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么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
区域范围内进行生活污水治理的行政村占总行政村的比率。
B. 农村污水处理的普及率有多少
暂时不收费的吧,一般农村污水处理项目都是有政府投资里做的。苏州地区这种项目基本吧收费的,项目其实涉及到运营费用,以后污水处理电费估计还是要附近用来承担的
C. 2018年河南农村污水处理规划部门推荐了哪些处理工艺
这个并没有明确说明,各种工艺在保证水质达标的情况想综合考虑造价还有运营成本的。河南内大项目的话可能是水投容集团做吧。农村地区估计会有很多分散式的污水处理小项目。这种小项目估计会让一些比较好的民营企业去做,当然也有可能是做成PPP项目。农村污水处理其实很奇怪的,经济发达地区用PPP做的反而不多,拿江苏来说很多都是城市是采用EPC来做的效果也不差啊,PPP虽然这两年火了,但是按照绩效付费感觉还是有难度,就怕大的环保企业到时候数据做假,其实环保数据造假国内还是很多的。
D. 河南在什么地方! 那里富裕吗
河南省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区在黄河以南,故名河南。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密,野象众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为人人牵象之地,这就是象形字“豫”的根源,也是河南简称“豫”的由来。夏代禹时分天下为九州,豫州位于九州之中,历史上河南又有“中州”、“中原”之称。
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其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故名“河南”,历来以其特殊的战略地位,优越的自然条件,丰富的物产资源,广阔的市场,便利的交通条件,成为中国的重要省份。作为华夏文明的摇篮和文化发祥地之一,河南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
河南省GDP突破1.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左右,与2002年相比,经济总量翻了近一番;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000美元,全国排名从第21位前移到第16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突破1800亿元,总额相继超过天津、福建、河北、黑龙江、上海、浙江,全国排名由第10位上升到第4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7倍,跃居全国第5位。
河南省的工业发展实现了新的突破,预计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突破1800亿元,比2002年增长8倍多,总额相继超过天津、福建、河北、黑龙江、上海、浙江,在全国的位次由第10位上升到第4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7倍,跃居全国第5位。工业总体实力跻身全国第一方阵,成功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省向全国重要的新兴工业大省的历史性跨越;粮食产量连续四年刷新历史纪录,连续两年超过1000亿斤。地方财政收支分别达到850亿元和1800亿元,均比2002年增长1.86倍。
河南省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000亿元,比去年增长35%以上,比2002年增长3.4倍。全省高速通车里程由2002年的1231公里增加到4556公里,由全国第8位跃居第1位。累计建设污水处理厂112个、生活垃圾处理场102座,所有城市、县城全部建成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的目标如期实现。
河南省中西部率先实现所有行政村通油路或水泥路的目标,全面完成中小学危房改造任务,对乡镇卫生院进行了全面改造,对艾滋病患者进行了免费救助。预计今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1400元和3700元,是2002年的1.8倍和1.7倍,人民生活得到较大改善。
