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用excel如何画出滞回曲线
需要使用BMP2DATA工具来做,excel无法进行制作;
1、导入图片前一定要对图片进行“美容”:
a. “美白”——将滞回曲线以外的所有黑点(坐标轴除外)删掉,只留白底;
b. “扎彩绸”——用与滞回曲线颜色不同的直线把中间的大“十字”(坐标轴)描一遍(原始图片的矩形外框(如果有)可以删掉——其实我觉得这个十字也可不要,因为程序只需要“十字”的四个顶点);
c. “描眉”——把滞回曲线中颜色比较浅、或被坐标轴盖住的部分描黑一点(否则Origin(我是用Origin画图的)可能忽略掉这些比较淡的线);
以上操作windows自带的“画图”工具即可胜任。
总而言之,要达到的最终效果就是图片上:
a. 只有三种颜色——黑色(滞回曲线一般是黑色),白色(图片背景)和红色(中间的十字,当然也可选用除黑、白色之外的颜色);
b. 只有三个东西——滞回曲线,坐标轴和背景(这个貌似是废话)。
例:原始图片如下图:
图5 在Origin里作图时的注意事项
4、画出的图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a.有些不是滞回曲线上的点?——说明你“美容”工作里的“美白”部分做得还不够!继续擦吧!把图片背景擦得白白净净、美丽动人……(OK,打住!)
b.滞回曲线上有间断?——说明你“美容”工作里“描眉”部分还欠火候!导致bmp2data忽略掉曲线上颜色较淡或者被坐标轴覆盖的部分了!继续描吧!美眉美眉,怎么来的?——描出来的!(好吧,我又说一边儿去了……)
5、一个小小的bug:软件生成的数据文件“RESULT.CSV”并不是像陈博士写的帮助中说的那样“在程序所在的目录下”,而是在bmp图片所在的目录下。
6、一点小建议:正如上文所述,捕捉边界点时确实存在操作上的困难:得一点一点挪动鼠标,紧紧的盯着屏幕上一个小点——这滋味真难受!所以,如果程序在捕捉边界点上能实现光标自动捕捉,或可以通过键盘方向键操作——就可以轻松、准确的得到边界点了!
❷ 已知传递函数怎么用matlab画群延时特性曲线
用grpdelay
Group delay of adaptive, discrete-time, and multirate filters
Syntax
[gd,w] = grpdelay(ha)
[gd,w] = grpdelay(ha,n)
[gd,w] = grpdelay(...,f)
grpdelay(ha)
[gd,w] = grpdelay(hd)
[gd,w] = grpdelay(hd,n)
[gd,w] = grpdelay(...,f)
grpdelay(hd)
[gd,w] = grpdelay(hm)
[gd,w] = grpdelay(hm,n)
[gd,w] = grpdelay(...,f)
grpdelay(hm
❸ 如何用matlab画出位移图
quiver函数
❹ 如何用matlab画这种损失曲线
给定数据就可以plot画了
❺ 如何用matlab画状态响应曲线
1、在matlab中绘制空间三维曲线的命令是plot3,命令简单,用法多样。
(5)力与位移滞回曲线用matlab画扩展阅读
在采用频率响应法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时,常以频率响应的曲线图作为研究问题的出发点。频率响应图的主要形式有奈奎斯特图、波特图和尼科尔斯图。
奈奎斯特图,又称极坐标图。它是当频率ω由零变化到无穷大时,表示在极坐标上的频率响应 G(jω)的幅值 |G(jω)|与相角∠G(jω)的一条关系曲线。极坐标图的优点是,频率响应曲线上能显示出频率ω的分布情况。
为了绘制极坐标图,必须对选定的每个ω 值计算出相应的G(jω)的幅值|G(jω)|和相角∠G(jω);由|G(jω)|和∠G(jω)可构成极坐标图上的一个矢量G(jω)。奈奎斯特图就是当ω由零变化到无穷大时矢量G(jω)终端扫描得到的一条轨迹。
波特图,又称对数坐标图。波特图由频率响应G(jω)的对数幅值特性图和相角特性图组成。
在对数幅值特性图中,频率轴采用对数分度,幅值轴取为20log|G(jω)|,单位为分贝(dB),采用线性分度。在相角特性图中,频率轴也采用对数分度;角度轴是线性分度,单位为度。
波特图的优点是可将幅值相乘转化为对数幅值相加,而且在只需要频率响应的粗略信息时常可归结为绘制由直线段组成的渐进特性线,作图非常简便。如果需要精确曲线,则可在渐近线的基础上进行修正,绘制也比较简单。
❻ 要用MATLAB绘出位移,速度,加速度曲线,那位高手帮忙写写程序!
补充一下:
t的间隔取小一点,如:t = 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