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污水知识 > cmc废水

cmc废水

发布时间:2023-01-11 21:21:48

① 废纸再生造纸的废水主要来源于制浆部分的洗涤废水,COD主要来自于制浆部分的洗涤废水。其产生原因是什么

cod主要与废水中的有机物含量有关,制浆部分的废水有机物含量高,cod值就高。

② 洗手液能否用来清洗餐具(谁能提供一份有科学依据的详细权威资料,急急急!)

合成洗涤剂用品越来越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同时现代洗涤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对洗涤用品的去污、安全、环保、个性的不同要求。本文阐述了如何根据洗涤对象和洗涤目的的差异,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洗涤用品。以及澄清目前公众对洗涤用品选择和使用的一些常见误区。早在千年以前人类就知道草木灰水、皂荚水和茶子饼水可以用来清洗衣服。18世纪末,随着制碱工业的发展,人们又发明了用天然动植物油脂来制取肥皂的方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由于缺乏生产肥皂的油脂资源,就开始以石油产品为原料来研制合成洗涤剂以代替肥皂,并成功的制成一种具有去污作用的化合物,这就是合成洗涤剂的起源[1]。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合成洗涤剂在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我国的合成洗涤剂产品是从本世纪五十年代才开始研制生产,八十年代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洗涤用品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面对众多的合成洗涤用品,如何的科学的选择和使用适合不同的洗涤对象的洗涤用品,同时达到去污、护理和环保和个性化的要求,就很值得我们研究。合成洗涤剂的选择和使用合成洗涤剂的分类、用途合成洗涤产品如果按照产品的性状区分,有粉状洗涤剂与液体洗涤剂和洗衣膏等,而粉状洗涤剂中又有普通粉状洗涤剂和浓缩洗涤剂之分,其中浓缩洗衣粉代表着当今世界洗衣粉发展的潮流[2];对于液体洗涤剂,如果按照洗涤的对象和用途的不同,又有衣料洗涤剂(包括普通洗涤剂、丝毛洗涤剂、漂白剂、柔软剂等)、餐具洗涤剂(有手洗餐具洗涤剂、机用餐具洗涤剂)、个人卫生用洗涤剂(如洗手液、沐浴露、洗发液)等几种。合成洗涤剂的去污原理合成洗涤剂的主要成分和用途合成洗涤剂的的种类很多,但其重要成分不外乎以下两部分:活性物(即表面活性剂)和洗涤助剂。目前表面活性剂中用量最广的是烷基苯磺酸钠。现在市售的洗衣粉的主 要成分就是烷基苯磺酸钠,其含量为10%—30%[3],其他的合成洗涤剂还有脂肪酸盐、烷基醇酰胺、脂肪醇硫酸酯、脂肪醇酸聚氧乙酰醚(又称平平加)等 。洗涤助剂有三磷酸钠、硅酸钠、硫酸钠、羧甲基纤维素(又称CMC或化学浆糊)、过氧酸盐、荧光增白剂、酶制剂等。表面活性剂 作为合成洗涤剂中的有效成分,表面活性剂是一类有亲水基和亲油基组成的有机化合物。一般有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脂肪醇硫酸酯钠)、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两性表面活性剂(如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脂肪族高级醇聚氧乙烯加成物)的区分。在洗涤时,亲油部分深入油污的内部,而亲水部分裸露在水介质中。通过一定的机械力使污垢分解脱落,从而达到洗涤的效果 三聚磷酸钠 在洗衣粉中含15%—25%,往往是洗衣粉质量高低的一个标志,它起表面活性剂和增加去污力的作用,同时能软化硬水和调节水PH值,促进油污的去除。但是含大量磷化合物的洗涤废水排放到水域中,会使水生藻类大量生长,破坏水中生态平衡,造成环境污染。 硅酸钠 硅酸钠是一种碱性缓冲剂,使洗衣液保持一定的碱度,从而降低对金属的腐蚀性。 荧光增白剂 荧光增白剂能够吸收紫外光,发出蓝光,能够使白色织物显得特别洁白,使有色织物的色彩分明、颜色鲜艳。合成洗涤剂的去污原理 我们穿着或使用的衣物上粘上污垢时,会与衣物产生一定的结合力,不会轻易的自动去除。这时就需要用洗涤的方法将其除去。洗涤用的介质通常是水,如果污垢是水溶性的,那么用大量的水反复洗涤,就可以去污,但很多污垢是油性的,这时就需要借助洗涤剂(主要是通过其中的表面活性剂)将它们去除。当我们将有污垢的脏衣服浸泡在洗涤液中,表面活性剂中的憎水(亲油)部分很容易附着在污垢或油腻上,而亲水部分定向排列向着水相,使原来不容易被水润湿的脏纤维表面变的容易沾水而被润湿。吸附到纤维和污垢上的合成洗涤剂,还因降低了水的表面张力而使纤维和污垢因产生大量的气泡而膨胀,使洗涤液进一步渗入其中。用适当的机械力,如手搓,或洗衣机波轮搅拌,那些松弛的污垢颗粒会被分散而脱落于水中。这就是通常合成洗涤剂的去污原理。 答案补充 适合不同洗涤对象的洗涤剂的选择织物洗涤剂的选择棉质织物、化纤类织物对于我们身边的很多棉质的衣物、被褥床单等,一般污垢较多,而且对洗涤液的酸、碱性没有特殊的要求,故可以选用去污力较强的普通合成洗涤剂,如洗衣粉。羊毛、丝绸、麻、醋酸纤维等

