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蒙古族文字除回鹘体、八思巴蒙古字体还有哪些
蒙古文的"祖谱"比较复杂,但可以概括为如下较简单的程式:古埃及文-腓尼基文-叙利亚文-叙·巴勒斯坦文-粟特文-回经文-蒙古文。 蒙古文字的起用年代和起源问题,说法不少。归纳起来,主要的或者有影响的有这么几点:西藏喇嘛亥嘎坚赞创制说、1204年借自畏兀人说,公元十世纪前后借自畏兀人说等。 对各种观点,学术界一直在深入研讨,这里暂不做评说。蒙古族的文字历史上不但有过在原有文字的基础上经过改进,创制出一种新的文字体系的尝试,而且还有过完全抛弃原有文字,创制出一种完全不同于原有符号体系的文字的尝试。十三世纪中叶,蒙古人统一中国,忽必烈(1215-1294)当了元朝皇帝以后,为了达到国内各民族能有一个统一的书写工具的目的,遂命帝师八思巴(1235-1280)喇嘛创制了一种文字,并从1269年起正式颁行。这种文字在历史上有好几种不同的名称: 创制初期,为区别于原有的蒙古文字,即称为"蒙古新字",过不多久,为了从人们的头脑中去掉新旧的概念,忽必烈发布圣旨称这种文字为"蒙古字",并明令不得称为"蒙古新字"。 这种文字在元代是一种官方文字,因而在《元史》等史籍中称之为"蒙古国字"或"元国字"。到了近代,随着对这种文字的研究工作的发展又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称谓即"方体字"和"八思巴字"。第一种叫法是根据其字形特征赋予的称呼,而且基本在蒙古族学者和外国学者中间使用。 第二种叫法是根据其创制人的名字而来的称谓,一般只在汉族学者(或汉文文献)中使用。蒙古族文字的信息处理工作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领域中起步较早、发展领先,我国计算机信息处理少数民族文字工作首先就是从蒙古文开始的。80年代就在计算机上实现了蒙古文信息处理系统,为内蒙古自治区以及8个使用回鹘蒙古文的省区推广应用计算机处理蒙古文信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后来又先后开发了与蒙古语文研究有直接关系的多种文字系统(传统蒙文、回鹘文、托忒文、八思巴文、新蒙文、布里亚特文等)、蒙文词类分析研究系统、词典编纂系统、传统蒙文转译系统、激光排版系统、蒙古作家用语风格分析系统、蒙文图书管理系统、蒙医诊查系统、电视节目安排系统、汉蒙对照名词术语编纂系统、蒙文WINDOWS操作系统、蒙文矢量字库及蒙汉文混排软件系统等20多种管理系统。自治区科研攻关课题“现代蒙古语百万词统计分析”通过了部级鉴定并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奖。
⑵ 回鹘式蒙古文的相关事件
蒙古国官方加快了促使蒙古推行回鹘蒙文的步伐。回鹘蒙文是中国内蒙古蒙古族使用的官方文字。有学者分析认为,这是蒙古强化民族意识,在文字上去除俄罗斯影响的表征,对中蒙关系存在一定“利好”。
蒙古国总统办公厅和巴彦洪戈尔省政府办公厅在该省联合举办“蒙古文字日”,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加快恢复和推广传统蒙古文——回鹘蒙文在更广泛范围内的使用。期间,将举办培训、论坛、演讲等多项活动。
蒙古民族使用回鹘蒙文、即传统蒙古文字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但在苏联的支持下,外蒙古从中国独立,并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后,对文字进行了改革。上个世纪 40年代蒙古国在苏联的影响下,成立了以达木丁苏伦等着名作家参加的“文字改革委员会”,不久后该国将回鹘蒙文改为西里尔蒙文。
西里尔蒙文又称斯拉夫蒙文,外来词汇很多,主要以英语为主。它具有书面语与口语一致、便于印刷等优点。对于蒙古科学文化教育的普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和回鹘蒙文相比,西里尔蒙文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却有着不利的影响。内蒙古的蒙古语受汉化影响,外来词汇以汉语为多。
回鹘蒙文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蒙文的官方文字,也是如今中国境内唯一被官方认定的蒙文的书面语。
由于蒙古民族主要位于蒙古国和中国境内。蒙古 文字改革后,实际上给中蒙两国蒙古族之间的交流产生了一定的隔阂。
⑶ 非凡译成回鹘式蒙古文 怎么写
就是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仍采用的蒙古语言文字,直字,坚排字,而不是外蒙古的西里尔文蒙古文,内蒙古的官方语言中就包括回鹘式蒙古文,在内蒙古随处可见。
