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污水红色细虫怎么来的
是一种叫抄线虫的细长虫子袭。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下水道较脏和不太通畅所致,是在其反水弯处里滋生的。如果你住的是高层楼的话,在夏天家里的水龙头里有时还会发现流出一种叫红虫的虫子,它比你发现的这种虫子粗,也比较短。这是高层的水箱较脏,应该清洗水箱了。(注意:这种水箱清洗工作要由自来水公司专业的人员来做。)
处理办法是只要将漂白粉倒入下水道即可。
② 红线虫对水体的用处
红线虫一般生活在河水、污水中,繁殖能力随着气温升高而增强。专家认为,红线虫不是寄生虫,吃了虽不会对人体有直接危害,但由于它本身带有的细菌及它的排泄物都能引起人的胃肠不适,导致人们出现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同时它作为水体不干净的“指示生物”,它的存在说明自来水在运送过程中的某个环节受到了有机污染。 红线虫正名叫丝蚯蚓、水蚯蚓,北方有称线蛇(属环节动物门,寡毛纲,近孔寡毛目,颤蚓科,水蚯蚓属)。样子像蚯蚓幼体。因为红虫具有营养价值高,适用鱼种更广泛,由于它本身带有的细菌及它的排泄物都能引起人的胃肠不适,导致人们出现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同时它作为水体不干净的“指示生物”,它的存在说明自来水在运送过程中的某个环节受到了有机污染。
红线虫,一般是指水蚯蚓,长大还是水蚯蚓。变蚊子的是红虫就是孑孓,比红线虫短,细。这两种都是养鱼用的,使用红虫的人比用红线虫的人多很多,因为红虫具有营养价值高,适用鱼种更广泛,最主要的就是红线虫生长环境是淤泥,带有有害细菌的可能性比红虫高很多。
红线虫全身呈红色、细长,一般长4厘米左右,最长可达10厘米。红线虫一般生活在河水、污水中,繁殖能力随着气温升高而增强。专家认为,红线虫不是寄生虫,吃了虽不会对人体有直接危害,但由于它本身带有的细菌及它的排泄物都能引起人的胃肠不适,导致人们出现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同时它作为水体不干净的“指示生物”,它的存在说明自来水在运送过程中的某个环节受到了有机污染。
红线虫属环节动物中水生寡毛类,体色鲜红或青灰色。它们多生活在江河流域的岸边或河底的污泥中,密集与污泥表层,一端固定在污泥中,一端生出污泥在水中颤动,一遇到惊动,立刻缩回污泥中。红线虫的营养价值极高,投喂前要在清水中反复漂洗,它是金鱼和锦鲤非常爱吃的饵料,也是鳗苗的主要饵料。上海的黄浦江在河水退潮后,岸边的污泥中生有大量水蚯蚓,每年的春秋季节都会有人大量捕捞。
红线虫一般生活在河水、污水中,繁殖能力随着气温升高而增强。专家认为,红线虫不是寄生虫,吃了虽不会对人体有直接危害,但由于它本身带有的细菌及它的排泄物都能引起人的胃肠不适,导致人们出现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同时它作为水体不干净的“指示生物”,它的存在说明自来水在运送过程中的某个环节受到了有机污染。
③ 根线虫是微生物吗
不是,线虫类是动物的一个大纲。
线虫
nematode
亦称圆虫(roundworm)。
袋形动物门(Aschelminthes)线虫纲(Nematoda)所有蠕虫的通称,不少学者为之另立为一门。系动物界中数量最丰者之一,寄生於动、植物,或自由生活於土壤、淡水和海水环境中,甚至在醋和啤酒这样稀罕的地方亦可见到。已知约有13,000种,营寄生者由於多数具医学、兽医学或经济重要性而被大量研究,营自由生活者则可能只有小部分被鉴定。线虫属两侧对称,体长,通常两端尖,并具透明隔腔(消化道与体壁间充满液体的体腔)。一般为雌雄异体,有些则为雌雄同体(即个体兼具雌雄生殖器官)。大小由肉眼不可见至长7公尺(约23呎)不等,最大者系在鲸体内发现的寄生型。营动物寄生者几乎见于寄主所有器官,惟最常寄生於消化、循环与呼吸系统。部分种类以钩虫、后圆线虫、蛲虫、粪类圆线虫、鞭虫与小线虫等俗称为人所熟知。线虫且为丝虫病、蛔虫病与旋毛虫病等种种疾病的根源。
线虫种类繁多,为害家畜的线虫分属于杆形目、圆形目、蛔虫目、尖尾目、旋尾目、丝虫目、毛首目、膨结目和驼形目。其形态和生活史既有共同点又有某些区别。