③ 印染废水 cmc 来源

织物用的可能是CMC浆料

④ 为什么焦磷酸钠具有漂白作用

焦磷酸钠具有漂白作用
一、衣物水洗使用的清洗剂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曾经用过多种物质作衣物清洗剂。
1.碱剂
古代人们除了用清水去除沾附在衣物上的泥砂之外,为了去除衣物上的油性污垢最早使用的洗剂是草木灰。草木灰是燃烧木头、柴禾剩余的炭灰。草木灰中含有可溶于水的碳酸钾,其钾元素的含量可达11.7%。由于草木灰显碱性,对动植物油脂和蛋白质污垢都有良好的去除能力。
另一种被利用作清洗剂的是天然矿物碳酸钠,碳酸钠又叫纯碱。在降雨量稀少的干旱或沙漠边缘地区的湖泊中含有这种天然矿物。但产量不多,直到1791年法国人发明以食盐为原料的制碱法,碳酸钠产量有了迅速提高,它才被广泛用做清洗剂i在肥皂被大量使用之前,纯碱(Na2C03·10H2O)和小苏打(NaHCO3)草药曾是家庭中用的主要清洗剂,但它们的去污力比肥皂差,而且碳酸钠的碱性太强,不适合对羊毛、丝绸进行洗涤。在当前合成洗涤剂被广泛使用的情况下,家庭洗衣早已不单独使用碱剂作清洗剂,但在洗衣店中为了节约成本,在清洗白色棉织物时仍加入一定量的纯碱,而在大工业清洗领域,由于碱有很强的脱脂能力,所以以碳酸盐、磷酸盐、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碱性脱脂清洗剂仍在广泛使用,在配制合成洗涤剂时,碱剂仍是重要的助洗剂。
2.月巴皂
(1)肥皂应用的历史 肥皂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最古老的化学制品之一。对于肥皂的起源有多种不同说法。从公元前2500年人类文化发源地之一的美索不达美亚平原挖掘出的古迹中发现当时人们已用类似肥皂的物质清洗羊毛和衣物。
在古罗马时代在祭神的圣坛上奉献的生兽肉烧烤时,肉中的脂肪滴落到下边灼热的草木灰中形成了肥皂,被当时缺乏科学知识的人认为是“有魔法的土”并用于洗涤;
在古罗马的博物志牛记载着用油脂、草木灰和石灰混合制成肥皂的方法,并特别指出用羊油和山毛榉树的灰制成的肥皂质量最好,而且记载着加入食盐可以得到较硬的肥皂适合洗头发和用于美容。中世纪在地中海沿岸许多城市已小规模生产肥皂。16世纪法国马赛已成为制皂业中心,至今还有马赛皂的提法。
虽然制造肥皂的原料之一脂肪很丰富,但是由于纯净状态的纯碱很难找到,所以肥皂的生产受到限制。直到1791·年以食盐为原料制备碳酸钠的路布兰制碱法发明之后大量提供碳酸钠,并进一步制备出氢氧化钠,才使大量生产价廉质硬的脂肪酸钠(肥皂)成为可能,近代用电解食盐水生成氢氧化钠之后进一步推动了肥皂的生产。
目前使用的肥皂是动植物油与氢氧化钠发生皂化反应得到的高碳脂肪酸钠盐的混合物。包括C12~C18。的饱和脂肪酸盐的硬质肥皂和油酸、亚油酸(十八碳二烯酸)盐的软质肥皂。早期人们是用橄榄油作油脂原料的,由于橄榄油是药用和食用的优质油i价格较高,后来逐渐被价格便宜的各种动植物油代替,特别是热带的椰子油等植物原料油的使用,使肥皂的质量大为提高。在日本鲸油被大量用于制造肥皂,经过适当氢化处理,可以去除其腥味。在美国由于油脂价格便宜被大量用于制造肥皂,牛脂与10%~15%的椰子油配合制成的肥皂有丰富的泡沫、水溶性好可在冷水中使用而且较耐硬水。
利用盐析的方法,即在皂化形成的产品混合物(肥皂、甘油及水溶性杂质等)中加入食盐,可利用密度的差别使水溶性杂质溶于食盐水中而与甘油及肥皂分离,提高了肥皂的纯度,也可将有用的化工原料甘油回收,肥皂固化成型干燥后使用更方便。
(2)肥皂的洗涤性能 肥皂的主要成分脂肪酸盐是强碱弱酸形成的盐,在水中呈弱碱性,由于含有少量皂化反应时带人的杂质碱,它的水溶液pH值在10左右。肥皂中含的游离碱量过多时会损伤羊毛和丝织物。而在酸性媒液中肥皂会形成不溶性脂肪酸从溶液中分离出来使肥皂的清洗力减弱,所以不宜在酸性介质中使用。
肥皂耐硬水能力差是它的主要缺点。在硬水中肥皂形成钙皂后不仅洗涤去污力降低,而且生成的钙皂不溶于水,粘附在清洗衣物表面很难被清除。因此肥皂洗衣物时要配合钙皂分散剂使用。肥皂对衣物的清洗力不如合成洗涤剂,而且有时用肥皂洗过的衣物会泛黄。这是由于肥皂易于在衣物上吸附残留而不易被冲洗去除的缘故。肥皂中含有的不饱和酸成分,在空气中发生氧化所以造成泛黄现象。
洗衣店用肥皂做洗涤剂时,通常加入碱剂配合,一方面提高去污能力,另一方面也可降低成本。肥皂中含饱和脂肪酸盐成分越多,在水中溶解性越差;通常含饱和脂肪酸盐成分多的肥皂要在70℃较高温度下使用。
在酸性浴中使用肥皂时要加入适量的助剂氟硅酸钠(Na2SiF6),以防止形成钙皂影响清洗效果和沾污衣物。
但是从环保角度看,肥皂毒性小,生物降解性好,有利于环境保护。肥皂脱脂力较差有时又成为它的优点,因为使用肥皂清洗皮肤时,比使用合成洗涤剂脱脂作用小,对皮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因此肥皂一直被保留作皮肤清洗剂。
3.合成洗涤剂
合成洗涤剂是20世纪随着化学工业特别是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最初生产的合成洗涤剂i如拉开粉BX(二丁基萘磺酸钠)、土耳其红油(蓖麻泊硫酸酯)洗涤性能都不好,只能作纺织工业中的匀染剂,分散剂或纤维油剂。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表面活性剂的生产主要是以煤和油脂为原料,所生产的表面活性剂洗涤剂是以高级脂肪醇的硫酸酯盐(AES)为主的。这类表面括性剂有耐酸、耐碱、耐硬水的性能、去污力强适合做洗涤剂,缺点是以天然油脂为原料生产的脂肪醇价格高,影响了它的普遍使用。在二次大战前后,表面活性剂的生产转向拟石油产品为基础,由于石油产品原料丰富,价格便宜,使表面活性剂的生产得到迅速发展。首先开发出烷基苯磺酸钠(ABS)这种价格低廉、清洗性能优良的合成洗涤剂,继而改为生产生物降解性好的同类产品直链烷基苯磺酸盐(LAS)。接着开发出α—烯基磺酸盐(AOS),烷基硫酸盐(AS),仲烷基磺酸盐(SAS)等阴离子洗涤剂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PO)等非离子合成洗涤剂。它们有优良的去污能力使表面活性剂成为衣物洗涤剂中最重要的成分。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环保意识的加强,对合成洗涤剂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开发和使用脂肪酸甲酯磺酸盐(MES),烷醇酰胺烷基苷(APGS)等不仅去污力强,化学稳定性好而且具生物降解性能,对人体无毒和刺激性低的新品种。
以石油为原料的阴离子洗涤剂合成路线示于图12—1。
图12—1 以石油为原料的阴离子洗涤剂合成路线

组 成 质量分数/%
西欧 日本 美国
含磷 不含磷 含磷 不含磷 含磷 不含磷
阴离子:烷基苯磺酸盐
脂肪醇硫酸盐
醇醚硫酸盐
α烯烃磺酸盐
非离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控泡剂:肥皂,硅油,烃
增泡剂:脂肪酸烷醇酰胺
螯合剂:三聚磷酸钠
离子交换剂:4A沸石,聚丙烯酸
纯碱
助洗剂:NTA,柠檬酸钠
漂白剂:过碳酸钠,过硼酸钠
漂白活化剂:四乙酰基乙二胺
漂白稳定剂:EDTA,磷酸盐
柔软剂 5~10
1~3


3~11
0.1~3.5
0~2
20~40
2~20
0~15
0~4
10~25
0~5
0.2~0.5
— 5~10



3~6
0.1~3.5


20~30
5~10

20~25
0~2
0.2~0.5
— 5~15
0~10

0~15
0~2
1~3

10~20
0~2
5~20

0~5


— 5~15
0~10

0~15
0~2
1~3


10~20
5~20

0~5


0~5 0~15

0~12

0~17
0~1.0

23~55

3~22

0~5


0~5 0~20

0~10

0~17
0~0.6


0~45
10~35

0~5


0~5

组 成 质量分数/%
西欧 日本 美国
含磷 不含磷 含磷 不含磷 含磷 不含磷
抗再沉积剂:纤维素醚
酶:蛋白酶,脂肪酶
增白剂
防腐蚀剂:硅酸钠
香精
颜料
西文助剂
填充料和水:硫酸钠 0.5~1.5
0.3~0.8
0.1~0.3
2~6

