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如何处理
污泥处理与处置的目的主要有四个:一是稳定化,通过处理使污泥停止降解;二是无害化,杀灭寄生虫卵和病原微生物;三是减量化,减少污泥最终处置的体积,降低污泥处理及最终处置费用;四是资源化和最终处置,在处理污泥的同时实现化害为利、循环利用、保护环境的目的。
1 污泥稳定化处理的方法
来自污水处理厂初次沉淀池和二次沉淀池(剩余活性污泥或者生物滤池污泥)的混合污泥通常含有60%~80%的有机物,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而且还含有大量的多种微生物,这种污泥在堆放时极易自发地进行厌氧生物反应,产生异味并导致污泥脱水性质恶化。稳定化处理的目的就是充分利用污泥中的微生物降解污泥中的有机物质,进一步减少污泥含水量,杀灭污泥中的细菌、病原体等,消除臭味,使污泥中的各种成分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稳定化的方法主要有堆肥化、干燥、厌氧消化等。
1.1 堆肥化
堆肥是利用污泥微生物进行发酵的过程。在污泥中加入一定比例的膨松剂和调理剂(如秸杆、稻草、木屑或生活垃圾等),使微生物群落在潮湿环境下对多种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并转化为类腐殖质。研究表明,经过堆肥的污泥质地疏松、阳离子(CEC)交换量显著增加、容重减少、可被植物利用的营养成分增加、病原菌和寄生虫卵几乎全部被杀灭。目前世界各国采用的堆肥方法有静态和动态两种,如自然堆肥法、圆柱形分格封闭堆肥法、滚筒堆肥法、竖式多层反应堆肥法等。污泥经堆肥化处理后,物理性状改善,质地疏松,易分散,含水率小于40%,根据使用目的不同可以进一步经制粒、干燥后装袋贮存。
1.2 干燥
干燥就是将已经脱水的污泥饼(含水率在75%左右)进一步降低其含水率,以利于贮存和运输,避免因微生物的作用而发霉发臭,使污泥处于稳定状态。干燥工艺除了最简单的日晒外,常用的是热干燥技术,干燥热源以蒸汽或导热油作介质,间接给热。热干燥过程相当于对污泥作了1~2h的灭菌处理(干燥温度≥95℃),完全可以达到杀灭病原菌的卫生要求。干燥后的污泥含水率在10%左右,可以使污泥处于稳定化状态。干燥使污泥性能完全改善,干燥后的污泥量仅是最初污泥量的4.5%,干燥污泥量热值提高,相当于劣质煤,可提高污泥的有效利用价值。
1.3 厌氧消化
厌氧消化主要是通过兼性厌氧细菌和厌氧细菌的作用使有机物分解,最终生成以甲烷为主的沼气,沼气可作为燃料和动力资源,还可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厌氧消化一般是在密闭的消化槽内,在30℃下贮存30天左右。目前的污泥厌氧消化处理中,大约只有一半的有机物转化为甲烷气体,如何提高污泥消化整体水平、提高产气率与能源回收率,并尽量减少污泥体积,成为该领域的研究重点。目前的研究主要有利用各种前处理(碱处理、超声波处理等)来改善污泥的厌氧消化性能、探索高效可靠的新型污泥厌氧消化处理工艺。此外,利用生物技术(如酶催化技术)来进一步提高污泥的产气量也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
2 污泥无害化处理的方法
污泥无害化处理往往包括在稳定处理之中,无害化处理的目的是去除、分解或者“固定”污泥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重金属、有机有害物质)及消毒灭菌,使处理后的污泥在污泥最终处置中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主要灭菌的方法有加热巴氏灭菌、加石灰、长期贮存(20℃,60天)、堆肥(55℃,大于30天)、加氯或者加其它药品等。
3 污泥减量化的方法
污泥减量化分为质量的减少和体积的减少,前者包括稳定和焚烧,后者主要是指通过浓缩、脱水、干化使污泥的含水率降低。
污泥焚烧的优点是可以迅速和最大限度地实现减量化,它既解决了污泥的出路又充分利用了污泥中能源,且不必考虑病原菌的灭活处理。污泥焚烧的热能可回收利用,有毒污染物被氧化,灰烬中的重金属活性大大降低,焚烧灰可以作为建筑材料。缺点是高成本和可能产生污染(废气、噪声、震动、热和辐射)。
4 污泥资源化利用及处置方式
4.1 污泥资源化利用
城市污泥既是污染物又是一种资源,污泥经过减容、稳定和无害化处理后,可以作为资源综合利用,如土地利用和热能利用,污泥资源利用方案的选择应根据环境卫生、资源回收、资源投入产出比和收益影响比四个方面进行。
