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污水知识 > 无锡污水事故

无锡污水事故

发布时间:2022-09-14 15:38:05

⑴ 无锡一宝马冲入河中,车内两女子不幸溺亡,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目前,事故的原因还在进一步的调查当中,在事故发生时,车辆并没有任何刹车痕迹。据悉,两名女子发生事故前和朋友在一起聚会,结束后,两人开车从聚会现场离开。之后,就不慎开入河中,初步认为,两名女子可能在聚会中喝了一些酒,或许是因为酒驾导致了两人开车时神志不清,错把油门当成了刹车,结果两人双双坠入河中。也可能是车子在行进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两人没有及时逃生,这才酿成了悲剧。

在车辆发生事故的时候,一定要及时逃生,就像这次溺水,不能迅速打开车门,因为在水下压力大,是打不开的,只有车沉到临界状态的时候,才能打开车门进行逃生。其实车内如果就工具,可以把车子玻璃慢慢敲碎,然后两个人进行逃生,或者直接打电话求救,而不是坐以待毙。

⑵ 太湖污染

中国,一个正在迅速发展的国家,不言而喻,已经产生了很多对居民日常生活造成恶劣影响的环境问题;同时也正受到愈来愈多的国际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如何寻求变革的途经。1.太湖水污染——危机爆发 太湖富营养化爆发,湖面漂浮大量蓝藻,蓝藻腐烂导致太湖水缺氧性恶臭,造成水污染,影响居民正常用水。但根据连续5年的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湖体水质均为劣V类。为什么现在才引起如此的重视呢?因为它已经威胁到无锡市水源地的水质,威胁到无锡市城市供水安全。那么我们是不是该认为只有当环境问题严重到影响城市安全的时候,才能够引起我们的重视?为什么不能提早重视,预防此类事情的发生呢?2.原因分析 2.1 外因是催化剂 今年4月以来,太湖流域高温少雨,太湖水位偏低,这样的气温和降水条件非常适合于蓝藻的生长。这是促进此次太湖水污染事件爆发的催化剂,但并不是根本原因。2.2 内因是根本(1)污染物远大于环境容量,三大类污染围攻太湖 太湖水质不断恶化的趋势虽然和近年来异常的高温、少雨天气,以及太湖水位的降低有关,但最直接的原因还是排入太湖的污染物远远大于太湖的环境容量。数据显示,淡水中氮含量超过4.60mg/L就是极负营养水,太湖水氮含量最高时超过10mg/L,为藻类生长提供了一个最为基础的物质条件。排入太湖的主要污染物的来源有三大类,包括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工业污染主要集中在纺织印染业、化工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等领域。虽然近年来太湖流域实施达标排放,但由于经济高速发展,污染排放量迅速增加。随着产业转移加快,一些技术含量低、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转移到了监管相对薄弱的农村,大量工业污染沿着河网进入太湖,使太湖工业污染控制更加困难。但在环境污染的支撑下,江苏省、无锡市的经济快速发展。2006年江苏GDP突破2.1万亿元。江苏由此成为国内“GDP两万亿元俱乐部”的三省份之一。而化工产业在江苏省产业结构中占有较大比重,且集中分布于环太湖地区。同时,化工行业也成为江苏省“第一排污大户”。可以看出,我们的经济发展是以巨大的环境污染为代价的。提高环境限制,是不是会影响到多年来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在目前我国依靠经济快速增长所带来的欣欣向荣的局面,会不会因此而受到影响?农业污染农业主要是面源污染,而现有的农业生产方式加重了农业面源污染。据统计,太湖流域每年每公顷耕地平均化肥施用量(折纯量)从1979年的24.4公斤增加到目前的66.7公斤。而一些发达国家规定每年每公顷耕地平均化肥施用量不得超过22.5公斤。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自于大量的农用化学品的投入。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的后果是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通过生态沟渠、生态拦截系统的建设,可阻截大部分农田损失的养分,但仍会有一部分养分进入河道,可利用现有河道建设生态型人工湿地或水面人工浮岛技术,种植挺水植物、浮叶植物等,充分吸收和利用农田损失的养分,改善水质。近年来,当人们把更多关注的目光和精力倾注于城市工业源污染的防治时,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正在困扰着广大的农村,那就是城市污染企业向农村的扩散和转移。我们可以看到,目前,随着国家对造纸、水泥、炼焦、化工等重污染工业企业实行强制关停,有些在城市难以为继的污染企业借助农村一些乡镇招商引资的机会,纷纷从城市迁往农村,让污染冠冕堂皇地“上山下乡”。生活污染生活污染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城市生活污染治理偏低。太湖流域属于传统的江南水乡,河网密布,老式居民皆为沿河,家家都将生活污水直接倒入河流。除此之外分散的生活污染源也越来越成为污染物的主要成因。太湖地区人口密度已达每平方公里1000人左右,是世界上人口高密度地区之一。外来人口集中居住在城市边缘区的农村地区,这些地区恰恰缺少必要的管理和污水处理系统等基础设施。(2)过渡围网养殖,使太湖面积缩小 过度围网养殖使太湖逐渐趋于沼泽化,由此降低了太湖的水环境容量。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的专家通过卫星遥测图测算,东太湖面积131平方公里,围网养殖面积达54平方公里,约占东太湖总面积的41%。