余量 0.5~1.5
0.3~0.8
0.1~0.3
2~6

余量 0~2
0~0.5
0.1~0.8
5~15
+
+

余量 0~2
0~0.5
0.05~0.25
5~15
+
+

余量 0~0.5
0~2.5
0.05~0.25
1~10

+
0~1.0
余量 0~0.5
0~2.5
0.05~0.25
0~25

+
0~10
余量

在配制洗涤剂时还要加入洗涤助剂和添加剂使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并赋予洗涤剂其他一些性能。具体情况下面将详细介绍。
二、衣物洗涤剂的配制
1.重垢衣物洗涤剂
重垢衣物洗涤剂是洗内衣、衫衣、罩衫、工作服、儿童衣物、袜子及被褥里、床单等与皮肤直接接触或污垢较多的衣物所用的洗涤剂。从外观状态看,重垢洗涤剂可分为粒状、液状、棒状、管状及片状等5种形式。通常制成粉状形式(洗衣粉),近年也较多采用液体形式。
重垢洗涤剂具有较高碱性和较强的去污力,是衣物洗涤剂中最主要的品种。
(1)粒状重垢洗涤剂 表12—1列有国外著名合成洗涤剂生产厂生产的几种重垢洗衣粉的典型配方。表12—2列有重垢粉状洗涤剂配方。
由配方可以看出,重垢洗衣粉中的表面活性剂是由几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而成,因此具有较强的洗涤去污能力。同时还含有数量较多的洗涤助剂,根据助洗剂中是否含有三聚磷酸钠而分为含磷型和无磷型两类。
(2)重垢液体洗涤剂 近年来在市场上出现液体重垢洗涤剂。这是为适应现代生活节奏变快,要求减轻家务劳动负担而出现的新产品。重垢液体洗涤剂具有无需事先溶解,便于准确计量,使用方便的优点,也无产生粉尘和结块的弊病。并且液体洗涤剂生产不需要高塔喷雾成型设备,能耗低,设备投资少,所以更适合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出现许多生产重垢湘体洗涤剂的厂家。但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产品仍以粉状产品为主。在中国重垢液体洗涤剂还见在试验研究阶段。表12—3和表12—4分别列有重垢液体洗涤剂的参考配方以及重垢液体洗滹剂与固体洗涤剂参考配方的比较。
表12—3 重垢液体洗涤剂配方

组 成 质量分数/%
西欧 日本 美国
有助剂 无助剂 有助剂 无助剂 有助剂 无助剂
阴离子:烷基苯磺酸钠
肥皂
醇醚硫酸盐
非离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抑泡剂:肥皂
增泡剂:脂肪酸烷醇酰胺
酶:蛋白酶
助洗剂:焦磷酸钾
柠檬酸钠,硅酸钠
西文助剂:二甲苯磺酸钠,乙醇,丙二醇
增白剂
稳定剂:三乙醇胺,螯合剂
柔软剂
香精
颜料
水 5~7


2~5
1~2
0~2
0.3~0.5
20~25

3~6
0.15~0.25


+
+
余量 10~15
10~15

10~15
3~5

0.6~0.8

0~3
6~12
0.15~0.25
1~3

+
+
余量 5~15
10~20
5~10
4~10


0.1~0.5

3~7
10~15
0.1~0.3
1~3

+
+
余量 —

15~25
10~35


0.2~0.8


5~15
0.1~0.3
1~5

+
+
余量 5~17
0~14
0~15
5~11


0~1.6

6~12
7~14
0.1~0.25

0~2
+
+
余量 010

0~12
15~35


0~2.3

5~12
0.1~0.25

0
+
+
余量

表12—4 重垢液体洗涤剂与重垢洗衣粉二般配方比较

组成 液体后果垢洗涤剂含量/% 重垢洗衣粉含量/%
表面活性剂
聚磷酸盐及螯合剂
低碳醇或偶合剂
其他(羧甲基纤维素、增白剂、香精)

碳酸钠 22~35
5~10
1.5~5.0
1~5
40~60
— 15~25
35~60

2~7

0~15

为适应洗衣机的需要,要用低泡沫或抑泡型的重垢洗涤剂,其典型配方如表12—5所示;
表12-5 重垢洗涤剂典型参考配方

原料成分 组成/% 原料成分 组成/%
直链烷基苯磺酸钠
肥皂
三聚磷酸钠
硅酸钠 10~15
2.5
40
5.0
羧甲基纤维素(CMC)
硫酸钠
荧光增白剂
水 0.5~1.0
23.6~32.1
0.4
10

其中肥皂有抑泡作用。
2.轻垢衣物洗涤剂
由于在碱性介质中,羊毛、丝绸等蛋白质纤维易受损伤,因此在家庭中洗涤羊毛、丝绸等织物时应使用中性洗涤剂并用手轻轻搓洗。适应这种需要配制的洗涤剂叫轻垢衣物洗涤剂。它的特点是低碱性或中性,对皮肤刺激性低,适合以轻薄、贵重的丝、毛、麻等污垢少的织物为洗涤对象。这类轻垢洗涤剂也可用于与人体不直接接触污垢主要是灰尘的衣物洗涤、手洗餐具及水果蔬菜。
表12—6列举轻垢液体衣物洗涤剂典型配方

成 分 组成/%
Ⅰ Ⅱ Ⅲ Ⅳ

直链烷基苯碘酸钠(LAS)
十二烷基苯磺酸三乙醇胺盐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EO=13)
月桂醇硫酸酯单乙醇胺
椰子油酰二乙醇胺
硫酸钠或氯化钠
色料、香料
水 6
6

6

1
适量
适量
余量 —

12
8

1.5
适量
适量




24
12.5
适量
适量

20

12

2
适量
适量

表12-6 轻垢液体衣物洗涤剂典型参考配方轻垢洗衣粉一般含有20%一40%的表面活性剂,其余为惰性添加剂、硫酸钠,有时添加少量,三聚磷酸钠、硅酸钠及荧光增白剂。
轻垢衣物洗涤剂主要由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形成不含任何显碱性的洗涤助剂。这类衣物洗涤剂属于专用型洗涤剂,用量较少。通常配成液体形式。
当前重垢衣物洗涤剂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1)无磷化 三聚磷酸钠是重垢衣物洗涤剂配方中最重要的助洗剂。有些配方中磷酸盐含量可高达40%。但是随着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一些工业发达国家越来越关注磷酸盐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含有磷酸盐的废水排放造成江河湖水的富营养化,使藻类过度生长消耗水中氧气造成鱼虾死亡,许多国家已立法限制或禁止使用磷酸盐做助洗剂。生产无磷衣物洗涤剂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寻找合适的磷酸盐代用品是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一种美国无磷重垢洗衣粉配方示于表12—7。
(2)浓缩化 洗涤剂提高表面活性剂有效含量,减少硫酸钠等填料含量制成的超浓缩洗涤剂具有去污力高、用量少:节省包装、降低储运费用等优点。也是今后的一种发展方向。超浓缩重垢洗涤剂配方示于表12-8。
表12-7 一种美国无磷重垢洗衣粉参考配方表

原料成分 组成/% 原料成分 组成/%
直链烷基苯磺酸钠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
牛油脂肪醇硫酸钠
人造沸石 8~12
4~8
2~5
15~25
荧光增白剂
硅酸钠
香料、颜料
硫酸钠 0.05~0.1
1~3
适量
余量

表12-8 超浓缩重垢洗涤剂参考配方

原料成分 组成/% 原料成分 组成/%
欧洲 日本 欧洲 日本
1 2 3 1 2 3
LAS
AOS
AES
AS(FAS)
肥皂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聚乙二醇
NaBO3·H2O 7

