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污水知识 > 巢湖废水排放

巢湖废水排放

发布时间:2022-06-14 16:43:38

㈠ 目前中国环境恶化到什么程度

图2:中国城市的空气污染状况

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界定

中国城市每天报道的空气质量按环保部门监测的空气污染指数而定。根据污染指数的不同,空气质量被分为一、二、三、四、五级。级别数字的增加表示空气质量变差。图1展示了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与健康的关系。
(见图1)

中国城市大气环境状况

《200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指出:中国城市空气状况与前几年相比有所好转,但整体的污染水平仍较严重。在受到监测的338个城市中,大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不到3%,空气污染指数高于三级的城市占到了63.5%,其中有112个城市的平均污染指数达到了四级,属重度污染。目前严重影响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的污染物为悬浮颗粒物(TSP)或称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即直径在10微米以内的悬浮颗粒物)。由于可吸入颗粒物上常常附着有害的重金属、酸性氧化物、有机污染物、细菌和病毒等,它们被人尤其是儿童吸入后,对健康的危害很大。
(见图2)
中国目前的酸雨问题

(见图3)
中国部分地区二氧化硫污染仍很严重,少数大城市氮氧化物的浓度较高。这些酸性气体导致了酸雨的形成。中国目前酸雨区面积占国土面积30%,主要分布在华中、华南、西南和华东地区,北方只有局部地区出现酸雨。。酸雨会造成农田减产、森林生态破坏、城市设施锈蚀或老化、历史遗迹风蚀加剧等多种危害,因此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中国的水资源状况
中国水资源紧张,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立方米。按1998年人口计算,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221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的1/4。全国3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近百个城市严重缺水。
中国的地表水资源主要集中在七大水系:长江(年径流量:9513亿立方米)、黄河(年径流量:661亿立方米)、松花江(年径流量:762亿立方米)、辽河(年径流量:148亿立方米)、珠江(年径流量:3338亿立方米)、海河(年径流量:228亿立方米)和淮河(年径流量:622亿立方米)。
中国的水质标准和水质状况
中国制定的《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88》把水分为五类。水质按一、二、三、四、五类而逐步下降。当水质下降到三类标准以下,即:四类和五类,由于所含的有害物质高出国家规定的指标,会影响人体健康,因此不能作为饮用水源。
《200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指出:七大水系有机污染普遍,各流域干流只有57.7%的断面满足三类水质的要求,21.6%的断面为四类水质,6.9%的断面属五类水质,13.8%的断面属劣五类水质。(见图1)
中国的主要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太湖流域总氮、总磷等超标突出,属富营养化状态。环湖主要河流及环湖交界水体污染严重。滇池为劣五类水质,处于重富营养化状态(见图2)。巢湖属劣五类水质,总氮、总磷超标严重,属中富营养状态。其它大型淡水湖泊洱海、兴凯湖和博斯腾湖水质良好,湖体水质均达到三类水质标准。洞庭湖、镜泊湖和洪泽湖水质达到四类水质标准;白洋淀、达赉湖和南四湖污染严重,均为劣五类水质。

中国的地下水资源和水质
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地下水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河北、河南的豫北地区和山东的西北地区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区已连成一片,形成包括北京和天津在内的华北平原地下水漏斗区,面积超过4万平方公里。东南、中南和西南地区地下水水位变化较为平衡。

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或面状污染。局部地区地下水部分水质指标超标,主要有矿化度、总硬度、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铁、锰、氯化物、硫酸盐、氟化物、pH值等。在污染程度上,北方城市重于南方城市,尤以华北地区污染较突出。