据测算,目前东太湖湖底平均沉积速率为每年1.24厘米左右,照此发展,50年后湖底沉积将达3米,东太湖将因严重沼泽化而逐渐消亡。河海大学水资源环境学院博士生导师崔广柏教授指出,除了直接污染太湖,过度围网养殖还严重阻隔、减缓了湖区水流,致使水流不畅,湖泊淤积加剧,大大削弱了太湖的泄洪调蓄功能。(3)滩涂开发利用,滨湖湿地减少,节流污染物能力降低 有记者调查发现,无锡蓝藻暴发的重灾区――太湖北部的梅梁湖,湖边大片芦苇丛被推倒,正在修建纳入无锡城市规划的太湖国际度假村大型项目。最近10年太湖沿岸的大树不断被砍伐,换之以成片矮小的茶树林;连绵的湿地被挖掘,取而代之的是水泥砌成的驳岸,生态系统遭到了很大的破坏。在国家严格限制占用耕地的背景下,通过开荒、占用滩涂等手段,是扩大城市用地的一种方法。但其实这严重损害了生态系统的自我防护能力,等于让河湖等生态敏感地区剥掉了外衣,直接袒露在污染物的危害之中。3. 深层剖析——为何太湖污染久治不愈,政府缘何不能作为 多年来关于太湖的治理,不绝于耳。曾记得,1999年1月1日零时,太湖流域的“零点行动”以完满成功而收场。当时宣布太湖流域上千家重点排污单位已基本实现达标排放,同时宣布太湖治污第一阶段的成功将为太湖2000年返清奠定基础,也为今后重点区域和流域的污染治理树立榜样。但是多年来太湖流域的污染企业仍在大肆排放,未能做到达标减排。2006年江苏省提出“三年化工整治”,用“最坚决、最严格、最彻底”的措施,以“坚定的信心,坚强的决心,坚持不懈的努力”,用三年时间,彻底整治“小化工”环境污染和安全问题。但当太湖水污染事件发生时,太湖周边地区村民仍称没有小化工厂被关闭。那么我们不禁产生疑问:为何太湖久治不愈,政府缘和不能作为?(1)政府的利益导向 政府本应作为公众利益的代表,但由于其本身也是具有自身利益要求的公共主体,因此更多是以上级政府的考量标准作为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而化工产业等污染类企业为环境污染为代价,已经成为地方政府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由此能够获得显著的政绩。但环境治理确是需要多年时间才能见效。日本琵琶湖面积是滇池两倍左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被污染,政府投入180亿美元,花了25年,才恢复成III类水。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部门的环保执法力度不够,监管和处罚力度不够。于是导致与“十五”计划相比,21条主要环太湖河流出入湖断面水质达标率为61.9%,45条主要河流交界断面水质达标率仅为53.3%。(2)区域协作问题,需多家博弈,难以达成合作博弈。 太湖治理涉及多个区域和部门,条块分割造成“多头治水”的体制性问题。太湖流域涉及到江苏、安徽、浙江、上海等三省一市,各家都只想依靠太湖水来解决问题,但涉及到公共投资、涉及到从自家财政拨款的时候,却没人愿意从自己口袋里掏钱来维护公共利益。除了地方政府之间的块状分割外,还存在各部门之间的条状分割。譬如,环保部门主要职责是监督水环境,水利部门负责管理河道,建设部门管理城市污水系统,渔业养殖对水环境有重大影响,但是却属于其他行业主管部门。但是太湖流域属于完整的生态系统,于是当责任或者问题出现时,在多个部门之间就出现互相推诿,甚至出现扯皮现象。(3)责任主体不清,法律责任难以落实 太湖水污染事件牵扯到多个部门、多家政府,当难以判定责任主体时,法律也派不上用场。有专家分析,水污染治理在法律依据上仍存在现实困境。中国虽然有《水污染防治法》,但这部法律在两个方面非常薄弱,一是对公民提起环境损害诉讼的支持不够,具体表现在对哪里些部门应当成为被诉主体规定不够,二是对相关部门所应承担的环境公害救济责任规定不够。除了环保法之外,1997年修改新刑法,还专门新增“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环湖众多地方及企业日积月累,共同“犯罪”,该法办谁呢?。(4)民众、媒体监督乏力。 在探寻太湖污染治理功败垂成的原因时,民间环保力量缺席被认为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在环境问题如此严重的地区,看不到一个活跃的环保NGO,这种局面令人担忧。是不是没人愿意去承担此类公益服务呢?不是的。据了解,在过去数年间,无锡至少有两人多次向无锡市民政部门申请成立环保NGO而被拒绝,原因是,按照相关法律,一个地方只能有一个同类民间社团,而无锡市此前已经成立了一个环保民间社团。但是据调查,该组织事实上已经名存实亡,早已不再活动。在信息披露方面,太湖水污染事件并没有在第一时间披漏。这也反映出政府并未让公众在重大环境事务上享有充分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完善法律,让公民能对相关管理部门提起环境的公益或私益诉讼,让管理部门和其它部门(如自来水公司)对这种诉讼产生敬畏,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责任和民众的权利是什么,水污染问题才能在法律的强有力保障变得清澈起来。(5)科学成果的作用 在科学成果方面,关于太湖的研究成果应是硕果累累。在国家最重要的科研投资领域,国家863计划“十五”重大治水专项——太湖水污染控制与水体修复技术及示范工程,对太湖水污染治理成套技术及示范工程和长效管理模式进行探索。该课题下有3个子课题,其中就包括梅梁湖小湾里饮用水源区的水质改善项目。根据项目实施部门的不完全统计,3年多时间里,整个项目共申请专利134项,发表论文434篇,已经鉴定科技成果2项。然而遗憾的是,事实证明,这些成果没能帮助人们解决饮用水源水质问题。这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映出,水污染问题的根本不在于技术,而是管理、法律、体制等多方面的综合问题。