3


8

16 26

2

2
6

6 15
10


4
7
2
— 25
2

7
3
3.5
2
— 四乙酰基乙二胺
Na2SO4
Na2SiO3
K2CO3
Na2CO3
RA沸石
添加剂
水 4
4
5

14
28
8
余量 —
12
13

5
20
4
余量 —
4
5
10
10
20
余量
余量 —
4
15
5
22
余量
余量
余量

(3)加酶 重垢洗涤剂中加入酶制剂使洗涤剂在低温洗涤中能有效去除蛋白质、脂肪等污垢,提高无磷洗涤剂的去污能力。因此加酶洗涤剂是适合形势发展需要的产品。中国生产的加酶洗衣粉典型配方示于表12—9。
表12-9 中国生产的加酶洗衣粉典型参考配方

原料成分 组成/% 原料成分 组成/% 原料成分 组成/%
直链烷基苯磺酸钠
三聚磷酸钠
硫酸钠
硅酸钠 25
22~28
20~25
7~10 乙醇
羧甲基纤维素钠
荧光增白粉
酶[蛋白酶、淀粉酶(1万u/g) 1~2
1.5
0.05~0.10
1u

对甲苯磺 酸钠
碳酸钠
香料
2
2~5
0.1

(4)功能化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减轻家务劳动负担,对洗涤剂的功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希望洗涤剂具有洗净、柔软、抗静电、漂白等多种功能,所以在配方中要加入,柔软剂、抗静电剂、漂白剂、抗沉淀剂等。
近年来国内外开发出多种具有漂白性能的洗衣粉,可去除织物上各种色泽污垢,并赋予织物良好性能,如北京日化二厂生产的灯塔牌防尘柔软洗衣粉,既有漂白性能又有柔软消除化纤织物静电的性能,使衣物洗后色泽鲜艳、膨松柔软手感好。其配方示于表12—10。
表12-10 北京日化二厂灯塔牌肪尘柔软洗衣粉参考配方

原料成分 组成,% 原料成分 组成,% 原料成分 组成,%
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
C16~C18烷醇聚氧乙烯醚(EO=20)
十八烷基聚氧乙烯醚磷酸单酯钠和
十八烷基聚氧乙烯醚磷酸二酯钠 10
8
8

羧甲基纤维素钠盐
荧光增白剂
硅酸钠(Na2O:SiO2=1:2)
香料 1.5
0.3
5
0.2
过硫酸钾
过硫酸钠
硫酸钠
2
8
余量

(5)低温洗涤效果好 随着节约能源的要求日益突出,要求洗涤剂具有更好的去污效果,适合在较低的温度下使用也是今后发展的趋势。适合低温洗涤的液体重垢洗涤剂配方如表12—11所示。
表12-11 适合低温洗涤的液体重垢洗涤剂参考配方

原料成分 组成/% 原料成分 组成/%
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
羟乙基纤维素 7
5
2.55
荧光增白剂

0.5
84.95

其中含量较多的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产物LAS/AE在低温下有较强的去污力,羟乙基纤维素有抗污再沉积性能,是属于无洗涤助剂的无磷重垢液体洗涤剂。
三、洗衣店的水洗技术
几乎每个人都有在家里洗衣服的经验,过去人们习惯用手洗,在洗衣机普及的今天,为了减轻家务劳动负担,人们普遍用洗衣机洗,而把需要特殊清洗的衣服送到洗衣店去洗。因此当今洗衣技术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方面在家庭中洗衣服使用自动洗衣机和性能优良的合成洗涤剂,使家庭洗衣越来越方便,另一方面发展起有专门技术和设备的洗衣店,人们把不宜’在家庭里洗涤的衣物送到洗衣店可以得到很好的服务。洗衣店也承担着宾馆、饭店大宗床单、窗帘、桌布及衣物的洗涤任务。在过去肥皂是唯一强有力的洗涤剂,纤维品种又以棉麻为主的时代,商业洗衣店与家庭洗衣的操作过程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洗衣店提供的主要是劳务服务,但是随着面料的高级化和使用纤维材料的多样化,要求洗涤过程既要考虑经济性又要考虑纤维的耐热、耐酸、耐碱、耐化学药品腐蚀的特性。这就要求洗衣店必须掌握专门的知识和技术。因此通过对洗衣店洗衣技术的介绍,帮助读者了解衣物水洗技术的全貌。
水洗的衣物分为两类:一是未经染色的白色织物,包括棉、麻及涤纶等合成纤维等材料的织物,这类织物的特点是可以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水洗又称为白物洗涤);另一类是可以进行水洗的有颜色的织物(称为色物洗涤)。
洗衣店的水洗操作是在专业洗衣机中进行的,这种洗衣机是旋转滚筒式,构造如图12—2所示。
洗衣机主要由水平方向放置的圆筒状的金属内筒和外筒组成。外筒与洗衣机整体固定在一起,内筒与旋转轴连在一起,在机械转动力的作用下可以转动。在内筒的筒壁上有许多细孔,洗液可以通过这些细孔由内筒流到外筒中。在内筒的筒壁上安有四根栅条,当内筒旋转时,栅条带动衣物一起旋转。在洗涤过程中,织物被旋转上升脱离水面,洗液与衣物分离,当衣物旋转至最高点时,由于重力作用又落人洗液中,使衣物循环反复地受到机械的冲击力。机械力大小是靠衣物在旋转中下落的距离,即靠液面的高度来调节的。洗液面越低,衣物受到的机械力作用越大。加人的洗液及冲洗用水的数量是以外筒的半径为测量标准的。把外筒半径分为10等分,从底边向上算起,当液体深度达到半径的l/lo定为1度,如加入的洗液达到半径上第四个刻度(4/10半径),则称水位为4。
图12—2 洗衣机的构造
1.白物的洗涤
一般洗白色衣物用碱性比较高的洗涤剂(如含碳酸钠、硅酸钠等),而且使用温度较高。各国采用的洗涤操作程序及条件都已达到标准化,如美国和日本采用的标准就基本一致。
预洗的目的是把砂土、灰尘等沾附在衣物表面上的污垢除去,并促使衣物的纤维膨润,污垢易于解离。
洗涤是利用碳酸钠、硅酸钠、肥皂等洗涤剂在热和机械力作用下使污垢脱落的操作。
漂白工序中加人次氯酸钠等漂白剂对衣物进行脱色漂白。
冲洗工序是利用洗液把污垢冲洗去除。
酸化工序是加人醋酸等无机酸或氟硅酸钠(Na2SiF)把衣物纤维上残留的碱类和钙皂加以中和并去除的操作。
增白工序中加入荧光增白剂或上蓝剂等使衣物白度增加,获得白度更佳的洗涤效果。
由于热是最经济有效的能源,高温水溶液很容易得到,所以为发挥洗液的高效能,在洗床单、被罩等大件较厚的棉织物时常控制水温近乎沸腾的温度的高温洗涤方式。
以往的白物洗涤,以高温及较强碱性为特色。近年来由于耐碱性较差的化学纤维及与棉涤纤维混纺的材料制成的白色衣物逐渐增多,所以用碱量逐渐减少而改用合成洗涤剂,温度也逐渐降低,传统的有色衣物与白色衣物洗涤方法的差别也变得越来越不明显了。洗涤白色涤棉混纺织物程序与表12—12所列相似。
表12-12 白物洗涤标准程序(高温、棉布)