中国的污水排放状况
2000年,中国全国污水排放总量为415亿吨(其中COD排放量1445万吨)。工业废水排放量194亿吨(COD排放量705万吨),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221亿吨(COD排放量740万吨)。生活污水的排放量超过了工业污水,成为影响水体的主要污染源。
中国的工业污水主要来自化工、制药、石化、造纸、食品、制革、纺织、采矿和石油钻探等行业。城市生活污水中含大量的粪便、洗涤用品、化妆品、泔水等等,多数未经任何处理而直接排入了江河湖泊。农业中过量使用的化肥和农药对水体也带来了相当大的污染问题。
中国的固体废弃物产生总量
据《200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报告:中国工业固体废物年产总量为8.2亿吨,其中县及县以上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6.7亿吨,乡镇工业的产生量为1.5亿吨。危险废物产生量为830万吨。

随着中国化学工业的发展,有毒有害废弃物也有所增长。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都未经过严格的无害化和科学的安全处置,成为中国亟待解决并具有严重潜在性危害的环境问题。

中国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1.4亿吨,城市人均年产生活垃圾440公斤(已高于一些欧洲国家的人均垃圾产生量),但能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还不到10%,垃圾围城现象较为普遍。简单堆放的垃圾不仅影响城市景观,同时从垃圾中释放的气体和渗滤液污染着大气、水和土壤,成为中国城市面临的棘手的环境问题。
由于综合利用和处置率低,工业固体废物和城市生活垃圾大都堆积在城市的郊区和河岸、荒滩上,已成为严重的污染源,累计堆存量达65亿吨,占地5万余公顷。(见图1)

中国工业废弃物的来源和组成
中国的工业固体废弃物有95%来自以下行业:矿业、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食品饮料及烟草制造业、建筑材料及其它非金属矿物制造业、机械电气电子设备制造业。
目前中国的工业固体废弃物大致组成如下:尾矿29%,粉煤灰19%,煤矸石17%,炉渣12%,冶金废渣11%,其它废弃物10%,危险废弃物1.5%,放射性废渣0.3%。
中国固体废弃物资源利用状况
中国目前废旧资源的利用率只相当于世界先进水平的1/4-1/3,大量可再生资源尚未得到回收利用,流失严重并造成污染。中国每年因再生资源未得到回收利用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00-300亿元中国的土地资源量
中国的土地总面积居于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面积仅为0.777公顷,是世界人均土地资源量的1/3。
《200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指出:2000年中国耕地总面积为1.282亿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为0.101公顷,不足世界人均耕地的一半。由于基本建设等对耕地的占用,目前全国的耕地面积以每年平均数十万公顷的速度递减。

中国的耕地质量
中国耕地的土壤质量呈下降趋势。全国耕地有机质含量平均已降到1%,明显低于欧美国家2.5%-4%的水平。东北黑土地带土壤有机质含量由刚开垦时的8%-10%已降为目前的1%-5%;
中国缺钾耕地面积已占耕地总面积的56%,约50%以上的耕地微量元素缺乏,70-80%的耕地养分不足,20-30%的耕地氮养分过量。由于有机肥投入不足,化肥使用不平衡,造成耕地退化,保水保肥的能力下降。2000年,西北、华北地区大面积频繁出现沙尘暴与耕地的理化性状恶化,团粒结构破坏有很大关系。(见图1)
中国耕地的水土流失
中国约有1/3的耕地受到水土流失的危害。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相当于在全国的耕地上刮去1厘米厚的地表土(50年来,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达4000万亩),所流失的土壤养分相当于4000万吨标准化肥,即全国一年生产的化肥中氮、磷、钾的含量。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和植被破坏。
中国耕地目前面临的污染
2000年对30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壤有害重金属抽样监测发现,其中有3.6万公顷土壤重金属超标,超标率达12.1%。
环境污染事故对中国耕地资源的破坏时有发生,2000年发生的891起污染事件共污染农田4万公顷,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2亿元。
中国每年对农药的使用量约2亿3千万公斤,其中除草剂占17%,杀菌剂占21%,杀虫杀螨剂占62%,而在杀虫剂中,具高毒性的有机磷农药占70%。(见图2)
图片来源: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