线虫形态 通常呈乳白、淡黄或棕红色。大小差别很大,小的不足1毫米,大的长达8米。多为雌雄异体,雌性较雄性的为大。虫体一般呈线柱状或圆柱状,不分节,左右对称。假体腔内有消化、生殖和神经系统,较发达,但无呼吸和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前端为口孔,肛门开口于虫体尾端腹面。口囊和食道的大小、形状以及交合刺的数目等均有鉴别意义。如杆形目虫体的食道上具有食道球及前食道球,尖尾目的食道上只有食道球,而无前食道球。蛔虫目食道简单呈圆柱状,头端有唇3个。旋尾目食道常由前端的肌部与后端的腺部构成,头端有偶数的唇(2、4、6或更多),雄虫尾部呈螺旋状旋曲。丝虫目的食道亦常由肌部和腺部两部分构成,无唇,阴户在虫体前端。圆形目的食道简单或呈瓶状,雄虫尾端具有由肋状物支撑的角质交合伞,往往有两根等长的交合刺。毛首目往往区分为前后两部,食道很长,呈串珠状,雄体只有一根交合刺。膨结目的食道简单,雄虫具有肉质交合伞,无肋状物支撑,只有 1根交合刺。驼形目具有单核的食道腺,无唇。在中国畜禽中已发现线虫病原350余种。其中常见的有:寄生在马属动物肠道的副蛔虫圆形线虫、尖尾线虫、胃线虫和皮下组织的副丝虫;寄生在反刍动物真胃的血矛线虫、肠道的仰口线虫、食道口线虫、毛首线虫和气管的网尾线虫;寄生在猪肠道的蛔虫、类圆形线虫、旋毛线虫、肾线虫和气管的后圆线虫;寄生在禽类肠道的禽蛔虫、异刺线虫和腺胃的华首线虫,以及寄生在犬肠道的弓首蛔虫和肾脏的膨结线虫等。
这里所说的线虫特指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是一种很小的蠕虫。秀丽隐杆线虫已经成为现代发育生物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模式材料.其成体长仅1mm ,全身透明, 以细菌为食,居住在土壤中,全身共有959个细胞,性别为雌雄同体或雄性。整个的生命周期仅3天。野生型线虫胚胎发育中细胞分裂和细胞系的形成具有高度的程序性,这样就便于对其发育进行遗传学分析。一个成体的蠕虫仅由959个细胞组成。由一个受精卵发育成为成熟的成体只要二天多一点(25℃时需52小时)。从卵到成体每个细胞的命运以及它们沿着一定的程序,在特定时间的分裂和迁移都已搞得十分清楚。
C.elegans有很多有趣的特点,它是一个染色体数很少的二倍体,2n=12(有一对性染色体和5对常染色体),其基因组也很小,仅有8×107bp,约为人类基因组的3%,约有13,500个基因。在真核生物中基因都是产生单顺反子mRNA,但唯有C.elegans与原核相似,有25%左右的基因产生多顺反子mRNA(Polycistronic mRNA),此和它们通过反式剪接使下游基因的到表达有关。还有一个特点是其基因组中非重复序列很高,达到83%,而高等的真核生物都在50%以下,E.coli为100%,看来C.elegans在这些特点上都较接近原核生物,这也反映其在进化中的地位点较为原始。这种蠕虫大部分是XX型,是可以自体受精的两性体(hermaphrodites)大约每500个蠕虫有1个是XO 型的雄体,此是染色体不分离的结果。
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悉尼·布雷内等三人,他们获奖的原因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正确选择线虫作为模式生物,发现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规则。布雷内是分子生物学的奠基者之一,他在1965年第一次研究线虫,直到1974年才发表第一篇有关论文,其中经历了长达10年左右默默无闻的基础工作时间。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线虫研究才逐渐受到国际认可,目前一些国家的科学家已经开始利用布雷内三人的成果,研究可以治疗多种疾病的新方法。
线虫生活在土壤间水层,成虫体全长只有 0.1 公分,因以细菌为食物,所以在实验室中极易培养。又因为全身透明,研究时不需染色,即可在显微镜下看到线虫体内的器官如肠道、生殖腺等;若使用高倍相位差显微镜,还可达到单一细胞的分辨率。