序号 操作 水位 温度/℃ 时间/min 使用的化学药剂
1
2
3
4
5
6
7
8
9 预洗
洗涤
洗涤
漂白
冲洗
冲洗
冲洗
酸化
增白 5
4
4
4
8
8
8
4
8 55
70
80
70
55
常温
常温
常温
常温 5
10
10
7
3
3
3
3
5 碱剂
肥皂加碱剂
肥皂加碱剂
次氯酸钠

氟硅酸钠
上蓝剂,荧光增白剂

各工序的目的与表12—12相同,不再重复。只是多一项上浆工序,目的是在衣物上施加浆料以使衣物有硬挺的效果。
2.有色衣物的洗涤
洗衣店洗涤的有色衣物指有颜色的衣物或耐热性、耐碱性差,物理强度差的纤维制成的纺织品,本该用干洗法洗涤,但由于污垢不多,而采用价格便宜的水洗法。
与白色衣物洗涤以强碱性和高温为特点不同,洗涤有色衣物时是用中性或弱碱性的合成洗涤剂,在温度为40℃以下进行短时间的洗涤,其程序与中温白物洗涤基本相似(见表12—13)。
表12-13 中温洗涤白色衣物的程序(棉布—涤纶纤维混纺品物)

序号 操作 水位 温度/℃ 时间/min 使用的化学药剂
1
2
3
4
5
6
7
8 洗涤
洗涤
漂白
冲洗
冲洗
冲洗
酸化
上浆 4
4
7
7
7
7
7
3 55
60
60
50
40
常温
40
常温 15
15
10
5
5
5
5
8 肥扛加碱液

过硼酸钠(0.3%)

由于色物的构成纤维种类多,在洗涤之前对每件衣物应进行认真检查,对染料染色牢度差的和纤维材料耐化学药品性能差的衣物要分拣出来单独进行洗涤。
使用中性合成洗涤剂时,洗涤程序中不需用酸洗工序。是否需要漂白或荧光增白要具体分析决定。
色物洗涤也是在自动洗衣机中进行。衣物洗净之后,用离心机甩干脱水,在干燥机中通热风进行干燥,最后进行熨烫加工。
对于强度差的有色衣物,在洗涤之前,应在洗液中浸泡一段时间使污垢膨润,尽量减少机械力的作用,减少纤维脆化和染料脱落的机会。对于污垢浓重的部分在洗涤之前用刷子蘸取洗液进行刷洗,可以减少洗涤工艺的负荷。在某些情况下为防止纤维损伤可改用手洗。
3.水洗使用的洗涤剂
洗衣店最早使用的洗涤剂是肥皂,特别是洗涤白色衣物时,由于棉麻等纤维的耐碱性强,使用弱碱性的肥皂与其他碱性助剂配合,往往能取得最佳的洗涤效果,而且价格便宜。
但是洗衣店使用的肥皂情况与家用的不同,主要在于与肥皂配合使用的助剂不同。洗衣店是根据实际具体需要决定使用助剂的种类和数量,而不像家庭用肥皂是事先按固定配方加好的。洗衣店使用的肥皂洗涤剂中有时助剂含量很少,甚至用纯粹的肥皂,常用的肥皂呈粉末状,因为这样保存、称量和溶解都很方便。
由于洗衣店洗涤衣物可在高温到低温的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所以根据使用的肥皂在水中溶解性能也分为。三类,以便与使用温度相适应。
(1)高温溶解型肥皂 是在70~80℃高温下洗涤白色衣物用的,是牛油脂肪皂化的产物,主要成分是硬脂酸钠(C17H35COONa)。
(2)中温溶解型肥皂 是在50一60℃附近中温条件下洗涤使用的,是少量牛油脂肪和椰子油皂化产物配合组成的,主要成分是硬脂酸钠和棕榈酸钠(C17H25COONa)。
(3)低温溶解型肥皂 是在常温甚至在冷水中使用的肥皂,主要用于耐碱性差的纤维和有色织物洗涤。主要成分是棕榈酸钠和油酸钠(C11H25COONa)。但最近洗衣店在低温条件下多使用中性合成洗涤剂,对这类低温溶解型肥皂的需求量已逐渐减少。
在使用肥皂作主要洗涤剂时要适当配合碱性助剂一同使用。在使用中性合成洗涤剂时也要根据纤维的性质不同配合使用各种助剂,并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加减用量。洗衣店使用的中性合成洗涤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种类与前面介绍的家用重垢洗涤剂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目前洗衣店中已使用大型洗衣设备连续化生产,预洗、水洗、冲洗、漂白、脱水、上浆等工序自动连续进行,洗衣效率大大提高,设备如图12—3所示。
四、衣物上污斑的去除
一些衣物上附着的、用一般洗涤剂不易去除的

污水处理消泡剂产品特点是怎样的

名词释义

消泡剂,也称消沫剂,是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降低表面张力,抑制泡沫产生或消除已产生泡沫的食品添加剂。我国许可使用的消泡剂有乳化硅油、高碳醇脂肪酸酯复合物、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季戊四醇醚、聚氧乙烯聚氧丙醇胺醚、聚氧丙烯甘油醚和聚氧丙烯聚氧乙烯甘油醚、聚二甲基硅氧烷等7种。


特点

1、降低表面张力,消泡速度快,抑泡疏水性能迅速。

2、在使用消泡剂的过程中,不影响起泡体系的基本性质。

3、消泡的扩散性与渗透性具有排液功能。

4、化学性稳定。

5、无生理活性,无腐蚀、无毒、无不良副作用、不燃、不爆,安全性高。


机理

1.泡沫局部表面张力降低导致泡沫破灭该种机理的起源是将高级醇或植物油撒在泡沫 上,当其溶入泡沫液,会显著降低该处的表面张力。因为这些物质一般对水的溶解度较小,表面张力的降低仅限于泡沫的局部,而泡沫周围的表面张力几乎没有变化。表面张力降低的部分被强烈地向四周牵引、延伸,最后破裂。

2.消泡剂能破坏膜弹性而导致气泡破灭消泡剂添加到泡沫体系中,会向气液界面扩散,使具有稳泡作用的表面活性剂难以发生恢复膜弹性的能力。

3.消泡剂能促使液膜排液,因而导致气泡破灭泡沫排液的速率可以反映泡沫的稳定性,添加一种加速泡沫排液的物质,也可以起到消泡作用。

4.添加疏水固体颗粒可导致气泡破灭在气泡表面疏水固体颗粒会吸引表面活性剂的 疏水端,使疏水颗粒产生亲水性并进入水相,从而起到消泡的作用。

5.增溶助泡表面活性剂可导致气泡破灭某些能与溶液充分混合的低分子物质,可以使气泡表面活性剂被增溶、使其有效浓度降低。有这 种作用的低分子物质如辛醇、乙醇、丙醇等醇类,不仅可减少表面层的表面活性剂浓度,而且还会溶入表面活性剂吸附层,降低表面活性剂分子间的紧密程度,从而减弱了泡沫的稳定性。

6.电解质瓦解表面活性剂双电层而导致气泡破灭对于借助泡沫的表面活性剂双电层互相作用,产生稳定性的起泡液,加入普通的电解质即可瓦解表面活性剂的双电层起消泡作用。


组成

(1) 活性成份

作用:破泡、消泡,减小表面张力:

代表物:硅油、聚醚类、高级醇、矿物油、植物油等。[2]

