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耗材问题 > 红色树脂手镯

红色树脂手镯

发布时间:2022-04-18 09:24:51

❶ 这只满血丝手镯是什么玉的

这个是东北产的岫岩玉鸡血玉手镯,类似如图品种,你可以对比参考,价格比较便宜,一般60-100左右。

❷ 这个手镯是真的翡翠么属于什么级别的

没看到实物,从图片看不像是真的

福禄寿手镯

所谓福禄寿手镯,指的是手镯中具有三种颜色,最为合衬的是红、绿、紫三种颜色,这是比较难得的三种颜色。中国人常把这三种颜色当作“健康(长寿)、升官、发财”的兆头,所以十分喜爱,尤其是这三种颜色分布得当(即三种颜色各占1/3;或是绿色占得比较多,如3/5,红与紫各占1/5)的,更是抢手。当然,还要看这三种颜色的深浅和鲜阳度。如果红、绿、紫三色分布适当,色彩又很鲜阳,再加上种好、质好,这样的翡翠手镯可以说是无价之宝,在自然界很难寻觅得到。

紫罗兰手镯

紫罗兰手镯的颜色,可以是带粉红色的紫色称为粉紫,也可以是偏蓝的紫色称为蓝紫,带些灰色的称为茄紫。紫色的翡翠总的来说其色调都比较浅谈,其中蓝紫色的色调会比较深,氮气地子又多为“豆地”

金丝种翡翠手镯

金丝种翡翠手镯,指的是绿色成平行丝状分布的手镯。它的价值可以从两方面看,一方面看其颜色的“丝”、“条”,是宽还是窄,其密度是大还是小(也就是绿色所占的总面积),当然还应顾及色彩是否鲜艳;另一方面再看它的底是否干净、种是否透明、质是否细。

满红色翡翠手镯

翡翠的红色和黄色是因次生写作用而形成的,而且大多数只是表皮的颜色。取这种颜色做手镯,很难得到满红或满黄色的,只能是一部份红,例如1/3是红色或黄色的,或2/3是红或黄色的,很难达到全红。

紫青手镯

论价值可根据青色所占的比例多少而定,青色多则价值高。

豆底花青手镯

所有手镯均为豆底,豆底有粗细之分,在种底相仿的条件下,青色的比例越多,价值越高。

红色与巧色相间的翡翠手镯

鉴于全部是天然红颜色的全红翡翠手镯是极难得的,所以在选购全红翡翠手镯时也要特别小心,应该考虑到是否是经人工处理后“染”上去的颜色;或者大部分是红色(真颜色),另一部分是“染”上的颜色。

白底青翡翠手镯

白底青种翡翠,以具有雪白的底、鲜绿色的斑为特征。因为这种翡翠可以取得较大的原石石料,所以通常用来制作手镯。不过,白底青的种一般不是很通透,比较干,而且颜色变化比较大,所以同时白底青种的翡翠手镯的价格相差比较大。

