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污水知识 > 襄汾县污水厂李慧

襄汾县污水厂李慧

发布时间:2023-02-08 07:49:38

『壹』 李慧聘那个石材厂法人代表

李慧聘任石材厂法人代表的具体情况取决于该厂的董事会的决定。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李慧聘任石材厂法人代表的具体情况取决于该厂的董事会的决定。如果董事会决定聘请李慧担任法人代表,那么李慧就可以正式出任石材厂的法人代表。

『贰』 李慧英的社会评说

2005年10月19日,天高云淡,风清气爽。北京今日美术馆,《李慧英书法艺术展》和《晋城书法作品展》开幕式暨《李慧英书法集》首发式在此举行。
在《李慧英书法艺术展》前,一副纵二五六厘米,横六四厘米的四个大字:“大海情怀”,引人驻足,墨色氤氲,大气恣肆,如风起浪涌,波涛滚滚。写这样字的人该有多大的胸怀,何况又是一位女士!怀着一颗仰慕之心我敲开李先生的家门。
院内,翠竹亭亭;家中,兰香幽幽。先生贤静和蔼、干练利索,全然不象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说到书法,说到诗词,先生兴致盎然,滔滔不绝——
“自幼尊崇王右军,寒来暑往苦耕耘,
闻鸡起舞挽残月,梦绕兰亭一缕魂。”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李慧英先生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中。姐弟5人,排行老大。父亲是供销社的会计,字写得不错。母亲原是一位大家闺秀,粗通文墨,这在当时的农村是不多见的。那时,女孩儿读书的少,尤其在农村,老大一般是帮助父母料理家务,照看弟妹。李先生从小对读书就有强烈的愿望和执着的追求。而日子过的很紧巴的家庭也给了她极大的支持。为了借到一两元的学杂费,父母甚至跑遍了半个山村。她也很懂事,并没有让父母失望,在同学眼中的“小不点”各科成绩优异,跳着级的上完高小。待到升入中学,又由于学优家贫,每学期都拿助学金,虽然每月6元钱的助学金常常令人捉襟见肘,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她对学习的兴趣。
说起写字,李先生说,对她影响最深的是小学的魏老师。魏老师的隶书规范流畅,深受同学喜欢。她曾暗下决心:一定要像魏老师一样写一手好字。“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是崇高的、伟大的。魏老师成了先生学书法的最初启蒙者和引路人。那时,写仿是小学生的必修课,先是印着格子写。小学二年级时,先生开始临摹欧阳询的《九成宫碑》,专心用功,毫不逾矩。十几岁时,她的字已写得有模有样。新春佳节,左邻右舍常来让先生书写对联。看着自己书写的楹联高高挂起,她的脸上露出了一年中最最快乐的笑容。
中学时期,她对文学、艺术兴趣愈来愈浓,不但涉猎广泛,而且积极参与。黑板报上有她的字迹,宣传栏内有她的文章,校文工团中有她的角色,校体操队里有她的身影,每天忙得不亦乐乎。正是这最快乐的青春年华为她以后的书法艺术做了很好的铺垫。
“少小即闻书圣名,蹉跎半世学无成。
若能悟得兰亭韵,不悔衣宽白发生。”
1966年,先生毕业于山西师范学院中文系(现为山西师范大学)。1968年,成为长治市的一名语文教师。她告诫自己:作为一名语文老师,首先要写好字,尤其是板书,否则难以为师!虽然身兼班主任、语文教研组组长,教务繁忙,但稍有闲暇,她总喜欢写写画画。手就是“笔”,巴掌大的一块地方就是“纸”,信手写来,日不间断。在教育学生时,她反复强调:“字,犹如一个人的脸面,见字如见人,大家一定要把字写好。”在批改作业时,遇到书写混乱,字迹不整的现象,她会严格要求:重写!
八十年代,先生调至晋城钢铁厂。先任办公室主任,后任厂工会主席。虽然行政工作繁忙,她依然临池不辍,业余时间又阅读了大量的古今书论,为日后在书海遨游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她担任厂工会主席期间,成立了晋钢文联,并亲自兼任文联主席。这也是我市第一家企业文联。抓职工文化,办职工书画展、工艺美术展,为企业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不管多忙,每天临帖、练字,成为她生活中的一部分。1988年,先生调入市对台办。1989年,她与硬笔书法爱好者一道创建了晋城市硬笔书法协会,担任协会主席。在她的创意下,举办了有轰动效应的全市“硬笔书法大赛”,并主编出版了《晋城市硬笔书法作品集》。