(2)乳化剂作用:使活性成分分散成小颗粒,便于分散在水中,更好的起到消泡、抑泡效果。

代表物:壬(辛)基酚聚氧乙烯醚、皂盐、op系列等、吐温系列、斯盘系列等。

(3) 载体作用:有助于载体和起泡体系的结合,易于分散到起泡体系里,把两者结合起来,其本身的表面张力低,有助于抑泡,且可以降低成本。

代表物:除水以外的溶剂,如脂肪烃、芳香烃、含氧溶剂等

(4) 乳化助剂作用:使乳化效果更好。

代表物:分散剂:疏水二氧化硅等;增粘剂:CMC、聚乙烯醚等。


分类

消泡剂多为液体复配产品,主要分为三类:矿物油类、有机硅类、聚醚类。

1、矿物油类消泡剂通常由载体、活性剂等组成。载体是低表面张力的物质,其作用是承载和稀释,常用载体为水、脂肪醇等;活性剂的作用是抑制和消除泡沫,常用的有蜡、脂肪族酰胺、脂肪等。

2、有机硅类消泡剂一般包括聚二甲基硅氧烷等。有机硅类消泡剂溶解性较差,在常温下具有消泡速度很快、抑泡较好,但在高温下发生分层、消泡速度较慢、抑泡较差等特点。

3、聚醚类消泡剂包括聚氧丙烯氧化乙烯甘油醚等。聚醚类消泡剂具有抑泡时间长、效果好、消泡速度快、热稳定性好等特点。例如在果蔬饮料、豆制品、蔗糖等生产过程中就会用到消泡剂。

用途

主要适用于线路板(PCB)流程;化工;电镀;印染;造纸;医药;水性油墨;陶瓷分切;钢板的清洗;铝业的加工;各种污水处理以及各种工业等水体系方面的消泡和抑泡。


应用

⑴硅(树脂)类:硅树脂消泡剂又称乳剂型消泡剂,使用方法是将硅树脂用乳化剂(表面活性剂)乳化分散在水中后投加到废水中。二氧化硅细粉是另一种消泡效果较好的硅类消泡剂。

⑵表面活性剂类:此类消泡剂其实是乳化剂,即利用表面活性剂的分散作用,使形成泡沫的物质在水中保持稳定的乳化状态分散,从而避免生成泡沫。

⑶链烷烃类:链烷烃类消泡剂是用乳化剂把链烷烃蜡或其衍生物乳化分散后制成的消泡剂,其用途与表面活性剂类的乳化型消泡剂类似。

⑷矿物油类:以矿物油为主要消泡成分。为了改善效果,有时混合金属皂、硅油、二氧化硅等物质一起使用。此外,为使矿物油容易扩散到发泡液表面,或者使金属皂等均匀分散在矿物油中,有时还可投加各种表面活性剂。

⑥ 请问懂污水处理的前辈,气浮启动加药后不起泥,浮起的是类似泡沫的东西,泥很少,这是为什么呢,该怎样调

有可能是表面活性剂的原因,具体的水质具体分析。

表面活性剂 常见于 咱们 的生活污水中吧。是一类比较特殊的污染物质,有时候会影响泥水的分离等。具体的性质,可以去网络看看。 下面是其性质,复制来的

表面活性剂由于具有润湿或抗粘、乳化或破乳、起泡或消泡以及增溶、分散、洗涤、防腐、抗静电等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及相应的实际应用,成为一类灵活多样、用途广泛的精细化工产品。表面活性剂除了在日常生活中作为洗涤剂,其他应用几乎可以覆盖所有的精细化工领域。
1.增溶
要求:C>CMC ( HLB13~18)
临界胶束浓度(CMC):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当其浓度高于CMC值时,表面活性剂的排列成球状、棒状、束状、层状/板状等结构。
增溶体系为热力学平衡体系;
CMC越低、缔合数越大,增溶量(MAC)就越高;
温度对增溶的影响:温度影响胶束的形成,影响增溶质的溶解,影响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
Krafft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随温度增加而急剧增大这一温度称为Krafft点, Krafft点越高,其临界胶束浓度越小
昙点:对于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溶解度急剧下降并析出,溶液出现混浊,这一现象称为起昙,此温度称为昙点。在聚氧乙烯链相同时,碳氢链越长,浊点越低;在碳氢链相同时,聚氧乙烯链越长则浊点越高。
2.乳化作用
亲水亲油平衡值(HLB):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合力。根据经验,将表面活性剂的HLB值范围限定在0-40,非离子型的HLB值在0-20。
混合加和性:HLB=(HLBa Wa+HLBb /Wb) / (Wa+Wb)
理论计算:HLB=∑(亲水基团HLB值)+∑(亲油基团HLB)-7
HLB:3-8 W /O型乳化剂:Tween;一价皂
HLB:8-16 O/W型乳化剂:Span;二价皂
3.润湿作用
要求:HLB:7-9。
使用表面活性剂可以控制液、固之间的润湿程度。农药行业中在粒剂及供喷粉用的粉剂中,有的也含有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剂,其目的是为了提高药剂在受药表面的附着性和沉积量,提高有效成分在有水分条件下的释放速度和扩展面积,提高防病、治病效果。
在化妆品行业中,做为乳化剂是乳霜、乳液、洁面、卸妆等护肤产品中不可或缺的成分。
4.助悬作用
在农药行业,可湿性粉剂、乳油及浓乳剂都需要有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剂,如可湿性粉剂中原药多为有机化合物,具有憎水性,只有在表面活性剂存在的条件下,降低水的表面张力,药粒才有可能被水所润湿,形成水悬液;
5.起泡和消泡作用
表面活性剂在医药行业也有广泛应用。在药剂中,一些挥发油脂溶性纤维素、甾体激素等许多难溶性药物利用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可形成透明溶液及增加浓度;药剂制备过程中,它是不可缺少的乳化剂、润湿剂、助悬剂、起泡剂和消泡剂等。
6.消毒、杀菌
在医药行业中可作为杀菌剂和消毒剂使用,其杀菌和消毒作用归结于它们与细菌生物膜蛋白质的强烈相互作用使之变性或失去功能,这些消毒剂在水中都有比较大的溶解度,根据使用浓度,可用于手术前皮肤消毒、伤口或粘膜消毒、器械消毒和环境消毒;
7.抗硬水性
甜菜碱表面活性剂对钙、镁离子均表现出非常好的稳定性,即自身对钙、镁硬离子的耐受能力以及对钙皂的分散力。在使用过程中防止钙皂的沉淀,提高使用效果。
8.增粘性及增泡性
表面活性剂有对改变溶液体系的作用,增大粘度变稠或增大体系的泡沫,在一些特除的清洗、开采行业有广泛的应用。
9.去垢、洗涤作用
去除油脂污垢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它与上面提到的润湿、起泡等作用均有关。
最后要说明的是,表面活性剂起作用,并不单单是因为某一方面的作用,很多情况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如在造纸工业中可以用作蒸煮剂、废纸脱墨剂、施胶剂、树脂障碍控制剂、消泡剂、柔软剂、抗静电剂、阻垢剂、软化剂、除油剂、杀菌灭藻剂、缓蚀剂等。

⑦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有什么用途

羧甲基纤维素钠广泛用于石油工业掘井泥浆处理剂、合成洗涤剂、有机助洗剂,纺织印染上浆剂、日用化工产品水溶性胶状增粘剂、医药工业用增粘及乳化剂、食品工业用增稠剂、陶瓷工业用胶粘剂、工业糊料、造纸工业用施胶剂等。在水处理中用作絮凝剂,主要用于废水污泥处理,可以提高滤饼的固体含量。

羧甲基纤维素钠也是增稠剂的一种,由于其本身具有良好的功能特性使其在食品工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食品工业快速健康的发展。如由于其具有一定的增稠乳化作用,可以用于稳定酸乳饮料并可增加酸奶体系的黏稠性。



