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生产中用到大量的雷尼镍催化剂,反应完成后有没有很好的方法处理灭活稀盐酸浸泡可行吗
反应完成以后的催化剂,一般还有活性。处理的方法多种多样。建议如下:
1,如果你的物料是沸点高的有机激族化合物,如超过200度以上,我建议是不要去专门处理了。因为高沸点的物质,可以很好地把催化剂的活性中心包裹的。可以把废催化剂处理给回收厂家就可以了。
2,对于低沸点的化合物,水溶性大的,可以直接加入自来水,自来水中的部分物质会降低催化剂的活性。或者加入高沸点的物质或凝固点高的物质,使其和空气隔开,就可以安全处理了。
3,不建议加入稀盐酸,稀盐酸很容易和活性镍反应得到绿色的含镍离子废水,这个废袜铅蠢水难处理。而且催化剂回收厂家也不告陪希望你这样做的。回收的时候有点麻烦。
㈡ 纯镍箔合铁镍合金箔的用处
一:牌号n4纯镍/ni201镍棒/n6镍带/ni200镍板/nickel200/nickel201/2.4068/2.4066/n02201
n02200/n4(ni201) / n6(ni200)
镍板纯镍
二:化学成分:
Ni%=99.5%-99.6% C%=0.10%Max
纯镍的耐腐蚀性能
特别能耐碱的腐蚀,不论在高温或熔融的碱中都比较稳定,所以主要用于制碱工业。在常温下,镍在海水和盐类溶液及有机介质(如脂肪酸、酚、醇等)中极为稳定。不耐无机酸腐蚀,在醋酸和蚁酸中也不稳定。
三:应用范围应用领域:
用途:充电电池组中的连接片、极耳、引出片、截流片、镍氢电池,锂电池,极耳,电动工具,组合电池、聚合物电池、动力电池、电子产业、手提电脑、手机、无绳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电动助力车、传呼机、MP3、数码相机及录像机、镍镉、镍氢、镍电池、组合电池及仪器仪表,电讯、电真空、特种灯泡等。
四:概况:
纯镍在许多酸性和碱性的环境中都表现出良好的耐蚀性,多被应用在还原性介质中。
镍的特点是耐碱性介质的腐蚀,如苛性钾,苛性钠等,此被广泛应用于离子膜烧碱工艺。与大多数合金相比,镍在干燥的氟中的耐蚀性良好。镍还成功应用于常温到540℃的干燥氯气和氯化氢中。也可应用在静止的氢氟酸溶液。具有优秀的力学性能和优良的耐腐蚀性,较高的热和电导率,低气体含量和
㈢ 氯苯可以被还原吗
氯苯为无色液体,沸点132.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主要用于生产军用炸药所需的苦味酸。1940年到1960年间,大量用于生产滴滴涕(DDT)杀虫剂。1960年后,DDT逐渐被高效低残毒的其他农药所取代,氯苯的需求量日趋下降。主要用做乙基纤维素和许多树脂的溶剂,生产多种其他苯系中间体,如硝基氯苯等。
基本介绍
中文名:氯苯
英文名:Chlorobenzene
别称:苯基氯、氯代苯、氯化苯、一氯代苯
化学式:C6H5Cl
CAS登录号:108-90-7
熔点:-45℃
沸点:132.2℃
水溶性:0.049g/100g水(30℃)
密度:1.11 g/cm3
闪点:29℃
安全性描述:S:24/25-61
危险性描述:R:10-20-51/53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氯苯
中文别名:氯代苯,一氯代苯,氯化苯;氯化苯;
英文名称:chlorobenzene
英文别名:monochloro-benzene;Chlorobenzene;Chloroacetic anhydride;
CAS号:108-90-7
分子式:C6H5Cl
分子量:112.55700
精确质量:112.00800
LogP:2.34000
安全信息
符号:GHS02GHS07GHS09
信号词:警告
危害声明:H226; H315; H332; H411
警示性声明:P210; P261; P370 + P378
包装等级:III
危险类别:3
海关编码:2903919090
危险品运输编码:UN 1134 3/PG 3
WGK Germany:2
危险类别码:R10; R20; R51/53
安全说明:S24/25-S61-S36/37-S45
RTECS号:CZ0175000
危险品标志:Xn
编号系统
CAS号:108-90-7
MDL号:MFCD00000530
EINECS号:203-628-5
RTECS号:CZ0175000
BRN号:605632
PubChem号:24857162
物理性质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具有苦杏仁味。
熔点(℃):-45.2
相对密度(水=1):1.10
沸点(℃):132.2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9
饱和蒸气压(kPa):1.33(20℃)
临界温度(℃):薯粗携359.2
临界压力(MPa):4.52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2.84
闪点(℃):28
爆炸上限%(V/V):9.6
引燃温度(℃):590
爆炸下限%(V/V):1.3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氯仿、二硫化碳、苯等多数有机溶剂。
生态学数据
1.生态毒性:LC50:39~73mg/L(96h)(鱼)
2.生物降解性:
好氧生物降解(h):1632~3600
厌氧生物降解(h):6528~14400
3.非生物降解性:
水解最大光吸收波长范围(nm):215.5~265
水中光氧化半衰期(h):1553~62106
空气中光氧化半衰期(h):72.9~729
一级水解半衰期:>879a
4.其他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
