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废水知识 > 防老剂rd生产废水回用

防老剂rd生产废水回用

发布时间:2020-12-20 20:16:10

『壹』 橡胶防老剂rd

橡胶防老来剂RD是一种酮胺源类防老剂,对热氧老化引起的老化有极佳的防护效能,同时对金属的催化氧化也有极强的抑制作用。而且对橡胶的加工性能,硫化特性及硫化胶的物理性能没有影响。毒性小,广泛应用于氯丁胶、丁苯胶、顺丁胶、异戊胶等合成橡胶及天然橡胶的多种制品中。由于色泽呈浅黄色,还可用于卫生橡胶制品中。

『贰』 橡胶防老剂RD的作用机理

橡胶防老剂RD是一种酮胺类防老剂,对热氧老化的防护非常有效,对金属的催化氧化也有极强的抑制作用,毒性小,广泛应用于氯丁胶、丁苯胶、顺丁胶、异戊胶等合成橡胶及天然橡胶的多种制品中。由于其色泽浅黄,还可用于卫生橡胶制品中。
技术进展防老剂RD的制备通常是以苯胺、丙酮为原料,产品中的有效成分为2,2,4-三甲基-1,2-二氢化喹啉的二、三、四聚体,特别是二聚体防老化性能极好。若防老剂RD中二聚体含量低,胺类杂质含量高,则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易喷霜,抗龟裂、曲挠性较差。
传统的生产工艺以酸性物质作为催化剂,使苯胺与丙酮缩合,先制成单体,然后单体再进行聚合。该法由于合成的单体中存在苯胺较多,且不易分离,在进一步聚合时,产品杂质多,使产品内在品质显著下降,而且在生产过程中物料发粘,设备处理困难,不易加工,对环境污染严重。
经过多年的研究开发,国内外对防老剂RD的合成路线已有重大改进,对其合成机理深入认识,在合成过程中尽可能增加二聚体的含量,在缩聚条件、分离、回收等方面进行大量的研究与改进,取得很大突破。尤其是将苯胺与丙酮缩合与单体聚合在一个反应器中进行,即国内俗称的"一步法"。
"一步法"生产防老剂RD的工艺路线,除去一步缩聚外,重大改进在于:一是引入甲苯的使用。甲苯在防老剂RD生产中起到多种作用,如用作脱水、溶剂等。甲苯使反应进行顺畅,反应条件易于控制,同时可回收重复使用。二是对单体的功能及使用加深认识,形成了既能控制其生产量,又能加以回收,重复利用的动态循环路线。
因为防老剂RD中最为有效的成分为二聚体,因此在合成过程,尽可能提高二聚体的含量。如日本住友化学推出的商品名为AutigeneFR的产品,其二、三、四聚体分别大于50%、10%~40%和小于7%,胺类杂质小于1%。而国内防老剂RD二聚体含量仅不足20%,胺类杂质为5%~20%,因此在子午线轮胎中的应用受到限制。
目前国内防老剂RD合成工艺研究重点在于如何提高二聚体含量,减少胺类及多聚体的含量。一般认为生产防老剂RD质量的好坏,受缩聚反应影响最大,单体喹啉的二、三、四聚体的多少,大体上是在缩聚釜内生成。在后处理过程中,若没有太大意外,一般对二、三、四聚体比例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在苯胺与丙酮缩聚反应中,主要的影响因素一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反应温度、回流情况、甲苯用量、丙酮滴加方式和速度、搅拌效果及催化剂用量等。另外在单体蒸馏回收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单体沸点高,温度低了蒸不出来,温度高了物料易焦化变质,因此要求在蒸馏中必须提供高真空;在中和、水洗、分离等环节,必须确保洗净的油类物料不含酸或碱,以免高温加热导致物料分解。
