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污水处理突然进入大量的含油污水对活性污泥有啥影响
会造成活性污泥缺氧死亡。主要原因是油类物质包裹污泥,阻止氧气的溶解。
㈡ 生活污水处理SBR工艺向生化池投加PAC对活性污泥有没有影响
不知道你为什么要往生化池中投加PAC,是不是污泥解絮了?
首先,投加PAC(聚合氯化铝)对生化系回统本身并答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如果你是在调试过程中,想让污泥尽快的长大成为较大的胶凝团,这种办法并不是不可以试一试,但是建议少量的慢慢投加,避免一次性大量投加,这样会对系统造成一定的冲击,反而调试时间会加长。
要是你是在长期运行过程中,系统出现了污泥解絮,用PAC使污泥重新絮凝,根本就是自欺欺人,因为污泥解絮已经表明你的活性污泥死亡,系统已经出现严重的问题,你要做的是尽快找出原因,做出及时有效的具体应对措施,比如加大曝气量、加清水、减少进水量、加大污泥回流量等。
PS:直接向SBR池投加PAC,只要不是超大量的投加,一般是没有什么影响的。
㈢ 污水处理活性污泥法的处理方法
A/O是Anoxic/Oxic的缩写,它的优来越性是除了使源有机污染物得到降解之外,还具有一定的脱氮除磷功能,是将厌氧水解技术用为活性污泥的前处理,所以A/O法是改进的活性污泥法。 A/O工艺将前段缺氧段和后段好氧段串联在一起,A段DO不大于0.2mg/L,O段DO=2~4mg/L。在缺氧段异养菌将污水中的淀粉、纤维、碳水化合物等悬浮污染物和可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有机酸,使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不溶性的有机物转化成可溶性有机物,当这些经缺氧水解的产物进入好氧池进行好氧处理时,可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及氧的效率;在缺氧段,异养菌将蛋白质、脂肪等污染物进行氨化(有机链上的N或氨基酸中的氨基)游离出氨(NH3、NH4+),在充足供氧条件下,自养菌的硝化作用将NH3-N(NH4+)氧化为NO3-,通过回流控制返回至A池,在缺氧条件下,异氧菌的反硝化作用将NO3-还原为分子态氮(N2)完成C、N、O在生态中的循环,实现污水无害化处理。
㈣ 污水处理曝气的大小对活性污泥生长有什么影响
曝气,是污水好氧处理中必不可少关建环节,曝气量的大小对无论对生物膜法或是活回性污泥法都有直接答影响,曝气量过小,二次沉淀池可能由于缺氧而发生污泥腐化,即池底污泥厌氧分解,产生大量气体,促使污泥上浮。曝气量过大,在曝气池中将发生高度硝化作用,使混合液中硝酸盐浓度较高。沉淀池中由于反硝化而产生大量N2或NH3,而使污泥上浮。
另外,曝气量的分布是和稳定,也是影响处理效果和能耗的一个重要原因。曝气头堵塞,气体流量会减少,也会造成其它地方流量增大,相反,曝气头破损,气体流量会大增,会造成其它地方流量锐减,由于生物反应不平衡,处理质量下降。为达到处理效果,不得不调整曝气量,在此某点的溶解氧的变化不能准确反映生物池的处理状态,使得溶解氧为指标的控制变得不稳定,能耗增加。因此曝气系统必须进行控控制。
㈤ 污水处理活性污泥法中,污泥沉降性特别差的原因有哪些
活性污泥系统沉降性较差(污泥膨胀)的原因:污泥膨胀分为丝状菌膨胀和非丝状菌膨胀两种,丝状菌膨胀最为普遍。
1.丝状菌膨胀
目前,人们对丝状菌膨胀的认识尚不完全统一,一般认为丝状菌和菌胶团细菌的优势竞争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水质:水质是造成污泥丝状菌膨胀的最主要原因。污水中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低分子糖类和有机酸等)含量高时,有利于丝状菌生长,导致污泥膨胀;污水中硫化物含量高时,有利于硫化细菌生长,而发生污泥膨胀;污水的PH值低(pH<6)时,易发生污泥膨胀;污水缺乏氮和磷(C,N,P比例失调)时,丝状菌比表面积大,与菌胶团细菌竞争氮和磷而优势生长,也导致污泥膨胀。
温度:菌胶团细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8——30℃,浮游球衣菌的生长温度为15——30℃,最适温度为25——30℃。如果水温为25——28℃,易造成浮游球衣菌优势生长,导致污泥膨胀。水温低于15,一般不发生污泥膨胀。
