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水回用系统在某住宅小区中的方案设计
中水是指各种排水经过物理处理、物理化学处理或生物处理,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这种水质的指标是低于城市给水饮用水水质标准,但又高于污水排放标准的水质。是生活、市政、环境等范围内杂用的非饮用水,可用于冲洗便器、冲洗汽车、建设施工、工业生产、绿化和浇洒道路等。
从20世纪60年代初国外就开始了研究利用中水,近二十年来,中水开发与回用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在大量的使用中水;以色列是中水回用方面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占污水处理总量的46%出水直接回用于灌溉,其余33.3%和约20%分别回灌于地下或排入河道。我国是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北京建成了第一个中水试点工程。之后就开始了中水回用的研究报道,相关的标准及法规也陆续出台。
本文通过对本地区某住宅小区中水回用系统方案的比较探讨,阐述中水回用系统对城市长久发展及在环保节能方面的积极意义。
1 中水系统组成与形式
1.1 中水系统简介
小区中水系统是指在新、改、扩建的居住小区等集中建筑区内建立的中水系统,因供水范围较大,生活用水量和环境用水量都很大,设置中水回用系统易于形成规模效应,实现污废水资源化和小区生态环境的建设。小区中水系统框图见图1所示。建筑中水系统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给水工程技术、排水工程技术、水处理工程技术及建筑环境技术的有机结合,运用上述技术实现建筑群的使用功能、节水功能及建筑环境功能的统一。中水系统既不是污水处理厂的小型化,也不是给水排水工程和水处理设备的简单拼接。好的中水系统不仅可以为环境及建筑本身带来好的规模效益,而且从长久发展来说具有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2 中水系统的组成、水质和水源
小区中水系统是由中水原水收集系统、处理系统和中水供水系统三部分组成。中水原水收集系统是指收集、输送中水原水到中水处理设施的管道系统和一些附属构筑物;中水的处理系统是由前处理、主要处理和后处理三部分组成。前处理除了截留大的漂浮物、悬浮物和杂物外,主要是调节水量和水质,即设置调节池;主要处理是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等;后处理是对中水供水水质要求很高时进行的深度处理。
小区中水系统水质要求虽然低于城市生活饮用水标准,但卫生指标如大肠菌群数等必须达标,且还要符合人们的感官要求,以解除人们使用中水的心理障碍,此外中水不应引起设备和管道的腐蚀和结垢,最重要的是施工使用要安全可靠。
由于小区中水系统规模较大,中水水源的选择种类相对较多,具体水源的选择要根据水量平衡和技术经济比较最终确定。通常我们选取小区中水系统的水源是小区建筑物内的杂排水、(即不含冲厕排水的排水,有沐浴排水、盥洗排水、冷却水、洗衣排水及厨房排水等。)小区生活污水和小区内雨水(可作为补充水源)。本地区降水量较少,故雨水不考虑在补充水源范围之内。
2 工程概况
本住宅小区位于呼和浩特东部新区核心区域,北面为城市主干路海拉尔东街,西侧为城市主干道科尔沁西路,南邻东站北街,东面为规划路。小区有4栋高层住宅,1号楼建筑面积15967.15m2,建筑高度42.6米,地上14层;2号楼建筑面积13169.5m2,建筑高度42.6米,地上14层;3号楼建筑面积16187.7m2,建筑高度42.6米,地上14层;4号楼建筑面积13109.3m2,建筑高度42.6米,地上14层。5号楼属于综合一类建筑,功能为公寓及公寓式办公,建筑面积25259.23m2,建筑高度44.5米,地上13层。6、7号楼属于低层商铺,6号楼建筑面积1397.4m2,地上2层。7号楼建筑面积2265.59m2,地上3层。小区主体下部为地下车库,地下车库面积20641.39m2,可停放车辆581辆。小区生活泵房、中水设备处理室、消防泵房和电气用房均设置于5号楼地下室。
3 小区中水水量平衡计算
小区功能分为住宅和综合楼两部分,中水用于冲厕和绿化等杂用,选定沐浴、盥洗和洗衣排水作为中水水源。
4 小区中水处理工艺及设施