分子结构数据
1、摩尔折射率:31.14
2、摩尔体积(cm3/mol):101.3
3、等张比容(90.2K):243.1
4、表面张力(dyne/cm):33.0
5、极化率:12.34
计算化学数据
1.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伏数量:0
2.氢键供体数量:0
3.氢键受体数量:0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
5.共价键单元数量:1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0
7.重原子数量:7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46.1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性质与稳定性
1.化学性质:性质稳定,常温常压下不受空气、水分和光的作用,长时间煮沸也不发生分解。常温下与凳雀水蒸气、硷、盐酸、稀硫酸等也不发生反应。氯苯蒸气通过红热的铂丝或铁管时生成4,4’-二氯联苯、联苯、4-氯联苯等。在高温高压下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或在常压和催化剂存在下与水蒸气作用则水解为苯酚。与氨气不作用,但在高温高压和铜催化剂存在下,与浓氨水反应生成苯胺。与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物在0℃时发生硝化反应,以7:3的比例生成对氯硝基苯和邻氯硝基苯。与热浓硫酸易发生磺化反应,生成对氯苯磺酸。用镍作催化剂加氢还原生成苯和联苯,在沸腾的醇存在下与钠或钠汞齐反应也生成联苯。以三氯化铁为催化剂进行氯化反应,生成邻二氯苯和对二氯苯的混合物。与溴加热主要生成对溴氯苯。与熔融的三溴化铝反应生成溴苯。与碘的反应缓慢。与一般的氟化剂不生成氟苯。在发烟硫酸存在下与三氯乙醛缩合,生成二氯二苯基三氯乙烷(DDT)。
2.稳定性:稳定
3.禁配物:强氧化剂、过氯酸银、二甲亚碸
4.聚合危害:不聚合
5.分解产物:氯化物
贮存方法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7℃。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作用与用途
1.用作染料、医药、农药、有机合成的中间体。还用于制取溶剂和橡胶助剂,油漆,快乾墨水及乾洗剂等。
2.用作硝基喷漆、涂料及清漆的溶剂。工业上用作制造苯胺、苯酚、苦味酸、染料、医药、香料、杀虫剂等的原料。
3.用作溶剂,气相色谱参比物,用于有机合成,也用于电子工业产品和原料检验。
4.作为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
使用注意事项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和麻醉作用;对皮肤和黏膜有刺激性。急性中毒:接触高浓度可引起麻醉症状,甚至昏迷。脱离现场,积极救治后,可较快恢复,但数日内仍有头痛、头晕、无力、食欲减退等症状。液体对皮肤有轻度刺激性,但反覆接触,则起红斑或有轻度表浅性坏死。慢性中毒:常有眼痛、流泪、结膜充血;早期有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状;重者引起中毒性肝炎,个别可发生肾脏损害。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该品易燃,具刺激性。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消防措施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物。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乾粉、二氧化碳、砂土。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菸。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LD502290mg/kg(大鼠经口);1445mg/kg(小鼠经口)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动物亚急性毒性反应有肺、肝、肾病理组织学改变。
污染来源:氯苯可用于电子工业产品和原料的检验。用作洗涤、醋酸纤维素、人造树脂、油类、脂类的溶剂。用于生产苯胺、杀虫剂、酚及氯代硝基苯。还可用于制造油漆、橡胶助剂和快乾墨水。氯苯还是制造染料、有机合成和许多农药的中间体。从事氯苯生产或使用氯苯的企业,以及在运输等过程中,由于操作和管理失误,均可构成氯苯的污染。
由于氯苯具有很强的挥发作用,通常在水和土壤中的氯苯会很快的挥发到空气中,因此水和土壤中的氯苯会很快降低到很低的水平。氯苯在空气中的光解速度在20小时之内会降低一半,在水中的氯苯将产生水解作用。因此,受氯苯污染的水和土壤能较快地得到恢复。
物质毒性
编号
毒性类型
测试方法
测试对象
使用剂量
毒性作用
1
急性毒性
口服
大鼠
1110 mg/kg
1.行为毒性——嗜睡
2.行为毒性——震颤
3.行为毒性——共济失调
2
急性毒性
吸入
大鼠
2965 ppm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3
急性毒性
腹腔注射
大鼠
1655 mg/kg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4
急性毒性
口服
小鼠
2300 mg/kg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5