书,心画也。书法是通过汉字线条来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的。先生认为,行草书变化丰富,内涵量大,既能反映技巧功底,又便于较好地表情达意。所以在创作中,她写的最多的是行草书。她宗二王、崇米芾、步王铎、学傅山,无论冬夏。在此同时,访甲骨、辨金文、临石鼓、摹篆籀……追根溯源,取法乎上。以帖为形,以碑为骨,融碑于帖,以碑为本,并以性情及学养贯之。了解情况的同道说她:“特别注重对传统的学习和研究”。数十年的浸淫磨炼造就了她深厚的笔墨功底;书体风格和主体性格的契合,铸就了自身书法艺术的灵魂。还有的同道说她“作品的特点是大气,就是堂堂正正,大大方方”。某书家在诗中称她:“回戈凌利出奇势,恣意纵横布险军”“男儿挥洒逞豪气,未必壮怀胜女襟”。先生的书作中,由于时间和学书阶段不同,或楷、或篆、或行、或草,有的古拙朴茂,有的风神秀逸,有的端庄典雅,有的豪放激荡,展示出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
为了学书法,先生曾几次赴洛阳拜谒龙门石窟,心摹手追,流连忘返;为了学书法,每次去北京,她必去“琉璃厂”,看着一些大师的作品和艺术品,陶醉痴迷,乐不思蜀,而“北京书店”则成了她掏书的乐园;为了学书法,她与同道们上太原、赴京津、下郑州、走西安、请高手、拜良师……
功夫不负有心人。九十年代,她在书法方面有了较大的收获与创新,自成一体,犹擅狂草,形成了浑厚大气而又朴实无华的书风,气势磅礴,变化多端。并创作诗词数百篇,得到专业人士的称赞:“慧英的书法,无论行草还是篆隶,用笔的沉稳遒劲与行进的迟涩内韧,表现着她对书法艺术本身的希翼与渴求,稳健的结字、古拙的趣味,印证出她的执着、严谨与灵性的表达。”(张旭光——中国书协副秘书长)“浏览这位巾帼才女的书法作品,你不能不为她作品的浑厚大气、朴实无华所吸引。她的书法大部分是自作诗词,随情挥洒,随意抒发,使心灵与笔墨交融,作品更显艺术生动。”(刘艺——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面对这些赞誉,她并没有骄傲,虚心向古人学习,同时也向现代人和身边的人学习。每写一副作品,她都要请人来评头论足,虚心请教,谦和认真。她在笔记中这样写道:“学书法,如登山,只有登临山顶,才能一览众山的雄姿。而我现在还在半坡,还要更加努力。”她自嘲居所为“半坡斋。”
“朝露晨曦已着犁,晚垂夜幕负重归。
几多汗水丰收里,无怨无求自奋蹄。”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作为晋城市书协主席,先生不辱使命。在她的感召和带动下,晋城书法园地生动活泼,青年书法爱好者如雨后春笋。“太行书法”誉满京城。
后记:先生爱好广泛。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喜爱集邮,痴迷多年,曾是市直机关集邮协会副会长;象所有的女人一样,她爱美,总喜欢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她爱音乐,为了看青年歌手大奖赛,在荧屏前连坐20个晚上;她喜欢看足球赛,不时为好球队欢呼呐喊;她喜欢看历史剧,与剧中人物同喜同悲;她爱旅游,为祖国的美好河山感怀万千。闲暇时,她也上网,关心国家大事,纵览世界风云,关注书坛动态,与诗友一道吟咏酬唱。退休后,她又手执教鞭,活跃在老年大学书法教学的讲台上……
一个人一生干好一件事不易,对于一个女人则更难。而先生却能将自己的人生书写的如此色彩斑斓!说到家庭与事业,先生感慨地说:“女人想做点事不容易,因为你既要做好妻子,又要当好母亲,还要干好工作。有时候回想过去,真不知道当时是怎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好在我有一个不错的创作环境,有个幸福和谐的家庭。丈夫总是不断地鼓励我,帮助我,他几乎是我每一幅作品的第一个观众和评论员。孩子们也很孝顺,主动承担家务。我的每一微小成果中,都融铸着他们的心血与汗水。当然,还有各级领导和社会各方的支持,同道们的共同努力。我需要感谢的人实在太多了!”
一位年逾花甲的长者,一位才气横溢的女人,看书写字已成为她的生活习惯。书,是她的最爱,书房是她最留恋的地方。这个她自己亲手设计的房间,才是属于她的真正天地。“日丽风清,窗明几净,远避尘嚣,静坐书斋,畅游于五千年文化长河,向李白请教,与东坡论诗,怡情益智,此乐何及?”采访中,先生说:“随着高科技的快速发展,有的人不会用笔书写汉字,令人遗憾。书法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它讲究和谐美,是我们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在此呼吁大家,有时间写写毛笔字,进而学学书法,老年人可以强身健体,青少年朋友可以陶情益智。人在练字,字在练人。在不断的锤炼中,人生也就得到了升华。”
翰墨识女人,诗篇秀巾帼。我们期待先生有更多的佳作问世。