中水处理工艺流程是根据中水原水的水量与水质,供应的中水水量与水质,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对建筑环境的要求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的。本小区位于我国北部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处于高海拔、严寒、缺水地区,水质较硬。考虑到初投资及运行费用的问题,此次中水处理采用物理化学处理为主的工艺流程。见下图2。
4.1 格栅
格栅采用机械格栅,设置一道格栅,栅条空隙净宽为5mm。污水泵的吸水管上设置毛发聚集器去除毛发等杂物。
4.2 原水调节池
调节池选用预曝气的形式,这样不但可以使池中颗粒状杂质保持悬浮状态,避免沉积在池底,还可以使原水保持有氧状态,防止原水腐败变质,产生臭味。而且预曝气还可以去除部分的有机物。曝气负荷采用0.9m3/(m3・h)。
4.3 过滤设施
过滤是中水处理工艺中必不可少的后置工艺,它对保证中水的水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过滤分为两部分,首先采用微絮凝过滤,它是将絮凝和过滤相结合,工艺紧凑,设备简单。之后出水再经过活性炭过滤。活性炭过滤采用固定床,过滤器为两个,过滤器中炭层高度和过滤器直径比为1∶1,活性炭高度为5.0米,设计负荷为0.5kgCOD/kg炭,接触时间为30min,反冲洗时间为15min。
4.4 消毒
中水处理必须设有消毒设施,消毒剂投加采用自动投加方式,并能与被消毒水充分混合接触。消毒剂采用次氯酸钠消毒剂。加氯量为5mg/L(有效氯),消毒接触时间大于30min。
中水回用系统设计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中水水质标准低于生活饮用水标准,中水系统与生活给水系统管道、附件和调蓄设施存在共存的问题,可能有居民误把中水当作生活饮用水使用,为了保证供水安全,采取以下防护措施:①中水管道严禁与生活饮用水管道直接连接;②所有明装的中水管道外壁按有关标准的规定涂色和标志;③对中水系统进行必要的监测控制和维护管理。
5 结语
本工程生活废水属于优质杂排水,经过中水水量平衡计算,本小区中水原水量与用水量之差很小,可以满足本小区冲厕及绿化用水。实现了节约水资源,达到节能减排的良好社会综合效益。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贰』 如何设计雨水回收系统
雨水收集的整个过程,可分五大环节即通过雨水收集管道收集雨水-弃流截污-PP雨水收集池储存雨水-过滤消毒-净化回用,收集到的雨水用于浇溉农作物、补充地下水、还可用于景观环境、绿化、洗车场用水、道路冲洗冷却水补充、冲厕等非生活用水用途。可以节约水资源。
各不同的雨水收集流程都具有针对性,可以有效处理不同汇水面的雨水。既可以有效收集雨水又可以合理节约成本兼顾系统的雨水预处理、雨水蓄水、雨水深度净化、雨水供水、补水和系统控制,全面科学。采用大量新型专利、专业装置,材料,可以方便地解决雨水收集中特殊问题,如弃流、蓄水、供水等。收集设计中尽可能避免电气设备的使用,更多利用雨水自流的特点完成污染物的自动排放,净化、收集,做到真正节能、环保、高使用寿命、低成本的特点。整套系统都由雨水控制器进行控制,完成收集、净化、供水、补水,安全保护等功能。
回用工艺流程图
雨水管道--------截污管道--------雨水弃流过滤装置--------雨水自动过滤器--------雨水蓄水模块--------消毒处理--------用水点
工艺流程图说明:初期雨水经过多道预处理环节,保证了所收集雨水的水质。采用蓄水模块进行蓄水,有效保证了蓄水水质,同时不占用空间,施工简单、方便,更加环保、安全。通过压力控制泵和雨水控制器可以很方便地将雨水送至用水点,同时雨水控制器可以实时反应雨水蓄水池的水位状况,从而到达用水点。
雨水收集的意义:可以达到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减少雨水的排放量,使干旱,紧急情况(如火灾)能有水可取。另外可以用到生活中的杂用水,节约自来水,减少水处理的成本。
『叁』 蓄水系统、净水系统、回用系统是组成生态雨水收集系统的有哪四大要素呢
蓄水系统、净水系统、回用系统是组成生态雨水收集系统的四大要素。
1、蓄水系统
在花园种植区域及透水路面以下50cm敷设软式透水管。下雨时,雨水通过土壤及透水路面向下渗透。软式透水管能有效分离泥土与雨水,并将收集的雨水汇集到指定的收集井中,完成雨水的初级净化。软式透水管不但能够收集所需要的雨水,也是整个花园汛期的排水系统。
雨博士回用系统