4.2 污泥最终处置
污泥处置就是解决处理后污泥的最终出路,现在我国对污泥的处置已采用了填埋、农用和园林、花卉绿化等方式。
4.2.1 填埋
我国目前采取的污泥填埋一般是运至垃圾填埋场,与城市垃圾一起进行处置。这种填埋方式的问题是,污泥中的N、P和重金属在无防渗情况下污染地下水,同时污泥填埋需要投入运输和管理费用,并且填埋将占用大量土地,在目前我国城乡耕地越来越少的情况下,显然不符合社会持续发展的要求。
4.2.2 农用和园林、花卉绿化
污泥中含有丰富的各种微量元素,如Ca、Mg、Cu、Fe等,施用在土地上可以改善土壤的土质,促进农作物和苗木花卉的增长。另外,施用污泥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
2. 污水处理场一般产生的污泥该怎么处理
污水处理
sewage treatment,wastewater treatment 为使污水经过一定方法处理后,达到设定的某些标准,排入水体、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等的采取的某些措施或者方法等。
现代污水处理技术,按处理程度划分,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
一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物理处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级处理的要求。经过一级处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达不到排放标准。一级处理属于二级处理的预处理。
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BOD,COD物质),去除率可达90%以上,使有机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
三级处理,进一步处理难降解的有机物、氮和磷等能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可溶性无机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率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分析法等。
整个过程为通过粗格删的原污水经过污水提升泵提升后,经过格删或者筛率器,之后进入沉砂池,经过砂水分离的污水进入初次沉淀池,以上为一级处理(即物理处理),初沉池的出水进入生物处理设备,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其中活性污泥法的反应器有曝气池,氧化沟等,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生物处理设备的出水进入二次沉淀池,二沉池的出水经过消毒排放或者进入三级处理,一级处理结束到此为二级处理,三级处理包括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滤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析法。二沉池的污泥一部分回流至初次沉淀池或者生物处理设备,一部分进入污泥浓缩池,之后进入污泥消化池,经过脱水和干燥设备后,污泥被最后利用。
各个处理构筑物的能耗分析
1.污水提升泵房
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污水经过粗格删进入污水提升泵房,之后被污水泵提升至沉砂池的前池。水泵运行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占污水厂运行总能耗相当大的比例,这与污水流量和要提升的扬程有关。
2.沉砂池
沉砂池的功能是去除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沉砂池一般设于泵站前、倒虹管前,以便减轻无机颗粒对水泵、管道的磨损;也可设于初沉池前,以减轻沉淀池负荷及改善污泥处理构筑物的处理条件。常用的沉砂池有平流沉砂池、曝气沉砂池、多尔沉砂池和钟式沉砂池。
沉砂池中需要能量供应的主要是砂水分离器和吸砂机,以及曝气沉砂池的曝气系统,多尔沉砂池和钟式沉砂池的动力系统。
