多被山地、高原环绕,中部和南部多丘陵平地,呈盆地状,有“广西盆地”之称。

山地约占广西土地总面积的39.7%;海拔200~400米的丘陵占10.3%;海拔200米以下地貌包括谷地、河谷平原、山前平原、三角洲及低平台地,占26.9%;水面仅占3.4%。

盆地中部被两列弧形山脉分割,外弧形成以柳州为中心的桂中盆地,内弧形成右江、武鸣、南宁、玉林、荔浦等众多中小盆地。

平原主要有河流冲积平原和溶蚀平原两类,河流冲积平原中较大的有浔江平原、郁江平原、宾阳平原、南流江三角洲等,面积最大的浔江平原达到630平方千米。

广西处于被称为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的云贵高原的东南边缘,两广丘陵的西部,南边朝向北部湾。整个地势为四周多山地与高原,而中部与南部多为平地。

因此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与东南之间呈盆地状,素有“广西盆地”之称。位于自治区东南部的贵港市拥有广西橘渣悉最大的平原“浔郁平原”。

(6)桂林市上窑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扩展阅读:

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自治区首府南宁,位于中国华南地区,广西界于北纬20°54′-26°24′,东经104°28′-112°04′之间。

东连广东,南临北部湾并与海南隔海相望,西与云南毗邻,东北接湖南,西北靠贵州,西南与越南接壤,广西陆地面积23.76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约4万平方千米。

广西地处中国地势第二阶梯中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两广丘陵西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现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总体圆乎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石山、水面6大类构成。广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地跨珠江、长江、红河、滨海四大水系。

Ⅶ 您好,请问你对桂林市的污水处理厂很熟悉吗,求救求救啊

实习的时抄候去过,不知袭道你要了解什么捏,桂林的污水处理在全国来说是非常前列的,顺便说一下上窑污水处理厂跟第四污水处理厂是挨在一起的,具体细节故事蛮多 呵呵,在雁山区还有一个雁山污水处理厂,同时桂林的各个县市都有自己的污水处理厂,阳朔的有一个私人一个国营

Ⅷ 兴安县有几家污水处理厂

两家。兴安县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位于广西东北部。根据查询网络地图显示,兴安县共有两家污水处理厂,分别是兴安县城北污水处理厂位于国道322东南侧,兴安县碧清源水源净化有限公司位于兴安镇护城村委贺家塘。

Ⅸ 临桂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在哪

项目建设地:桂林市临桂新区。
产业背景及优势:建设三期污水厂(20万吨)项目,不仅能临桂新区及周边乡镇的生活污水问题,而且能迅速提高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的整体水平,创造优美整洁的环境,保障经济持续发展,展现经济、环境、社会的协调性,为临桂新区建成“山水新城”创造良好条件。
项目合作单位:桂林新城投资集团。

阅读全文

与桂林市上窑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三水有多少污水厂 浏览:484
水处理剂企业应急预案 浏览:482
水处理氧化剂有哪些 浏览:840
世界6大蒸馏酒产地 浏览:807
浙江湖州超滤膜生产厂家 浏览:885
hepa过滤网读音 浏览:907
3d树脂画批发价格 浏览:165
大众迈腾空气滤芯多少公里换 浏览:223
ro膜能修么 浏览:511
树脂水门汀U200 浏览:713
深圳超滤污水设备价格多少 浏览:980
反渗透滤芯50g和75g有什么区别 浏览:730
蒸馏紫铜 浏览:515
净化器怎么设置显示 浏览:659
弱阴离子交换柱原理 浏览:159
树脂的貔貅管用吗 浏览:727
燃气淋浴器有水垢怎么办 浏览:877
净水机一个月电费多少 浏览:488
环保局管理污水排放 浏览:187
污水管道施工造成房子开裂 浏览: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