⑶ 无锡太湖蓝藻事件是怎么发生的

2007年夏天,中国的五湖之一——太湖,发生了严重的蓝藻水污染事件。无锡太湖局部水域在5月29日暴发蓝藻引发无锡城市水危机之后,太湖梅梁湾西部水域,再一次出现蓝藻聚集的现象。

蓝藻

蓝藻又称蓝绿藻,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之一。常见的种类有色球藻、念珠藻、地木耳、发藻等。蓝藻无真正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蓝藻细胞内含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并放出氧气,放氧是蓝藻与光合细菌的主要不同之处。其含有胡萝卜素、叶黄素、大量的藻蓝素及藻红素等,所以多数蓝藻呈蓝绿色,有的呈红色或黄褐色。蓝藻生命力极强,可生活在淡水、海水、潮湿的岩石、土壤,甚至树干上;而且在极热、极冷或非常干燥的气候环境中均能生存。有些蓝藻是名贵食品(如发菜),有的蓝藻死后沉积海底形成藻礁,可以作为建筑材料,固氮蓝藻能提高土壤肥力。蓝藻有时也造成危害,在湖水遭到严重有机污染,氮、磷含量超标呈重富营养化状态下,再遇上适宜的温度(气温在18℃左右)等条件,蓝藻就可能爆发疯长。蓝藻其实呈绿颜色,大量浮藻覆盖在水面上像一层粘糊糊的“绿油漆”,专家们为它取了个靓丽的名称——蓝藻水华。水华爆发时,水中的溶解氧被蓝藻大量消耗,鱼类等其他水生生物因缺氧而死亡,水体不仅变了颜色,还有臭味。长期如此,湖泊失去了功能,成为死湖。

更为严重的是,蓝藻中有些种类(如微囊藻)还会产生毒素(简称MC),大约50%的绿潮中含有大量MC。MC除了直接对鱼类、人畜产生毒害之外,也是肝癌的重要诱因。

无锡水污染事件并不是孤立的事件。近年来我国水污染事件出现频发的态势。国家环保总局的调查显示,自2005年底松花江事件以来,我国共发生140多起水污染事故,平均每两三天便发生一起与水有关的污染事故。

据资料显示,这些年来,数以千计的污染企业在太湖沿岸聚集。尽管太湖治理一直没有停歇,但治理的速度终究赶不上污染的速度。这些污染企业普遍缺乏社会责任感,没有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只顾追逐企业自身利益,严重破坏了周边的自然环境。

⑷ 我国最近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具体如下:
2015年上半年,我省各地共发生突发环境事件6起,按照《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分级标准,均属一般突发环境事件,并得到及时妥善处置。6起事件分别是:3月24日,安徽理士电源技术有限公司仓库失火次生环境污染事件;4月16日,安徽海容电源动力有限公司厂房化成工序失火次生环境污染事件;4月17日,合铜黄高速庐江段交通事故柴油泄漏次生环境污染事件;4月27日,沪渝高速顺安服务区交通事故盐酸泄漏次生环境污染事件;5月2日,铜陵县320国道九榔河大桥交通事故硫酸泄漏次生环境污染事件;5月8日,合武高速金寨段交通事故苯乙烯泄漏次生环境污染事件。
2014年4月23日4时,湖北省汉江武汉段入境断面出现氨氮浓度超标情况。23日16时30分起,武汉市的白鹤嘴水厂、余氏墩水厂、国棉水厂因出厂水质氨氮超标,先后停止供水。
2002年9月11日,贵州都匀坝固镇多杰村上游一个铅锌矿尾渣大坝崩塌,上千立方米矿渣从悬崖上直泻而下,注入山脚的范家河,沿岸被尾渣浸泡过的树木枯死,良田被矿渣掩埋,粉末状铅锌尾渣与河水混合成的黏稠泥浆经范家河径直排入清水江。事发后,下游二十多公里的清水江依然一片浑浊,人畜一时饮水困难。
云南南盘江水污染事件
2002年10月,云南省南盘江柴石滩以上河段突发严重水污染事件,造成上百吨鱼类死亡,下游柴石滩水库3亿多立方米水体受污染。因南盘江沿岸人口稠密,工农业生产集中,是云南经济较发达的区域之一,此次水污染事件不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且社会影响十分恶劣。