(7)cmc废水扩展阅读

酸奶中使用的羧甲基纤维素钠,可以起到稳定饮料组织状态的作用,具有防止沉淀分层、改善口感等特性。有些企业采用单一的CMC作为增稠稳定剂;有些企业则将CMC和其他增稠稳定剂、乳化剂复合在一起。但只要适量添加,是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增稠剂是淀粉水解产生的糊精、改性淀粉等,它们本身无毒无害,但和白糖一样容易升高血糖。有的人喝了无糖酸奶后血糖反而升高,很可能是由增稠剂引起的。因此,在购买无糖产品之前,一定要看清配料表,提防增稠剂对血糖带来的影响。

⑧ 关于化学制药的污水处理方面的论文

1、污水除油的必要性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污水的水质也在发生着变化,污水中动植物油及矿物油等油类物质逐渐增多。据有关资料报道,到2000年,我国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约180座,设计处理能力达到1050×104m3 /d,其中二级生化处理能力约750×10 4m3 /d,这些污水处理厂大多存在着油类物质的污染问题[1];尤其是一些中小城镇的污水处理厂,由于其水量较小,水质波动较大,在用水高峰期,大量餐饮污水进入处理厂,对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产生严重影响。以西南科技大学污水处理厂为例,该厂占地20亩,日处理能力1×104m3/d,服务人口30000人左右,采用改进型三沟式氧化沟工艺。该污水处理厂在设计过程中没有考虑进水中的油类物质,但自2003年5月运行以来,发现进水中油类物质逐渐增多,尤其是学校教师公寓和两个学生食堂完工以后,其状况更加严重。在过去的三年间,每到冬季,油类物质覆盖整个氧化沟表面,严重影响了氧化沟的充氧效率和出水水质状况,对进水中油类物质的测定发现其含量在86mg/L~420mg/L之间,其中夏季进水中油的平均含量为120mg/L,冬季为210mg/L。2 污水的除油方法分析目前,国内外对含油污水治理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类:化学处理法、物理处理法和生化处理法。化学处理法主要包括化学混凝法、化学沉淀法、催化氧化法及各种方法的结合运用;物理处理法包括离心分离法、过滤和超过滤法、澄清法和气浮法;生化法包括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转盘法、活性污泥法等[2]。2.1 化学处理法化学处理法主要指投加一定的化学物质,使其与水中的油类物质发生絮凝、沉淀或催化氧化等反应,达到将油类物质从水中去除的目的。目前,在污水的除油过程中,化学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型的絮凝剂的开发方面[3~8]。絮凝剂主要包括无机和有机絮凝剂,在无机絮凝剂方面,大庆石化总厂炼油厂曾对铁盐在炼油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3],认为在浮选投加复合聚合铝铁,在浮选除油的同时还具有除硫作用。有机絮凝剂主要包括非离子、阴离子、阳离子、两性离子有机聚合物等类型,由于分子量大,吸附悬浮物及胶质能力强,形成的絮体尺寸大,沉降快,用量少,且产生的污泥量少,易脱水,对处理水不产生负面影响,近年来备受青睐。在其应用方面,已经批量生产的主要是聚丙烯酰胺(PAM)、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和曼尼期反应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在对有机絮凝剂的研究方面,唐善法等人利用丙稀酰胺与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进行多元共聚对聚丙烯酰胺进行阳离子化和疏水改性而合成的JH系列絮凝剂具有良好的絮凝除浊、破乳除油和去除有机物的能力[4];段宏伟等人利用改性环乙环丙阳离子聚醚等合成的RD-1反相破乳剂对污水中油类的去除具有较好的效果[5];除此之外,还有对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等絮凝剂的研究[6~8]。近几年,污水除油方法在能量化学领域也有研究[9~12],如磁化学技术的研究[9~11],废水中的浮油或分散油可使用被服油膜磁粉法和油层悬浮磁粉过滤法来处理。前者是用一些化学物质对磁性颗粒进行表面处理,使其表面被服一层亲油和疏水性物质的薄膜,磁种吸附油后,用磁场回收磁种即可除油;后者是利用吸附油膜的磁粉,或吸附油的磁种层来过滤油,通过磁场来固定滤层,为增加滤层与污水中油珠的碰撞,可使用交变磁场。另外,在电化学方面[11,12],可运用直接电解、间接电解、电化学吸附与脱附等方法对污水进行除油。2.2 物理处理法物理处理法是污水除油系统中应用最多的一类方法,其核心思想是采用物理的方法达到油水的分离。在污水的除油过程中,物理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油水分离器的研究开发,其中包括浮选技术及浮选器、旋流技术及旋流器、膜技术及膜器等方面。2.2.1 浮选技术浮选净化技术是国内外正在深入研究与不断推广的一种水处理新技术[13~15]。浮选除油就是在水中通入空气或其它气体产生微细气泡,使水中的一些细小悬浮油珠及固体颗粒附着在气泡上,随气泡一起上浮到水面形成浮渣,从而完成固、液分离的一种新的除油方法。根据在于水中形成气泡的方式和气泡大小的差异,浮选处理法大体上可分为四大类,即溶气浮选法、诱导浮选法、电解浮选法和化学浮选法,其详细分类及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如表1所示。表1浮选处理方法的分类方法名称具体方法浮选成因主要优点主要缺点溶气浮选法加压溶气浮选法 真空浮选法在加压下,使气体溶解于污水,又在常压下释放出气体,产生微小气泡。在减压下,使溶解于水中的气体释放出来,产生微小气泡。气泡的尺寸小、均匀、操作稳定、设备简单、管理维修方便、除油率高上浮稳定、絮凝体破坏可能性小、能耗小流程较复杂、停留时间长、设备庞大、操作麻烦 溶气量小、操作及结构复杂诱导浮选法机械鼓气浮选法叶轮浮选法 射流浮选法让气体通过无数个微小的孔隙或缝隙,产生微小气泡。叶轮转动产生负压吸入气体,并依靠其剪切力使吸入气体变成小气泡。依靠水射器的作用使污水中产生微小气泡能耗小、浮选室结构简单。 溶气量大、停留时间短、处理速度高于溶气浮选工艺、除油效率高、设备造价低、耐冲击负荷。噪声小、工艺简单、总体能耗低、产生气泡小、除油效率好于叶轮式需投加表面活性剂才能形成微小气泡、使用范围受限、微孔易堵。浮选中必须添加浮选助剂、气泡大小不均匀、可能产生些无效气泡、制造维修麻烦。水射器要求高电解浮选法电解浮选法电絮凝浮选法选用惰性电极,使污水电解产生微小气泡。选用可溶性电极(Fe、Al等)在阳极上产生微小气泡,在阴极上有混凝作用的离子气泡小、除油率高。 气泡小、浮选与絮凝同时进行、除油率高极板损耗大、运行费用高。 同上化学浮选法化学浮选法依靠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产生微小气泡(生成CO2,O2)。设备投资低、气泡量易于控制、尤适用于悬浮物含量高的污水污泥量增加、劳动强度大。 2.2.2 旋流技术水力旋流器是利用油水的密度差,在液流高度旋转时受到不等离心力的作用而实现油水分离的。含油污水切向进入圆筒涡旋段,并沿旋流管轴向螺旋态流动。在同心缩径段,由于圆锥截面的收缩,使流体增速,并促使已形成的螺旋流态向前流动,由于油和水的密度差,使水沿着管壁旋转,而油珠移向中心。流体进入细锥段,截面不断缩小,流速继续增大,小油珠继续移到中心汇成油芯。流体进入平行尾段,由于流体恒速流动,对上段产生一定的回压,使低压油芯向溢流口排出,而水则从净水出口排出。其工作原理见图1。图1 水力旋流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国外水力旋流除油研究始于1967年,经过多年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现已进入重大技术发展阶段。目前,美国 Conoco公司、Krebs公司、Kvanemer公司、Mpe公司、Amoco公司,澳大利亚 BWN Vortoil 公司,瑞典 ALFALAVAL公司都开始生产油水旋流分离器。国内许多研究单位和企业也先后开展了水力旋流器的研制工作,如西安交通大学、西南石油学院、四川大学、大庆石油学院、大连理工大学、江汉石油机械研究所、河南石油勘探局设计院、胜利油田设计院、大港油田设计院、江都环保器材厂、沈阳新阳机器制造厂等单位[16~22]。2.2.3 膜技术膜处理技术是最近兴起的一项污水除油的新技术[22,23],其核心思想是利用半透膜作选择障碍层,允许某些组分透过而保留混合物中的其他组分从而达到分离目的的技术总称。它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无相变、无化学变化、处理效率高和节能等优点,已作为一种单元操作在污水除油过程中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膜技术的研究应用方面,天津天膜技术工程公司曾采用中空纤维超滤膜对含油污水进行处理研究[23],表明中空纤维超滤膜用于处理经过预处理的含油量较低的污水较为理想,而对未经过处理的含油量高的污水除油除浊效果较好;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利用一种破乳功能膜处理含油污水,取得较好效果[24]。但在膜技术应用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膜的清洗问题。2.3 生化处理法生化处理是利用水中的微生物处理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的一种工艺,现有的污水处理厂的生物处理单元,对污水中的油类物质有部分去除效率,但去除率较低。目前生物技术在污水除油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筛选优化、培养和驯化嗜油微生物菌种。新疆环境监测中心通过利用餐饮服务业的含油污水培养筛选出28株具有较强除油能力的菌种进行研究,发现将其回接污水后,平均除油率达68%,其优选菌种回接污水24h后的除油率达90 %,而同批污水自然存放10d后的除油率仅为29%。采用选培优良菌种集中快速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此类污水的处理效率[25]。3 除油方案探讨针对西科大污水厂的油类物质,2003年~2005年冬季我们曾采用水力冲刷氧化沟表面和在沉砂池前投加石灰的方法进行实验。水力冲刷虽然可以暂时使氧化沟表面的油类物质吸附在污泥表面沉淀下来,但在下一个运行阶段油类物质会重新布满池面;沉砂池前投加石灰可以减少氧化沟中的油污,但石灰同时会对部分微生物产生抑止,其产生的沉淀物质在沉砂池中很难沉淀下来,带到氧化沟后容易堵塞沟中微孔曝气器,因此投加量受到限制,而其他的絮凝剂有存在价格偏高的问题。为了暂时避免氧化沟的缺氧问题,我们将氧化沟出水堰的挡板去掉,使漂浮的油污随出水进入接触池,在接触池的起端清捞。可以说上述的措施并未达到理想的除油目的。在选择除油方案时,我们也考虑了水力旋流器等物理方法,但由于其细格栅和沉砂池之间的空间限制以及昂贵的能耗费用和分离出来的油类的去向等问题的困扰,故未能采用。由于西科大污水厂的油类的来源较为单一,我们考虑在两个学生食堂外的设置隔油池,分离出来的油污和食堂的潲水一起集中处理;同时在污水厂氧化沟中培养驯化嗜油微生物,通过微生物技术对其余的油类进行处理,从而达到节约费用,提高除油效率的目的。4 结论4.1 污水处理厂除油的方法很多,目前在化学、物理及生化处理方法方面均有研究应用。4.2 中小城镇的污水处理厂由于存在资金困难等因素,在设计过程中往往没有考虑除油设施,而运行中油类的污染又直接影响其处理效果,因此其除油措施的实施必须结合各厂的具体情况。4.3 对于油类物质来源比较单一的城镇污水处理厂,从源头治理会起到简单、经济和实用的效果。4.4 微生物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在污水除油领域的研究应用正在不断深化,筛选优化、培养和驯化嗜油微生物菌种对于中小型污水处理厂的除油具有节能、高效等优点。