花青种翡翠手镯

花青种手镯,可能是最普遍的一种翡翠手镯。凡是颜色不均匀,可以分得出绿色和底色的都可以称为花青种。

❸ 怎么去辨别人工翡翠手镯,先从人工怎么处理翡翠开始

一、当代珠宝界面临的最大挑战——人工处理宝石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宝石学界面对最大的挑战,不是类似石鉴别问题,而是人工处理宝石技术层出不穷,几乎许多重要宝石均出现人工处理问题。这是因为随着技术的发达,人们生活的改善,对珠宝要求剧增,所以人们就将许多新技术应用到人工处理宝石方面。例如:加热处理宝石;辐射处理宝石;激光处理宝石;入胶、入玻璃处理宝石。现在无论钻石、红蓝宝石、祖母绿等宝石均面临人工处理问题。人工处理宝石最难识别是因为它的材质是天然的,只不过是将有缺陷或低档的宝石,用人为的方法去加入人为的元素去改进其外观(如改色、改进净度等),提高其售价。它不是完全是假的,材质是天然的,其宝石质量方面是假的,耐久性也可能降低了。其外观可以欺骗人,鱼目混珠,惟妙惟肖,引起业界高度重视。这种人工处理宝石,一般人很难发现,对于普通宝石鉴定师来讲,用一般常用仪器也很难识其破绽,所以宝石专家被迫要求救于更高更新的科技了。可谓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在翡翠行业上的问题,是八十年代初出现翡翠浸酸入树脂的问题。当时是中国台湾市场开始开放,内地市场也正在开放时刻。在香港市场刮起了“B”货翡翠的旋风,将正在发展的翡翠市场搞得乌烟瘴气,唯利是图的奸商抓住还没有人认识的机会,将这人工处理低成本的翡翠当作A货翡翠卖,利益丰厚,因而发一笔横财。
但同时有不少人上当受骗,损失惨重,使消费者对翡翠失去信心。日本的行业协会曾经有一段时间不准香港翡翠入口,使翡翠行业收到了不少的摧残。
作为翡翠的学者,作为翡翠文化的传播者,小编不忍心看到不法商人为了牟取暴利,不惜将天然翡翠,入色入树脂并充当天然翡翠出售,欺骗消费者,将天然翡翠扭曲了。这种处理过的翡翠失去了耐久性,过几年就会产生裂纹。对某些人是获取了巨大利润,但对整个翡翠市场打击太大,让消费者没有信心。
二、优化加热处理
1.目的
烧红处理玉石已有很长的历史,应用于翡翠上,主要是为了获得较纯红色的翡翠,传统上中国人极喜欢红色,他是吉祥的象征。纯红色在自然界中,极为稀少,往往是翡翠原料皮下的一层“糊”的红色,多带有棕色或褐色,经加热处理后,便能获得较纯色红色翡翠。这种加热处理没有加入任何染色剂,对翡翠的结构及其耐久性无破坏,颜色亦不会褪减,传统上是可被接受的。
2.方法
(1)选种:不是所有翡翠均可加热变成红色的,必须是黄色棕色,或褐色的翡翠;
(2)洗净:需将所有的油渍污点彻底清洗干净。
(3)放在炉中加热:可采用一般的炉,炉面上最好铺上一层砂,以保证加热时温度均匀升降,将要处理的翡翠放在砂层之上。一般加热是在氧化条件下进行,使温度慢慢升高,以后小心观察翡翠颜色的转变,加温至一定高温时翡翠会慢慢转变颜色,看到原来的颜色转变成红色。
(4)浸在漂白水片刻:为了得到充分氧化,有时会将加热之后的样品冷却之后,加入漂白水中浸泡,红色会更加美丽、鲜艳。天然形成的红色,行家称之为生红,加热之后人们称之为熟红。
3.原理
带黄棕色或褐色的翡翠,是因为颗粒间含褐铁矿所致。在氧化条件下加热(约200℃),可转换为红色的赤铁矿,也就是得到较红色的翡翠。
4.检查方法
经加热处理后硬玉的颜色可以转换为颜色较纯正的红色,但是其透明度较差,这点与天然红色稍有不同,但一般来讲是比较难区分的。行业上一般并不计较红色翡翠有无经过加热处理过的,关键是它没有加人任何染色剂,也没有破坏其作用。
三、染色处理
1.目的
决定翡翠的价值主要因素之一,是取决于其颜色多少盒鲜艳程度,单自然中翡翠无色者居多。故自古以来,为了迎合一些消费者,对有些翡翠,染成各种颜色,如染成绿色,以提高起售价,也有染成紫色和红色。
2.方法
(1)选择适当的玉种,不是所有的玉种都能染得好。
(2)用弱酸洗净。
(3)浸入肥皂粉调和的水中煮沸,然后取出洗净,去油。
(4)将洗净的玉器放在加热炉微加热,跟据热胀冷缩的原理,扩大颗粒间的孔隙,有时还需抽真空。
(5)浸入化学染料(如氧化铬盐)溶液中,有油剂和粉剂两种,多为有机染料,浸泡时间因种而异,两周或一周不等。
(6)取出放入白矿油中或漂白水中进一步氧化。
(7)清水洗净,在炖蜡。
3.原理
翡翠和玛瑙等宝石一样,均是多晶的宝石,是由许多极微小细粒晶体组成的,因此人们采用一种化学处理方法,将宝石浸泡在染色剂中,让有色溶剂慢慢浸入宝石孔隙中和微裂隙,而使宝石致色,这就是染色,有称为“炝色”。
上面跟大家说了那么多的翡翠染色的一些步骤和流程,现在来跟大家说下怎么辨别染色翡翠的方法。
检验染色翡翠的方法和步骤
第一步,用肉眼全面观察样品,为取得主观感觉:(1)颜色的色调:自然色?绿色偏蓝否?紫色偏红否? (2)找有无裂纹?裂隙中有无染色剂? (3)颜色的分布合理否?种与色是否吻合?
第二步,用放大镜在透光下做点观察——为找证据:(1)找晶体与颜色之间的关系,晶体与晶体边界的颜色是否较深。 1)往往晶体内部颜色较淡,染色的可能性大。 2)晶体与晶体之间边界颜色较淡,不存在染色剂。
紫色翡翠:反射光之下观察紫色与晶体的关系是白色包围紫色还是紫色包围白色?根据我的经验,若白色包围紫色——天然紫色。若紫色包围白色——染色。
第三步,仪器观察——查氏滤色镜观察
观察绿色翡翠:(1)样品颜色显示红色:指示可能有染色剂。 (2)样品颜色显示颜色不变:指示可能没有染色剂。
观察紫色翡翠:滤色镜对紫色翡翠的鉴定不起作用。但是在紫外灯长波下有一定的作用。由于紫色翡翠是由含锰染料染色,紫外灯长波下,会呈现橙至粉红色的荧光,可以作为指示作用,天然紫色翡翠没有荧光,但是说明的是:天然紫色翡翠有时也可以显示有荧光,这能由于加工过程中渗入一些特别溶液,所以要特别小心。