生产与市场我国目前防老剂RD生产能力1.5万吨/年,产量为8500吨/年,主要生产企业有中石化南京化工厂、山东橡胶助剂厂、兰化公司有机厂、滑县化工厂、牡丹江助剂厂、浙江永嘉化工厂、四川染料厂和天津五一化工厂等。由于防老剂RD在橡胶中相容性好,用量较高时,最高可达5%,也不会喷霜,故可明显提高防老剂的用量,以改善胶料的抗老化性能。防老剂RD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对苯二胺类防老剂如4010NA、DNP和酮胺类防老剂如AWC6并用,可提高抗臭氧及抗曲挠性能。防老剂RD与防老剂MB并用,对天候老化、静态老化防护特别有效。更为重要的是在天然胶和丁苯胶中,防老剂RD的用量仅为防老剂丁的一半,即可达到同样效果。使用历史较长,用量较大的萘胺类防老剂甲、防老剂丁,因其易喷霜、污染严重,而且防老剂丁有一定致癌作用,给人体健康带来极大危害,国外早已停止生产与使用。国内也有进一步认识,我国加入WTO为期不远,为了与国际接轨,适应现代橡胶助剂工业的发展要求,国内橡胶企业以后不会再使用该类防老剂。人们希望找到一种性能与防老剂丁相似或更好,安全可靠的防老剂。经研究和使用发现性能与防老剂丁相似,而抗老化功能更好的防老剂RD,是理想的替代产品。
而且防老剂RD相对于性能优良、无污染的对苯二胺类防老剂生产工艺简单、投资小、成本低、容易建设,因而近年来国内发展较快。目前防老剂RD已是我国防老剂产量最大的品种之一,使用量相当大,1990年消费量为3000吨,2000消费量增加到8500吨。目前防老剂RD的使用范围从大型轮胎到小型橡胶密封圈均有使用。尤其是我国目前轮胎市场仍处于斜交胎和子午胎并存的局面,子午胎仍处于第一代(有内胎)和部分第二代水平(无内胎),因此我国目前用于斜交胎及非轮胎制品的防老剂,品种主要为防老剂RD,而且目前我国也能生产出高质量的适应于子午胎使用的防老剂RD。
2000年我国耗胶量约为185万吨,根据我国橡胶工业的发展速度,2005年我国耗胶量约为245万吨,2015年将达到370万吨。据耗胶量及国家制定的子午胎发展规划等资料,专家预计2005年我国防老剂RD的消费量将超过1.5万吨,2015年防老剂RD的消费量将达到2万吨。
目前我国防老剂RD的生产企业规模较小,质量落后,难以满足橡胶工业发展的需求,国内合成防老剂RD的原料苯胺和丙酮已经自给自足,而且价格较低,出口防老剂RD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因此我国发展防老剂RD前景广阔。
建议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橡胶工业和助剂工业也将随之国际化。根据国际市场发展潮流,我国必将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国内防老剂甲和防老剂丁随时会有结束使命的一天,因此防老剂RD生产企业应大力进行产品宣传工作,做好防老剂甲和防老剂丁的替代工作。
由于我国防老剂RD普遍存在二聚体含量低,产品杂质多,内在品质较差等问题,因此在子午线轮胎中使用受到限制,由此可见目前防老剂RD关键不在于扩大生产能力,而在于提高产品内在品质。防老剂RD组成非常复杂,据有关资料报道,共含有50种物质,反应机理较为复杂。因此国内有关部门应充分了解反应机理,不断优化和改善合成工艺,提高二聚体含量,减少杂质,生产出高品质防老剂RD,以适应子午线轮胎需要。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大力提高防老剂RD单套装置生产能力,实现规模化经营,降低生产成本,参与日益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