小型生态雨水收集系统的设计,是一个目的明确、成本低廉、功能齐全且可持续的专项设计。是未来庭院景观、办公空间景观、小型设计绿地景观的主要景观设计元素之一,也是未来城市生态发展的方向。通过对小空间的生态景观设计,逐步渗透到景观设计的各个方面,成为未来打造绿色生态城市的重要元素。
『肆』 建筑污水再生回用及雨水利用
建筑污水再生回用及雨水利用
了解全球及我国水资源危机以及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问题,执行国家关于节水的标准、规范,开展提高用水效率与节流、分质供水;污水是重要的中水水源,将污水作为非传统水源进行处理并回用是一种经济、安全、合理的降低水耗的途径,亦为社会公众所接受。而雨水收集和处理作为生活杂用水或景观用水要比回用生活污水更经济、安全、可靠,部分省市已在国家节水方针指导下,展开雨水利用、污水再生回用工作。
了解全球及我国水资源危机以及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问题,执行国家关于节水的标准、规范,开展提高用水效率与节流、分质供水;建筑污水是重要的中水水源,将建筑污水作为非传统水源进行处理并回用是一种经济、安全、合理的降低水耗的有效途径。
社会产业的不断发展带动用水量不断地增加,对现有水资源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开始意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虽然我国幅员辽阔水资源比较丰富,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可利用的水资源就很少了,尤其是内陆不发达城市,节约用水迫在眉睫,光凭节约用水是远远不够,关键在于怎么样把不可回收利用的废水变成可回收利用的水。
建筑污水是重要的中水水源,将建筑污作为非传统水源进行处理并回用是一种经济、安全、合理的降低水耗的途径,亦为社会公众所接受。而雨水收集和处理作为生活杂用水或景观用水要比回用生活污水更健康。
根据建筑物性质不同建筑可分为住宅、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建筑用水由室内用水和室外用水组成。按建筑用水的用途又可分为生活用水、生产用水、消防用水、其他用水(景观环境用水、绿化和浇洒道路用水、工艺设备用水、车辆冲洗和循环补充用水、不可预见用水等)。
工业建筑的生产用水水量比较大,有时用完的废水就直接排掉了,造成很大的浪费,其实很多生产用水都是无污染的,可以用来冲洗车间地面、洗车、浇洒绿地等,都可以作为非生活饮用水使用。有的生产废水是高温的,经降温池降温后可作为工人淋浴用水或者采暖的锅炉使用。再生废水还可作为工业循环水使用,用于冷却生产设备。
很多国家在住宅区设置了一种家庭废水回收利用装置,它包括废水水源、蓄水箱、坐便器水箱,蓄水箱内倾斜设置过滤网,下端设有排污阀,蓄水箱上端设有开启式箱盖,其特点是:在蓄水箱和坐便器水箱之间连接空心浮动塞式提水器。本实用新型不使用任何动力设施,无噪音、无污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用改变室内结构,成本低。这种装置有效的利用了平时大家浪费的多余的污水,为环保做出了一份贡献。
在建筑中建立水循环的概念。此时建议优先采用雨水,主要理由是:①经过就地收集处理后的雨水,特别是降雨历时内中后期雨水水质相对建筑中水较佳;②雨水就地收集处理,相对建筑中水经济性更优。但是,因降雨的时间不确定性,日常雨水水量利用是难点。
雨水的获得是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的,同时由于水质条件较好,因此被认为是最有利用价值的水资源。雨水利用是一种综合考虑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城市防洪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等要求,建立包括屋面雨水集蓄系统、雨水截污与渗透系统、生态小区雨水利用系统等,将雨水用作喷洒路面、灌溉绿地、蓄水冲厕等城市杂用水的技术手段。由于对居住小区内的雨水进行了合理的规划和充分利用,使得居住区内土壤中的含水率增大。雨水涵养地表水和地下水,调节小区气候,降低了雨水管系容量负荷,即减少雨水管道系统的投资和运行费用,总而言之,雨水利用的益处是很多的。