四、漂色入树脂处理——B货翡翠
我们要鉴定翡翠B货,必须了解它的来龙去脉,以便掌握其规律性。
1.目的
在工艺上是为达到以下几个效果或其中之一的效果,以增加翡翠的售价。
(1)除黄气:既漂去黄色的膜。(2)去污底:漂去灰色或黑色的底。(3)去水渍:既漂去白色的沉淀物。(4)改善种质:增加透明度。
2.方法
(1)选种:那些种质适合做B或?不是所有种质均可做翡翠B货。例如:
1)要考虑经济效果:既考虑有无不要性做。 2)要考虑工艺效果:既考虑有无可能性做。
早期只要底有脏的翡翠就会用做B货翡翠。例如:
a.“八三花青种”:其特点是底色为白色及有部分紫色,会有不规则的暗青色飘花,大多数其质地较粗,很干无水分,若不经人工处理可以无人喜爱,但一浸入树脂其种质改变得透明、晶莹,工艺效果好。所以市面上一直有不少“三八”种B货翡翠的手环供应。由于这种原料多,体积大,所以大量用来做手环,但只要对未做过B货的三八种原料有所认识,就很易察觉到它是否经过浸算入树脂的B货翡翠。
b.乌沙种:底往往有许多污渍。有脏,可泡酸,洗去脏,颜色变得鲜艳很多,但不是所有的乌沙种翡翠均要做。
c.白底青种:由于白底青绿色部分一般很鲜艳,其底色为白色,若有黄色覆盖了白色部分就会降低其美观程度。
d.花青种:既有白色底或淡绿底,然后由不规则的绿色分布。若它底色部分有“脏”或“黄气”,也有用来做B货翡翠。
e.猫豆种:其节后极粗粒,往往底色较污,如不漂色,其价值低,经漂色后可使其底色较清,而提高其价值。
f.铁龙生种:铁龙生种翡翠,是一种新种,现在很多用来做B货翡翠。它不是因为有脏要洗净。主要是级别低的铁龙生种翡翠,颗粒粗、结构松散、不透明、无水分,入树脂的目的是要改善其种质,入了树脂其结构显的比较紧密,透明度也高了,颜色也显得比较鲜艳。
(2)浸入酸:根据所选的样品用水洗净放入强酸中,依不同种质浸入强盐酸或亚硫酸,因种质不同,浸泡的时间也不同,一般要四个星期,根据不同需要所浸泡情况也各自不同,若黄色污少,浸泡时间也短,受破坏不太厉害,有些则浸泡时间长,并且交替用碱拉力浸泡,这阶段就是翡翠受强酸强碱腐蚀的过程。碱的作用可使翡翠的结构变得非常松散成蜂巢状。既其原来的结构受到破坏,结果可洗的很干净,成为粉玉的阶段。
(3)洗净:用清水将酸洗净。
(4)抽真空:目的在于使颗粒间孔隙无空气,让树脂能均匀渗入。
(5)树脂胶结:由于结构松散,所以需要黏结力极强的树脂来胶结,一般是用环氧树脂,现在用的环氧树脂有很大的改进。
(6)加热:放在锡纸上置于微波炉中加热,目的在于使多余的树脂流出即使树脂凝结。
(7)清理树脂:用刀刮去肉眼能见的树脂。
3.如何识别B货翡翠?
根据我的多年经验因“种”而鉴别非常重要,认识翡翠的种是对天然翡翠的各种品种要有认识,你拿起观察的翡翠,首先要看能否恢复其原来是什么品种?有在玉器加工厂学习过的我而言,希望自己学会用肉眼就能识别B货翡翠。
(1)肉眼全面观察
1)颜色是否正常?:经过漂色的硬玉一般显得颜色比较鲜而不够自然及有带黄的感觉。若样品中同时有绿色和白色部分,使人感到其绿色与白色界限分外分明或十分截然,绿色部分的扩散不自然。底:太干净。
2)光泽——反光强还是弱:同样质地,A货翡翠的反光较强,而B货翡翠则较弱;在光线下慢慢晃动可以察觉。具蜡状光泽或树脂光泽与未经加树脂的翡翠不同——呈玻璃光泽。
3)透明度——正不正常?B货翡翠由于入了树脂,然而并不可能很透明(玻璃底)。这时给你一种色种质是否配的来,从而有一种印象和感觉是A货还是B货。
(2)放大镜观察——选点观察,主要找证据,自己主观感觉是否对?
1)反射光下观察表面溶蚀凹坑及表面龟裂:由于经过强酸的处理,硬玉集合体中有些抗酸较差的部分,如长石等有可能首先遭受到溶蚀。因此,留下凹坑,在放大镜反射光下可以观察的见,而行话称之为“砂眼”。但要指出的是粗豆种的A货翡翠也有出现砂眼,比例较少而已。经酸处理入树脂的翡翠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在表面出现不规则的裂纹吗,称为龟裂,一般不深,这是B货翡翠重要的特征,这与树脂老化有关。但这不能是结论性证据,小心应用。
2)透射光下,用放大镜观察内部铁染现象:在深色翡翠往往存在有铁染(行内称猫水),裂隙中存在黄色的铁染现象,证明此成品没有经过漂色,否则不可能还有铁染的存在。但要小心有时会将黄色染上去,做成黄色假象。一般经过漂色的翡翠比较干净。
3)晶体结构是否受到破坏:
a.天然翡翠结构可以分为粒状变晶结构和纤维变晶结构两大类。
b.粒状结构的翡翠主要观察翡翠的晶粒是明显还是模糊不清,天然翡翠结构边界较明显,而经酸腐蚀在用树脂胶结的翡翠则边界不明显,是B货翡翠的特征。
对于纤维结构的翡翠成品,一般是较易观察,其颗粒细长,晶体受到破坏情况较易观察,但可以看出的是其晶体排列受到破坏而且其纤维状晶体失去方向,显得杂乱无章,这是人工漂色处理很重要的标志。其实到了这阶段有一定经验的人已经可以识别到翡翠B货了。
(3)仪器试验方法
1)比重方法:由于经过漂色的翡翠,杂质被带走了而且结构松散,加入一些树脂,因此比原来的比重轻了。一般可以用3.33比重液作为标准,大多数经漂色的翡翠均轻于3.33,但深绿色多者则会高于3.33(则会下沉)。这方法可以得到更多证据说明翡翠是A货还是B货。