⑨ 关于CMC(羧甲基纤维素)生产废水的处理

谢谢楼上的。你提供的是CMC生产工艺,我对CMC生产废水处理合资源会用比较感兴趣。你能提供一些资料吗。华南理工那个工艺好像保密性做的很好,网上查不到什么实质性内容。没有详细的了解个大概也行。

⑩ 染料废水 产生

退浆
淀粉分解酶、烧碱、亚溴酸钠、过氧化氢、PVA或CMC浆料
废水量占印染总废水量的15%,PH值较高,有机物含量高,BOD占印染废水总量的45%左右,COD较高

煮练
碳酸钠、烧碱、碳酸氢纳、多聚磷酸钠等
PH值高(10~13),废水量大,废水呈深褐色,BOD、COD高达3000mg/L左右,温度较高,污染严重

漂白
次氯酸钠、亚溴酸钠、过氧化氢、高锰酸钾、保险粉、亚硫酸钠、硫酸、乙酸、甲酸、草酸等
漂白易分解,废水量大,BOD约为200mg/L,COD较低,污染程度较小

丝光
烧碱、硫酸、乙酸等
碱性较强、PH高达12~13,SS和BOD较低

染色
染料、烧碱、元明粉、保险粉、重铬酸钾、硫化钠、硫酸、吐酒石、苯粉、表面活性剂等
水质组成复杂、变化多、色度一般很深、高达400~600倍,碱性强(PH在10以上),COD较高、BOD低,可生化性较差

印花
染料、尿素、氢氧化钠、表面活性剂、保险粉等
废水总含有大量染料、助剂和大量浆料,BOD和COD较高,废水中BOD约占印染废水BOD总量的15%~20%,色度高,氨氮含量高,污染程度高

整理
树脂、甲醛、表面活性剂等
废水量少,对整个印染废水水质影响较小

碱减量
对苯二甲酸、乙二醇等
PH高(>12),有机物浓度高,COD可达90~100g/L,高分子有机物及部分染料很难降解,属高浓度难降解废水

洗毛
碳酸钾、硫酸钾、氯化钾、硫酸钠、不溶性物质和有机物、羊毛脂等
废水呈棕色或浅棕色,表面含有一层含各种有机物、细小悬浮物及各种溶解性有机物的含脂浮渣

阅读全文

与cmc废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屈臣氏蒸馏水稀释防冻液 浏览:232
uf超滤膜能完全去除水垢吗 浏览:242
反浸透机换了ro膜出水小 浏览:223
净水机里的脓水是什么 浏览:93
什么叫净水饮水一体机 浏览:796
晨光净化器怎么样 浏览:109
污水处理厌氧池也叫什么池 浏览:453
镀镍废水 浏览:717
山东厂区污水处理设备 浏览:705
汇通反渗透膜的压力流量计算 浏览:882
生活废水不外排的说明 浏览:275
污水处理用醋酸钠液体标准 浏览:917
电解池中的阴阳离子交换膜 浏览:312
雕刻环氧树脂塑形 浏览:26
市政生活水处理 浏览:601
日本什么牌子的净化器 浏览:852
净水器滤芯ro膜是什么意思 浏览:73
昂科威汽油滤芯外置怎么拆 浏览:121
空调扇和空气净化器有什么区别 浏览:602
美的滤芯条码什么意思 浏览: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