2003年
三门峡水库泄出“一库污水”
2003年,因三门峡大坝上游一些企业的工业污水排放和黄河附近城镇的生活污水排放逐年增加,黄河发生有实测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污染,三门峡水库泄水呈“酱油色”,水质恶化为V类,成为名副其实的“一库污水”。三门峡市区虽紧邻黄河,但市民不得不花钱购买从附近山上运来的山泉水,“守着黄河买水吃”成为三门峡市一大奇观。

2004年
四川沱江特大水污染事件
2004年2月底和3月初,四川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化肥厂将大量高浓度氨氮废水排入沱江支流毗河,导致沱江江水变黄变臭,氨氮超标竟达50倍之多。污染发生后,50万公斤网箱鱼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亿元左右。沿江简阳、资中、内江三地被迫停水4周,影响百万群众,当地纯净水被抢购一空,当地政府从宜宾、成都调集消防车送水,依然无法满足居民日常用水。为缓解灾情,还从都江堰、三岔湖紧急调水稀释2000吨氨氮,但为时已晚。据专家当时测算,沱江被破坏的生态至少需要5年时间来恢复。
河南濮阳喝不上“放心水”
自2004年10月以来,河南省濮阳市黄河取水口发生持续4个多月的水污染事件,城区四十多万居民的饮水安全受到威胁,濮阳市被迫启用备用地下水源。据调查,自1997年以来,濮阳市黄河取水口已连续多年遭受污染,城市饮用水源每年约有4至5个月受污染影响。
四川青衣江水污染事件
2004年12月下旬,由于一些造纸企业向四川乐山市青衣江偷偷排放大量工业污水,导致水面出现大量白色泡沫,并散发出一阵阵刺鼻的碱味。青衣江本是乐山市近四十万市民的饮用水源,但水质严重污染后,周边的自来水公司因生产达标饮用水的难度加大而濒临停产,当地市民面临断水危机。

2005年
重庆綦江水污染事件
从2005年1月3日起,因取水点被上游重庆华强化肥有限公司排放的废水所污染,导致水厂停止供水,重庆綦江古南街道桥河片区近3万居民断水两天,綦江齿轮厂也因此暂停生产。
浙江嘉兴遭遇污染性缺水危机
2005年3月中旬,浙江省嘉兴市街头出现了各类节水宣传品,要求居民们用淘米水洗菜,用洗衣水擦地,或者在抽水马桶水箱里放砖头以节约冲水量。该市居民的用水价格也从每吨1.65元涨至1.9元。调查表明,尽管嘉兴河网密集,是闻名天下的“水乡”,但因上游的过境水污染,嘉兴达标的可用水十分缺乏。
黄河水沦为“农业之害”
2005年,黄河流域一些地区的农作物出现减产甚至绝收,原因是从青海经甘肃、宁夏至内蒙古的黄河沿岸,能源、重化工、有色金属、造纸等高污染工业企业林立,废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大,大量未达标的工业废水直接排入引支渠,导致黄河沿岸部分灌溉面积近似于污水灌溉,黄河水沦为“农业之害”。
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
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苯胺车间发生爆炸事故,造成5人死亡、1人失踪,近70人受伤。爆炸发生后,约100吨苯、苯胺和硝基苯等有机污染物流入松花江,导致江水严重污染,沿岸数百万居民的生活受到影响,吉林省松原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先后停水多日。顺流而下的污染甚至威胁到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造成严重的国际负面影响。此次事件还暴露出信息不公开、危机处理能力不足等弊端,如哈尔滨曾出现谣言四起、抢购饮用水等恐慌场面。
事后,国务院调查组认定这是一起特别重大水污染责任事件,对12名事故责任人作出党纪、政纪处理,原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为此辞职。5年间,国家为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累计投入治污资金78.4亿元。
广东北江镉污染事故
2005年12月15日,广东北江韶关段出现严重镉污染,高桥断面检测到镉浓度超标12倍多。北江是珠江三大支流之一,也是广东各市的重要饮用水源,因韶关地处北江上游,此次污染直接威胁下游近千万群众的饮水安全和成千上万企业的正常用水,部分城市自来水供应停止。经调查,事故起因是韶关冶炼厂设备检修期间违法超标排放含镉废水所致。

2006年
河北白洋淀死鱼事件
2006年2月和3月,素有“华北明珠”美誉的华北地区最大淡水湖泊白洋淀,接连出现大面积死鱼。调查结果显示,死鱼事件的主因是水体污染较重、水中溶解氧过低,最终造成鱼类窒息。据统计,河北任丘市所属9.6万亩水域受到污染,水色发黑,有臭味,网箱中养殖鱼类全部死亡,淀中漂浮着大量死亡的野生鱼类,部分水草发黑枯死。
吉林忙牛河水污染事件
2006年8月21日,吉林省吉林市环保局接到群众举报,忙牛河附近发生化工污染。经现场勘察,发现部分水质呈红色,并伴有少量泡沫,污染物为二甲基苯胺,并形成长约5公里的污染带。经调查,此次事故系吉林长白山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向忙牛河中人为排放化工废水所致。
湖南岳阳砷污染事件
2006年9月8日,湖南省岳阳县城饮用水源地新墙河发生水污染事件,砷超标10倍左右,8万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经调查,造成此次污染的祸首是上游3家化工厂,因日常性排放工业污水,致使大量高浓度含砷废水流入新墙河。