中国的草地资源量
中国是草地资源大国,拥有草地近4亿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40%,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占有草地仅0.33公顷,为世界人均草地面积0.64公顷的一半。中国的草地资源以天然草地为主,84.4%的草地分布在西部,面积约3.31亿公顷。(见图1)

中国草地的质量
中国的草地可利用面积比例较低。优良草地面积小,草地品质偏低,人工草地比例过小,天然草地的质量在不断下降。中国百亩草地产肉量只25.5公斤,产奶26.8公斤,毛3公斤,仅为相同气候带下美国的1/27,新西兰的1/82。

中国草地退化严重
由于植被破坏、超载放牧、不合理开垦以及草原工作的低投入、轻管理等,中国90%的可利用天然草地不同程度地退化。目前全国草地退化、沙化、盐渍化的面积已达1.35亿公顷。全国草地的退化使平均产草量下降了30%-50%。

中国草地面临的灾害
由于草地的生态平衡被破坏,2000年,在中国的新疆、内蒙古、青海、甘肃、四川、陕西、宁夏、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等十二省(或自治区)普遍发生了草地鼠害和虫害,受影响的草地总面积为4266.7万公顷,其中,虫害面积为1466.7万公顷,鼠害面积为2800万公顷。2001年中国内蒙古地区的草地普遍遭受了严重的旱灾,使大面积草原没有了植被而只剩下黄沙。
资料来源: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CBCF)
中国的森林资源

被毁灭的林区
图片资料来源: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CFEJ)
中国的森林资源量
中国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森林质量不高。中幼龄林比重大,其面积占全国林分面积的70%以上,人工林中的幼龄林比例高于85%。
1998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世界森林资源评估报告》指出:中国的森林面积为1.34亿公顷,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3.9%。中国人均森林面积列世界第119位。中国森林总蓄积量为97.8亿立方米,占世界森林总蓄积量的2.5%。世界人均拥有的森林蓄积量为71.8立方米,而中国人均森林蓄积量仅为8.6立方米。
2000年,中国全国绿化委员会发布的第一份《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除台湾省外,全国人工林面积达4666.7万公顷,人工林蓄积量为10.1亿立方米,其发展速度和规模均居世界首位。目前中国森林面积达到1.5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6.55%,森林蓄积量为112.7亿立方米。
中国森林资源的消耗
根据《200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国全国林木年均净增长量为4.58亿立方米,年均净消耗量为3.71亿立方米,林业资源呈现长大于消的趋势。
中国森林面临的问题
由于长期乱砍滥伐和毁林开荒,中国宝贵的天然林面积大量减少。在占中国国土面积50%的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森林覆盖率不足1%,许多地区无林可言。

在中国,酸雨带来的酸沉降正导致大片森林衰退消失,森林受害面积上百万公顷。
2000年,中国全国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为874万公顷,森林火灾受害面积为8.84万公顷。

㈡ 中国水污染情况

总体严重,局部改变

㈢ 淮河和巢湖的污染情况

安徽省环境监测站五月份重点流域水质月报显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湖区整体水质属重度污染。这是巢湖湖区水质自今年二月以来,已经连续四个月重度污染。

与四月相比,淮河干、支流水质均好转。江苏奎河流入安徽境内的水质重度污染,其主要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浓度分别高达今年以来最高值。

五月,巢湖湖区整体水质属重度污染,水体呈中度富营养状态。主要环湖河流中,杭埠河、兆河水质良好,裕溪河、柘皋河水质轻度污染,白石天河水质中度污染,南淝河、十五里河、双桥河和派河水质重度污染。

目前合肥市已在巢湖沿岸实施严格的建设项目准入制,凡是向巢湖排放重金属和难解有机污染物以及氮磷项目一律停批,并全面禁止含磷洗涤用品的销售、使用等。

㈣ 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2019修订)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巢湖流域环境,防治水污染,保护水生态,建设绿色发展的美丽巢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活动。