管圆线虫病:食源性寄生虫病的一种,又名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是由于鼠类的心、肺部寄生的Ascaris lumbricoides,线虫的一种。线虫,即广州管圆线虫幼虫(或成虫)寄生在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所致。可发生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
线虫种类甚多,可以与昆虫相媲美
我国研究线虫以广州管圆线虫、松材线虫、甘薯茎线虫为多
2006年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将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两名美国科学家安德鲁·菲尔和克雷格·梅洛,以表彰他们在分子生物学和遗传信息方面的开创性工作。Andrew Z. Fire和Craig C. Mello发现了RNA干扰机制,论文发表在1998年。这一发现对于防御病毒及寻找疾病的治疗方法极为重要。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向您介绍06年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1.获奖者基本情况
安德鲁·菲尔出生于1959年,美国公民,1983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学博士学位,现任斯坦福医学院病理学和遗传学教授。克雷格·梅洛出生于1960年,美国公民,1990年获得哈佛大学生物学博士学位,现任马萨诸塞州医学院分子医学教授。
2.获奖成果
科学家们最早在植物(Napoli等,1990)和脉孢菌(Neurospora crassa) (Cogoni和Macino,1997)中发现了dsRNA诱导的RNA沉默现象。RNAi在这些机体中作为抗病毒的防御体系而发挥作用。虽然在上述发现中,转基因病毒可以编码具有沉默功能的基因片断,并在复制过程中产生dsRNA,但针对RNA沉默现象的决定性发现还是由Andrew Fire和Craig Mello首先完成的。早在几年前,在线虫中进行反义RNA实验时,Guo和Kemphues就观察到正义RNA也具有很高的基因沉默活性(Guo和Kemphues,1995)。后来Andrew Fire(安德鲁·菲尔)和Craig Mello(克雷格·梅洛)通过实验阐明了这一反常现象:将反义RNA和正义RNA同时注射到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比单独注射反义RNA诱导基因沉默的效率高10倍。由此推断,dsRNA触发了高效的基因沉默机制并极大降低了靶mRNA水平(Fire等,1998),这是一个有关控制基因信息流程的关键机制。人们将这一现象命名为RNAi (见综述:Arenz和Schepers,2003)。安德鲁·菲尔和克雷格·梅洛因为发现这一关键机制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RNAi的机制:基因所携带遗传信息(即单个基因的具体功能)的传递是通过名为信使RNA的分子进入细胞蛋白合成“工厂”而实现的,而基因功能的研究方法一直是研究工作的拦路虎。安德鲁·菲尔和克雷格·梅洛通过线虫实验证实:某些分子触发了特定基因上RNA的破坏,导致蛋白无法合成,出现“基因沉默”,而这一过程便被称为RNAi。天然的RNAi现象存在于植物动物和人类等真核生物的体内,在调解基因活力和预防病毒感染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他们还发现了有效关闭基因表达的方法,这样当某一特定基因被“沉默”后,其功能便反向的体现出来了。
3.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
关于RNA的功能,以前教科书上大概有三种,一种是作为信使RNA(mRNA), 是gene转录的直接产物,接下来翻译成蛋白质。所有的蛋白质都是这样合成的。另外是转运RNA(tRNA), 蛋白合成的时编码和运送氨基酸到核糖体。还有一些具有催化作用的RNA, 比如核糖体的构成成分就有RNA,它们起催化作用。但是RNAi(RNA interference)的发现,揭示了RNA的另外一个重大功能:调节gene的表达(这给gene表达的调控也增加了一个全新的概念)。
