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反渗透膜会出现堵塞的问题吗
反渗透膜会出现抄堵塞主袭要由于以下原因:
1、净水预处理不充分
反渗透膜是高精度过滤膜,几乎可以无差别去除水中所有的杂质,包括悬浮物、胶体物、细菌、病毒、重金属离子等等。如果不对原水进行预处理或者预处理不充分,水中剩下的杂质就会全部被反渗透膜截留,加速膜的污堵过程。
2、外界因素影响过重
反渗透净水系统是一个比较“脆弱”的系统,其脱盐率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比较明显。这些因素包括PH值、温度、压力、进水盐浓度等等。简单来说,如果一个地区的水质污染十分严重,在相同的条件下,反渗透膜的堵塞速度会高于水污染较弱的地区。
3、人为操作失当
不管是大型反渗透设备还是家用反渗透净水器,在使用时,都需要人为因素的介入,以保证净水过程的流畅。如果人为操作没有按照说明进行,可能会导致多余的污染物进入反渗透净水系统,从而造成膜的污堵。
4、反渗透膜本身质量低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反渗透膜本身的质量不过关,经不住正常的反渗透过滤。消费者在选择产品的时候,要注意选择品牌产品,进口膜的品牌为最佳选择。
2. 哪种操作反渗透的不正确清洗会导致膜损坏
1、 膜污染简介
反渗透系统运行时,进水中含有的悬浮物质,溶解物质以及微生物繁殖等原因都会造成膜元件污染。反渗透系统的预处理应尽可能的除去这些污染物质,尽量降低膜元件污染的可能性。污染物的种类、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请参见表1。通常,造成膜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新装置管道中含有油类物质和焊接管道时的残留物,以及灰尘且在装膜前未清洗干净;
2)预处理装置设计不合理;
3) 添加化学药品的量发生错误或设备发生故障;
4)人为操作失误;
5)停止运行时未作低压冲洗或冲洗条件控制得不正确;
6)给水水源或水质发生变化。
污染物的累积情况可以通过日常数据记录中的操作压力、压差上升、脱盐率变化等参数得知。膜元件受到污染时,往往通过清洗来恢复膜元件的性能。清洗的方式一般有两种,物理清洗(冲洗)和化学清洗(药品清洗)。物理清洗(冲洗)是不改变污染物的性质,用力量使污染物排除膜元件,恢复膜元件的性能。化学清洗是使用相应的化学药剂,改变污染物的组成或属性,恢复膜元件的性能。吸附性低的粒子状污染物,可以通过冲洗(物理清洗)的方式达到一定的效果,像生物污染这种对膜的吸附性强的污染物使用冲洗的方法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用冲洗的方法很难除去的污染应采用化学清洗。为了提高化学清洗的效果,清洗前,有必要通过对污染状况进行分析,确定污染的种类。在了解了污染物种类时,选择合适的清洗药剂就可以适当的恢复膜元件的性能。
2、 物理清洗(冲洗)
2.1 冲洗的作用
冲洗是采用低压大流量的进水冲洗膜元件,冲洗掉附着在膜表面的污染物或堆积物
2.2.1 冲洗的流速
装置运行时,颗粒污染物逐渐堆积在膜的表面。如果冲洗时的流速和制水时的流速相等或略低,则很难把污染物从膜元件中冲出来。因此,冲洗时要使用比正常运行时更高的流速。通常,单支压力容器内的冲洗流速为:
1)8英寸膜元件:7.2 – 12 m3/h;
2)4英寸膜元件:1.8 – 2.5 m3/h。
2.2.2 冲洗的压力
正常高压运行时,污染物被压向膜表面造成污染。所以在冲洗时,如果采用同样的高压,污染物仍会被压在膜表面上,清洗的效果不会理想。因此在冲洗时,应尽可能的通过低压、高流速的方式,增加水平方向的剪切力,把污染物冲出膜元件。压力通常控制在0.3 MPa以下。如果在0.3 MPa以下,很难达到一定的流量时,应尽可能控制进水压力,以不出产水或少出产水为标准。一般进水压力不能大于0.4 MPa。
2.2.3 冲洗的频率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经常对系统进行冲洗。增加冲洗的次数比进行一次化学清洗更有效果。一般冲洗的频率推荐以一天一次为好。根据具体的情况,用户可以自行控制冲洗的频率。
2.3 冲洗的步骤
① 停止反渗透系统的运行。缓慢地降低操作压力并停止装置。如果快速停止装置,压力会急速下降,这可能会对管道、压力容器以及膜元件造成损坏。