本条例所称巢湖流域,包括巢湖湖体,巢湖市、肥西县、肥东县、舒城县和合肥市庐阳区、瑶海区、蜀山区、包河区的全部行政区域,以及长丰县、庐江县、含山县、和县、无为县、岳西县、芜湖市鸠江区、六安市金安区行政区域内对巢湖水体有影响的河流、湖泊、水库、渠道等水体的汇水区域。

有关法律、法规对饮用水水源和风景名胜区保护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三条巢湖流域水环境实行三级保护。巢湖湖体,巢湖岸线外延一千米范围内陆域,入湖河道上溯至一万米及沿岸两侧各二百米范围内陆域为一级保护区;巢湖岸线外延一千至三千米范围内陆域,入湖河道上溯至一万米沿岸两侧各二百至一千米范围内陆域为二级保护区;其他地区为三级保护区。

巢湖流域水环境一、二、三级保护区的具体范围,由省人民政府确定并公布。第四条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决策部署,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严格的环保标准,采取严厉的整治手段,建立严密的监控体系,有效防治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加强生态治理,减轻巢湖湖体富营养化,促进巢湖水质根本好转。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设立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利于水污染防治的经济、技术等措施,鼓励和支持水污染防治科学技术研究、成果运用和产业发展,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在公共服务平台上依法公开巢湖流域水环境质量、水污染物排放、水污染突发事件、目标责任、考核评价等水污染防治的公共信息。

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加强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宣传和普及,增强全社会自觉保护巢湖流域水环境的意识。第六条巢湖流域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水环境质量负责。

省人民政府建立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的议事协调机制,统筹协调解决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的重大问题。

合肥市人民政府对巢湖水环境质量负总责;根据国家制定的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编制并组织实施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指导、协调、督促辖区内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水污染防治职责。

六安、安庆、芜湖、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及有关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保证巢湖流域出界河流断面水质符合水环境质量要求,实行跨市、县行政区域边界上下游断面水质交接责任制。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协助上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入湖河道截污、清淤、保洁、生态修复等综合整治,实施建立垃圾、污水收集处置系统等农业和农村污染控制措施。第七条省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省巢湖管理局对水环境一级保护区内水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并履行省人民政府确定和合肥市人民政府委托的其他职责。

交通运输部门对船舶污染水域的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水行政、财政、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农业农村、林业、卫生健康、市场监督管理、文化和旅游、城市管理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有关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保护巢湖流域水环境,并有权对污染损害水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

巢湖流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在水污染防治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第二章监督管理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实施国家制定的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省巢湖管理局应当根据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和行动计划,组织实施水环境一级保护区水污染防治措施。

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进行各类开发建设活动,应当符合国家制定的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

㈤ 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2014修订)