2001年,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的完成,针对其它多种生物的基因组测序计划也相继开展起来。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科学界将不会出现比人类基因组测序更瞩目的技术。有人将人类基因组测序称为“21世纪科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生物学领域最重要的成就之一”。然而时隔不久,同一年在哺乳动物中发现的RNAI掀起了一场风暴,而且愈演愈烈。《Science》杂志将RNAi称为“2002年的重大突破”(Couzin,2002)。然而,更加令人吃惊和兴奋的是,4年以后的今天,这项技术的始作俑者,安德鲁·菲尔和克雷格·梅洛就因此获得2006年诺贝尔医学奖。一项全新的技术在提出后短短几年就得到诺贝尔奖的青睐和肯定,此前是绝无仅有的,这也足见RNAi在医学领域的开创性意义和极大的应用前景。随着人们对多种生物体基因组序列了解的深入,RNAi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细致地了解复杂的生理学过程。RNAi技术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功能蛋白质组学密切相关,因此, RNAi本身可作为一项实验技术为生物工程及制药业等相关行业服务,从而在更深更广的领域发挥其作用。
植物、动物、人类都存在RNA干扰现象,这对于基因表达的管理、参与对病毒感染的防护、控制活跃基因具有重要意义。RNA干扰已经作为一种强大的“基因沉默”技术而出现。这项技术被用于全球的实验室来确定各种病症哪种基因起到了重要作用。RNA干扰作为研究基因运行的一种研究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基础科学。
RNAi主要通过在转录后(post-transcriptional)水平阻断基因的表达,并借此研究基因的功能。同时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治疗疾病的新途径。比如,我们可以按拟定的方式来关闭(shutting off)非必需或致病基因的功能。从理论上说,若能关闭致病基因的表达则很多疾病将被治愈。动物实验已证明,可以通过RNAi的方法使导致血胆固醇升高的基因“沉默”;病毒性疾病,眼疾,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等方面的临床试验也正在进行中;这一方法为病毒性肝炎、艾滋病和肿瘤等人类顽疾的治疗指了一条新路。
线虫有好氧和兼性厌氧的,兼性厌氧者在缺氧时大量繁殖。线虫是污水净化程度差的指示生物。
④ 水处理中常见的原生动物有哪几类
原生动物门(Protozoa)是动物界的1门,为最原始、最简单、最低等的动物。它们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由单个细胞构成的,因此也称为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门种类约有30000种。原生动物是单细胞,细胞内有特化的各种胞器,具有维持生命和延续后代所必需的一切功能,如行动、营养、呼吸、排泄和生殖等。每个原生动物都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水处理中常见的原生动物有
(一) 肉足类
特征:没有固定形状,可形成伪足,为动物性营养,中污染带水体多见.
种类:变形虫、辐射变形虫、太阳虫
(二)鞭毛虫
特征:有一根或一根以上的鞭毛,是运动器官.
种类:植物性鞭毛虫和动物性鞭毛虫
植物性鞭毛虫在中 多污水体中,生活污水中绿眼虫多见;动物性鞭毛虫在有机物较多的水体或曝气池进口会出现.
(三)纤毛虫
特征:周身表面或部分表面具有纤毛,是运动和摄食的工具.
种类-- 游泳性纤毛虫:如草履虫
固着型纤毛虫:如钟虫、群体钟虫
*当生物处理中有群体钟虫和钟虫出现时,可作为处理效果较好的指示生物.
*指示生物:一种生物只在某一环境中生长,这种生物就是这一环境的指示生物.
二、原生动物在废水生物处理中的作用
*废水生物处理中细菌起主要作用,其次为原生动物,并切原生动物可作为指示生物.
*在氧化塘中,细菌起主要作用,其次为藻类,第三为原生动物.