四川泸州电厂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2006年11月15日,四川泸州川南电厂工程施工单位在污水设施尚未建成的情况下,开始燃油系统安装调试,造成柴油泄漏混入冷却水管道并排入长江。当天,该企业报告进入长江的柴油为0.38吨,经环保部门督查,次日再报进入长江的柴油实为16.945吨。这起事故导致泸州市城区停水,并进入重庆境内形成跨界污染。
事后,国家环保总局认定这是一起重大环境污染事件,泸州川南发电有限公司被处20万元人民币的经济处罚,公司相关责任人被分别处以扣减奖金、撤销职务等处罚。2007年5月15日前,四川环保局暂停审批沪州市除污染治理项目外所有新建项目。

2007年
太湖、巢湖、滇池爆发蓝藻危机
从2007年5月29日开始,江苏省无锡市城区的大批市民家中自来水水质突然发生变化,并伴有难闻的气味,无法正常饮用。原因是作为当地饮用水源的太湖出现了大面积蓝藻,这个年年侵扰太湖的“常客”,这一年来得更早、更凶。小小蓝藻一夜间打乱了数百万无锡市民的正常生活,超市内的纯净水被抢购一空,街头零售的桶装纯净水也价格猛涨。
进入6月份,巢湖、滇池也出现蓝藻。安徽巢湖西半湖出现了5平方公里左右的大面积蓝藻,随着持续高温,巢湖东半湖也出现蓝藻,威胁当地饮水安全。云南昆明滇池也因连日天气闷热,蓝藻大量繁殖。在滇池海埂一线的岸边,湖水如绿油漆一般,并伴有阵阵腥臭。
江苏沭阳水污染事件
2007年7月2日下午3时,江苏沭阳县地面水厂发现,短时间内,大流量的污水侵入到位于淮沭河的自来水厂取水口,水流出现明显异味。经检测,取水口的水氨氮含量为每升28毫克左右,远远超出国家取水口水质标准。由于被污染的水经处理后仍不能达到饮用水标准,城区供水系统被迫关闭,20万人口用水受到影响,整个沭阳县城停水超过40小时。

2008年
广州白水村“毒水”事件
2008年3月2日,广州白云区钟落潭镇白沙村41名村民在自家或在饭馆吃过饭后,不约而同出现了呕吐、胸闷、手指发黑及抽筋等中毒症状,被陆续送往医院救治。据调查,此次污染的原因是白沙村里一私营小厂使用亚硝酸盐不当,污染了该厂擅自开挖的位于厂区内的水井,而该水井的抽水管和自来水管非法私自接驳,又导致自来水污染。
云南阳宗海砷污染事件
2008年6月以来,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的阳宗海被测出水体中的砷浓度严重超出饮用水安全标准,直接危及两万人的饮水安全。从7月8日起,沿湖周边民众及企业全面停止从中取水作为生活饮用水。9月12日,云南省政府决定对阳宗海实施“三禁”,即禁止饮用、禁止游泳、禁止捕捞水生产品。并决定采取措施查处污染企业,启动综合治污措施,争取用3年左右使阳宗海水质恢复正常。
因这起污染事件,云南省对26名政府工作人员实施了行政问责,其中12人予以免职处分。为强化环境执法,昆明市公安局成立了环境保护分局,这一机构设置在全国尚属首次。

