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东营油气开采区土壤地球化学环境研究
一、石油开采区污染源特点
油田开发给经济带来巨大推动力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环境问题。随着油田开发的进行,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
在石油的开发和生产过程中,井场附近的落地原油对土壤的污染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落地原油是指在油井生产过程中,没有进入集输管线而散落在地面的原油。原油落地后会与地面的水、砂、泥土形成混合物,其中的溶解气和轻烃则会挥发进入大气环境,造成大气污染。部分原油渗入土壤后,会造成土壤和地下水体的污染。那些积存于表层土壤中的原油会影响土壤的通透性和土壤中养分的释放,降低土壤中动物及微生物的活性,使土壤的综合肥力下降,高分子的烃类附着在植物根系上能够形成一层黏膜阻碍根系的呼吸和吸收作用,甚至引起根系腐烂,由此影响到上覆植被。土壤污染严重的地区还会改变地表生态,遭受污染的地区可能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内都会寸草不生。
石油污染物中文献报道较多的有酚、氰、苯并(a)芘等。酚类化合物是芳烃的含羟基衍生物。作物对酚有一定的忍耐能力,其适应范围因作物种类、品种、土壤类型和栽培条件而不同,污水含酚<25 mg/L时,水稻和小麦生长正常;>50 mg/L时,开始受抑制。作物体内酚的残留量随污水中酚浓度增加而增加;酚在植物各部分的残留量按茎叶>根>籽实的顺序递减,残留在籽实中的酚量占总残留量的比例很少。残留在农产品中的酚的毒性不大。污水中酚的浓度>12 mg/L时,部分蔬菜的品质变劣,口味变涩。酚对作物的危害起始浓度不同,水稻为200 mg/L,黄瓜、西红柿为100 mg/L。当用含酚0.003~11.0 mg/L的低浓度酚的污水灌溉蔬菜时,可增产6%~13.6%,对品质没有产生不利影响[8]。酚在土壤中易被降解矿化,一般不产生累积现象。
氰的性质有些像酚,它进入土壤后也极易分解、挥发。盆栽试验证明,用含氰(氰化钠)0.5~30 mg/L水浇灌水稻和油菜时,两者的生长发育未受明显影响;用含氰>50 mg/L的水浇灌时,生长发育和产量均受影响,开始在糙米和油菜中有氰残留,氰在水稻各部分的残留量按根>茎叶>谷壳>糙米的顺序递减。
石油在土壤中的残留是较强的。自从石油组分的多环芳烃类被确定为具有致癌的危险性以来,研究重点便放在多环芳烃的残留毒性上。以苯并(a)芘为代表的多环芳烃类物质,主要是各种碳氢化合物在760℃以上高温裂解过程中生成。根据徐瑞薇(1980)的综述,各国学者不断证明,在植物和微生物体内能够合成多环芳烃,正是这种生物合成的苯并(a)芘,构成了土壤中自然本底。与人类活动造成的外源污染相比,土壤中生物合成的浓度相对来说是非常低的。
从刘钧祜和应佩峰(1976)施用5种苯并(a)芘含量的污泥的试验结果来看,苯并(a)芘在耕层土壤中有明显残留,并随着污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多。无论是田间小区试验还是盆钵试验,结果是一致的。
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土壤苯并(a)芘能否经根系进入植物体并累积于植物体,特别是贮藏器官(如籽实)的报道,很不一致。美国1964年对8 个州进行的调查显示,工业区生长的小麦苯并(a)芘的含量(3.52×10 -9)为农业区生长的小麦(0.34×10 -9)的10倍;苏联某石油裂解厂附近生长的植物中,苯并(a)芘含量高达600×10 -9~5960×10 -9,并随距污染源距离的增加而递减。Siegfriend等(1975)连续6年每年每公顷施用3~6t垃圾堆肥,土壤中苯并(a)芘年投入增加量为150μg·m-2,但在胡萝卜及莴苣茎中未见苯并(a)芘的累积。王崇效等(1979)连续4年施入含5000~47 000μg/kg苯并(a)芘的污泥,在玉米、高粱、小麦的茎秆和籽实中均未发现苯并(a)芘的累积。高拯民(1981,1989)采用野外调查、盆钵试验等方法,研究污水灌区与清水灌区精白米中苯并(a)芘含量,发现二者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刘钧祜和应佩峰(1986)也获得了类似的结果,他们认为苯并(a)芘具有疏水特性,不论土壤中苯并(a)芘含量多寡,根部只限于接触吸收(或吸附)而难于通过根部组织向地上部组织运输。
石油类物质对土壤的污染在油田区域内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全面了解土壤中石油类物质含量及分布和演化规律是评价土壤石油污染的前提条件。因此,有必要对石油类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规律和转化过程进行研究。本次研究以胜坨油田井场附近土壤中落油污染研究为例,分析我国东部油田井场附近的土壤污染规律,为油气田勘探开发过程中的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提供依据,并可通过这一研究来分析石油类污染物对水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为石油的开发和生产区的环境保护提供参考数据。
二、研究区概况
本次研究区胜坨油田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境内,是我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中的高产油田。其构造位置在济阳坳陷北部,坨庄-胜利村-永安镇二级构造带的中段,东邻民丰洼陷、西及西南邻利津洼陷、南接东营中央隆起断裂带、北面为胜北弧形大断层遮挡。胜坨油田分为3个区块,其中三区位于胜坨油田的东部,西与二区相接,北是陈家庄凸起,西南与利津生油凹陷相邻,是一个物源、油源均丰富的含油区。
胜坨油田是由东西2个高点组成、被断层复杂化了的逆牵引背斜构造油气藏(图3-40)。油田内部断层发育,共有断层58 条,均为正断层。主要断层12 条,将油田分为11个断块,各断块自成独立的油水系统。“八五”以后又陆续发现了13 个小圈闭油藏。
图3-40 胜坨油田构造井位略图
本次研究的坨7断块位于三区的东南部,为一地堑式长条状断层,其北和东分别以2条大断层与坨28和坨11断块相接;断块内还发育有4条次级小断层,其中3条在中部,一条在东部。钻井揭示坨21断块为上第三纪和下第三纪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明化镇组、馆陶组、东营组和沙河街组;其中沙河街组分为4段,沙二段是主力含油层系。沙二段上部属三角洲-河流沉积,下部以三角洲相沉积为主。上部沉积时期,由于气候干燥,湖盆收缩,东营凹陷大部分地区接受河流相沉积。储层为河流-三角洲沉积,岩性为细砂岩和粉细砂岩,灰粒状砂岩。沙二段分为2 个油组,1~5 沙层为上油组,6~11 沙层为下油组。上油组以正韵律沉积为主,下油组以反韵律沉积为主。油藏含油面积自上而下变小,最大含油面积为3.5 km2,地质储量2104.0×104 t。
1961年,胜坨油田开始勘探,至2002年底累积探明含油面积81.0 km2,石油地质储量48 407×104 t,天然气储量88 900×104 m3。开采近40年来,对当地的土壤和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井场附近土壤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
(一)取样点设计及化验指标
土壤元素的平面分布规律研究以取样的五口井为例。取样时以第五个点作为井点,在其两侧分别取4个点进行元素平面分布规律分析。其中井Y317、Y3187、Y2129和Y4118每口井各取了9个点,而井Y6227由于条件限制只取了8个点。
土壤元素随深度的分布规律研究仍以取样的五口井为例,其中取样的深度范围在0~180 cm以内,土壤样品点的深度为0、20、40、60、80、100、140、180 cm 处的。井Y317分别对平面上4个点在深度范围内进行取样,而井Y3187、Y2129、Y4118和Y6227每口井只各取了2个点。
(二)微量元素分布
1.土壤元素的平面分布规律
土壤元素的平面分布规律研究以取样的五口井为例。取样时以第五个点作为井点,在其两侧分别取4个点进行元素平面分布规律分析。其中井Y317、Y3187、Y2129和Y4118每口井各取了9个点,而井Y6227由于条件限制只取了8个点。
图3-41为取样的五口井土壤元素的含量变化图,对其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分布规律。
对五口取样井Cr、Cu、Ni、Pb、Zn、As元素含量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得出以下规律和结论:
部分元素在井口附近有呈现高值的趋势,说明在井场附近这些微量元素出现异常,且这些异常与油田开发有关。其中Zn表现得较为突出,五口取样井中有四口井在井口处取得相对较高值。而As、Cu和Ni元素的含量曲线在井口周围的变化趋势不明显。因此,我们可以大胆推测,研究区井场附近的土壤中Cr、Pb、Zn元素受油田开发过程中落油污染的影响较大,而As、Cu和Ni元素受落油污染的影响较小。
个别取样井在离井口较远的取样土壤中部分元素的含量曲线有上翘的趋势,即在离井口一定距离处的土壤中部分微量元素的含量有所增加。由这一趋势我们可以认识到:井口附近土壤中Cr、Pb、Zn元素在井口处含量较高,随着离井口距离的加大,土壤元素的含量有减少的趋势,但这并不说明落油污染在井口处就最为严重,井场周围土壤的污染治理仍显得十分必要。这种异常可能是由于研究区范围内,井孔密集,相互间存在干扰。这一认识对于井场周围落油污染治理工作能够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针对图中出现的部分异常值,我们也可以对其进行解释。Y2129左侧的高值点是由于其左侧有一邻井Y2126的影响,而井Y6227的左侧和右侧土壤元素含量分别出现高值可能是由于井的左侧为一泥浆池,右侧为一小水塘,而土壤取样点位于它们附近的原因。但对于具体异常原因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对以上取样井附近土壤中微量元素P和F含量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得出以下规律和结论:
1)大多数井P元素的含量在井点处呈现低值,向两侧逐渐呈现高的含量值,随着离井口距离的增加含量保持稳定,可用图形“
图3-41 井场附近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平面变化图(图中△为井口)
2)F元素含量变化的波动性较大,且井口两端的含量曲线不具有对称性。因此推断F元素的含量变化可能与落油污染的关系不是很大。其中,同一井场附近土壤中F元素含量曲线在井口一侧先降低后增加,在另一侧先增加后降低的规律较为明显。
对以上取样井附近土壤中微量元素Hg和Cd的含量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得出以下规律和结论:
1)Hg元素的含量在井口附近的取样中,除在井Y317表现有明显的变化外,在其他井中含量变化的不是很明显。可以认为Hg元素的含量受落油污染的影响不是很大,极个别井场附近土壤中含量的异常变化,可能是由于石油勘探开发钻井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钻井液污染的影响。
2)Cd元素的含量基本上是在井口处的取样中表现高值,在井口两侧的土壤中含量降低并趋于稳定。井Y2129 井口左侧之所以会出现高值,怀疑是因为邻井Y2126 的影响。而井Y6227的左侧出现异常高值有可能是因为取样点位于泥浆池附近的原因。
2.深度剖面上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
土壤元素随深度的分布规律研究仍以取样的五口井为例,其中取样的深度范围在0~180 cm以内,土壤样品点的深度为0、20、40、60、80、100、140、180 cm 处的。井Y317分别对平面上4个点在深度范围内进行取样,而井Y3187、Y2129、Y4118和Y6227每口井只各取了2个点。
图3-42为井场附近钻孔中土壤微量元素的含量变化图,对其进行分析并找出其中的分布规律。
对以上取样井附近钻孔中土壤微量元素Cr、Cu、Ni、Pb、Zn、As的含量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得出以下规律和结论:
1)除个别异常点外,Cr和Zn元素的含量随深度的变化,曲线的形态基本一致,随深度的增加元素含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大值点一般都不是在井口处土壤中,1m深度以下土壤中元素的含量趋于稳定。Cr和Zn元素含量曲线的波动性较大这说明落油区地下土壤中Cr和Zn元素的含量受落油污染的影响较大,影响范围在1 m以内。
2)Cu、Ni、Pb和As元素的含量随深度的变化不大,仅在80 cm或1 m深度处土壤中元素的含量略有增加。这说明落油区地下土壤中Cu、Ni、Pb和As元素受落油污染的影响相对较小。
对井场附近钻孔中土壤微量元素P和F的含量变化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规律和结论:P和F元素的含量高值在1m深度范围以内出现,且曲线波动性较大。随后,大部分取样井P和F元素的含量略有降低。可见:在深度剖面上,P和F元素的含量变化不具有规律性。
对井场附近钻孔中土壤微量元素Hg和Cd含量变化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规律和结论:
1)Hg元素含量曲线总的变化趋势为地表处呈现高值,随着深度的增加含量降低,达到某一低值后,元素的含量趋于稳定。在向低值转化的过程中,会有一小幅度的波动变化。
2)Cd元素的含量高值出现在1m深度范围以内,且元素含量总的变化趋势为先增加后减少。这说明Cd元素受落油污染的影响范围在1 m以内。
图3-42a 井场附近钻孔中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变化图
图3-42b 井场附近钻孔中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变化图
(三)有机污染分布
1.井场附近土壤中烃类含量的平面分布规律
图3-43为井场附近土壤中烃类含量平面变化图,对其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分布规律。对五口取样井附近表层土壤中烃类含量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规律和认识:
1)饱和烃、芳烃、非烃和沥青质的含量曲线极具相似性,其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
2)多数取样井附近的土壤中,饱和烃、芳烃、非烃和沥青质的含量最大值存在于井口处。这与油田开发过程中落油易在井口处富集的现象相吻合。
3)井Y6227周围土壤中的4种石油物质含量的最大值不是在井口处。其中,在其左侧土壤中石油物质的含量存在最大值是由于取样点位于泥浆池附近的缘故。其右侧土壤中石油类物质的含量存在较大值可能是因为其样点位于一小水塘附近,受其影响较大。
研究区土壤中氯仿沥青A的含量是图3-43 中饱和烃、芳烃、非烃和沥青质含量的总和,其含量的变化规律对于分析土壤中落油的污染规律最具有实际意义。
对取样井表层土壤中的氯仿沥青A的含量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规律和认识:氯仿沥青A含量的最大值一般存在于井口附近的土壤中,这与采油过程中落油一般在井口处聚集较多的现象相一致。除井口外,还存在其他高值点,怀疑是施工过程中原油遗漏或其他因素的影响。
2.深度剖面上土壤中落油含量的变化规律
土壤中落油含量的分布规律研究仍以取样的五口井为例,其中取样的深度范围也在0~180 cm以内,为0、20、40、60、80、100、140、180 cm处的土壤样品点。
图3-44为井场附近深度剖面上土壤中落油的含量变化图,对其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分布规律。可以得出以下规律和认识:
1)取样井附近土壤中饱和烃、芳烃、非烃和沥青质的含量变化在各取样深度剖面上具有可比性。同一口井中,四种烃类物质的含量曲线的形态具有相似性,能够将其含量随深度的变化看作具有规律性。
2)饱和烃、芳烃、非烃和沥青质的含量最大值基本上出现在井口处的土壤样品中。自井口向下,含量急剧减少,在20、40和80 cm深度处的土壤样品中其含量出现部分高值。总体上,饱和烃、芳烃、非烃和沥青质的含量随取样深度的增加是减少的。
3)深度剖面上,土壤中饱和烃的含量值基本上较芳烃、非烃和沥青质的含量要大一些。其中沥青质的含量最少,芳烃和非烃的含量时大时小,变化较不稳定。
4)氯仿沥青A的含量均在井口处取得最大值,含量随深度变化的规律性较为明显。个别剖面上,氯仿沥青A的含量在40、80 cm深度取样点上有增加的趋势。
四、井场附近土壤污染的时间演化特征
为了研究落油污染的演化规律,本课题中选取的五口采样井的开采时间具有规律性,分别为20世纪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和2000年投入开采的油井。其中,Y317井为20世纪60年代开始投入开发,Y3187井为70年代开始投入开发,Y2129井为80年代开始投入开发,Y4118 井为90年代开始投入开发,Y6227 井为最近投入开发的。通过井场附近土壤中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图并结合开采年限,分析污染物含量随时间的演化规律。
图3-43 研究区井场附近土壤中烃类含量平面分布图(图中△为井口)
图3-44a 井场附近钻孔中土壤落油的含量变化图
图3-44b 井场附近钻孔中土壤落油的含量变化图
(一)落油污染区土壤中微量元素的演化规律
对图3-45中各元素在取样井地表处土壤中的含量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发现:
图3-45a 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演化图
图3-45b 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演化图
1)土壤中Cr、Cu、Ni、Zn、As元素的含量随时间的演化规律不是很明显。若能排除油田开发过程中钻井液及生活垃圾的排放等因素的影响,规律性会强一些,但分析起来会非常困难。因此,对这些元素的含量演化规律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
2)Pb元素在20世纪90年代和2000年投入开采的井附近土壤中的含量较以前开采的井附近土壤中的含量有增大的趋势。但由于增大的趋势不是很明显,再加之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因素很多,因此,很难有准确定论。
3)P、F、Hg和Cd元素的含量演化规律也不明显,几乎无规律可循。
其中,井Y4118附近取样点中Hg含量异常较明显,其影响因素值得进一步深究。
(二)井场附近土壤中烃类含量的演化规律
通过井场附近土壤中烃类物质的空间分布图并结合开采年限,分析落油中污染物的含量随时间的演化规律,为土壤落油污染治理工作提供指导依据。
对图3-46 井场附近土壤中落油物质的含量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出以下规律和结论:
1)饱和烃、芳烃、非烃、沥青质和氯仿沥青A的含量演化曲线变化趋势具有相似性。大致规律为:井场附近土壤中的烃类物质的含量在60年代投产的Y317 井井口处取最大值,Y3187井(20世纪70年代)附近含量相对较低,随后开采的两口井(Y2129、Y4118)附近烃类物质的含量又有增加的趋势,2000年投入开采的井Y6227 井场附近土壤中烃类物质的含量几乎为零。总的来看,井场附近土壤中烃类含量有随时间而逐渐减少的趋势,说明开发时间越长烃类污染越严重,与常规认识一致。
2)开采时间越晚井口附近土壤采样中烃类物质的含量相对就越少。这说明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各部门对落油污染问题越来越重视并采取了有利的防治措施,落油污染现象有所好转。
3)井Y2129和井Y4118石油类物质的含量有增加的趋势,很有可能是由于当时施工过程中对落油污染的处理方法还不够完善引起的。
通过上述对东营石油开采区内开采井附近土壤中微量元素及有机物的平面和剖面研究发现石油开采过程中造成的落油污染对于当地表层土壤具有一定的影响,具体而言表现为以下几点规律:
1)从影响范围来看,平面研究表明以开采井为中心50 m范围内土壤元素含量受落油污染影响较大,特别是井口附近表层土壤微量元素和有机物含量出现异常高值;50 m半径以外元素含量基本稳定。剖面研究表明落油污染的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地表至地下1m深度,在此深度内物质含量具有明显波动。
2)从异常元素的种类来看,土壤微量元素中Cr、Pb、Zn、Cd元素受油田开发过程中落油污染的影响较大,而As、Cu、Ni、Hg、P、F元素受落油污染的影响较小。土壤中有机烃类的成分变化明显且规律统一,说明其含量受落油污染控制。
3)从土壤中污染发展趋势来看,开采井周边有机污染污染随时间发展而污染加剧的趋势明显,开采时间越晚井口处土壤采样中石油类物质的含量越少。微量元素污染规律性不明显,显然受到当地土壤质地、背景值等多种因素的复合影响。
油田开发过程是一项包含有钻井工程、井下作业工程、采油工程以及油气集输、储运等多种工程及工艺的系统工程,因而不可避免地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油田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主要污染物为落地原油、废泥浆和岩屑和洗井废水等。
图3-46 井场附近土壤中落油物质含量演化图
在油田开发区,每一口油井都可看作一个污染点源或风险污染点源。在钻井、洗井、试井以及修井作业中,要排放一部分原油落在井场周围,造成井场周围一定范围内土壤遭受污染。落地油在土壤表层聚积后,不断向下迁移,在超过土壤环境容量的情况下,会进入地下潜水层污染地下水,破坏土壤的正常功能,使地下水水质恶化。石油污染物在土壤表层积聚还会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降低产量,危害生态环境。
油田开发建设过程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分为勘探期、建设期和生产期3个阶段。其中,落油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主要发生在生产期(运营期)。
运营期间正常工况下,油田开发对土壤影响不大,所有工艺都在封闭管线、站场内进行。因此正常工况下,油田投产时,对区域土壤环境影响不大。运营期对土壤的污染影响,主要发生在事故条件下,如爆管泄渗致使原油散落地面及运营期间试井、洗井、采油作业时,均会有油滴落在地面。另外各类机械设备也可能出现跑、冒、漏油故障,从而对外环境造成油污染。开发区内落地油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是局部的,它受发生源的制约,主要呈点片状分布,在横向上以发生源为中心向四周扩散,距油井越远,土壤中含油量越少。
另外,管线泄漏会影响地表以下较深层土壤,对表层土壤影响不大。但在地下水位较浅的地段,随地下水的垂直运动,将影响地表土壤的理化性质。油类物质进入土壤后,将改变土壤结构,减小孔隙度,土壤理化性质发生变化,微生物迅速生长,使土壤氮、磷成分降低。油类通过植物吸收,经富集和生物放大作用,影响牧畜及人体健康。所以管线一旦发生泄漏,应及时对污染土壤进行处理,以减少影响。
此外,落油污染还与采油井的投产时间、所采用的注采方式以及采油井的作业次数和频率有密切关系。
B. 为什么页岩气一开采地震就频繁出现
目前的观点是开采方法有关
由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地球物理学家比尔·巴恩哈特(Bill Barnhart)领导、发表在《地球物理研究期刊》(the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上的这份研究报告指出,人们在开采页岩气的过程中会通过处理井将废水回注入地下,而这些废水能够渗入地震断层并造成滑移,引发地震。
巴恩哈特称,横跨科罗拉多-新墨西哥边界的油气盆地曾在2011年发生5.3级地震,邻近的特立尼达岛和科罗拉多州均有震感并有房屋地基受损。该盆地并非地震频发地区,曾经以生产煤炭为主,然而自从十多年前页岩气开采兴起后,情况发生了变化。2001年起该盆地很多位置的地震活跃性大幅上升,甚至发生过5级以上的地震,这恰巧与天然气开采和废水注入激增的时间点相吻合。
巴恩哈特称, 2011年11月发生在俄克拉荷马州布拉格地区的5.7级地震是最大的一次,而几个月前南科罗拉多地区发生的那次地震是第二大的“诱发”地震。
早前已有美国地震学家将页岩气开发中的废水处理与该地区的地震关联起来,例如俄克拉荷马州和德克萨斯州。这一研究结果与之不谋而合。
此类研究引发了人们对水力压裂法的批评,他们认为,水力压裂法不但消耗了大量的水和化学品,产生的废水还是地震频发的幕后推手。
与之前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发现一样,这项新研究仅关注了废水注入在诱发地震方面的影响,而没有探讨开采方式和废水特性的影响。巴恩哈特称:“废水注入是引发大型地震的主要原因,这已是各方共识。流体成分可能也有小部分影响,但流体本身才是决定性因素。”科学家认为废水的体积和注入的流速也可能影响地震活跃性,但尚未有相关数据支撑。
C. 日本福岛核电站已存约123万吨核污水,这些污水排入太平洋会有什么影响
日本福岛核电站已经存了大概123万吨的核污水,而且根据日本媒体的相关报道,这些和污水很有可能将会排到太平洋里边, 太平洋与我国国土面积有很大一部分的接壤的海域,所以大家都很担心,如果这些被核污染过的水,投放到太平洋之后对我国的环境安全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呢?大家的担心是很有道理的,毕竟核污染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想知道他投入太平洋会有什么影响,我们可以从世界其他的核泄露的事件里找出答案。而且它与多国的领土接壤,比如日本,中国,韩国,俄罗斯等,而由于海洋上的冷暖气流交汇在太平洋上,有许多国际著名的大渔场,很多渔民和企业都以它们为生,不能否定的是这些核污染的水一旦排入太平洋,会对这些鱼类和海洋生物造成多么可怕的影响。而这些海洋生物被人类食用后对人体的伤害也是不可想象的。而且这次的伤害是全方位,无差别的,不仅是中国,韩国,俄罗斯等,就连排放和污水的日本也将承受巨大的打击。所以我认为日本这样做是十分不明智的。
D. 调剖、注聚提高采收率技术
目前投入开发的海洋油田,其整体渗透率高,非均质性较强,油藏温度和原油黏度都比较适合以增加驱替相黏度、控制流度为主要机理的化学驱或复合化学驱技术。而目前国内外的聚合物驱或复合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已经有了新的发展和重大突破,在可以预见的几年之内就可能达到满足海洋油田采油需要的水平。因此,在注水开发中期或早期,采用三次采油技术,配合相应的先进工艺技术和生产设备,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强化采油目的,使最终采收率比ODP的要求有可能再提高10%~20%。这也相当于找到了新的石油储量,为海洋石油提高产量、增加石油储备做出技术上的支持。成为新模式的技术和物质基础。
一、油藏精细描述及剩余油识别技术
从油田开发角度看,油田进入开发的中后期,油藏描述的主要任务是如何更精细、准确、定量地刻画出微小断层、微构造的分布,建立精细的三维预测模型,进而揭示剩余油的空间分布规律。这是搞好油田调整、提高采收率的前提和关键。
埕北油田1985年正式投入开发,1993年已进入高含水开采阶段。为了挖掘油层储量潜力,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1998年开展了油藏精细描述,对油层流动单元及剩余油分布状况进行了研究。特别是通过高黏度油田油水运动特点的分析,认识到埕北油田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上部油层(3~4单元)和渗透较低的区域,下部油层水淹严重,剩余油相对较少。
为油田实施调整、挖潜、提高可采储量和采收率指明方向。
惠州油田群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对主力油层进行精细描述,弄清K22砂体平面上分成K22-102、K22-103、K22-106三个并不连通的砂体。查明了已开发的K22-106含油砂体剩余油分布规律,以及未动用的K22-102、K22-103含油砂体的有利部位。因此K22-106含油砂体的储量翻了两番,同时也落实了K22-102、K22-103含油砂体的储量,为惠州油田群调整提供可靠的储量依据。新侧钻的惠州26-1-7B井,1999年11月投产,初期日产油量1432m3,至2001年9月日产油量仍达1060m3,这期间累积产油81.8×104m3,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新型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渤海稠油油田的水驱采收率只有18.25%,从油田本身的渗透性、地下原油黏度、目前聚合物驱技术的发展状况等方面来综合分析,在渤海油田实施聚合物驱可以将原油的采收率提高10%~15%。然而与陆上油田相比,适合渤海油田聚合物驱的聚合物应该具备的主要条件如下:①聚合物溶液只能采用具有高矿化度的海水配制,同时,由于环保要求,其产出污水不能直接排放,必须回注,因此要求聚合物具有很好的耐盐性;②由于海上操作空间的限制,要求聚合物具有很好的溶解性;③海上油田注聚成本高,同时因为渤海油田的地下原油黏度高,为了实现流度控制,必然要求聚合物溶液在经济允许的前提下具有更高的黏度,因此要求聚合物具有很好的增黏能力;④海上油田的井距大,因此要求聚合物具有良好的注入性和抗剪切能力。