2)紫外光灯:观察翡翠的荧光,因为树脂是可激发紫外荧光。观察荧光的颜色,分布情况,强弱特点,有助于识别翡翠B货,但是必须注意的是A货翡翠也可能会有荧光,B货翡翠也可能无荧光。由树脂引起的荧光是奶白色的,由椰子油引起的荧光是橙色至黄色的,由矿物杂质引起的荧光是局部分布的。一些经过化学处理较深绿色的翡翠,因为含有一定的铁离子,因此压制了翡翠的 荧光性,深绿色B货翡翠无荧光。
3)红外线谱仪:红外线谱仪是较新型的仪器,但价格不菲,用红外线照射不同的物质,其吸收光量子的多少各有不同(既波长的不同)。利用红外光谱仪鉴别B货翡翠可采用两种不同的技术,既用透射光方法和反射光方法。
红外光谱仪鉴别翡翠,可以说是一种比较客观的方法,又是比较快速的方法。但它只能证明有无树脂的存在。
天然翡翠是钠铝硅酸盐矿物的集合体,不含有机物质,如在翡翠红外线谱曲线中有树脂的吸收谱线,可以证明含有树脂,虽然树脂的种类有很多种,通常用在制造B货翡翠的树脂已知的有四种。
利用红外光谱鉴别B货翡翠是在其他方法,如折射率、比重、结构已经确定样品是属于翡翠之前提下,观察有无树脂的吸收峰来判断的,树脂的红外吸收特征在于2200~3500范围内显示2870、2928、2964、3035和3508 cm-1的吸收峰。所以,只要在2800~3200范围内观察有没有数个强的吸收峰,既可以判别无树脂存在为A货。如果有树脂的吸收峰存在,就说明该翡翠样品中含有有机树脂,也就是说该翡翠当属B货。当然要小心,多做几个点来测试。
五、浸酸染色入树脂处理(B+C)
前面所谈的B货翡翠,其绿颜色是保持原来颜色,无加入任何染色剂。而这里所指的B+C翡翠,是浸酸染色在注入树脂的翡翠,既其颜色经人工加色在加入树脂的,可以说是两重假了。
1.制造过程及步骤
第一步:无色或淡色翡翠泡强酸,在泡碱,目的是使天然洗净变松以便可入色入胶。
第二步:方法a):粉玉全浸入染色剂溶液中,使染色液渗入,结果形成均匀色。方法b):用毛笔沾上染色液涂在粉玉之上,慢慢浸透着色,可以任意局部染色。
所用染色剂,绿色有两种:(1)铬盐——滤色镜之下变红。(2)有机染料——滤色镜之下不变红。 紫色:有机染料。 红色:氧化铁。
第三步:灌入树脂。
2.B+C(染色入树脂)翡翠的识别
方法与鉴定B货的方法大致相同,一下补充几种识别方法。
(1)肉眼全面观察:取得主观第一印象。染成绿色,颜色往往过于鲜艳,十分不自然,比不入色的B货来讲鲜艳的多,比单纯人工染色的翡翠颜色也鲜艳,因为底经过浸酸十分干净,在人工加色,因此很不自然,很容易感觉出来。染紫色者,可见紫色均匀分布。总之,色、种质关系不符合自然界的翡翠的色、种质关系。很难恢复其原来的种。
(2)滤色镜观察:染有绿色的B+C货,在滤色镜下观察,大部分不显示红色。个别可显示红色。
(3)放大镜观察:与观察染色翡翠方法一样,首先寻找有无微裂隙,颜色分布是否集中在裂隙中,其次,在样品较薄部分观察是否可见绿色染色剂存在,染色剂是否充填在颗粒孔隙中,颜色是否呈网状分布,无论染绿色、染紫色,若见到颜色分布是由颗粒边缘向中心颜色深到浅,可证明是染色的证据。但是对于染紫色时,白光灯管下观察才能呈现真正的效果。
(4)可见光吸收光谱仪的观察:红外光谱只能解决翡翠中有无树脂,从而确定是A货或B货,但不能解决有无染色剂的问题。通过可见光谱仪的观察,可以检测有无染色剂的存在。根据我们多年的鉴定经验,染绿色又入树脂处理的翡翠在可见光光谱中,红色区域中明显粗的吸收带,由于它比较靠近红色渐灭的一端,所以不容易观察,必须非常仔细,才能看出。这是检验染色入胶的翡翠的方法之一。
(5)紫外灯下荧光观察:对于染绿色入胶的翡翠,在紫外灯下仍有荧光,但荧光反应为蓝绿到绿蓝,与未染绿色入胶的翡翠的荧光反应稍有一点区别,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够区分出来。
对于染紫色入树脂的翡翠来讲,它在紫外灯下呈蓝紫色的荧光,与单纯染色或单纯入树脂的荧光反应有所区别。染红色的入树脂的翡翠,由于加入了含铁染色剂,因此它呈惰性反应,没有荧光。
通过以上方法不难测出B、B+C货翡翠,至于用无机填充的B货翡翠,有人在试验当中,并未在市场大量出现,只要懂得因种而鉴别,采取以上除了红外光谱方法也能识破。
六、镀膜处理
翡翠价值决定于颜色和透光性,有不少透光性好的翡翠偏偏又无颜色。有些不法商人为了能获得更大的利润,用极薄的绿色塑料披覆在翡翠表面上,使它显翠绿色。因为技术高超,镀在无色透明的翡翠表面的一层塑料薄膜,既薄又光滑,所以肉眼很难发现。用聚光电筒透视也可以看见有翡翠的翠性,曾经使一些人看走了眼而上当。据资料记载,在1990年左右,在中缅边境发现不少这种伪装品,当地人称之为“穿衣服的翡翠”。这是一些国外个别不法商人传入中国大陆的。由于已被人揭穿,目前已少见。其测验方法如下:
(1)在紫外灯下呈现粉蓝色的强荧光,这是由于表层塑料引起的。
(2)浸入溶液观察可见只是表面满层呈涩,而内部完全无色。
(3)用折射仪器测折射率:用透视测出的折射率为树脂的折射率,大约为1.52(翡翠折射率为1.66)。
(4)测比重:镀膜翡翠比重与天然翡翠偏差很小,约3.33(因颜色表面薄层所占很小比重)。
(5)用红外光谱仪测定,所获得的吸收光谱与B货翡翠类似呈现含树脂的吸收光谱。
(6)其他方法:热针法测试可闻到烧焦味。