『叁』 橡胶防老剂RD是怎么生产的有相关的技术可以分享一下吗

橡胶防老剂RD,化学名称2,2,4—三甲基—1,2—二氢化喹啉聚合体。主要用作橡胶通用型防老剂。对热和氧引起的橡胶老化有极好的防护效能,对金属的催化氧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防护性能持久。具有低挥发性,在高温下长期使用损失小,对发展高速轮胎尤为重要,宜用于高温受热设备和热带地区使用的橡胶制品。本品污染性低,不影响硫化。适用于天然、丁苯、丁腈、氯丁等胶种,用于制备各种轮胎、工业用橡胶制品、电缆等。由于具有色泽浅黄,还可用于卫生橡胶制品中。 目前,RD的生产方法是采用苯胺和丙酮为原料,苯磺酸为催化剂,在150~165℃下进行缩合反应,然后在盐酸介质中聚合而成聚合物,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析出。由于此过程污染性较大,有盐酸和苯磺酸等酸性物质对设备造成腐蚀,经济效益较低,有必要对其工艺过程进行改进。本论文探讨了使用固体酸作催化剂催化合成橡胶防老剂RD的方法。使用固体酸作催化剂的突出优点是操作方便、后处理简单、无废酸废液排放、催化剂可重复使用和再生等。所以固体酸是一类很有发展前途的新型酸性催化剂,很有必要尽快地把它们应用于生产过程,改进旧的生产工艺。 固体酸是将酸性基团键合或负载于不溶性载体上的一类催化剂。主要有这样几种类型:新型分子筛催化剂,杂多酸,固体超强酸,强酸性离子交换树酯。其中SO_4~(2-)/MnOm型固体超强酸和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除具有其它固体酸的易同产物分离、易再生、不易腐蚀设备等一般特点外,还具有使用温度较高、原料易得、价格便宜等突出优点,所以自1979年首次获得以来,人们对此类固体超强酸进行了大量研究。本论文选取了这一类催化剂中的几种作为合成橡胶防老剂RD的催化剂,分别考察了它们对RD合成反应的催化性能。研究合成了固体超强酸SO_4~(2-)/Fe_2O_3,SO_4~(2-)/TiO_2,SO_4~(2-)/ZrO_2,S_2O_8~(2-)/ZrO_2,磺化苯膦酸锆,并把它们作为催化剂用于RD的合成。得到的结果是:与传统工艺用苯磺酸为催化剂相比,用该类固体酸作催化剂,在许多方面优于苯磺酸,催化剂与产品分离容易,产品后处理简单,简化生产工艺,节约原材料和能源,减少废水等。但在研究中发现,SO_4~(2-)/Fe_2O_3,SO_4~(2-)/TiO_2, D 摘 要 SO4’“记山,SZOS’”亿,磺化苯磷酸钱作为 RD的合成反应催化剂,RD的产率太 低。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最好,苯胺转化率达到80%。结论是: 一、固体超强酸SO/“”e。O。催化效果不理想。苯胺最大转化率只达到30%左右, 虽然其重复使用性能较好,但收率太低。 M、固体酸催化剂SO。‘’/TIO。,因TIO。粒度太细,虽然RD单体收率较SO/“/ Fe。O。催化反应有所提高,但在催化剂制备和与产品分离的过程中,抽滤速度太慢, 在产品中有残留,用于RD的工业化生产,经济效益不大。 M、固体酸催化剂SO。’-/ZrO。在RD的合成中,RD的收率比采用SO。勺。作 催化剂收率高,转化率为43%,催化剂的重复性能也较好,但ZrO。也存在着与TIO。 同样的问题。 四、固体酸催化剂 S。Os’”/ZrO。对 p合成催化活性较好,p收率为 45%,催 化性能较好,但是不如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五、磷化苯磷酸错也被用作RD合成反应的催化剂,但催化活性比强酸性离子 交换树脂差,不适合用于RD的合成。 六、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是RD合成的较好催化剂,苯 胺转化率80%,其二聚物和三聚物、四聚物的含量也较高,在RD的生产工艺改进 方面,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催化剂。

『肆』 橡胶原料RD有失效期吗

橡胶RD是橡胶防老剂的简称,橡胶RD是有失效期的。
橡胶防老剂RD,是2,2,4-三甲基-1,2-二氢化喹版啉聚合体,是一种酮胺类防老剂,权其有效成分为RD单体的二、三、四聚体,二聚体起主要防护作用,工业上多用于橡胶的防老。
橡胶防老剂RD的有效期一般为1年。如果超过有效期,在使用之前需要重新检测以防失效。