建筑雨水利用就是将水循环中的天空雨水以天然地形或人工方法收集、截流、储存、处理回用,供建筑及小区日常用水。雨水收集利用技术与住宅建设的结合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我们由于水资源日益枯竭而望天兴叹的生活。而随着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主编、北京泰宁科创科技有限公司参编的《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国家标准的颁布实施,这一技术将会在全国得到快速普及,中国水资源日益枯竭、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状有望得到缓解。这些小区一般占地面积大,绿化比例高,有喷泉水池等水景观,并有完整的雨污分流系统,进行了一些雨水利用工程的改造。在较大面积的绿地及广场等地下可以设置地下式蓄水池或蓄水渗透池,还可以利用人工水池、人工湖等雨季来临,可以将雨水存入蓄水池中,经过简单的处理如:沉淀、过滤、消毒等即可用作浇洒绿地、冲洗路面、冲厕所及洗车等耗水量大而又对水质要求不高的用水项目。在一些工业区,将雨水进一步处理,作为冷却循环用水节省小区或厂区内雨水管道的投资,在夏季即雨季用水高峰期缓解城市的供水压力,在长时间无降雨的情况下,可以由市政给水管网供给,这些方面的工作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建筑雨水利用的措施。
雨水利用分直接利用与间接利用,前者是将雨水收集后直接回用用于绿化、冲洗道路和停车场与汽车、景观用水及建筑工地用水,由于我国大多数地区降雨量全年分布不均,故直接利用往往不能作 为唯一水源满足要求,一般需与其它水源一起互为备用;后者是将雨水简单处理后下渗或回灌地下,补充地下水,改善生态环境,减轻城区水涝危害和水体污染等。在降雨量少而且不均匀的一些地区,如果雨水直接利用的经济效益不高,可以考虑选择雨水间接利用方案。雨水处理工艺简单:雨水水质较之中水要好的多,处理工艺简单,其杂质主要是由降水中的基本物质和流经汇水面而携带的外加杂质组成。加强水系综合整治和水网建设,因地制宜地拦蓄、利用雨洪水。
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比较:雨水利用与污水深度处理回用均可起到减少自来水用水量,降低城市引水、净水的边际费用的作用和环境保护的效果。而雨水利用还能更有效地减少向排水系统的排放量,节省了城市排水设施的运行费用;在城市暴雨时,能起到防洪减灾的积极作用。制定相应的雨水回收利用的政策、法规。根据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忽视雨水回收设计与应用的实际问题,因此,城市污水资源化再利用是十分必要的,是消除缺水危机和解决环境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伍』 请问(雨博士)关于建筑小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是什么
为您服务是我的荣幸,您满意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我们将以更努力地服务和更好的产品,为您做更好的工程。
雨博士|雨水收集系统
在住宅小区建设开发过程中,雨水利用空间比较大,而且利用形式丰富,在新型住宅小区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雨水直接利用系统
雨水的直接利用是指由集水沟、输水管道、截污装置、储存设备、净水设备、配水管道组成的系统,根据雨水区域不同,又可分为屋面雨水利用、道路雨水利用、绿地雨水利用。
1.屋面雨水利用
屋面雨水利用是指利用建筑物与屋顶或天台等暴露的区域,作为集雨面收集雨水利用的系统。屋面相较于其它区域,收集的雨水直接来自于天空,水质相对较高,pH呈中性,硬度低,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处理,便可用于消防、浇灌、景观、洗车用水。 在设计屋面雨水搜集利用系统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屋顶材料宜选择金属、陶片、混凝土材料,石棉等易渗湿、水解的材料不宜作为采集材料,石棉纤维可能会进入收集系统,此外部分材料含铅等重金属,也不宜作为集水屋顶;
(2)雨水弃流装置应依据当地实测降水情况设计,若无当地实测资料,弃流厚度宜在2~3mm,根据弃流厚度与实际集水面积,计算初期雨水弃流装置体积,当集满雨水后,利用自动或手动的阀门,将雨水进入调节池,自控式主要应用于虹吸式屋面雨水收集系统;
