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将干涉条纹涌出改成陷入或相反,原理是什么
用干涉法检查来光学元件的表面时自,每一暗条纹的出现表明被测表面与标准面的偏差增加半个波长,也可测量长度的微小改变,不能测量光波波长,一般用条纹间距测光的波长。
因为迈克耳逊干涉仪用的是等倾干涉,中央干涉级最大,镜子像光程差减小的方向移动的时候,光程差减小,所以原来大干涉级的地方被小干涉级代替了,所以中央是最大干涉级,被边上小于他的干涉级替代,所以边上的条纹陷入中心了。
(1)html中半透膜圈扩展阅读:
在光的干涉现象发生时,常伴随也明暗相间的条纹产生,如牛顿环、杨氏双缝干涉及等原干涉等,都会伴随干涉条纹的产生。
干涉现象及干涉条纹的出现对于光学测量微小变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广泛应用于生活中,如半透膜,摄像机镜头等。
光波是以正弦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的,由于光波传播的独立性和线性叠加性,两束或两束以上同频光波相遇时,会根据相位的不同出现光强增强或减弱的现象。
❷ 急求迈克尔逊干涉仪原理
迈克尔复逊干涉仪的结构和工作制原理:
G2是一面镀上半透半反膜,M1、M2为平面反射镜,M1是固定的,M2和精密丝相连,使其可前后移动,最小读数为10-4mm,可估计到10-5mm,M1和M2后各有几个小螺丝可调节其方位。
当M2和M1’严格平行时,M2移动,表现为等倾干涉的圆环形条纹不断从中心“吐出”或向中心“消失”。两平面镜之间的“空气间隙”距离增大时,中心就会“吐出”一个个条纹;
反之则“吞进”一个个条纹。M2和M1’不严格平行时,则表现为等厚干涉条纹,M2移动时,条纹不断移过视场中某一标记位置,M2平移距离d与条纹移动数N的关系满足。
干涉仪
根据光的干涉原理制成的一种仪器。将来自一个光源的两个光束完全分并,各自经过不同的光程,然后再经过合并,可显出干涉条纹。在光谱学中,应用精确的迈克尔逊干涉仪或法布里-珀罗干涉仪,可以准确而详细地测定谱线的波长及其精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