(一)原生动物对废水净化的影响
1、从数量上看,原生动物占微型动物总数的95%以上;
2、从食物链上看,动物营养型的原生动物,与吞食细菌为主,特别是游离细菌,但也直接利用水中的有机颗粒;
3、从生物絮凝上看,在活性污泥中,细菌本身有生物絮凝作用,特别是纤毛虫能促进生物絮凝,因为纤毛虫可分泌出能促进絮凝的糖类和粘液;
二)以原生动物为指示生物
1、原生动物的形体比细菌大的多,以低陪显微镜即可观察,通过观察原生动物种群的生长情况,判断生物处理运转情况和废水净化效果.
微 型 后 生 动 物
也称多细胞动物
微型后生动物:形体微小、显微镜观察
在天然水体、潮湿土壤、水体底泥和污水生物处理构筑物中存在.
在水处理工作中常见的后生动物主要是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包括轮虫(微生物)、甲壳类动物和昆虫幼虫等.
一、轮虫——大灰水
(一)形态、生理
形态:多数在500 um左右,需在显微镜下观察.身体为长形,分头部、躯干和尾部.头部有轮盘,其咽内有一个几丁质的咀嚼器.躯干呈圆筒形,背腹扁宽,具刺或棘,外面有透明的角质甲膜,尾部末端有分叉的趾,内有腺体分泌的粘液,借以固着在其他物体上.
生理:适应pH范围广,以pH6.8左右生活的种类较多.轮虫以小的原生动物和有机颗粒等为食物,在废水的生物处理中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生殖:雌雄异体,雄体比雌体小得多,并退化,有性生殖少,多为孤雌生殖
(二)指示生物作用
当活性污泥中出现轮虫时,往往表明处理效果 为什么?
好,高级动物对污染物浓度及毒性相对敏感
但如数量太多,则是废水污泥膨胀的前兆.
提问:为什么?
答案:破坏污泥的结构,使污泥松散而上浮.
在水源水,会阻塞水厂的砂滤池
目前发现的轮虫有252种,活性污泥中常见的轮虫有玫瑰旋轮虫、转轮虫等.
二、甲壳类动物(非微生物)
甲壳动物是鱼类的基本食料.广泛分布于河流、湖泊和水塘等淡水水体及海洋中.这类生物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坚硬的甲壳,水生浮游生活.
水蚤
水蚤颜色判断水体的清洁程度
细胞中普遍含有血红素,血红素含量的高低随环境中溶解氧量的高低而变化.
DO高,水蚤的血红素含量低,颜色浅,水体清洁.
DO低,水蚤的血红素含量高,颜色深,水体污染.
三、其它小动物
可同化其它微生物不易降解的固体有机物.
线虫
长形,形体微小,0.25~2mm.
营养类型:腐食性(以动植物的残体和细菌等为食)、植食性(一绿藻和蓝藻为食)和肉食性(以轮虫和其他线虫为食).
•线虫有好氧和兼性厌氧的,兼性厌氧者在缺氧时大量繁殖.
•线虫是污水净化程度差的指示生物.
寡毛类动物---颤蚯蚓(2~4mm)
厌氧生活,以土壤为食.
河流、湖泊底泥污染的指示生物.
底栖动物是生活在水体底部的肉眼可见的动物群落.主要包括水栖寡毛类、软体动物和水生昆虫幼虫等.多数底栖动物长期生活在底泥中,具有区域性强,迁移能力弱等特点,对于环境污染及变化通常少有回避能力,其群落的破坏和重建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且多数种类个体较大,易于辨认.同时,不同种类底栖动物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及对污染等不利因素的耐受力和敏感程度不同;根据上述特点,用底栖动物的种群结构、优势种类、数量等参量可确切反应水体质量状况.