② 调节阀门:
- 全开浓水阀门;
- 关闭进水阀门;
- 全开产水阀门(如果运行时产水阀门没有全开的情况)。
如果错误地关闭产水阀门,压力容器中的后半部的膜元件可能发生产水背压,造成膜元件破损。
③ 冲洗作业:
- 启动低压冲洗泵;
- 在缓慢打开进水泵的同时,查看浓缩水流量计的流量;
- 调节进水阀门,调节流量和压力达到标准值;
- 10 – 15分钟后慢慢地关闭进水阀门,停止进水泵。
④ 恢复正常运行。按日常启动程序启动系统。
2.4 注意事项
① 进水水泵需要满足正常运行时的进水流量(进水流量 = 产水流量 + 浓缩水流量),同时必须考虑满足冲洗流量的要求。
② 浓缩水管路和阀门的选择也要考虑冲洗时的大流量。制水时,因为回收率高,浓缩水流量相对很小。冲洗作业时,要求低压高流量,几乎所有的进水都从浓水管路排除,所以设计浓水管路和阀门时不仅要考虑制水时的流量也要考虑符合冲洗时的流量需要。如果仅仅考虑制水时的流量来设计管路和阀门,则在冲洗时浓水管路以及浓水阀门处的压降升高,有可能达不到要求的流量或超过冲洗要求压力。当然,也可以考虑另外设置冲洗专用管路。
③ 选定流量计时要考虑到可以读取冲洗时的最大流量。
④ 对于多段反渗透系统,为了能够更有效的冲洗膜元件,系统的设计有必要按可以分段冲洗进行设计。
- 如果进行全段冲洗,前段的冲洗水和污染物会一起流入后一段中,容易造成后段的堵塞。
- 段数的增加同时也意味着冲洗水流经的膜元件数量增加。为了能够达到流量要求,需要加大进水压力。由可能会超过冲洗压力的允许值,导致膜表面的压力升高,降低冲洗的效果。
- 进行第一段冲洗时,全开第一段冲洗浓水排水管路的阀门,关闭第一段浓水和第二段进水间阀门、第二段和第三段的进水冲洗阀门。- 进行第二段冲洗时,全开第二段冲洗浓水排水管路的阀门,关闭第一段,第三段的进水冲洗阀门,关闭第一段浓水和第二段进水间阀门,关闭第二段浓水和第三段进水间阀门。
- 进行第三段冲洗时,全开第三段冲洗浓水排水管路的阀门,关闭第一段,第三段的进水冲洗阀门,关闭第二段浓水和第三段进水间阀门。
3 化学清洗
3.1 化学清洗的标准
发生以下情况时,物理冲洗已经不能使反渗透膜的性能恢复,这时就需要进行化学清洗。
① 标准化条件下的产水量下降10 – 15 %;
② 进水和浓水之间的系统压差升高到初始值的1.5倍;
③ 产水水质下降10-15%。
3.2 化学清洗的频率
当膜元件发生了轻度污染时,就应及时清洗膜元件。重度污染会因化学药剂不易深入渗透至污染层,且污染物也不易被冲出膜外等因素而影响清洗效果。如果膜元件的性能降低至正常值的30-50%,很难清洗恢复到膜系统初始性能。
膜的清洗周期根据现场实际污染情况而定。正常的清洗周期是每3-12个月一次。如果在1个月内清洗一次以上,需要改善预处理例如追加投资或重新设计膜系统;如果清洗周期在1-3个月一次,应侧重于调整和优化现有系统的运行参数。即使系统长期没有发生污染,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系统正常运行,一般可考虑每6个月进行1次化学清洗。
当预处理工艺中采用了无机絮凝剂,经常会有反应不完全的无机盐没有形成可过滤掉的絮凝体。用户应确保没有过量的絮凝剂进入到膜系统中。过量的絮凝剂能通过SDI测试装置测定出来,例如SDI膜片上的铁为3μg/片,任何时候不应超过5μg/片。
除了采用浊度和SDI测定之外,颗粒计数器也可以精确衡量RO/NF进水是否合格。粒径大于2μm的颗粒物应<100个/ml。
3.3 清洗药剂的选择
不同污染物应采用不同的清洗药剂。污染发生时通常不是只有一种污染物,因此常规化学清洗需要包括高pH值清洗和低pH值清洗两大步骤。可以使用的常规化学清洗药剂请参见表4。选用哪个清洗剂进行化学清洗,可以按以下方法判断:
- 按反渗透进水水质判断;
- 进行全系统膜元件清洗之前,可以从系统中取出一、两支膜元件,通过进行清洗试验,选择最佳的清洗药品。
一般来说,应先采用高pH清洗液清洗油类和微生物污染,然后采用低pH清洗液清洗无机垢类或金属氧化物污染。有时也先酸洗后碱洗,或者只采用一种药剂清洗,例如地下水源的铁污染,采用简单的低pH清洗即可。有时清洗液中加入洗涤剂以便去除微生物和有机污染物;有些加入螯合剂如EDTA,以便更好地去除胶体、有机物、微生物和硫酸盐垢。如果选择清洗剂不当,或清洗顺序不当,可能会使污染恶化。
3. 反渗透膜经常堵问题
可能是你们的水源不一样!特别是北方的水源!硬度大!也有可能是反渗透膜脱版盐权率低!这样的情况!还是要技术人员!亲自查看一下!
