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污水处理中假如COD在3000,那么应该加多少营养物质氮和磷加多少具体应该怎么计算
生活废水,食品废水、不加。其他废水看情况,少什么加什么,100:5:1
Ⅱ 接触氧化池如何确定增加营养的比例,营养加哪种效果会更好PH值与DO值一般保持在多少
接触氧化同样是好氧,营养比按照好氧C:N:P=100:5:1调节即可,PH在6~9左右,DO在2~3左右即可
Ⅲ 污水处理站生化系统投加哪些营养物营养比例是什么样的啊
污水处理中营养碳来,氮源,磷营养有一定的比例,投加比例100:5:1
BOD:N:P=100:5:1.如果按照COD的话,一般是200:5:1
你的COD是1200,那么N需要30mg/L。P需要6mg/L。尿素的分子式是CO(NH2)2,分子量为60.而N占28/60.然后根据比例直接计算
Ⅳ 废水的生化处理中营养比碳氮磷之比为100:5:1.
1
首先必须明确,生化处理中的营养比是根据污泥/
生物膜
中微生物需求来确定的。自然界中,各类微生物需求的碳氮比是不同的,但是对于
活性污泥
这个微生物群体而言有一个经验的值,好氧条件下是100:5:1,厌氧条件下是200:5:1.
2
其次,各参数的含义。碳氮磷都要以可生物吸收的量计算,因此,碳以
BOD5
表示;N一般指总凯氏氮(TKN),包括有机氮和
氨氮
,但不包括亚硝氮和
硝态氮
,因为除了
反硝化细菌
以外,大部分微生物都不能直接以亚硝氮和硝态氮作为
氮源
,而有机氮和氨氮则可被绝大多数微生物用做氮源;磷一般为磷酸盐。
3
最后我来解释一下这个比例的来源:
说法一:Mc
Carty于1970年将细菌
原生质
分子式定为C5H7O2N,若包括磷为
C60
H87N12O23P,其中C、N、P所占的
百分数
分别为52.4%、12.2%、2.3%。对于好氧生物处理过程来说,在被降解的BOD5中,约有20%的物质被用于细胞物质的合成,80%被用来进行
能量代谢
所以进水中BOD:N:P=(52.4%/20%):12.2%;2.3%=100:5:1。
说法二:细菌C:N=4-5,真菌C:N=10,活性污泥系统中的C:N=8(介于二者之间),同时由于只有40%的碳源进入到细胞中,所以这个比例就是20,即100:5.磷的比例参照一。
4还想提点个人看法:活性污泥系统是个微生物生态系统,不仅是细菌,还存在大量真菌和其他微生物。这个比例我想不完全是细菌的组成,而是整个活性污泥微生物系统的营养需求平均值,因此我给出了说法二,个人也觉得说法二更符合具说服力。同时,对于活性污泥系统而言,这个比例在工程中也未必是一定的,生物总是有一定的适应范围的,因此,理论如此,实际操作接近即可。
Ⅳ 关于污水处理营养盐的问题,高手进
(1)投加尿素为了提高污水中N的含量,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生内化法处理废水,一般保证水质容BOD5:N:P=100:5:1(好氧);BOD5:N:P=200~300:5:1(厌氧)
(2)N含量高了,当然不要加,满足比例就好。
(3)同上,满足比例就好。
Ⅵ 污水处理站生化系统投加哪些营养物营养比例是什么样的啊
污水制处理中营养碳,氮,磷营养有一定的比例,投加比例100:5:1
BOD:N:P=100:5:1.如果按照COD的话,一般是200:5:1
你的COD是1200,那么N需要30mg/L。P需要6mg/L。尿素的分子式是CO(NH2)2,分子量为60.而N占28/60.然后根据比例直接计算
Ⅶ 废水中微生物所需营养比例是多少
废水中微生物所需营养比例是多少
微生物像动物植物一样也需要必要的营养物质才能够生长繁殖,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
要是指碳(C)、氮(N)、和磷(P),废水中主要营养元素的组成比例有一定的要求,对
于好氧生化一般为C:N=100:5:1(重量比)。
Ⅷ 污水处理微生物培养营养液添加比例到底按C:N:P(100:5:1)还是B:N:P进水COD 1100mg/l 要加多少N P
应该是按BOD:N:P=100:5:1来计算营养物的投加量,如果你按COD来算的话,可以采用200:5:1的计算方式。具体要投加多少,需要你结合你投加的营养物的N,P含量来确定
Ⅸ 废水的生化处理中营养比碳氮磷之比为100:5:1.