河南省二三产业比重在84%以上,5年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服务业发展明显加速,预计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3.5%,为近年来最高水平,旅游大省地位基本确立。非公有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0%左右,5年约提高19.4个百分点,成为河南省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
E. 中国82年92年城市和农村的粪尿还田率,污水处理率,垃圾处理率
截至2001年底,我国664个城市建有各类生活垃圾处理厂(场)740座,年垃圾处理量为7835万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已由世纪八十年代初的2%提高到现在的58.2%。“十五”计划提出,要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强化城市垃圾污染的综合治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要达到65%。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目前以每年5%至8%的速度增长,近一半的垃圾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面对这一严峻的局面,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已迫在眉睫。
本报讯(记者闫雪静)目前,本市城区90%的污水均可通过地下排污管道流入污水厂,进行处理后达标排放。记者从市水务局获悉,去年,市区9座污水厂共处理污水7.8亿立方米,污水处理率达到90%,比上年提高20%。此外,郊区新城污水处理率也由40%提高到70%。
去年,本市加大水环境建设和治污力度。日处理能力60万吨的小红门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新建污水管线400余公里。市区污水处理率首次达到90%,提前完成了2008年污水处理规划。郊区新城14座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处理污水1.7亿立方米,污水处理率提高到70%。农村地区新建216处小型污水处理设施,乡村污水处理率达到21%。
作为切断污水的重要环节,去年,河道治理、水体还清成效显著。多年黑臭的凉水河水质开始还清,清河下段河道治理开工建设,北护城河、坝河、清河导流渠、仰山大沟等河道完成治理,奥运主场馆周边水系环境改善,永定河、潮白河、温榆河生态治理效果明显。全市达到饮用水源标准的二类、三类水质河道达到56%。
为截住山区污染源,去年建设清洁小流域10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平方公里,100个村庄污水、垃圾集中处理,80个村实现雨水、中水综合利用。
经处理后的再生水可用于工业、城市绿化、道路喷洒、洗车等。去年,本市再生水利用量达到3.6亿立方米,比2005年增加1亿立方米。建成大兴20万亩再生水灌区,六厂中水西送工程,向西郊工业区供给中水3000万立方米。清河等中水厂采用膜处理技术,水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RJ185 我县农村人口达35.85万人,产生人粪尿总量294326吨,粪尿使用总量120997吨,使用率为41.11%;还田总量为90243吨,还田率30.66%;粪尿处理总量121471吨,处理率41.27%。生活垃圾产生总量为91417吨,生活垃圾综合利用量22536吨,利用率24.65%。目前,我县的生活垃圾主要是集中到南方复合肥厂统一处理。生活污水产生总量7886934吨,处理量1071100吨,污水处理率为13.58%,处理率很低。
F. 农村集镇生活污水计算
根据我了解的情况,这方面好像一直没有明确统一的标准。资料显示,“十一五”初,我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约80多亿m3,农业人口达7亿多人,全国有45400多个乡镇、60多万个行政村、250 多万个自然户,每天产生生活污水数千万吨,96%的村庄没有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原来的经验数据是大概乡镇人均用水量中,镇能达到人均90升左右,乡大概是75上升。农村居民的排水量宜根据实地调查结果确定,在没有调查数据的地区,可取用水量的60%-90%作为排水量,一般取40升/人.日的居多。 为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了东北、华北、东南、中南、西南、西北六个地区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2010年9月颁布实施,你可参考。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G. 农村生活污水的一般指标大约是多少
