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南水北调中线需调提灌吗
南水北调中线全线自流引水,不需要提水。
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引水流量是多少
看到最近数据,北京平均的引水量是370万立方/天,倒推,到北京的引水流量是43立方/秒
⑶ 南水北调中线水采用什么工艺输送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中投资较大、施工难度最高、立交规模最大的控制工期建筑物,是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穿越大江大河的工程,其任务是将中线调水从黄河南岸输送到黄河北岸,向黄河以北地区供水。其中,两条引水的穿黄隧洞是整个穿黄工程最引人注目的控制性建筑物,每条隧洞长4250米,单洞直径7米。采用目前世界上先进的盾构技术进行挖掘施工,技术含量高,施工工期长,在国内用盾构方式穿越黄河尚属首例。
⑷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二期怎么增加调水量
一期工程总调水量为95亿立方米,二期工程调量是一期工程的21/19倍.
那么二期工程调量为;95乘以(21/19)=105亿立方米.
所以;二期工程增加调水量为;105-95=10.
即:二期工程增加调水10亿立方米
⑸ 南水北调中线通水有哪些重要意义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极大地缓解中国中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为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个省(市)的生活、工业增加供水64亿立方米,供给农业用水30亿立方米。工程将极大的改善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个省(市)受水区域的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推动中国中、北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项宏伟的生态工程和民生工程。受水区年均缺水量在60亿立方米以上,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得不靠大量超采地下水维持,从而造成地下水大范围、大幅度下降,甚至部分地区的含水层已呈疏干状态。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后,初期年均调水量95亿立方米,后期根据需要进一步扩大调水规模,可使受水地区的缺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生态环境将有显著改善。
经济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项良好的经济工程。按2000年末价格计算,中线工程总投资约920亿元。这些投资的40%将转化为消费资金,这对于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将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根据投资的乘数效应,中线工程的兴建,将拉动建材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中线工程还将带动南方调水区、调水沿线地区、北方受水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建设节水型工业、农业和节水型社会。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要求,结合水资源调配的公共特性,构建其建设与管理体系,从而保证建设的顺利进行,建成后的良性运营。按照“政府宏观调控、市场机制运作、用水户参与管理”的原则,中线工程将成立“中线工程水源公司”和“供水有限责任公司”。水源公司负责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及以后丹江口水库的运行管理,并卖水给供水公司;供水公司负责总干渠工程的建设及以后的运行管理,并将水卖给分水口以下的用水户协会。
社会
南水北调是一项积极的社会民生工程。兴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30万移民中的多数外迁到居住和生存条件较好的地方安置,将大大改善库周的生态环境,并提高移民的生活水平。
2005年,开始加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丹江口水库大坝,坝顶由原来的162米加高到176.6米,水位从157米提高到170米,总库容达到290.5亿立方米。为此,丹江口水库上游地区淹没面积达到144平方公里,整个库区移民34.5万人,其中河南省16.4万人、湖北省18.2万人,安置区涉及河南、湖北两省16个市60个县区287个乡镇,2000多个村。
移民安置一直是影响中线工程决策的重大问题,但同时也是解决丹江口库区环境容量严重不足、居民生活贫困的重大机遇。移民分期分批安置。从2009年8月完成试点移民搬迁开始,至2012年5月,河南省16万多人的移民搬迁全部完成,加上湖北省已经完成的18.2万移民搬迁安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34万多人的移民工作全部完成。2012年9月18日,在郧县柳陂镇移民安置点,湖北省省长王国生宣布:“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湖北省移民搬迁任务圆满完成。”至此,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搬迁全部结束。
中线工程建成后,沿线城市居民优质饮用水能够得到保证,干旱年份一些城市将不再出现“水荒”现象。对于数百万长期饮用高氟水、苦咸水和其他含有害物质的深层地下水的当地农民来说,中线工程将从根本上改善其饮水质量。