急性毒性
吸入
小鼠
15 gm/m3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6
急性毒性
腹腔注射
小鼠
515 mg/kg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7
急性毒性
口服
兔
2250 mg/kg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8
急性毒性
皮肤表面
兔
>2200 mg/kg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9
急性毒性
口服
豚鼠
2250 mg/kg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10
急性毒性
皮肤表面
豚鼠
>11 mg/kg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11
急性毒性
腹腔注射
豚鼠
4100 mg/kg
1.行为毒性——肌肉无力
2.肝毒性——肝豆状核变性
3.肾、输尿管和膀胱毒性——其他变化
12
急性毒性
口服
哺乳动物
2300 mg/kg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13
急性毒性
吸入
哺乳动物
10 gm/m3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14
急性毒性
未报告
哺乳动物
2300 mg/kg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15
慢性毒性
口服
大鼠
14 mg/kg/14D-I
1.行为毒性——嗜睡
2.慢性病相关毒性——死亡
16
慢性毒性
口服
大鼠
32500 mg/kg/13W-I
1.肝毒性——肝重量发生变化
2.生化毒性——抑制或诱导肽酶
3.慢性病相关毒性——死亡
17
慢性毒性
口服
大鼠
27300 ug/kg/39W-I
1.血液毒性——红细胞染色异常或影响有核红细胞
2.血液毒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3.血液毒性——红细胞计数发生变化
18
慢性毒性
吸入
大鼠
1 mg/m3/60D-C
1.大脑毒性——影响特定区域的中枢神经系统
2.生化毒性——抑制或诱导胆硷酯酶
3.生化毒性——凝血功能异常
19
慢性毒性
吸入
大鼠
250 ppm/7H/24W-I
1.肝毒性——肝重量发生变化
2.血液毒性——其他变化
3.生化毒性——抑制转氨酶活性、改变了转氨酶空间结构
20
慢性毒性
口服
小鼠
16250 mg/kg/13W-I
1.肝毒性——肝炎 (肝细胞坏死),扩散
2.肾、输尿管和膀胱毒性——尿中成分发生变化
3.慢性病相关毒性——死亡
21
慢性毒性
口服
狗
17712 mg/kg/93D-I
1.血液毒性——白细胞计数发生变化
2.生化毒性——抑制转氨酶活性、改变了转氨酶空间结构
3.慢性病相关毒性——死亡
22
慢性毒性
口服
兔
441 mg/kg/63W-I
1.胃肠道毒性——胃炎
2.肝毒性——肝炎 (肝细胞坏死),带状
3.肾、输尿管和膀胱毒性——肾小管发生变化 (包括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小管坏死)
23
慢性毒性
吸入
兔
250 ppm/7H/24W-I
1.肝毒性——肝重量发生变化
2.血液毒性——血清成分发生变化 (如TP、胆红素、胆固醇)
3.生化毒性——抑制转氨酶活性、改变了转氨酶空间结构
24
慢性毒性
口服
豚鼠
441 mg/kg/63W-I
1.胃肠道毒性——胃炎
2.肝毒性——肝炎 (肝细胞坏死),带状
3.肾、输尿管和膀胱毒性——肾小管发生变化 (包括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小管坏死)
25
突变毒性
酿酒酵母
1000 ppm
26
突变毒性
腹腔注射
小鼠
225 mg/kg/24H
27
突变毒性
小鼠淋巴细胞
70 mg/L
28
突变毒性
腹腔注射
小鼠
1 mg/kg
29
突变毒性
小鼠淋巴细胞
100 mg/L
30
突变毒性
仓鼠卵巢
300 mg/L
31
致癌性
口服
大鼠
61800 mg/kg/2Y-I
1.致癌性——肿瘤(根据RTECS标准)
2.肝毒性——肿瘤
3.血液毒性——肿瘤
32
生殖毒性
吸入
大鼠
75 ppm/6H,雌性受孕 6-15 天后
1.生殖毒性——肌肉骨骼系统发育异常
33
生殖毒性
吸入
大鼠
210 ppm/6H,雌性受孕 6-15 天后
1.生殖毒性——肝胆系统发育异常
34
生殖毒性
吸入
兔
590 ppm/6H,雌性受孕 6-18 天后
1.生殖毒性——植入后死亡率增加
35
生殖毒性
吸入
兔
10 ppm/6H,雌性受孕 6-18 天后
1.生殖毒性——肌肉骨骼系统发育异常
制备
直接氯化法
用苯直接氯化制氯苯的方法,是英国于1909年首先进行工业化生产的,并一直沿用至今。反应式为:有气相法和液相法两种。
直接氯化法反应方程式
直接氯化法反应方程式
①气相法,反应温度400~500℃,成本高于液相法,故已被淘汰。
②液相法,通常用三氯化铁催化,但在生成氯苯的同时,还伴有多氯苯生成。其相对速度常数如下:
从以上的相对速度常数可知,如能在反应过程中维持苯有较高的浓度,而使氯苯的浓度较低,则可控制多氯苯的生成。为此可采用多釜串联或接近活塞流的管式反应器连续操作。氯化是放热反应,可用载热体移出反应热。但更好的方法是使反应在液体的沸点下进行。此时,一部分过量的苯和少量氯苯气化,带走大量热量,可使反应器的生产能力增加。反应产物中含有氯化氢,在蒸馏前要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