目前,全国不一致,只有浙江领先,制订了一个标准:
H. 河南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对农村污水处理效果怎样
农村污水其实就是一般生活污水,处理起来非常简单。国内的一体化装置、日本的净化槽都回可以切实满足答需求。
但是按照使用经验来看,国内农村污水处理有几个问题很难解决:
1、农村是否真的有足够的污水水量可供处理:我们在现场调查,无论南北方,满负荷运转的现场几乎没有,大量的污水处理设施闲置。
2、设备用起来需要定期维护,目前中国市场缺乏针对农村污水处理装置的维护。所谓的PPP项目,最多维持半年左右,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I. 国内农村污水处理工程的处理量是如何计算的
很多地区是按照人头来计算的,力鼎环保在做农村污水处理工程时候,基本是按照每人每天100L的用水的量来估算工程的处理量,选择合适吨位的污水处理设备。
J. 大家谁有各省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资料
相对已经受到广泛关注,并形成产业的城市污水处理而言,农村的污水处理还是目前环境治理的一道难题。受制于生产、生活方式、经济发展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村生活污水已经成为潜在的污染。
现在,由中德生态城市规划和管理项目所进行的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示范项目为这种生活污水的净化开辟了一条既科学、经济又简便可行的道路。这种着眼于生态,投资小、运行成本低的污水处理方法目前在常州地区已初显成效。它的成功,或许可以为国内一些小城镇、乡村的环境治理提供启示。
集中处理遭遇农村难题
随着人口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工业点源污染总量控制措施执行,居民生活污染将逐渐取代工业污染成为水体第一污染因子。以常州为例,近年来通过不断加大市政污水排水设施建设投入,到2005年底,常州已建成污水处理厂6座,污水处理能力达32.5万m3/d。
其中,城市污水处理厂对城市污水的集中处理率达46%左右,中心城区接近80%。对国家重点水源保护水域太湖和长江的生态安全意义重大。
在市区人口密集区域,提高管网收集覆盖率,提升污水集中处理能力无疑是正确的选择,但集中污水处理并不能解决市区外围无管网覆盖地区水环境污染问题。目前,该市农村人口近150万,至今多采取废水在宅前宅后土壤中自然下渗,粪便储存在各式粪池中就地处理的简易方式,严重污染环境。
而在城市远郊,集中管网无法通达,即使能够随主要道路延伸,接管费用和长途污水泵站输送、运行费用都非常高,单位污水处理成本也大大提高。
中德生态城市规划和管理项目专家潘涛分析说,投资千万元的乡镇级集中污水处理厂(以1万吨/d处理能力为例),光直接运行费每天就达3200多元,年投入180万左右;如果贷款建厂,每年银行还款也在100万元左右(假设贷款1000万,期限20年为例)。
为保证污水截流率,保守估计管网建设和维护每年投入至少300万以上(假设10年内完善管网系统总投资3000万元,不计贴现率),综合估算每年排水建设和污水处理支出至少在580万以上。根据目前污水处理收费每吨1.15元,总收入为每年420万,收支无法平衡,势必增加财政负担。
“在目前基层乡镇普遍财力有限,债务繁重,盲目采用集中式处理污水的模式是值得商榷的,”潘涛说。在远离城区的乡镇和农村地区,寻求一种行之有效的水污染控制方法正在成为非常突出的问题。
分散处理融入生态理念
2006年1月,常州市规划局和规划院、市排水管理处等部门在德国专家的帮助下,吸收了15年以来在欧洲的郊区和农村广泛开展的分散式污水处理的经验,采用人工湿地技术。在大量研究调查的基础上,在距离常州市中心40公里的孟河镇通江花园居民小区,动工兴建了正式名称叫作“基于垂直潜流生态滤床技术的分散式污水及污泥处理系统”的装置。2006年10月,该系统正式投入运行。
虽然项目的名称让人感觉非常复杂,但如果从表面看,这个污水处理工程就像一个地堡式的水泥建筑物和4块略低于地面的铺着粗砂的池子而已。
其中两块平铺着一些管子,池子的两端有两个更粗一些的白色塑料管斜插进地下,池子里有规律地间隔生长着一些芦苇。
根据项目专家潘涛介绍,水泥壳的“地堡”就是污水的初级处理处,深埋地下5米多,可容80立方米的污水。这个沉淀池内分为三格,主要功能是使生活污水在这里初步沉降。内设两个污水泵,由水位浮标自动控制污水泵的开关,把污水泵到两个被称为大约1000立方米的过滤床上,也就是那4块铺着粗砂的池子。
污水首先被抽进这些迂回曲折的管子里,又从管壁的小孔内流出,流进铺满沙砾的滤床上,自然渗入沙砾中。这两个池子的底部都铺有双面土工布,以防污水渗入自然土壤中。