3.初次沉淀池
初次沉淀池是一级污水处理厂的主题处理构筑物,或作为二级污水处理厂的预处理构筑物设在生物处理构筑物的前面。处理的对象是SS和部分BOD5,可改善生物处理构筑物的运行条件并降低其BOD5负荷。初沉池包括平流沉淀池,辐流沉淀池和竖流沉淀池。
初沉池的主要能耗设备是排泥装置,比如链带式刮泥机,刮泥撇渣机,吸泥泵等,但由于排泥周期的影响,初沉池的能耗是比较低的。
4.生物处理构筑物
污水生物处理单元过程耗能量要占污水厂直接能耗相当大的比例,它和污泥处理的单元过程耗能量之和占污水厂直接能耗的60%以上。活性污泥法的曝气系统的曝气要消耗大量的电能,其基本上是联系运行的,且功率较大,否则达不到较好的曝气效果,处理效果也不好。氧化沟处理工艺安装的曝气机也是能耗很大的设备。生物膜法处理设备和活性污泥法相比能耗较低,但目前应用较少,是以后需要大力推广的处理工艺。
5.二次沉淀池
二次沉淀池的能力消耗主要是在污泥的抽吸和污水表明漂浮物的去除上,能耗比较低。
6.污泥处理
污泥处理工艺中的浓缩池,污泥脱水,干燥都要消耗大量的电能,污泥处理单元的能量消耗是相当大的,这些设备的电耗功率都很大。
针对各个处理构筑物的节能途径
1.污水提升泵房
污水提升泵房要节省能耗,主要是考虑污水提升泵如何进行电能节约,正确科学的选泵,让水泵工作在高效段是有效的手段,合理利用地形,减少污水的提升高度来降低水泵轴功率N也是有效的办法,定期对水泵进行维护,减少摩擦也可以降低电耗。
2.沉砂池
采用平流沉砂,避免采用需要动力设备的沉砂池,如平流沉砂池。采用重力排砂,避免使用机械排砂,这些措施都可大大节省能耗。
3.初次沉淀池
初次沉淀池的能耗较低,主要能量消耗在排泥设备上,采用静水压力法无疑会明显降低能量的消耗。
4.生物处理构筑物
国外的学者通过能耗和费用效益分析比较了生物处理工艺流程,他们认为处理设施大部分的能量消耗是发生在电机这类单一的设备上,因而节能应从提高全厂功率因数、选择高效机电设备及减少高峰用电要求等方面入手。他们提出的节能措施既包括改善电机的电气性能,也包括解决运转的工艺问题,还包括污水厂产物中的能量回收(Energy
Recovery)。
曝气系统的能耗相当大,对曝气系统能耗能效的研究总是涉及到曝气设备的改造和革新。新型的曝气设备虽然层出不穷,但目前仍然可划分为2类:第1种是采用淹没式的多孔扩散头或空气喷嘴产生空气泡将氧气传递进水溶液的方法,第2种是采用机械方法搅动污水促使大气中的氧溶于水的方法。微孔曝气,曝气扩散头的布局和曝气系统的调节这些都是节能的有效措施。在传统活性污泥处理厂曝气池中辟出前端厌氧区,用淹没式搅拌器混合的节能、生物除磷方案。这一简单的改造可以节省近20%的曝气能耗,如果算上混合用能,节能也达到12%。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于污水处理节能,曝气系统进行阶段曝气,溶解氧存在浓度梯度,既减少了能耗,又可以改善处理效果,减少污泥量。
生物膜法处理工艺采用厌氧处理可以明显降低能量的消耗。
5.二次沉淀池
二次沉淀池中对排泥设备的研究和排泥方式的改善是降低能耗的有效方法。
6.污泥处理
污泥处理系统节能研究主要集中于污泥处理的能量回收。从污水污泥有机污染物中回收能量用于处理过程早在上世纪初就已投入实践,但能源危机之前一直不受重视。目前有两种回收途径:一是污泥厌氧消化气利用,一是污泥焚烧热的利用。
消化气性质稳定、易于贮存,它可通过内燃机或燃料电池转化为机械能或电能,废热还可回收于消化污泥加热。因此利用消化气能解决污水厂不同程度的能量自给问题。林荣忱等人比较了沼气发电机和燃料电池两种利用形式,认为燃料电池能量利用率高,具有很好的发展前途。对消化气的最大化利用是提高能效的主要方式。沼气发电机组并网发电的研究和应用在国内已有应用实例,是大型污水处理厂的沼气综合利用的可行途径。
另外一种能量回收方式是将城市固体废物焚烧场建在污水处理厂旁,将固废与污水污泥一起焚烧,获得的电能用于处理厂的运转。
城市污水处理的能耗分析研究与节能技术和手段的发展往往并不同步。由于污水处理能量平衡分析方法研究的欠缺,节能措施的制订和实施常常超前。而多数节能途径和手段常常由处理厂的操作管理人员结合各处理设施实际情况提出,具有经验性和个别性,不一定能适用于其他污水厂甚至是工艺相似的污水厂;另一方面,从广义上说,污水处理学科领域的技术创新、新材料和新设备的使用都蕴涵着节能增效的潜力,因而节能的途径和手段往往是很宽泛的。
结论