⑷ 蒙古文字
蒙古人发迹于斡难之时,本来是没有文字的。1204年,成吉思汗征讨乃蛮人之时,乃蛮人掌印官回鹘人塔塔统阿虽然遭逮捕,依然守着国家的印信。成吉思汗非常嘉许他忠于自己国家的行为,遂命令他掌管蒙古国的文书印信,并命令他教授太子、诸王畏兀字以书写蒙古语。蒙古人至此时便采畏兀字母以书写蒙古语,学界称为回鹘式蒙古文,蒙古族开始采用回鹘字母拼写自己的语言。这种书写系统是现行蒙古文的前身。
其字母读音、拼写规则、行款都跟回鹘文相似。回鹘式蒙古文字母表至今尚未发现直接的文献记载。据后人对这种文字材料进行分析,归纳出19个字母。其中,5个表示元音,14个表示辅音。每个字母视其出现在词里的位置不同,写法略有变化,分词首、词中、词末3种变体。拼写时一般以词为单回鹘式蒙古文位,上下连书。但是,有时一个词也可分作两段书写。拼写规则不严密,重文别体较常见。字序从上到下,行序从左到右。标点符号有单点(相当于逗号)、双点(相当于句号)和四点(用于段落末尾)3种。现存用回鹘式蒙古文写成的文献中,最早的是《也松格碑》(1225)。元世祖忽必烈1269年颁行"蒙古新字"(不久改称"蒙古字",今通称"八思巴文")后,回鹘式蒙古文的使用一度受到限制。元代后期,回鹘式蒙古文又逐渐通行。到17世纪时,回鹘式蒙古文发展成为两支,一支是通行于蒙古族大部分地区的现行蒙古文,一支是只在卫拉特方言区使用的托忒文。
自元世祖委托国师八思巴另制八思巴文,每以"畏兀字"呼之,以示区别。但虽然禁令屡下,当时的蒙古人仍然喜欢使用蒙古文字,八思巴文遂转以拼写他族语音。直到明朝建立,元顺帝北返,新字遍罕见有人使用。岭北等处诸蒙古人仍以畏兀儿字母为正宗。
十六世纪蒙古人信奉佛教,广译遍传佛经, 蒙古文字因而普及、定型。因此十六、十七世纪之交,为蒙古之文艺复兴。在这之前书写蒙古语的之部分缺失,皆改进之。此时引入许多藏语、梵语之内典用语,取代以往蒙古人使用的词汇。并且为了便于表示藏、梵语音,另造变体字母。字母之改良以阿里嘎里为大宗。1587年,喀喇沁翻译者阿尤希固什修改旧有的字体,自创了阿里嘎里文,这种文字可以表达所有的藏、梵语语音,且可以表达诸蒙古语所无之辅音群。此时部分古语遂弃而不用。学界谓此时之书面蒙文为古典蒙文。
清朝时,亦取鉴蒙古字母,创满文以书满语。二者字型相似,故能触类旁通。此后自十七世纪末至十八世纪,古典蒙文得以充分发展。北京、内蒙古之木版印刷业俱盛,谙蒙语之帝王或者是藏族法师都参与编纂辞典、语法书等。
又1648年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僧侣札雅班第达(那木海札木苏)亦改良传统,分析蒙古文字的标音,造新体字"托忒文字"(todo mongγol),但此新字体只通行于天山南北路、伏尔迦河口诸处,东蒙古未有采用。字母表包括31个字母。其中,7个表示元音,24个表示辅音。4个圆唇元音分别用不同字母表示,o或u,?与ū的写法有区别。辅音字母d、t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混用;阴性词里的ɡ、k用不同字母表示。表示z、c、╫、呇的字母,与蒙古文相比,在字形和读音安排上有所不同。设置了表示长元音的附加符号,并且规定了表示长元音的双写形式。由于做了这些改进,托忒文能够比较准确地表达卫拉特方言的语音系统。
1686年,喀尔喀僧侣扎那巴扎尔仿造藏文梵字,创造索永布文,共有字母九十个,左起横书,一样能精确表达藏、梵语,以及蒙古语的语音。索永布文非常的美观,寺院经常以此加以装饰,只可惜此文字写起来比八思巴字还不方便,因此罕用于社会上。同年扎那巴扎尔另造横书方块字,通行于喀尔喀各处之佛寺间。
二十世纪初,曾有蒙古文拉丁化之议,当时却未付诸实行。1945年,蒙古人民共和国的蒙古人转用以西里尔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俗称"新蒙文"。这种文字的字母表比俄文多Θ、Y两个元音字母。长元音用双写字母表示。能够比较准确地表达喀尔喀方言的语音系统。1946年以降,蒙古国改以西里尔字母拼写喀尔喀方言。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内蒙古自治区则仍采传统蒙古字。
⑸ 蒙古族文字的发明者是谁
传说是成吉思汗发明的。
⑹ 请问现在蒙古国使用什么官方语言和文字
蒙古国的官方语言是蒙古语
官方文字:西里尔蒙古文,回鹘式蒙古文
蒙古语属阿专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主要使用属者是蒙古族,主要地区分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聚居区、蒙古国和俄罗斯联邦西伯利亚联邦管区,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蒙古族使用的蒙古语正面临着严重汉化影响。属于阿尔泰语系黏着语。