氧氯化法
由德国拉西公司于1932年开发成功。其反应式为:
氧氯化法反应方程式
氧氯化法反应方程式
反应是在275℃和常压下于气相中进行的,催化剂为铜-氧化铝。为了抑制多氯苯的生成,所用的苯需大大过量。尽管如此,还会生成5%~8%的二氯苯,而氯化氢被全部用完。
本法主要是在拉西法制苯酚过程中套用,由于拉西法制苯酚已被淘汰,此法也不再采用。
㈣ 雷尼镍催化剂活性 丙酮还原法 计算公式
镍的提炼与回收 1、棒状金属镍粉的制备方法 2、超微球形金属镍粉的制造方法 3、处理含镍废水的铁氧体法 4、处理含镍刻蚀废流体的方法 5、磁化电极法回收铝镍钴磁钢废料 6、从废铝镍合金粉提炼氧化镍的工艺方法 7、从含镍、锰及少量钴工业废液中直接生产硫酸镍铵的方法 8、从矿石中水冶提取铜、镍、钴的方法及其装置 9、从两种不同镍锍中湿法冶金回收镍的方法 10、从硫化物或红土矿石中氯化物辅助湿法冶金萃取镍和钴 11、从硫化物矿中采用氯化物辅助水冶法提取镍和钴 12、从镍、铁氯化物废液迅中亮中提取镍的方法 13、从水溶液中还原镍的方法 14、催化剂废料中金属的回收方法及产品 15、电解法从镀镍废渣中精制硫酸镍 16、电解法生产镍箔的工艺方法 17、电子工业用氧化钴、氧化镍粉末的生产方法 18、叠层陶瓷电容器用镍粉 19、钴镍合金废料的综合处理法 20、含镍三氯化铁蚀刻废液的除镍方法 21、含镍三氯化铁蚀刻废液的萃取分离方法 22、含镍三氯化铁蚀刻废液再生和镍回收方法 23、还原镍的方法 24、回收铜和镍 25、火法回收废催化剂中的镍 26、交流等离子熔融还原铬镍精矿直接冶炼不锈钢的方法和装置 27、浸提镍-铜锍的方法 28、利用网状废镍片制备超细高纯镍粉的方培歼法 29、氯化铁刻蚀或酸洗废液中镍与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方法 30、氯络氧化法选择性浸取镍钴铜硫化矿的工艺 31、氯气选择性浸出镍的方法 32、镍粉和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33、镍粉及其制备方法 34、镍或镍合金的剥离液 35、镍矿石还原熔炼方法 36、镍尾矿回收镍方法 37、镍尾矿回收装置 38、溶剂萃取分离净化镍钴的方法 39、铜、镍硫化矿无污染火冶法 40、铜镍金属混合物的铜镍回收工艺 41、微小球状金属镍粉末的制造方法 42、硝酸肼镍制备工艺 43、一次性萃取铜、镍生产其盐类产品的制备方法及配方 44、一种超微粒子氧化镍的制备方法 45、一种处理氧化镍矿的方法 46、一种从含铜低的硫化镍物料提取镍的方法 47、一种从镍或钴的酸性溶液中除铜的方法 48、一种海绵状泡沫镍的制备方法 49、一种含镍、铁氯化物废液的处理方法 50、一种硫化铜镍矿的浮选方法 51、一种硫化铜镍矿选矿方法 52、一种纳米镍粉材料的制备方法 53、一种镍动力电池活性物质中所添加的超细亩宽镍粉的制造方法 54、一种生产硫酸镍的方法 55、一种纤维状镍粉的制备方法 56、一种选冶结合的镍钼矿镍、钼分离方法 57、一种由废雷尼镍催化剂中回收羰基镍的方法 58、一种在水溶液中用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镍及其合金粉体的方法 59、一种制备高纯镍盐的萃淋树脂置换萃取色谱法 60、镍矿石的熔炼还原方法 61、一种制备纳米金属镍粉的方法 62、以交流电解工艺制备草酸镍的方法 63、用废镍料生产硝酸镍的除铜方法 64、用镍铜混合料生产硫酸镍和硫酸铜的方法 65、用碳酸钠转化处理黑色页岩分离钼镍的工艺 66、用于镍和镉回收的装置和方法 67、用至少部分火冶精炼的含镍原料生产高品位镍锍的方法 68、用制成触头材料回收银-镍触头材料边角料的方法 69、由硫化镍精矿中提取镍、铜、钴、镁及制造镍铁的工艺 70、由钼镍矿生产钼酸铵和硫酸镍铵的方法 71、在磷化中含镍废水的处理 72、在镍浸提过程中除硫的方法 73、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方法生产镍或铁超微粉的工艺
㈤ 实验室样品前处理吸附法有哪些
实验室事故预防与处理方法
一、实验室常见危险品 1.异戊二烯
危险性类别:属于低闪点易燃液体
爆炸危险:极度易燃,可被热、火花、火焰点燃。可能发生聚合。蒸汽与空气混合形成易爆混合气体。
储存注意事项:放入封闭容器内,严禁用火。储存在阴凉阴暗处,避免光照,不与诸如氧化剂等性质相反地物质一起储存。
泄露应急处理: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及时通风,采用干黄沙、非燃烧吸收剂等吸收本品。
灭火处理:使用干粉、泡沫、二氧化碳等灭火。用水灭火无效。 2.三异丁基铝
危险特性:化学反应活性高,接触空气会冒烟自燃。对微量的水极其敏感容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发生强烈反应。遇水强烈分解,放出易燃的烷烃气体。遇高温剧烈分解。
泄露应急处理:用沙土或其他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灭火方法:干粉或干沙,禁止使用水或泡沫灭火。 3.正丁基锂
危险特性:有极强的还原性,遇水、氧化剂均极易发热燃烧。
应急处理:用沙土、蛭石或其他惰性材料吸收。人员应撤离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切断火源。
灭火方法:干粉或干沙,禁止使用水、泡沫或卤化物等灭火。 储存方法:密闭容器(低于20℃) 4.浓硝酸
危险特性:加热时分解,产生有毒烟雾,与可燃物和还原性物质发生激烈反应,爆炸。与许多常用有机物发生非常激烈反应,引起火灾和爆炸危险。 储存方法:放入阴凉阴暗处,存于棕色试剂瓶中。