❹ 玉镯分了几个等级 A货是什么意思

玉镯的等级:

玉镯分为A、B、C三个等级。

1、A货翡翠:是成品只进行过正当的加工,其颜色和质地都是天然的。也就是俗称的“真货”。

(4)红色树脂手镯扩展阅读:

1、A货为纯天然翡翠,只经过雕刻打磨。没有经过任何化学处理,没有经过高热、高压等人工伪作。是天然色泽,未经染色或电色,人称“正色”或“真色”。

肉眼观察质地细腻,颜色柔和,石纹明显;轻微撞击,声音清脆悦耳;手掂有沉重感,明显区别于其它石质。其特征为密度应在3.32-3.34g/cm3之间,折射率应为1.66,显玻璃光泽,放大观察呈纤维交织结构,紫外灯下不起荧光。

2、B货:英文单词bathe意思是“冲洗”,第一个字母是B。所以,冲洗过的翡翠统称“B货”。

翡翠的冲洗当然不是用水,而是用强酸浸泡,腐蚀和溶解杂质、污点,使之清透明亮。 用强酸冲洗过的翡翠结构疏松,必须填充酸蚀后的裂隙,常用的手段就是用真空负压法注入透明树脂,这种树脂的折射率接近翡翠,抛光后,几乎与高档翡翠没有什么区别。

3、C货翡翠C-jadeite:人工染色翡翠的习称。虽然这一称呼始于有了B货翡翠之后,但翡翠的染色处理则起源很早,可能始自20世纪之初。

不过,早期采用的染色剂是一种无机铬盐,用它染色的翡翠在查尔斯滤色镜下会显示红色(紫红~暗红),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改用有机染料,经其染色的C货翡翠在滤色镜下已不再会显现红色。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A货翡翠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B货翡翠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C货翡翠

❺ 帮帮忙,怎样鉴别翡翠手镯的真假!