溶解氧:溶解氧的影响比较复杂,过低和过高的溶解氧都会引起污泥膨胀。在排除其他因素后还不能解决污泥膨胀的问题就要通过调节曝气系统改善溶解氧的含量进行处理。
有机负荷:有机负荷低时,营养物缺乏,丝状菌在营养竞争中优势生长,导致污泥膨胀;有机负荷很高时,溶解氧浓度迅速降低,丝状菌优势生长,引起丝状菌膨胀。常温下城市污水污泥负荷很低{0.1kgBOD5/(kgMLSS·d)}或很高{超过2.5kgBOD5/(kgMLSS·d)}时,都会发生丝状菌膨胀。
工艺方法:实践证明,完全混合式比推流式易发生污泥膨胀;间歇式活性污泥法最不容易发生污泥膨胀;有沉砂池,但没有设初沉池的工艺不易发生污泥膨胀;叶轮曝气比鼓风曝气易发生污泥膨胀;射流曝气能有效地避免浮游球衣细菌引起的污泥膨胀。
2.非丝状菌膨胀
活性污泥系统沉降性较差(污泥膨胀)时,镜检找不到大量丝状菌,这种膨胀叫做非丝状菌膨胀口非丝状菌膨胀主要发生在水温较低而污泥负荷较高的场合。
详细请参考:
活性污泥系统沉降性较差(污泥膨胀)的原因以及处理方法
http://www.nmgjlscl.com/Item/Show.asp?m=1&d=2938
㈥ 污水处理活性污泥法如何提高磷的去除效率
生物除磷系统的生产运行经验表明,生物除磷工艺要稳定达到较好的除磷效果是比较困难的。国内外的不少专家针对此作了不少的研究,为了解决污水排放不能达到城镇污水排放标准,经常会向除磷工艺中投加化学药品,采用生物化学相结合的除磷方法,以提高除磷的效率。经过大量的研究表明,要保证生物除磷系统出水含磷量低于0.5mg/L,基本有两种可行方法:其一是与化学除磷相结合,通过化学反应和药剂的催化作用提高除磷效果;其二是通过应用初沉污泥发酵生成足够数量的VFAs,提高生物除磷系统中聚磷菌可利用的碳源来提高除磷效果。
总结生物除磷实验和污水处理厂世纪运行效果,活性污泥的生物除磷工艺主要控制要点包括一下几点:①污泥龄的控制:生物除磷系统的本质是通过排除富磷剩余污泥来达到除磷效果的,因此剩余污泥的多少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除磷性能。通常认为污泥龄越长,污泥产率越低,污泥含磷量越低,去除单位重量磷需要消耗较多的BOD5。仅以除磷为目的的污水处理系统宜控制较短的污泥龄,一般为3.5~7d。②有机物浓度和有机基质类型的控制:经大量的研究发现,若要使污水处理厂出水中磷含量低于1.0mg/L,达到排放标准,进水中的BOD5/TP应控制在20~30,且含由丰富的低分子有机酸(VFAs)机制,Gerber等人认为磷的厌氧释放基本上取决于进水的性质而不是厌氧状态本身。③ DO的控制:厌氧段溶解氧(DO)应严格控制在0.2mg/L以下,而好氧段DO控
制在2mg/L左右;④硝酸盐的控制:在生物除磷工艺中硝酸盐的去除是除磷的先决条件。但硝酸盐
控制在什么水平尚存在不同的看法,通常认为应控制在0.2mg/L以下,硝酸盐影响的程度和废水有机物浓度以及有机基质类型有关,Ekema等人认为,当COD/TKN的比值小于7~9时,生物除磷系统很难获得好的效果。⑤出水SS的控制:生物除磷系统污泥含磷量一般大于5%,为达到严格的磷控制标准,在污水处理厂出水口设置过滤设施是必要的。
为了达到理想的活性污泥法处理效果,就必须考虑诸多因素。在生物除磷工艺中,对污染物的去除起主导作用的是微生物,因此在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多少,直接影响污水处理的效果。而在强化生物除磷工艺中聚磷菌是活性污泥除磷的关键,因此提高生物除磷工艺除磷效率方法就是提高聚磷菌在整个生物系统中的生物量,使聚磷菌在该生物系统的比例大幅度的提升,使其成为优势菌种,已达到较好除磷效果。
为此试想通过在好氧池前设置高负荷好氧池提过活性污泥的生物量和生物活性。在高负荷好氧池中,大量的有机物质的进入,使微生物在高负荷条件下处于对数增殖期,大量的繁殖形成一个生物再生区域;同时也产生大量的粘性物质,使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与污水中的悬浮物、颗粒产生吸附,已达到对污染物的更好结合利用,最终达到去除的目的。