目前,蒙古国官方和民众通常使用西里尔蒙古文。回鹘体蒙文一直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使用的文字。蒙古国使用西里尔蒙古文字已有60多年的历史,除各级政府的印章一直保持西里尔蒙古文和回鹘体蒙古文并用的传统。蒙古民族使用回鹘体蒙古文——传统蒙古文字已有800多年的历史。2010年,蒙古国时任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再次下达关于恢复扩大回鹘体蒙古文使用的命令。
⑺ 蒙古文字
蒙古文字与阿拉伯字母没有什么关系,最早回鹘文字母是参考来自五回世纪的粟特文字答母创造的。以后蒙古文字母的制定又参考了回鹘字母,满文字母的制定则参考了蒙古文字母。锡伯文是满文的延续。这些字母都是自上至下的竖型字母,与阿拉伯的横型字母明显不同也无关。
蒙文字有三种,老蒙文就是回鹘字母的蒙古文字,主要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青海等地的蒙古族所使用,又叫“胡德木文”;居住在新疆的蒙古族所使用的叫“托忒文”,在字母形式和语音拼读上都与东部蒙古有不同,属于西部卫拉特蒙古人使用;再有则是俄罗斯境内的前苏联地区的蒙古人区域和蒙古共和国(外蒙古),主要是用西里尔字母拼读的新蒙文。元代的时候还曾经使用过藏族八思巴大师创造的八思巴文,不过后来不怎么流行。
各种新老蒙文的优点都是以音以字母拼读字词,因此在语言的沟通和学习上比较方便,据说蒙古文字中有自己独特的语音系统,很容易学其他语言。不过老蒙文的缺点是书写比较麻烦,而且不太容易利用于计算机系统,所以现代多以拉丁字母或者西里尔字母去拼写,以方便计算机使用的信息化沟通。
我不是蒙古人,所以并不专业。
⑻ 为何外蒙古和中国蒙古族使用两种不同的文字
我觉得这个很正常,外蒙古已经独立出去了,并且长期依附俄国,因此文字也向俄文靠拢,所以与内蒙古的蒙文不慎相同还是可以理解的。
文字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是书写的工具,而且它更是文明的精髓和载体,丢掉传统文字等于人为的割裂历史。恢复传统文字,谈何容易。况且蒙古国“西化之路”已经越走越远。就这样,彼此将自己现在的文字继承下去也不失为一种传承的方法。
⑼ 目前国内大学开设的蒙古语专业,讲授西里尔蒙古语还是回鹘式蒙古语(老蒙文)
北京的大学教授的一般都是西里尔字母拼写的蒙语,应该也会开设回鹘式内蒙语的选修课,不过不是容重点了,培养方向可能大多偏对外交流;中央民族大学和内蒙古的院校估计有开设回鹘式蒙文为主的专业,偏重的可能是民族文化和古代历史等方面。
运用起来略有区别,但实质是一样的。蒙语专业学到一定水平,老蒙文是必须懂的,因为不论是政治外交还是民族文化历史,都要运用到很多改革前的资料,懂得看这些内容很有必要。
⑽ 现在的蒙古用的就是蒙古文(蒙古汗国创立的) 的吗
蒙古文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蒙古族通用的一种拼音文字。是在回鹘字母基础上形成的。据中外史乘记述,1204年成吉思汗征服乃蛮部以后,蒙古族开始采用回鹘字母拼写自己的语言。这种书写系统是现行蒙古文的前身,现在称作回鹘式蒙古文。其字母读音、拼写规则、行款都跟回鹘文相似。回鹘式蒙古文字母表至今尚未发现直接的文献记载。据后人对这种文字材料进行分析,归纳出19个字母。其中,5个表示元音,14个表示辅音。每个字母视其出现在词里的位置不同,写法略有变化,分词首、词中、词末3种变体。拼写时一般以词为单位,上下连书。但是,有时一个词也可分作两段书写。拼写规则不严密,重文别体较常见。字序从上到下,行序从左到右。标点符号有单点(相当于逗号)、双点(相当于句号)和四点(用于段落末尾)3种。现存用回鹘式蒙古文写成的文献中,最早的是《也松格碑》(1225)。元世祖忽必烈1269年颁行“蒙古新字”(不久改称“蒙古字”,今通称“八思巴文”)后,回鹘式蒙古文的使用一度受到限制。元代后期,回鹘式蒙古文又逐渐通行。到17世纪时,回鹘式蒙古文发展成为两支,一支是通行于蒙古族大部分地区的现行蒙古文,一支是只在卫拉特方言区使用的托忒文。
现行蒙古文与回鹘式蒙古文相比,有如下特点:一些字母的形状有了改进,更便于连写;一些字母的写法发生分化,分别表示不同的读音;补充了拼写借词时使用的一些字母;拼写规则趋于严密,一个词不再分写成两段。到了比较晚近的阶段,有些词和附加成分的规范写法改成接近现代口语的形式,并增加了新式标点符号。现行蒙古文字母表包括29个字母。其中,表示元音的5个,表示辅音的24个。圆唇元音o、u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