『伍』 防老剂RD的制备或来源

以苯胺和丙酮为原料,甲苯为脱水剂,盐酸为催化剂,于温度130-140℃下缩聚,经中和水洗、常压蒸馏、减压蒸馏、切片、包装即得成品。
外观 : 琥珀色至棕色片状 软化点 : 80-100℃ ,加热减量: ≤ 0.5% ,灰分 : ≤ 0.5% 主要特性及应用 — 具有抗氧化作用,几乎适用于在各种应用情况下的所有类型的弹性体,温度适用范围广。 — 在橡胶中的持续性使橡胶胶料具有长期的抗热老化作用。 — 能阻止胶料被重金属催化氧化 — 分子量高,在胶料基体中迁移慢,不易喷霜。 配方资料 — 在干胶应用情况下,RD作主抗氧剂,用量在0.5至3.0份之间。在浅色制品中,若不允许变色,则用量不能超过0.5份。 — RD一般不会影响天然胶与合成胶的硫化特性,但会降低氯丁胶的储存稳定性。若使用情况要求具有抗臭氧与抗屈挠疲劳性能,RD应与4020并用。 — 抗氧防护:0.5-3.0份RD — 通用抗降解防护:0.5-1.0份RD+1.0份4020 — 高性能防护:1.0-2.0份RD+1.0-3.0份4020 — 在过氧化物硫化的EPDM和NBR胶料中使用RD可以获得优良的耐热性能,对交联密度的影响轻微。在此种应用中RD的典型用量为0.25至2.0份。 — 在胶乳应用中,若允许轻微着色可用RD粉料分散体,干基用量为0.5至2.0份。 包装及贮存条件 塑料编织袋内衬聚乙烯塑料袋包装(或根据外商要求包装),每袋净重25公斤。RD应贮存在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包装好的产品应避免日光直射。

『陆』 橡胶防老剂RD的作用机理

在橡胶工业中,研究者早就发现2,2,4 三甲基 1,2 二氢化喹啉(以下简称单体)具有防止橡胶老化的作用,却无法使用。因为它具有较高的挥发性,对浅色橡胶制品及与其接触的物质具有较强的污染性。上世纪30年代,人们发现单体经聚合后其防老化效果大为增强,从而为以后的广泛使用奠定了基础。
近十几年来,随着国内子午线轮胎生产线的大批上马,对防老剂RD的使用量快速增加,从而引发一轮防老剂RD的生产热潮。表面看来,防老剂RD的生产工艺并不复杂,仅由普通原料聚合而成,但产品组分中包含有聚合度不同的各种聚合物,各种聚合物的含量、比例则影响着产品的使用性能,从而构成了该产品的特殊性、复杂性。因而从防老剂RD诞生之日起至今不断有新的技术对之改进,或优化性能,或提高收率,或改进工艺,不一而足。
由于防老剂RD是多种聚合物的混合物,其中哪些是有效成分,如何最大限度地生成有效成分就成了人们的最关心的问题,这些都涉及到反应机理及杂质形成的问题,因而不断有人对此进行研究探索。本文仅就反应机理及杂质形成作一综述及推断,以供有关方面参考。
1 防老剂RD合成的反应机理及杂质的形成
1.1 反应机理
目前普遍认为防老剂RD的合成过程包括两大阶段:首先是苯胺与丙酮缩合生成单体2,2,4 三甲基 1,2 二氢化喹啉的过程;其次是单体在酸催化下进行聚合的过程。从单体制备过程中生成的带一个苯胺取代基的单体的结构看,其中的苯胺分子也有可能继续与丙酮缩合生成另一个单体,从而形成二聚体。通常,缩合反应速度较慢,而聚合反应速度较快,所以得到的产物是一种混合物而不是纯粹的单体。关于单体的形成过程,沈章平等人曾介绍过两种可能的机理模型:一种是丙酮、苯胺首先直接缩合形成席夫碱,然后再进一步缩合成环;另一种是两分子丙酮首先缩合形成异亚丙基丙酮,然后异亚丙基丙酮再与苯胺缩合成环。前苏联有机化工研究所提出了芳胺与α 烯基烷基醚缩合合成喹啉类化合物时经过席夫碱成环的反应机理。首先芳胺加成到不饱和醚的双键上,形成不稳定的中间体,然后失去一个醇分子,得到酮胺缩合物席夫碱。席夫碱再与第二个不饱和醚分子进行双烯加成反应,形成不稳定的4 烷氧基四氢喹啉中间体。在反应条件下后者脱去一醇分子形成最终产物1,2 二氢化喹啉衍生物。反应是放热的,在BF3·O(C2H5)2存在下,反应速度也较快,故需控制温度不超过50℃。