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为了防治巢湖流域水污染,保护和改善巢湖水环境,促进科学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活动。
本条例所称巢湖流域,包括巢湖湖体,巢湖市、肥西县、肥东县、舒城县和合肥市庐阳区、瑶海区、蜀山区、包河区的全部行政区域,以及长丰县、庐江县、含山县、和县、无为县、岳西县、芜湖市鸠江区、六安市金安区行政区域内对巢湖水质有影响的河流、湖泊、水库、渠道等水体的汇水区域。第三条巢湖流域水环境实行三级保护。巢湖湖体,巢湖岸线外延一千米范围内陆域,入湖河道上溯至一万米及沿岸两侧各二百米范围内陆域为一级保护区;巢湖岸线外延一千至三千米范围内陆域,入湖河道上溯至一万米沿岸两侧各二百至一千米范围内陆域为二级保护区;其他地区为三级保护区。
巢湖流域水环境一、二、三级保护区的具体范围,由省人民政府确定并公布。第四条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严格的环保标准,采取严厉的整治手段,建立严密的监控体系,有效防治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加强生态治理,减轻巢湖湖体富营养化,促进巢湖水质根本好转。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设立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利于水污染防治的经济、技术等措施,鼓励和支持水污染防治科学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巢湖水污染防治。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公共服务平台,依法公开巢湖流域水环境质量、水污染物排放、水污染突发事件、目标责任、考核评价等水污染防治的公共信息。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开展环境保护科普教育,宣传巢湖水污染防治知识,提高社会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第六条省人民政府建立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的议事协调机制,统筹协调解决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的重大问题。
合肥市人民政府对巢湖流域水环境质量负总责;根据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编制并组织实施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指导、协调、督促辖区内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水污染防治职责。
六安、安庆、芜湖、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及有关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巢湖流域水环境质量负责;保证巢湖流域出界河流断面水质符合水环境质量要求,实行跨市、县行政区域边界上下游断面水质交接责任制。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协助上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入湖河道截污、清淤、保洁、生态修复等综合整治,实施建立垃圾、污水收集处置系统等农业和农村污染控制措施。第七条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的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省巢湖管理局负责水环境一级保护区内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并履行省人民政府确定和合肥市人民政府委托的其他职责。
海事管理机构对船舶污染水域的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水行政、财政、国土资源、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农业、渔业、林业、卫生、工商、旅游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有关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保护巢湖流域水环境,并有权对污染损害水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第二章监督管理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实施国家制定的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省巢湖管理局应当根据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和行动计划,组织实施水环境一级保护区水污染防治措施。
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进行各类开发建设活动,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的规划。第十条省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的需要,结合巢湖流域水环境承载力,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第十一条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和省巢湖管理局,根据国家核定的本省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水功能区纳污总量控制要求,以及流域水环境质量和水污染防治工作需要,拟订流域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逐级分解落实到巢湖流域市、县人民政府。
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公布巢湖流域市、县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完成情况。
对超过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有关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暂停审批新增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㈥ 巢湖是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是风景秀丽的鱼米之乡.最近市政府决定对城内护城河进行治理,使城内风景、环

A、清除河底污泥,以提高水的质量,有利于水域的保护,故A正确;
B、禁止生活污水、小企业废水和其它未经处理的水排入河中,有利于水域的保护,故B正确;
C、鼓励市民和企业采用低碳经济方式进行活动和生产,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保护了环境,故C正确;
D、护城河边的居民可以适当地将生活垃圾和废水倒入河中,使水质恶化,故D错误;
故选:D.

㈦ 太湖、巢湖、滇池是我国重点治理的三大湖,三大湖受到严重的富营养化污染,藻类疯狂繁殖,破坏了生态平衡

(1)N P(2) N(3)BOD=3.0mgO 2 ·dm -3 (4)COD=28 mgO 2 ·dm -3

㈧ 谁知道“三河三湖”的主要污染有哪些

三河三湖工程

"三河三湖"(淮河、海河、辽河、太湖、滇池、巢湖)水污染防治工作是我国"九五"期间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也是我国跨世纪的环保工程。目前"三河三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我国确定的"三河三湖"2000年阶段目标为:
(一)淮河流域:实现淮河水体变清(COD年均值干流达到Ⅲ类,主要支流达到 Ⅳ类),COD入河量控制在36.8万吨。
(二)太湖流域:实现太湖水体变清(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主要出入湖流COD达到地面水Ⅲ类标准),COD、总氮、总磷达到控制要求。
(三)滇池流域:外海COD达到或接近地面水Ⅲ类标准,草海COD达到地面水Ⅴ 类标准。
(四)巢湖流域:出、入湖的主要河道COD分别达到地面水Ⅲ类和Ⅳ类标准。
(五)海河流域:工业企业达标排放,COD排放总量控制到119.6万吨,入河量控制在88.4万吨;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到Ⅱ类标准,农村浅层地下水水质达到饮用标准,北京、天津、石家庄、秦皇岛四城市地面水水质达到5种类型功能要求,其它主要河流水质应有明显改善。
(六)辽河流域:工业企业达标排放,COD排放总量控制到27.12万吨;城镇集中式用水源地达到Ⅱ标准,全流域消灭超五类水体。
经过努力,目前"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工作进展顺利,"三河三湖"流域的水质恶化趋势得到控制,一些河段的水质有所改善,但主要支流和部分湖区水质污染依然严重。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淮河、太湖、巢湖、滇池流域已经达标企业确有反弹、不能稳定达标甚至偷排,海河、辽河流域尚有224家企业没有动工,包括一些大企业;
2、环保监督力量和执法手段不能满足执法需要;
3、结构性工业污染依然突出,造纸制浆企业依然是"三河三湖"流域的主要污染源;
4、城市污水处理建设进展缓慢,市级污水处理厂到2000年底能够投入运行的不到50%;
5、"三河三湖"流域内的一些支流污染依然较重,水质达标形势相当严峻。