翡翠是不透明至半透明宝石,我们所看到的翠绿色,是阳光或白光中部份光质被翡翠吸收反射绿色光质的结果,翡翠颜色要达到色(浓)、色(阳)、色(正)及色(匀)这四要件,必须要有致密而光滑的表面,才能有如镜子般的反射光,偏偏翡翠常与其它物质混合而成岩石,因此组织构造欠均匀,磨光后的表面并不十分光滑;在放大镜下观察,有如鲨皮纹凹凸不平整,反射能力大受影响,为此在完成琢磨过程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道手续(磨光)后,再浸泡在果酸当中,将其表面的含铁或其他杂质轻微漂洗一遍(此工序称为“去黄”),另外特别再浸入蜡溶液中,使蜡渗入填补裂隙缝及小坑洞,以提高反射能力,增加光泽。这种做法已行之多年,为一般人所接受允许,在玉器行业间称之为(A货)或(A玉)(Allowing Jadeite)。

二、 B货(Bleached and Polymer impregnated Jadeite)漂白注胶处理

翡翠漂白灌注胶料处理,已相当盛行于玉市场,尤其是台湾、香港及日本,无论高档货老坑种或低档花青种均有,据报导高档货中有80-90%均经处理过。其法包括两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是漂白Bleaching)又称褪黄,即将已剖开成片状的翡翠原石(Boulder)或已琢磨完成的翡翠,以化学处理方法除去讨人厌的棕褐色或灰黑色(可能是铁化合物填充在裂缝里所引起)。第二阶段是注入聚合物(loymer-pregnating),甚至于添加绿色色素。经由这两阶段处理的翡翠,英文称之为Bleaching and ploymer Impregnatedjadeite,其英文的第一个字母为(B),所以玉商行业间简称为(B货)。到现在为止,这种处理只限绿色或白色翡翠,其它颜色的玉如紫至或软玉均未发现。

(一)漂白注胶之程序

第一阶段漂白:翡翠原石(毛料),或剖成板状原石或已琢磨成形的翡翠如戒指面、坠子或手镯等,浸化学药品去除存在裂缝或粒子构造间的棕黄色铁化物。依各种不同资料来源显示,盐酸,果酸是最常用的漂白剂,其它纳化合物也常被用来漂白翡翠。依照翡翠受污染的程度或污染源之不同,有的只要浸几小时,有的却要浸上几个礼拜才见效。当所呈现的颜色经判定已达最大的改善时,取出并以清水不断清洗,当然也有以苏打水来「中和」残留在玉上的酸。至此尚属正常作业,许多种宝石原精(Rougth)如祖母绿在琢磨前均经如此处理,甚至于珊瑚更以稀盐酸浸洗代替抛光。如此产品因未添加其它物料属天然未处理品。
第二阶段:如漂白完成后,裂缝或粒子间之全部或大部份棕褐色污迹已清除,却使白色或粉绿色脉纹更明显而不好看。漂白过的翡翠因除去污迹留下孔隙,使呈易碎裂状态,甚至于最低品质之漂白翡翠,只要用手指背力就会捏碎。如不加以处理而镶成首饰佩戴,过不了多时,这些孔隙又会填满了脏和油脂,更不美观,因此必须进行第二阶段作业一注入聚合物,有时只用蜡,但大部份都注入树脂,替代被除去的物质。以填满孔隙并固结松散的翡翠,有些技师将染料与聚合物一起注入(Ng 1990) ,灌注完成后再将残余的聚合物除掉。

(二)鉴定方法:

经测定漂白注胶翡翠的宝石性质,其折光率、光谱(手持光谱仪)两项与未处理者无显著之差异,而在比重、紫外线荧光反应、热针反应、热针反应测验及高倍放大的特征(外观)等方面有显著的差别,可据以检验漂白注胶产品,而最近开发应用于珠宝鉴定的新仪器红外线光谱仪,价钱昂贵又需较高的技术,但最具准确性,兹分述如下:
(1)以纯盐酸滴一小滴在未经过的翡翠上,观察数分钟(约1-20分钟),会有许多(小圆汗珠)围着小滴处。这种反应是翡翠的结晶粒子与小裂缝及子孔隙及毛细管作用。当以同样的方法测试漂白注胶翡翠时,则因胶料填满了子孔隙而没有这种(小圆汗珠)现象。注意,在干热的地方,尤其是在冷气房作这种测试,因盐酸会在你看到反应之前蒸发掉,所以必须不断地滴盐酸。
(2)以显微镜用反射光,可观察到达表面裂缝中之填充料。光泽差的低品级玉也可能在玉片上发现白色斑;因处理时疏忽所致;在抛光表面的样品中,有时可看到填充料的料气泡或棉絮状纤维物聚物聚集在透明的胶料中,偶也可在雕刻浅沟、凹陷、小坑等看到胶料残余物。
(3)紫外线荧光反应,大部份天然未经处理翡翠对紫外线辐射没有反应。在长波紫外线下有些则于白色处显示淡至中度黄色,对短波紫外线则呈弱或无反应。绿色部份则均无反应。而漂白注胶翡翠均对长波紫外线产生荧光反应。而在短波紫外线照射呈晦暗或无反应。通在在长波紫外线下显示淡至强的蓝白色荧光,有时在白色地方更明显,这种荧光大致是来自所灌注的胶料。
因此,在长波紫外线下显外蓝白色到黄绿色荧光,提供了漂白注胶翡翠有用的指标。但此项检验必须在暗房进行,如在明亮处则无法看到荧光,且宝石之荧光反应多作参考用,必须合其它方法才能确定。当然现在很多的高级b货,此发可能失效。
(4)敲:对翡翠品质及等级之鉴别、古有明训六字诀:色、透、匀、形、敲、照,为玉器行业常挂在嘴边的座右铭,其中“敲”在鉴别B货更能派上用场。大件货如玉手镯用硬币轻轻敲击,若是天然未经处理的高档货则发出清脆悦耳声音,而B货则发出阴沈、沈闷的亚音。其理论基础是翡翠结构内的胶料或断裂阻断声波,而未处理者声波振动无阻。
(5)红外线光谱仪:红外线光谱仪在研究或学术机构才有此项设备,价钱昂贵且操作不易,一般珠宝鉴定实验室均有具备。然对鉴定翡翠是否经注胶处理,却最具有准确性。以此仪器检验漂白注胶处理者,均可在中一红外线区发现有强吸收峰约在2900cm-1处。并进一步的测佑所使用的胶(聚合物)主要的有石蜡(wax)、phthalate及opticon等三种聚合物。其中以树脂No.224最常用。