应急处理:泄露往地面上洒上小苏打,然后用大量水冲洗,用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文档冲亿季,好礼乐相随mini ipad移动硬盘拍立得网络书包
灭火方法:雾状水、二氧化碳、沙土,消枝液皮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 紧急处理: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衣物,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5.浓硫酸
危险特性:与可燃性、还原性物质激烈反应,有极强腐蚀性。 储存方法:与可燃性和还原性及强碱物质分开。
应急处理:加强通风排气。若沾上皮肤,可用大量清水冲洗20分钟以上,若口服,立即用氧化镁悬浮液、牛奶、豆浆内服。
灭火方法:本品虽不燃,但很多反应却会引起爆炸,如与金属会产生可燃性气体,与水混合会大量放热。着火时立即用干粉,泡沫灭火。 二、常见事故处理方法 (一)、火灾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1.操作和处理易燃、易爆溶剂时,应远离火源;对易爆炸固体的残渣,必须小心销毁(如用盐酸或硝酸分解金属炔化物);不要把未熄灭的火柴梗乱丢;对于易发生自燃的物质(如加氢反应用的催化剂雷尼镍)及沾有它们的滤纸,不能随意丢弃,以免造成新的火源,引起火灾。
2.实验前应仔细检查仪器装置是否正确、稳妥与严密;操作要求正确、严格;常压操作时,切勿造成系统密闭,否则可能会发生爆炸事故;对沸点低于80℃的液体,一般蒸馏时应采用水浴加热,不能直接用火加热;实验操作中,应防止有埋敏机物蒸气泄漏出来,更不要用敞口装置加热。若要进行除去溶剂的操作,则必须在通风橱里进行。
3.实验室里不允许贮放大量易燃物。
4.实验中一旦发生了火灾切不可惊慌失措,应保持镇静。首先立即切断室内一切火源和电源。然后根据具体情况正确地进行抢救和灭火。
5.在可燃液体猛差燃着时,应立即拿开着火区域内的一切可燃物质,关闭通风器,防止扩大燃烧。
6.酒精及其它可溶于水的液体着火时,可用水灭火。
7.汽油、乙醚、甲苯等有机溶剂着火时,应用石棉布或干砂扑灭。绝对不能用水,否则反而会扩大燃烧面积。
8.金属钾、钠或锂着火时,绝对不能用水、泡沫、二氧化碳、四氯化碳等灭火,可用干砂、石墨粉扑灭。
9.注意电器设备导线等着火时,不能用水及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以免触电。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或四氯化碳灭火器灭火。
10.衣服着火时,千万不要奔跑,应立即用石棉布或厚外衣盖熄,或者迅速脱下衣服,火势较大时,应卧地打滚以扑灭火焰。
11.发现烘箱有异味或冒烟时,应迅速切断电源,使其慢慢降温,并准备好灭火器备用。千万不要急于打开烘箱门,以免突然供入空气助燃(爆),引起火灾。 12.发生火灾时应注意保护现场。较大的着火事故应立即报警。若有伤势较重者,应立即送医院。
13.熟悉实验室内灭火器材的位置和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二)爆炸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1.仪器装置不正确或操作错误,有时会引起爆炸。如果在常压下进行蒸馏或加热回流,仪器必须与大气相通。在蒸馏时要注意,不要将物料蒸干。在减压操作时,不能使用不耐外压的玻璃仪器(例如平底烧瓶和锥形烧瓶等)。
2.对于放热量很大的合成反应,要小心地慢慢滴加物料,并注意冷却,同时要防止因滴液漏斗的活塞漏液而造的事故。 (三)实验室触电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1.实验中常使用电炉、电热套、电动搅拌机等,使用电器时,应防止人体与电器导电部分直接接触及石棉网金属丝与电炉电阻丝接触;不能用湿的手或手握湿的物体接触电插头;电热套内严禁滴入水等溶剂,以防止电器短路。
2.为了防止触电,装置和设备的金属外壳等应连接地线,实验后应先关仪器开关,再将连接电源的插头拨下。
3.检查电器设备是否漏电应该用试电笔,凡是漏电的仪器,一律不能使用。 4.发生触电时急救方法:
①关闭电源;②用干木棍使导线与被害者分开;③使被害者和土地 分离,急救时急救者必须做好防止触电的安全措施,手或脚必须绝缘。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并送医院救治。
㈥ 实验室安全事故名称及事故原因还有预防措施
常见实验室事故的类型
1火灾性事故
火灾性事故的发生具有普遍性,几乎所有的实验室都可能发生。酿成这类事故的直接原因是:
① 忘记关电源,致使设备或用电器具通电时间过长,温度过高,引 起着火;(2005年8月8日,首都师范大学一实验室失火,火灾原因:该校硕士研究生魏某上午在实验室做实验,中午出去吃饭 未关电源,实验仪器“转子”还在运转,因电线短路引发火灾) 。② 供电线路老化、超负荷运行,导致线路发热,引起着火。③ 对易燃易爆物品操作不慎或保管不当,使火源接触易燃物质,引起着火。④ 乱扔烟头,接触易燃物质,引起着火。
2爆炸性事故
爆炸性事故多发生在具有易燃易爆物品和压力容器的实验室,酿成这类事故的直接原因是:
① 违反操作规程使用设备、压力容器(如高压气瓶)而导致爆炸。② 设备老化,存在故障或缺陷,造成易燃易爆物品泄漏,遇火花而 引起爆炸。③ 对易燃易爆物品处理不当,导致燃烧爆炸;该类物品(如三硝基甲苯、苦味酸、硝 酸铵、叠氮化物等)受到高热摩擦,撞击,震动等外来因素的作用或其它性能相抵触的物质接触,就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和高热,引起爆炸。④ 强氧化剂与性质有抵触的物质混存能发生分解,引起燃烧和爆炸。⑤ 由火灾事故发生引起仪器设备、药品等的爆炸。