长江黄河流域 干流43个水质监测断面均达到Ⅱ至Ⅲ类水质标准。主要一级支流汉江水质达到Ⅱ类水质标准;嘉陵江达到Ⅱ至Ⅲ类水质标准;岷江、湘江和赣江达Ⅱ至Ⅳ类水质标准。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和氨氮。干流7个水质监测断面Ⅱ、Ⅲ、Ⅳ和Ⅴ类水质比例分别为28.6%、42.8%、14.3%和14.3%。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等。黄河干流悬浮物浓度高达1500~5500毫克/升。两大支流渭河和汾河污染严重,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和石油类。

珠江流域 28个水质监测断面中,Ⅰ、Ⅱ、Ⅲ和Ⅳ类水质比例分别为57.1%、28.6 %、3.6 %和10.7%,水质良好。广东境内部分江段有机污染指标超过Ⅲ类标准。

松花江流域 16个水质监测断面中,Ⅲ、Ⅳ类水质比例分别为43.8%和56.2%。其中嫩江达到Ⅲ类水质要求,第二松花江以Ⅲ~Ⅳ类水质为主,松花江干流则以Ⅳ类水质为主。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和生化需氧量。

淮河流域 淮河流域 82个水质监测断面中,54.8%的断面达到Ⅰ~Ⅳ类水质要求,8.9%的断面属Ⅴ类水质,36.3%的断面属劣Ⅴ类水质。干流水质基本达到规划目标高锰酸盐指数为Ⅲ类的要求。流域枯水期水质较差,丰、平水期水质相对较好。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

海河流域 56个水质监测断面中,达到Ⅰ~Ⅲ类水质要求的占30.3%,主要分布在水源地及其上游生态保护区内,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7.1%和60.7%,主要分布在一般监管河流、跨省界河流及渤海湾入口处。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和氨氮。

辽河流域 16个水质监测断面中,Ⅱ、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比例分别为6.3%、25.0%、6.3%和62.4%。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和生化需氧量。

浙闽片河流 总体水质良好。水质达到Ⅰ类的断面占7.0%,Ⅱ类占30.0%,Ⅲ类占45.0%,Ⅳ类占9.0%,Ⅴ类占6.0%,劣Ⅴ类占3.0%。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金华江和衢江部分江段污染相对较重。

内陆河流 污染较轻,Ⅰ类水质的断面占21.0%,Ⅱ类水质占52.0%,Ⅲ类水质占26.0%,Ⅳ类水质占1.0%。

七大水系污染程度由重到轻顺序为: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和长江。各大流域片的主要污染河段均集中在城市河段。