2009年
江苏盐城水污染事件
2009年2月20日,因自来水水源受到酚类化合物污染,江苏盐城市大面积断水近67小时,20万市民生活受到影响,占该市市区人口的五分之二。据调查,制造这起污染事件的竟是被评为当地标兵企业的盐城市标新化工厂,该厂为减少治污成本,居然趁大雨天偷排了30吨化工废水,最终污染了水源地。事后,该厂两名负责人因“投放危险物质罪”分别被判处10年和6年有期徒刑,这也是我国首次以这一罪名对环境污染事件作出刑事处罚。
山东沂南砷污染事件
2009年4月,山东沂南县亿鑫化工有限公司在未获批相关手续的情况下,非法生产阿散酸,并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含砷有毒废水存放在一处蓄意隐藏的污水池中。7月20日、23日深夜,趁当地降雨,该公司用水泵将含砷量超标2.7254万倍的废水排放到涑河中,造成水体严重污染。事后,三名涉案负责人被分别判刑,并被判共同赔偿国家3714万元的经济损失。
陕西汉阴尾矿库塌陷事故
2009年8月29日、30日,陕西汉阴县黄龙金矿尾矿库排洪涵洞尾部相继发生两处塌陷,约八千立方米左右尾砂泄漏。险情导致尾矿库附近的青泥河水受到严重污染,并严重威胁与其通过涵洞相连的观音河水库水质,而后者是汉阴县城老城区自来水的主要水源地。
湖南浏阳镉污染事件
2003年,湖南省浏阳市镇头镇双桥村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长沙湘和化工厂,次年4月,该厂未经审批建设了1条炼铟生产线,并长期排放工业废物,在周边形成了大面积的镉污染,进而导致植被大片枯死,部分村民因体内镉超标出现头晕、胸闷、关节疼痛等症状,两名村民因此死亡。2009年7月29日、30日,当地上千名村民因不堪污染之害,围堵镇政府、派出所。事后,与制造污染有关的企业负责人、政府官员等受到刑事追究、停职等处理。
多地爆发儿童血铅超标事件
2009年8月,陕西凤翔县接受检测的1016名儿童中,共查出851名儿童血铅超标,进而引发恶性群体性事件。随后,湖南武冈市被查出1354名儿童血铅超标,福建上杭县被查出121名儿童血铅超标。12月下旬,广东清远市数十名儿童也被集体查出铅中毒。经调查,这些铅中毒事件均与当地企业的污染排放有关,重金属污染问题由此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有色金属之乡”饮水告急
2009年有调查报告披露,被称为“有色金属之乡”的湖南,采选、冶炼、化工等企业多分布于湘江流域,由此导致了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多年以来,湖南的汞、镉、铬、铅排放量位居全国第一位,砷、二氧化硫和化学耗氧量(COD)的排放量居全国前列。湘江流域鱼类大幅减少,数以千亩的农田无法耕种,相当地域的鱼类、粮食、蔬菜不能食用,4000万人口的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

2010年
紫金矿业铜酸水渗漏事故
2010年7月3日,福建省紫金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紫金山铜矿湿法厂发生铜酸水渗漏,9100立方米的污水顺着排洪涵洞流入汀江,导致汀江部分河段严重污染,当地渔民的数百万公斤网箱养殖鱼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3187.71万元人民币。但紫金矿业却将这起污染事故隐瞒9天才进行公告,并因应急处置不力,导致7月16日再次发生污水渗透。9月21日,位于茂名市的信宜紫金矿业有限公司银岩锡矿高旗岭尾矿库还发生溃坝事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事发后,当地多名官员被停职检查或责令辞职,相关企业负责人被刑事拘留。2010年10月8日,福建省环保局对紫金矿业作出罚款956.313万元人民币的行政处罚决定,创下对污染企业的最高罚款纪录。
大连新港原油泄漏事件
2010年7月16日下午,大连新港一艘利比里亚籍30万吨级的油轮在卸油附加添加剂时,导致陆地输油管线发生爆炸,并引起旁边5个同样为10万立方米的油罐泄漏。直到7月22日,泄漏才被基本堵死。据测算,此次事故至少污染了附近50平方公里的海域。
松花江化工桶事件
2010年7月28日,吉林省两家化工企业的仓库被洪水冲毁,7138只物料桶被冲入温德河,随后进入松花江。桶装原料主要为三甲基一氯硅烷、六甲基二硅氮烷等,污染带长5公里。为防止危机扩大,沿岸出动上万人拦截,城市供水管道被切断,几乎是5年前吉林石化爆炸的翻版。

河南铬废料堆积成城市毒瘤
2010年10月25日,有媒体报道,河南省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八九十年代兴建了一批化工企业,并留下了六百多万吨废料铬渣,成堆存放在二十多个城市的周边,成为“城市毒瘤”。铬渣中含有致癌物铬酸钙和剧毒物六价铬,因这些铬渣堆大多没有防雨、防渗措施,经过几十年的雨水冲淋、渗透,已成为持久损害地下水和农田的污染扩散源。

2011年
血铅超标事件频发不止
2009年、2010年多地曝出的血铅超标事件,在2012年继续蔓延。1月,安徽怀宁县高河镇新山社区检测出228名儿童血铅超标;3月,浙江台州市路桥区峰江街道上陶村检测出172人血铅超标,其中儿童53人。浙江湖州市德清新市的海久电池股份有限公司被曝造成332人血铅超标,其中儿童99人;5月,广东省紫金县的三威电池有限公司被曝造成136人血铅超标,其中达到铅中毒判定标准的59人;9月,上海康桥地区25名儿童被测出血铅超标。
导致上述血铅超标的污染源,几乎全是蓄电池企业。环境保护部2011年3月对388家铅蓄电池企业进行督察发现,大多数中小企业存在各种环境违法问题,为此对铅蓄电池企业进行重点整治。其中因德清血铅事件,对湖州市实施全面区域限批。