污水处理是能源密集(energy intensity)型的综合技术。一段时期以来,能耗大、运行费用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建成的一些处理厂也因能耗原因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能耗问题将成为城市污水处理的瓶颈。能否解决耗污水厂的能耗问题,合理进行能源分配,已经成为决定污水处理厂运行效益好坏的关键因素。能耗是否较低,也是未来新的污水处理厂可行性分析的决定性因素,开发能效较高的污水处理技术,合理设计及运行污水处理厂,必将是未来污水处理厂设计和运行的必由之路。
3. 地上的受污染的水怎样处理,新手,不太懂
水污染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
1、废水处理基本方法
废水处理的目的就是对废水中的污染物以某种方法分离出来,或者将其分解转化为无害稳定物质,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一般要达到防止毒物和病菌的传染;避免有异嗅和恶感的可见物,以满足不同用途的要求。
废水处理相当复杂,处理方法的选择,必须根据废水的水质和数量,排放到的接纳水体或水的用途来考虑。同时还要考虑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残渣的处理利用和可能产生的二次污染问题,以及絮凝剂的回收利用等。
物理法:废水处理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废水中污染物的性质、组成、状态及对水质的要求。一般废水的处理方法大致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及生物法三大类。
利用物理作用处理、分离和回收废水中的污染物。例如用沉淀法除去水中相对密度大于1的悬浮颗粒的同时回收这些颗粒物;浮选法(或气浮法)可除去乳状油滴或相对密度近于1的悬浮物;过滤法可除去水中的悬浮颗粒;蒸发法用于浓缩废水中不挥发性的可溶性物质等。
化学法:利用化学反应或物理化学作用回收可溶性废物或胶体物质,例如,中和法用于中和酸性或碱性废水;萃取法利用可溶性废物在两相中溶解度不同的“分配”,回收酚类、重金属等;氧化还原法用来除去废水中还原性或氧化性污染物,杀灭天然水体中的病原菌等。
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生化作用处理废水中的有机物。例如,生物过滤法和活性污泥法用来处理生活污水或有机生产废水,使有机物转化降解成无机盐而得到净化。
以上方法各有其适应范围,必须取长补短,相互补充,往往很难用一种方法就能达到良好的治理效果。一种废水究竟采用哪种方法处理,首先是根据废水的水质和水量、水排放时对水的要求、废物回收的经济价值、处理方法的特点等,然后通过调查研究,进行科学试验,并按照废水排放的指标、地区的情况和技术可行性而确定。
2、城市污水的处理
城市污水成分的99.9%是水,固体物质仅占0.03~0.06%左右。城市污水的生化需氧量(BOD5)一般在75~300mg/L。根据对污水的不同净化要求,废水处理的步骤可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
一级处理:一级处理可由筛滤、重力沉淀和浮选等方法串联组成,除去废水中大部分粒径在100μm以上的大颗粒物质。筛滤可除去较大物质;重力沉淀可除去无机粗粒和比重略大于1的有凝集性的有机颗粒;浮选可除去比重小于1的颗粒物(油类等)。废水经过处理后,一般达不到排放标准。
二级处理:二级处理常用生物法和絮凝法。生物法主要除去一级处理后废水中的有机物;絮凝法主要是除去一级处理后废水中无机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物或低浓度的有机物。
絮凝法常用到的絮凝剂有:硫酸钴、明矾、硫酸亚铁、硫酸铁、三氯化铁、聚合氯化铝等无机凝集剂和有机聚合物凝集剂。凝集剂的选择和用量要根据不同废水的性质、浓度、pH值、温度等具体条件而定。选择的原则是去除效率高、用量少、方便易得、价格便宜、絮凝物沉降快、体积小。容易与水分离等。
[[left]][[image1]][[/left]]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处理废水的方法。通过构筑物中微生物的作用,把废水中可生化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以达到净化的目的。同时,微生物又可用废水中有机物合成自身,使净化得以持续进行。生物法分为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处理两大类。好氧生物处理是在有氧情况下,借好氧或兼性微生物的作用来进行的。目前生产上主要用好气生物处理,包括生物过滤法和活性污泥法两种。好气生物处理中废水有机物氧化分解的最终产物是:CO2、H2O、NO3-、NH3等。