大型淡水湖泊

太湖 101个监测点位中,80.0%的点位高锰酸盐指数达到规划要求。湖体22个点位中,总氮、总磷等超标突出,属富营养化状态。环湖主要河流及环湖交界水体污染严重。

滇池 湖体13个监测点位均为劣Ⅴ类水质,草海污染突出,外海高锰酸盐指数基本可达Ⅲ类水质要求,总氮、总磷污染仍很严重,处于重富营养化状态。

巢湖 湖体12个监测点位中,54.0%的点位为Ⅴ类水质,46.0%的点位属劣Ⅴ类水质,总氮、总磷超标严重,属中富营养状态。

其它大型淡水湖泊 洱海、兴凯湖和博斯腾湖水质良好,湖体水质均达到Ⅲ类水质标准;洞庭湖、镜泊湖和洪泽湖水质达到Ⅳ类水质标准;白洋淀、达赉湖和南四湖污染严重,均为劣Ⅴ类水质。

大型水库

北京密云、抚顺大伙房、吉林松花湖、天津于桥、湖北丹江口、合肥董铺、青岛崂山、烟台门楼、汉口石门和杭州千岛湖等10座大型水库中,千岛湖为Ⅰ类水质,于桥水库和松花湖为Ⅲ类水质,其余7座水库为Ⅱ类水质,大型水库水质总体良好。丹江口水库、千岛湖和石门水库处于贫营养状态,其他7座水库处于中营养状态。

地下水

2000年,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因降水量普遍较小及主要城市开采量增加,地下水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东南、中南和西南地区因降水量较大、地下水开采程度相对较低,地下水水位变化较为平衡。

黄淮海地区由于地下水开采量的不断增加和降水量的减小,近年来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积及漏斗中心水位埋深在不断增大;河北、河南豫北地区和山东西北地区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已连成一片,形成包括北京和天津在内的华北平原地下水漏斗区,面积超过4万平方公里。

2000年,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局部地区地下水部分水质指标超标,主要有矿化度、总硬度、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铁、锰、氯化物、硫酸盐、氟化物、pH值等。在污染程度上,北方城市重于南方城市,尤以华北地区污染较突出。我国大部分地区地下水水质趋于稳定或略有改善,但仍有部分城市和地区地下水污染加重。

废水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2000年,全国工业和城市生活废水排放总量为415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194亿吨,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221亿吨。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1445万吨,其中工业废水中COD排放量705万吨,生活污水中COD排放量740万吨。

2000年,全国工业废水处理率(含县及县以上工业和重点乡镇工业污染源)为94.7%,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82.0%;县及县以上工业废水处理率和排放达标率分别为95.0%和82.1%。

“三河三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淮河及"三湖"水污染防治工作第二阶段目标部分完成,海河及辽河治污正进入第一阶段。淮河流域已建成和在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38座。已建、在建规模312.5万吨/日,占应建规模(364.5万吨/日)的86.0%。太湖已建成和在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53座。滇池有5个城市污水治理项目正在建设,其中1个为扩建,4个新建。巢湖水污染综合整治全面展开。