在合成防老剂RD的酸性条件下,丙酮中氧原子可以质子化,从而得到一种烯醇式互变异构体,并与酮式互变异构体达成平衡。

据此推测,苯胺与烯醇式互变异构体反应生成席夫碱,再进一步与烯醇互变异构体反应即生成单体。但这还缺乏直接的证据。据有关资料介绍,酮、芳胺形成席夫碱时的酸性条件是非常苛刻的,一般要求pH为4.5左右,当反应介质的pH过低或过高时,生成席夫碱的速度都非常慢。通常苯胺与丙酮缩合都是在强酸性条件下进行的,此时苯胺中的氮原子也严重质子化,不利于生成醇胺四面体中间产物,而丙酮缩合则较合适。RMAcheson也认为在Skraup反应的强酸条件下,苯胺与丙烯醛不会形成席夫碱,即是按反应式(3)中的A路线反应的,而不能按B路线进行反应。

文献介绍,当用碘、对甲苯磺酸等为催化剂时,无论是苯胺还是对乙氧基苯胺与丁醛缩合时都产生了较多的席夫碱,蒸馏回收后再套用于反应过程以制得目的产物。而当使用丙酮、丁酮、甲基异丁基酮时都没特别说明有席夫碱生成。在Skraup反应中,若用2 丁烯醛、甲基乙烯基酮代替丙烯醛与苯胺反应则会分别形成相应的2 甲基喹啉和4 甲基喹啉,甲基的位置说明了反应时苯胺中的氨基首先是与烯键中的β碳原子反应的,否则甲基的位置要发生改变。
而在Doebner Miller反应中,首先乙醛缩合成2 丁烯醛,然后与苯胺反应生生喹啉。反应中生成了N 乙基苯胺和N 丁基苯胺副产物。这表明部分苯胺与乙醛缩合形成了席夫碱,它们再将先形成的二氢化喹啉脱氢得到喹啉。

若将乙醛变成丙酮,则形成2,2,4 三甲基 1,2 二氢化喹啉,而非2,2,4 三甲基喹啉,这从另一方面说明在合成单体的过程中没有形成席夫碱。综合各种文献可以看出,当以醛为原料时容易形成席夫碱,而用酮为原料时则不易形成席夫碱。因而苯胺与丙酮缩合生成单体的过程为:在酸性条件下,两个丙酮分子进行Aldol缩合,生成双丙酮醇,双丙酮醇脱水生成异亚丙基丙酮。在酸性条件下,异亚丙基丙酮中的氧原子与氢离子结合形成羟基,从而形成带正电荷的烯醇式结构。含有孤对电子的苯胺氮原子进攻异亚丙基丙酮中带正电荷的β碳原子,形成N—C键,接着羟基再与氢离子结合脱水形成正碳离子,所得正碳离子进攻苯环邻位,闭环后形成2,2,4 三甲基 1,2 二氢化喹啉单体,这属于典型的Doebner Miller的变种(Doebner Miller反应则属于合成喹啉类化合物的经典Skraup反应的变种)。另外以苯胺、异亚丙基丙酮(或双丙酮醇)等为原料在酸性条件下同样可合成防老剂RD,这也说明了经过异亚丙基丙酮机理的合理性。