渤海蓬莱油田溢油事故
2011年6月4日,中海油与康菲石油合作的蓬莱19-3油田发生漏油事故,截至12月29日,这起事故已造成渤海6200平方公里海水受污染,大约相当于渤海面积的7%,其中大部分海域水质由原一类沦为四类,所波及地区的生态环境遭严重破坏,河北、辽宁两地大批渔民和养殖户损失惨重。
事故发生后,中海油和康菲公司因信息披露不全、推诿卸责、处置不力等等而饱受舆论批评,索赔工作进展艰难,直到次年才有所突破,其中,国家海洋局于2012年4月27日宣布,康菲公司和中海油将支付总计16.83亿元的赔偿款,此数额创下了我国生态索赔的最高纪录。
哈药总厂陷“污染门”
2011年6月5日,中央电视台曝光哈药集团制药总厂长期违规排污:工厂周边废气排放严重超标,恶臭难闻;部分污水处理设施因检修没有完全启动,污水直排入河,导致河水变色;大量废渣要么不分地点简单焚烧,要么直接倾倒在河沟边上。对药厂相邻区域空气质量检测结果显示,硫化氢气体超标1150倍,氨气超标20倍。且这种“水陆空”立体式排污已非一日,周边居民曾多年投诉,但哈药总厂始终不愿投资解决问题。

浙江杭州水源污染事件
2011年6月5日上午,浙江杭州市余杭区余杭镇居民发现自来水有异味,当地水厂取水时也发现水体飘出一股类似松香水、油漆的气味。经检测,被污染的水体中出现了10种左右挥发性的苯烯类有机物质,污染源则来自青山湖附近的一个工业园区。因这起污染事件,当地部分地区停止供水。
云南曲靖铬渣污染事件
2011年8月,云南曲靖陆良化工实业有限公司将5222.38吨重毒化工废料铬渣非法倾倒,导致珠江源头南盘江附近水质受到严重污染,附近农村77头牲畜死亡,并对周围农村及山区留下长期的生态风险。
苹果公司中国代工厂被指污染环境
2011年9月,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自然之友等36家环保组织发布题为《苹果的另一面》的调查报告,披露苹果公司在中国大陆的27家疑似供应商存在严重环境问题。随后,环保组织与苹果公司展开了一系列关于净化产业链的谈判。该年10月,苹果中国江苏代工厂因污染环境被勒令停产整顿。这一事件引发了人们对国际大品牌环保责任的讨论。
甘肃徽县血镉超标事件
2011年10月23日,地处甘肃徽县的宝徽集团锌冶公司一名职工体检时查出体内血镉异常。随后对该公司869名职工的体检结果显示,共有266人血镉超标,71人住院治疗。经调查,该公司防护措施不到位是造成员工血铬异常的主要原因,相关责任人为此受到处理。

江西铜业排污祸及下游
2011年12月,江西铜业在江西德兴市下属的多家矿山公司被曝常年排污乐安河,祸及下游乐平市9个乡镇四十多万群众。乐平市政府的调查报告显示,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上游有色矿山企业每年向乐安河流域排放六千多万吨“三废”污水,废水中重金属污染物和有毒非金属污染物达二十余种。由此造成9269亩耕地荒芜绝收,1万余亩耕地严重减产,沿河9个渔村因河鱼锐减失去经济来源,当地民众重金属中毒病症和奇异怪病时有发生。而相关企业根据协议作出的赔偿金额,平均每年每人不足一元。

2012年
广西龙江河镉污染事件
2012年1月15日,因广西金河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河池市金城江区鸿泉立德粉材料厂违法排放工业污水,广西龙江河突发严重镉污染,水中的镉含量约20吨,污染团顺江而下,污染河段长达约三百公里,并于1月26日进入下游的柳州,引发举国关注的“柳州保卫战”。这起污染事件对龙江河沿岸众多渔民和柳州三百多万市民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截至2月2日,龙江河宜州拉浪至三岔段共有133万尾鱼苗、4万公斤成鱼死亡,而柳州市则一度出现市民抢购矿泉水情况。事发后,肇事企业的10名责任人因涉嫌污染环境罪被逮捕。
江苏镇江水污染事件
2012年2月3日中午开始,江苏镇江市自来水出现异味,镇江自来水公司最初的解释是“加大了自来水中氯气的投放量”,但其后两天,镇江发生了抢购饮用水风波。2月7日,镇江市政府承认:水源水受到苯酚污染是造成异味的主要原因。相关部门调查发现,曾停靠镇江的韩国籍“格洛里亚”号货轮有排放污染源的重大嫌疑。3月,镇江市自来水公司正式向法院起诉该货轮。

⑸ 近几年来中国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

近几年中国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有哪些?