目前,以适应恶劣油藏条件下的驱油用聚合物——新型疏水缔合水溶性聚合物NAPs已经研制成功。为了分析该聚合物是否满足渤海油田聚合物驱应该具备的条件和在平台的有效使用期限内进一步提高渤海绥中油田的整体开发效果、最终采收率,同时为将来海上油田产出液的处理提供理想的技术方法和手段,最终为渤海油田大规模推广应用缔合聚合物驱提供可靠的技术、经济依据,拟定在渤海绥中油田J3井区开展缔合聚合物驱先导性矿场试验。因此,在J3井区实际油层条件下,开展了缔合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的室内评价、方案优化设计以及数值模拟效果预测研究。
(一)新型聚合物性能评价
新型聚合物从分子设计观念入手,在分子链上引入特殊功能的基团,通过该基团的静电、氢键、疏水或范德华力缔合形成巨大的超分子结构,通过改变分子主链结构、有效链长、缔合基种类及链长、缔合基比例及分布等可控因素,开发出能用海水或污水配制、迅速溶解分散的固相聚合物。由于其分子结构的特殊性,该聚合物具有理想的抗盐、抗温和抗剪切性。因此,缔合聚合物是目前世界石油业,特别是三次采油领域聚合物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针对西南石油学院开发、研制的耐温耐盐疏水缔合聚合物,在渤海绥中油田J3井区实际层温度(65℃)、地层水(1000~60000mg/L)条件下进行了室内评价。
1.抗盐性
(1)矿化度对黏度的影响
针对海上注聚的特殊性,即聚合物溶液只能采用高矿化度海水配制和环保要求,实施聚合物驱所用聚合物必须具有很好的耐盐性,因此,研究和评价缔合聚合物在不同矿化度条件下溶液的黏度,对于确定其实际应用的可行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图10-17可以看出,矿化度对缔合聚合物溶液黏度的影响不十分明显,说明缔合聚合物适应的矿化度范围非常大。
(2)Fe3+对黏度的影响
由于非常低的Fe3+离子含量(1~51g/L)会大幅度降低普通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溶液的黏度,因此有必要评价Fe3+离子对缔合聚合物溶液表观黏度的影响,结果见图10-18。
图10-17矿化度对缔合聚合物溶液黏度的影响
图10-18Fe3+离子含量对缔合聚合物溶液表观黏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随着Fe3+离子浓度的增加,缔合聚合物溶液的表观黏度略有下降,但幅度非常小。这对于缔合聚合物驱在油田上的实际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避免了当前普通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聚合物驱油方法,在配制和输送过程中必须对搅拌器、熟化罐、储罐和管线进行特殊处理或特殊包装的工艺技术,可以大幅度降低聚合物驱配注工艺技术上的高额附加费。
2.溶解性
为了适应海上聚合物驱的实际条件以及未来大规模推广应用的需要,按照以下两种思路进行了缔合聚合物室内溶解性实验:①用产出的热污水(35~40℃)配制聚合物母液,然后用污水和/或海水稀释至目标浓度注入;②用海水直接溶解聚合物配制母液,用海水和/或产出污水稀释母液至目标浓度。
表10-14的结果表明,在以上两种条件下,在30~45℃的温度范围内,缔合聚合物在污水中的溶解时间小于2h,基本可以满足油田现场应用的实际需要和条件。
表10-14温度对缔合聚合物在污水和海水中溶解速度的影响
三、深度调剖技术
深度调剖技术目前主要采用化学方法,另外微生物驱技术目前也在探索中。油田化学堵水和深度调剖方法我国已有很多成熟技术,如TP-910近井堵水技术、阴阳离子堵水技术、可动凝胶调堵技术、胶态分散体系调堵技术、SMD(粘土胶)堵水技术等。海上油田深度调剖关键问题是如何研制出对复杂地层条件下适用性强的预交联速溶型固体深度调剖剂,通过注水方式形成段塞状注入,达到深度调驱的目的。
为此目的确定的项目研究课题有:①针对油藏岩石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地层水质、油藏流体的组成和性质、注入流体的窜流现象,研究注入流体的波及效率的影响因素,研制和筛选出深度调剖剂。②研究注入流体驱替过程中压力分布的变化、原油饱和度分布的变化,调整面积波及和垂向波及效率、减少残余油,增加可采储量的最佳时机。③完善有针对性的深度调剖技术体系。④深度调剖数值模拟研究。
E. 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哪些
基本上是三种主要的处理方法 1.填埋处理 填埋是大量消纳城市生活垃圾的有效方法,也是所有垃圾处理工艺剩余物的最终处理方法,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直接填埋法。 所谓直接填埋法是将垃圾填入已预备好的坑中盖上压实,使其发生生物、物理、化学变化,分解有机物,达到减量化和无害化的目的。 但是,我国许多城市的垃圾仍有大多采取露天堆放,没有任何防护措施。每一个垃圾堆放场都成了一个污染源,蚊蝇孽生,老鼠成灾,臭气漫天,大量垃圾污水由地表渗入地下,对城市环境和地下水源造成严重污染。沈阳市曾经对35处填埋场中的10处进行钻探取样,分析垃圾断层样品和地下水质,分析结果发现: 1、地下水质恶化,污染严重,水混浊发臭,水中均检出厌氧大肠杆菌; 2、垃圾断层样品均检出有毒有害物质。上海市每天有万吨垃圾运往郊区海边堆放,一座座高达二三十米的垃圾山拔地而起,造成周围环境的严重污染。 填埋处理方法是一种最通用的垃圾处理方法,它的最大特点是处理费用低,方法简单,但容易造成地下水资源的二次污染。随着城市垃圾量的增加,靠近城市的适用的填埋场地愈来愈少,开辟远距离填埋场地又大大提高了垃圾排放费用,这样高昂的费用甚至无法承受。 2.焚烧处理 焚烧法是将垃圾置于高温炉中,使其中可燃成分充分氧化的一种方法,产生的热量用于发电和供暖。美国西屋公司和奥康诺公司联合研制的垃圾转化能源系统已获成功。该系统的焚烧炉在燃烧垃圾时可将湿度达7%的垃圾变成干燥的固体进行焚烧,焚烧效率达95%以上,同时,焚烧炉表面的高温能将热能转化为蒸汽,可用于暖气、空调设备及蒸汽涡轮发电等方面。 焚烧处理的优点是减量效果好(焚烧后的残渣体积减少90%以上,重量减少80%以上),处理彻底。但是,根据美国的报道焚烧厂的建设和生产费用极为昂贵。在多数情况下,这些装备所产生的电能价值远远低于预期的销售额给当地政府留下巨额经济亏损。由于垃圾含有某些金属,焚烧具有很高的毒性,产生二次环境危害。焚烧处理要求垃圾的热值大于3.35MJ/kg,否则,必须添加助燃剂,这将使运行费用增高到一般城市难以承受的地步。 3.堆肥处理 将生活垃圾堆积成堆,保温至70℃储存、发酵,借助垃圾中微生物分解的能力,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养分。经过堆肥处理后,生活垃圾变成卫生的、无味的腐殖质。既解决垃圾的出路,又可达到再资源化的目的,但是生活垃圾堆肥量大,养分含量低,长期使用易造成土壤板结和地下水质变坏,所以,堆肥的规模不易太大。 不论城市生活垃圾的填埋、焚烧或堆肥处理,都必须要有预处理。
F. 世界最深淡水湖
世界最深淡水湖是贝加尔湖,湖面海拔455米,平均水深730米。最深处达1637米(2015年),是世界第一深湖、亚欧大陆最大的淡水湖。
贝加尔湖位于东西伯利亚南部,在布里亚特共和国和伊尔库茨克州境内,湖长636千米,平均宽48千米,面积为3.15万平方千米,有“西伯利亚明珠”之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6年将贝加尔湖登录为世界自然遗产。
贝加尔湖有336条河流注入湖中,水系流域面积达到56万平方公里,色楞格河补给了湖泊水量的50%以上,在入湖口处形成了面积近700km的世界最大湖泊三角洲。湖中仍保留着第三纪的淡水动物,著名的有贝加尔海豹、凹目白鲑、奥木尔鱼、鲨鱼等。
(6)污水断层扩展阅读:
贝加尔湖中国古称北海,中国古代史书中最早明确记载贝加尔湖地区为《汉书·苏武传》。曾为中国北方部族主要活动地区,清朝曾短期控制该地,贝加尔湖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其中以蒙古族的支系布里亚特人口居多。
贝加尔湖也是世界十大淡水湖之一,除贝加尔湖外,其他九大淡水湖分别为:苏必利尔湖、维多利亚湖、休伦湖、密歇根湖、坦噶尼喀湖、贝加尔湖、大熊湖、马拉维湖、大奴湖、伊利湖。
其中苏必利尔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湖面东西长616公里,南北最宽处257公里,湖面平均海拔180米,水面积82414平方公里,最大深度405米。蓄水量1.2万立方公里,占五大湖蓄水量一半以上。
G. 地震有哪些危害
地震,是地球上所有自然灾害中给人类社会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地质灾害。破坏性地震,往往在没有什么预兆的情况下突然来临,大地震撼、地裂房塌,甚至摧毁整座城市,并且在地震之后,火灾、水灾、瘟疫等严重次生灾害更是雪上加霜,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据统计,全球每年要发生500万次左右地震,虽然大部分地震因为发生在海洋或地壳深处或是由于震级太小而不被人感觉到,但每年仍有不少地震给震区人民带来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仅上个世纪以来,全世界就有120多万人死于地震,几乎每个地方都受到过地震的侵扰。