根据D2O同位素标记及核磁共振谱的分析,3、4位C原子上的氢、烷基更易被置换,即更容易形成C+,而单体中氨基的对位比邻位更活泼,受C+的亲电进攻形成C—C键,得到4、6位相连的二聚体。经过连续多次的芳香族亲电取代反应即生成了多聚体化合物。顾可权比较了苯胺与二分子乙醛缩合的Doebner Miller合成法、苯胺与一分子乙醛及一分子丙酮缩合的Ber合成法、苯胺与二分子丙酮缩合的Riehm合成法,并与传统的Skraup合成法作为对比,认为苯胺与二分子丙酮缩合时是丙酮先缩合生成α,β 不饱和酮,再与苯胺按1,4 加成方式进行Michael加成,最后生成喹啉衍生物。
1.2 杂质的形成及种类
在生成单体的过程中,还会发生很多副反应,其中之一即为2,2 二(4 氨基苯基)丙烷(也称4,4′ 二氨基 2,2′ 二苯基丙烷)的生成。根据早期的文献报道,当苯胺与丙酮的摩尔比大、酸量少、含水少时,容易形成2,2 二(4 氨基苯基)丙烷,反之则易形成喹啉类化合物。当胺与低碳酮缩合时易形成Ⅰ(见反应式),而当胺与高碳酮或环烷酮缩合时则易形成Ⅱ(见反应式);当温度更高如高于200℃时Ⅰ或Ⅱ与胺进一步缩合还会形成二氢化吖啶。

参照苯酚、丙酮物性及其缩合生成2,2 二(4 羟基苯基)丙烷(也称双酚A)的反应条件和机理,也可以得出类似的结论。
作为杂质的(7),2,2,4 三甲基-4-(4-氨基苯基)-1,2-二氢化喹啉有两个变化的方向:一是如同二聚体分解为单体一样,在酸性条件下分解成为单体和苯胺;二是继续与异亚丙基丙酮进行Skraup反应生成二聚体、三聚体等,从而使杂质转化为目的产物。作为杂质的(8),2,2 二(4 氨基苯基)丙烷还可与丙酮进一步反应生成杂质2,2,4 三甲基-6-[2-(4-氨基苯基)-2-丙基]-1,2-二氢化喹啉。这已得到实验的证实。

据石桥轮胎有限公司(BridgestoneTireCo.,Ltd.)的资料介绍,采用盐酸为催化剂,苯胺、丙酮为原料在100℃合成防老剂RD的过程中,会产生二苯胺、4-异丙基二苯胺、对异丙基苯胺(p 枯胺)、2,2-二(4 氨基苯基)丙烷和高分子量的杂质。根据气相色谱分析,在不同来源的各种商品防老剂RD中都含有大量杂质,包括单体、二聚体、三聚体在内产品中约有10~13类物质。一般都含有大量伯胺如2,2-二(4-氨基苯基)丙烷等,同时产品中单体的聚合度分布范围也很宽。研究发现当防老剂RD中二聚体含量增加、伯胺含量降低时,用其制得的未硫化橡胶不易发生喷霜现象。BF固立德研究发展中心(TheBFGoodrichResearch&DevelopmentCenter)的Lattimer等人采用液相色谱和场解吸质谱(LC FDMS,LiquidChromatography fielddesorptionmassspec tros)对苯胺、丙酮缩合物进行了分析鉴定,确定了多达42种杂质组份。按结构分为八个主要聚合物系列见表1。

从表1中的杂质结构来分析,大多数杂质成分中都含有异亚丙基结构。因而可以说,2,2-二(4 氨基苯基)丙烷的形成是杂质形成的重要一环,是主要的副反应。
2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防老剂RD的合成中存在着多个平行反应和连串反应过程,反应的复杂性决定了产物成分的复杂性。从表观上看,单体的形成及聚合是诸多反应中的主导反应。综合各种实验结果可以得出,苯胺、丙酮缩合生成防老剂RD的反应机理是:首先应是二分子丙酮缩合形成异亚丙基丙酮,然后再与苯胺缩合形成单体,最后单体聚合得到目的产物。对杂质成分及含量的剖析有助于寻找提高防老剂RD质量的措施。这些工作常涉及到一些高技术、高档仪器的使用及高额的费用,虽然有些企业做了一些工作,但还很不够,因此,应重视此项工作,进一步提高我国防老剂RD的生产技术水平。