经过二级处理后的废水,一般能达到农灌标准和废水排放标准。但是水中还存留一定的悬浮物、生物不能分解的溶解性有机物、溶解性无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并含有病毒和细菌,在一定的条件下,仍然可能造成天然水体的污染。
三级处理:污水的处理目的是为了控制营养化或达到使废水能够重新[[right]][[image2]][[/right]]回用。所采用的技术通常分为上述的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处理法三大类。如曝气、吸附、化学凝聚和沉淀、离子交换、电渗析、反渗透、氯消毒等。但所需费用较高,必须因地制宜,视具体情况确定。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近代水质控制的重点,初期着眼于预防传染疾病的流行,后来转移到需氧污染物的控制,目前又发展到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的处理及废水净化回收重复利用方面来,做到废水资源化。某些专门的工业废水按要求需进行单项治理,如含酚废水、含氰废水,含油废水及各种有毒重金属废水等,以防止对天然水体造成污染。
参考资料: http://..com/question/43354705.html?fr=ala0
4. 做蛋白的时候,处理样品时,用分样筛过筛,那筛上物做没处理,倒掉还是放回样品里重新混匀吗
单独处理,不要放回去。
5. 造纸厂废料污泥的处理方法和费用
造纸厂污泥属于生物固体废弃物,它既含有大量的纤维素类有机质和氮、磷、钾等植物养分,又含有微量重金属和病原菌。根据这一特性,可将造纸污泥变成农用肥。其农用方法分为:污泥风干后直接作为土壤改良剂使用;污泥堆肥后作为土壤改良剂使用;污泥堆肥二次加工成有机复合肥使用。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最大限度的减少在造纸生产过程中污染的发生与排放,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综合利用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生产过程中水的循环使用,保持生态良性循环、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等,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科技支持。
方法:
一、造纸污泥可回用于造纸车间
造纸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纤维,在废水处理过程中,有部分纤维留在污泥中,因此可将其处理后回用,此时,应注意生化污泥不能用以回用。处理流程如下:污泥经过筛选、除砂,再由泵抽至纸机造纸。由于污泥中的纤维较细小,在回用过程中可能造成纸页质量下降,纸机易断头,最好回用于较低车速的造纸机抄造低档次的瓦楞纸。
二、造纸污泥可进行压滤处理
处理过程一般先进行污泥调理再进行压滤处理。
污泥车间排出的纸浆有很高的纤维含量,进入带式压滤机前加入适量聚丙酰烯胺就能达到较好的脱水效果;而生化处理系统排出的污泥则视情况加入适量聚合氯化铝,三氯化铁等,结合聚丙酰烯胺使用。不过一般的造纸厂都会将两种污泥混合在一起处理。
前处理中含纤维的物化污泥和生化处理系统产生的剩余污泥,经污泥浓缩池重力浓缩后再经带式压滤机脱水后外运处置。污泥浓缩池上清液、污泥压滤滤液排入厂区污水收集系统。造纸废水产生的大量污泥经处理后,若能合理利用,就会变废为宝。
首先,造纸污泥需经过污泥浓缩池处理。污泥浓缩是利用重力沉降提高污泥浓度的过程,污泥浓度经提高后,絮凝剂利用率将相应提高,但应避免污泥浓度过高,造成污泥输送的管道堵塞。