H. 西雅图 城市
从1869年开始,西雅图的别称是“女王之城”。1981年,西雅图正式选举一个新的昵称。1982年,公布西雅图的官方别称是“绿宝石城”。它描绘着西雅图周围多雨造成的丰茂景色。
城市面积369.2平方公里,其中土地面积217.2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52.0平方公里,占41.16%。大西雅图地区面积21,202平方公里。
人口
市区人口58.22万(2006年2月)。人口密度2,665人/平方公里。城市人口326.35万,大西雅图地区人口391.97万。
种族
西雅图是个多民族城市。白人约占全市人口的70.1%;黑人占8.4%;印第安人和土著人占1.0%;西班牙/拉丁美洲裔占5.3%;混血人占4.5%;亚裔占13.1%,其中华裔约占全市人口的3.45%。
西雅图(Seattle)是美国太平洋西北地区的最大城市,它位于华盛顿州普吉特海湾和华盛顿湖之间的国王县,距离加美边境约154公里。西雅图建于1869年,是美国太平洋西北部商业,文化和高科技的中心,也是贯穿太平洋及欧洲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主要旅游及贸易港口城市。大西雅图地区常年被青山绿水环绕,而远处,就是美国最高的火山——雷尼尔山(Mount Rainier)。
西雅图有2200家计算机发展公司,其中微软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计算机软件公司。世界最大的飞机制造厂家波音公司是该地区最大的雇主。从事生物技术工程的115家公司为该地区提供了12400个就业机会,以及每年20亿美元的产值。西雅图交通便利,四通八达的公路运输网络将西雅图与全美各主要城市、加拿大和墨西哥紧密相连。
西雅图是油渍摇滚(grunge music)的诞生地,西雅图人也因咖啡消费量极大而闻名。星巴克(Starbucks)、西雅图贝斯特咖啡(Seattle's Best Coffee)和塔利咖啡(Tully's)都于此建立。
1995年,西雅图被《货币》杂志评为“全美最佳居住地”,1996年被《财富》杂志评为“最佳生活工作城市”,1998年是全美公认生活质量最高的城市。西雅图也是传统的会议旅游中心。
一、历史沿革
1909年的阿拉斯加-育空-太平洋博览会追溯西雅图的历史,只有短短的150年,而且大部分的资料记录都是源自于拓荒者广场(Pioneer Square),一群移民客,在公元1851年从纽约来到了西雅图,在靠近拓荒者广场的附近登岸扎营,这群人被视为西雅图的拓荒者。因此,有许多街道都以他们的名字来命名作为纪念,例如Denny、Yesler、Bell、Boren等。
市名的由来
西雅图市的名称来自原住民酋长希尔斯(Sealth)。当最早的殖民者于1850年前后抵达此地时,希尔斯酋长曾给予他们保护和友谊。
自远古时期就居住在北美地区的印地安人,靠着打猎和捕鱼维生,在深山林野中过着自给自足的部落生活,他们就是西雅图的原住民,只不过他们的历史并没有记录在美国通史里。西雅图的拓荒者们,尊重这群长久居住在艾略特湾(Elliott Bay)一带的度瓦米许(Duwamish)原住民族,就直接将这块移民地的新生地命名为酋长希尔斯(Sealth)的名字,这中间因为一些口语误传,最后便成为Seattle,这就是西雅图市名的由来。
城市的建立
虽然华盛顿州地区早在十八世纪结束前就被航海探险家发现,但是西雅图很晚才有白人在此定居。第一个白人家庭在1851年时11月13日才到达并定居在Alki Point。这个小镇很快的就被搬到艾略特湾(Elliott Bay)附近并更名为希尔斯(Sealth)。Sealth原本是一个Duwamish和Suquamish部落酋长的名字,这位酋长还因此收到,000的专利费。
城市的第一幅地图是1853年5月23日绘制而成的。从1865年到1867年西雅图是一个小镇,1869年以后,西雅图正式成为一个城市。
重大事件
西雅图的重大事件有1889年的大火(中心商业区被毁,但无人丧生),1909年的阿拉斯加-尤康-太平洋博览会(今天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建立在当年博览会的会址上),1919年的西雅图总罢工(美国第一次总罢工)、1962年的21世纪博览会、1990年的友好运动会和1999年世界贸易组织大会,但因受反全球化运动的抗议而被迫闭会。2001年2月,西雅图地区爆发了一次里氏6.8级的大地震,对城市造成破坏。
经济历史
西雅图经历过发展和萧条的时间。作为一个大公司的总部城市在它不景气的时候有人甚至认为它将不断缩小。但西雅图总是在这些时间里成功地重建它的基础设施。第一次大发展是在建城初期的木头工业的发展。19世纪末的淘金热也为西雅图带来了一个短暂的小小的发展。20世纪初的造船业也为西雅图带来了繁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雅图的经济受益于商业航空工业的发展所带来的波音的兴旺。1960年代末和1970年代初航空的萧条迫使许多人离开了西雅图。当地的两个地产商贴出了一幅标语:“麻烦最后离开西雅图的人,把灯关掉。”
一直到2001年为止前西雅图是波音的公司总部。2001年波音称打算将其总部与其未来的波音787生产线搬出华盛顿州。许多城市以低税来竞争成为波音的总部和新的生产中心,最后波音总部搬到芝加哥,但是波音787生产线还是留在了大西雅图地区。西雅图依然是波音民航飞机、一些波音工厂和波音职工信贷联盟的所在地。
最近的发展主要来自微软和其它软件、互联网和通讯公司:如亚马逊公司、RealNetworks和美国电话电报无线公司。甚至当地的星巴克总部也对许多互联网和软件公司投资。这个新发展已于2001年初结束,但许多这些公司依然相当强大。
编辑本段二、地理环境
西雅图市中心地理位置
蓝色的海水环绕着如翡翠般的西雅图市,东部有奥林匹克山(Olympic Mountains),西部有卡斯克德山脉(Cascade Mountain Range)的群峰包围,西雅图介于普捷湾(Puget Sound)和18英里长的华盛顿湖(Lake Washington)之间的一块窄小的土地上,普捷湾和华盛顿湖的水经过水道在西雅图市中心的北方交汇于联合湖(Lake Union)中,多雨及雾的天候让西雅图看来比美国其它城市更绿意盎然。西雅图附近的河流、森林、湖泊和田野非常富饶。今天一条离西雅图中心很近的运河连接华盛顿湖和普吉特海湾。在西雅图及其周围整年有很多帆船、滑雪、骑车、宿营和徒步旅行的机会。
西雅图市筑于丘陵地形上,一些市内最高的地方直接建在市中心附近。通过不同的地形改造工程市中心附近的地形被改变许多。
西雅图断层是一条活跃的地质断层,它直接通过西雅图市区下并不断造成地震。自从有历史记录的一百五十年间, 西雅图一共收到四次大地震:1872年12月14日(里氏7.3级)、1949年4月13日(7.1级)、1965年4月29日(6.5级)和2001年2月28日(6.8级)。
按照美国人口普查局的统计显示,西雅图市总面积369.2平方公里,其中土地面积217.2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52.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1.16%。
气候环境
虽然西雅图给人的印象是细雨绵绵,但是真正下大雨不能外出的日子却是少之又少。雨季是从每年的11月到隔年的3月,除此之外在西雅图的气候都很温和,最适合旅游的季节是春夏秋三季,但是早晚温差大,最多可相差到10度以上。
西雅图由于海洋因素气温中等,西边的山脉保护城市免受风暴的袭击。每年降雨量890至970毫米,因此有雨城之称,比美国东海岸的一些城市(如纽约1200毫米)少,但其阴天数每年平均为226天,比纽约的132日多的多。由于西雅图位于奥林匹克山脉的背后,大多数降雨是小雨或毛毛雨。西雅图的气候和气温与附近的加拿大城市温哥华差不多。
130公里以西的奥林匹克国家公园的年平均降雨量为3600毫米,南部的华盛顿首府奥林匹克的降雨量为1320毫米。西雅图偶尔降雪,但很少留很长时间。阳光充沛的气候一般从七月中到九月中,比南部的波特兰开始得晚,结束得早。
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年中西雅图的降水量会减小,不仅使周围的滑雪场在冬季遇到困难,而且在夏季会造成缺水。
编辑本段三、人口结构
Myrtle Edwards公园的日落人口
2000年的美国人口普查显示西雅图有563,374居民。整个普吉特海湾都市地区约有370万人口,约73.4%是白人,这是美国北部都市中白人成份最高的。4.7%的人称自己是多个民族的后裔,这也是美国最高的一个城市之一。亚洲人有13.71%,非洲人有8.44%,1.1%是美洲土著人,太平洋土著人占0.5%,6.84%来自其它非白人的民族。
在最近十数年中有许多合法的和非法的移民来到西雅图。从1990年到2000年的普查外来人口增加了40%。虽然在2000年的普查中只有5.28%的人口是西班牙裔的,但西班牙裔人口在整个华盛顿州是所有人群中增长最快的一个。估计从2000年到2002年就增长了10%。全市约1.25%的人无家可归,其中14%是青少年。2005年《男人健美》杂志称西雅图是美国最健美的城市。
年代 西雅图 大西雅图* 卡时尅地区(Cascadia)**
1970 530,844 1,939,000 7,738,635
1980 493,846 2,240,000 9,508,809
1990 516,259 2,748,867 11,000,384
2000 563,374 3,275.847 13379.320
2005(估计)573,000 3,460,400 14,083,486
2010(估计)594,116 3,641,200 15,765,119
资料来源:美国人口普查局;BC Stats(BC Ministry of Management Services);俄勒冈州经济分析办公室。华盛顿州财经管理办公室对西雅图2005年的估算和2010年的预测。
*为国王县(King)、斯诺克米西郡(Snohomish)、皮尔斯郡(Pierce)和凯特萨普郡(Kitsap).