1 首先必须明确,生化处理中的营养比是根据污泥/生物膜中微生物需求来确定的。自然界中,各类微生物需求的碳氮比是不同的,但是对于活性污泥这个微生物群体而言有一个经验的值,好氧条件下是100:5:1,厌氧条件下是200:5:1.
2 其次,各参数的含义。碳氮磷都要以可生物吸收的量计算,因此,碳以BOD5表示;N一般指总凯氏氮(TKN),包括有机氮和氨氮,但不包括亚硝氮和硝态氮,因为除了反硝化细菌以外,大部分微生物都不能直接以亚硝氮和硝态氮作为氮源,而有机氮和氨氮则可被绝大多数微生物用做氮源;磷一般为磷酸盐。
3 最后我来解释一下这个比例的来源:
说法一:Mc Carty于1970年将细菌原生质分子式定为C5H7O2N,若包括磷为C60H87N12O23P,其中C、N、P所占的百分数分别为52.4%、12.2%、2.3%。对于好氧生物处理过程来说,在被降解的BOD5中,约有20%的物质被用于细胞物质的合成,80%被用来进行能量代谢所以进水中BOD:N:P=(52.4%/20%):12.2%;2.3%=100:5:1。
说法二:细菌C:N=4-5,真菌C:N=10,活性污泥系统中的C:N=8(介于二者之间),同时由于只有40%的碳源进入到细胞中,所以这个比例就是20,即100:5.磷的比例参照一。
4还想提点个人看法:活性污泥系统是个微生物生态系统,不仅是细菌,还存在大量真菌和其他微生物。这个比例我想不完全是细菌的组成,而是整个活性污泥微生物系统的营养需求平均值,因此我给出了说法二,个人也觉得说法二更符合具说服力。同时,对于活性污泥系统而言,这个比例在工程中也未必是一定的,生物总是有一定的适应范围的,因此,理论如此,实际操作接近即可。
Ⅹ 配制废水时,一般说C:N:P=200:5:1,C、N、P分别指什么并且比例是什么比例浓度比还是摩尔比
C是碳,N是氮,P是磷,浓度比。
污水处理厂在单体试车初步验收和联动试车的基础上。进水的污水水质、水量能满足初步运行的要求,即可进行投产试运行。首先要培养活性污泥,一般直接通污水进行培养。
将城市污水引人曝气池后暂停进水,进行曝气。在水温、气温都合适情况下1~2天就会出现絮状物,这时可少量连续进水,也可间歇进水,连续曝气。连续曝气一周后,通过显微镜检查到菌胶团长势良好后即可由少到大逐渐增加进水到设计量,投入试运行。
(10)污水处理中的营养比例扩展阅读:
配置废水注意事项
1、大中型污水处理厂一般在水处理段正常后,有足够的剩余污泥后,再培养厌氧污泥比较有利。
2、先将消化池内充满二级出水,投入其它消化池的厌氧污泥菌种,或接入水处理段的剩余污泥。
3、在消化污泥来源缺乏的地方也可用人粪、牛粪、猪装、酒糟、剩余的淀粉等有机废物稀释到含固率为1%~3%投入硝化池。
4、培养消化污泥菌时,必须控制pH值和有机物投配负荷,PH值应保持在6.4~7.8之间。有机负荷控制在0.5kgVSS/(m3·d)之下。投配负荷过高,会导致挥发性脂肪酸大量积累,PH值降低,使酸衰退阶段太长,从而延长培养时间。
5、充分搅拌消化池内的混合污泥。中温消化要保持消化池内的水温在35℃士2°C,边进泥边加热,待加至所需温度及混位后,暂停进泥。待厌氧消化产气正常后可逐新增加投泥量,直至到正常加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