⑤ 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指示作用有哪些
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指示作用:
可以指示污泥性能,比如净化能力、是否老化、沉降效果、浓缩效果.比如正常污泥轮虫、钟虫分布均匀,污泥絮状、黄褐色,而老化污泥轮虫大量出现,钟虫消失,污泥细碎、灰褐色.污泥对数增长期,微生物活性高,但沉降性能不好。
活性污泥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
活性污泥是由细菌、微型动物为主的微生物与悬浮物质、胶体物质混杂在一起所形成的茶褐色的絮凝体.其中的微生物主要由细菌组成,细菌主要有菌胶团细菌和丝状菌,数量可占污泥中微生物总量的90 95 %左右,细菌在有机废水的处理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活性污泥:
活性污泥是微生物群体及它们所依附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的总称,1912年由英国的克拉克(Clark)和盖奇(Gage)发现,活性污泥可分为好氧活性污泥和厌氧颗粒活性污泥,活性污泥主要用来处理污废水。活性污泥法是利用悬浮生长的微生物絮体处理有机污水的一类好氧处理方法。
活性污泥的工作原理:
活性污泥中复杂的微生物与废水中的有机营养物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最先担当净化任务的是异氧菌和腐生性真菌,细菌特别是球状细菌起着最关键的作用,优良运转的活性污泥,是以丝状菌为骨架由球状菌组成的菌胶团。沉降性好,随着活性污泥的正常运行,细菌大量繁殖,开始生长原生动物,是细菌一次捕食者。活性污泥常见的原生动物有鞭毛虫、肉毛虫、纤毛虫和吸管虫。活性污泥成熟时固着型的纤毛虫、种虫占优势;后生动物是细菌的二次捕食者,如轮虫、线虫等只能在溶解氧充足时才出现,所以当出现后生动物时说明处理水质好转标志。其性能指标包括:混合液悬浮固体 (MLSS),污泥沉降比(SV),污泥指数[污泥体积指数(SVI),污泥密度指数(SDI)。
⑥ 污水处理填料上出现大量白色线虫
线虫的治理需要用专门防治线虫的药才行,就像晨溪生物淡紫拟青霉就是专门防治线虫的微生物菌剂。楼主别用化学农药
⑦ 污水处理厂,镜检中出现的线虫 的学名叫什么
线虫是一种大类,里面有很多的小类,你要根据你镜检看到的线虫微生物样子内,到网络,容搜“镜检微生物图片”进行对比。
线虫的出现一般反映处理系统的生物膜较厚。
线虫都属于后生动物,也就是寄生虫类,学名:Nematoda
希望能帮到你。
⑧ 线虫出现在污水中反映污泥是什么效果
在污水处理中,一般把微型动物看做为指示生物,所以无论是线虫
还是回水中其他动物比如初期答的鞭毛虫、变形虫,中期的草履虫、肾型虫、
漫游虫、大(小)口钟虫等等只要生长情况较好,没什么异常,反映污泥的效果
也比较好,线虫属于后生动物,它的出现一般反映处理系统的生物膜较厚。
⑨ 在城市污水处理厂中,处理过的污水出现大量红虫是什么原因和怎么处理
发现各类常见微型动物主要为原生动物,纤毛虫也在所有水样中出现。绝大多数内水样中有肉足虫容纲,轮虫经常出现,但数量不多。线虫和红斑顠体虫偶尔出现,且数量稀少。褶累枝虫和彩盖虫主要出现在冬天,当时水温在15-18℃之间变化。球核甲变形虫、鞘居虫属、水虱伪独缩虫、红斑顠体虫主要出现在炎热高温的夏季。
在活性污泥系统中的所有动物种类中,褶累枝虫出现得最多,沟钟虫为最常见的钟虫,轮虫是活性污泥中最常见的后生动物, 全年出现在活性污泥系统中。
红斑顠体虫在水温超过28℃的6月至8月间出现较多,时常伴随着柱头虫、小毛板壳虫和锐利楯纤虫一同出现。
枝角类通称水蚤,俗称红虫,GL污水处理厂在4月由于设备故障,长时间无进水而间断曝气,水中藻类开始大量繁殖,红虫也开始大量繁殖。
⑩ 活性污泥中主要是线虫,线虫较多且大,这说明什么呢
线虫和轮虫均为微型后生动物
1.线虫是污水净化程度差的指示生物
2.轮虫是水体污水生物处理效果好的指示生物
线虫有三种营养类型:1、腐食型,以动植物的残体及细菌为食;2、植食型,以绿藻和蓝藻为食;3、肉食形,以轮虫和其他线虫为食。线虫雌雄异体,生殖为卵生。线虫有好氧和厌氧的,兼性厌氧者在缺氧时大量繁殖。
线虫较多,说明污泥处理系统不正常,有可能是缺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