**为华盛顿州,俄勒冈州和英属哥伦比亚省
人民生活
大西雅图地区优越在它温和适宜的气候,多种居住选择,丰富的艺术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及众多的商店和餐饮,并有着全年可及的户外娱乐活动.2005年西雅图被评为全美无线网络连接方面的最佳城市;按人均计算也是美国在以艺术为中心的商业和组织方面一流的城市(据《美国艺术人》2005年调查,西雅图共有3,721家和艺术有关的商家和组织);2001年,西雅图被《友好居民》评选为全美“儿童友好城市”第二名。
编辑本段四、政府机关
西雅图的市长和其它九个城市委员会的成员每年选举而出,此外市律师也是选举而出。所有这些职位都不是业余的。西雅图比许多其它美国城市提供更多的基础设备如饮水、废水和电力,收费和管理也由城市处理。但垃圾和回收由私人公司处理。
如同美国其它大多数城市县的法律机构处理大多数犯罪行为。西雅图的城市法院主要处理错误停车罚款等琐事。西雅图市有自己的监狱。2004年全市一共有24起谋杀罪行,这是1965年起最低的一年。从1994年开始犯罪率下降42%,每一千居民约有七起犯罪事件。偷盗汽车的犯罪率提高了44%。
西雅图的政治比美国的平均要左,但也有一些保守的市区。大多数选举中美国民主党和绿党获胜。
国王郡
郡官员每四年选举一次。郡议员由区选举产生。由于以往的一项选民提议并通过,郡议会现由13位减至9位,2005年11月选举的郡议会席位数上升。其中一半的席位是两年任期,余下的席位是四年任期。未来,由九位成员组成的郡议会实行四年重迭任期。郡政府负责管理本地区,监督司法体系,公众交通系统,污水和废物处理,公共健康和选举。
西雅图港务局
港务局有五名港务委员,以四年重迭任期,并由景郡区选民选举产生。港务局负责管理西雅图-塔科马国际机场、西雅图海运设施及渔人码头。
西雅图市政府
市长和九名成员的市议会以四年任期并由全体选民选举产生。所有职位均无党派之分。市议会员具有重迭任期,选举在单数年举行。
市议会
Sally Clark - 2007
Richard Conlin - 2009
David Della - 2007
Jan Drago - 2009
Jean Godden - 2007
Nick Licata - 2009
Richard McIver - 2009
Tom Rasmussen - 2007
Peter Steinbrueck - 2007
市债券等级
以西雅图市无限及有限税为基础的债券,在独立债券公司斯坦普尔(Standard & Poor)为 AAA级。穆迪(Moody)为Aaa 和Aa1级。菲奇(Fitch)为AAA和AA+级。
编辑本段五、财政金融
西雅图的标志——太空针塔西雅图地区拥有领先的经济群体,如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生命科学及生物科技工程、洁净技术及环境工业、后勤和国际贸易。其中波音公司在西雅图及华盛顿州拥有58,597名员工(2005年6月)。包括生产商用飞机的36,566人;综合服务队 12,204人;集成防御体系7,382人;飞机内部构造1,254人;波音空中连接队520人(为飞行中的飞机提供高速网络连接)。最新的波音787飞机的设计和装配也将在位于西雅图以北的艾俄瑞特市进行。
根据最新的研究显示,以从事软件行业的就业人员占总人口数的百分比来排,西雅图被列为全美第五位。西雅图及华盛顿州的大约6,000家与软件行业相关的公司共雇佣员工68,000人,每年支付近100亿美元的薪水,年销售收入达250亿美元。截止到2005年4月。微软公司在全球有59,947名员工。而在西雅图及普捷湾地区就有28,900名。
西雅图及华盛顿州拥有133家生物科技公司,其中多数是在以华盛顿大学(华盛顿大学是获得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拨款最多的公立大学;在由上海交通大学评选的全球最佳的前500所大学中排第17位)、华盛顿州立大学、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和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的研究技术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华盛顿大学现正修建基因组学系和生物工程系的新楼,新楼得到的赞助包括总部设于西雅图的盖茨基金会7千万美元(该基金会拥有240亿美元的净资产),威特克基金会的1千万,以及联邦政府和其他私人捐助的1200万美元。另外。联合湖(Lake Union)南侧一带正在建设一个庞大的生物科技中心:包括由威肯(Vulcan)私人投资的1500万美元的生物科技孵化中心,毗邻的华盛顿大学、弗瑞德哈金森癌症研究所、系统生物学研究所、阿米金公司的研发中心、爱伦脑科学研究所(由保罗·爱伦的1亿种子基金创建)、PATH(健康研究合理技术项目中心)、西雅图生物科技研究中心以及弗吉利亚梅森研究所。
西雅图还拥有400家洁净技术及环境工程服务公司,拥有约16,000雇员。据美国艺术人2005年的调查显示,西雅图有着3,721家与艺术及设计有关的公司和组织。员工总数18,384 人。西雅图也是正在壮大的精美咖啡业的中心(总部在西雅图的星巴克咖啡在全球拥有超过9,000家咖啡店),此外还有蓬勃发展的娱乐设备行业,全美最大的海洋业和渔业(华盛顿州的渔业出口在价值和重量上都超过了美国所有其他州的总和),电影和影像业拥有5,000名员工,每年支付1.55亿美元的薪水。西雅图还拥有庞大的音乐行业,提供了9,000个就业机会,每年支付近2亿美元的薪水。其它重要的行业包括木材产品、运输设备、食物和服装设计。
“西雅图夜未眠”(由5号州际公路观看)旅游中心和会议中心
西雅图及景郡区每年吸引了超过873万的游客,带来39.7亿美元的收入和超过342万美元的州及市税收收入。旅游消费为西雅图地区直接创造了6万份工作。2005年西雅图港游船增长创下新纪录,有四条大型游轮线路,170次航行,接待了超过35万名游客。华盛顿州会议和贸易中心,西雅图会议中心(1962年世界博览会会址)及本地酒店为各种会议,展览和特别活动的举办赢得了良好声誉。其它主要设施包括贝尔港湾国际会议中心,可威斯特(Qwest)体育活动中心和位于毕尔褔室(Bellevue)的美等比尔中心(Meydenbauer)。
六、交通运输
西雅图单轨电车(Monorail)交通
西雅图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是汽车。其市中心和一些市区还反应着过去铁路和公路的发展。西雅图没有地铁,但有很大和非常便捷的公共汽车和渡船网。
延长目前只有约一英里半到约十英里West Seattle和Ballard间;西雅图单轨电车(Monorail)经过四次的选举成功后,在 2005年12月第五次重新选举中惨遭失败。西雅图兴建单轨电车的梦想正式的结束。
不过大西雅图地区海湾运输局(Sound Transit)于2009年将会开始行驶,从西塔国际机场(Sea-Tac Internatioanl Airport) 和西雅图市中心间的轻铁(Light Rail)。由选民投票通过建立的海湾运输局目前有多条的快速公共汽车线和连接艾佛瑞特 (Everett)-西雅图-塔科玛(Tacoma)间的通勤火车(Commuter Train)。
机场
西雅图的商业机场是位于西塔科的西雅图-塔科马国际机场(Seattle-Tacoma International Airport),提供到达北美、欧洲和远东的航班。西塔国际机场(Sea-Tac Internatioanl Airport)是阿拉斯加航空公司的枢纽港,是地平线航空公司的补给站和美国西北航空公司的重点机场。
此外,西雅图还拥有一个由国王县政府所管辖的普通民用机场——波音机场。
街道
除市中心的商业区外西雅图按东西和南北走向形成方格式,在市中心的商业区街道的走向按海岸的走向。两个走向相接处往往造成不寻常的角度,往往使外来不熟悉西雅图的人搞不清。
高速公路