近年来中国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有以下五件:

1、太湖水污染事件

2007年5月, 江苏省无锡市城区的大批市民家中自来水水质突然发生变化,并伴有难闻的气味,无法正常饮用。无锡市民饮用水水源来自太湖。因此,无锡市民纷纷抢购超市内的纯净水,街头零售的桶装纯净水也出现了较大的价格波动。

此次事件,市政府称是持续高热造成的,国家环保总局认为既是天灾也是人祸。民间普遍认为是政府为了经济业绩大量兴建排污严重的化工厂,却对太湖污染治理不力造成了今天的恶性事件,而政府的弄虚作假,使得太湖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有研究显示,无锡水污染事件主要是由于水源地附近蓝藻大量堆积,厌氧分解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NH3、硫醇、硫醚以及硫化氢等异味物质。

⑹ 无锡36死交通事故调查结果公布,谁将为此承担责任

我国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一直居高不下,这也告诉我们安全驾驶是多么的重要。近日,针对无锡“9·28”特大交通事故,相关部门也公布了调查结果。据了解,造成无锡“9·28”特大交通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大客车在高速上前轮爆胎后,车辆失去方向后两次与中央隔离带相撞,最终与对向行驶的大货车相撞,这起事故造成36人死亡,36人受伤,同时导致经济损失高达7100余万元。

虽然目前事情得到了最终结果,但36条鲜活的生命已经离我们远去,这也是36个家庭的悲剧,所以这里也提醒广大司机朋友,外出驾驶时一定要提前做好安全保障工作,同时乘客也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好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

⑺ 2007年5月太湖蓝藻大暴发,造成无锡市饮水危机。阅读材料与图片,对太湖蓝藻大暴发事件进行研究,完成下


(1)污染抄(或环境污染)
(2)自然原因:太湖初夏季节水温高、水位低、水体流动性差。
人为原因:工业污水、农业污水与生活污水大量排放,湖水氮、磷含量高,富营养化现象严重。
(3)2007年5月初,无锡地区气温比正常年份偏高,蓝藻上浮时间提前,光照充足,蓝藻繁殖生长速度加快;降水少,太湖水位降低,氮、磷浓度提高;吹偏南风的时间提前,使蓝藻提前聚集到处于西北方向的无锡水域。
(4)优点:污水经过芦苇等植被的生物净化,从根本上解决了太湖地区污水的处理与排放问题。
缺点:运输线路长,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且要协调各方力量。

⑻ 近几年来中国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

  1. 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时间 2005年11月13日)

2012年1月15日,广西龙江河拉浪水电站网箱养鱼出现少量死鱼现象被网络曝光,龙江河宜州市拉浪乡码头前200米水质重金属超标80倍。时间正值农历龙年春节,龙江河段检测出重金属镉含量超标,使得沿岸及下游居民饮水安全遭到严重威胁。当地政府积极展开治污工作,以求尽量减少对人民群众生活的影响。

拓展资料

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指自然的或人为的破坏,向环境中添加某种物质而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而产生危害的行为。(或由于人为的因素,环境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使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人类的正常生活受到有害影响。)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类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条件的现象。

⑼ 无锡燃气管道泄漏引大火致1死2伤,造成事故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说到天然气,大家对它的第一印象可能就是天然气是一个非常便利的东西。因为他们不仅让我们去停止使用煤这种污染性比较大的燃料之外,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非常多的便利,所以说也可以说是非常的不错了。但是在无锡是有一些工作人员他们在进行施工的时候却没有想到发生了一个意外,就是说的一个天然气的管道不幸被泄露而产生相应的爆炸。而之所以造成这样事故的原因,很多网友也对此进行了相应的猜测。

所以说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之中,如果说相关人员要进行相应的探索,我们一定要看出他周围的环境是什么样了,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那些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的一个作业。

⑽ 无锡两女子凌晨开车冲入河中溺亡,造成事故的原因是什么

目前造成事故的原因尚在调查之中,酒驾或者疲劳驾驶导致事故可能性较大。

在11月13日的凌晨3点多,江西无锡的路上,有两名女子正参加完聚会之后回家的途中,不慎驾驶冲入河水中。当时相关部门知晓后就立即展开了救助,但是因为在水下被困时间过长,两名女子被打捞上来的时候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

最后,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多加学习一些危机情况下的急救知识。可以在网络上或者其他途径多学习一些急救知识。这样即使遭遇了不测,还可以给自己营造一丝自救的可能性,为生命安全多一个保障。逝者已逝,他们的家人一定是悲痛不已的。对死者多一份同情,对自己多一份惊醒。另外,社会公共部门也可以对这些有安全隐患的地方多加防护。

与无锡污水事故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污水泵吸水槽怎么安装 浏览:124
树脂像会摔碎吗 浏览:458
纯水桶为什么会长绿毛 浏览:94
树脂容器漏水 浏览:70
如何提升自家路由器的网速 浏览:363
回赞助手怎么用 浏览:339
瓷盆上面水垢怎么去除6 浏览:480
铁离子含量大的水怎样经过离子交换树脂 浏览:159
诸暨市第二污水厂 浏览:236
洗漱台面上的水垢怎么洗 浏览:37
国际除垢技术最新研究进展 浏览:664
含油废水如何防止乳化的产生 浏览:55
哪个品牌的纯净水可以上液相 浏览:31
空气净化器开负离子有什么作用 浏览:682
分散质微粒可透过滤纸 浏览:419
安吉尔的反渗透膜怎么样 浏览:890
可用于减压蒸馏 浏览:380
细胞培养基浓缩需要超滤离心管 浏览:605
在市污水工作前景怎样 浏览:768
彩色亚克力树脂板景观 浏览:607
© Arrange www.jmangel.gd.cn 2017-2021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