㈨ 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保护和改善巢湖水质,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巢湖流域的河流、湖泊、水库、渠道等地表水体的污染防治。第三条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统一规划、综合整治的方针,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第四条省及巢湖流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含行署,下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省及巢湖流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利、交通、建设、农业、乡镇企业、林业、水产、经贸、旅游、土地、地质矿产、卫生、工商、公安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对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第五条省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和水污染物排放总量(以下简称排污总量)控制计划,并将其完成情况作为考核巢湖流域各级人民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
巢湖流域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水环境质量负责,并采取措施确保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和排污总量控制计划的实现。
省及巢湖流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根据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制定并实施本部门防治工作计划。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责任保护巢湖流域水环境,并有权对污染损害巢湖流域水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检举。
因巢湖流域水污染危害直接受到损失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要求致害者排除危害和赔偿损失。第七条对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奖励。第二章监督管理第八条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计划、水利、建设、水产等部门和巢湖流域设区的市人民政府、行署,划分巢湖流域水环境功能区,报省人民政府审批。第九条省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建立巢湖流域水环境监测网络。省及巢湖流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环境监测机构和水利部门的水文监测机构,共同承担巢湖流域水环境监测。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环境监测机构负责监测主要入湖河道口和巢湖、六安地区、合肥市交界处水质。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定期向省人民政府报告巢湖水质状况。第十条巢湖流域内的建设项目立项前,必须报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其是否污染环境、污染物排放是否超标、当地有无环境容量等进行审查。未经审查或者经审查否决的项目,有关部门不予办理立项征地手续。第十一条新建、扩建、改建直接或者间接向巢湖流域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和其他水上设施,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行署和市、县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须报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向巢湖流域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时,不得突破本行政区域排污总量控制指标。
巢湖流域超过本行政区域排污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市、县,不得新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项目;扩建、改建项目不得增加污染负荷。第十二条建设项目中水污染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水污染防治设施未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该建设项目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水污染防治设施必须正常运转,未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拆除或者闲置。第十三条向巢湖流域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应当依法按照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时间,向其申报登记拥有的污染物排放设施、处理设施和正常作业条件下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以及排放去向,并提供水污染防治方面的有关技术资料。逾期不报的,视为拒报。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接到申报之日起30日内提出审查意见;符合条件的,颁发排污许可证。
领取排污许可证的单位改变排放方式、排放去向的,应当提前15日向排污许可证颁发部门报告,履行变更手续。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接到申报之日起10日内作出批复。逾期不批复的,视为同意。

㈩ 中国 污水排放量是多少

二、水污染状况
1.水资源的污染:人口数量的几何增长、现代工业废水的乱排乱放、城市垃圾、农村农药喷洒等等,造成本来已是极少的淡水资源加剧短缺,无法为人所用。据统计,目前水中污染物已达2千多种(2221)主要为有机化学物、碳化物、金属物,其中自来水里有765种(190种对人体有害,20种致癌,23种疑癌,18种促癌,56种致突变:肿瘤)。在我国,只有不到11%的人饮用符合我国卫生标准的水,而高达65%的人饮用浑浊、苦碱、含氟、含砷、工业污染、传染病的水。2亿人饮用自来水,7000万人饮用高氟水,3000万人饮用高硝酸盐水,5000万人饮用高氟化物水,1.1亿人饮用高硬度水。
2.水污染的严重性:污染水的70%——80%直接排放,我国污水的处理能力只占20%左右。全国每年排污量约300亿吨。全国各大城市地下水不同程度受到污染。全国78条主要河流有54条遭污染.我国七大水系:长江,珠江,松花江,黄河,淮河,海河,辽河。七大水系中有一半河段受到污染,86%城市河段污染超标,比较严重的有:黄河,淮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等河流湖泊。
3.水中的有害物质:有机物: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农药、氨氮等;重金属:铅、汞、锰、镉等;微生物:细菌、致病菌。

联合国指出,每年全世界约500万人死于同水有关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于该年10月公布了威协人类健康的十大杀手,不洁饮水位列其中。

与巢湖废水排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半透膜到底允许什么物质通过 浏览:202
沁园饮水机一直在制水怎么办 浏览:556
过滤水龙头净水器什么牌子好 浏览:32
污水处理厂流量有什么说法 浏览:727
无锡化学镍废水浓缩设备多少钱 浏览:681
如何处理废水里面的胶水 浏览:884
南排河污水处理厂是国企么 浏览:564
污水液面传感器 浏览:996
造纸污水沉淀剂加入量 浏览:392
色弱污水处理厂 浏览:239
下道树脂边圈 浏览:197
反渗透膜酸洗方法 浏览:229
超滤膜PVDF材质 浏览:70
日本住友高分子树脂 浏览:240
屠宰污水怎么处理才能排干净 浏览:662
污水管道上截面宽度在哪里看 浏览:589
施工缝防水处理主要有哪五种形式 浏览:948
横沥先进工艺污水处理哪里有做 浏览:325
04蓝鸟空调滤芯怎么换 浏览:374
碟式反渗透膜片价格 浏览:772
© Arrange www.jmangel.gd.cn 2017-2021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