『叁』 八年级考试试卷

八年级下册期末试题

一、语文知识积累及运用

1、读下面句子,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除下帽来,油光可 (jiàn),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2)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 (yáng)谷。

(3)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 )中偷得研制来涂在嘴唇上。

(4)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 )无垠的宇宙。

2、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绯红 迁徙 深恶痛疾 期期爱爱 依扬顿挫

B、宽恕 管束 反来覆去 藏污纳苟 物以希为贵

C、犀利 滞留 颔首低眉 正襟危坐 粗制滥造

D、炽热 搓捻 落叶缤纷 谈笑风声 再接再励

3、选出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 )

A、这条街成了商业街后,行人从早到晚川流不息。

B、这部小说,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却是引人入胜。

C、正因为他具有自命不凡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D、如果只有良好的愿望而不按客观规律办事,就会适得其反。

4、郭沫若在《雷电颂》中,高尔基在《海燕》中,都写了风雷电,但两者的象征意义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民族心理不同。俄国与中国的国情不同,高尔基用风雷电象征正义的力量,郭沫若则用它象征黑暗势力。

B、象征体与本体之间的联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象征体的特征也不是单一的。作品的题材、主题不同,作家的写作角度不同,象征体的象征意义便可以随之不同。

C、标题不同,主题也不同。高尔基歌颂的是海燕,对立面自然是风雷电;郭沫若则是直接歌颂雷电。

D、时代不同。高尔基写《海燕》是在1901年,而郭沫若写《雷电颂》是在1942年。

5、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句子。

(1)《醉翁亭记》中的千古名句是: , 。

(2)《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的伟大抱负的句子是: , 。

(3) , ;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

(4)故虽有名马, , 。不以千里称也。

(5)古诗词中有很多抒发报国之志的句子,请写出两句。

6、“花和尚倒把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名著《 》中的一个回目,其中“豹子头”指的是 。

7、 联想,就是由此及彼,求新求异的过程。如:一个普通的圆形,通过联想,可以想到——漩涡、盘曲的蛇、女孩的圆脸庞、美丽的气泡、星球、飞碟、一个人的处世态度、一件事情的结局等不胜枚举。那么,当你看到“8”这个数字符号时会联想到哪些事物呢?请列举出来,至少写5个。

二、阅读文章,完成下面的练习。

(一)谁灭绝,让自然说了算

①地球物种灭绝的程度到了怎样的地步?

②目前,地球表面超过一半的原始状态已被人类的各种活动改变,地球几无净土,甚至连遥远的南极土著——企鹅体内,都能检出DDT(滴滴涕农药)。工业革命以来的两百年,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的深远影响中,最不可逆转的,就是极大地加速了物种的灭绝。据权威部门估计,到21世纪后半叶,将有1/3至2/3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

③物种灭绝本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物种灭绝的过程其实也正是物种进化的过程,适应环境的具有生理优势的物种,肯定会在个体数量或资源占有量上占优势。而且,自然界恰是一位会“玩”的大师,谁生谁灭,都不会影响这个丰富的生态系统的稳定和进化。但不幸的是,原本在这个生态网中只是一个结的人类,不去考虑物种自然进化的需要,而是按人类的需要去干预这张网。似乎地球上谁灭绝,由人说了算!