反渗透膜的性能要求和指标
为适应水处理应用的需求,反渗透膜必须具有应用上的可靠性和形成规律的经济性,其一般要求如下:
1、对水的渗透性要大,脱盐率高。
2、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坚实程度,不致因水的压力和拉力影响变形、破裂。膜的被压实性尽可能最小,水通量衰减小,保证稳定的产水量。
3、结构要均匀,能制成所需的结构。
4、能适应较大的压力、温度和水质变化。
5、具有好的耐温、耐酸碱、耐氧化、耐水解、耐生物污染侵蚀性能。
6、使用寿命要长。
7、成本要低。
4. 反渗透膜结垢的原因是什么该如何防止
反渗透膜结垢是什么原因?
首先,反渗透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低压冲洗产生的压力会产生淡水,两侧水的浓度会加深,同时也会导致盐的浓度加深,盐中含有大量的可沉淀物质,久而久之,就会出现结垢现象。
其次,阻垢剂装置漏药较为严重,极有可能影响到反渗透阻垢剂的加药用量,在加药过程中,药剂不均匀也是导致反渗透膜结垢的重要原因。
最后,设备停机的过程中没有及时进行冲洗也会导致反渗透膜结垢。
防止反渗透膜结垢入手点
防止反渗透膜结垢要从四个方面入手。
其一,过滤速度。过滤器过滤速度要适中,太快太慢都不好。
其二,慢反洗。反洗过程要注意时间和流速,才能保证最佳反洗效果。
其三,水流运行。水流要保持均匀,均匀的水流才能保证良好的过滤效果。
最后,滤料选择。滤料的颗粒大小和均匀程度对过滤器过滤效果影响很大。总之,要合理对反渗透膜进行处理,才能有效防止结垢。
5. 反渗透膜不出水如何办
这个问题可能性比较多!
1、新系统设计的问题:
如设计的水质含盐量较低如小于1000mg/L,实际的含盐量超过5000mg/L,那一运行反渗透膜是基本上不出水的。
2、温度的问题:
现在在北方地区的温度下降的比较厉害,对于一些水温现在已经较低的反渗透系统,由于操作压力未调,将出现膜基本上不出水的现象。
3、膜污堵、污染的问题。
反渗透膜在进水有机物较高、阻垢剂质量出现问题或者阻垢剂投加故障,使得反渗透膜系统出现了严重的污染、污堵现象,将出现膜基本上不出水的现象。
4、反渗透设备故障。
比如反渗透膜元件装反了,盐水密封圈泄漏等故障现象引起了实际回收率超过导致了严重的结垢,到了一定的严重程度后,反渗透膜也基本上不出水。
5、综合现象。
上述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现象存在,使得膜不出水。
如果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反渗透的一些基本参数,如膜数量、排列方式、压力容器长度、进水压力、段间压力、浓水压力、进水电导、产水电导、进水温度、原水TDS等数据,将这些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估计能判断出反渗透膜不出水的真正故障。
如果你想解决这个问题,请把上述的基本参数发到邮箱:[email protected],我帮你把握把握!
谢谢!
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6. 反渗透产水量下降什么原因
反渗透产水下降的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膜组件堵塞、性能下降以及密封圈脱落等问题。首先,当反渗透膜组件堵塞时,可能会出现压力升高,前后压差大于3公斤,同时浓水和产水的流量都会减少。这时,需要根据厂家提供的化学清洗方法进行处理,以恢复其正常工作状态。
其次,若反渗透膜组件性能下降,虽然膜组件前后压差不大,但浓水没有出现异常现象,这时建议更换新的膜组件。这可能是因为膜组件在使用过程中逐渐老化,导致其过滤效果降低,无法有效去除水中的杂质。
再者,反渗透膜组件密封圈或连接器密封圈脱落也可能导致浓水排放增大,产水减少且水质不佳。遇到这种情况,应立即更换新的密封圈,以确保设备的密封性和正常运行。
综上所述,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至关重要。定期维护和检查设备,可以有效预防这些问题的发生,确保反渗透系统稳定运行。
7. 反渗透膜结垢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止
在系统正常运行一段时间后,反渗透膜元件会受到给水中可能存在内的悬浮物或容难溶盐的污染,这些污染中最常见的是碳酸钙沉淀、硫酸钙、硫酸钡、硫酸锶沉淀、金属(铁、锰、铜、镍、铝等)氧化物沉淀、硅沉积物、无机或有机沉积混合物、NOM天然有机物质、合成有机物(如:阻垢剂/分散剂,阳离子聚合电解质)、微生物(藻类、霉菌、真菌)等。
物理清洗膜元件:低压力、高流速的将反渗透产水来冲刷膜元件,可以把短期内在膜表面附着的污染物和堆积物清洗掉的一种有效方法。一般物理清洗频率较高。
化学清洗膜元件:有些结垢情况通过物理清洗很难去除附着在膜元件表面的污染物和堆积物。这个时候就需要通过化学药剂来对结垢进行去除。为了能够达到最佳的清洗效果一般都是通过多种化学清洗药剂进行组合清洗。而且药剂的选择以及清洗顺序也是有严格要求的。
详细预防方法可见官网: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