『柒』 防老剂rd掺假怎么检验

检验不了,加的树脂,测不出,还是要买品牌的防老剂RD,国内不造假的估计也就只有常州新兴华大明和南化,其他或多或少都有掺假

『捌』 橡胶防老剂RD是混合物还是单纯的化学品

防老剂RD

化学名称2,2,4-三甲基.1,2-二氢化喹啉聚合体,polymer of 2,2,4-trimethy-1,2.dihydroquinoline,RD。结构式如下:

性状琥珀色粉内末或树脂状容物。相对密度1.02~1.1(25℃)。熔点范围75~100℃。水分≤1%,灰分≤0.7%。能溶于丙酮、苯、氯仿、二硫化碳中,微溶于石油烃,不溶于水。本品无毒,可燃。

『玖』 高分求助"防老剂RD"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化学名称: 2,2,4三甲基-1,2-二氢喹啉聚合物(简称:TMDQ)一般名称:224

化学成分及含量: 成分及含量:>98%常温下为淡褐色粒状,熔点>70℃,软化点:80-110℃

引火点:217℃密度:1.08-1.09g/cm3。难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丙酮及甲苯。

燃烧热量为9.770cal/g
危险特性: 有害性:可能刺激皮肤与眼睛,接触皮肤可能会有过敏作用,若误食会有害健康。

本品虽然没有高浓缩性,但由于难分解,会长期残留在环境中,因此不要直接放在环境中。本品具有可燃性,加热或燃烧后,会分解产生有害的气体如:一氧化碳、氢化物等。
贮存条件: 使用方法:穿戴防护器具后方可操作,避免长期皮肤接触或反复接触,在不能进行全部换气或局部排气等场所不能处理。安全保管条件:按可燃性固体类的保管方法进行保管。安全容器包装材料可使用普通包装材料。

运输特定安全措施及条件:属于可燃性物质,因此要注意防火。容器(主要指纸袋)要仔细包装,不得破损。认真装载,不得发生倒塌,掉下等事故。避免淋水、阳光直射 。
应急措施: 急救措施:吸入后立即离开现场到空气新鲜的地方,皮肤接触后立即用清水冲洗,再用肥皂仔细清洗,被污染的衣服要洗净后再穿。流入眼中后立即用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再接受医生治疗。误食:立即饮用大量水,催吐、再就医。消防措施:灭火剂为水、干粉、泡沫等,灭火时,为防止吸入有害气体,要带上防护口罩,并在上风灭火。防止暴露及保护措施:为防止蒸汽污染车间环境,要设置局部排气装置,注意设备的密封性及适当进行全部换气。带上防护口罩、防护眼镜及橡胶手套。穿好工作服、安全鞋。泄漏应急处理:穿戴防护器具后将泄漏的物质装入容器中。泄漏物不可直接流入河流中

阅读全文

与防老剂rd生产废水回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染废水中cod排放量是多少 浏览:245
冷干机的滤芯如何拆下来 浏览:552
海尔净水器出水管接口怎么拆 浏览:13
河北水垢漏斗 浏览:689
白云区农村ppp污水项目 浏览:498
安吉尔水壶滤芯怎么拆 浏览:318
电厂化学废水调整及注意事项 浏览:892
什么叫纳米微晶技术净化器 浏览:43
百佳境界净水器如何 浏览:695
甲醇蒸馏塔再沸器的原理 浏览:268
ro膜氯化 浏览:984
洁厕灵能除垢 浏览:459
油烟机净化器的价格多少钱一台 浏览:334
净化器电源怎么测量 浏览:332
wq污水提升泵 浏览:415
污水处理50户需多少立方池 浏览:656
树脂是不是ab胶 浏览:694
减压蒸馏怎么拆 浏览:544
饮水机为什么加热一会就保温 浏览:287
电解法处理污水基于什么原理 浏览: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