3毒害性事故
毒害性事故多发生在具有化学药品和剧毒物质的实验室和具有毒气排放的实验室。酿成这类事故的直接原因是:
①将食物带进有毒物的实验室,造成误食中毒(例如:南京某大学一工作人员盛夏时误将冰箱中的含苯胺的中间产品当酸梅汤喝了,引起中毒,原因就是 因为该冰箱中曾存放过供工作人员饮用的酸梅汤)。②设备设施老化,存在故障或缺陷,造成有毒物质泄漏或有毒气体排放不出,酿成中毒。③管理不善,操作不慎或违规操作,实验后有毒物质处理不当,造成有毒物品散落流失,引起人员中毒、环境污染。④废水排放管路受阻或失修改道,造成有毒废水未经处理而流出,引起环境污染。
4机电伤人性事故
机电伤人性事故多发生在有高速旋转或冲击运动的实验室,或要带电作业的实验室和一些有高温产生的实验室。事故表现和直接原因是:
①操作不当或缺少防护,造成挤压、甩脱和碰撞伤人。②违反操作规程或因设备设施老化而存在故障和缺陷, 造成漏电触电和电弧火花伤人。③使用不当造成高温气体、液体对人的伤害。
5设备损坏性事故
设备损坏性事故多发生在用电加热的实验室。事故表现和直接原因是:
由于线路故障或雷击造成突然停电,致使被加热的介质不能按要求恢复原来状态造成设备损坏。例如:不久前在湖南某高校两次发生的约20根汞电管报废事故(损失约1.5万),就是因为突然停电而造成的。
常见实验室事故的处理方法
1火灾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在使用苯、乙醇、乙醚、丙酮等易挥发、易燃烧的有机溶剂时如操作不慎,易引起火灾事故。为了防止事故发生,必须随时注意以下几点:
(1)操作和处理易燃、易爆溶剂时,应远离火源;对易爆炸固体的残渣,必须小心销毁(如用盐酸或硝酸分解金属炔化物);不要把未熄灭的火柴梗乱丢;对于易发生自燃 的物质(如加氢反应用的催化剂雷尼镍)及沾有它们的滤纸,不能随意丢弃,以免造成新的火源,引起火灾。(2)实验前应仔细检查仪器装置是否正确、稳妥与严密;操作要求正确、严格;常压操作时,切勿造成系统密闭,否则可能会发生爆炸事故;对沸点低于80℃的液体,一般蒸馏时应采用水浴加热,不能直接用火加热;实验操作中,应防止有机物蒸气泄漏出来,更不要用敞口装置加热。若要进行除去溶剂的操作,则必须在通风橱里进行。(3)实验室里不允许贮放大量易燃物。 实验中一旦发生了火灾切不可惊慌失措,应保持镇静。首先立即切断室内一切火源和电源。然后根据具体情况正确地进行抢救和灭火。
常用的方法有:
1.在可燃液体燃着时,应立即拿开着火区域内的一切可燃物质,关闭通风器,防止扩大燃烧。2.酒精及其它可溶于水的液体着火时,可用水灭火。3.汽油、乙醚、甲苯等有机溶剂着火时,应用石棉布或干砂扑灭。绝对不能用水,否则反而会扩大燃烧面积。4.金属钾、钠或锂着火时,绝对不能用:水、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四氯化碳等灭火,可用干砂、石墨粉扑灭。5.注意电器设备导线等着火时,不能用水及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以免触电。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或四氯化碳灭火器灭火。6.衣服着火时,千万不要奔跑,应立即用石棉布或厚外衣盖熄,或者迅速脱下衣服,火势较大时,应卧地打滚以扑灭火焰。7.发现烘箱有异味或冒烟时,应迅速切断电源,使其慢慢降温,并准备好灭火器备用。千万不要急于打开烘箱门,以免突然供入空气助燃(爆),引起火灾。8. 发生火灾时应注意保护现场。较大的着火事故应立即报警。若有伤势较重者,应立即送医院。9. 熟悉实验室内灭火器材的位置和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发生火灾时要做到三会:
①会报火警;②会使用消防设施扑救初起火灾;③会自救逃生。
手提式干粉灭火器使用方法:
①先撕掉小铅块,拔出保险销;②再用一手压下压把后提起灭火器;③另一手握住喷嘴,将干粉射流喷向燃烧区火焰根部即可。
2爆炸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1)某些化合物容易爆炸。
如:有机化合物中的过氧化物、芳香族多硝基化合物和 硝酸酯、干燥的重氮盐、叠氮化物、重金属的炔化物等,均是易爆物品,在使用和 操作时应特别注意。含过氧化物的乙醚蒸馏时,有爆炸的危险,事先必须除去过氧化物。若有过氧化物,可加入硫酸亚铁的酸性溶液予以除去。芳香族多硝基化合物不宜在烘箱内干燥。乙醇和浓硝酸混合在一起,会引起极强烈的爆炸。
(2)仪器装置不正确或操作错误,有时会引起爆炸。
如果在常压下进行蒸馏或加热 回流,仪器必须与大气相通。在蒸馏时要注意,不要将物料蒸干。在减压操作时,不能使用不耐外压的玻璃仪器(例如平底烧瓶和锥形烧瓶等)。
(3)氢气、乙炔、环氧乙烷等气体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比例时,会生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即会爆炸。因此,使用上述物质时必须严禁明火。对于放热量很大的合成反应,要小心地慢慢滴加物料,并注意冷却,同时要防止因 滴液漏斗的活塞漏液而造的事故。
3中毒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实验中的许多试剂都是有毒的。有毒物质往往通过呼吸吸入、皮肤渗入、误食等方式导致中毒。