为确保江水进京安全,日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段开始截断河北水、排空管道内水,对长约80公里的管道暗涵、PCCP管道、永定河倒虹吸工程等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与维护,体检将持续至6月底。
生态
中线工程对保护汉江中下游的水环境同样也起到积极的作用。规划在汉江流域兴建的四大工程——汉江干流上的兴隆枢纽、从荆州到沙洋的引江济汉工程。对航运受影响的汉江河段实施整治工程、对引水受影响的涵闸和泵站实施改造工程,不但将调水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而且“引江济汉”工程使得兴隆以下河段枯水期流量显著加大,预计可以基本消除汉江发生曾严重威胁武汉等城市供水安全的春季“水华”现象。·
中线工程的总干渠不仅是一条“清水长廊”,也是一条“绿色长廊”。总干渠不经过崇山峻岭,施工条件优越,对环境的影响小。沿线河流均与总干渠立体交叉,可保证水质。同时,在丹江口水库水量充沛的时候,可以方便地将水放入当地河流中,以改善河道的水环境。此外,中线工程还将带动绿化、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的发展,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项宏伟的生态工程。中线工程受水区现状年均缺水量在60亿立方米以上,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得不靠大量超采地下水维持,从而造成地下水大范围、大幅度下降,甚至部分地区的含水层已呈疏干状态。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后,初期年均调水量95亿立方米,后期根据需要进一步扩大调水规模,可使受水地区的缺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生态环境将有显著改善
⑹ 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多少
北京6月17日从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了解到,截至17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陶岔渠首调水入渠水量达到150亿立方米,沿线水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中线工程惠及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等沿线19座大中城市,5310万居民喝上了南水北调水。其中,北京1100万人,天津900万人,河北1510万人,河南1800万人。
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相关负责人说,中线工程全面通水以来,北京、天津等受水区加快了南水北调水对当地地下水水源的置换,已压减地下水开采量逾8亿立方米。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省市的地下水位已开始回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生态效益不断显现。
来源:新华网
⑺ 南水北调是否用泵瑜送
因为南水北调有很多泵站,每个泵站都需要一定数量的轴流泵。一般需要的轴流泵流量每小时一万立方米以上,轴流泵的口径1-5米。淮安段工程用的是4.5米直径的轴流泵。
“南水北调工程”,旨在缓解中国华北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战略性工程。就是把中国长江流域丰盈的水资源抽调一部分送到华北和西北地区。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因其破坏水循环自然平衡,以及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该工程也被部分人反对。
⑻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要经过多少级提水工程
南水北复调中线干线工程利用丹制江口水库陶岔出水口和各省市之间的落差,实现全线自流输水,全程没有提灌站,仅有一座加压泵站。
由于干线工程入京后全部采用地下管涵,为满足北京段供水需求,在南水入京处北京房山区惠南庄建设了中线唯一的一座大流量、高扬程的加压泵站。
中线工程分二期实施,第一期工程建设主要目标:丹江口大坝加高以后,从丹江口水库自流引水,通过硬化明渠输水到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个省(市),水源基本可以自流到广大的北方地区。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主体工程由水源区工程、输水工程和汉江中下游治理工程三大部分组成。
水源区工程为丹江口水利枢纽后期续建加高;输水工程即引汉总干渠和天津干渠。中线一期工程平均每年可调水95亿立方米,远期将达到年均130亿立方米。
为减少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调水后,汉江中下游水量大幅减少、对湖北中部地区的不利影响,修建湖北省引江济汉等四项生态建设工程。
⑼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有提水站吗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利用丹江口水库陶岔出水口和各省市之间的落差,实现版全线自流输水,全权程没有提灌站,仅有一座加压泵站。
由于干线工程入京后全部采用地下管涵,为满足北京段供水需求,在南水入京处北京房山区惠南庄建设了中线唯一的一座大流量、高扬程的加压泵站。
惠南庄泵站具备小流量重力自流输水和大流量水泵加压输水两种供水方式。结合城市需求,当供水流量小于20立方米/秒时,南来江水自流通过泵站,节约能源;反之则启动水泵机组进行加压输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