另外,为了使聚磷菌在系统中成为优势菌种,可通过控制好厌氧池这个“生物选择器”在聚磷菌释放磷这个环节上各种释放磷因素,已达到使聚磷菌成为优势菌种的可能。
㈦ 怎样判断污水处理中活性污泥的性能
从外观看:絮凝状况,沉淀时间,气味,污泥颜色。
从数据看:污泥指数,沉降比,污泥龄,溶解氧 。
污泥调理方法:
1. 化学调节法
(1)混凝剂:
污泥化学调理常用的混凝剂及其高分子聚合电解质;有机高分子聚合电解质和微生物混凝剂等3类。
1) 无机混凝剂:铝盐、铁盐;投加量为污泥干固体重量的(7~20)%。
2) 高分子混凝:PAM(聚丙烯酰胺),投加量为污泥干重的1%以下。
助凝剂:本身不起混凝作用,调节污泥的PH值,改变污泥颗粒结构,破坏胶体的稳定性,提高混凝效果,如硅藻土、石灰等。
3) 微生物混凝剂: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主要3种:直接用微生物细胞为混凝剂;从微生物细胞提取出的混凝剂;微生物细胞的代谢产物作为混凝剂。由于微生物混凝剂具有无毒,无二次污染,可生物降解,混凝絮体密实,对环境和人类无害等优点而受到重视与推广应用。
a.直接用微生物细胞为混凝剂: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等。
b.从微生物细胞提取的混凝剂:真菌、藻类含有葡萄糖、甘露聚糖、N-2酰葡萄糖等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的带阳电荷的脱乙酰几丁质(壳聚糖),含有活性氨基和羟基等具有混凝作用的基团。
c.微生物细胞的代谢产物作为混凝剂:微生物细胞代谢产物主要成分为多糖具有混凝作用,如普鲁兰。
(2)助凝剂
一般不起混凝作用。助凝剂的作用实调节污泥的PH值;供给污泥以多孔状格网的骨架;改变污泥颗粒结构破坏胶体的稳定性;提高混凝剂的混凝效果;增强絮体强度。主要有:硅藻土,珠光体,酸性白土,锯屑,污泥焚烧灰,电厂粉尘,石灰及贝壳粉等。
助凝剂的使用方法有两种:一种方法是直接加入污泥中,投加量一般为10~100mg/L;另一种方法是配制成1%~6%浓度的糊状物,预先粉刷在转鼓真空过滤机的过滤介质上成为预覆助凝层。
2. 热处理法
污泥热处理兼有污泥稳定、消毒和除臭等功能。适用于初沉污泥,消化污泥,活性污泥,腐殖污泥及它们的混合污泥。可分为高温加压热处理法与低温加压热处理法两种。
(1)高温加压热处理法
控制条件:温度为170~200℃,压力为1.0~1.5MPa,反应时间为1~2h。
(2)低温加压热处理法
控制条件:温度低于150℃(可在60~80℃时运行),压力为1.0~1.5MPa,反应时间1~2h。
3. 冷冻法
即胶体颗粒开始冷冻,随着冷冻层的发展,颗粒被向上压缩浓集,水分被挤向冷冻界面。由于冷冻层的迅速形成,有部分颗粒妨碍水分的流动,因而在新的冷冻界面重新开始冷冻,使浓集后的颗粒夹在冷冻层之间。浓集污泥颗粒中的水分被挤出。冷冻-融解使污泥颗粒的结构被彻底破坏,脱水性能大大提高,颗粒沉降与过滤速度可提高几十倍。可直接进行脱水。
冷冻-融解过程使不可逆的,即使再用机械脱水或水泵搅拌也不会重新成为胶体。
4. 淘洗法
此法适用于消化污泥的调理。淘洗法使以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或自来水、河水把消化污泥中的碱度洗掉以便节省混凝剂用量,但需要增设淘洗池及搅拌设备。一减一増大体可抵消,加上目前高效混凝剂的不断开发,淘洗法已逐渐被淘汰。
㈧ 在污水处理中,活性污泥的量偏多或者偏少会有什么影响
可能会产生复的影响如下:
1. 活性污制泥量不足:根据化验数据计算不足污泥量,尽快补充菌种;
2. 活性污泥死亡:分析具体原因,对气量、进水量、回流污泥量进行相应的调整;
3. 池面白泡过多:减少鼓风机台数或调小出气阀并加大污泥回流量;
4. 污泥沉淀性差:减少进水量及曝气量,增大污水停留时间;
5. 污泥反硝化上浮:减少曝气池末段曝气量,加大污泥回流量;
6. 出水SS偏高:降低进水负荷或减少曝气量,增大排泥量。
㈨ 污水处理突然进入大量的污油对活性污泥有啥影响
山东博斯达为你解答:污水处理突然进入大量的污油,对生物膜的影响比较大的。建议在前段增加气浮装置或隔油装置。
山东博斯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为你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