处理具有刺激性、恶臭和有毒的化学药品时,如H2S、NO2、Cl2、Br2、CO、 SO2、SO3、HCl、HF、浓硝酸、发烟硫酸、浓盐酸,乙酰氯等,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通风橱开启后,不要把头伸入橱内,并保持实验室通风良好。实验中应避免手直接接触化学药品,尤其严禁手直接接触剧毒品。沾在皮肤上的 有机物应当立即用大量清水和肥皂洗去,切莫用有机溶剂洗,否则只会增加化学药品渗入皮肤的速度。溅落在桌面或地面的有机物应及时除去。如不慎损坏水银温度计,撒落在地上的水银应尽量收集起来,并用硫磺粉盖在撒落的地方。实验中所用剧毒物质由各课题组技术负责人负责保管、适量发给使用人员并要回收剩余。实验装有毒物质的器皿要贴标签注明,用后及时清洗,经常使用有毒物质 实验的操作台及水槽要注明,实验后的有毒残渣必须按照实验室规定进行处理,不准乱丢。 操作有毒物质实验中若感觉咽喉灼痛、嘴唇脱色或发绀,胃部痉挛或 恶心呕吐、心悸头晕等症状时,则可能系中毒所致。视中毒原因施以下述急救后,立即送医院治疗,不得延误。(a) 固体或液体毒物中毒:有毒物质尚在嘴里的立即吐掉,用大量水漱口。误 食碱者,先饮大量水再喝些牛奶。误食酸者,先喝水,再服Mg(OH)2乳剂,最后饮些牛奶。不要用催吐药,也不要服用碳酸盐或碳酸氢盐。重金属盐中毒者,喝一杯含有几克MgSO4的水溶液,立即就医。不要服催吐 药,以免引起危险或使病情复杂化。砷和汞化物中毒者,必须紧急就医。(b) 吸入气体或蒸气中毒者:立即转移至室外,解开衣领和钮扣,呼吸新鲜气。对休克者应施以人工呼吸,但不要用口对口法。立即送医院急救。
4实验室触电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实验中常使用电炉、电热套、电动搅拌机等,使用电器时,应防止人体与电器导电 部分直接接触及石棉网金属丝与电炉电阻丝接触;不能用湿的手或手握湿的物体接触电插头;电热套内严禁滴入水等溶剂,以防止电器短路。
为了防止触电,装置和设备的金属外壳等应连接地线,实验后应先关仪器开关, 再将连接电源的插头拨下。检查电器设备是否漏电应该用试电笔,凡是漏电的仪器,一律不能使用。
发生触电时急救方法:
①关闭电源。②用干木棍使导线与被害者分开。③使被害者和土地分离,急救时急救者必须做好防止触电的安全措施,手或脚必须绝缘。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并送医院救治。
5实验室其他事故的急救知识
(1)玻璃割伤一般轻伤应及时挤出污血,并用消过毒的镊子取出玻璃碎片,用蒸 馏水洗净伤口,涂上碘酒,再用创可贴或绷带包扎;大伤口应立即用绷带扎紧伤口上部,使伤口停止流血,急送医院就诊。
(2)烫伤被火焰、蒸气、红热的玻璃、铁器等烫伤时,应立即将伤口处用大量水 冲洗或浸泡,从而迅速降温避免温度烧伤。若起水泡则不宜挑破,应用纱布包扎后 送医院治疗。对轻微烫伤,可在伤处涂些鱼肝油或烫伤油膏或万花油后包扎。若皮肤起泡(二级灼伤),不要弄破水泡,防止感染;若伤处皮肤呈棕色或黑色(三级灼伤),应用干燥而无菌的消毒纱布轻轻包扎好,急送医院治疗。
(3)被酸、碱或溴液灼伤
(a)皮肤被酸灼伤要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皮肤被浓硫酸沾污时切忌先用水冲洗,以免硫酸水合时强烈放热而加重伤势,应先用干抹布吸去浓硫酸,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彻底冲洗后可用2~5%的碳酸氢钠溶液或肥皂 水进行中和,最后用水冲洗,涂上药品凡士林。(b)碱液灼伤要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再用2%醋酸洗或3%硼酸溶液进一步冲洗,最后用水冲洗,再涂上药品凡士林。(c) 酚灼伤时立即用30%酒精揩洗数遍,再用大量清水冲洗干净而后用硫酸钠饱和溶液湿敷4~6小时,由于酚用水冲淡1:1或2:1浓度时,瞬间可使皮肤损伤加重而增加酚吸收,故不可先用水冲洗污染面。 受上述灼伤后,若创面起水泡,均不宜把水泡挑破。重伤者经初步处理后,急送医务室。
(4)酸液、碱液或其他异物溅入眼中
(a)酸液溅入眼中,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 1%碳酸氢钠溶液冲洗。(b)若为碱液,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1%硼酸溶液冲洗。洗眼时要保持眼皮张开,可由他人帮助翻开眼睑,持续冲洗15分钟。重伤者经初步处理后立即送医院治疗。(c)若木屑、尘粒等异物,可由他人翻开眼睑,用消毒棉签轻轻取出异物,或任其流泪,待异物排出后,再滴入几滴鱼肝油。若玻璃屑进入眼睛内是比较危险的。这时要尽量保持平静,绝不可用手揉擦,也不要让别人翻眼睑,尽量不要转动眼球,可任其流泪,有时碎屑会随泪水流出。用纱布,轻轻包住眼睛后,立即将伤者急送医院处理。
(5)对于强酸性腐蚀毒物
先饮大量的水,再服氢氧化铝膏、鸡蛋白;对于强碱性毒物,最好要先饮大量的水,然后服用醋、酸果汁、鸡蛋白。不论酸或碱中毒都需灌注牛奶,不要吃呕吐剂。
(6)水银容易由呼吸道进入人体,也可以经皮肤直接吸收而引起积累性中毒。
严重中毒的征象是口中有金属气味,呼出气体也有气味;流唾液,牙床及嘴唇上有硫化汞的黑色;淋巴腺及唾液腺肿大。若不慎中毒时,应送医院急救。急性中毒时,通 常用碳粉或呕吐剂彻底洗胃,或者食入蛋白(如1升牛奶加3个鸡蛋清)或蓖麻油解毒并使之呕吐。答案来自
㈦ 雷尼镍催化剂使用后的催化剂怎么处理为益。
反应完成以后的催化剂,一般还有活性。处理的方法多种多样。建议如下:
1,如果你的物料是沸点高的有机化合物,如超过200度以上,我建议是不要去专门处理了。因为高沸点的物质,可以很好地把催化剂的活性中心包裹的。可以把废催化剂处理给回收厂家就可以了。
2,对于低沸点的化合物,水溶性大的,可以直接加入自来水,自来水中的部分物质会降低催化剂的活性。或者加入高沸点的物质或凝固点高的物质,使其和空气隔开,就可以安全处理了。