④与其它物种不同,人类是社会动物,是按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组织起来的,人类的个体大多坚信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欲望对自然界做主。另外,人类社会各利益集团出于竞争获胜的需要,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欲望无限膨胀,人类社会变形成了自毁家园的合力。某天,当这个合力挣破了地球的这张生态网,人类就将毁灭自身。

⑤有一首著名的印第安歌谣这样预言——“……你们要,天下的一切。只有当 最后的一条河枯干,最后一棵树被砍,最后一只鸟中弹,只有到那时,你们才发现,钱财不能吃,纵欲要完蛋!”

⑥古生物学家在化石研究中发现,地球上出现过5次绝种潮,最大的一次是2.5亿年前二叠纪大灭绝,其间,造成地球千万年的寂静,但刚刚过去的20世纪区区百年间,地球物种灭绝的速度比工业革命前至少加快了数十倍,未来十年,世界现有的约1000万个物种又会减少10%!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人类现在已处在第六次绝种潮边缘。

⑦人类这个聪明的物种正在做自掘坟墓的事。希望更多的人能明白,该谁灭绝,应该让自然界说了算!

1、对本文要说明的问题,作者是如何看待的? ( )(1分)

A.人类的个体大多坚信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欲望对自然界做主。 B. 谁灭绝,应该让自然界说了算! C. 这个合力挣破了地球的这张生态网,人类就将毁灭自身。 D. 似乎地球上谁灭绝,由人说了算!

2、选出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1分)

A.第②段的内容回答了第①段提出的问题。 B.“地球几无净土”中的“几”意思是“几乎”。 C.第③段主要是强调物种灭绝是自然现象,人们不必为此忧虑。 D.第⑥段按时间先后说明了地球物种灭绝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3、这篇文章说明的是什么问题?(2分)

4、第⑤段画线句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描述了一幅什么图景?(3分)

5、第⑥段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3分)

6、第⑦段中的“聪明”与“自掘坟墓”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二)母爱永恒

江南雨
青海省有一个沙漠地区特别缺水。 据介绍,每人每天只有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3斤定额的水量。3斤水, 不光饮用、淘米、洗菜……最后还要喂口。

牲口缺水不行,渴啊!终于有一天,一头一向被人们认为憨厚、忠诚的老牛渴极了,挣脱缰绳,强行闯入沙漠中一条运水车必经的公路。老牛以惊世骇俗的识别力,等了半天,等来了运水的军车。老牛迅速顶上去,运水的战士以前也碰到过牲口拦路索水这样的情形,但那些动物不像老牛这样倔强。部队有规定,运水车在中途不能出现“跑冒滴漏”,更不能随便给水。

这些规定,看似无情,实则不得已,这每一滴水都是一个人的“口粮”啊。沙漠中,人和牛就这样耗着,持续了好半天,最后甚至造成了堵车。后面的司机开始骂骂咧咧,有些性急的司机用汽油点火试图驱走老牛。可老牛没有动,泰山一样,不放松。直到牛的主人寻来。

牛主人愧疚极了,操起长鞭狠狠打在瘦弱的老牛身上,老牛被打得浑身青筋直冒,可还是没有动,最后顺着鞭痕沥出的血迹染红了鞭子,染红了牛身,染红了黄沙,染红了夕阳。老牛的凄惨哞叫,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酷风,显得那么悲壮。一旁的运水战士哭了,等车的司机也哭了。最后,运水的战士说:“就让我违反一次队规吧,我愿接受处分。”他拿出自己随身的水盆,从水车上放了3斤左右的水, 放在老牛面前。

老牛没有喝面前以死抗争得到的水,面对夕阳,仰天长啸,似乎在呼唤。晚霞中,不远的沙堆背后跑来一头小牛,受伤的老牛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爱子的眼睛,孩子也舔了舔母亲的眼睛,沉寂中的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天边燃起最后一丝余辉,母子俩没等主人吆喝,在人们的一片静寂无语中,踏上了回家的路。

20世纪末的一个晚上,当我从湖南卫视看到这感天动地的一幕时,我想起20多年前改革开放之初家庭的贫穷,想起了我那至今劳作的苦难的母亲,我和电视机前的许多观众一样,留下了滚烫的热泪。

这个世界,无论何时何地,母爱是永恒的。

1、联系上下文语境,说说加点词语的意思。

(1)戛然而止: (2)贪婪:

2、文中依次写了三个感人的情节,分别是:

(1)老牛 。

(2)强忍鞭打执意索水。

(3)护犊饮水母子情深。

3、从文中摘抄最使你感动并且最能表现老牛母子情深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4、文中画线句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

5、本文对你有什么汽笛?