三、 C货(Coating jadeite)被覆处理

被覆处理的方法:是在白色次等玉(可用其它饰石如印度玉代替)的表面,包裹一层很薄的绿色胶膜,使原来没色的白玉,变成翠绿透明的「皇冠绿」。事实上,已有几种宝石经由被覆处理的方法来改良宝石的颜色。诸如刻面faceted)天然金绿玉的表面被覆一层绿色物质以冒充祖母绿(kane1982);无色钢玉珠,在其珠孔被覆红色物质;星光无色蓝宝被覆塑料以冒充星彩红宝等。
这种表面被覆处理的翡翠,在滤色镜及紫外线下均无反应。一般的鉴定方法是用显微镜放大检查其特征:(1)表面失去翡翠特有的粗糙面(坑坑凹凹);因被胶膜包裹而光滑(2)可看到胶膜的染色色表成细微点,点状散生于胶膜与种玉之接合面。尤以底面之蓝色表最清楚。(3)将翡翠倒翻过来,底朝天时,可看到颜色集中在玉的周围。(4)有时可看到胶膜破损之处显出种玉原来的颜色(如图六)。也可以用热针或大头针刺破胶膜,但此法须谨慎应用。另外也可用分光仪,在红色区观察到一条粗的吸收光谱。

四、 D货(Dyeing Jadeite)染色处理

时下将染色处理的翡翠叫(C货)“Colored“Jadeite,其实在珠宝文献上对于人工染色都用“Dye“这个字,而“Colored“是专指天然着色,当时仍不知还没有被覆处理(Coating Jadeite)品质,现所以把染色玉硬栽为ColoredJadeite而称之为“C货”,各位看倌如没有先入为主的成见,不妨更正过来。翡翠虽可以染成各种颜色,但以染成绿色和紫色较普遍,尤其是绿色。不但裸石及玉器可以染色,而且切片及原石(原料)也可染色。染色的过程包括加热及加高压两个步骤。加热必须小心谨慎徐徐加热,以促使翡翠的毛细孔张开,再以高压力使染色扩散渗入整个翡翠表层。
早期染色只用于完成琢磨的裸石,而且是关起门来秘密进行,谁也不承认从事染色工作。这种土法染色费时较长且常须重复6到12次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首先必须将翡翠慢慢加热,这必须训练的技巧与经验,否则加热太快,易造成破裂。因此不可以将翡翠直接加热,要像炒栗子一样,将翡翠放入装满铁矿砂(炒栗子用小石子)的锅中间接加热5-15分使受热均匀,然后放入染色液中,使染色素浸入裂缝、主脉纹及毛细孔中,以达染色的目的。现在科技进步以大规模染色,已不再用铁矿砂加热,而代之现代的设备如烘箱、压力锅等等。

染色翡翠的特征:

真正精细染色品,外行人是没办法用肉眼辨识。必须是行家以科学的方法检验,加上专业知识才能鉴别。对染色做工粗糙品,可以肉眼观察下列特征:
1.外观颜色暗、沉闷且偏蓝,因是由蓝色素污着染色。
2.颜色仅存在表面层,看起来’浮浮“的。
3.颜色的分布是由染色的主脉纹分出细脉染色纹,如同植物主根分出侧根而遍布全石。
4.染色翡翠将失去光泽而呈“干”或“缺水”(不透明)。
5.颜色偏蓝色不自然,即所谓邪色。
6.颜色特别“整齐”像穿制服一样,千篇一律。
7.虽然染色翡翠多是单一色,但并不是说多色者就不会是染的,尤其手镯更有可能染成绿色、紫色及红色的三色手镯即所谓褔、禄、寿镯。
应用标准宝石鉴定仪器检查:
1.染绿色者在查尔斯滤色镜下呈橘红色或粉红色;用显微镜可观察到蓝色素及根系纹;用手持分光仪观测,可测得6300A-6700A有一宽而模糊的吸收带。
2.染紫色者,在长波紫外线下呈强度到非常强度橙色荧光反应,对短波紫外线则呈弱橙色荧光反应。
3.染料(色素)聚集在表面的裂缝中。