据介绍,滤床的设计很费了一番心思。滤床总深度虽然不过1米—1.25米,却分为表层、过滤层、过渡层、排水层、防渗层等好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砾石和粗砂的大小都不尽相同,越往下颗粒越大。污水经层层过滤到达排水层时,自然流进铺设在这一层的排水管中,这几根管子管壁上都有切口,收集过滤后的污水,并排进旁边的新孟河,直达长江。
作为工程第三个组成部分的是两块污泥滤床。沉淀池里淤积的污泥定期被污泥泵抽进这两块池子做干化处理,说得通俗些,就是把它晒干。但这里也有很多学问。污泥含水率很高,如同前面提到的两块人工湿地一样,这两块污泥滤床也分好几层,也在底部铺有防渗的土工布,也有通气管。渗下来的污泥中的水分经排水管重新流回初级沉降地,而后再进入滤床过滤后排出。
据潘涛介绍,这个人工的湿地处理过程包括生物化学反应和物理化学反应。物理化学反应就是沉淀吸附,生化反应即分解和合成代谢,等等。他说,秘密就在于滤床的那些粗砂和砾石上,它们为微生物细菌提供了非常适宜的生活环境,而这些微生物在污水下沉过程中通过反应去除了碳化合物、氮化合物和磷化合物以及病毒体和非病毒微生物。
那么那些芦苇又有何用?潘涛解释说,这些经过挑选的芦苇品种根系发达,一方面有助于防止过滤层板结,另一方面有助于微生物的附着和繁殖。他又说,滤床内的集水管也有另一个功能,就是向滤床内部输送氧气,帮助微生物繁殖。这也是为什么它们要在地面上露出一截的缘故。
死水坑经常长满苔藓,蚊蝇滋生,这两个常年湿漉漉的人工湿地会不会也遇到这个问题呢?潘涛说,这早就想到了,所以才建了两个功能完全一样的滤床和污泥滤床。就是说,一个滤床工作,另一个休息令其干燥。两个滤床每星期“轮休”一次,避免上述的弊端。
装置运行几个月来,根据监测结果,出水效果理想。氨氮去除率达93%,总磷去除率达86%,出水水质已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排放B标准。根据国际经验,随着生化反应器状态日趋稳定,各项指标将越来越好,最终设计达到一级排放A标准。而滤出的污泥干化之后可以肥田,这里每年可干化污泥10吨左右,待积累到一米厚时(约5-7年)进行一次开挖。
除了具备生态上的优势,人工湿地分散式处理工艺节省了大量的管网建设和运行费用。这个工程包括科研费用、征地、在小区内重铺管网等在内总计180万元人民币,设计方面由德国技术合作公司提供设计。如果纯建设费用平摊到每个小区居民头上,人均建设成本476元,而维护费用仅为每年12.5元/人。
技术应用要考虑本地适用性
潘涛说,政府职能部门和水务运营部门急待转变观念,因地制宜的考虑污水出路问题。分散式污水处理具有一次性投入小,运行维护成本低的特点,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财力,分片分阶段实施,是比较现实的选择,完全可以在市区外围片区取代传统的集中处理方法,经济实用且可持续的解决污水处理问题。
常州的这项工程作为我国首次运用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技术整合生活污水和污泥稳定化处置工程,受到高度评价。常州市科技局组织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认为,此课题研究整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自工程落成以来,通江小区先后接待了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部和江苏省有关单位的参观考察,都认为这项技术很值得大力推广。
不过,潘涛也提醒说,人工湿地是一项人工建造的生态处理设施。其污染物去除机理是复杂的,目前,人们对它虽然有一定的认识,但仍然不够完全。目前水质监测数据仅能说明运行初期处理效果,但长期效果还有待检验。
从两个多月的运行情况看,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杂草生长问题。由于水生芦苇刚刚栽植,还未取得生长优势,容易被杂草侵占领地,而浅根杂草的疯狂生长会降低人工湿地的净化效率,所以运行初期,人工及时清除杂草很重要。
该实验项目最终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态湿地得到长期的维护。潘涛说由于维护较简单,建议当地小区物业兼管该设施。同时建设单位和环保部门做好长期水质监测工作,为经验推广提供有力证明。
“吸收德国先进技术的同时,注意本地适用性也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潘涛说,建筑材料的本地化供应和工程造价的经济性是大力推广的前提,课题组准备下一步做好分散式污水处理关键技术指南的编制工作。
另外,生态湿地处理要求比传统污水处理工艺更大的占地面积。政府有关部门理顺土地关系,利用闲置土地用于污水处理的公益事业,免予土地补偿等等,对保证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