(3)雨水调节池有效蓄水容积,参照GB50400—2016《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公式计算;
(4)蓄水池应配套简单的处理系统,并与喷洒系统、消防系统等水使用系统相连接,也可直接通过渗透管沟补充地下水,蓄水池可设置在屋顶、地面或底下,储存设施需有溢流装置,大型建筑一般设置在地下;
(5)蓄水池需要由耐酸、耐碱对水无污染材料制作,市场上已有比较成熟、廉价成本低、安装方便、无需维护、承压能力较强的雨水蓄水模块技术;
(6)应据实际需求设计蓄水处理工艺,基本的处理包括过滤、消毒,但在酸雨区等水质较差的区域,或空气质量较差的时间段降水,还需使用混凝剂,以吸附杂质,若直接过滤水中COD、ss去除效果并不理想,若用户对水质量要求较高,还可配备更深层次的处理设备;
(7)采用生物方法处理雨水时,对水质要求较高,需增加深度处理装置。
2.道路雨水、绿地雨水利用
道路雨水是指将非建筑面集雨面雨水搜集利用的系统,道路雨水质量相对更差,水质受路面材料、降雨量、降雨间隔、交通、路面卫生等因素影响。绿地雨水是指利用绿地收集利用雨水的系统,其主要通过绿地的渗透、植物吸收作用收集利用雨水,利用的雨水水量较少,但可初步净化雨水,水质相对较高。
2、绿色建筑住区雨水收集与处理工艺
基于绿色建筑住区面积、人口以及绿化率等确定具体的雨水收集与处理工艺,一般在高层建筑住区内由于雨水位置较为复杂,因此可以将屋面、广场、停车场以及道路中的雨水进行收集,以此提高对中水的利用效益。但是由于各种区域的雨水水质不同,其污染程度也就不同,因此需要进行特殊处理以及实现雨水的综合利用。
确定雨水收集的工艺。由于雨水相对污染比较小,其只需要经过沉淀消毒之后就可以应用到绿化灌溉等方面。如果住区内有水体景观经过处理后的雨水就可以应该到景观水体中,这样不仅可以补充景观的水体,而且还能实现雨水储存的效果。
雨水收集与处理技术集成系统主要包括雨水的汇集、储存与利用,由于雨水存在不易控制流量的特点,因此汇集雨水比较困难,尤其是在我国建筑高度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对于屋顶雨水的汇集控制更加困难。目前对于雨水的汇集主要是通过良好的渗水性材料进行实施。石英砂过滤器过滤时,当滤层阻力达到0.05MPa时,滤室用反冲洗泵进行反洗,冲洗滤层截留的污物,反冲洗历时7~10min,反洗水排水入调节池。消毒:中水处理必须设置消毒设置,本处理系统采用二氧化氯发生器,家氯量5~8mg/L,清水池内消毒接触时间应大于30min。二氧化氯发生器为全自动工作和投加方式。
『陆』 楼顶雨水蓄水收集系统怎么做
楼顶的雨水做起来比较简单,直接采用落水管 加装不用电的过滤器,自动分离了干净水和脏水,0.28毫米的过滤精度 干净水在引流至已经设置的蓄水箱内,葳西雨水会做!
『柒』 请问关于雨水收集回用的意义及展望
雨水的收集回用为小区生活杂用水提供了新的供水途径,缓解了目前用水紧张的现状,减轻了城市雨水排水的压力;雨水的收集回用减少了路面积水,方便了行人,避免了暴雨时雨水积蓄对环境的破坏,减少了污染;雨水的收集回用相比城市自来水的价格,虽然前期投资比较大,但是从长远来看,雨水的利用节约了传统的雨水排放中统一收集、处理以及长距离管道输送的投资。可见,雨水的收集回用使环境、社会以及经济效益和谐统一,意义重大。
近年来,随着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人们对雨水的再利用逐步重视起来。但是,达到全国范围内居住小区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真正的建成并投入使用还有很大的差距,经济及技术等条件的限制导致绝大多数小区并没有实现对雨水的二次利用。对此,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深入研究:第一,应加大对雨水收集利用的科研力度,为雨水的回用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第二,强化人们的节水观念,加大对雨水收集回用的宣传教育;第三,由于我国对雨水的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所以政府应进行宏观调控,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并给予一定的财政资助,进一步推进雨水二次利用的发展和实施,以促进人和水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