3,不建议加入稀盐酸,稀盐酸很容易和活性镍反应得到绿色的含镍离子废水,这个废水难处理。而且催化剂回收厂家也不希望你这样做的。回收的时候有点麻烦。
㈧ 酸性蚀刻药水里的铜用什么方法提炼
镍的提炼与回收 1、棒状金属镍粉的制备方法 2、超微球形金属镍粉的制造方法 3、处理含镍废水的铁氧体法 4、处理含镍刻蚀废流体的方法 5、磁化电极法回收铝镍钴磁钢废料 6、从废铝镍合金粉提炼氧化镍的工艺方法 7、从含镍、锰及少量钴工业废液中直接生产硫酸镍铵的方法 8、从矿石中水冶提取铜、镍、钴的方法及其装置 9、从两种不同镍锍中湿法冶金回收镍的方法 10、从硫化物或红土矿石中氯化物辅助湿法冶金萃取镍和钴 11、从硫化物矿中采用氯化物辅助水冶法提取镍和钴 12、从镍、铁氯化物废液中提取镍的方法 13、从水溶液中还原镍的方法 14、催化剂废料中金属的回收方法及产品 15、电解法从镀镍废渣中精制硫酸镍 16、电解法生产镍箔的工艺方法 17、电子工业用氧化钴、氧化镍粉末的生产方法 18、叠层陶瓷电容器用镍粉 19、钴镍合金废料的综合处理法 20、含镍三氯化铁蚀刻废液的除镍方法 21、含镍三氯化铁蚀刻废液的萃取分离方法 22、含镍三氯化铁蚀刻废液再生和镍回收方法 23、还原镍的方法 24、回收铜和镍 25、火法回收废催化剂中的镍 26、交流等离子熔融还原铬镍精矿直接冶炼不锈钢的方法和装置 27、浸提镍-铜锍的方法 28、利用网状废镍片制备超细高纯镍粉的方法 29、氯化铁刻蚀或酸洗废液中镍与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方法 30、氯络氧化法选择性浸取镍钴铜硫化矿的工艺 31、氯气选择性浸出镍的方法 32、镍粉和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33、镍粉及其制备方法 34、镍或镍合金的剥离液 35、镍矿石还原熔炼方法 36、镍尾矿回收镍方法 37、镍尾矿回收装置 38、溶剂萃取分离净化镍钴的方法 39、铜、镍硫化矿无污染火冶法 40、铜镍金属混合物的铜镍回收工艺 41、微小球状金属镍粉末的制造方法 42、硝酸肼镍制备工艺 43、一次性萃取铜、镍生产其盐类产品的制备方法及配方 44、一种超微粒子氧化镍的制备方法 45、一种处理氧化镍矿的方法 46、一种从含铜低的硫化镍物料提取镍的方法 47、一种从镍或钴的酸性溶液中除铜的方法 48、一种海绵状泡沫镍的制备方法 49、一种含镍、铁氯化物废液的处理方法 50、一种硫化铜镍矿的浮选方法 51、一种硫化铜镍矿选矿方法 52、一种纳米镍粉材料的制备方法 53、一种镍动力电池活性物质中所添加的超细镍粉的制造方法 54、一种生产硫酸镍的方法 55、一种纤维状镍粉的制备方法 56、一种选冶结合的镍钼矿镍、钼分离方法 57、一种由废雷尼镍催化剂中回收羰基镍的方法 58、一种在水溶液中用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镍及其合金粉体的方法 59、一种制备高纯镍盐的萃淋树脂置换萃取色谱法 60、镍矿石的熔炼还原方法 61、一种制备纳米金属镍粉的方法 62、以交流电解工艺制备草酸镍的方法 63、用废镍料生产硝酸镍的除铜方法 64、用镍铜混合料生产硫酸镍和硫酸铜的方法 65、用碳酸钠转化处理黑色页岩分离钼镍的工艺 66、用于镍和镉回收的装置和方法 67、用至少部分火冶精炼的含镍原料生产高品位镍锍的方法 68、用制成触头材料回收银-镍触头材料边角料的方法 69、由硫化镍精矿中提取镍、铜、钴、镁及制造镍铁的工艺 70、由钼镍矿生产钼酸铵和硫酸镍铵的方法 71、在磷化中含镍废水的处理 72、在镍浸提过程中除硫的方法 73、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方法生产镍或铁超微粉的工艺
㈨ 安全防范的要求
安全事故防范的主要措施为:
1、落安全责任、实施责任管理, 建立、完善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生产领导组织,承担组织、领导安全生产的责任并建立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抓责任落实、制度落实。
2、安全检查是发现危险源的重要途径,是消除事故隐患,防止事故伤害,改善劳动条件的重要方法。
3、安全教育与训练。 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应具备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与素质;经过安全教育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特种作业(电工作业,起重机械作业,电、气焊作业,登高架设作业等)人员,必须经专门培训、考试合格并取得特种作业上岗证,才可独立进行特种作业。
4、作业标准化 。按科学的作业标准,规范各岗位、各工种作业人员的行为,是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防范安全事故有效措施。
5、生产技术与安全技术在保证生产顺利进行、实现效益这一共同基点上是统一的,体现出“管生产必须同时管安全”的管理原则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9)雷尼镍废水扩展阅读:
按照事故的等级划分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条,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
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事故等级划分的补充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