❻ 什么木手镯越带越贵,而且颜色越来越好,大概是深红的

什么木手镯越带越贵,而且颜色越来越好,大概是深红的。
是小叶紫坛的吧,它就是深红色,有星,而且是越戴颜色越深,越来越亮。
这种木头本身就比较贵,而且包浆以后就会更值钱。

❼ 珊瑚玉手镯有假的吗

珊瑚玉动物化石又叫黄菊花玉,地壳运动整个过程中高压才能够 造成的动物化石玉,称为“有机宝石”。事实上网页搜索,这里都不说明了,总而言之人气并并不是很旺,但是我认为看起来蛮趣味性的,因为是动物化石,罕见,做成工艺品的越来越低,因而一开始给人的感觉好像是人工合成品一样。

可是现如今把握的人多起来了,按我们中国人智商有利益的地域便会有造假~因而现如今市场销售上一开始出现处理过珊瑚玉,这里就简单的详解下鉴别方式 吧,



2着色剂色珊瑚玉与天然珊瑚玉

3着色剂珊瑚玉(一部分着色剂珊瑚丛丛只染了表皮,且色彩不自然,一部分不均匀,人的眼睛鉴别可以 看到内部凸显的奶白色)

4着色剂珊瑚玉一般先是吃药浸泡,接着再提温处理,从原来的灰白色烧色成红色,针对色彩的浓度值值可以 根据烧色的时间和温度控制,听起来好像烧陶瓷器哈~~烧色后的珊瑚虫动物化石结构很涩,变荟翠查,有往下掉的划痕,色彩比较单一,没有明显的渐行色偏变化。

着色剂珊瑚玉更加有效的鉴定方式 是用有机溶剂检测比如二甲苯(当然你最开始要家里有买这一东西,检验很多着色剂物品这东西都功能齐全)无论深染还是表染,用棉花棒蘸一些二甲苯溶液,没有显眼的部位清洗(干万你是否还记得是没有显眼的地域试验啊……),棉花若呈现红色或浅粉色,表述有着色剂。一些着色剂是用低挡浅灰色珊瑚丛丛漂成暗蓝色,仿冒珍贵的非州蓝珊瑚,用二甲苯溶液清洗,棉花会粘上暗蓝色。顺带说一句,你假如二甲苯搞起来太麻烦的话,去甲油的溶剂中也含有二甲苯,还能够用于用。

❽ 翡翠手镯是有三种颜色的比较好吗

因为我就是学宝石鉴定的科班出身,所以我只教你实际操作: 首先:判断翡翠是否为A货:一般的B货是经过强酸漂洗过后,在注入无色环氧树脂(一种胶)形成的,因此,不会有像天然翡翠内部那么多的“脏”(黑色色块),也不会有黄色的色块,因为这些都被洗掉了。而且,B货翡翠的表面,在对着强光看时,会发现不少的小坑点,这——就是被酸腐蚀过的痕迹。而所谓的C货,是指染色的翡翠,只要看看翡翠的颜色是否在有裂的地方出现,就知道是否为C货————C货的颜色都在有裂的地方出现。 判断完是否为A货后,就可以对翡翠进行评价了: 有以下几点: 1:看翡翠的水头:也就是透明度,透明度越高,价格越高。 2:看翡翠的底子:也就是内部结构,结构越细腻,价格越高。 3:看翡翠的颜色:翡翠中,以绿色为最贵,红色、紫色、黄色、蓝色次之,黑色、白色、无色、褐色最下。颜色越艳、越正、越均匀价格越高。

❾ 最近刚入手了一个玳瑁手镯,不知道真假,有没有大神帮忙看看

开水可以烫化的话肯定不会是真品玳瑁手镯了,应该是树脂仿品。真品玳瑁制品制作工艺太过残忍,已经被禁止买卖了,树脂制品倒是没有限制。玳瑁(龟)已经被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极危物种。玳瑁作为一种有机宝石,成分:碳酸钙;硬度:2.5;特指玳瑁的背甲,为非晶质体,呈微透明至半透明,具蜡质至油脂光泽。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将龟甲的脊棱磨除。可开水烫软,但不可能疤痕都烫出来了。

阅读全文

与红色树脂手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超滤净的水含有矿物质吗 浏览:594
拾回雕文怎么用 浏览:889
污水处理池施工碰到的问题 浏览:129
宋dm空气净化器怎么样 浏览:605
静放水除水垢 浏览:359
湖北安全小区净水机加盟多少钱 浏览:444
acr树脂生产工艺 浏览:308
污水粘性高 浏览:775
污水处理厂会变成自来水吗 浏览:142
02微米过滤水垢 浏览:207
电动车电瓶加上蒸馏水就可以充电吗 浏览:186
医院废水次氯酸钠消毒浓度 浏览:656
比亚迪f6过滤网在哪里 浏览:459
树脂橡胶的区别 浏览:502
铁管200过滤器 浏览:892
无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多少钱 浏览:53
反渗透膜水怎么换 浏览:320
污水管dn20085 浏览:960
超纯水ph值多少范围 浏览:788
污水出水色度标准 浏览: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