贯穿西雅图南北的主要高速公路为5号州际公路(Interstate 5),而来往邻市贝勒由(Bellevue)的主要公路则为SR-520和90号州际公路(Interstate 90),其中西雅图为90号州际公路的西岸起点,向东走可直达波士顿。
编辑本段七、公众设施
医疗保健
西雅图地区是美国西北太平洋沿岸的医疗保健中心。具有领先的医疗组织,其中包括瑞典医疗中心,华盛顿大学医院及附属医学院、港景医疗中心、大众健康合作医院、弗吉利亚梅森医疗中心、西北医院、溪谷总医院、儿童医院和哈其森癌症研究中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癌症控制和预防研究项目)。西雅图的医疗研究学者在过去的五年中荣获了三个诺贝尔医学奖。
宗教场所
在大西雅图地区,所有的主要宗教都有其代表。除了各种新教族、罗马天主教、东正教,还有许多犹太教会堂、佛教寺庙和伊斯兰的清真寺。
公共设施
在西雅图,水和电是由公共设施提供的。私人的普吉特海湾能源公司提供天然气,西雅图蒸汽公司提供蒸汽,奎斯特提供电话服务,康卡斯特提供有线电视。
Suzzallo图书馆,华盛顿大学文娱设施
1、博物馆 14座
2、公园 50(城市)/20(乡村)
3、名胜 28
4、海滩 12
5、社区中心 24
6、高尔夫球场 5
7、公共图书馆 25
8、网球场 151
9、表演中心 27
10、游泳池 10
11、娱乐场地 38
12、运动俱乐部 42
13、小径(有维护)5
编辑本段八、文化艺术
史密斯塔(1914年)和哥伦比亚塔(1985年)地标
西雅图最特别的地标就是太空针塔(Space Needle),它是为1962年的21世纪博览会修建的,其周围的博览会会址被改变为西雅图中心(Seattle Center),至今依然是许多重要的民间和艺术大事的场地。
其它著名的地标有史密斯塔(Smith Tower)、派克市场(Pike Place Market)、西雅图音乐体验馆(Experience Music Project,EMP)、新西雅图中心图书馆(Seattle Central Library)和美国银行大厦(Bank of America Tower),后者是美国密西西比河以西第四高、全美第12高的摩天大楼。
节日活动
西雅图最著名的文化大事有为期24天的西雅图国际电影节(Seattl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阵亡将士纪念日周末举行的西北民俗节(Northwest Folklife Festival)、夏季的海洋节(Seafair)、西雅图美食节(Bite of Seattle)和在劳动节周末举行的Bumbershoot艺术节(Bumbershoot)、国际儿童剧节和西北图书节。一般总有上十万人参加这些节日。大麻节和美国独立日的两个游行也总是吸引许多人参加。
数十个西雅图的市区每年举办一到多个街道节,许多每年还举行一次游行或赛跑。最大的街道节包括上百货摊、艺人和许多表演舞台,上十万人参加,最小的只有十几个货摊和艺人,与大的区的市场相差不多。其它重要的大事有多个印第安人组织的跑沃舞、一个希腊节和许多不同的民族举行的民族节。
如同其它许多大城市,西雅图还有其它许多小规模的活动,比如书展、特别的电影节和一个每年一次为期两天约八千人参加的从西雅图到波特兰的自行车比赛。
艺术、文化和庆典
据美国艺术人2004年调查,按人均来算,西雅图塔科玛地区和艺术有关的商家,组织多于其他任何美国都市。艺术景观包括:西雅图交响乐团(在百乐若雅厅Benaroya Hall表演)、西雅图歌剧团和西北太平洋芭蕾舞团(在Marion Oliver McCaw Hall表演)、不计其数的画廊、西雅图艺术博物馆、西雅图亚洲艺术博物馆、感受音乐工程摇滚乐博物馆。西雅图共有80家剧团,其中25家是专业剧团。西雅图具有组织大型音乐会的优势,以领导原创摇滚乐,流行乐,爵士乐而被受国际上的关注。
西北海港海岸文物中心(Northwest Seaport Maritime Heritage Center)
华盛顿林地公园动物园(Woodland Park Zoo)于1889年建立,它是美国西海岸最老的动物园之一,是发明自然式的动物园的一个先驱。1977年,西雅图水族馆(Seattle Aquarium)正式开放。
传媒
西雅图最重要的报纸是《西雅图时报》和《西雅图邮报》,两者分享其广告和商业部门。重要的周刊有《西雅图周刊》和《陌生人》,这两者都是免费的周刊。前者是西雅图地区的非正式报纸,常常报导正式报纸无法报导的国内或西雅图市的黑暗面。后者针对一些另类的读者,报导关于同性恋等非主流的新闻。西雅图还有许多电视台和广播站。
编辑本段九、科学教育
教育程度
西雅图居民的平均教育水平比美国的平均高。除学校外西雅图的成人培训班和家庭学校教育也很强。西雅图地区受高中及以上教育的人数占89.5%,47.2%的人口受国大学教育及以上(美国人口普查局,2000全国人口普查)。
高等学院
如同美国其它大多数大城市的公费学校西雅图的公费学校也往往是争论的原因。虽然西雅图的学校不用法庭判决就取消了种族分离的做法,但在一个各个种族分居的城市里要达到每个学校里的种族成分均等是不容易的。虽然有些学校的成绩比另一些学校要好,但是这和居住的地区,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学校的做法不一,都有差别。
除公费学校外西雅图还有一些私人学校:四个天主教学校,一个新教学校和六个非宗教的学校。
西雅图最主要的大学是华盛顿大学,它有约4万名学生,是美国西北部最大的大学。此外市内还有西雅图大学(一个耶稣会的大学)和西雅图太平洋大学(一个新教大学)。此外西雅图还有一些艺术、商业和心理等的小的高校。
研究中心
主要研究中心包括哈其森癌症研究中心、巴特纪念研究所和华盛顿技术中心。
公立、私立学校
1、华盛顿大学(公立)
39,199人
2、西雅图大学(私立)
6,810人
3、西雅图太平洋大学(私立)
3,779人
4、社区学院(四个校区,公立)
27,218人
5、西雅图艺术专科学校
2,200人
6、可尼西艺术学院(Cornish)
700人
编辑本段十、体育运动
塞弗科体育场(Safeco Field)球队 项目 联盟 主场
西雅图水手 棒球 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 塞弗科体育场
西雅图海鹰 橄榄球 美国橄榄球联盟 奎斯特体育场
西雅图音响 足球 美国足球联盟甲级联赛(男子)
美国足球W联赛(女子) 奎斯特体育场
西雅图风暴 篮球 美国女子篮球协会 Key Arena
西雅图超音速 篮球 全国篮球协会 Key Arena
西雅图雷鸟 冰球 美国西部冰球联赛 Key Arena
西雅图第一支现代的专业球队是西雅图超音速队。1969年又有棒球队西雅图飞行员队加入。两支球队的名称都与当地的飞机工业有关。飞行员队一年后迁往密尔沃基。1976年橄榄球队西雅图海鹰队成立,1977年棒球队西雅图水手队成立。
第一个为西雅图赢得一个国家冠军的球队是冰球队西雅图都市队,它于1917年获得美国冠军。
此外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大学和西雅图太平洋大学也有球队(如橄榄球和篮球)。
十一、对外交流
国际商务
大西雅图地区一直以来在生活质量和国际竞争力方面都得到大家的认可。这些优势体现在:战略地理位置(距离上来看,位于伦敦和东京的中间);先进的制造能力和设施;先进技术群体;技术产业间的合作;经济基础的多样性(从农业、服务业到国际贸易);高质量的教育和医疗体系;高素质的员工;丰富多彩的文化和娱乐活动;居民的整体素质及开放理念。
西雅图每年组织一系列的活动。从太平洋海洋展(产品陈列、技术、服务、教育和为海洋人员设立的特别活动)到太平洋健康峰会。历年的国际活动还包括:2001年亚太城市峰会、1999年世界贸易组织第三次部长会议、1996年双边贸易部长会议、 1993年亚太经合部长及领导人会议和1990年美苏友好磋商会谈。
按人均计算,华盛顿州在美国的出口量排列第一,2004年人均出口额为5,479美元。2004年华州直接出口额达34亿美元,这还不包括计算机软件出口(每年价值50到100亿美元)、建筑设计、工程设计和其它专业服务的出口。2004年西雅图及华州的出口总额(包括过境商品)为461亿美元,当地经济每3个工作中就有1个来自于此。浓郁的人文特色及与世界多个城市缔结的友好关系为西雅图及华州增添了更多的商贸机遇。