在进入机械脱水前,污泥需投加絮凝剂进行化学调理,使污泥形成最佳絮体。不同造纸工艺产生不同类型的污泥,需有针对性地投加不同类型的絮凝剂。常用的无机絮凝剂有硫酸铝、聚合氯化铝、三氯化铁、聚合硫酸铁等。常用的高分子絮凝剂主要是聚丙烯酰胺。单独使用无机絮凝剂时,由于形成的絮体小,机械强度较低,在滤带挤压下污泥会随滤液大量渗漏,脱水效果差,污泥回收率低。单独使用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可取得较好的污泥脱水效果,但成本较高。因而,若将无机絮凝剂结合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使用,可达到较好效果且降低污泥脱水费用。关于絮凝剂的种类和剂量可用实验方法确定。
经化学调理后,污泥须经机械脱水。由于污泥脱水运行费用及脱水后处理成本占整个污水处理费用的较大比例,因而选择节能、高效的脱水设备是非常重要的。相较而言,带式压滤脱水机具有投资少,自动控制及连续运行,能耗低、脱水效率高,易于管理、维护费用低,噪音小、化学药剂投加量少等优点。因而脱水设备建议选用带式压滤机。带式压滤机的压滤过程为:使污泥先经过重力脱水区、再到压力脱水区、最后到加压脱水区,经过三个步骤后,产生较干的泥饼。
根据某纸厂提供的数据,造纸污泥经过带式压滤机压滤后,含水率降至75%~85%。
此时,泥饼外运进行最终处置。
三、造纸污泥可选择焚烧处理
污泥的最终处置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污泥利用方案,污泥利用要满足严格的环境卫生标准,不能造成新的环境危害。可以选择燃烧,既可回收热量、又可减少堆放废弃物的面积。
由于造纸废水处理产生的污泥量较大,选择合理的处理和利用方法对于企业和环境发展都有着重大意义。
6. 污泥怎么处理市政污泥处理用什么方法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工业化、城市污废水处理厂的增设,污泥产生量逐渐增加,污泥处理成了环境的焦点。原有技术包括干燥、填埋、堆肥等工艺只是对污泥进行简单的处理!污泥的处理如何实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现在已经成为诸多企业关注的焦点中的焦点!
污泥炭化技术是将污泥在炭化机中进行无氧或微氧的条件下的“干溜”,使污泥中的水分蒸发出来,同时又地保留了污泥中的碳值过程。污泥中的有机物被炭化,炭化后的污泥性质类似于活性炭,可以广泛用于吸附除臭脱水等用途。而且炭化后的污泥体积小,污泥中无有毒气体等,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所以污泥炭化是一种既不会损坏环境又能资源回用的经济型处理技术。污泥炭化技术不仅能有效处理污泥,还能将其制成具有高附加值的活性炭,实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置!
7. 污水处理厂处理出来的污泥怎样制作成用于种植的肥料要什么工艺
污泥肥料生产线流程概述:
1)将牛粪,麸皮、稻糠或油枯配合腐熟剂进行掺合进行堆放发酵,发酵过程中需进行温度和湿度的检测,并且需要使用槽式翻堆机进行翻堆工作。
2)
经过(冬天15-20天,夏天5-10天)充分发酵,可将物料输送双轴卧式粉碎机处进行粉碎。
3)粉碎后的物料送至卧式搅拌机处,并添加适当比例的微量元素,或添加菌种。
4)如制作粉末肥肥,此步骤可省略,如需造粒,可用圆盘造粒机制成颗粒后,再经回转冷却机与滚筒烘干机进行冷却、烘干,经滚筒筛分机加工筛选出合格的成品,输送至包装机打包,即成合格的有机肥产品。
污泥生产肥料的技术特点:
1)在污泥中添加吸水辅料,如生活垃圾价碎的作物秸秆、树枝,树叶及回填发酵后含水率较低的污泥肥料:一般污泥占60%—70%,生活垃圾等吸水辅料约占30%—40%左右。
2)接种生物复合发酵菌。向污泥中添加生物复合发酵菌一般在发酵前加入,通过抛翻机翻抛搅拌等作用,使发酵菌均匀的同污泥混合在一起,复合发酵菌剂的添加量一般为0.1%—0.3%左右。只要把发酵菌施入污泥中即可。
3)污泥有机肥中含有植物生长所必须的营养元素坚富的有机质,具有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的良好作用,是土壤微生物主要能量和养分的来源,是降低农业成本的重要措施,是维持和促进土壤养分平衡、培肥土壤的重要环节,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能明显降低土壤中氮素淋溶,消弱无机化肥对地下水的污染,对调解土壤水、肥、气、热状况和保肥、保水能力都有促进作用,特别是对结构性差的土壤,是不可多得的改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