6、假如你是运水战士,你会甘受处分而给老牛半盆水马?为什么?

(三)阅读《马说》,完成练习。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③安求其能千里也() ④执策而临之(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3、食马者“不知马”主要是不能了解千里马的需求?请选用文中词语,仿照所示答案,分别用两个字加以说明,填写在下面空格内。
、 、
4、本文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练习。
人有卖骏马者,比①三旦②立于市,人莫③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④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⑤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⑥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燕二》)
[注释]①比:接连。②三旦:三天。③莫:没有。④还:通假字,通“旋”,旋转,绕圈子。⑤朝:早晨,也指一天。⑥一旦:一天,这里指“一会儿”的意思。
1、“一旦而马价十倍”的最直接原因是什么?请引用文中语句回答。

2、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三、作文:

1、根据下面一则材料,以“陇晖中学学生会”抒情名义,写一则通知。(10分)

陇晖中学学生会主席在各班文体委员座谈会上总结说:“大家的意见都很好。同学们的课外生活确实太单调了。大家提出成立文学社、美术组、合唱团、足球队,这个建议很好,可以先搞这四样。相信这些文体活动组织可以丰富同学的课余生活,发展同学们的特长。当然,申请参加要有一定条件,我觉得一是要有某方面的特长和爱好,二是要能按时参加活动。另外,也要有个书面申请的手续,通知书可以限定时间,直接交到学生会。这事还不急于发通知,还要请示学校领导批准,聘请指导教师,我们学生会干部也要分一下工。”

3月25日得到批准,一切准备就绪,次日发出通知。3日内报名,各组织于4月5日正式成立。

2、题目:我为此而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横线上可填“自豪”、“喝彩”、“苦恼”、“愤怒”、“深思”等。

②文体不限;

③6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语文知识积累及运用

1、鉴 旸 Lián mào 2、C 3、C 4、B

5、略 6、水浒传 林冲 7、略

二、阅读

(一)1、B 2、C 3、物种灭绝的问题。 4、排比;描绘了物种灭绝后的悲惨状况。 5、列数字 作比较 举例子 6、不矛盾;因为“聪明”指的是人的大脑,“自掘坟墓”指的是人的行为。

(二)1、(1)突然停止 (2)喝不够的样子 2、挣脱缰绳阻拦运水车 3、不远的沙堆背后跑来一头小牛,受伤的老牛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爱子的眼睛,孩子也舔了舔母亲的眼睛,沉寂中的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

4、描写。它形象生动地描绘出老牛以死抗争、执意索水的感人场面。

5、(答案不唯一,可以从“神圣的母爱”“改变生态环境”“解放军爱民为民”“解放军战士舍己救难的仁爱之心”等方面谈,能救某一点展开,言之有理即可。) 6、会,因为场面悲壮感人,因为人性的善良,等等;不会,因为军人的纪律高于一切,因为救人急于救牛,(言之有理即可)等等。

(三)1、①饲养 ②犹,尚且 ③岂;难道 ④马鞭子

2、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认得千里马啊! 3、策之 食之 4、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忿懑心情。

(四)1、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2、世人评价事物往往只看名声,不注重实际。

三、作文。略。

阅读全文

与襄汾县污水厂李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南汇污水处理厂在哪里 浏览:808
知识蒸馏英文 浏览:55
辛集皮革污水招工网 浏览:9
医学阳离子交换剂 浏览:736
新车内空气净化器怎么选择 浏览:750
家禽废水 浏览:567
供排水管道除垢 浏览:532
净水出口和纯水出口怎么区分 浏览:541
洛阳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价格 浏览:503
回用景观水 浏览:447
粉剂除垢剂 浏览:296
树脂瓦机械多少钱 浏览:381
环氧树脂地坪的防火等级要求 浏览:218
岳阳污水处理厂有哪些 浏览:34
什么饮水机安全 浏览:356
超滤净的水含有矿物质吗 浏览:594
拾回雕文怎么用 浏览:889
污水处理池施工碰到的问题 浏览:129
宋dm空气净化器怎么样 浏览:605
静放水除水垢 浏览: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