I. 生活垃圾的最好处理方法有哪些
目前国家土里资源非常紧张,所以虽然垃圾填埋是一种常用方法,但是不是长久之计,所以当前最主要的方法仍然是焚烧,但是并非最优方法。
最优方法应该是堆肥化。这个方法虽然好,但是堆肥之后得到的肥料,没有销售渠道,人们不愿意买,所以最优的方法不代表就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基本上是三种主要的处理方法
1.填埋处理
填埋是大量消纳城市生活垃圾的有效方法,也是所有垃圾处理工艺剩余物的最终处理方法,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直接填埋法。
所谓直接填埋法是将垃圾填入已预备好的坑中盖上压实,使其发生生物、物理、化学变化,分解有机物,达到减量化和无害化的目的。
天津市在水上公园南侧用垃圾堆山,营造人工环境,变害为利,工程占地近80万平方米,以垃圾与工程废土按1:1配合后作为堆山土源,对于渗滤液和发酵产生的沼气和山坡的稳定性等,都采取了必要的措施。
美国堪萨斯城(Kansas City)是一个不大的城市,人口不多,城市周围是广阔的乡村,在远离城市的一块丘陵山地的低洼处选建填埋场,为了防止二次污染,采取如下措施:
(1)在底部和周围铺有防渗层;
(2)分层铺放,即堆放一层垃圾,而后盖土压实,根据介绍,有些垃圾堆放层还安装导气和导水管道,并利用产生的沼气。
日本东京都江东区有一片树林浓密,花草繁茂的土地,人们称之为“梦岛”,梦岛全部都是用垃圾填海造成的。
但是,我国许多城市的垃圾仍有大多采取露天堆放,没有任何防护措施。每一个垃圾堆放场都成了一个污染源,蚊蝇孽生,老鼠成灾,臭气漫天,大量垃圾污水由地表渗入地下,对城市环境和地下水源造成严重污染。沈阳市曾经对35处填埋场中的10处进行钻探取样,分析垃圾断层样品和地下水质,分析结果发现:
1、地下水质恶化,污染严重,水混浊发臭,水中均检出厌氧大肠杆菌;
2、垃圾断层样品均检出有毒有害物质。上海市每天有万吨垃圾运往郊区海边堆放,一座座高达二三十米的垃圾山拔地而起,造成周围环境的严重污染。
填埋处理方法是一种最通用的垃圾处理方法,它的最大特点是处理费用低,方法简单,但容易造成地下水资源的二次污染。随着城市垃圾量的增加,靠近城市的适用的填埋场地愈来愈少,开辟远距离填埋场地又大大提高了垃圾排放费用,这样高昂的费用甚至无法承受。
2.焚烧处理
焚烧法是将垃圾置于高温炉中,使其中可燃成分充分氧化的一种方法,产生的热量用于发电和供暖。美国西屋公司和奥康诺公司联合研制的垃圾转化能源系统已获成功。该系统的焚烧炉在燃烧垃圾时可将湿度达7%的垃圾变成干燥的固体进行焚烧,焚烧效率达95%以上,同时,焚烧炉表面的高温能将热能转化为蒸汽,可用于暖气、空调设备及蒸汽涡轮发电等方面,美国部分焚烧厂的主要技术指标列于表1。
我国石家庄市建造了焚化站、沈阳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引进日本垃圾焚烧装置对医院等单位的特殊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残灰约占焚烧前生物垃圾重量的5%,一般为优质磷肥。近几年我国对垃圾焚烧发电产生再生能源技术越来越给予重视。
焚烧处理的优点是减量效果好(焚烧后的残渣体积减少90%以上,重量减少80%以上),处理彻底。但是,根据美国的报道焚烧厂的建设和生产费用极为昂贵。在多数情况下,这些装备所产生的电能价值远远低于预期的销售额给当地政府留下巨额经济亏损。由于垃圾含有某些金属,焚烧具有很高的毒性,产生二次环境危害。焚烧处理要求垃圾的热值大于3.35MJ/kg,否则,必须添加助燃剂,这将使运行费用增高到一般城市难以承受的地步。
3.堆肥处理
将生活垃圾堆积成堆,保温至70℃储存、发酵,借助垃圾中微生物分解的能力,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养分。经过堆肥处理后,生活垃圾变成卫生的、无味的腐殖质。既解决垃圾的出路,又可达到再资源化的目的,但是生活垃圾堆肥量大,养分含量低,长期使用易造成土壤板结和地下水质变坏,所以,堆肥的规模不易太大。
不论城市生活垃圾的填埋、焚烧或堆肥处理,都必须要有预处理。
求采纳。
J. 处理垃圾废水的好方法
基本上是三种主要的处理方法
1.填埋处理
填埋是大量消纳城市生活垃圾的有效方法,也是所有垃圾处理工艺剩余物的最终处理方法,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直接填埋法。
所谓直接填埋法是将垃圾填入已预备好的坑中盖上压实,使其发生生物、物理、化学变化,分解有机物,达到减量化和无害化的目的。
天津市在水上公园南侧用垃圾堆山,营造人工环境,变害为利,工程占地近80万平方米,以垃圾与工程废土按1:1配合后作为堆山土源,对于渗滤液和发酵产生的沼气和山坡的稳定性等,都采取了必要的措施。
美国堪萨斯城(Kansas City)是一个不大的城市,人口不多,城市周围是广阔的乡村,在远离城市的一块丘陵山地的低洼处选建填埋场,为了防止二次污染,采取如下措施:
(1)在底部和周围铺有防渗层;
(2)分层铺放,即堆放一层垃圾,而后盖土压实,根据介绍,有些垃圾堆放层还安装导气和导水管道,并利用产生的沼气。
日本东京都江东区有一片树林浓密,花草繁茂的土地,人们称之为“梦岛”,梦岛全部都是用垃圾填海造成的。
但是,我国许多城市的垃圾仍有大多采取露天堆放,没有任何防护措施。每一个垃圾堆放场都成了一个污染源,蚊蝇孽生,老鼠成灾,臭气漫天,大量垃圾污水由地表渗入地下,对城市环境和地下水源造成严重污染。沈阳市曾经对35处填埋场中的10处进行钻探取样,分析垃圾断层样品和地下水质,分析结果发现:
1、地下水质恶化,污染严重,水混浊发臭,水中均检出厌氧大肠杆菌;
2、垃圾断层样品均检出有毒有害物质。上海市每天有万吨垃圾运往郊区海边堆放,一座座高达二三十米的垃圾山拔地而起,造成周围环境的严重污染。
填埋处理方法是一种最通用的垃圾处理方法,它的最大特点是处理费用低,方法简单,但容易造成地下水资源的二次污染。随着城市垃圾量的增加,靠近城市的适用的填埋场地愈来愈少,开辟远距离填埋场地又大大提高了垃圾排放费用,这样高昂的费用甚至无法承受。
2.焚烧处理
焚烧法是将垃圾置于高温炉中,使其中可燃成分充分氧化的一种方法,产生的热量用于发电和供暖。美国西屋公司和奥康诺公司联合研制的垃圾转化能源系统已获成功。该系统的焚烧炉在燃烧垃圾时可将湿度达7%的垃圾变成干燥的固体进行焚烧,焚烧效率达95%以上,同时,焚烧炉表面的高温能将热能转化为蒸汽,可用于暖气、空调设备及蒸汽涡轮发电等方面,美国部分焚烧厂的主要技术指标列于表1。
我国石家庄市建造了焚化站、沈阳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引进日本垃圾焚烧装置对医院等单位的特殊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残灰约占焚烧前生物垃圾重量的5%,一般为优质磷肥。近几年我国对垃圾焚烧发电产生再生能源技术越来越给予重视。
焚烧处理的优点是减量效果好(焚烧后的残渣体积减少90%以上,重量减少80%以上),处理彻底。但是,根据美国的报道焚烧厂的建设和生产费用极为昂贵。在多数情况下,这些装备所产生的电能价值远远低于预期的销售额给当地政府留下巨额经济亏损。由于垃圾含有某些金属,焚烧具有很高的毒性,产生二次环境危害。焚烧处理要求垃圾的热值大于3.35MJ/kg,否则,必须添加助燃剂,这将使运行费用增高到一般城市难以承受的地步。
3.堆肥处理
将生活垃圾堆积成堆,保温至70℃储存、发酵,借助垃圾中微生物分解的能力,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养分。经过堆肥处理后,生活垃圾变成卫生的、无味的腐殖质。既解决垃圾的出路,又可达到再资源化的目的,但是生活垃圾堆肥量大,养分含量低,长期使用易造成土壤板结和地下水质变坏,所以,堆肥的规模不易太大。
不论城市生活垃圾的填埋、焚烧或堆肥处理,都必须要有预处理。